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852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0852A CN104070852A CN201410117178.4A CN201410117178A CN104070852A CN 104070852 A CN104070852 A CN 104070852A CN 201410117178 A CN201410117178 A CN 201410117178A CN 104070852 A CN104070852 A CN 1040708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scope carrier
- linear guide
- framework
- tape deck
-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缩小记录装置整体的尺寸。具有:支承载台(11),其支承记录介质(A);记录处理部(12),其具有与支承于支承载台(11)上的记录介质(A)对置的记录单元(31)并以在X轴方向上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被架设;Y轴移动部(13),其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在与X轴方向正交且沿着支承载台(11)的支承面的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Y轴移动部(13)具有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87、88);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且对记录处理部(12)以相对于支承载台(11)而在Y轴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线性引导机构(8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上的记录介质而进行移动来进行记录的、所谓平板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记录装置,已知有如下的记录装置,其具有:底座部件、配置于底座部件上且支承记录纸的平板、以与平板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喷墨头、搭载喷墨头的滑架、对滑架以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支承部件、在底座部件上沿X轴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导轨、固定于支承部件上且在导轨上活动的左右一对活动块(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该记录装置中,在底座部件的上面侧配置有借助支承部件对滑架以沿X轴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线性引导机构(一对导轨以及一对活动块)。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是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于底座部件的上面侧(平板的表面侧)的结构,因此存在支承部件和滑架的位置升高了与线性引导机构的尺寸相应的量的问题。其结果,存在记录装置整体的高度尺寸(喷墨头与平板的对置方向的尺寸)变大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避开记录纸的载置区域来配置线性引导机构,因此存在记录装置整体的平面尺寸(相对于上述对置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尺寸)也变大了与线性引导机构的尺寸相应的量的问题。
另外,虽然也考虑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于底座部件的左右侧面侧,但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装置整体的平面尺寸依然会增大与线性引导机构的尺寸相应的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载台,其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面;记录处理部,其具有对支承于载台上的记录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单元,并以在第1方向上横切载台的方式被架设;移动部,其使记录处理部相对于载台在与第1方向正交并且沿着支承面的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移动部具有:驱动机构,其使记录处理部相对于载台在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线性引导机构,其被配置于载台的背面侧,并对记录处理部以相对于载台而在第2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在载台的背面侧,使得记录处理部的位置不会升高与线性引导机构的尺寸相应的量。即,能够缩小记录装置整体的高度尺寸(记录单元与载台的对置方向上的尺寸)。另外,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在载台的背面侧并使载台与线性引导机构重叠,从而与“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在载台的侧面侧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记录装置整体的平面尺寸(相对于上述对置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而且,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于载台的背面侧,使得线性引导机构不会妨碍记录单元的记录。因此,能够重叠配置记录单元、记录介质与线性引导机构,与“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于载台的上面侧的”结构相比,仍能缩小记录装置整体的平面尺寸。而且,在由工作台主体以及安装该工作台主体的构造型材构成载台情况下,仅仅依靠对于构造型材的上下面的铣削加工便能够确保安装工作台主体的工作台安装面的平行度和安装线性引导机构(例如导轨)的安装面(导轨安装面)的平行度。因此,与需要进行侧面的铣削加工的“将线性引导机构配置于载台的侧面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记录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在移动部中,沿第1方向分离地设置有多个线性引导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在第1方向分离的多个线性引导机构,能够稳定地进行沿上述第2方向的移动,而不受驱动机构的位置影响。
另外,优选为驱动机构在第1方向上被配置于多个线性引导机构之间。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隔着驱动机构配置的多个线性引导机构,能够稳定地进行沿上述第2方向的移动。另外,例如,通过具有2个线性引导机构并将驱动机构配置于两线性引导机构间的中央,能够极力缩短驱动机构与各线性引导机构的距离并且以良好的平衡性进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以驱动机构为中心的偏摆所产生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在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驱动机构被配置于载台的和记录介质接触的部分与线性引导机构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驱动机构极力接近载台的和记录介质接触的部分(支承面)。由此,能够抑制以驱动机构为中心的俯仰所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配置在载台的和记录介质接触的部分与线性引导机构之间,使得驱动机构不会妨碍记录单元的记录。因此,能够将记录单元、记录介质与驱动机构重叠配置。例如,能够将驱动机构配置于载台的中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记录处理部具有:记录单元;横架框架,其横切载台并且支承记录单元;一对侧框架,其在第1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支承横架框架;连结框架,其将一对侧框架的基部侧彼此连结,线性引导机构具有:导轨,其被固定于载台的背面侧,并在第2方向上延伸;滑块,其被固定于连结框架上,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在导轨上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线性引导机构的固定侧(导轨)被固定于载台上,线性引导机构的活动侧(滑块)被固定于连结框架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提高记录单元的移动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驱动机构被搭载于连结框架上。
如果在第1方向上的刚性低的侧框架上搭载驱动机构,则有可能使驱动机构所进行的直线移动在第1方向上偏移。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驱动机构搭载于连结框架上,从而驱动机构所进行的直线移动不会在第1方向上偏移,由此能够更为稳定地进行记录单元沿第2方向的移动。另外,不会损害驱动机构的安装性、维护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通过驱动电机而被驱动的丝杠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驱动机构中使用丝杠机构(例如滚珠丝杠机构),能够实现驱动机构的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记录装置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以及侧视图(c)。
图3为表示省略了支承载台的一部分以及装置外壳的一部分的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支承载台以及Y轴移动部周围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省略了装置外壳的记录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省略了装置外壳的记录处理部的主视图。
图7为表示侧框架以及被安装于该侧框架上的升降移动部周围的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记录装置通过以喷墨方式喷出紫外线固化油墨而在记录介质记录所需的图像。另外,本记录装置为使记录头相对于被支承在支承载台上的记录介质进行移动来进行记录的、所谓的平板式的记录装置。另外,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假设为厚纸、木材、瓷砖、塑料板、瓦楞板等厚度不同的记录介质。此外,如各图所示,规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以及Z轴(上下)方向并进行如下说明。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为沿着支承载台的支承面(安置面)的方向。另外,Y轴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Z轴方向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进而,将图1中进深侧称为Y轴方向的一侧,图1中近前侧称为Y轴方向的另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记录装置1具有:由4根腿部件10支承并支承记录介质A的支承载台(载台)11、具有与所支承的记录介质A对置的记录单元31的记录处理部12、支承记录处理部12并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而沿Y轴方向(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Y轴移动部(移动部)13。记录处理部12以沿X轴方向(第1方向)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被架设。另一方面,Y轴移动部13与支承载台11重叠地配置在该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与记录处理部12侧相反一侧的面),在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对记录处理部12以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详情将在后文中描述)。
接着,参照图1、图2以及图4对支承载台11进行说明。此外,图4为从Y轴方向的一侧观察支承载台11以及Y轴移动部13周围的A‐A′线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支承载台11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梁状的左右一对构造型材21、纵横配置在一对构造型材21之间的多个支承材22、支承于一对构造型材21以及多个支承材22且供记录介质A吸附安置的吸附工作台23。各个构造型材21的端部分别通过焊接等与腿部件10连接。另外,在支承载台11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配置有操作面板部24。进而在操作面板部24的右半部较大地设置有开闭门24a。当手动维护记录处理部12时,使记录处理部12朝近前侧(Y轴方向另一侧)移动,并且打开该开闭门24a,从而从开闭门24a对记录处理部12进行维护。
吸附工作台23具有:具有支承记录介质A的支承面并且具有多个抽吸孔(省略图示)的工作台主体26、设置于工作台主体26的下侧的抽吸腔室27。另外,抽吸腔室27通过管或管道等与图外的真空抽吸设备连接。即,通过驱动真空抽吸设备,吸附(抽吸)载置于工作台主体26上的记录介质A,在工作台主体26上保持记录介质A。
构造型材21由剖面呈方形的型材(方管)构成,在Y轴方向的两端部与腿部件10分别连接。构造型材21的上面(表面侧)成为安装工作台主体26的工作台安装面。在构造型材21的下面(背面侧)分别固定用于安装后述的导轨91的导轨安装底座25a、25b。
如图5以及图6所示,记录处理部12具有:与所支承的记录介质A对置并对记录介质A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31、支承记录单元31并使记录单元31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移动部32、支承X轴移动部32的横架框架33、对横架框架33在X轴方向两侧(X轴方向一侧以及另一侧)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侧框架34、将一对侧框架34的基部侧彼此连结的连结框架35、覆盖上述各部件的装置外壳(参照图1)36。横架框架33以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各个侧框架34延伸直至支承载台11之下,连结框架35在支承载台11的工作台主体26的下侧与两侧框架34的下端部连结。
横架框架33通过一对侧框架34以及连结框架35以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被架设,构成包围支承载台11的“口”字型(方形)的框架部。
另外,记录处理部12具有:配置于Y轴方向的横架框架33的后侧(一侧)且用于保持油墨软管、电缆的软管保持部41、配置于右前方且具有各种颜色的油墨容器的容器单元(参照图1)42、实现记录头52的功能的维护以及恢复的维护单元43。
记录单元31具有:搭载两个记录头52的滑架51、相对于滑架51设置在X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紫外线照射单元54具有紫外线照射LED,通过从紫外线照射LED射出紫外线,使从记录头5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油墨固化(定影)。
记录头52为通过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 element)进行喷出驱动的喷墨头,且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按颜色区分的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即,构成为能够喷出多个颜色的紫外线固化油墨。另外,记录头52以其喷嘴面与记录介质A对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压电方式的喷墨头,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热敏方式、静电方式的喷墨头等。另外,并不局限于这些按需型的喷墨头,也可以使用连续型的喷墨头。
X轴移动部32具有:支承于横架框架33上并对记录单元31以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上下一对导轴61、沿着一对导轴61直线驱动记录单元31的X轴驱动机构62。
X轴驱动机构62具有:沿着一对导轴61在X轴方向延伸的正时带63、架设正时带63的主动带轮66以及从动带轮64、连结正时带63与记录单元31的连结固定部(省略图示)、驱动主动带轮66的滑架电机65。通过由X轴移动部32使滑架电机65正反转,从而使记录单元31经由正时带63在一对导轴61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伴随着该往复移动,对各记录头52进行喷出驱动,由此进行记录处理。
接着,参照图5至图7对侧框架34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在各个侧框架34上安装有升降移动部69,该升降移动部69使记录单元31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第3方向)移动,以使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接近以及分离。具体地说,各个侧框架34具有:支承着横架框架33的箱型的框架主体68、对框架主体68与连结框架35进行连结并使框架主体68升降移动的升降移动部69。通过使用各升降移动部69使框架主体68升降移动,来使记录单元31通过框架主体68、横架框架33以及X轴移动部32进行升降移动。由此,使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以及支承于支承载台11上的记录介质A接近或者分离(间隙调整)。
框架主体68支承着横架框架33。另外,在框架主体68的记录装置1的中央侧(支承载台11侧)具有对各个升降移动部69的活动侧进行固定的固定板部68a。
升降移动部69具有:对框架主体68以相对于连结框架35升降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两个升降引导机构71、配置于两个升降引导机构71之间并对框架主体6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72、对升降驱动机构72进行驱动的升降驱动电机99。
升降引导机构71由LM引导(注册商标)机构构成,该LM引导(注册商标)机构包括:固定于固定板部68a上的升降导轨74、固定于连结框架35上的升降滑块75。此外,附图标记79、80为对升降滑块75与连结框架35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以及第2连结部件。
升降驱动机构72具有滚珠丝杠机构,该滚珠丝杠机构具有:固定于固定板部68a的升降螺母部件76、固定于连结框架35的升降螺纹轴77。此外,本实施方式为固定升降螺母部件76,驱动升降螺纹轴77旋转,从而使升降螺母部件76相对于升降导轨7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固定升降螺纹轴77,驱动升降螺母部件76,从而使升降螺母部件76相对于升降导轨7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连结框架35被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并且在XY方向中,与记录单元31的移动区域、记录介质A的载置区域重叠配置。具体地说,连结框架35具有:架设于两侧框架34的基部侧间的多个棒状框架81、下面侧被固定于多个棒状框架81上的板状框架82、对多个棒状框架81在X轴方向两端部进行连结的多个纵框架85、在多个棒状框架81之间固定于多个纵框架85上且与棒状框架81并列延伸的多个横框架83、架设于多个棒状框架81上且供后述的Y轴移动部13的驱动电机88安装的安装板84。
Y轴移动部13具有:位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左右两侧且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沿Y轴方向滑动的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位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中央且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Y轴移动机构(丝杠机构)87、驱动Y轴移动机构87的驱动电机88、固定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且供各个线性引导机构86的导轨91进行安装的一对导轨安装底座25a、25b。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在X轴方向上被分离配置,Y轴移动机构87在X轴方向上被配置于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权利要求中提及的驱动机构由Y轴移动机构87以及驱动电机88构成。
线性引导机构86由LM引导机构构成。线性引导机构86包括:固定于各个导轨安装底座25a、25b上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91、固定于连结框架35的板状框架82上且在导轨91上滑动自如地进行移动的滑块92。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的一对导轨91包括:安装时作为基准的基准侧的导轨91a和与之相对的从动侧的导轨91b。基准侧的导轨91a被安装于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较大的一侧、即容器单元42所处的右侧(图4中左侧),从动侧的导轨91b被安装于左侧(图4中右侧)。
一对导轨安装底座25a、25b包括:固定于右侧(图4中左侧)的构造型材21上且供基准侧的导轨91a进行安装的右侧的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固定于记录装置1的左侧(图4中右侧)的构造型材21上且供从动侧的导轨91b安装的左侧的第2导轨安装底座25b。这样,一对导轨安装底座25a、25b在X轴方向上被相互分离设置。第2导轨安装底座25b具有安装面部93,该安装面部93具有供从动侧的导轨91b进行安装的导轨安装面93a。
另一方面,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具有:具有供基准侧的导轨91a进行安装的导轨安装面93a的安装面部93、相对于安装面部93在X轴方向上相连并且从导轨安装面93a朝下方突出的厚度的安装基准部94。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以在X轴方向上使安装面部93处于支承载台11的外侧、安装基准部94处于支承载台11的内侧的方式被固定。因此,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的安装面部93(导轨安装面93a)在X轴方向上被配置于与安装基准部94相比而从Y轴移动机构87远离的位置。另外,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被配置于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较大的右侧,因此与第2导轨安装底座25b相比,从记录处理部12承受的载荷更大。
安装基准部94在导轨安装面93a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成为基准侧的导轨91a的侧面安装基准的安装基准面94a。另外,安装基准部94通过其厚度以及宽度而加强了构造型材21的刚性。即,加强了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较大的右侧的构造型材21。该加强使得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所产生的一对构造型材21的挠曲量相同。由此,来自记录处理部12的载荷致使支承载台11产生的挠曲量在第1导轨安装底座25a侧与第2导轨安装底座25b侧相同。
Y轴移动机构87被搭载于连结框架35上,且由滚珠丝杠机构构成。Y轴移动机构87具有:固定于支承载台11上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纹轴96、经由支承部件97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连结框架35的板状框架82上并与螺纹轴96螺合的螺母部件98。Y轴移动机构87(的轴芯)在上下方向(记录单元31与支承载台11的对置方向)上被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表面(支承面:与记录介质A接触的部分)与各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使用驱动电机88驱动(旋转)螺母部件98,由此沿着在螺纹轴96形成的螺纹槽而使螺母部件98相对于螺纹轴96沿Y轴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这样,使用Y轴移动部13使记录处理部12沿线性引导机构86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即,Y轴移动部13通过框架部(横架框架33、侧框架34以及连结框架35)而使记录单元31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将螺纹轴96固定且使螺母部件98旋转驱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螺母部件98固定而使螺纹轴96旋转驱动的结构。进而,还可以是通过使螺母部件98以及螺纹轴96双方旋转驱动来使螺母部件98相对于螺纹轴96沿Y轴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机构72与Y轴移动机构87的旋转侧以及固定侧的螺母部件(升降螺母部件76、螺母部件98)以及螺纹轴(升降螺纹轴77、螺纹轴96)相反,但也可以相同。即,可假定如下式样:以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旋转侧、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纹轴96作为固定侧的式样(本实施方式);以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纹轴96作为旋转侧、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固定侧的式样;以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纹轴96作为旋转侧、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固定侧的式样;以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旋转侧、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纹轴96作为固定侧的式样。
在本记录装置1的记录动作中,利用各个升降移动部69使记录单元31升降至相对于记录介质A的记录面的预定的间隙位置,然后利用Y轴移动部13使记录处理部12间歇地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朝一侧进行移动(换行馈送)。然后,在记录处理部12的沿Y轴方向的间歇移动中的各次停止时,使用X轴移动部32使记录单元31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并从记录头52喷出油墨(记录处理)。由此,对于记录介质A记录所需的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由操作面板部24指示记录执行时,在记录动作前执行检查动作。即,在使记录处理部12配置于Y轴方向一侧(记录介质A安置时的待机位置侧)的状态下,用户在支承载台11上载置记录介质A。然后,在记录介质A被载置(支承)于支承载台11上的状态下,用户使用操作面板部24指示记录执行。如果记录执行被指示,则记录装置1使用Y轴移动部13使记录处理部12朝Y轴方向另一侧(操作面板部24侧)进行移动。此时,在记录单元31从Y轴方向一侧朝Y轴方向另一侧进行移动期间,使用设置于记录处理部12上的未图示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是否会发生记录处理部12与障碍物接触、或是否存在可能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由此,执行检查动作。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对是否存在记录介质A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可能性、在记录介质A上或支承载台11上是否存在可能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进行检测。
当在该检查动作中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记录装置1使记录处理部12朝Y轴方向另一侧的移动停止,并向用户报告错误。另一方面,当在使记录处理部12从Y轴方向一侧朝Y轴方向另一侧进行移动期间未检测出障碍物的情况下,记录装置1判断为无障碍物,并使记录处理部12移动直至Y轴方向另一侧(记录开始位置侧)的预定位置,并暂时停止。在该暂时停止之后,使记录处理部12从Y轴方向另一侧(记录开始位置侧)向Y轴方向一侧进行移动,并开始进行上述记录动作。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在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使得记录处理部12的位置不会升高与线性引导机构86的尺寸相应的量。即,能够缩小记录装置1整体的高度尺寸(记录单元31与支承载台11的对置方向的尺寸)。另外,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并使支承载台11与线性引导机构86重叠,从而与“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侧面侧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记录装置1整体的平面尺寸(相对于上述对置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而且,通过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使得线性引导机构86不会妨碍记录单元31的记录。因此,能够在XY方向上将记录单元31的移动区域、记录介质A的载置区域与线性引导机构86重叠配置,从而与“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上面侧的”结构相比,仍能缩小记录装置1整体的平面尺寸。而且,仅仅依靠对于固定导轨安装底座25a、25b的构造型材21的上下面的铣削加工便能够确保安装工作台主体26的工作台安装面的平行度和安装导轨91的导轨安装面93a的平行度。因此,与需要进行侧面的铣削加工的“将线性引导机构86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侧面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记录装置1。
另外,通过使用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多个线性引导机构86,能够稳定地进行记录单元31的沿X轴方向的移动,而不受Y轴移动机构87的位置的影响。
而且,通过使用隔着Y轴移动机构87配置的2个线性引导机构86,能够稳定地进行记录单元31沿Y轴方向的移动。
而且,将Y轴移动机构87在记录单元31与支承载台11的对置方向上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和记录介质A接触的部分(表面)与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由此能使Y轴移动机构87极力接近支承载台11的与记录介质A接触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以Y轴移动机构87为中心的俯仰所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配置在支承载台11的和记录介质A接触的部分与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使得Y轴移动机构87不会妨碍记录单元31的记录。因此,能够在XY方向上将记录单元31的移动区域、记录介质A的载置区域与Y轴移动机构87、驱动电机88重叠配置。
另外,线性引导机构86的固定侧(导轨91)被固定于支承载台11,线性引导机构86的活动侧(滑块92)被固定于连结框架35,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提高记录单元31的移动精度。
而且通过将Y轴移动机构87搭载于连结框架35上,使得Y轴移动机构87所进行的直线移动不会在X轴方向上偏移,能够更稳定地进行记录单元31沿Y轴方向的移动。另外,不会损害Y轴移动机构87的安装性、维护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两个线性引导机构86的结构,但可以采用只具有一个线性引导机构86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三个以上的、在X轴方向分离的线性引导机构8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一个Y轴移动机构87的结构,但可以采用具有多个在X轴方向分离的Y轴移动机构87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线性引导机构86以及Y轴移动机构87均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将其中任何一方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另一方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侧面侧、表面侧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性引导机构86而使用LM引导机构(线性球引导机构),但例如也可以使用滑动引导机构等作为线性引导机构86。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Y轴移动机构87而使用滚珠丝杠机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使用滑动螺纹机构或带机构等作为Y轴移动机构8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记录单元31沿XY方向移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1中应用本发明,但也可以在使具有行式头的记录单元31仅沿Y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1(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中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为所谓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为所谓的副扫描方向。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 11:支承载台, 12:记录处理部, 13:Y轴移动部,31:记录单元, 33:横架框架, 34:侧框架, 35:连结框架, 86:线性引导机构, 87:Y轴移动机构, 88:驱动电机, 91:导轨, 92:滑块, A: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台,其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面;
记录处理部,其具有对支承于所述载台上的所述记录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单元,并以在第1方向横切所述载台的方式被架设;
移动部,其使所述记录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载台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并且沿着所述支承面的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
所述移动部具有: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记录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载台在所述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
线性引导机构,其被配置于所述载台的背面侧,并对所述记录处理部以相对于所述载台而在所述第2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部上,沿所述第1方向分离地设置有多个所述线性引导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第1方向上被配置于多个所述线性引导机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于所述载台中的和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线性引导机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处理部具有:
所述记录单元;
横架框架,其横切所述载台并且支承所述记录单元;
一对侧框架,其在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支承所述横架框架;
连结框架,其将所述一对侧框架的基部侧彼此连结,
所述线性引导机构具有:
导轨,其被固定于所述载台的背面侧,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
滑块,其被固定于所述连结框架上,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在所述导轨上进行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被搭载于所述连结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
丝杠机构,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而被驱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5767A JP6167600B2 (ja) | 2013-03-27 | 2013-03-27 | 記録装置 |
JP2013-065767 | 2013-03-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0852A true CN104070852A (zh) | 2014-10-01 |
Family
ID=5039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7178.4A Pending CN104070852A (zh) | 2013-03-27 | 2014-03-26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80707B2 (zh) |
EP (1) | EP2783868B1 (zh) |
JP (1) | JP6167600B2 (zh) |
CN (1) | CN10407085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74133B2 (ja) * | 2015-09-04 | 2019-02-27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印刷装置 |
JP2019077111A (ja) * | 2017-10-25 | 2019-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0820A (en) * | 1987-03-19 | 1997-07-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H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ovement guide therefor |
WO1998003342A1 (en) * | 1996-07-19 | 1998-01-29 | Romines, Andrew, D. |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
CN101376299A (zh) * | 2007-08-30 | 2009-03-04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打印装置 |
CN101518984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喷墨打印机 |
US20120069089A1 (en) * | 2010-09-17 | 2012-03-22 | Hendricks Jeffrey T | Print bar lift |
CN102470679A (zh) * | 2009-08-20 | 2012-05-23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JP2012210781A (ja) * | 2011-03-31 | 2012-11-01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04070795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80692U (zh) * | 1985-11-12 | 1987-05-23 | ||
JPH0422297U (zh) * | 1990-06-14 | 1992-02-25 | ||
JPH058590A (ja) * | 1991-07-03 | 1993-01-19 | Roland D G Kk | プロツタ |
US5291659A (en) * | 1991-07-03 | 1994-03-08 | Roland Dg Corporation | Plotting system |
JPH11105376A (ja) * | 1997-10-03 | 1999-04-20 | Hitachi Koki Co Ltd | 記録装置の印字部摺動機構および位置調整方法 |
JP2001108050A (ja) * | 1999-10-12 | 2001-04-20 | Amada Co Ltd | ガイド一体型ボールねじ |
JP3727512B2 (ja) | 2000-06-21 | 2005-12-14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インク・ヘッドの昇降装置 |
JP5597328B2 (ja) | 2010-09-07 | 2014-10-01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カッティングプロッ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ッティング方法 |
JP5718695B2 (ja) * | 2011-03-23 | 2015-05-13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メカニカルシールの摩耗監視装置 |
JP6285093B2 (ja) * | 2012-09-07 | 2018-02-28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
-
2013
- 2013-03-27 JP JP2013065767A patent/JP61676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3-20 US US14/220,563 patent/US918070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3-26 EP EP14161708.4A patent/EP27838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CN CN201410117178.4A patent/CN10407085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0820A (en) * | 1987-03-19 | 1997-07-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H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ovement guide therefor |
WO1998003342A1 (en) * | 1996-07-19 | 1998-01-29 | Romines, Andrew, D. |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
CN101376299A (zh) * | 2007-08-30 | 2009-03-04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打印装置 |
CN101518984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喷墨打印机 |
CN102470679A (zh) * | 2009-08-20 | 2012-05-23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US20120069089A1 (en) * | 2010-09-17 | 2012-03-22 | Hendricks Jeffrey T | Print bar lift |
JP2012210781A (ja) * | 2011-03-31 | 2012-11-01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04070795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83868A2 (en) | 2014-10-01 |
JP6167600B2 (ja) | 2017-07-26 |
JP2014188786A (ja) | 2014-10-06 |
EP2783868A3 (en) | 2015-11-18 |
EP2783868B1 (en) | 2020-04-15 |
US20140292975A1 (en) | 2014-10-02 |
US9180707B2 (en) | 2015-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0859B (zh) | 记录装置 | |
US10799989B2 (en) | Pre-assembled module for a device for the layer-wise production of patterns | |
CN104057728A (zh) | 记录装置 | |
JP5975622B2 (ja) | インク式印刷機器において少なくとも1つのプリントバーを印刷位置に位置決めする位置決め装置 | |
CN104070795A (zh) | 记录装置 | |
JP4225076B2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KR101696251B1 (ko) | 액적 토출 장치 및 액적 토출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 |
JP574299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描画装置 | |
US9873253B2 (en) | Modular print engine unit | |
CN104070794B (zh) | 记录装置 | |
CN104070852A (zh) | 记录装置 | |
JP6562000B2 (ja) | 搬送ベルトの張力調整方法、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03391709A (zh) | 用于将基板与电性元件装配在一起的设备 | |
JP6522331B2 (ja) | 対基板作業装置 | |
KR20110061270A (ko) | 잉크젯 프린터의 노즐과 인쇄대상물의 간격조절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 방법 | |
CN210501435U (zh) | 3d打印设备 | |
US8934152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209159175U (zh) | 一种打印机的维护装置 | |
JP5363028B2 (ja) | 貯蔵設備 | |
KR20210113047A (ko) | 묘화 장치 및 묘화 방법 | |
JP524137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6475012A (zh) | 一种面板拼接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