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3985A - 油泵 - Google Patents

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985A
CN104093985A CN201380007420.6A CN201380007420A CN104093985A CN 104093985 A CN104093985 A CN 104093985A CN 201380007420 A CN201380007420 A CN 201380007420A CN 104093985 A CN104093985 A CN 104093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oil
side rotor
upstream side
exhaus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4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田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un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kun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uni Corp filed Critical Mikun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3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15/064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28Safety arrangements;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20/00Application
    • F04C2220/20Pumps with means for separating and evacuating the gaseous ph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80/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04C2280/02Preventing solid deposits in pumps, e.g. in vacuum pumps with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油泵具有:外壳(10、20)、内转子(71、81)、以及外转子(72、82),外壳(10、20)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44b)、喷出油的喷出口(52)、和将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24),内转子(71、81)在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S)旋转自如,外转子(72、82)在外壳内被配置成与内转子联动地旋转,在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其外侧通过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90)。由此,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混入。

Description

油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内燃机(发动机)等的油(润滑油)吸入和喷出的油泵,特别涉及具有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次摆线式的油泵。
背景技术
作为次摆线式的油泵,公知有以下的油泵,其具有以下等部分:外壳;外转子,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外壳内并具有内齿;内转子,其具有与外转子的内齿卡合的外齿并与外转子协作来划定出伴随容积变化的泵室;以及旋转轴,其为了使内转子旋转而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外壳,在该结构中,在外壳设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将混入油内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空气排放孔、气泡排出口、除气口)等,经由旋转轴使内转子旋转,与内转子的旋转联动地使外转子旋转,由此得到泵作用,从吸入口吸入油并对其加压,从喷出口喷出加压后的油,并从排出口将混入油内的空气(气泡)等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
然而,在上述油泵中,排出口(空气排放孔、气泡排出口、除气口)设置在与加压室(压缩行程)对应的部位且在接近喷出口的一侧,因而在发动机的常用旋转区域中,即使从排出口将混入了空气的油排出,也不会产生反向吸入油这样的情况。
另一方面,发明人在进行具有与发动机的宽范围的旋转区域对应的特性的油泵的开发中发现产生以下现象:由于基于油的喷出量与排出喷出量(空气混入油从排出口的排出量)的比率和转子尺寸的差异等的设定,而会产生泵室在与吸入口连通的同时也与排出口连通的情况,在发动机起动时从排出口吸入油,或者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域中由于吸入行程的跟随延迟而从排出口吸入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03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67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2-107738号公报(日本实开平4-65974号公报)的缩微胶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泵,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导致的卡死(stick)等,保证期望的泵性能,并且,能够在包括空气的混入少的旋转区域和不重视空气的混入的旋转区域等在内的从低旋转区域到高旋转区域的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油泵构成为,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和将混入了空气的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内转子,其在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旋转自如;以及外转子,其在外壳内被配置成与内转子联动地旋转,其中,在所述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外壳的外侧通过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
根据该结构,在该油泵应用于例如发动机(配置在发动机的油盘内的状态)的情况下,在通常的运转条件下,油(润滑油)利用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泵作用,被吸入到泵室,接着,被吸入的空气混入油被加压,接着,空气混入油的一部分被从排出口排出到外壳的外部(油盘内),接着,剩余的油被从喷出口喷出,被压送至各种润滑区域。
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动机起动时由于油盘内的油面高,或者在高速旋转时吸入行程的跟随延迟,所以存在从排出口吸入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油通过过滤部件被吸入到泵室,因而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引起的卡死等,因此,能够保证期望的泵性能,能够在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排出口配置在能够与吸入口同时连通于由内转子和外转子划定的泵室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根据旋转速度,当油通过吸入口被吸入到泵室时,也从排出口被吸入,因而在空气含有量少的旋转区域或者不重视空气排出的旋转区域中,也能够作为吸入和喷出油的泵来使用。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外壳包括:具有收纳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凹部的外壳主体、和为了封闭外壳主体的开口而连结的外壳盖,在外壳盖形成有排出口,过滤部件从外侧安装于外壳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外壳的外侧容易地安装或卸下过滤部件,因此不用分解外壳,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部件的更换作业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内转子和外转子包括由第1内转子和第1外转子构成的上游侧转子、以及由第2内转子和第2外转子构成的下游侧转子,该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被配置成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邻,外壳包括介于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之间的间隔部件,吸入口被设置成面对上游侧转子,喷出口被设置成面对下游侧转子,排出口被设置成面对上游侧转子,在间隔部件设置有将从上游侧转子喷出的油引导到下游侧转子的连通口。
根据该结构,由于采用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的二级的次摆线式泵,因而能够在实现装置的外径尺寸的小型化的同时,确保期望的泵特性,并且,由于吸入口、排出口、喷出口形成上述的配置结构,因而能够提高泵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吸入口在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之间,以面对上游侧转子的方式设于间隔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油在上游侧转子内可靠地加压并通过连通口送出到下游侧转子,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泵性能。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内转子和外转子由4叶5节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吸入口和排出口与泵室同时连通的配置容易成立的结构中,能够在确保期望的喷出量的同时,提高泵性能和耐久性。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排出口形成为,以在通过轴线的径向上延伸并在其径向外侧端向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状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空气从排出口的排出。
发明效果
根据形成上述结构的油泵,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导致的卡死等,保证期望的泵性能,并且,能够在包含空气混入少的旋转区域和不重视空气混入的旋转区域等在内的从低旋转区域到高旋转区域的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油泵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油泵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4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的图,是从后方R侧(内表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4B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的图,是沿着图4A中的E1-E1线的剖视图。
图5是将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过滤部件及固定环分解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转子壳体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图6所示的转子壳体的端面图,是从前方F侧观察的端面图。
图7B是示出图6所示的转子壳体的端面图,是从后方R侧观察的端面图。
图8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侧板的图,是从前方F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8B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侧板的图,是沿着图8A中的E2-E2线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图,是从后方R侧观察由第1内转子和第1外转子构成的上游侧转子的平面图。
图9B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图,是从前方F侧观察由第2内转子和第2外转子构成的下游侧转子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吸入口和排出口相对于由构成上游侧转子的第1内转子和第1外转子划定的泵室的关系的从后方R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过滤部件的安装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泵具有以下等部分: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它们构成外壳;旋转轴30,其由外壳以绕轴线S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转子壳体40,其组装在外壳内;侧板50,其抵接于转子壳体40的端面;作为施力部件的O形环60,其在轴线S的方向上对侧板50向转子壳体40侧施力;上游侧转子70,其由收纳在转子壳体40内的第1内转子71及第1外转子72构成;下游侧转子80,其在轴线S方向上与上游侧转子70相邻并由收纳在转子壳体40内的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构成;以及过滤部件90,其安装于外壳盖20。
外壳主体10为了轻量化等而使用铝材料,并形成为构成能够将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与转子壳体40一起收纳的凹部,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主体10具有以下等部分:轴承孔11,其经由轴承G将旋转轴30的一端部31支撑为转动自如;圆筒状的内周面12,其供转子壳体40嵌入;2个环状的端面13,它们以在内周面12的里侧形成阶梯的方式缩径形成,并形成在轴承孔11的周围;吸入通路14,其通过对内周面12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进行减重及钻孔加工而形成,用于吸入油;喷出通路15,其形成于底侧,用于喷出加压后的油;定位孔16,其对侧板50进行定位;接合面17,其接合外壳盖20;螺纹孔18,其供用于紧固外壳盖20的螺栓B拧入;以及定位孔19,其对外壳盖20进行定位。
外壳盖20为了轻量化等而由与外壳主体10相同的铝材料形成,如图1、图2、图4A、图4B、图5所示,外壳盖20具有以下等部分:轴承孔21,其经由轴承G将旋转轴30的另一端部32支撑为转动自如;凹部22,其与后述的吸入口44b在轴线S方向上面对;凹部23,其与后述的连通口44e在轴线S方向上面对;排出口24,其用于将混入到吸入的油中的空气(空气混入油)排出;圆孔25,其供螺栓B通过;定位孔26,其进行与外壳主体10之间的定位;定位孔27,其对转子壳体40进行定位;圆筒状的沉孔部28,其供过滤部件90和固定环91嵌入。
而且,为了封闭外壳主体10的开口,外壳盖20以使嵌合于定位孔19的定位销嵌入定位孔26、且使嵌合于转子壳体40的定位孔45a的定位销嵌入定位孔27的方式,与接合面17接合,并且通过将螺栓B从外侧穿过圆孔25拧入螺纹孔18,来将外壳盖20连结到外壳主体10。
这里,如图4A和图9A所示,排出口24形成为,以在通过轴线S的径向上延伸并在其径向外侧端向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的旋转方向(箭头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状开口。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空气从排出口24的排出。
另外,作为排出口,并不限于形成上述形态的排出口24,可以根据作为目标的排出量等来采用恰当期望的形态。
旋转轴30使用钢等,如图2所示,形成为沿轴线S的方向延伸,其具有以下等部分:一端部31,其经由轴承G由外壳主体10的轴承孔11支撑;另一端部32,其经由轴承G由外壳盖20的轴承孔21支撑;轴部33,其使上游侧转子70的第1内转子71一体地旋转;轴部34,其使下游侧转子80的第2内转子81一体地旋转;以及轴部35,其由轴承G支撑。
然后,旋转轴30与成为发动机的一部分的旋转部件等连结并被驱动而旋转。
转子壳体40使用钢、铸铁、烧结钢等形成,如图2、图6、图7A和图7B所示,其具有以下等部分:圆筒部41,其以轴线S为中心;内周面42,其在圆筒部41的内侧以从轴线S偏离规定量的轴线L1为中心;内周面43,其在圆筒部41的内侧以从轴线S偏离预定量的轴线L2为中心;作为间隔部件的中间壁部44,其在轴线S方向上形成在内周面42和内周面43之间;轴承孔44a,其设置于中间壁部44;吸入口44b,其设置于中间壁部44;上游侧转子喷出口44c,其设置于中间壁部44;下游侧转子吸入口44d,其设置于中间壁部44;连通口44e,其使上游侧转子喷出口44c和下游侧转子吸入口44d相互连通;端面45,其与外壳盖20抵接;定位孔45a,其形成在端面45;端面46,其与侧板50抵接;以及定位孔46a,其形成在端面46。
圆筒部41形成为如下的外径尺寸:其与外壳主体10的内周面12紧密接触,并以能够根据外壳主体10与转子壳体40之间的热变形量(膨胀、收缩)的差异来沿轴线S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方式嵌入于外壳主体10的内周面12。
内周面42形成为这样的尺寸:使上游侧转子70的第1外转子72绕轴线L1转动(滑动)自如地内接于内周面42。
内周面43形成为这样的尺寸:使下游侧转子80的第2外转子82绕轴线L2转动(滑动)自如地内接于内周面43。
吸入口44b形成为与吸入通路14连通,并面对上游侧转子70(的泵室P)。
这样,吸入口44b以面对上游侧转子70的方式设置在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之间,因此,能够使从吸入口44b吸入的油在上游侧转子70内可靠地加压并通过连通口44e送出到下游侧转子80,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泵性能。
连通口44e形成为,使上游侧转子喷出口44c和下游侧转子吸入口44d连通,以将从上游侧转子70喷出的油导入到下游侧转子80中。
而且,转子壳体40在连同旋转轴30一起将上游侧转子70收纳在内周面42并将下游侧转子80收纳在内周面43的状态下与端面13协作,夹持O形环60和侧板50的同时使嵌合于定位孔16的定位销嵌入于定位孔46a,从而转子壳体40被组装于(嵌入于)外壳主体10的内周面12。
侧板50使用钢、铸铁、烧结钢、铝合金等形成为圆板状,如图2和图8所示,侧板50具有以下等部分:圆孔51,其供旋转轴30通过;喷出口52,其将由下游侧转子80加压后的油喷出;定位孔53;以及凹部54,其收纳轴承G的一端侧。
而且,侧板50以下述方式组装于外壳主体10:使嵌合于外壳主体10的定位孔16的定位销穿过定位孔53,在侧板50与端面13之间夹持O形环60。
O形环6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橡胶材料等形成为环状,其配置在外壳主体10的端面13和侧板50之间,为了对侧板50向转子壳体40的端面46施力,将O形环60组装成在轴线S方向上压缩规定的压缩量。
上游侧转子70使用钢或烧结钢等来形成,如图9A所示,由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构成。
第1内转子71形成为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与旋转轴30的轴部33嵌合的嵌合孔71a并在其外周具有4个峰和谷(凹陷)。
第1外转子72形成为内齿轮,该内齿轮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转子壳体40的内周面42的外周面72a,并在其内周具有与第1内转子71的4个峰(外齿)和谷(凹陷)相啮合的5个峰(内齿)和谷(凹陷)。
即,上游侧转子70(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构成了4叶5节的次摆线泵。
而且,当第1内转子71与旋转轴30一起以轴线S为中心向箭头方向(图9A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1外转子72联动地以轴线L1为中心向箭头方向(图9A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两者划定的泵室P的容积变化,油从吸入口44b吸入后接着被加压,在加压过程中空气混入油从排出口24被排出,接着将剩余的油从上游侧转子喷出口44c向下游侧转子80喷出,并连续地重复该行程。
并且,如图10所示,排出口24配置在能够与吸入口44b同时连通于由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划定的泵室P的区域。因此,在发动机起动时的油盘内的油面高时或者在高速旋转时发生吸入行程的跟随延迟的情况下,油可从排出口24被吸入到泵室P。
即,根据旋转速度,当油通过吸入口44b被吸入到泵室P时,也从排出口24被吸入,因此在空气含有量少的旋转区域或者不重视空气的排出的旋转区域中,也能够作为吸入和喷出油的泵来使用。
下游侧转子80使用钢或烧结钢等来形成,如图9B所示,由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构成。
第2内转子81形成为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与旋转轴30的轴部34嵌合的嵌合孔81a,并在其外周具有4个峰和谷(凹陷)。
第2外转子82形成为内齿轮,该内齿轮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转子壳体40的内周面43的外周面82a,并在其内周具有与第2内转子81的4个峰(外齿)和谷(凹陷)啮合的5个峰(内齿)和谷(凹陷)。
即,下游侧转子80(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构成了4叶5节的次摆线泵。
而且,当第2内转子81与旋转轴30一起以轴线S为中心向箭头方向(图9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2外转子82联动地以轴线L2为中心向箭头方向(图9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两者划定的泵室P的容积变化,油从下游侧吸入口44d吸入后接着被加压,接着将油从喷出口52向外部的润滑区域喷出,并连续地重复该行程。
如上所述,由于采用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的二级的次摆线式泵,因而能够在实现装置的外径尺寸的小型化的同时,确保期望的泵特性,并且,由于吸入口44b、排出口24、喷出口52形成上述的配置结构,因而能够提高泵效率。
并且,转子壳体40和侧板50构成第2外壳,该第2外壳在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的内侧进一步收纳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
进而,由于转子壳体40和侧板50由与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相同的材料(钢或烧结钢等)形成,因而即使在由铝材料形成的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热膨胀而在轴线S方向上产生间隙的情况下,转子壳体40和侧板50也会借助O形环60的作用力而被向轴线S方向的一侧施力,因而不会在上游侧转子70的两侧面和下游侧转子80的两侧面产生间隙,能够确保期望的泵性能(喷出特性)。
如图1和图5所示,过滤部件90是为了除去混入油内的异物等而形成规定尺寸的网状的结构,并且形成为构成半圆球且带有环状凸缘部的轮廓。
进而,过滤部件90为了覆盖外壳盖20的排出口24而嵌入沉孔部28,并从该过滤部件90上嵌入环状的固定环91,由此从外侧将过滤部件90安装于外壳盖20。
这样,能够从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的外侧容易地安装或卸下过滤部件90,因此不用分解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部件90的更换作业等。
另外,作为过滤部件,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呈半圆球形成的网状的过滤部件90和固定它的固定环91,也可以采用形成其它结构和形态的过滤部件和固定方法。
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替代固定环91而采用C状的开口环91’,或者可以采用在外壳盖20的沉孔部28的内周面设置了环状槽28’的结构。
据此,过滤部件90为了覆盖外壳盖20的排出口24而嵌入沉孔部28,并从其上将C状的开口环91’嵌入到环状槽28’,由此从外侧将过滤部件90安装于外壳盖20。
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从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的外侧容易地安装或卸下过滤部件90,因此不用分解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部件90的更换作业等。
接着,参照图9A、图9B和图10对油泵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发动机处于通常的旋转区域的情况(在油未被从排出口24吸入的情况)下,上游侧转子70(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在图9A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油经过吸入通路14→吸入口44b,而被吸入到上游侧转子70的泵室P内。
然后,通过上游侧转子70的连续旋转,吸入到泵室P的油被加压,在该加压过程中空气混入油被积极地从排出口24排出到外部,而且,剩余的油经过上游侧转子喷出口44c→连通口44e→下游侧转子吸入口44d被引导至下游侧转子80。
接着,下游侧转子80(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在图9B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将油从下游侧吸入口44d吸入到下游侧转子80的泵室P内。
然后,通过下游侧转子80的连续旋转,吸入到泵室P的油被加压,经过喷出口52→喷出通路15被供给到外部的润滑区域。
实际上,利用上游侧转子70(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与下游侧转子80(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各个泵室连续地进行油的吸入、油的加压、混入的空气(空气混入油)的排出、油的喷出。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起动时(油盘内的油面高时)或者在高速旋转时(相对于本来的泵行程发生吸入行程的跟随延迟时),如图10所示,排出口24相对于上游侧转子70的(由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划定的)泵室P,不仅从吸入口44b吸入油,还从排出口24吸入油。即,当油通过吸入口44b而被吸入到泵室P时,也从排出口24吸入,因而在空气含有量少的旋转区域或者不重视空气排出的旋转区域中,也能够作为吸入和喷出油的泵来使用。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排出口24设置有过滤部件90,因而能够防止积存在油盘内的异物等被吸入到泵P中,因此,能够防止上游侧转子70和下游侧转子80的卡死等,能够保证期望的泵性能,能够在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外壳(外壳主体10和外壳盖20)的内侧具有作为第2外壳的转子壳体40和侧板50等的结构中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废除了转子壳体40和侧板50等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具有上游侧泵70(第1内转子71和第1外转子72)以及下游侧泵80(第2内转子81和第2外转子82)的二级的次摆线式泵中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具有一组内转子和外转子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将外壳分离为外壳主体和外壳盖的结构中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具有由分别划定出凹部的、分割成两部分的第1外壳半体和第2外壳半体组成的外壳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油泵,示出次摆线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内接齿轮式的油泵或者外接齿轮式的油泵等中采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油泵,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导致的卡死等,保证期望的泵性能,并且,能够在包括空气混入少的旋转区域和不重视空气混入的旋转区域等在内的从低旋转区域到高旋转区域的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因而不仅能够应用于搭载在汽车等中的发动机,对于两轮车、其它的搭载有发动机的车辆、或者需要压送润滑油的其它机构等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外壳主体(外壳);
11:轴承孔;
12:内周面;
13:端面;
14:吸入通路;
15:喷出通路;
16:定位孔;
17:接合面;
18:螺纹孔;
19:定位孔;
20:外壳盖(外壳);
21:轴承孔;
22:凹部;
23:凹部;
24:排出口;
25:圆孔;
26:定位孔;
27:定位孔;
28:沉孔部;
28’:环状槽;
30:旋转轴;
S:轴线;
31:一端部;
32:另一端部;
33、34、35:轴部;
40:转子壳体;
41:圆筒部;
42:内周面;
43:内周面;
44:中间壁部(间隔部件);
44a:轴承孔;
44b:吸入口;
44c:上游侧转子喷出口;
44d:下游侧转子吸入口;
44e:连通口;
45:端面;
45a:定位孔;
46:端面;
46a:定位孔;
50:侧板;
51:圆孔;
52:喷出口;
53:定位孔;
54:凹部;
60:O形环;
70:上游侧转子;
P:泵室;
71:第1内转子;
71a:嵌合孔;
72:第1外转子;
L1:轴线;
72a:外周面;
80:下游侧转子;
P:泵室;
81:第2内转子;
81a:嵌合孔;
82:第2外转子;
L2:轴线;
82a:外周面;
90:过滤部件;
91:固定环;
91’:开口环。

Claims (7)

1.一种油泵,所述油泵具有:
外壳,其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和将混入了空气的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
内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旋转自如;以及
外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与所述内转子联动地旋转,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所述外壳的外侧通过所述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配置在能够与所述吸入口同时连通于由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划定的泵室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凹部的外壳主体;和为了封闭所述外壳主体的开口而连结的外壳盖,
在所述外壳盖形成有所述排出口,
所述过滤部件从外侧安装于所述外壳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包括由第1内转子和第1外转子构成的上游侧转子、和由第2内转子和第2外转子构成的下游侧转子,该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被配置成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邻,
所述外壳包括介于所述上游侧转子和所述下游侧转子之间的间隔部件,
所述吸入口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上游侧转子,
所述喷出口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下游侧转子,
所述排出口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上游侧转子,
在所述间隔部件设置有将从所述上游侧转子喷出的油引导到所述下游侧转子的连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在所述上游侧转子和所述下游侧转子之间,以面对所述上游侧转子的方式设于所述间隔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由4叶5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形成为,以在通过轴线的径向上延伸并在其径向外侧端向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状开口。
CN201380007420.6A 2012-02-03 2013-01-31 油泵 Pending CN104093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1728 2012-02-03
JP2012-021728 2012-02-03
PCT/JP2013/052131 WO2013115292A1 (ja) 2012-02-03 2013-01-31 オイル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985A true CN104093985A (zh) 2014-10-08

Family

ID=4890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420.6A Pending CN104093985A (zh) 2012-02-03 2013-01-31 油泵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10420A1 (zh)
EP (1) EP2811163A4 (zh)
JP (1) JP6040170B2 (zh)
CN (1) CN104093985A (zh)
WO (1) WO20131152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071A (zh) * 2012-02-21 2014-10-29 株式会社三国 油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9093B2 (ja) * 2013-08-12 2017-10-25 株式会社ミクニ 空気排出口付き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US11549443B2 (en) * 2020-08-28 2023-01-10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Sealing arrangement with vent for an engine component with a service por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7278A (ja) * 1992-11-30 1994-06-14 Toyota Motor Corp 内接ギヤポンプにおける気泡除去構造
JPH09203308A (ja) * 1996-01-26 1997-08-0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オイルポンプ
JPH10109007A (ja) * 1996-10-02 1998-04-28 Takada:Kk フィルタ装置
CN2538978Y (zh) * 2002-04-25 2003-03-05 山东大学 一种变态外摆线转子式油泵
JP2006348750A (ja) * 2003-07-25 2006-12-28 Mikuni Corp オイル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6816A (en) * 1940-08-08 1942-06-16 Nash Kelvinator Corp Oil pump and filter
JPS5330524B2 (zh) * 1974-03-13 1978-08-28
JPS5893976A (ja) * 1981-11-30 1983-06-03 Kayaba Ind Co Ltd 二段内接ギヤポンプ
JPS6167278A (ja) 1984-09-10 1986-04-07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
JPH02107738U (zh) 1989-02-15 1990-08-28
JPH0465974U (zh) 1990-10-15 1992-06-09
DE4240593A1 (de) * 1992-12-03 1994-06-09 Bosch Gmbh Robert Aggregat zum Fördern von Kraftstoff aus einem Vorratstank zu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H06323261A (ja) * 1993-05-18 1994-11-22 Honda Motor Co Ltd オイルポンプ
US5879140A (en) * 1997-02-24 1999-03-09 Ellison; Thomas W. Oil pump pickup device for use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460496B2 (en) * 2000-12-25 2002-10-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2002221157A (ja) * 2001-01-25 2002-08-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真空ポンプ
US8622717B1 (en) * 2007-10-31 2014-01-07 Melling Tool Company High-performance oil pump
US8376720B2 (en) * 2010-03-05 2013-02-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uter ring driven gerotor pump
US8840385B2 (en) * 2011-03-03 2014-09-23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ositive displacement fluid pump
DE112011105510B4 (de) * 2011-08-10 2017-11-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Ölzufuhrvorricht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7278A (ja) * 1992-11-30 1994-06-14 Toyota Motor Corp 内接ギヤポンプにおける気泡除去構造
JPH09203308A (ja) * 1996-01-26 1997-08-0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オイルポンプ
JPH10109007A (ja) * 1996-10-02 1998-04-28 Takada:Kk フィルタ装置
CN2538978Y (zh) * 2002-04-25 2003-03-05 山东大学 一种变态外摆线转子式油泵
JP2006348750A (ja) * 2003-07-25 2006-12-28 Mikuni Corp オイルポン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071A (zh) * 2012-02-21 2014-10-29 株式会社三国 油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1163A1 (en) 2014-12-10
JPWO2013115292A1 (ja) 2015-05-11
US20150010420A1 (en) 2015-01-08
EP2811163A4 (en) 2015-11-11
JP6040170B2 (ja) 2016-12-07
WO2013115292A1 (ja) 201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9799B2 (ja) ベーンポンプ
CN104718378A (zh) 可变排量油泵
JP2007009919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オイルポンプ
CN103375671A (zh) 油泵
US20150345496A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rotary vacuum pump
US9057270B2 (en) Compressor including suction baffle
CN104093985A (zh) 油泵
CN103857916B (zh) 汽车真空泵
CN104126071A (zh) 油泵
CN105090016A (zh)
CN109838379B (zh) 从泵送油中移除空气的齿轮泵
CN2818850Y (zh) 变速箱润滑油泵
CN109416043B (zh) 机动车真空泵
JP2011001899A (ja) 歯車室の内圧緩和装置
JP2008082282A (ja) バキュームポンプ
CN108368803B (zh) 燃料泵单元
JP6525185B2 (ja) ベーン式真空ポンプ
US11015494B2 (en) Engine oil pump cover with seal
JP2006170149A (ja) タンデム型オイルポンプ
JP3402064B2 (ja) オイルポンプ
US2804261A (en) Accessory system and rotary pump therefor
JP4379901B2 (ja) 機械駆動式過給機における回転軸の気液分離機構
KR101680647B1 (ko) 감속 수단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용 텐덤펌프
KR20060116403A (ko) 착탈가능한 필터를 갖는 자동차용 진공펌프
CN106930945A (zh) 增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20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