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4083B -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4083B CN104074083B CN201410116974.6A CN201410116974A CN104074083B CN 104074083 B CN104074083 B CN 104074083B CN 201410116974 A CN201410116974 A CN 201410116974A CN 104074083 B CN104074083 B CN 1040740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ghtening agent
- whiteness
- solution
- raw material
- f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3/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adding material to the pulp or to the paper
- D21H23/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adding material to the pulp or to the pap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substances are added
- D21H23/04—Addition to the pulp; After-treatment of added substances in the pulp
- D21H23/06—Controlling the addi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8—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9/02—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of the Fourdrinier type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Other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09—Paper-making control systems
- D21G9/0018—Paper-making control systems controlling the stock prepar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Pape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制造装置、薄片的制造方法,所述薄片制造装置针对各种解纤物均能够制造出具有均匀的白色度的薄片。本薄片制造装置具备:解纤部,其对含有纤维的原料进行解纤;增白剂投入部,其向由解纤部所解纤的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对含有解纤物和增白剂的薄片进行制造,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原料或者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于在从办公室排出的废纸中还包括记载有机密事项的废纸,因此从保持机密的观点出发,期望能够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对废纸进行处理。由于在小规模的办公室中,不倾向于大量使用水的湿式的薄片制造装置,因此提出了构造简化的干式的薄片制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实施通过对废纸进行解纤而去除纤维中所含的油墨颗粒等成分的、所谓脱墨处理。然而存在如下课题,例如以电子照片方式被实施了印刷的画报或照片等印字量较多的废纸、或喷墨方式等以纤维本身通过染料油墨而被染色的方式被实施了印刷的废纸,难以通过脱墨处理而将油墨颗粒等全部去除,从而形成白色度较低的薄片。另一方面,薄片的原料不只存在被实施了印刷的废纸,还存在纸浆薄片或未被实施印刷的纸张。因此,如果在将印字量较多的废纸作为原料的情况下投入固定量的增白剂以形成白色度较高的薄片,则在将印字量较少的废纸或纸浆薄片作为原料时,会存在增白剂的使用量变多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解纤部,其对含有纤维的原料进行解纤;以及增白剂投入部,其向由所述解纤部所解纤的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对含有所述解纤物和所述增白剂的薄片进行制造,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原料或者所述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所述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根据该结构,根据原料或者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例如白色度的信息或原料的信息(纤维材料、印刷方式等)等而对向解纤物中投入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形成白色度良好的薄片。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根据所述原料的所述白色度信息而被变更。
根据该结构,根据原料的白色度信息而对由增白剂投入部所投入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在例如通过包括光学装置的白色度检测装置或用户的目视等而对原料的白色度信息进行了确认的条件下,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因此,增白剂的投入量的变更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供简易的薄片制造装置。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与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高时相比,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所述白色度较低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根据该结构,由于向白色度较低的原料中投入较多量的增白剂,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制造出具有良好的白色度的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度信息为,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得到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够考虑例如原料的纤维材料、印刷方式等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所述原料如何被印刷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通过取得原料如何被印刷的信息,从而能够对因印刷方式而导致白色度降低的情况进行抑制。
应用例6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同在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并非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印刷的所述原料时相比,在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印刷的所述原料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例如,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与通过喷墨装置以外的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有所不同,油墨浸透于构成纸张的纤维中,从而纤维本身被染色。因此,利用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将形成白色度较低的薄片。因此,根据本示例的结构,在为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原料的情况下,与在为未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原料的情况相比,较多地投入增白剂,从而能够提高白色度。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薄片制造装置,即,即使为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也能够与通过喷墨装置以外的装置而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相同地,制造出具有良好的白色度的薄片。
应用例7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根据所述解纤物的所述白色度信息而被变更。
根据该结构,根据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由增白剂投入部所投入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即,能够取得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由此,能够制造出具有良好的白色度的薄片。
应用例8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与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高时相比,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所述白色度较低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根据该结构,由于向白色度较低的解纤物中投入较多量的增白剂,因此能够制造出具有良好的白色度的薄片。
应用例9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投入增强剂的增强剂投入部,与在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少的情况下相比,在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的情况下,更多地投入所述增强剂。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的情况下,存在薄片的强度下降的趋势,因此能够通过对应于增白剂的投入量而较多地投入增强剂,从而使白色度得到提高,并且确保薄片本身的强度。
应用例10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薄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含有纤维的原料进行解纤而生成解纤物的解纤工序;取得所述原料或所述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的白色度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白色度信息而对向上述解纤物中投入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的投入量变更工序。
根据该结构,根据原料或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例如白色度的信息或原料的信息(纤维材料、印刷方式等)等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因此,增白剂被适当地投入,因此对于各种解纤物均能够形成白色度良好的薄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2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其他概要图。
图3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详细图。
图4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其他部分结构的详细图。
图5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个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等设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与实际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各个部件等的尺度。
首先,对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薄片制造装置为,能够根据原料或者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的装置。而且,通过经由如下工序而制造出薄片,所述工序包括:取得原料或者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的白色度信息取得工序;和根据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的投入量变更工序。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为,基于如下技术的装置,即,通过尽可能不利用水的干式,而将例如废纸再生成新的薄片的技术。另外,作为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供给的原料的纸张,例如为当前在办公室中成为主流的A4尺寸等的废纸(原料Pu)、纸浆薄片等。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图1、2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3为表示制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详细图,图4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其他部分结构的详细图。
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20、解纤部30、分级部40、接收部45、成形部70、水分喷雾部120、加压部80、加热加压部90以及切断部100。而且,具备取得原料Pu的白色度信息的检测部110、增白剂投入部60、以及增强剂投入部65等。而且,具备对这些部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
供给部10为,向粗碎部20供给原料Pu的构件。供给部10例如具备托盘11、自动输送机构12等,其中,所述托盘11用于重叠载置多个原料Pu,所述自动输送机构12能够连续地将载置于托盘11上的原料Pu投入到粗碎部20中。
粗碎部20为,将被供给的原料Pu切断成数厘米的方形细片的构件。粗碎部20具备粗碎刃21,且构成如增宽了通常的磨碎机的刃的切断宽度那样的装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所供给的原料Pu切断成细片。然后,细片经由配管201而向解纤部30供给。
在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中设置有对原料(细片)的白色度信息中所包含的白色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粗碎部20与解纤部30之间的配管201上配置有检测部110,并且检测部110以能够检测出被切断成数厘米的方形的细片的白色度的方式而构成。检测部110具备光学传感器,并能够通过感知来自细片的反射光而对白色度进行检测。此外,除了光学传感器之外,还可以应用CCD照相机等拍摄单元,并通过分析基于由拍摄单元来所取得的数据的图像数据而对白色度进行检测。另外,细片只是通过将原料Pu切断而成,从而细片的白色度与原料Pu的白色度几乎无变化。因此,细片的白色度可以视为原料的白色度。
解纤部30为,具备进行旋转的旋转刃,且将从粗碎部20供给的细片解纤为纤维状(棉状)的构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解纤部30为在空气中进行干式解纤而并非在水中解纤的干式解纤。
解纤部30可以适当地应用例如盘磨机、涡轮研磨机(TURBO工业株式会社制)、气流式粉碎机(Ceren Miller,增幸产业株式会社制)、具备风产生机构的干式解纤装置。
向这样的干式的解纤部30投入的细片的尺寸只需为与由通常的磨碎机所排出的细片相同的尺寸即可。
通过解纤部30的解纤处理,从而使所印刷的油墨、调色剂、防渗润材料等相对于原料的涂工材料等,也从附着于纤维上的状态被解放(以下,将这些称为“油墨颗粒”)。因此,从解纤部30排出的解纤物为通过细片的解纤而得到的纤维与油墨颗粒。
此外,解纤部30成为利用旋转刃的旋转而产生气流的机构,从而所解纤的纤维和油墨颗粒伴随着该气流而向分级部40输送。此外,当使用不具备风产生机构的干式的解纤部30的情况下,只需另外设置从粗碎部20朝向解纤部30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即可。
在此,对解纤部30和分级部40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解纤部30和分级部40通过配管39、33、34而相连接,且被构成为,由解纤部30解纤的解纤物经由配管39、33、34而向分级部40被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连接于解纤部30的排出口32的配管39在其中途分叉为第一配管33和第二配管34而延伸,第一配管33和第二配管34的端部连接于分级部40的导入口41a、41b。
此外,第二配管34的管道直径与第一配管33的管道直径相比较小。另外,在第一配管33的中途设置有第一阀35,在第二配管34的中途设置有第二阀36。此外,通过打开第一阀35,并关闭第二阀36,从而解纤物经由第一配管33而向分级部40被输送。另一方面,通过打开第二阀36,并关闭第一阀35,从而解纤物经由第二配管34而向分级部40被输送。
分级部40为,将所输送的解纤物分级为油墨颗粒与纤维,并去除油墨颗粒的构件。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作为分级部40的旋风分离器40。对于旋风分离器40,切线输入方式的旋风分离器为比较简便的结构,故而为优选。此外,也可以取代旋风分离器40而利用其他种类的气流式分级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旋风分离器40以外的气流式分级器,例如可以使用弯管射流机(elbow jet)、涡流分级机(eddy classifier)等。由于气流式分级机产生旋转气流,并通过根据解纤物的尺寸与密度而受到的离心力之差来进行分离、分级,因此能够通过调节气流的速度、离心力,从而对分级点进行调节。
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器40由如下部件构成,即,从解纤部30导入解纤物的导入口41a、41b、在切线方向上安装导入口41a、41b的圆筒部43、与圆筒部43连续的圆锥部42、被设置于圆锥部的下部的下部取出口46、和被设置于圆筒部43的上部中央的用于排出细粉的上部排气口44。
在分级处理中,伴随着从旋风分离器40的导入口41a、41b导入的解纤物的气流在圆筒部43内转变成圆周运动,并向圆锥部42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根据解纤物的尺寸和密度而受到的离心力之差,从而进行分离、分级。
当将解纤物中所含有的成分分类为纤维、和纤维以外的油墨颗粒这两种的情况下,纤维与油墨颗粒相比较大,或者密度较高。因此,解纤物通过分级处理而被分离成与纤维相比较小且密度较低的油墨颗粒、和与油墨颗粒相比较大且密度较高的纤维。
所分离出的油墨颗粒作为细粉而同空气一起向上部排气口44被导出。然后,比较小且密度较低的油墨颗粒从旋风分离器40的上部排气口44被排出。然后,被排出的油墨颗粒从旋风分离器40的上部排气口44经由配管203而被回收至接收部45中。另一方面,与油墨颗粒相比较大且密度较高的纤维作为解纤纤维而从旋风分离器40的下部取出口朝向成形部70被输送。由此从解纤物中去除了油墨颗粒而实现了脱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将解纤纤维从旋风分离器40向成形部70输送的配管204的中途,设置有向解纤纤维投入增白剂的增白剂投入部60。
增白剂为,在由解纤纤维成形薄片时,为了具有白色度而调和、添加的粉末。即便通过旋风分离器40的分级处理而进行了脱墨,也并不是能够去除全部油墨颗粒,因此,向解纤纤维中投入增白剂。
该增白剂优选使用含有碳酸钙、粘土、高岭土、滑石、硅石、氧化钛、硫酸钡、淀粉中的任意一种的物质。另外,由于在气流中容易分散是较为重要的,因此增白剂的粒子的尺寸优选为0.1μm~10μm的粒子尺寸。另外,在粒子尺寸小于0.1μm的情况下,增白剂将漂浮于气流中,从而可能会在后工序的抽吸装置75中使粒子被吸入、或残留于解纤纤维之间。而且,遮挡度下降,从而不易增白。另一方面,在粒子尺寸大于10μm的情况下,存在混合变得不充分、或在成为薄片状时无法保持于解纤纤维中而脱落,从而无法发挥功能的可能。
作为具体的结构,如图4所示,增白剂投入部60具备:增白剂料斗61,其用于贮留增白剂;增白剂输送管62,其用于连接增白剂料斗61与配管204。另外,在增白剂输送管62的中途设置有增白剂调节阀6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增白剂输送管62的管道直径被设为,与配管204的管道直径相比较小。由此,风速上升,从而能够使增白剂在气流中容易分散。而且,贮留于增白剂料斗61中的增白剂向配管204的投入量通过增白剂调节阀63而被调节,并经由增白剂输送管62而向配管204被供给。由此,能够向从旋风分离器40向成形部70输送的解纤纤维中混入(投入)增白剂。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解纤纤维从旋风分离器40向成形部70输送的配管204的中途,设置有投入增强剂的增强剂投入部65。
增强剂为,为了使利用解纤纤维而成形的薄片具有强度,从而进行添加的物质。另外,由于在增白剂的投入量增多时薄片的强度将降低,因此为,为了加强薄片本身的强度而调和、添加的粉末。作为增强剂,优选使用含聚丙烯酰胺、聚酰胺环氧氯丙烷、聚乙烯醇、淀粉等中的任意一种的物质。
作为具体的结构,如图4所示,增强剂投入部65具备:增强剂料斗66,其用于贮留增强剂;增强剂输送管67,其用于连接增强剂料斗66与配管204。另外,在增强剂输送管67的中途设置有增强剂调节阀6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剂输送管67的管道直径与配管204的管道直径相比较小。由此,风速上升,从而能够使增强剂在气流中容易分散。而且,贮留于增强剂料斗66中的增强剂向配管204的投入量通过增强剂调节阀68而被调节,并经由输送管67而向配管204被供给。由此,能够向从旋风分离器40向成形部70输送的解纤纤维中混入(投入)增强剂。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增白剂投入部60与增强剂投入部65相比被配置于下游侧。由此,容易在与向经由配管204被输送的解纤纤维中添加增强剂的时机相比较早的时机添加增白剂。即,能够使增白剂牢固地附着于解纤纤维上。因此,能够防止在形成为薄片状时增白剂的粒子脱落的情况。
由此,在实施解纤处理以及脱墨处理之后向解纤纤维中投入增白剂、增强剂,从而向成形部70输送混入有增白剂、增强剂的解纤纤维。
使用在解纤纤维中混合了添加剂的物质来成形薄片。因此,将在解纤纤维中混入有增白剂、增强剂、熔融树脂等添加剂的物质称为材料纤维。成形部70为,使材料纤维以均匀的厚度堆积的构件。成形部70具有:使材料纤维均匀地分散于空气中的机构、和将材料纤维抽吸至网带73上的机构。
首先,作为使材料纤维均匀地分散于空气中的机构,在成形部70上配置有将材料纤维投入到内部的成型鼓71。因此,能够使增白剂、增强剂均匀地混合于材料纤维中。在成型鼓71的表面上设置有小孔筛。通过使成型鼓71旋转驱动而使材料纤维通过小孔筛,从而能够使材料纤维均匀地分散于空气中。
另一方面,在成型鼓71的铅直下方配置有形成网眼的环形的网带73。网带73通过多个架设辊72而被架设,并且通过架设辊7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自转从而向一个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在成型鼓71的铅直下方设置有产生经由网带73并朝向铅直下方的气流的抽吸装置75。能够通过抽吸装置75而将分散于空气中的材料纤维吸引至网带73上。
如果材料纤维被导入至成形部70的成型鼓71内,则材料纤维将穿过成型鼓71的表面的小孔筛,并通过由抽吸装置75所产生的吸引力而堆积于网带73上。此时,通过使网带73向一个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材料纤维以均匀的厚度堆积。将包含以此方式堆积在一起的材料纤维的堆积物称为料片(web)W。
此外,网带73既可以是金属性、树脂性,也可以是无纺布,只要能够堆积材料纤维且使气流通过,则可以是任意性质。此外,如果网眼的孔径过大,则会在成形了薄片时使表面变得凸凹,如果网眼的孔径过小,则不易形成由抽吸装置75产生的稳定的气流。
抽吸装置75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而形成稳定的气流,即,通过在网带73的下方形成开设有所需的尺寸的窗口的封闭箱,并从窗口外抽吸箱内的空气而对箱内进行减压的方式。
料片W通过在网带73上进行移动从而向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料片输送方向被输送。水分喷雾部120为,向所输送的料片W以喷雾的方式添加水分的构件。由此,能使增强纤维之间的氢结合。然后,被喷洒了水分的料片W向加压部80被输送。
加压部80为,对被输送的料片W进行加压的构件。加压部80具备两组的一对加压辊81。而且,通过使被喷洒了水分的料片W通过对置的加压辊81之间,由此对料片W进行压缩。然后,被进行了压缩的料片W向加热加压部90被输送。
加热加压部90为,对被输送的料片W同时进行加压与加热的构件。加热加压部90具备两组的一对加热辊91。通过使被进行了压缩的料片W通过对置的加热辊91之间,由此进行加热与加压。
在通过加压辊81而缩短了纤维间隔并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接触点的状态下,通过加热辊91而使熔融树脂熔化,从而使纤维与纤维粘合在一起。由此,通过提高作为薄片的强度,并使多余的水分干燥,从而能够制造出优异的薄片。另外,对于加热,优选通过在加热辊91内设置加热器,从而对料片W同时进行加压和加热。此外,在加压辊81以及加热辊91的下方配置有对料片W进行引导的导向件108。
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得到的薄片(料片W)向切断部100被输送。切断部100具备剪切器101和剪切器102,所述剪切器101在输送方向上进行切断,所述剪切器102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切断,切断部100将形成为长条状的薄片切断成所需的尺寸。被切断的薄片Pr(料片W)被堆积载置于堆积箱160中。
接下来,对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根据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控制并变更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实施白色度信息取得工序,在该工序中,取得由粗碎部20进行了粗碎而得到的细片的白色度以作为白色度信息。具体而言,通过检测部110而对由解纤部30解纤之前的状态下的细片进行检测,从而取得白色度(步骤S1)。即,通过使检测部110的光学传感器进行驱动并对来自细片的反射光进行感知,从而取得白色度。
然后,实施投入量变更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所取得的白色度而对增白剂调节阀63的开闭量进行调节,从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具体而言,通过控制部而对所取得的白色度是否高于预先设定的值进行判断(步骤S2)。
当白色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步骤S2:否),全开增白剂调节阀63(步骤S4)。
即,当白色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与白色度较高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打开增白剂调节阀63,从而与白色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增多增白剂的投入量。由此,即使是白色度较低的细片,也能够制造出白色度较高的薄片。
另一方面,当白色度高于预先设定的值时(步骤S2:是),半开增白剂调节阀63(步骤S3)。即,在白色度高于预先设定的值时,与白色度较低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关闭增白剂调节阀63,从而与白色度较低的情况相比减少增白剂的投入量。由此,抑制了增白剂的投入过量,从而能够防止薄片的强度的降低。
此外,在图5的控制中,分为白色度与预先设定的值相比较高或较低这两种情况而进行判断。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定多个阈值,并分为三种以上的情况而进行判断。无论分为两种情况还是三种以上的情况,进行粗碎而得到的细片的白色度为第一情况下的增白剂的投入量,与进行粗碎而得到的细片的白色度高于第一情况的情况下的增白剂的投入量相比均较多。换言之,白色度较低的情况下的增白剂的投入量与白色度较高的情况下的增白剂的投入量相比较多。另外,将增白剂调节阀63的打开程度设为全开、半开只不过为一个示例,可以根据所分情况的个数、由增白剂的投入而产生的效果来适当地进行决定。
接下来,根据步骤S3以及步骤S4中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而对增强剂投入部65的增强剂调节阀68的开闭量进行调节,从而对增强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尤其在使用无机物以作为增白剂的情况下,存在根据其投入量而使成形后的薄片的强度减弱的趋势。因此,根据增白剂的投入量而对增强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具体而言,在步骤S3中,在通过半开增白剂调节阀63而减少了增白剂的投入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增强剂调节阀68半开,从而减少增强剂的投入量(步骤S5)。
即,当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少的情况下,与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关闭增强剂调节阀68,从而减少增强剂的投入量,由此,能够抑制增强剂的投入过量。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在通过全开增白剂调节阀63而增多了增白剂的投入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增强剂调节阀68全开,从而增多增强剂的投入量(步骤S6)。
即,当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的情况下,与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少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打开增强剂调节阀68,从而增多增强剂的投入量,由此,能够抑制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的情况下的薄片的强度降低。
此外,由于增白剂的投入量根据白色度而被变更,因此,还可以代替增白剂的投入量而根据白色度来对增强剂的投入量进行控制、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取得的白色度而对从解纤部30向旋风分离器40产生的气流的速度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根据所取得的白色度而实施被设置于第一配管33和第二配管34上的第一阀35或第二阀36的开闭,从而对气流的速度进行控制。
此时,当所取得的白色度较低的情况下,关闭第一阀35,并打开第二阀36。由此,由于第二配管34的管道直径与第一配管33的管道直径相比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流的速度。而且,通过提高气流的速度,而提高旋风分离器40中的脱墨效率,从而能够容易向接收部45侧排出油墨颗粒等杂质。
另一方面,当所取得的白色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第二阀36,并打开第一阀35。由此,由于第一配管33的管道直径与第二配管34的管道直径相比较大,因此气流的速度降低。而且,通过降低气流的速度,从而能够抑制脱墨处理实施过度。
由此,通过对第一阀35与第二阀36的开闭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改变脱墨的条件。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取得通过粗碎部20而被分开的细片的白色度,并根据所取得的白色度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量的增白剂投入至进行解纤而得到的纤维(解纤纤维)中。由此,由于即使由供给部10供给的原料Pu的白色度分别不同,由于投入了适当的量的增白剂,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制造出具有均匀的白色度的薄片。
(2)根据增白剂的投入量而对增强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并将变更后的量的增强剂投入至纤维(解纤纤维)中。由此,能够防止尤其是使用无机物以作为增白剂时的、薄片的强度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的变更、改良等。以下,对改变例进行叙述。
改变例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而变更增白剂的投入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白色度信息设为与原料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考虑到了原料的纤维材料、印刷方式的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例如,与原料相关的信息可以为表示原料如何被印刷的信息。薄片制造装置具备输入部,所属输入部将用户所使用的印刷机为平板印刷、电子照片方式,还是喷墨方式作为白色度信息而输入。薄片制造装置取得由输入部所输入的信息。然后,根据所取得的信息而对是否为喷墨方式进行判断。通过根据印刷方式(印刷方法)而规定了增白剂的投入量的表格数据,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并制造薄片。
在这种情况下,当与原料相关的信息为原料是由喷墨装置所印刷的纸张时,与在原料不是由喷墨装置所印刷的纸张时相比,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其原因在于,喷墨装置的油墨与平板印刷、电子照片方式的调色剂相比,在由解纤部30进行解纤时不易分离。因此,当为由喷墨装置所印刷的纸张的情况下,即便进行解纤、分级,与由平板印刷、电子照片方式所印刷的纸张相比,白色度也较低。
由此,在原料为由喷墨装置所印刷的纸张的情况下,与为由平板印刷、电子照片方式所印刷的纸张的情况相比,增白剂的投入量较多,从而即使是通过喷墨装置而使纤维本身被染色的纸张,也能够制造出白色度较高的薄片。作为向输入部输入的信息,还可以采用平板印刷、电子照片方式与喷墨方式的并用。另外,也可以设为是否使用了喷墨方式的信息。此外,由于在本改变例1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对白色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10,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改变例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检测部110配置于粗碎部20处,并根据在解纤部30中针对原料所取得的白色度,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检测部110只需配置于与增白剂投入部60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即可。例如,可以将检测部110配置于解纤部30与分级部40之间的配管39上,并根据由解纤部30进行了解纤处理而得到的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将检测部110配置于分级部40与增白剂投入部60之间的配管204上,并根据由分级部40所进行了分级后的解纤纤维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在将检测部110设置于配管204上的情况下,将配管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为透明,从而通过光学传感器、CCD摄像机而对内部进行检测。
而且,可以配置对载置于供给部10上的原料的白色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10,并根据载置于供给部10上的原料的白色度信息而对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例如,当载置于供给部10上的原料为纸张的情况下,对纸张的单面或两面进行扫描,而检测出印刷相对于纸张的占有比例,从而计算出白色度。然后,可以进行变更,使得在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低时,与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高时相比,增多增白剂的投入量。即使采用此方式,也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改变例3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增强剂投入部65,并投入了粉末状的增强剂,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省略增强剂投入部65,例如向由水分喷雾部120喷洒的水分中添加与增白剂的投入量相应的量的增强剂,从而向纤维喷洒添加有增强剂的水分。作为增强剂,优选为,适当地使用聚丙烯酰胺、聚酰胺环氧氯丙烷、聚乙烯醇、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增强剂与纤维结合。
改变例4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进行解纤而得到的纤维中混入了增白剂和增强剂,但还可以进一步向纤维中混入上浆剂。作为上浆剂,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烷基烯酮二聚体、烯基琥珀酸酐、松香皂等。由此,能够在将解纤纤维成形为薄片时防止渗润。
改变例5
此外,在本申请中,薄片主要是指以纤维素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并形成为片状的物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板状、网状或者表面具有凸凹的形状。另外,作为原料,也可以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塑料纤维、或羊毛等动物纤维。即,包含以纤维为原料,并需要提高白色度的原料。具体而言,包括以纯纸浆为原料而形成为薄片状的纸张、以废纸为原料的再生纸等薄片状的原料、无纺布、纤维板、餐巾纸、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等。
改变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分级部40。在这种情况下,不向解纤纤维中投入增白剂,而是向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无论分级部40设置与否,均向通过解纤部30而被进行了解纤处理的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此外,由于在存在分级部40的情况下,白色度提高与解纤物被脱墨相对应的量,因此,混合了增白剂之后的白色度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向由配管输送的解纤纤维的气流中,以成为纤维重量的10%的方式,投入碳酸钙(白石钙株式会社 白石钙株式会社SOFTON3200 平均粒径0.7μm、白石钙株式会社 白石钙株式会社SOFTON1500 平均粒径1.5μm)以作为增白剂。
无机物残留量
关于被导入通过本发明的薄片再生装置而得到的再生薄片中的无机物的量,利用所得到的再生薄片而在氮气中进行TGA(Thermo Gravimetry Analyzer,热重量测定)分析,而作为在800℃下的残留量进行评价。能够得到以下的结果,从而确认了在再生薄片中混合有增白剂的情况。
○无增白剂的添加 18%
○添加SOFTON3200以作为增白剂 25%
○添加SOFTON1500以作为增白剂 26%
实施例1
将印有字的废纸投入磨碎机中,而磨碎成约2×8mm的细片,并通过光学传感器而对细片的白色度进行测定。测定取约30的平均,并将整体的平均级别分为1至10这十个等级而进行数值化(1黑至10白)。
然后,如表1所示那样,并以重量百分比0.5至2.0%,在气流中向解纤物中添加上述作为增白剂的碳酸钙粉末(SOFTON1500)、以及作为增强剂的对聚丙烯酰胺进行粉碎并通过0.1mm网眼的筛而得到的粉末。然后,对所形成的薄片表面的白色度(X-Rite528(L值))与强度(JIS P8113)进行评价。此外,强度的评价指标的内容为,○:良好,△:合格,×:不合格。
【表1】
如表1所示,在编号2~7中,在根据原料的白色度而添加了增白剂的情况下,与编号1的未添加增白剂的情况相比,白色度得到了提高。另外,在编号1~4、6~8中,在添加了增强剂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强度。
实施例2
如改变例2所示,将配管204的、增白剂投入部的上游侧的一部分形成为透明,并在投入增白剂之前,通过光学传感器而对解纤物的白色度进行测定。测定将整体的平均级别分为1至10这十个等级而进行数值化(1黑至10白)。
此外,如表2所示那样,在气流中向解纤物中添加上述作为增白剂的碳酸钙粉(SOFTON3200)、以及作为增强剂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然后,对所形成的薄片的表面的白色度(X-Rite528(L值))和强度(JIS P8113)进行评价。此外,强度的评价指标的内容为,○:良好,△:合格,×:不合格。
【表2】
如表2所示,在编号2~4中,在根据进行解纤而得到的解纤物的白色度而添加增白剂的情况下,与编号1的未添加增白剂的情况相比,白色度得到了提高。另外,在编号2~4中,在添加了增强剂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强度。
符号说明
1…薄片制造装置;10…供给部;20…粗碎部;30…解纤部;32…排出口;33…第一配管;34…第二配管;35…第一阀;36…第二阀;39、201、203、204…配管;40…分级部(旋风分离器);45…接收部;60…增白剂投入部;61…增白剂料斗;62…增白剂输送管;63…增白剂调节阀;65…增强剂投入部;66…增强剂料斗;67…增强剂输送管;68…增强剂调节阀;70…成形部;80…加压部;90…加热加压部;100…切断部;110…检测部;120…水分喷雾部。
Claims (10)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具有:
解纤部,其对含有纤维的原料进行解纤;
增白剂投入部,其向由所述解纤部所解纤的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原料或者所述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所述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对含有所述解纤物和所述增白剂的薄片进行制造,
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解纤部对所述原料进行干式解纤,
所述增白剂投入部向通过干式解纤所得到的所述解纤物中投入作为所述增白剂而被保持于所制造的所述薄片中的粉末的增白剂,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原料或者所述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而对粉末的所述增白剂的投入量进行变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根据所述原料的所述白色度信息而被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高时相比,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所述白色度较低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色度信息为,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表示所述原料如何被印刷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同在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并非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印刷的所述原料时相比,在与所述原料相关的信息为通过喷墨装置而被印刷的所述原料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根据所述解纤物的所述白色度信息而被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白色度较高时相比,在所述白色度信息中的所述白色度较低时,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
9.根据权利要求3、6、8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投入增强剂的增强剂投入部,
与在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少的情况下相比,在所述增白剂的所述投入量较多的情况下,较多地投入所述增强剂。
10.一种薄片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对含有纤维的原料进行干式解纤而生成解纤物的解纤工序;
取得所述原料或所述解纤物的白色度信息的白色度信息取得工序;
根据所述白色度信息而向所述解纤物中投入增白剂的工序,
由所述原料制造薄片,
所述薄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投入所述增白剂的工序中,根据所述白色度信息而以改变投入量的方式向通过干式解纤所得到的所述解纤物中投入作为所述增白剂的粉末的增白剂,
所制造的所述薄片为包括所述解纤物和所述增白剂的薄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5779 | 2013-03-27 | ||
JP2013065779 | 2013-03-27 | ||
JP2014-025119 | 2014-02-13 | ||
JP2014025119A JP2014208922A (ja) | 2013-03-27 | 2014-02-13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4083A CN104074083A (zh) | 2014-10-01 |
CN104074083B true CN104074083B (zh) | 2018-01-05 |
Family
ID=5034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6974.6A Active CN104074083B (zh) | 2013-03-27 | 2014-03-26 |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15944B2 (zh) |
EP (1) | EP2784210B1 (zh) |
JP (1) | JP2014208922A (zh) |
CN (1) | CN1040740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72065B2 (ja) * | 2013-10-09 | 2018-08-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
JP6191374B2 (ja) | 2013-10-09 | 2017-09-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
US9562325B2 (en) * | 2013-12-27 | 2017-02-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6361209B2 (ja) * | 2014-03-25 | 2018-07-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
JP2016089296A (ja) * | 2014-11-05 | 2016-05-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6458530B2 (ja) * | 2015-02-16 | 2019-01-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古紙処理装置 |
JP6485124B2 (ja) * | 2015-03-06 | 2019-03-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EP3070202B1 (en) * | 2015-03-18 | 2017-12-0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6589335B2 (ja) * | 2015-03-30 | 2019-10-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TW201700831A (zh) * | 2015-04-06 | 2017-01-01 | Seiko Epson Corp |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方法 |
JP2017115259A (ja) * | 2015-12-24 | 2017-06-29 |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
CN106192505B (zh) * | 2016-07-05 | 2017-11-21 | 新昌县七星街道金源机床配件经营部 | 一种小巧型废纸回收加工系统 |
WO2018043030A1 (ja) * | 2016-08-31 | 2018-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
CN106337308A (zh) * | 2016-10-31 | 2017-01-18 | 李璇 | 一种办公家用节水高效环保造纸机 |
JP7047442B2 (ja) * | 2017-03-01 | 2022-04-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CN110352271B (zh) * | 2017-03-01 | 2022-05-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薄片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
JP7003422B2 (ja) * | 2017-03-08 | 2022-01-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JP6988277B2 (ja) * | 2017-08-31 | 2022-01-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JP6939270B2 (ja) * | 2017-08-31 | 2021-09-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 |
JP6919476B2 (ja) * | 2017-09-29 | 2021-08-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結合素材、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ト |
US11408124B2 (en) * | 2017-12-28 | 2022-08-0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2019163147A (ja) * | 2018-03-20 | 2019-09-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JP7234525B2 (ja) | 2018-07-24 | 2023-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用結合素材、収容容器、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粉体セット |
JP7211022B2 (ja) * | 2018-11-07 | 2023-0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ウェブ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CN109537363A (zh) * | 2019-01-11 | 2019-03-29 | 北京印刷学院 | 一种再生纸及其制备方法 |
JP7275609B2 (ja) | 2019-01-31 | 2023-05-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分離装置および繊維体堆積装置 |
JP7293676B2 (ja) * | 2019-01-31 | 2023-06-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分離装置 |
JP2020121295A (ja) | 2019-01-31 | 2020-08-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分離装置および繊維体堆積装置 |
JP6702459B2 (ja) * | 2019-02-13 | 2020-06-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GB2596666B (en) * | 2019-04-19 | 2023-02-22 | Coors Brewing Co | Packaging and products made using spent grains |
JP7521195B2 (ja) * | 2020-01-30 | 2024-07-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繊維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繊維処理方法 |
JP2020122254A (ja) * | 2020-04-24 | 2020-08-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DE102021103233A1 (de) * | 2021-02-11 | 2022-08-11 | Voith Patent Gmbh | Optimierte Herstellung eines Altpapierprodukts |
CN113624626B (zh) * | 2021-07-22 | 2024-05-07 |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石膏胶凝材料凝结硬化检测系统及方法 |
IT202200012536A1 (it) * | 2022-06-14 | 2023-12-14 | Fameccanica Data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sbozzati di scatola piani e procedimento per il confezionamento di prodotti di consumo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68339A (en) * | 1983-11-22 | 1987-05-26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dry deinking of secondary fiber sour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29375A (en) * | 1970-05-01 | 1973-04-24 | Int Paper Co | Meter for measuring brightness of bleached fibers and controlling the bleaching process |
US3607623A (en) * | 1970-05-01 | 1971-09-21 | Int Paper Co | Meter for measuring brightness of bleached fibers and controlling the bleaching process |
FR2749658B1 (fr) | 1996-06-10 | 1998-07-31 | Centre Tech Ind Papier | Procede de regulation d'une chaine de desencrage de pate a papier et dispositif pour mesurer en continu la quantite de particules contenues dans un liquide |
EP0899373A1 (en) * | 1997-08-28 | 1999-03-03 | Ciba SC Holding AG | Method of whitening lignin-containing pulp during manufacture |
DE10043893A1 (de) | 2000-09-06 | 2002-03-14 |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der Faser- oder Papierherstellung dienenden Flotations-, Bleiche- und/oder Dispergierprozesses |
US7645358B2 (en) * | 2002-03-25 | 2010-01-12 |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 Process for biological deinking of office waste paper |
DE102004020496A1 (de) | 2004-04-26 | 2005-11-1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Bleichprozesses für die Altpapieraufbereitung, sowie eine Bleich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
WO2012095928A1 (ja) | 2011-01-12 | 2012-07-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
JP5720258B2 (ja) * | 2011-01-14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
JP5720255B2 (ja) | 2011-01-12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
-
2014
- 2014-02-13 JP JP2014025119A patent/JP2014208922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3-24 US US14/223,073 patent/US93159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EP EP14161776.1A patent/EP278421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CN CN201410116974.6A patent/CN1040740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68339A (en) * | 1983-11-22 | 1987-05-26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dry deinking of secondary fiber sourc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15944B2 (en) | 2016-04-19 |
EP2784210B1 (en) | 2017-08-23 |
EP2784210A1 (en) | 2014-10-01 |
JP2014208922A (ja) | 2014-11-06 |
CN104074083A (zh) | 2014-10-01 |
US20140290884A1 (en)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4083B (zh) |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的制造方法 | |
CN104074084B (zh) | 薄片制造装置 | |
CN104074080B (zh) | 薄片制造装置 | |
JP6361209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 |
CN104074081B (zh) | 薄片制造装置 | |
US9045858B2 (en) |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JP6604428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WO2018159578A1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
JP6589298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
JP2020015989A (ja) | シート製造用結合素材、収容容器、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粉体セット | |
JP2016120656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 |
JP7188035B2 (ja) | 繊維体の解繊方法、解繊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
WO2016072063A1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7047442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6547323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の課金料金算出方法、課金料金算出装置、課金システム | |
JP2019042973A (ja) | 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ト | |
WO2018092626A1 (ja) | 気化式加湿ユニット、気化式加湿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2015183319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 |
JP2020090762A (ja) | シート加工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加工方法 | |
WO2018163681A1 (ja) | 古紙供給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2019042974A (ja) | 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ト | |
JP2018122558A (ja) | 除草シート製造装置、除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6528821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7028173B2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 | |
JP2018140560A (ja) |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