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795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795A
CN104070795A CN201410117758.3A CN201410117758A CN104070795A CN 104070795 A CN104070795 A CN 104070795A CN 201410117758 A CN201410117758 A CN 201410117758A CN 104070795 A CN104070795 A CN 104070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microscope carrier
frame
body side
record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77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795B (zh
Inventor
小林优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12321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框架部的刚性并且降低重心的记录装置。其具有:支承载台(11);记录单元(31);以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架设并支承记录单元(31)的框架部(33、34、35);使记录单元(31)以及框架部(33、34、35)相对于支承载台(11)而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Y轴移动部13,框架部(33、34、35)具有:横切支承载台(11)并且支承记录单元(31)的横架框架(33);顶端部侧对横架框架(33)的X轴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侧框架(34);使一对侧框架(34)的基部侧彼此连结的连结框架(35)。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上的记录介质而进行移动移动从而进行记录的、所谓平板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记录装置,已知有下述装置,即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载台部、与载台部对置的记录单元、对记录单元以能够沿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X杆(X轴支承部件)、支承X杆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柱、连结各个支柱并经由各个支柱以及X杆而使记录单元沿Y轴方向(副扫描方向)进行移动的Y轴移动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该记录装置中,支承记录单元并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框架部(X杆以及各支柱)形成为跨过载台部的门型。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相反。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框架部形成为门型,因此存在框架部容易变形的问题。即,由于框架部形成为门型,从而将受制于偏摆,而且各个支柱容易朝外侧变形而呈“八”字状展开,作为整体的框架部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对于荷载重量而得不到足够的刚性。另外,还存在门型的形状会致使沿X轴方向移动的框架部的重心升高,容易受到惯性的影响的问题。由此,导致记录单元的移动精度(移动控制性)降低,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处理能力)的降低和记录精度(记录图像的画质)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0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框架部的刚性并且能够降低重心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台,其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面;记录单元,其对支承在载台上的记录介质实施记录;框架部,其以在第1方向上横切载台的方式被架设,并支承记录单元;以及移动部,其使记录单元以及框架部相对于载台而在与第1方向正交并且沿着支承面的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框架部具有:横架框架,其横切载台,并支承记录单元;第1侧框架,在其顶端部侧对横架框架的第1方向的一侧进行支承;第2侧框架,在其顶端部侧对横架框架的第1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支承;连结框架,其连结第1侧框架的基部侧与第2侧框架的基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框架部作为而整体形成为“口”字型(矩形),因此相对于偏摆而变强,并且各个侧框架的变形得到抑制,作为整体框架部变得不易变形。因此,框架部的刚性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口”字型形状使得框架部的重心降低了设置连结框架的量。由此,能够提高记录单元的移动精度,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记录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载台的支承面在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配置于横架框架与连结框架之间。
根据该结构,框架部以包围载台的方式被配置,因此相对于载台,能够将框架部配置于低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框架部的重心,并且能够缩小记录装置整体的高度尺寸(记录单元与载台的对置方向的尺寸)。另外,连结框架配置于载台的背面侧,因此连结框架不会妨碍记录单元实施记录。因此,能够将记录单元与连结框架重叠(叠加)配置,从而能够不受制约地配置连结框架。
另外,优选为,连结框架具有:架设于第1侧框架以及第2侧框架之间的多个棒状框架和固定于多个棒状框架上的板状框架。
如果要仅由一块板状框架来构成连结框架,则存在难以兼顾维持足够的刚性和轻型化的问题。即,若减薄板厚则得不到足够的刚性,而若增厚板厚则将致使重量增加。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组合多个棒状框架与板状框架,能够保持足够的刚性的同时实现轻型化。另外,能够实现连结框架的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优选为,移动部具有使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而沿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线性引导机构,线性引导机构具有固定于载台上且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固定于连结框架上且相对于导轨而在第2方向上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移动的滑块。
根据该结构,线性引导机构的固定侧(导轨)被固定于载台上,线性引导机构的活动侧(滑块)被固定于连结框架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单元的移动精度。
另外,优选为,移动部具有使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而在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的丝杠机构,丝杠机构具有:固定于载台上并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螺纹轴、配置于连结框架上并与螺纹轴螺合的螺母部件。
根据该结构,对于使记录单元沿第2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而使用丝杠机构(例如滚珠丝杠机构),由此能够提高移动精度以及刚性,并且能够实现驱动机构的成本降低。另外,丝杠机构的固定侧(螺纹轴)被固定于载台上,丝杠机构的活动侧(螺母部件)被固定于连结框架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载台相对于记录单元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单元的移动精度。
此外,优选为,在第1侧框架以及第2侧框架上配置有使记录单元相对于载台而接近以及分离的单元移动部,连结框架使配置于第1侧框架上的单元移动部以及配置于第2侧框架上的单元移动部彼此连结。
根据该结构,利用连结框架将配置于各个侧框架上的单元移动部彼此连结,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单元移动部的松动所导致的各侧框架的展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框架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记录装置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以及侧视图(c)。
图3为表示省略了支承载台的一部分以及装置外壳的一部分的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支承载台以及Y轴移动部周围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省略了装置外壳的记录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省略了装置外壳的记录处理部的主视图。
图7为表示侧框架以及安装于该侧框架上的升降移动部周围的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记录装置通过以喷墨方式喷出紫外线固化油墨而在记录介质记录所需的图像。另外,本记录装置为使记录头相对于支承在支承载台上的记录介质进行移动来实施记录的、所谓的平板式的记录装置。另外,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假设为厚纸、木材、瓷砖、塑料板、瓦楞板等厚度不同的记录介质。此外,如各图所示,规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以及Z轴(上下)方向并进行如下说明。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为沿着支承载台的支承面(安置面)的方向。另外,Y轴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Z轴方向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进而,将图1中进深侧称为Y轴方向的一侧,图1中近前侧称为Y轴方向的另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记录装置1具有:由4根腿部件10支承并支承记录介质A的支承载台(载台)11、具有与所支承的记录介质A对置的记录单元31的记录处理部12、支承记录处理部12并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而沿Y轴方向(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Y轴移动部(移动部)13。记录处理部12以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沿X轴方向(第1方向)被架设。另一方面,Y轴移动部13配置在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与记录处理部12侧相反一侧的面),在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对记录处理部12以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详情将在后文中描述)。
接着,参照图1、图2以及图4对支承载台11进行说明。此外,图4为从Y轴方向的一侧观察支承载台11以及Y轴移动部13周围的A‐A′线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支承载台11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梁状的左右一对构造型材21、纵横配置在一对构造型材21之间的多个支承材22、支承于一对构造型材21以及多个支承材22且供记录介质A吸附设置的吸附工作台23。各个构造型材21的端部分别通过焊接等与腿部件10连接。另外,在支承载台11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配置有操作面板部24。而且在操作面板部24的右半部较宽大地设置有开闭门24a。当手动维护记录处理部12时,使记录处理部12朝近前侧(Y轴方向另一侧)移动,并且打开该开闭门24a,从而从开闭门24a对记录处理部12进行维护。
吸附工作台23具有:具有支承记录介质A的支承面并且具有多个抽吸孔(省略图示)的工作台主体26、设置于工作台主体26的下侧的抽吸腔室27。另外,抽吸腔室27通过管或管道等与未图示的真空抽吸设备连接。即,通过驱动真空抽吸设备,而吸附(抽吸)载置于工作台主体26上的记录介质A,从而将记录介质A保持在工作台主体26上。
构造型材21由剖面为方形的型材(方管)构成,在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腿部件10连接。构造型材21的上表面成为安装工作台主体26的工作台安装面。在构造型材21的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用于安装后述的导轨91的导轨安装部件25a、25b。
如图5以及图6所示,记录处理部12具有:与所支承的记录介质A对置并对记录介质A实施记录的记录单元31、支承记录单元31并使记录单元31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移动部32、支承X轴移动部32的横架框架33、对横架框架33在X轴方向两侧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侧框架34、将一对侧框架34的基部侧彼此连结的连结框架35、覆盖上述各部件的装置外壳(参照图1)36。横架框架33以横切支承载台11上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一对侧框架34中的一个侧框架34(第1侧框架)支承横架框架33的右侧(X轴方向一侧),另一个侧框架34(第2侧框架)支承横架框架33的左侧(X轴方向另一侧)。各个侧框架34延伸直至支承载台11下,连结框架35在支承载台11的工作台主体26的下侧与两侧框架34的下端部连结。因此,支承载台11被配置于横架框架33与连结框架35之间。
横架框架33通过一对侧框架34以及连结框架35以横切支承载台11的方式被架设,构成包围支承载台11的“口”字型(方形形状)的框架部。
另外,记录处理部12具有:配置于Y轴方向的横架框架33的后侧(一侧)且用于保持油墨软管、电缆的软管保持部41、配置于右前方且具有各种颜色的油墨容器的容器单元(参照图1)42、用于实现记录头52的功能的维护以及恢复的维护单元43。
记录单元31具有:搭载有两个记录头52的滑架51、相对于滑架51设置在X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紫外线照射单元54具有紫外线照射LED,通过从紫外线照射LED射出紫外线,使从记录头5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油墨固化(定影)。
记录头52为通过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 element)进行喷出驱动的喷墨头,且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按颜色区分的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即,构成为能够喷出多个颜色的紫外线固化油墨。另外,记录头52以其喷嘴面与记录介质A对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压电方式的喷墨头,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热敏方式、静电方式的喷墨头等。另外,并不局限于这些按需型的喷墨头,也可以使用连续型的喷墨头。
X轴移动部32具有:支承于横架框架33上并对记录单元31以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上下一对导轴61、沿着一对导轴61而直线驱动记录单元31的X轴驱动机构62。
X轴驱动机构62具有:沿着一对导轴61在X轴方向延伸的正时带63、架设正时带63的主动带轮66以及从动带轮64、连结正时带63与记录单元31的连结固定部(省略图示)、驱动主动带轮66的滑架电机65。通过由X轴移动部32使滑架电机65正反旋转,从而使记录单元31经由正时带63在一对导轴61上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伴随着该往复移动,对各记录头52进行喷出驱动,由此进行记录处理。
接着,参照图5至图7对侧框架34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在各个侧框架34上安装有升降移动部(单元移动部)69,该升降移动部69使记录单元31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进行移动,以使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接近以及分离。具体地说,各个侧框架34具有:支承横架框架33的箱型的框架主体68、对框架主体68与连结框架35进行连结并使框架主体68升降移动的升降移动部69。通过使用各个升降移动部69而使框架主体68进行升降移动,来使记录单元31经由框架主体68、横架框架33以及X轴移动部32进行升降移动。由此,使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以及支承于支承载台11上的记录介质A接近或者分离(间隙调整)。
在框架主体68的顶端端部侧对横架框架33进行支承。另外,在框架主体68的记录装置1的中央侧(支承载台11侧)具有固定有各个升降移动部69的活动侧的固定板部68a。
升降移动部69具有:对框架主体68以相对于连结框架35而升降自如的的方式进行支承两个升降引导机构71、配置于两个升降引导机构71之间并使框架主体68在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72、驱动升降驱动机构72的升降驱动电机99。
升降引导机构71由LM引导(注册商标)机构构成,该LM引导(注册商标)机构包括:固定于固定板部68a上的升降导轨74、固定于连结框架35上的升降滑块75。此外,附图标记79、80为对升降滑块75和连结框架35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以及第2连结部件。
升降驱动机构72具有滚珠丝杠机构,该滚珠丝杠机构具有:固定于固定板部68a上的升降螺母部件76、固定于连结框架35上的升降螺纹轴77。此外,本实施方式为将升降螺母部件76固定而使升降螺纹轴77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升降螺母部件76相对于升降导轨74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升降螺纹轴77固定而使升降螺母部件76旋转驱动,从而使升降螺母部件76相对于升降导轨74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连结框架35被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并且在XY方向上,与记录单元31的移动区域、记录介质A的载置区域重叠配置。具体地说,连结框架35具有:架设于两个侧框架34的基部侧间(升降移动部69间)的多个棒状框架81、下面侧被固定于多个棒状框架81上的板状框架82、在X轴方向两端部连结多个棒状框架81的多个纵框架85、在多个棒状框架81之间固定于多个纵框架85上且与棒状框架81并行延伸的多个横框架83、架设于多个棒状框架81上以供后述的Y轴移动部13的驱动电机88安装的安装板84。
此外,为了加强连结框架35的刚性,还可以在连结框架35上设置加强部件。例如,连结框架35可以是还具有下述部件的结构,即:在上侧架设于多个棒状框架81上的板状的第1加强部件;在第1加强部件上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截面为方型倒“U”字状的多个第2加强部件;遍及该多个第2加强部件的每一个的顶部而被固定的板状的第3加强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第1加强部件,第2加强部件以及第3加强部件形成衬垫·内芯构造,因此能够提高连结框架35的刚性。
Y轴移动部13具有:位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左右两侧且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沿Y轴方向滑动的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位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中央且使记录处理部12相对于支承载台11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移动机构(丝杠机构)87、驱动Y轴移动机构87的驱动电机88。Y轴移动机构87在X轴方向上被配置于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
线性引导机构86由LM引导机构构成。线性引导机构86具有:固定于各个构造型材21的各个导轨安装部件25a、25b上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91、固定于连结框架35的板状框架82上且在导轨91上滑动自如地移动的滑块92。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的一对导轨91包括:安装时作为基准的基准侧的导轨91a和与之相对的从动侧的导轨91b。基准侧的导轨91a被安装于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较大的一侧、即容器单元42所处的右侧(图4中左侧),从动侧的导轨91b被安装于左侧(图4中右侧)。
一对导轨安装部件25a、25b包括:固定于右侧(图4中左侧)的构造型材21上且供基准侧的导轨91a安装的第1导轨安装部件25a、固定于记录装置1的左侧(图4中右侧)的构造型材21上且供从动侧的导轨91b安装的第2导轨安装部件25b。第2导轨安装部件25b具有安装面部93,该安装面部93具有供从动侧的导轨91b安装的导轨安装面93a。
另一方面,第1导轨安装部件25a具有:具有供基准侧的导轨91a安装的导轨安装面93a的安装面部93、与安装面部93相连且从导轨安装面93a向下方突出的壁厚的安装基准部94。在安装基准部94的导轨安装面93a侧的侧面上形成了成为基准侧的导轨91a的侧面安装基准的安装基准面94a。另外,安装基准部94利用其厚度以及宽度而加强了构造型材21的刚性。通过该加强而使得因记录处理部12的分布载荷而产生的一对构造型材21的挠曲量相同。
Y轴移动机构87由滚珠丝杠机构构成。Y轴移动机构87具有:固定于支承载台11上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纹轴96、经由支承部件97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连结框架35的板状框架82上并与螺纹轴96螺合的螺母部件98。Y轴移动机构87(的轴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表面(支承面)与各线性引导机构86之间。在Y轴移动部13中,通过使用驱动电机88来驱动(旋转)螺母部件98,从而沿着形成于螺纹轴96上的螺纹槽而使螺母部件98相对于螺纹轴96沿Y轴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这样,使用Y轴移动部13而使记录处理部12沿线性引导机构86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即,Y轴移动部13通过框架部(横架框架33、侧框架34以及连结框架35)而使记录单元31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将螺纹轴96固定而使螺母部件98旋转驱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螺母部件98固定而使螺纹轴96旋转驱动的结构。另外,还可以是通过使螺母部件98以及螺纹轴96双方驱动旋转来使螺母部件98相对于螺纹轴96沿Y轴方向相对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机构72与Y轴移动机构87的旋转侧以及固定侧的螺母部件(升降螺母部件76、螺母部件98)以及螺纹轴(升降螺纹轴77、螺纹轴96)是相反的,但也可以相同。即,可假定如下式样:以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旋转侧、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纹轴96作为固定侧的式样(本实施方式);以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纹轴96作为旋转侧、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固定侧的式样;以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纹轴96作为旋转侧、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固定侧的式样;以升降螺母部件76以及螺母部件98作为旋转侧、升降螺纹轴77以及螺纹轴96作为固定侧的式样。
在本记录装置1的记录动作中,利用各升降移动部69使记录单元31升降至相对于记录介质A的记录面的预定的间隙位置,然后利用Y轴移动部13使记录处理部12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朝一侧间歇地移动(换行馈送)。然后,在记录处理部12的朝向Y轴方向的间歇移动中的各次停止时,使用X轴移动部32使记录单元31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并从记录头52喷出油墨(记录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由操作面板部24指示记录执行时,在记录动作前执行检查动作。即,在使记录处理部12配置于Y轴方向一侧(记录介质A安置时的待机位置侧)的状态下,用户在支承载台11上载置记录介质A。然后,在记录介质A被载置(支承)于支承载台11的状态下,用户使用操作面板部24而指示记录执行。如果记录执行被指示,则记录装置1使用Y轴移动部13使记录处理部12朝Y轴方向另一侧(操作面板部24侧)进行移动。此时,在记录单元31从Y轴方向一侧朝Y轴方向另一侧进行移动期间,使用设置于记录处理部12上的未图示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是否会发生记录处理部12与障碍物接触、或是否存在可能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由此,执行检查动作。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对是否存在记录介质A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在记录介质A上或支承载台11上是否存在可能与记录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进行检测。
当在该检查动作中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记录装置1使记录处理部12朝Y轴方向另一侧的移动停止,并向用户报告错误。另一方面,当在使记录处理部12从Y轴方向一侧朝Y轴方向另一侧移动期间未检测出障碍物的情况下,记录装置1判断为无障碍物,使记录处理部12移动直至Y轴方向另一侧(记录开始位置侧)的规定位置,并暂时停止。在该暂时停止之后,使记录处理部12从Y轴方向另一侧(记录开始位置侧)向Y轴方向一侧移动,开始进行上述记录动作。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将框架部(横架框架33、各侧框架34以及连结框架35)作为整体形成为“口”字型(矩形),由此对于偏摆而变强,并且侧框架34的变形得到抑制,作为整体而使框架部不易变形。因此,提高了框架部的刚性。另外,通过“口”字型形状而使得框架部的重心降低了设置连结框架35的量。特别是,相对于各个线性引导机构86,能够降低框架部、记录处理部12的降低。由此,能够提高记录单元31的移动精度,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记录精度。
另外,连结框架35以框架部包围支承载台11的方式被配置,因此相对于支承载台11,能够将框架部配置于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框架部的重心,并且能够缩小记录装置1整体的高度尺寸(记录单元31与支承载台11的对置方向的尺寸)。另外,通过将连结框架35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连结框架35不会妨碍记录单元31实施记录。因此,能够重叠配置记录单元31与连结框架35,从而能够不受制约地配置连结框架35。
另外,通过将一对棒状框架81与板状框架82组合在一起而构成连结框架35,能够在保持足够的刚性的同时实现轻型化。另外,能够实现连结框架35的成本降低。
而且,由于线性引导机构86的固定侧(导轨91)固定于支承载台11上,线性引导机构86的活动侧(滑块92)被固定于连结框架35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单元31的移动精度。
另外,由于对于Y轴移动机构87而使用滚珠丝杠机构,因此能够提高移动精度以及刚性,并且能够实现Y轴移动机构87的成本降低。另外,Y轴移动机构87的固定侧(螺纹轴96)固定于支承载台11上,Y轴移动机构87的活动侧(螺母部件98)固定于连结框架35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单元31相对于支承载台11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单元31的移动精度。
而且,通过连结框架35而使升降移动部69进行升降移动时的固定侧彼此连结,由此能够抑制升降移动部69的松动致使各侧框架34展开,能够进一步提高框架部的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连结框架35配置于支承载台11整体之下的结构,但只要是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表面(支承面)之下的结构,则并不一定局限于配置于支承载台11整体之下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连结框架35配置于支承载台11的背面侧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连结框架35配置于支承载台11(工作台主体26)之上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避开记录单元31的移动区域、记录介质A的载置区域(例如记录处理部12的Y轴方向两端部)而配置连结框架3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记录单元31沿XY方向移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1中应用本发明,但也可以在使具有行式头的记录单元31仅沿Y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1(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中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为所谓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为所谓的副扫描方向。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11:支承载台,13:Y轴移动部,31:记录单元,33:横架框架,34:侧框架,35:连结框架,69:升降移动部,81:棒状框架,82:板状框架,86:线性引导机构,87:Y轴移动机构,91:导轨,92:滑块,96:螺纹轴,98:螺母部件,A:记录介质。

Claims (6)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台,其具有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面;
记录单元,其对在支承在所述载台上的所述记录介质实施记录;
框架部,其以在第1方向上横切所述载台的方式被架设,并支承所述记录单元;
移动部,其使所述记录单元以及所述框架部相对于所述载台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且沿着所述支承面的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
所述框架部具有:
横架框架,其横切所述载台,并且支承所述记录单元;
第1侧框架,在其顶端部侧对所述横架框架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进行支承;
第2侧框架,在其顶端部侧对所述横架框架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支承;
连结框架,其连结所述第1侧框架的基部侧与所述第2侧框架的基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台的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横架框架与所述连结框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框架具有:
多个棒状框架,该多个棒状框架被架设于所述第1侧框架与所述第2侧框架之间;
板状框架,其被固定于所述多个棒状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具有线性引导机构,该线性引导机构使所述记录单元相对于所述载台而沿所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线性引导机构具有:
导轨,其被固定于所述载台上,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
滑块,其被固定于所述连结框架上,并且相对于所述导轨而在所述第2方向上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具有丝杠机构,该丝杠机构使所述记录单元相对于所述载台而在所述第2方向上进行移动,
所述丝杠机构具有:
螺纹轴,其被固定于所述载台上,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
螺母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连结框架上,并与所述螺纹轴螺合。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侧框架以及所述第2侧框架上配置有单元移动部,该单元移动部使所述记录单元相对于所述载台而接近以及分离,
所述连结框架使配置于所述第1侧框架上的单元移动部以及所述第2侧框架上的所述单元移动部彼此连结。
CN201410117758.3A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070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2195.8A CN107020804B (zh)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3311A JP6142610B2 (ja) 2013-03-26 2013-03-26 記録装置
JP2013-063311 2013-03-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2195.8A Division CN107020804B (zh)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795A true CN104070795A (zh) 2014-10-01
CN104070795B CN104070795B (zh) 2017-08-22

Family

ID=5159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7758.3A Active CN104070795B (zh)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CN201611232195.8A Active CN107020804B (zh)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2195.8A Active CN107020804B (zh) 2013-03-26 2014-03-26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343B2 (zh)
JP (1) JP6142610B2 (zh)
CN (2) CN1040707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0852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6363B2 (ja) * 2015-09-04 2019-05-2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CN109532248B (zh) * 2018-10-11 2024-04-19 厦门市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Ict智能检测打标系统
CN109624494A (zh) * 2018-12-03 2019-04-16 中山市德裕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瓦楞纸板印刷开槽模切一体机
EP3984760A1 (en) * 2020-10-14 2022-04-2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0820A (en) * 1987-03-19 1997-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ovement guide therefor
JP2002002054A (ja) * 2000-06-21 2002-01-08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ヘッドの昇降装置
CN101130311A (zh) * 2007-06-07 2008-02-27 江南大学 机头移动式多功能平板喷墨印花机
US20100289852A1 (en) * 2007-04-23 2010-11-18 Inca Digital Printers Limited Large-scale inkjet printer
CN102173201A (zh) * 2011-01-10 2011-09-07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机和数码印花系统
US20120069089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Hendricks Jeffrey T Print bar lift
CN102390177A (zh) * 2011-11-25 2012-03-28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喷绘打印机打印单元维修装置
CN102501634A (zh) * 2011-10-14 2012-06-20 江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的加热装置
CN102501631A (zh) * 2011-10-14 2012-06-20 江南大学 一种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
JP2012210781A (ja) * 2011-03-31 2012-11-0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2966U (ja) * 1991-05-31 1992-12-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00280456A (ja) * 1999-03-29 2000-10-10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2273974A (ja) * 2001-03-19 2002-09-25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008387B2 (ja) * 2002-08-02 2007-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245824A (ja) * 2010-05-31 2011-12-08 Seiko Epson Corp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方法
JP5584899B2 (ja) * 2010-08-31 2014-09-1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285093B2 (ja) * 2012-09-07 2018-02-2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0820A (en) * 1987-03-19 1997-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ovement guide therefor
JP2002002054A (ja) * 2000-06-21 2002-01-08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ヘッドの昇降装置
US20100289852A1 (en) * 2007-04-23 2010-11-18 Inca Digital Printers Limited Large-scale inkjet printer
CN101130311A (zh) * 2007-06-07 2008-02-27 江南大学 机头移动式多功能平板喷墨印花机
US20120069089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Hendricks Jeffrey T Print bar lift
CN102173201A (zh) * 2011-01-10 2011-09-07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机和数码印花系统
JP2012210781A (ja) * 2011-03-31 2012-11-0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501634A (zh) * 2011-10-14 2012-06-20 江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的加热装置
CN102501631A (zh) * 2011-10-14 2012-06-20 江南大学 一种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
CN102390177A (zh) * 2011-11-25 2012-03-28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喷绘打印机打印单元维修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0852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42610B2 (ja) 2017-06-07
US20140292922A1 (en) 2014-10-02
CN107020804A (zh) 2017-08-08
CN107020804B (zh) 2019-01-01
JP2014188678A (ja) 2014-10-06
US9120343B2 (en) 2015-09-01
CN104070795B (zh) 201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795A (zh) 记录装置
US10799989B2 (en) Pre-assembled module for a device for the layer-wise production of patterns
CN1820951B (zh)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头的维护方法
KR100852820B1 (ko) 작업물 교체 방법, 작업물 교체 시스템 및 작업물 교체장치
CN104070859B (zh) 记录装置
KR20100127781A (ko) 코크스 오븐의 장입 포트에 석탄 장입용 카트의 운용 장비를 위치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57728A (zh) 记录装置
JP4225076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206357809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
CN104070794B (zh) 记录装置
KR20100111295A (ko) 코크스 노의 노 커버에 있는 장입 구멍 프레임으로부터 커버판을 들어올리고 장입 구멍 프레임을 클리닝하기 위한, 석탄 장입 카트 상의 장치
CN104070852A (zh) 记录装置
JP2019204908A (ja) トレイ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4330808B2 (ja) ワーク供給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の実施に用いるハンドリングロボット
CN210527834U (zh) 一种微型轻触开关的盖板上料装置
US893415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5967801U (zh) 一种可进行焊接保护的激光焊接装置
JP6420675B2 (ja) 気吹き集塵装置および集塵システム
JP2005246113A (ja) ガントリー移動型ステージおよび塗布装置
JP6516363B2 (ja) 印刷装置
JP7407357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収納体の検出方法
JP5363028B2 (ja) 貯蔵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