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770B -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4770B CN104094770B CN201410186411.4A CN201410186411A CN104094770B CN 104094770 B CN104094770 B CN 104094770B CN 201410186411 A CN201410186411 A CN 201410186411A CN 104094770 B CN104094770 B CN 1040947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ck fungus
- bacterial
- novel bacterial
- artificial cultivation
- cultivation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所述黑木耳新菌种为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MCC126001,保藏编号为CGMCC?No.8708。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黑木耳新菌种CGMCC?No.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及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黑木耳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冈栎树,并且还提供了该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经试验证明,本发明发现的该黑木耳新菌种,有效成分如钙、锌、镁的含量高,降血脂效果明显,有益于身体健康,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属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别名为木耳,黑木耳,细木耳。它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的一种食药兼用菌,也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和出口贸易食品,具药食两用价值,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之功效。黑木耳多糖有着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降血脂、抗血栓、抗衰老、抗肿瘤、抗凝血等作用。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黑龙江、吉林等地,其中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我国直到2006年6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菌种管理非常混乱,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黑木耳品种名称有100多个,真实存在的品种估计实际上只有几十个。假种、错种等菌种纠纷经常发生。通过2007、2008年2次国家认定了22个品种,但是由于是按照食用菌老品种认定办法认定的,仅做了遗传差异检测.其它农艺性状等信息尚不完善。
生产中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为野生菌种直接驯化而来,产量和品质稳定性较差。国内黑木耳生产主要以塑料袋栽培为主,少量的椴木栽培。管理模式上主要是露天大地栽培为主,还有少量的塑料大棚栽培。黑木耳的品种从形状上可分为少筋,多筋和无筋三类,从生育期上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具体品种上百种,如德金1号,元宝2号,黑山,丰收2号,黑状元等等。本申请是在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冈栎树上发现并分离的新菌种。经研究,未见关于该菌种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株木耳菌株,经鉴定为黑木耳,并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将该菌株命名黑木耳MCC126001,该菌株已于2014年3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8708(Auriculariaauricular)。
上述黑木耳CGMCC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及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
优选的,上述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基斜面,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生产母种,
(2)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即得原种;
(3)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即得生产种;
(4)培养:选择培养用段木,在段木上打穴,对步骤(3)的生产种进行消毒外表面(例如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刮去表面老皮为宜,再将菌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温度控制在25~29℃,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将温度控制在20-25℃,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再控制温度为25-29℃,4-6周后,菌丝完成后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5)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之间,并且有约10℃的温差为宜,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光照为100-200lu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径0.5厘米至1厘米大小时;
(6)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以上,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待木耳成熟时采收。
其中,上述步骤(6)的木耳成熟时是指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时,表明木耳成熟。
优选的,上述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是指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通常是子实体生长直径0.5厘米-1厘米)时停止浇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后再浇水,再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时(通常是子实体生长直径0.5厘米-1厘米)停止浇水,再晒菌棒3-7天直至收获。其中,浇水通常采用阴天少浇水(1-2次),睛天多浇水(3-4次),雨天不浇水的方式。
优选的,上述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优选的,上述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小米16-20%,CaCO31-2%,含水量55-60%,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优选的,上述生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可以为可选的两种,第一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87-89%,麸皮10-12%,CaCO31-2%,含水量55-60%;第二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48-52%,木屑25-30%,麸皮18-20%,碳酸钙1-2%,硫酸钙1-2%,含水量55-60%;将生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优选的,上述培养用段木是指长为0.8米-1.2米,直径为5-15厘米的短段木,含水量40-45%。
优选的,常用的培养用段木有壳斗科和桦木科、杨柳科的树种等,也可以采用其他阔叶树,在选择培养用段木时,通常选用直径在5~12cm的枝条,砍伐后做成1~1.2m的长段,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优选的,将生产种接种到段木上时,选择晴天在阴凉处操作为宜,打穴时通常在段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
优选的,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1m左右,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
优选的,生产种接种到段木后20天左右,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应及时补种。
该黑木耳CGMCC8708子实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
担子果具有弹性,胶质,半透明,干后革质。有菌盖,呈耳壳状,圆形或贝壳状。单生至簇生。朵宽4.5厘米,高3.5厘米,皱耳状或不规则,褐带绿色。子实层体生于耳的外侧。不孕面具基部为褪色、往上渐浅色的毛,25-30*5-7μm无髓层。上位亚致密层厚60-75μm。子实层厚45-60μm。中间层菌丝排列疏松,黄褐色,厚272-309μm。下位亚致密层厚60-75μm。子实层厚45-60μm。孢子肾形,9-10(-12)*5-6μm,光滑,无色至微黄色。
将该菌种菌丝经培养后,进行DNA提取和纯化,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通过引物对对ITS1/ITS4进行PCR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经比对与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的ITS序列相似性=100%,可以认定其菌种为木耳菌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黑木耳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冈栎树,并且还提供了该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经试验证明,本发明发现的该黑木耳新菌种,有效成分如钙、锌、镁的含量高,降血脂效果明显,有益于身体健康,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黑木耳新菌种CGMCC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基斜面,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生产母种,
(2)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即得原种;
(3)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即得生产种;
(4)培养:接种常用的段木有壳斗科和桦木科、杨柳科的树种,也可以采用其他阔叶树。宜选直径在5~12cm的枝条,砍伐后做成1~1.2m的长段,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生产种接种选择晴天在阴凉处操作,先在段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生产种接种前要用75%的酒精消毒其外表面。接种时刮去表面老皮,用无菌镊子把菌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
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1m,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温度控制在25~29℃,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将温度控制在20-25℃,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后,控制温度为25-29℃,约4-6周后,菌丝完成后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此外,在生产种接种20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应及时补种。
(5)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光照为100-200lu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径0.5厘米至1厘米大小时;
(6)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以上,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时停止浇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后再浇水(阴天少浇水(1-2次),睛天多浇水(3-4次),雨天不浇水),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时停止浇水,再晒菌棒3-7天直至木耳成熟时收获,所谓木耳成熟是指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说明木耳已经成熟,需要及时采收。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通常是指子实体直径生长0.5厘米-1厘米。
上述步骤中的培养基如下:
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小米16-20%,CaCO31-2%,含水量55-60%,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生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为以下两种的任意一种,第一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87-89%,麸皮10-12%,CaCO31-2%,含水量55-60%;第二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48-52%,木屑25-30%,麸皮18-20%,碳酸钙1-2%,硫酸钙1-2%,含水量55-60%;将生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实施例2
黑木耳新菌种CGMCC8708的有效成分分析
本实施例共采用包括本发明的新菌种在内的5种不同的样品进行有效成分分析,5种样品分别如下所示,有效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钙含量,铁含量,锌含量,磷含量,钾含量,镁含量。
五种样品如下:
样品1:东北秋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五月接种,七月出耳,栽培地点为黑龙江省东宁县;
样品2:东北黑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黑龙江省东宁县;
样品3:西藏野生木耳6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
样品4:西藏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
样品5:黑木耳MCC126001,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安徽六安市金寨县。
其中,有效成分分析的检测方法分别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15672·2009食用菌中总糖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92—2003食品中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90.2003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14—2003食品中锌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87.2003食品中磷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14—2003食品中钾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90.2003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五种样品的有效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表3所示。
表1五种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 | 蛋白质含量(g/100g) | 总糖含量(g/100g) |
1 | 8.76 | 0.91 |
2 | 12.0 | 0.83 |
3 | 11.6 | <0.5 |
4 | 12.7 | <0.5 |
5 | 11.1 | 0.56 |
表2五种样品钙、铁、锌含量的测定结果
样品 | 钙含量(mg/100g) | 铁含量(mg/100g) | 锌含量(mg/kg) |
1 | 145 | 5.1 | 11.3 |
2 | 365 | 41.5 | 17.1 |
3 | 386 | 40.8 | 16.7 |
4 | 688 | 18.4 | 18.0 |
5 | 714 | 32.8 | 20.6 |
表3五种样品磷、钾、镁含量的测定结果
样品 | 磷含量(%) | 钾含量(g/100g) | 镁含量(mg/100g) |
1 | 0.17 | 1.0 | 137 |
2 | 0.34 | 0.81 | 164 |
3 | 0.36 | 0.77 | 173 |
4 | 0.40 | 0.81 | 166 |
5 | 0.26 | 0.78 | 261 |
从表1-表3中对五个品种的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来看,黑木耳MCC126001(CGMCC8708)在有益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钙、锌、镁的含量远高于其余四个品种,由于这三类元素是优质黑木耳的重要元素,从结果来看本发明的黑木耳新品种具有优良黑木耳品种的品质。
实施例3
黑木耳新菌种MCC126001(CGMCC8708)的降血脂功能分析
黑木耳在传统医学上被认为是具有较强的降血脂效果的一类食用菌。因此,我们在本实施例中选择降血脂动物试验来检验几种黑木耳品种之间的不同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验动物采用健康成年雄性SD种大鼠(广东省动物实验中心购得),体重200克左右,适应性喂养1周后,对6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对18只大鼠给予高脂型饲料作为模型组。2周后,所有大鼠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检测成模情况。在成模后,将模型组随机分成3个组,该三个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而另外的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维持饲料。此外,按照表4对四个组的大鼠进行连续4个周的灌胃。
表4:4组实验组大鼠的灌胃处理
在末次灌胃后,禁食9—14小时,处死大鼠,采血测定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4个实验组的测定结果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P<0.05,**P<0.01。
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黑木耳MCC126001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没影响;西藏黑木耳能降低甘油三脂(TG),但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没影响。
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异常升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等。TG升高已被确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认为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因素。保持TC、TG的较低水平和HDL-C的较高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实施例结果来看,黑木耳MCC126001的降血脂效果非常明显,且优于民间普遍认为降血脂效果较好的西藏黑木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黑木耳新菌种CGMCC8708在有效成分与降血脂功能上具有良好的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木耳新菌种为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MCC126001,保藏编号为CGMCC8708。
2.一种人工栽培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新菌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基斜面,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
(2)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得原种;
(3)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得生产种;
(4)培养:选择培养用段木,在段木上打穴,对步骤(3)的生产种进行外表面消毒,再将菌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温度25~29℃,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将温度控制在20-25℃,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再控制温度为25-29℃,4-6周后,菌丝完成后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5)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光照为100-200lu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径0.5厘米至1厘米大小时进行下一步骤;
(6)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以上,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待木耳成熟时采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木耳成熟时是指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是指在子实体每长直径0.5厘米-1厘米时停止浇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后再浇水,再待其再生长0.5厘米-1厘米时再停止浇水,晒菌棒3-7天,重复晒菌棒和浇水步骤直至收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出耳管理中将菌棒疏散排放的立杆角度为45度至60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小米16-20%,CaCO31-2%,含水量55-60%,所述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87-89%,麸皮10-12%,CaCO31-2%,含水量55-60%,所述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或为:棉籽壳48-52%,木屑25-30%,麸皮18-20%,碳酸钙1-2%,硫酸钙1-2%,含水量55-60%,所述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将生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用段木是指长为0.8米-1.2米,直径为5-15厘米的段木,含水量40-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6411.4A CN104094770B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6411.4A CN104094770B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4770A CN104094770A (zh) | 2014-10-15 |
CN104094770B true CN104094770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166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6411.4A Active CN104094770B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947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8469A (zh) * | 2015-05-18 | 2017-01-04 | 唐秀克 |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 |
CN106576897A (zh) * | 2016-11-22 | 2017-04-26 | 曹晓龙 | 高山灵芝种植方法 |
CN106576896A (zh) * | 2016-11-22 | 2017-04-26 | 曹晓龙 | 高山灵芝原种制作方法 |
CN106941931A (zh) * | 2017-03-24 | 2017-07-14 |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利用平菇菌渣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
CN109220530B (zh) * | 2018-10-29 | 2021-01-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黑木耳菌种及其应用 |
CN115918438B (zh) * | 2022-12-16 | 2024-05-14 | 陕西理工大学 | 黑木耳新品种的栽培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98293A (zh) * | 2006-11-17 | 2007-07-18 | 陈淑华 | 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
CN103168627A (zh) * | 2013-04-23 | 2013-06-26 | 李文恒 | 一种小段木大棚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
CN103238463A (zh) * | 2013-04-29 | 2013-08-14 | 何松庆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和食用菌培养方法 |
KR20140010495A (ko) * | 2012-07-12 | 2014-01-27 | 머쉬타운영농조합법인 | 담자 및 자낭균류를 포함하는 버섯류의 육종방법 |
CN103650900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杨文博 | 一种黑木耳培育方法 |
CN103725618A (zh) * | 2014-01-06 | 2014-04-16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小孔单片黑木耳菌种 |
-
2014
- 2014-05-05 CN CN201410186411.4A patent/CN1040947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98293A (zh) * | 2006-11-17 | 2007-07-18 | 陈淑华 | 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
KR20140010495A (ko) * | 2012-07-12 | 2014-01-27 | 머쉬타운영농조합법인 | 담자 및 자낭균류를 포함하는 버섯류의 육종방법 |
CN103650900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杨文博 | 一种黑木耳培育方法 |
CN103168627A (zh) * | 2013-04-23 | 2013-06-26 | 李文恒 | 一种小段木大棚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
CN103238463A (zh) * | 2013-04-29 | 2013-08-14 | 何松庆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和食用菌培养方法 |
CN103725618A (zh) * | 2014-01-06 | 2014-04-16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小孔单片黑木耳菌种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4770A (zh) | 201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127943A1 (zh) | 一种高产多糖的灵芝少孢品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4094770B (zh) |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
CA2821710C (en) | Novel strain of lentinula edodes gna01 | |
CN104041330A (zh) |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 |
CN109479616B (zh) | 松茸的制种与栽培方法 | |
Du et al. | Class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s of Ganoderma | |
JP2013226130A (ja) | 新規マゴジャクシ菌株及びその人工栽培方法 | |
CN110754292B (zh) | 卵孢小奥德蘑白色变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2550296A (zh) | 赤灵芝室内栽培方法 | |
Zhou | Cultiv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 |
CN103875452B (zh) |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 |
CN105724049A (zh) | 一种桑树寄生的桑黄菌种返野生环境复壮培养方法 | |
CN114085781B (zh) | 一种灵芝菌gz及其应用 | |
CN103875453B (zh) | 西藏淡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 |
CN109429893A (zh) | 一种血灵芝的培育方法 | |
CN100506017C (zh) | 一种黄伞仿野生栽培方法 | |
CN111887096A (zh) | 一种金黄色大球盖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5557307A (zh) | 利用中药栽培灵芝的方法 | |
CN110447467A (zh) | 一种芳香杯伞纯培养菌丝体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2668881B (zh) |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 | |
CN110117548B (zh) | 一种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 |
CN104585060B (zh) | 一种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5493896A (zh) | 一种可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 |
Alheeti et al. |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organic production of mushrooms Ganoderma lucidum (Curt.: Fr) Karst (Reishi) | |
CN101824461B (zh) | 一种快速检测白灵侧耳出菇性能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