CN104099033A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 - Google Patents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9033A CN104099033A CN201410144256.XA CN201410144256A CN104099033A CN 104099033 A CN104099033 A CN 104099033A CN 201410144256 A CN201410144256 A CN 201410144256A CN 104099033 A CN104099033 A CN 1040990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band
- adhesive tape
- self adhesive
- mentioned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这样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能够使用粘合带来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9)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10)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边(302),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404)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402)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向电子零件安装装置供给芯片零件等电子零件的载带的端部相互间对接连接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用于供给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及使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利用电子零件安装机而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小型电子零件,其主要通过载带或压纹载带来进行输送、保管以及供给,该载带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即,在纸基材上冲孔并将该小型电子零件放入到得到的孔中,将底部盖带和顶部盖带分别粘合于纸基材的两表面,该压纹载带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即,在聚苯乙烯树脂等基材上形成凹部并将小型电子零件放入到该凹部中并将顶部盖带粘合于该凹部。
在芯片零件的出厂时,载带以卷取在卷轴(1个卷轴长度为大约20m左右)上的状态进行供给。在将顶部盖带剥离后,一个个取出电子零件而进行安装。然后,在将电子零件全部安装之后,将每个卷轴更换成卷取有新的载带的卷轴,但若在更换时中断安装作业,则会使作业效率显著降低,因此采用如下方法,即,将新的载带的端部连接于完成了安装作业后的旧载带的端部,从而能够在不中断安装作业的情况下更换载带。
以往,为了将新旧载带连接起来而一直使用金属夹具。但是,在使用金属夹具的情况下,存在需要进行金属夹具的筛选废弃处理和利用专用工具来进行连接作业的问题。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利用粘合带的载带连接方法,提出如下一种方法:在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上粘贴有作为连接带的2张带状带和1张输送孔带这3张带。即,沿载带的长边方向粘贴有以下3张带:输送孔带,其仅覆盖载带的沿一侧边形成的输送孔的部分;以及两张带状带,其中的一张带状带仅覆盖顶部盖带部分,该顶部盖带覆盖载带的用于收纳芯片零件的零件收纳部,其中的另一张带状带覆盖零件收纳部的背面侧(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4665号公报
采用该连接方法,由于表侧的带状带粘贴在与载带的表面相粘合起来的剥离用的顶部盖带之上,因此,为了取出零件,能够通过将顶部盖带自载带表面剥离而将表面侧的带状带与顶部盖带一体地去除。因而,成为两载带在背面的靠近一侧边的带状带和表面的靠近另一侧边的输送孔部分的输送孔带这两处被连接起来的状态。这样,在表面和背面分别仅靠近的一个边地连接起来的状态下,连接强度较弱,因此在两载带的连接部处容易折断。因此,有可能对载带的输送、卷取产生障碍。
另外,必须将较细的3张带的每一张以沿载带的侧边平行且高精度地对位的方式进行粘贴。尤其是在载带的表面侧,必须将带状带与顶部盖带一致地粘贴在顶部盖带上,并且必须与输送孔的间距一致地粘贴输送孔带。若未在顶部盖带上高精度地进行粘贴,则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会作用有不需要的拉伸力,从而载带内的零件有可能飞散。
另外,在带状带没有平行地粘贴在载带的侧边上的情况下,顶部盖带部分的带状带会与输送孔带粘贴起来。当在该状态下剥离顶部盖带时,有时还产生剥离错误或将两带同时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并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为了供给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而使用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和使用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的连接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粘合带形成为规定的大小,能够将粘合带粘贴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而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发现:通过在规定的部分上设置切口,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剥下时,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通过上述设置,从而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并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以切口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的撕裂性,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
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采用该结构,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中而将载带固定时,即使输送销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接触,也能够防止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裂开,从而能够防止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产生的不良而防止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的降低。
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顶部盖带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
上述基材是聚烯烃薄膜或聚酯薄膜。
采用该结构,即使在粘合于载带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堵塞了载带的输送孔的情况下,在将输送销插入到堵塞了的输送孔中而固定载带时,输送销也不会贯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维持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
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
采用该结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时,能够沿着弯折线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的背面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薄膜,其中,该载带连接用薄膜是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
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剥离了隔离膜、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与载带连接,并在连接后将贴敷带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去除,即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较薄而不易操作,也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准确且容易地粘贴在载带上,而不会不适当地弯曲或产生褶皱。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的连接方法,其是将载带的端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彼此连接的载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并且,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以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撕裂开始用的上述切口与顶部盖带的区域对齐的方式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
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以切口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的撕裂性,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
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采用上述连接方法,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中而将载带固定时,即使输送销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接触,也能够防止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裂开,从而能够防止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产生的不良而防止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的降低。
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表面剥下时、顶部盖带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
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弯折线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
采用该连接方法,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时,能够沿着弯折线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的背面侧,并且,能够在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
将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隔离膜剥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中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之后,将贴敷带剥离。
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在剥离了隔离膜、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与载带连接,并在连接后将贴敷带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去除,即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较薄而不易操作,也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准确且容易地粘贴在载带上,而不会不适当地弯曲或产生褶皱。
当将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带用于载带的连接时,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另外,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表面剥下时,能够易于将顶部盖带剥下,在将顶部盖带剥下之后,也能够维持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连接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而连接起来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需要并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的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
如图1所示,载带3具有基底带4、顶部盖带5、凹部6以及输送孔7,载带3由输送孔的区域101和顶部盖带的区域102构成。此处,将载带的长边方向称作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将与移动方向201垂直的方向称作载带的宽度方向202。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的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
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由以使相对的边成为平行的方式形成的四边构成的形状。下面,将各个边分别称作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边302。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优选形状是以使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302构成垂直的方式形成的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通过设成这样的形状,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易于进行对位。另外,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形状为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优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移动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为四边形中的正交的两个边那样。
优选的是,该第二方向边302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宽度方向202平行的方式形成。另外,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方向边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宽度方向202平行的方式形成且第一方向边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方式形成。通过如此设置,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易于进行对位。
使用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图1来说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在图1的情况下,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与载带3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边和与载带3的宽度方向202平行的边。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载带3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边是第一方向边301,与载带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边是第二方向边302。
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在第二方向边302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以该切口2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301的撕裂性。另外,特别优选在第二方向边302的相面对的两个边上具有切口2。其原因在于,通过在两个边上具有切口2,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朝向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粘合使用,从而作业性优异。作为切口2的形状,只要具有沿内侧延伸的1个或2个以上的切口,则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深度10μm~1000μm(优选为50μm~500μm)的门帘状切口、深度10μm~1000μm(优选为50μm~500μm)的15度~45度V字槽(V型槽口)状切口等。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能够发挥优异的撕裂性这点,优选为具有V型槽口状的切口2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
上述切口2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惯用的方法。
上述切口2优选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3中的至少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通过如此设置,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只要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设有该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为第2方向边的长度404以下即可,例如为3mm~15mm,优选为5mm~12mm,特别优选为6mm~11mm。更具体地讲,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以与顶部盖带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的方式形成,进一步优选的是,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形成为略微长于顶部盖带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优选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1倍~1.5倍,特别优选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1倍~1.3倍。另外,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通常为3mm~10mm左右。
另外,特别优选的是,上述切口2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其原因在于,若该切口2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输送孔的区域101的部分,则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7中而将载带3固定时,输送销有时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端部接触而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端部裂开,当剥离顶部盖带5时,会以裂开了的部分为起点撕裂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使载带3相互间的连接强度降低。
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作为第一方向边301的长度403例如为20mm~100mm,优选为30mm~50mm。另外,作为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其优选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长,例如超过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的1倍且小于两倍(优选为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的1.1倍~1.8倍)。因而,作为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其例如为8mm~17.5mm,优选为8.8mm~14.4mm,特别优选为10mm~14mm。若第一方向边301的长度403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充分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够维持载带的连接性。另外,若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3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超出载带3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3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3的背面侧,并且,能够在载带3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弯折线8。
上述弯折线8优选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形成。其原因在于,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沿着该弯折线8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的背面侧。进一步优选的是,该弯折线8与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相对应地形成。
图4是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概略剖视图,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在基材9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10。
基材
作为基材9,可列举出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类树脂、聚醚、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等塑料类基材。
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使用聚烯烃薄膜(特别是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基材。这是由于,其容易获取且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即使在粘合于载带3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堵塞了载带3的输送孔7的情况下,在将输送销插入到堵塞了的输送孔7中而固定载带3时,输送销也不会贯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能够维持载带3相互间的连接强度。此外,从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撕裂性的观点来看,也是优选的。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为了提高基材9与粘合剂层10间的密合性而对基材9的表面实施惯用的表面处理、例如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基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等。
本发明的基材9优选的是:基材的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和宽度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在将宽度方向的抗撕裂强度设为1时,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小于0.75(优选为0.10以上且小于0.75,特别优选为0.50以上且小于0.75)。本发明中的抗撕裂强度能够通过以日本JIS K7128(1998年)为依据的埃尔曼多夫撕裂试验来进行测定。若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具有足够的撕裂性,在将载带连接起来之后剥离盖带时,剥离不会在连接部中断,能够连续地进行安装作业。
作为基材9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10μm~50μm,最优选为10μm~30μm。若基材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充分的强度和实用性,容易卷绕在载带3上。此外,在安装机(Mounter:零件盒(part cassette))上安装载带、使载带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具有充分的移动性能。
粘合剂层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基础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进行聚合而得的聚合物。
作为主要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烷基的碳数为4~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在这些当中,从与载带3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正丁酯(BA)。
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上述主要单体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
另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为了改善内聚力、交联性等,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可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作为这种单体成分,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丙烯酸羧基乙酯等含羧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或非取代)酰胺类单体;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等乙烯基醚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取代或非取代)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N-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具有含氧原子杂环的单体;氟类(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类(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硅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这些单体成分能够使用1种或两种以上。上述单体成分当中,从提高内聚力、交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含羟基或含羧基单体,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或丙烯酸(AA)。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上述含羟基单体的含量优选小于1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重量份以下。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含羧基单体的含量优选小于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
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能够通过公知惯用的聚合方法将上述单体成分聚合来制备,可列举出例如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法、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方法)等。其中,从透明性、耐水性、成本等方面来看,优选溶液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方法,更优选为溶液聚合方法。
在该溶液聚合时,能够使用各种常规溶剂。作为这种溶剂,可列举出例如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等酯类;甲苯、苯等芳香族烃类;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类;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等有机溶剂。溶剂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的聚合时,能够使用聚合引发剂。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从公知惯用的物质中适当选择来使用,可列举出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1-腈)、2,2’-偶氮双(2,4,4-三甲基戊烷)、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等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二枯基过氧化物、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十二烷等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等。这些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可作为聚合引发剂利用的范围即可。
此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添加交联剂进行交联。作为上述交联剂,可列举出例如环氧类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金属螯合化合物、金属醇盐、金属盐、胺化合物、肼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等,这些能够根据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含有的官能团来适当选择使用。作为交联剂的用量,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100重量份,例如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0.05重量份~5重量份左右。
作为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列举出天然橡胶、各种合成橡胶。作为上述合成橡胶,可列举出例如聚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SB)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SI)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橡胶、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橡胶、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橡胶、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橡胶、再生橡胶、丁基橡胶、聚异丁烯、它们的改性物等。
作为上述有机硅类粘合剂,可列举出例如以有机聚硅氧烷为主要成分的硅橡胶、有机硅树脂,或在它们中添加硅氧烷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等交联剂进行了交联/聚合的产物等。
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除了上述粘合剂(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成分(例如适当的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等)。
作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惯用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如下方法等:根据需要而使用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甲乙酮等)将上述粘合剂等稀释至不挥发成分浓度为10重量%~50重量%左右来制备涂布液,将其涂布(涂覆)在基材上或合适的隔离膜(剥离纸等)上,然后干燥。
另外,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涂覆)能够使用公知的涂布法,能够使用惯用的涂布机、例如,凹版辊涂布机、逆转辊涂布机、辊舐涂布机、浸渍辊涂布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逗点涂布机、直接涂布机、模涂机等。
此外,也能够通过对基材9和构成上述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进行熔融挤出成型,然后,实施沿纵向或横向的延伸(单轴拉伸)处理来形成。作为熔融挤出方法,能够使用吹胀法、T模法等任意的公知技术。
上述粘合剂层10的厚度例如为10μm~50μm(优选为10μm~35μm,特别优选为15μm~30μm)。若该粘合剂层10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牢固地连接载带并保持该连接状态。还能够防止胶的渗出,能够具有充分的载带的移动性能。
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优选基材9和粘合剂层10中的至少一者被着色。作为着色的颜色,并没有特别限定,从能够容易地辨别端部彼此对接起来的载带、安装时通过安装机的检测手段(例如光电管等)能够容易地进行由载带所输送的电子部件的批号的管理的方面来看,着色成通过目视能够容易辨别的颜色(除了无色透明和白色以外的颜色,例如黑色、蓝色等)是优选的。基材和/或粘合剂层10的着色例如能够通过基于印刷的方法、在形成基材和/或粘合剂层10的原料中添加颜料的方法等来进行。
对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卷成卷状的形态,也可以是片状。另外,卷成卷状的形态的粘合带可以具有在通过后述的隔离膜(剥离衬垫)保护粘合剂层面的状态下卷成卷状的形态。
对于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保护粘合剂层表面、防粘连的观点等来看,可以在粘合剂层表面设置有隔离膜(剥离衬垫)。作为所用的隔离膜,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惯用的剥离纸等。例如能够使用:利用有机硅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硫化钼等剥离剂进行过表面处理的塑料薄膜、纸等具有剥离剂层的基材;由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类聚合物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由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等。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図。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11。
强粘合剂层
优选的是,该强粘合剂层11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的一部分,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顶部盖带5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强粘合剂层11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作为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使用的粘合剂而例示的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和有机硅类粘合剂)等公知惯用的粘合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用于形成该强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除了粘合剂性成分(基础聚合物)等聚合物成分等以外,还可以根据粘合剂的种类等而配混有交联剂、增粘剂、颜料、染料、填充剂、防老剂等适当的添加剂。其中,从提高粘合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配混有增粘剂。
作为该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从公知的增粘树脂中适当选择。具体而言,作为增粘剂,可列举出例如松香类增粘树脂(例如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松香酚醛类树脂、松香酯类树脂等)、萜烯类增粘树脂(例如萜烯类树脂、萜烯酚醛类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类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类树脂、氢化萜烯类树脂)、烃类增粘树脂(例如脂肪族类烃树脂、脂肪族类环状烃树脂、芳香族类烃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二甲苯类树脂等)、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脂肪族-脂环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烃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等)、酚醛类增粘树脂(例如烷基酚醛类树脂、二甲苯甲醛类树脂、甲酚、酚醛清漆等)、酮类增粘树脂、聚酰胺类增粘树脂、环氧类增粘树脂、弹性体类增粘树脂等。增粘剂能够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增粘剂,可以适宜地使用松香类增粘树脂、萜烯类增粘树脂、烃类增粘树脂(苯乙烯系树脂等)。相对于形成强粘合剂层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增粘剂的配混量为5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10重量份~50重量份。
上述强粘合剂层11可以是仅由上述粘合剂形成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基材的两面具有上述粘合剂的构成。此外,具有基材时,例如能够使用:纸等纸类基材;布、无纺布、毡、网等纤维类基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基材;塑料的薄膜、薄片等塑料类基材;橡胶片等橡胶类基材;发泡片等发泡体、它们的层叠体(尤其是塑料类基材与其他基材的层叠体、塑料薄膜(或薄片)彼此的层叠体等)等适当的薄层体。从强粘合剂层的处理性的角度来看,作为基材优选无纺布。
对于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中形成上述强粘合剂层11的方法,能够采用公知惯用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另行制作仅强粘合剂层,将其粘合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的方法等。
上述强粘合剂层11的厚度例如为0.01mm~1mm(优选为0.02mm~0.5mm,特别优选为0.05mm~0.3mm)。若强粘合剂层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使顶部盖带5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牢固地密合。还能够防止胶的渗出,能够具有充分的载带的移动性能。
上述强粘合剂层具有强粘合力,其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例如为5N/20mm以上(优选为5~30N/20mm,特别优选为5~20N/20mm)。在这里,强粘合剂层所具有的强粘合力是指高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其他粘合剂层所具有的粘合力,例如优选超过其他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的1倍且小于5倍,更优选为1.1~3倍。若强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在这样的范围内,则顶部盖带5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充分密合,因此,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
载带连接用薄膜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薄膜12是通过将贴敷带13、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以及隔离膜14按照贴敷带13、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以及隔离膜14的顺序层叠而得到的,通过将隔离膜14粘合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13粘合于基材面而得到的。采用该结构,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在剥离了隔离膜14而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13的状态下与载带3连接,并在连接后将贴敷带13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去除。此时,即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较薄而不易操作,也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在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13的状态下准确且容易地粘贴在载带上,而不会不适当地弯曲或产生褶皱。
隔离膜
本发明的隔离膜14是为了保护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面、防止粘连、保持载带连接用薄膜12的形状等而使用的,能够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之前剥离隔离膜14。
作为隔离膜14,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惯用的剥离纸(隔离膜)等。例如能够使用由有机硅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硫化钼类等的剥离剂进行过表面处理的塑料薄膜、纸等具有剥离层的基材;由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类聚合物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由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等。
隔离膜14的厚度例如为16μm~300μm,其中,优选为90μm~150μm,特别优选为95μm~130μm。若隔离膜14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载带连接用薄膜上不易出现褶皱,能够防止弯折。另外,隔离膜14能够卷取成卷状且隔离膜的回弹性较低,从而不易自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脱落。
作为隔离膜14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隔离膜14既可以具有与载带的输送孔相对应的孔,也可以不具有与载带的输送孔相对应的孔。
贴敷带
本发明的贴敷带13具有如下作用: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时,防止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上出现褶皱而易于进行粘合并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折向载带3的背面,能够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之后剥离本发明的贴敷带13。
贴敷带13具有在基材的一侧具有粘合剂层的构造。作为贴敷带13的基材,能够列举出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基材相同的例子。
根据需要,为了提高贴敷带13的基材与粘合剂层间的密合性,也可以对贴敷带13的基材的表面实施惯用的表面处理、例如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基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等。
贴敷带13的基材的厚度为例如16μm~125μm,其中,优选为25μm~85μm,特别优选为38μm~75μm,最优选为45μm~70μm。若基材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时出现褶皱。另外,能够防止在将载带3连接起来之后的、在将顶部盖带5剥离时剥离的中断,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安装作业。另外,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之后,在将贴敷带13剥下时,能够易于剥下贴敷带13。另外,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折向载带3的背面,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作为贴敷带13的粘合剂层,能够列举出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相同的例子。
贴敷带13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例如6μm~12μm,其中,优选为7μm~11μm、特别优选为8μm~10μm。若粘合剂层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具有充分的粘接力,能够保持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另外,由于贴敷带13相对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适当的粘合力,因此,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之后,能够易于剥离贴敷带13。
另外,贴敷带13具有弱粘合力,其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例如为0.02N/25mm以上(优选为0.03N/25mm~0.70N/25mm,特别优选为0.04N/25mm~0.20N/25mm)。若贴敷带13的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在这样的范围内的,则能够保持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能够防止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时作业性的降低。另外,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之后,能够仅将贴敷带13剥离,并且,能够防止在将载带3连接起来之后的、在将顶部盖带5剥离时剥离的中断,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安装作业。
作为贴敷带13的形状,只要其是能够提高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3的作业性的形状,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贴敷带的宽度405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大致相同,但从易于进行粘合作业的观点考虑,贴敷带的宽度405优选为8.0mm~17.5mm。
载带的连接方法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来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连接部15连接起来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本发明的连接方法优选具有下述工序(A)~工序(F)。
(A)将载带连接用薄膜12的隔离膜14剥下。
(B)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在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连接部15上进行对位,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是通过将载带连接用薄膜12的隔离膜14剥下而得到的。
(C)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与顶部盖带的区域102对齐的方式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粘合于载带3。
(D)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的超出载带3的部分折向载带3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3的背面侧。
(E)将贴敷带剥离。
采用本发明的载带的连接方法,连接起来的载带3的表面的整个宽度和背面通过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连接起来,由于在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因此不存在因带输送力而将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连接部15拉开那样的危险,从而能够可靠且顺畅地进行带输送。另外,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能够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也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参照图7的(F))。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工序(B)中,优选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与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方式进行对位。另外,优选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与顶部盖带的端边17对齐的方式进行对位。其原因在于,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的作业性。
在上述工序(C)中,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3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的情况下,优选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与载带3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对齐的方式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通过如此设置,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中而将载带固定时,即使输送销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接触,也能够防止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裂开,从而能够防止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产生的不良而防止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的降低。另外,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强粘合剂层11的情况下,优选以使强粘合剂层11与顶部盖带的区域102对齐的方式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顶部盖带5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另外,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301具有弯折线8的情况下,优选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弯折线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通过如此设置,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时,能够沿着弯折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弯折,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的背面侧,并且,能够在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载带的连接方法既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在纸类基材上加工有凹部6而成的载带3的连接方法,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在塑料类基材上加工有凹部6的压纹模样而成的塑料树脂制载带(以下,称作压纹载带)。另外,特别是,在为压纹载带的情况下,在上述工序(B)中,优选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与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方式进行对位并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与顶部盖带的端边17对齐的方式进行对位,并且,在上述工序(D)中,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的超过载带的部分折向载带3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3的背面侧时,优选将该超过载带的部分粘贴于输送孔的区域101。其原因在于,在为压纹载带的情况下,由于在塑料类基材上加工有凹部6,因此,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背面侧具有凹凸,若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6折向载带3的背面侧并粘贴到顶部盖带的区域102,则不能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辊式混炼机对天然橡胶(苍铍胶)进行塑炼,得到了门尼粘度ML1+4(100℃)为70的塑炼橡胶。将制得的100份的塑炼橡胶和50份的萜烯树脂(商品名“YSレジンPX1150”,ヤスハラケミカル(株)制造)均匀地溶解于400份的甲苯中而得到了粘合剂(1)。
将制得的粘合剂(1)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涂敷在25μm的单轴拉伸PP薄膜(商品名“MCMD-AS”,フタムラ化学(株)制造)之上,从而制作成粘合带(1)(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8.84N/20mm)。
将制得的粘合带(1)切断成以与基材的主拉伸方向平行的边为长边且以与基材的主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边为短边的、11mm×40mm的长方形,从而得到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将上述长边作为第一方向边,将短边作为第二方向边。
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整个第二方向边上形成了多个V型槽口状的切口。
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面上粘合下述隔离膜,并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基材面上粘合下述贴敷带,从而得到了载带连接用薄膜(1)。
隔离膜:商品名“EN78P(67)”(厚度:115μm,宽度:11mm,长度:250mm,リンテック(株)制造)
贴敷带:商品名“NE-tak”(厚度:69μm,宽度:11mm,长度:250mm,日荣化工业(株)制造)
实施例2
以不挥发性成分为30重量%的方式利用醋酸乙酯将100重量份的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重量比:100重量份/3重量份)为构成单体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5重量份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日本ポリウレタン(株)制造)稀释,从而得到了粘合剂(2)。
替代粘合剂(1)而使用了粘合剂(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粘合带(2)。
将制得的粘合带(2)与实施例1同样地切断成11mm×40mm的长方形而得到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2)。
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2)的整个第二方向边上形成了多个V型槽口状的切口。
将形成有多个V型槽口状的切口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成了载带连接用薄膜(2)。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粘合带(3)。
将制得的粘合带(3)与实施例1同样地切断成11mm×40mm的长方形而得到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3)。
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3)上,以使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3)上的设有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6mm的方式自第二方向边的一端起形成了多个V型槽口状的切口。
将形成有多个V型槽口状的切口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3)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成了载带连接用薄膜(3)。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粘合带(4)。
将制得的粘合带(4)与实施例1同样地切断成11mm×40mm的长方形而得到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
作为强粘合剂层,使用了将商品名为“No.5000NS”的日东电工(株)制造的(180°剥离粘合力(粘附体:SUS304BA板,剥离温度:25℃,剥离速度:300mm/分钟):17N/20mm)商品切断成4mm×30mm而成的强粘合剂层(4)。
将所得到的强粘合剂层(4)粘合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的如下位置:使强粘合剂层(4)距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的第一方向边1mm的位置、使强粘合剂层(4)距另一个第一方向边6mm的位置、使强粘合剂层(4)距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的第二方向边5mm的位置、使强粘合剂层(4)距另一个第二方向边5mm的位置。
在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上形成了与实施例2相同的V型槽口状的切口。
将形成有强粘合剂层(4)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4)以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了载带连接用薄膜(4)。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粘合带(5)。
将制得的粘合带(5)与实施例1同样地切断成11mm×40mm的长方形而制成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5)。
将制得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5)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成了载带连接用薄膜(5)(没有V型槽口状的切口)。
利用下述方法评价了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得的样品。
(1)180°剥离粘合力测定
以日本JIS Z0237(2000年)为依据,按照以下的条件测定了粘合力。
测定环境:25℃,RH50%
试验片的尺寸:宽度20mm,长度60mm
拉伸速度:300mm/分钟
剥离方向:180°
测定样品的尺寸:20mm×60mm
粘附体:SUS304BA板
操作方法:使2kg的辊往复运动1次而将测定样品压接于上述粘附体的表面,在上述测定环境下静置30分钟之后,测定了180°剥离粘合力。
(2)撕裂追随性、连接状态维持性
将两个下述载带的端部对接,将自在实施例1~实施例3中制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剥离隔离膜而得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以如下方法粘合于上述对接部分: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与载带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对位,并以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与顶部盖带的端边对齐的方式进行对位,进一步使切口与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区域对齐;将自比较例1中制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剥离隔离膜而得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以如下方法粘合于上述对接部分: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长边与载带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接着,使用热封试验机(商品名“热封试验机”,熊谷理机工业(株)制造)并以0.3MPa的力进行加压而进行连接,之后将贴敷带剥离而得到了试验体。将对接起来的载带的移动方向上的端边相互对齐的状态作为初始连接状态。
载带
基材:纸制基材,商品名“HOCTO60”,北越纪州制造纸(株)制造
顶部盖带: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合剂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商品名“No.318H-14A”,日东电工(株)制造,带宽度(5.25mm)
底部盖带:基材(和纸)/粘合剂层(聚苯乙烯类粘合剂),商品名“No.318H-55P”,日东电工(株)制造,带宽度(5.25mm)。
对于制得的试验体(500个),使用精密万能试验机(商品名“オートグラフAG-I”,(株)岛津制作所制造),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且剥离角度为180°的条件下将顶部盖带剥离,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连接部分在随着顶部盖带的剥离裂开,对能够不中断地剥离了顶部盖带的试验体进行计数,以评价撕裂追随性。并且,目视观察剥离下来的试验体,将对接起来的载带的分别在移动方向上的端边的位置自初始连接状态偏离1c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连接状态维持性不良,将小于1cm的情况评价为连接状态维持性良好,以此来进行计数,将该数量除以目视观察了的试验体数而得到的比例作为了连接状态维持性(%)。
将上述结果一并表示在下述表中。
表1
表1
撕裂追随性 | 连接状态维持性 | |
实施例1 | 400 | 100% |
实施例2 | 400 | 100% |
实施例3 | 400 | 100% |
实施例4 | 500 | 100% |
比较例1 | 100 | 90% |
由表1可知,与比较例1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相比,由于实施例1~实施例4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因此,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连接部分能够随着顶部盖带的剥离裂开,从而能够不中断地将顶部盖带剥离。另外,由于在将顶部盖带剥离之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能够维持连接状态。并且,在实施例4中,由于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因此,能够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连接部分随着顶部盖带的剥离更加容易裂开,从而能够不中断地将顶部盖带剥离。
与此相对,在如比较例1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那样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上不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的情况下,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连接部分难以随着顶部盖带的剥离而裂开,作业中断,从而将顶部盖带剥离时的作业性存在问题。
附图标记说明
1、载带连接用粘合带;2、切口;3、载带;4、基底带;5、顶部盖带;6、凹部;7、输送孔;8、弯折线;9、基材;10、粘合剂层;11、强粘合剂层;12、载带连接用薄膜;13、贴敷带;14、隔离膜;15、载带的连接部;16、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贴敷带层叠体;17、顶部盖带的端边;101、输送孔的区域;102、顶部盖带的区域;201、载带的移动方向;202、载带的宽度方向;301、第一方向边;302、第二方向边;401、设有切口的部分的宽度;402、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403、第一方向边的长度;404、第二方向边的长度;405、贴敷带的宽度。
Claims (13)
1.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
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
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
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
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材是聚烯烃薄膜或聚酯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
7.一种载带连接用薄膜,其中,
该载带连接用薄膜是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
8.一种载带的连接方法,其是将载带的端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彼此连接的载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
并且,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
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
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以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撕裂开始用的上述切口与顶部盖带的区域对齐的方式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
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
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弯折线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中,
将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隔离膜剥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中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之后,将贴敷带剥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82865 | 2013-04-11 | ||
JP2013082865A JP2014207276A (ja) | 2013-04-11 | 2013-04-11 | キャリアテープ接続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キャリアテープ接続用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9033A true CN104099033A (zh) | 2014-10-15 |
Family
ID=5166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44256.XA Pending CN104099033A (zh) | 2013-04-11 | 2014-04-11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4207276A (zh) |
CN (1) | CN104099033A (zh) |
TW (1) | TWI615455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3306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北亚美亚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料带衔接组件及使用该料带衔接组件的料带拼接方法 |
CN108029230A (zh) * | 2015-09-02 | 2018-05-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带 |
CN111216943A (zh) * | 2017-05-31 | 2020-06-02 | 深圳市宝尔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smd载带通用接料机的包膜机构 |
CN111994694A (zh) * | 2020-09-16 | 2020-11-27 | 深圳市洋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渐进式胶膜包边方法与机构、接料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57269A (zh) * | 2020-11-10 | 2021-02-12 | 苏州恒铭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带翘带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1155A (zh) * | 2006-08-09 | 2009-08-05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撕开引发盖带的载带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131343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载带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载带 |
CN103360970A (zh) * | 2012-03-30 | 2013-10-23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及载带连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43055B2 (ja) * | 1998-10-13 | 2004-07-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ピング部材の接続方法 |
JP2004055922A (ja) * | 2002-07-22 | 2004-02-19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包装体の接続方法、包装体接続治具、および包装体接続用孔開器 |
JP6004479B2 (ja) * | 2011-11-30 | 2016-10-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及びキャリアテープ接続用フィルム |
JP2013227156A (ja) * | 2012-03-27 | 2013-11-07 | Nitto Denko Corp | キャリアテープ接続装置 |
JP5753985B2 (ja) * | 2012-10-29 | 2015-07-2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テープ連結方法及びテープ連結具 |
-
2013
- 2013-04-11 JP JP2013082865A patent/JP2014207276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4-11 CN CN201410144256.XA patent/CN104099033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4-11 TW TW103113491A patent/TWI61545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1155A (zh) * | 2006-08-09 | 2009-08-05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撕开引发盖带的载带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131343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载带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载带 |
CN103360970A (zh) * | 2012-03-30 | 2013-10-23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及载带连接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9230A (zh) * | 2015-09-02 | 2018-05-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带 |
CN108029230B (zh) * | 2015-09-02 | 2020-09-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载带 |
CN105263306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北亚美亚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料带衔接组件及使用该料带衔接组件的料带拼接方法 |
CN111216943A (zh) * | 2017-05-31 | 2020-06-02 | 深圳市宝尔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smd载带通用接料机的包膜机构 |
CN111994694A (zh) * | 2020-09-16 | 2020-11-27 | 深圳市洋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渐进式胶膜包边方法与机构、接料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6930A (zh) | 2014-12-16 |
TWI615455B (zh) | 2018-02-21 |
JP2014207276A (ja) | 2014-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31343B (zh) | 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载带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载带 | |
CN104159990B (zh) |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片和透湿防水粘合片 | |
CN104822788B (zh) |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片、及包含该粘合剂层或粘合片的层叠体 | |
CN104099033A (zh)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 | |
CN103059754B (zh) | 双面胶粘带 | |
CN107001871A (zh) | 粘合片 | |
CN1854228B (zh) | 防水密封用粘合带 | |
CN103360970B (zh) | 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载带连接用薄膜及载带连接方法 | |
JP7089347B2 (ja) | 粘着シート | |
US20190002737A1 (en) | Film backings for peel release mounting | |
CN103842461A (zh) | 玻璃蚀刻用保护片 | |
CN101643631A (zh) | 双面压敏粘合片、泡沫体固定方法和层压体 | |
CN104073179A (zh) | 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 |
CN103582684B (zh) |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和粘合片 | |
CN102017177A (zh) | 太阳能电池面板用粘合片、使用该粘合片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及使用该粘合片的太阳能电池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3635555A (zh) | 多层粘合性物品及粘合片 | |
CN102250560A (zh) |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088222A (zh) |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及粘合片材 | |
CN102408843A (zh) | 双面粘合带和研磨构件 | |
CN101554777A (zh) | 带状物的接合方法、接头结构以及通过该接合方法接合而成的长带状物 | |
CN102482537A (zh) | 粘接片 | |
TWI573751B (zh) | An adhesive tape, a connecting tape for a carrier tape, a connecting method for a carrier tape, and a connecting belt | |
CN103635554A (zh) | 多层粘合性物品及粘合片 | |
CN104816524B (zh) | 表面保护片用基材和表面保护片 | |
CN105038621A (zh) | 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