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4712B -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4712B
CN104074712B CN201410117259.4A CN201410117259A CN104074712B CN 104074712 B CN104074712 B CN 104074712B CN 201410117259 A CN201410117259 A CN 201410117259A CN 104074712 B CN104074712 B CN 104074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ash plate
supporting part
rotary shaft
movable body
patch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7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4712A (zh
Inventor
太田雅树
山本真也
本田和也
西井圭
山崎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4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4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54Actuating elements
    • F04B27/1072Pivo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20Control of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04B27/22Control of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包括旋转轴;可倾斜的斜盘;可动体,可动体联接至斜盘并且改变斜盘的倾角;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允许斜盘的倾角被改变;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可动体;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斜盘;以及第一联接构件,第一联接构件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彼此联接。第二支撑部由第一联接构件枢转地支撑。斜盘具有用于将每个活塞分别定位在上止点和下止点的上止点关联部和下止点关联部。上止点关联部和下止点关联部布置成使得旋转轴位于上止点关联部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第二支撑部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

Description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5-172052中公开了此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下文中,简称为“压缩机”)。如图8和图9中所示,上文公开中公开的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由缸体102、前壳体构件104、以及后壳体构件105形成。前壳体构件104通过阀板103a关闭缸体102的前端,并且后壳体105关闭缸体102的后端。
通孔102h形成在缸体102的中央处。通孔102h接纳旋转轴106,旋转106延伸通过前壳体构件104。缸体102具有绕旋转轴106形成的缸膛107。每一个缸膛107容纳双头活塞108。缸体102还具有曲轴室102a。曲轴室102a容置可倾斜的斜盘109,当可倾斜的斜盘109从旋转轴106接收驱动力时,可倾斜的斜盘109旋转。每一个双头活塞108通过滑靴110与斜盘109接合。前壳体构件104和后壳体105具有吸入室104a、105a以及排出室104b、105b,吸入室104a、105a以及排出室104b、105b与缸膛107连通。
在缸体102的通孔102h的后端处布置有致动器111。致动器111容置在旋转轴106的后端中。致动器111的内部可沿旋转轴106的后端滑动。致动器111的周边可沿通孔102h滑动。压簧112位于致动器111与阀板103b之间。压簧112朝向旋转轴106的前端推动致动器111。压簧112的推力由与曲轴室102a中的压力平衡所确定。
通孔102h的在致动器111后面的部分通过通孔与形成在后壳体构件105中的压力调节室117(控制压力室)连通。压力调节室117经由压力调节回路118连接至排出室105b。压力控制阀119布置在压力调节回路118中。致动器111的移动量由压力调节室117中的压力进行调节。
第一联接体114布置在致动器111的前面,并且,止推轴承113在第一联接体114与致动器111之间。旋转轴106延伸通过第一联接体114。第一联接体114的内部可沿旋转轴106滑动。第一联接体114设计成当致动器111滑动时沿旋转轴106的轴线滑动。第一联接体114具有从周边向外延伸的第一臂部114a。第一臂部114a具有第一销引导凹槽114h,通过相对于旋转轴106的轴线倾斜地切掉一部分形成第一销引导凹槽114h。
第二联接体115(驱动力传输体)布置在斜盘109前面。第二联接体115固定至旋转轴106从而与旋转轴106一体地旋转。第二联接体115具有第二臂部115a,第二臂部115a从周边向外延伸并且布置在相对于第一臂部114a的对称位置处。第二臂部115a具有第二销引导凹槽115h,第二销引导凹槽115h沿相对于旋转轴106的轴线的倾斜方向延伸通过第二臂部115a。
朝向第一臂部114a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形成在斜盘109的面对第一联接体114的表面上。第一臂部114a位于两个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之间。两个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和第一臂部114a由延伸通过第一销引导凹槽114h的第一联接销114p枢转地相互联接。
朝向第二臂部115a延伸的两个第二支撑圆凸部109b形成在斜盘109的面对第二联接体115的表面上。第二臂部115a位于第二支撑圆凸部109b之间。两个第二支撑圆凸部109b和第二臂部115a由第二联接销115p彼此枢转地联接,第二联接销115p延伸通过第二销引导凹槽115h。斜盘109通过第二联接体115从旋转轴106接收驱动力从而旋转。
为了减小压缩机100的排量,通过关闭压力控制阀119来降低压力调节室117中的压力。这使曲轴室102a中的压力大于压力调节室117中的压力和压簧112的推力。因此,致动器111朝向阀板103b移动,如图8中所示。此时,通过曲轴室102a中的压力而将第一联接体114朝向致动器111推动。第一联接体114的移动使第一销引导凹槽114h引导第一联接销114p,使得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逆时针旋转。随着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旋转,第二支撑圆凸部109b逆时针旋转,使得由第二销引导凹槽115h引导第二联接销115p。这减小斜盘109的倾角并且由此减小双头活塞108的行程。因此,减小排量。
相反地,为了增大压缩机100的排量,打开压力控制阀119从而将高压气体(控制气体)从排出室105b经由压力调节回路118向压力调节室117引导,由此,增大压力调节室117中的压力。这使压力调节室117中的压力和压簧112的推力大于曲轴室102a中的压力。因此,致动器111朝向斜盘109移动,如图9中所示。
此时,第一联接体114被致动器111推动并且朝向第二联接体115移动。第一联接体114的移动使第一销引导凹槽114h引导第一联接销114p,使得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顺时针旋转。随着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旋转,第二支撑圆凸部109b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销引导凹槽115h引导第二联接销115p。这增大斜盘109的倾角并且由此增大双头活塞108的行程。因此,增大排量。
在压缩机100中,每一个双头活塞108将压缩反作用力P10作用于斜盘109,如图10中所示。在一些情形中,压缩反作用力P10使斜盘109沿与斜盘109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由图10中的箭头R10表示的方向)枢转。
在上文公开的压缩机100中,第一臂部114a布置在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之间。即,两个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布置在第一臂部114a的相反侧并且比第一臂部114a更靠近斜盘109的外边缘。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越靠近斜盘109的外边缘,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由于斜盘109沿与倾角的变化不同的方向的枢转运动而沿与斜盘109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移位越大。这使第一臂部114a更容易通过第一联接销114p接收用作由于斜盘109沿与倾角的变化不同的方向的移位使斜盘109沿与斜盘109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的力。
因此,第一联接体114可能沿与斜盘109的倾斜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如果第一联接体114沿与斜盘109的倾斜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那么当第一联接体114移动时,在第一联接体114与旋转轴106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这会阻碍斜盘109的倾角顺利地改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顺利地改变斜盘的倾角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包括:缸体、多个活塞、旋转轴、斜盘、可动体、控制压力室、连杆机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一联接构件。缸体形成壳体并且具有曲轴室和多个缸膛。活塞各自往复运动地接纳在缸膛中的一个缸膛中。旋转轴由壳体旋转地支撑。斜盘容置在曲轴室中并且通过旋转轴的驱动力而旋转。斜盘相对于旋转轴的倾角是可改变的,并且活塞与斜盘接合。可动体联接至斜盘。可动体通过沿旋转轴的轴线移动来改变斜盘的倾角。控制压力室形成在壳体中。控制气体被引入至控制压力室以改变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使得可动体移动。连杆机构允许通过可动体的移动来改变斜盘的倾角。与斜盘接合的活塞以与斜盘的倾角相对应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可动体。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斜盘。第一联接构件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彼此联接。第二支撑部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被枢转地支撑。斜盘具有用于将每个活塞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和用于将每个活塞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上止点关联部和下止点关联部布置成使得旋转轴位于上止点关联部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第二支撑部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
在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通过示例方式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截面侧视图;
图2为示出控制压力室、压力调节室、吸入室、以及排出室的布置的图示;
图3为示出当斜盘的倾角最小时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截面侧视图;
图4为示出斜盘在压缩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斜盘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斜盘在压缩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斜盘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6示出斜盘在压缩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斜盘的倾角的方向变化不同的方向枢转前的状态;
图7为示出斜盘在压缩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斜盘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为示出传统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截面侧视图;
图9为示出当斜盘的倾角最大时的传统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截面侧视图;以及
图10为传统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截面图,图10示出斜盘在压缩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与斜盘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一个实施方式。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10(下文中,被简称为“压缩机”)安装在车辆中。
如图1中所示,压缩机10包括壳体11,壳体11由位于前侧(第一侧)的第一缸体12和位于后侧(第二侧)的第二缸体13形成。第一缸体12和第二缸体13彼此结合。壳体11还包括结合至第一缸体12的前壳体构件14和结合至第二缸体13的后壳体构件15。第一缸体12和第二缸体13是成为壳体11一部分的缸体。
第一阀板16布置在前壳体构件14与第一缸体12之间。另外,第二阀板17布置在后壳体构件15与第二缸体13之间。
在前壳体构件14与第一阀板16之间限定有吸入室14a和排出室14b。排出室14b位于吸入室14a的径向外侧。同样地,在后壳体构件15与第二阀板17之间限定有吸入室15a和排出室15b。另外,在后壳体构件15中形成有压力调节室15c。压力调节室15c位于后壳体构件15的中央处,并且吸入室15a位于压力调节室15c的径向外侧。排出室15b位于吸入室15a的径向外侧。排出室14b、15b通过排出通道(未示出)相互连接。排出通道进而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
第一阀板16具有连接至吸入室14a的吸入口16a和连接至排出室14b的排出口16b。第二阀板17具有连接至吸入室15a的吸入口17a和连接至排出室15b的排出口17b。在吸入口16a和17a中的每一者中布置有吸入阀机构(未示出)。在排出口16b、17b中的每一者中布置有排出阀机构(未示出)。
旋转轴21旋转地支撑在壳体构件11中。旋转轴21在前侧(第一侧)的部分延伸通过/穿过轴孔12h,轴孔12h形成为延伸通过第一缸体12。特别地,旋转轴21的前部指的是旋转轴21的位于在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L的方向(旋转轴21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的部分。旋转轴21的前端位于前壳体构件14中。旋转轴21的后侧(第二侧)的部分延伸通过轴孔13h,轴孔13h形成在第二缸体13中。特别地,旋转轴21的后部指的是旋转轴21的位于在旋转轴21的轴线L所延伸的方向上的第二侧的部分。旋转轴21的后端位于压力调节室15c中。
旋转轴21的前部由第一缸体12在轴孔12h处旋转地支撑。旋转轴21的后部由第二缸体13在轴孔13h处旋转地支撑。唇密封类型的密封装置22位于前壳体构件14与旋转轴21之间。
在壳体11中,第一缸体12和第二缸体13限定曲轴室24。斜盘23容置在曲轴室24中。斜盘23从旋转轴21接收驱动力从而旋转。斜盘23也可相对于旋转轴21沿旋转轴21的轴线倾斜。斜盘23具有插入孔23a,旋转轴21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23a。斜盘23通过将旋转轴21插入到插入孔23a中组装至旋转轴21。
第一缸体12具有第一缸膛12a(图1中仅示出一个第一缸膛12a),第一缸膛12a沿第一缸体12的轴线延伸并且绕旋转轴21布置。每一个第一缸膛12a经由相应的吸入口16a连接至吸入室14a并且经由相应的排出口16b连接至排出室14b。第二缸体13具有第二缸膛13a(图1中仅示出一个第二缸膛13a),第二缸膛13a沿第二缸体13的轴线延伸并且绕旋转轴21布置。每一个第二缸膛13a经由相应的吸入口17a连接至吸入室15a并且经由相应的排出口17b连接至排出室15b。第一缸膛12a和第二缸膛13a布置为成为前后对。每一对第一缸膛12a和第二缸膛13a容置双头活塞25,同时允许活塞25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
每一个双头活塞25凭借/利用两个滑靴26与斜盘23的周边接合。滑靴26将与旋转轴21一起旋转的斜盘23的旋转转换成双头活塞25的线性往复运动。在每一个第一缸膛12a中,第一压缩室20a由双头活塞25和第一阀板16限定。在每一个第二缸膛13a中,第二压缩室20b由双头活塞25和第二阀板17限定。
第一缸体12具有第一大直径孔12b,第一大直径孔12b与轴孔12h连续并且具有比轴孔12h更大的直径。第一大直径孔12b与曲轴室24连接。曲轴室24和吸入室14a由吸入通道12c相互连接,吸入通道12c延伸通过第一缸体12和第一阀板16。
第二缸体13具有第二大直径孔13b,第二大直径孔13b与轴孔13h连续并且具有比轴孔13h更大的直径。第二大直径孔13b与曲轴室24连通。曲轴室24和吸入室15a由吸入通道13c相互连接,吸入通道13c延伸通过第二缸体13和第二阀板17。
吸入进口13s形成在第二缸体13的周壁中。吸入进口13s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制冷剂气体从外部制冷剂回路经由吸入进口13s被抽吸到曲轴室24中,并且随后经由吸入通道12c、13c被抽吸到吸入室14a、15a中。因此,吸入室14a、15a以及曲轴室24在吸入压力区中。吸入室14a、15a中的压力和曲轴室24中的压力彼此基本上相等。
旋转轴21具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缘部21f。凸缘部21f布置在第一大直径孔12b中。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方向,在凸缘部21f与第一缸体12之间布置有止推轴承27a。
驱动力传输体31固定至旋转轴21从而与旋转轴21一体地旋转。驱动力传输体31位于旋转轴21上并且在凸缘部21f与斜盘23之间。驱动力传输体31具有朝向斜盘23突出的两个臂部31a。斜盘23在上侧(如图1中示出的上侧)具有突出部23c。突出部23c朝向驱动力传输体31突出。突出部23c插入在两个臂部31a之间并且可沿在臂部31a之间的空间移动同时保持在臂部31a之间。
在臂部31a之间的底部处形成有凸轮面31b。突出部23c可沿凸轮面31b滑动。通过突出部23c在臂部31a与凸轮面31b之间的配合/协作允许斜盘23沿旋转轴21的轴向方向倾斜/倾转。旋转轴21的驱动力经由两个臂部31a传输至突出部23c使得斜盘23旋转。当斜盘23朝向旋转轴21的轴线倾斜时,突出部23c沿凸轮面31b滑动。
可动体32位于凸缘部21f与驱动力传输体31之间。可动体32可相对于驱动力传输体31沿旋转轴21的轴线移动。可动体32由环形底部32a和圆筒部32b形成。插入孔32e形成在底部32a中从而接纳旋转轴21。底部32a从底部32a的周缘沿旋转轴21的轴线延伸。圆筒部32b的内周向表面可沿驱动力传输体31的外周向表面滑动。驱动力传输体31使可动体32与旋转轴21一体地旋转。
在圆筒部32b的内周向表面与驱动力传输体31的外周向表面之间的间隙由密封构件33密封。同样地,在插入孔32e与旋转轴21之间的间隙由密封构件34密封。驱动力传输体31和可动体32限定控制压力室35。
第一轴内通道21a形成在旋转轴21中。第一轴内通道21a沿旋转轴21的轴线延伸。第一轴内通道21a的后端开向压力调节室15c的内部。第二轴内通道21b形成在旋转轴21中。第二轴内通道21b沿旋转轴2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轴内通道21b的一端与第一轴内通道21a连通。第二轴内通道21b的另一端开向控制压力室35的内部。因此,控制压力室35和压力调节室15c通过第一轴内通道21a和第二轴内通道21b相互连接。
如图2中所示,压力调节室15c和吸入室15a通过泄放通道36相互连接。泄放通道36具有节流孔36a,节流孔36a限制制冷剂气体在泄放通道36中流动的流率。压力调节室15c和排出室15b通过供给通道37相互连接。在供给通道37中布置有电磁控制阀37s。控制阀37s能够基于排出室15a中的压力调节供给通道37的打开程度。控制阀37s调节制冷剂气体在供给通道37中流动的流率。
将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室15b经由供给通道37、压力调节室15c、第一轴内通道21a、以及第二轴内通道21b引导/引入至控制压力室35。将制冷剂气体从控制压力室35经由第二轴内通道21b、第一轴内通道21a、压力调节室15c、以及泄放通道36传送至吸入室15a。制冷剂气体的引导和传送改变控制压力室35中的压力。在控制压力室35与曲轴室24之间的压力差使可动体32相对于驱动力传输体31沿旋转轴21的轴线移动。引导到控制压力室35中的制冷剂气体作为用以控制可动体32的移动的控制气体。
如图1中所示,两个第一支撑部32c形成在可动体32的圆筒部32b的远端处。支撑部32c朝向斜盘23突出。如图4中所示,每一个支撑部32c具有圆形插入孔32h。用作第一联接构件的柱状第一销41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32h。第一销41压配合至插入孔32h从而束缚至支撑部32c。
如图1中所示,斜盘23具有两个联接部23d,两个联接部23d位于下部(如图1中示出的下部)上并且从与面对可动体3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突出。即,联接部23d相对于斜盘23远离可动体32突出。如图4中所示,每一个联接部23d具有圆形插入孔23h。用作第二联接构件的柱状第二销42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23h。第二销42压配合至插入孔23h从而束缚至联接部23d。
如图1中所示,斜盘23在下部处具有孔部23b。类似柱体/柱状的连杆构件43插入到孔部23b中。因此,连杆构件43的第一端从斜盘23的面对可动体32的表面朝向可动体32突出。连杆构件43的第二端从斜盘23的与面对可动体3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远离/离开/背离可动体32突出。连杆构件43的第二端相对于斜盘23远离可动体32突出。即,连杆构件43延伸通过斜盘23。
斜盘23具有用于将每一个双头活塞25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231和用于将每一个双头活塞25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232。上止点关联部231和下止点关联部232布置成使得旋转轴21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之间。连杆构件43布置在下止点关联部232与旋转轴21之间。
如图4中所示,连杆构件43的第一端位于两个支撑部32c之间。连杆构件43在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具有插入孔43a。第一销41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43a。连杆构件4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41联接至第一支撑部32c从而相对于第一销41枢转。
连杆构件43的第二端位于两个联接部23d之间。连杆构件43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具有插入孔43b。第二销42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43b。连杆构件4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42联接至两个联接部23d从而相对于第二销42枢转。因此,连杆构件43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支撑部。连杆构件43设置在斜盘23中。连杆构件43朝向可动体32突出。连杆构件43通过第一销41联接至两个支撑部32c。连杆构件43由第一销41枢转地支撑。
配重部45布置在斜盘23的面对可动体32的表面上从而朝向可动体32突出。配重部45具有凹槽45a。连杆构件43的靠近第一端的部分布置在凹槽45a中。配重部45还具有插入孔45b,插入孔45b与连杆构件43的插入孔43a连通。第一销41能够延伸通过插入孔45b。插入孔45b具有这样的尺寸:当连杆构件43枢转时,第一销41不接触插入孔45b。
在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减小控制阀37s的打开程度降低了从排出室15b经由供给通道37、压力调节室15c、第一轴内通道21a、以及第二轴内通道21b传送至控制压力室35的制冷剂气体的量。由于制冷剂气体从控制压力室35经由第二轴内通道21b、第一轴内通道21a、压力调节室15c、以及泄放通道36传送至吸入室15a,所以控制压力室35中的压力和吸入室15a中的压力基本上相等。这消除了在控制压力室35与曲轴室24之间的压力差。因此,圆筒部32b的内周向表面沿驱动力传输体31的外周向表面滑动,使得在沿旋转轴21的轴线引导可动体32的情况下底部32a接近驱动力传输体31。
然后,如图3中所示,连杆构件43相对于第一销41和第二销42枢转,使得斜盘23的下部远离驱动力传输体31摆动。这使突出部23c沿凸轮面31b和远离驱动力传输体31滑动,使得斜盘23的上部朝向驱动力传输体31摆动。这减小斜盘23的倾角,并且由此减小双头活塞25的行程。因此,减小排量。
相反地,增大控制阀37s的打开程度增大了从排出室15b经由供给通道37、压力调节室15c、第一轴内通道21a、以及第二轴内通道21b传送至控制压力室35的制冷剂气体的量。这使控制压力室35中的压力基本上等于排出室15b中的压力。因此,增大了在控制压力室35与曲轴室24之间的压力差。因此,圆筒部32b的内周向表面在与驱动力传输体31的外周向表面面接触的同时沿驱动力传输体31的外周向表面滑动,使得在沿旋转轴21的轴线引导可动体32的情况下底部32a远离驱动力传输体31移动。
然后,如图1中所示,连杆构件43相对于第一销41和第二销42枢转,使得斜盘23的下部朝向驱动力传输体31摆动。这使突出部23c沿凸轮面31b和朝向驱动力传输体31滑动,使得斜盘23的上部远离驱动力传输体31摆动。这增大斜盘23的倾角并且由此增大双头活塞25的行程。因此,增大排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销41、第二销42、连杆构件43、突出部23c、以及凸轮面31b形成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允许通过可动体32的移动来改变斜盘23的倾斜。
现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操作。
如图5中所示,每一个双头活塞25如图5中所示地将压缩反作用力P1作用于斜盘23。在一些情形中,压缩反作用力P1使斜盘2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由图5中的箭头R1表示的方向)枢转。斜盘23的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枢转运动是斜盘23绕线L1的枢转运动,线L1是由长短划线交替形成并且将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相互连接的线。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构件43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之间。如图8和9中所示,本发明的背景部分中的上述压缩机包括设置在第一联接体114(可动体)上的第一臂部114a(第一支撑部)和布置成将第一臂部114a夹在中间的两个第一支撑凸部/圆凸部109a(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圆凸部109a(第二支撑部)比第一臂部114a(第一支撑部)更靠近斜盘109的周边定位。
与具有这种构型的传统压缩机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减小连杆构件43由于斜盘23的枢转运动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移位。因此,第一支撑部32c较不可能通过第一销41在连杆构件43中接收下述力——由于斜盘23沿与倾角的变化不同的方向的移位而引起,该力起作用而使斜盘2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因此,可动体32较不可能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使得斜盘23的倾角顺利地进行改变。
由于连杆构件43的第一端被支撑从而相对于第一销41枢转,所以在插入孔43a与第一销41之间形成间隙C1从而允许连杆构件43相对于第一销41枢转。在斜盘23由于压缩反作用力P1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不同的方向枢转运动之后,间隙C1抑制第一销41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运动。间隙C1具有如下尺寸:当斜盘23绕线L1——线L1将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相互连接——枢转时,仅插入孔43a的一端接触第一销41。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以下优点。
(1)可动体32具有朝向斜盘23突出的两个支撑部32c。斜盘23具有朝向可动体32突出的连杆构件43。连杆构件43经由第一销41联接至两个第一支撑部32c从而相对于第一销41枢转。连杆构件43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之间。当斜盘23从压缩机10中的双头活塞25接收压缩机反作用力P1时,压缩反作用力P1会使斜盘2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
然而,连杆构件43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之间。与上文中的本发明的背景部分中描述的传统压缩机的结构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减小连杆构件43由于斜盘23沿与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运动而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移位。
因此,第一支撑部32c较不可能由于斜盘23沿与倾角的变化不同的方向的移位而通过第一销41在连杆构件43中接收下述力,该力起作用而使斜盘2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因此,可动体32较不可能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使得斜盘23的倾角顺利地改变。
(2)连杆构件43布置在下止点关联部232与旋转轴21之间。此构型在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旋转轴21之间不能形成用于布置连杆构件43的空间的情形中是有效的。
(3)连杆构件43通过第二销42在两个联接部23d之间联接至斜盘23。这支撑了连杆构件43——即与斜盘23分体的构件——以使其相对于第一销41枢转。因此,例如,连杆构件43可以由高耐磨材料制成从而减小在连杆构件43与第一销41之间的滑动阻力。
(4)即,两个联接部23d沿相对于斜盘23与可动体32相反的方向突出。即,两个联接部23d相对于斜盘23远离可动体32突出。另外,连杆构件43延伸通过斜盘23。连杆构件43相对于斜盘23朝向可动体32突出并且相对于斜盘23远离可动体32突出。此结构在不可能在斜盘23与可动体32之间提供用以将连杆构件43通过第二销42联接至两个联接部23d的空间的情形中是有效的。
(5)间隙C1具有这样的尺寸:当斜盘23绕线L1——线L1将上止点关联部231和下止点关联部232相互连接——枢转时,仅插入孔43a的一端接触第一销41。与当斜盘23绕线L1枢转时插入孔43a的两端接触第一销41的情形相比,更容易降低下述可能性:当连杆构件4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改变不同的方向枢转时,斜盘23通过第一销41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运动。
(6)即,两个联接部23d沿相对于斜盘23与可动体32相反的方向突出。即,两个联接部23d相对于斜盘23远离可动体32突出。连杆构件43延伸通过斜盘23。与两个联接部23d相对于斜盘23朝向可动体32突出并且连杆构件43不延伸通过斜盘23的情形相比,减小了在斜盘23与可动体32之间的沿旋转轴21的轴向方向的空间。因此,在旋转轴21的轴向方向上减小了压缩机10的尺寸。
(7)间隙C1具有这样的尺寸:当斜盘23绕线L1——线L1将上止点关联部231和下止点关联部232相互连接——枢转时,仅插入孔43a的一端接触第一销41。例如,如果间隙C1具有这样的尺寸:当斜盘23绕线L1枢转时,插入孔43a不接触第一销41,那么间隙C1能够影响可动体32的移动的控制。即,鉴于改进可动体32的移动的控制,间隙C1的尺寸优选地尽可能地小。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改型。
如图6中所示,连杆构件43的插入孔43a可以具有第一增大直径部431a和第二增大直径部432a。第一增大直径部431a的直径从插入孔43a的中央朝向第一支撑部32c中的一个第一支撑部增大,同时第二增大直径部432a的直径从插入孔43a的中央朝向第一支撑部32c中的另一第一支撑部增大。
根据此构型,如图7中所示,当连杆构件4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时,易于防止第一销41接触插入孔43a的开口边缘。因此,当连杆构件43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时,能够降低第一销41接触插入孔43a的开口边缘的可能性和可动体32通过第一销41沿与斜盘23的倾角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方向枢转的可能性。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省去两个臂部31a、凸轮面31b、以及突出部23c。在此情形中,朝向斜盘23突出的联接部形成在驱动力传输体31上,并且在该联接部中形成有插入孔,销能够延伸通过该插入孔。另外,朝向驱动力传输体31的联接部突出的另一联接部形成在斜盘23上,并且该联接部中形成有插入孔,销能够延伸通过该插入孔。驱动力传输体31的联接部由销联接至斜盘23的联接部,使得旋转轴21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输体31传输至斜盘23从而使斜盘23旋转。在此情形中,销形成为连杆机构的一部分。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杆构件43的位置可以改变,只要该位置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下止点关联部232之间。例如,连杆构件43可以布置在上止点关联部231与旋转轴21之间。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联接部23d可以相对于斜盘23朝向可动体32突出。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连杆构件43。另外,位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2c之间的第二支撑部可以与斜盘23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与斜盘23接合的单头活塞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因此,本示例和实施方式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文中给定的细节,而是可以在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物内进行改型。

Claims (7)

1.一种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形成壳体并且具有曲轴室和多个缸膛;
多个活塞,所述活塞各自往复运动地接纳在所述缸膛中的一个缸膛中;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由所述壳体旋转地支撑;
斜盘,所述斜盘容置在所述曲轴室中并且通过所述旋转轴的驱动力而旋转,其中,所述斜盘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倾角是能够改变的,并且所述活塞与所述斜盘接合;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联接至所述斜盘,其中,所述可动体通过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线移动来改变所述斜盘的倾角;
控制压力室,所述控制压力室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控制气体被引入至所述控制压力室以改变所述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使得所述可动体移动;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允许通过所述可动体的移动来改变所述斜盘的倾角,其中,与所述斜盘接合的所述活塞以与所述斜盘的倾角相对应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可动体;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斜盘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以及
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彼此联接,其中
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压配合至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插入孔从而束缚至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枢转地支撑,
所述斜盘具有用于将每个活塞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和用于将每个活塞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
所述上止点关联部和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以使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上止点关联部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之间的方式布置,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在所述上止点关联部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在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是连杆构件,所述连杆构件是与所述斜盘分体的构件,
所述斜盘具有联接部,以及
所述连杆构件与所述联接部通过第二联接构件彼此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联接部以关于所述斜盘背离所述可动体的方式突出,
所述连杆构件延伸穿过所述斜盘,以及
所述连杆构件以关于所述斜盘朝向所述可动体的方式且以关于所述斜盘背离所述可动体的方式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插入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当所述斜盘绕将所述上止点关联部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彼此连接的线枢转时,仅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的一端接触第一联接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插入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具有第一增大直径部和第二增大直径部,其中,所述第一增大直径部的直径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的中央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中的一个第一支撑部增大,而所述第二增大直径部的直径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入孔的中央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中的另一第一支撑部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其中,所述活塞是双头活塞。
CN201410117259.4A 2013-03-29 2014-03-26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4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820 2013-03-29
JP2013073820A JP6079379B2 (ja) 2013-03-29 2013-03-29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4712A CN104074712A (zh) 2014-10-01
CN104074712B true CN10407471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28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72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4712B (zh) 2013-03-29 2014-03-26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23357B2 (zh)
EP (1) EP2784315B1 (zh)
JP (1) JP6079379B2 (zh)
KR (1) KR101581740B1 (zh)
CN (1) CN104074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4456B2 (ja) * 2013-10-31 2017-03-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02419A (ja) * 2014-11-27 2016-06-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02434A (ja) * 2014-11-27 2016-06-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33094A (ja) * 2015-01-21 2016-07-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8A (zh) * 1991-12-18 1993-09-01 三电有限公司 具有变行程机构的隔板式压缩机
US6048178A (en) * 1997-03-31 2000-04-11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Compressor
US6076449A (en) * 1997-03-31 2000-06-20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2004308621A (ja) * 2003-04-10 2004-11-04 Kyowa Metal Work Co Ltd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07218184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03807132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4234A (en) * 1954-05-13 1960-12-13 Houdaille Industries Inc Constant clearance volume compressor
US4037993A (en) 1976-04-23 1977-07-26 Borg-Warner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S58162780A (ja) 1982-03-20 1983-09-27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斜板圧縮機
JPS58162781A (ja) * 1982-03-20 1983-09-27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斜板圧縮機の斜板傾斜角度制御装置
JPS6441680A (en) 1987-08-06 1989-02-13 Honda Motor Co Ltd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H076505B2 (ja) 1987-12-01 1995-01-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600305B2 (ja) 1988-07-05 1997-04-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676793B2 (ja) 1988-07-05 1994-09-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55262Y2 (zh) * 1988-08-02 1993-02-10
JPH0310082U (zh) 1989-06-15 1991-01-30
JP2946652B2 (ja) 1990-06-22 1999-09-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可変容量式斜板型圧縮機
JPH0518355A (ja) 1991-07-15 1993-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H05312144A (ja) * 1992-05-08 1993-11-22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
JP3503181B2 (ja) * 1994-04-28 2004-03-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8135752A (ja) * 1994-09-14 1996-05-31 Nippondenso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US5683299A (en) 1994-09-14 1997-11-04 Nippondenso Co., Lt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al power
JP4332294B2 (ja) * 2000-12-18 2009-09-1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片頭斜板式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DE10222388A1 (de) 2001-05-22 2003-02-13 Denso Corp Kompressor mit veränderbarer Verdrängung
EP1757808A4 (en) 2004-04-12 2012-05-16 Calsonic Kansei Corp ASSEMBLY ROD MECHANISM AND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4649230B2 (ja) * 2005-02-24 2011-03-0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リンク機構および可変容量圧縮機
JP4751166B2 (ja) 2005-10-12 2011-08-1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007239722A (ja) 2006-03-13 2007-09-20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型往復動圧縮機
JP2007297978A (ja) 2006-04-28 2007-11-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US20090107327A1 (en) * 2007-10-03 2009-04-30 Masaki Ota Capacity-variable type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5519193B2 (ja) 2009-06-05 2014-06-11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8A (zh) * 1991-12-18 1993-09-01 三电有限公司 具有变行程机构的隔板式压缩机
US6048178A (en) * 1997-03-31 2000-04-11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Compressor
US6076449A (en) * 1997-03-31 2000-06-20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2004308621A (ja) * 2003-04-10 2004-11-04 Kyowa Metal Work Co Ltd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07218184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03807132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1740B1 (ko) 2015-12-31
JP6079379B2 (ja) 2017-02-15
EP2784315A1 (en) 2014-10-01
EP2784315B1 (en) 2017-05-10
KR20140118827A (ko) 2014-10-08
CN104074712A (zh) 2014-10-01
US9523357B2 (en) 2016-12-20
JP2014199002A (ja) 2014-10-23
US20140294616A1 (en)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4711B (zh) 双头活塞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4819123B (zh) 旋转斜板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CN104074712B (zh) 可变排量型斜盘式压缩机
KR101607711B1 (ko) 가변용량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4074709B (zh) 可变排量的斜盘式压缩机
CN104755759A (zh) 容量可变型斜盘式压缩机
KR101707423B1 (ko) 가변 용량형 사판식 압축기
KR101781714B1 (ko) 가변 용량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4632574B (zh) 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KR101777183B1 (ko) 가변 용량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5649921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4295465B (zh) 双头活塞型斜板压缩机
JP2006242120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4632573B (zh) 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JP3744862B2 (ja) 圧縮機
JP2016166532A (ja) 容量可変型両頭斜板式圧縮機
JPH05231308A (ja)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におけるシール構造
US20150267691A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JP2018145968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21667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882284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における斜板傾動案内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