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1435U - 3d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1435U
CN210501435U CN201921228030.2U CN201921228030U CN210501435U CN 210501435 U CN210501435 U CN 210501435U CN 201921228030 U CN201921228030 U CN 201921228030U CN 210501435 U CN210501435 U CN 210501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latform
height
printing platform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80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亚洁
何冰
陈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80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1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1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1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平台(1);打印头组件(2),设在打印平台(1)上方,且在水平面内可移动地设置,打印头组件(2)包括打印喷头(21)、保护罩(22)和距离检测部件(23),保护罩(22)套设在打印喷头(21)外,距离检测部件(23)设在保护罩(22)上,用于检测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和多个调平组件(3),分别对应设在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用于在打印前根据距离检测部件(23)在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上方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以使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该设备可提高打印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打印件。

Description

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将三维成型零件均匀离散成多层二维结构,并沿一定路径逐层堆积材料,最终实现三维零件成型制造的技术。它无需专用刀具、夹具、模具即可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能够有效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产品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打印喷头根据成型零件的截面轮廓轨迹运动,将熔融态丝材逐层堆积在打印平台上,最终实现零件的三维制造成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工程、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原型件设计制造、产品功能开发验证、特殊复杂零件的直接生产等方面。
对于工业级3D打印设备,打印平台的水平度是获得大尺寸、高精度打印件的根本。而且,在打印之前需要控制打印平台向上移动与打印头接触,以确定出初始打印高度,因而,对打印平台进行限位控制是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为获得高质量打印件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设备,能够提高打印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平台;
打印头组件,设在打印平台上方,且在水平面内可移动地设置,打印头组件包括打印喷头、保护罩和距离检测部件,保护罩套设在打印喷头外,距离检测部件设在保护罩上,用于检测与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和
多个调平组件,分别对应设在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用于在打印前根据距离检测部件在打印平台的各个角上方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以使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打印平台的各个角分别设有一个标定点,控制部件用于使打印头组件按照各个标定点的坐标移动至距离检测部件与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检测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头组件移动至与第一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以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作为基准距离,打印头组件在依次移动至与其余每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在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调节对应的调平组件使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架,设在打印平台的侧部;和
支撑板,用于支撑打印平台,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连接;
其中,调平组件包括固定块和调节螺栓,固定块设在打印平台底部,且固定块的底部沿高度方向设有安装孔,调节螺栓穿过支撑板插入安装孔,以便在旋拧调节螺栓时通过调节螺栓的端部施力调节打印平台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架,设在打印平台的侧部;
支撑板,用于支撑打印平台,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连接;和
升降机构,用于在带动支撑板升高至打印平台与打印喷头接触的初始打印高度,并在每完成一层打印后带动支撑板下降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为单层打印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块,设在其中一个安装架上,且具有触发部;
接触头,设在支撑板上靠近限位块的一端,且位于触发部下方,接触头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触发部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和
定量调节部件,设在支撑板上且位于接触头下方,用于根据打印喷头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接触头的高度位置,以在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喷头恰好与打印平台恰好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量调节部件包括:
调节旋钮,用于在外部作用下旋转以调节接触头的高度位置;和
调节量显示部件,用于在操作调节旋钮的过程中示出接触头的高度调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限位块通过第一支架设在安装架上,接触头和定量调节部件通过第二支架设在支撑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升高至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后继续下降第二预设距离,再重新升高至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并在两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的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将后一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的高度作为开始打印的初始打印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打印前,使打印头组件在水平面内移动至打印平台的各个角;
在打印头组件处于打印平台的各个角上方时,均通过距离检测部件检测与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
根据距离检测部件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直至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使打印头组件在水平面内移动至打印平台的各个角之前,还包括:
在打印平台的各个角分别选取一个标定点,以在打印头组件按照各个标定点的坐标移动至距离检测部件与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检测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距离检测部件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直至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的步骤包括:
在打印头组件处于与第一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将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作为基准距离;
在打印头组件依次处于与其余每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判断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保持对应角的高度不变,如果不一致,则调节对应的调平组件使距离检测部件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架,设在打印平台的侧部;支撑板,用于支撑打印平台,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连接;限位块,设在其中一个安装架上,且具有触发部;接触头,设在支撑板上靠近限位块的一端,且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触发部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和定量调节部件;
在将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调节一致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打印喷头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接触头的高度位置,以在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喷头恰好与打印平台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架,设在打印平台的侧部;支撑板,用于支撑打印平台,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连接;限位块,设在其中一个安装架上,且具有触发部;和接触头,设在支撑板上靠近限位块的一端,且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触发部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
在将打印平台的各个角的高度调节一致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升高至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后下降第二预设距离;
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再重新升高至限位块发出触发信号;
判断两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的高度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后一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的高度作为开始打印的初始打印高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3D打印设备,通过检测打印喷头与打印平台各个角之间的距离,可独立地微调打印平台各个角的高度,以在打印之前将打印平台调平,以提高打印精度,获得良好的打印基础,形成高质量的打印件;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调平方式易于操作。对于大型3D打印设备,难于在打印过程中难以对打印平台进行实时调平,因此此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工业级大型3D打印设备,无需在打印过程中进行误差补偿,能够获得大尺寸高精度的打印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中限位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中调平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中采用调平组件调节打印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平台;2、打印头组件;3、调平组件;4、控制部件;5、安装架;6、支撑板;7、限位组件;8、显示部件;
21、打印喷头;22、保护罩;23、距离检测部件;31、第一固定块;311、安装孔;312、安装部;313、导向部;32、调节螺栓;33、第二固定块;34、固定螺栓;51、导向槽;61、第一梁;62、第二梁;71、限位块;711、触发部;72、接触头;73、定量调节部件;731、调节旋钮;732、调节量显示部件;74、第一支架;741、第一竖直部;742、第一水平部;743、第二竖直部;75、第二支架;751、第三竖直部;752、第四竖直部;753、第二水平部;75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此外,当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间接地在所述另一元件上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作“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在下文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为了在以下实施例中清楚地描述各个方位,例如图1中的坐标系对3D打印设备的各个方向进行了定义,x方向表示3D打印设备的长度方向;y方向在水平面内与x方向垂直,表示3D打印设备的宽度方向;z方向垂直于x和y方向形成的平面,表示3D打印设备的高度方向。基于此种方位定义,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3D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平台1、打印头组件2、多个调平组件3和控制部件4。
其中,打印平台1可采用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等形状;打印头组件2设在打印平台1上方,且在水平面内可移动地设置,以实现水平面内不同位置的打印,打印头组件2包括打印喷头21、保护罩22和距离检测部件23,保护罩22套设在打印喷头21外,以防止打印喷头21受到损伤,距离检测部件23设在保护罩22上,例如,可设在保护罩22的外侧壁、内侧壁或者底面上,用于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例如,距离检测部件23可以是激光测距传感器或光电测距传感器。
各个调平组件3分别对应设在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用于在打印前根据距离检测部件23在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上方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以使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使打印平台1所在平面的水平度处于预设水平度之内。例如,打印平台1采用矩形结构,每个角设置一个调平组件3。
此处提到的“打印平台1的角”是指打印平台1的角所在区域,属于非打印区域;“高度一致”是指各个角的高度差处于预设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通过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各个角之间的距离,可独立地微调打印平台1各个角的高度,以在打印之前将打印平台1调平,以提高打印精度,获得良好的打印基础,可避免打印平台不平造成打印失败的问题,并降低打印件翘曲和错层的问题,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打印件;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调平方式易于操作。
对于大型3D打印设备,难于在打印过程中难以对打印平台1进行实时调平,因此此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工业级大型3D打印设备,无需在打印过程中进行误差补偿,能够获得大尺寸高精度的打印件,与普通桌面级3D打印设备在打印中调节打印平台水平度的方式不同。
进一步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分别预先设有一个标定点,控制部件4用于使打印头组件2按照各个标定点的坐标移动至距离检测部件23与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检测距离。
通过设置标定点,可使打印头组件2自动地按照坐标移动至预设的标定点进行距离检测,无需每次在需要调平时选择检测点,可提高调平效率;而且,可以将标定点选在各个角相同的位置,可进一步减小调平误差。另外,由于在实际打印过程中,打印平台1的打印区域不会由于清理不彻底或者粉尘影响造成高度检测不准确,将标定点设在非打印区域,可降低检测难度,提高检测精度,从而减小调平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印头组件2移动至与第一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以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作为基准距离,打印头组件2在依次移动至与其余每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判断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在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调节对应的调平组件3使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一致。
该实施例在获得距离检测部件23与其中一个标定点的距离之后,先对打印平台1对应角的高度进行调节,再获得距离检测部件23与相邻的下一个标定点的距离。通过依次调节打印平台1各个角的高度,可使各个角的高度调节相互独立,避免各个角之间相互影响,提高调平精度;而且,在将其中一个角调节至与基准距离一致后,再调节剩余角时可减少调节量,提高调节效率。可选地,也可按照任意顺序调节各个角的高度,或者同时调节部分角或全部角的高度。
具体地,对于工业级3D打印设备,打印平台1采用矩形结构,在其四个角部的相同位置设置A、B、C、D四个标定点,并记录标定点坐标;控制部件4使打印头组件2移动至坐标原点附近的标定点A点,使距离检测部件23正对标定点A,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x1;以此距离为基准距离,使打印头组件2移动至标定点A,使打印头组件2正对标定点B,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x2,调节相应角的调平组件3,使x2=x1;同样地,分别使打印头组件2移动至标定点C和标定点D,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3、x4,使x4=x3=x2=x1,至此,完成打印平台1的检测调平。例如,距离检测部件23为激光测距传感器,在移动使可使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正对标定点,以提高距离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可包括显示部件8,例如,显示屏等,与控制部件4连接,可实时显示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在通过调平组件3调节打印平台1相应角的高度时,可通过显示部件8的显示结果判定调平组件3的调节方向及调节量,可精确地调节打印平台1的高度,操作方便,直观智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架5,设在打印平台1的侧部,例如,对于矩形的打印平台1,在打印平台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安装架5,安装架5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槽51;和支撑板6,设在打印平台1下方,用于支撑打印平台1,支撑板6上可设置导向件,导向件与导向槽51配合,使支撑板6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5连接。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调平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31和调节螺栓32,第一固定块31设在打印平台1底部四个角的位置,且第一固定块31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安装孔311,第一固定块31包括安装部312和与安装部312连接的导向部313,安装部312可呈矩形板状结构,导向部313可呈圆柱形结构,安装孔311为开设在导向部313底部的盲孔。调节螺栓32穿过支撑板6并与安装孔311配合,安装孔311为光孔,且与安装孔311配合的部分为光杆。具体地,支撑板6包括两个第一梁61和多个第二梁62,两个第一梁61沿打印平台1长度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梁62间隔设在两个第一梁61之间,且垂直于第一梁61设置。
例如,可设置三个第二梁62,其中两个第二梁62设在打印平台1的边缘位置,另一个第二梁62设在打印平台1的中间位置,调节螺栓32穿过两侧的第二梁62与打印平台1四角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31上的安装孔311配合,通过旋拧调节螺栓32就能调节打印平台1四角的高度。为了进行位置锁定,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34,相应地在打印平台1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块33,第二固定块33结构与第一固定块31类似,只是第二固定块33中的安装孔311为螺纹孔,以便与固定螺栓34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打印平台1的锁定。例如,固定螺栓34可穿过两侧的第二梁62且位于两个调节螺栓32之间的位置,也可穿过中间的第二梁62上,如在中间的第二梁62上间隔设置两个固定螺栓34。在需要调平时,先使固定螺栓34与第二固定块33脱开,通过旋拧四个调节螺栓32调节打印平台的高度,再将各个固定螺栓34与第二固定块33锁紧。
此种结构能够方便地手动对打印平台1各个角的高度进行调节,无需设置复杂的驱动调节机构,可尽量减小原有3D打印设备的结构改变,调平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调平过程简单灵活,且具备较高的调节精度,易于实现微调。可选地,调平组件3也可以为电动调节机构或液压调节机构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可包括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板6升降,在开始打印时,带动支撑板6升高至打印平台1与打印喷头21接触的初始打印高度,并在每完成一层打印后带动支撑板6下降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为单层打印厚度,以实现逐层打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包括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块71,设在其中一个安装架5上,且具有触发部711,例如行程开关;接触头72,设在支撑板6上靠近限位块71的一端,且位于触发部711下方,接触头72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触发部711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和定量调节部件73,设在支撑板6上且位于接触头72下方,用于根据打印喷头21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以在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喷头21恰好与打印平台1恰好接触,恰好接触是指无接触压力。在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后,控制部件4使打印平台1停止向上移动。
当打印喷头21更换等原因造成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之间距离改变时,根据打印喷头21的高度尺寸通过定量调节部件73定量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实现限位距离的改变,以在打印前使打印平台1升高至与打印喷头21端部接触时,接触头72恰好与触发部711接触发出触发信号,可防止打印平台1继续上移造成与打印喷头21之间形成接触压力,实现3D打印平台的安全限位控制且易于调节。
如图2所示,定量调节部件73包括:调节旋钮731,用于在外部作用下旋转以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和调节量显示部件732,用于在操作调节旋钮731的过程中示出接触头72的高度调节量。此种定量调节部件73通过采用螺旋测微仪机构,可定量准确地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调节量,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限位距离改变时可调节接触头72的位置,能够满足3D打印平台精确限位的需求,安全可靠,精确可控,提高3D打印平台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定量调节部件73也可采用移动调节的方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支架74和第二支架75,限位块71通过第一支架74设在安装架5上,接触头72和定量调节部件73通过第二支架75设在支撑板6上。此种结构可通过两个支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满足接触头72与触发部711的位置关系需求,可减少对原有设备的改变,并提高对打印平台1的限位精度,防止在打印平台1上移的过程中发生撞击。
具体地,第一支架74包括第一竖直部741、第一水平部742和第二竖直部743,第一竖直部741连接在第一水平部742的一端且向上延伸,用于与一侧的安装架5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竖直部743连接在第一水平部742的另一端且向下延伸,限位块71安装在第二竖直部743的外侧,触发部711位于第一支架74的侧面,触发部711为倾斜的弹片,弹片的端部设有滚轮,用于在受到接触头72的触碰时发出触发信号。
第二支架75整体位于第一支架74靠近触发部711的一侧,第二支架75包括第三竖直部751、第四竖直部752和第二水平部753,第三竖直部751用于与支撑板6的端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为了使接触头72正对触发部711头部的滚轮,第四竖直部752连接于第三竖直部751上方,且可相对于第三竖直部751朝向靠近打印平台1的方向偏移设置,第二水平部753连接在第四竖直部752的顶部,且朝向远离打印平台1的方向延伸,接触头72可以为杆状结构,安装在第二水平部753上且朝上延伸,定量调节部件73安装在第二水平部753上,且位于第二水平部753、第三竖直部751和第四竖直部752形成的凹形空间内,以保护定量调节部件73,防止定量调节部件73受到外力触碰而使限位结构出现误差。为了增加第二支架75的强度,可在第二水平部753于第四竖直部752连接位置的两侧设置加强筋7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4,用于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6升高至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后继续下降第二预设距离,例如10mm,再重新升高至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时停止运动,并在两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1的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将后一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1的高度作为开始打印的初始打印高度。在打印头组件2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打印平台1的高度通过距离检测部件23检测。
此种限位控制方式通过两次检测触发信号,可防止由于误差或者误动作产生的限位,限位安全可靠,可准确地确定出打印前的初始打印高度。
下面说明上述3D打印平台的控制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步骤101、在打印前,使打印头组件2在水平面内移动至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
步骤102、在打印头组件2处于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上方时,均通过距离检测部件23检测与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
步骤103、根据距离检测部件23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直至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
步骤101与102交替执行,步骤103可在各个角的距离检测完毕后再执行,也可以在通过步骤102检测每个角的距离后执行。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通过检测打印喷头21与打印平台1各个角之间的距离,可独立地微调打印平台1各个角的高度,以在打印之前将打印平台1调平,以提高打印精度,获得良好的打印基础,形成高质量的打印件;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调平方式易于操作。此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工业级大型3D打印设备,能够获得大尺寸高精度的打印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使打印头组件2在水平面内移动至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之前,此种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在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分别选取一个标定点,以在打印头组件2按照各个标定点的坐标移动至距离检测部件23与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检测距离。
通过设置标定点,可使打印头组件2自动地按照坐标移动至预设的标定点进行距离检测,无需每次在需要调平时选择检测点,可提高调平效率;而且,可以将标定点选在各个角相同的位置,可进一步减小调平误差。
在此基础上,步骤103根据距离检测部件23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直至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包括:
步骤103A、在打印头组件2处于与第一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将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作为基准距离;
步骤103B、在打印头组件2依次处于与其余每个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判断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执行步骤103C,如果不一致,则执行步骤103D;
步骤103C、保持对应角的高度不变;
步骤103D、调节对应的调平组件3使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基准距离一致。
该实施例通过依次调节打印平台1各个角的高度,可使各个角的高度调节相互独立,避免各个角之间相互影响,提高调平精度;而且,在将其中一个角调节至与基准距离一致后,再调节剩余角时可减少调节量,提高调节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架5,设在打印平台1的侧部;支撑板6,用于支撑打印平台1,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安装架5连接;限位块71,设在其中一个安装架5上,且具有触发部711;接触头72,设在支撑板6上靠近限位块71的一端,且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触发部711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和定量调节部件73。针对此种结构,在步骤103将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调节一致后,此种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根据打印喷头21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以在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喷头21恰好与打印平台1接触。
该实施例能够根据打印喷头21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以在打印前使打印平台1升高至与打印喷头21端部接触时,接触头72恰好与触发部711接触发出触发信号,可防止打印平台1继续上移造成与打印喷头21之间形成接触压力,实现3D打印平台的安全限位控制且易于调节。
进一步地,在步骤104之后,此种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105、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6升高至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后下降第二预设距离;
步骤106、使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板6再重新升高至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
步骤107、判断两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1的高度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后一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打印平台1的高度作为开始打印的初始打印高度,否则检查是距离检测部件23出现误检测,还是升降机构接收指令存在误差或者出现驱动误差导致打印平台1未到达预期位置。
此种限位控制方式通过两次检测触发信号,可防止由于误差或者误动作产生的限位,限位安全可靠,可准确地确定出打印前的初始打印高度,及时发现初始打印高度确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对打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进行故障排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3D打印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印平台(1);
打印头组件(2),设在所述打印平台(1)上方,且在水平面内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打印头组件(2)包括打印喷头(21)、保护罩(22)和距离检测部件(23),所述保护罩(22)套设在所述打印喷头(21)外,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设在所述保护罩(22)上,用于检测与所述打印平台(1)之间的距离;和
多个调平组件(3),分别对应设在所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用于在打印前根据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在所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上方获得的检测值,独立调节所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以使所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的高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4),所述打印平台(1)的各个角分别设有一个标定点,所述控制部件(4)用于使所述打印头组件(2)按照各个所述标定点的坐标移动至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与所述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检测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组件(2)移动至与第一个所述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以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作为基准距离,所述打印头组件(2)在依次移动至与其余每个所述标定点正对的位置时,在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所述基准距离不一致的情况下,调节对应的所述调平组件(3)使所述距离检测部件(23)的检测值与所述基准距离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架(5),设在所述打印平台(1)的侧部;和
支撑板(6),用于支撑所述打印平台(1),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所述安装架(5)连接;
其中,所述调平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31)和调节螺栓(32),所述第一固定块(31)设在所述打印平台(1)底部,且所述第一固定块(31)的底部沿高度方向设有安装孔,所述调节螺栓(32)穿过所述支撑板(6)插入所述安装孔,以便在旋拧所述调节螺栓(32)时通过所述调节螺栓(32)的端部施力调节所述打印平台(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架(5),设在所述打印平台(1)的侧部;
支撑板(6),用于支撑所述打印平台(1),且沿高度方向可移动地与各个所述安装架(5)连接;和
升降机构,用于在带动所述支撑板(6)升高至所述打印平台(1)与所述打印喷头(21)接触的初始打印高度,并在每完成一层打印后带动所述支撑板(6)下降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单层打印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7),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
限位块(71),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5)上,且具有触发部(711);
接触头(72),设在所述支撑板(6)上靠近所述限位块(7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触发部(711)下方,所述接触头(72)在沿高度方向移动至与所述触发部(711)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和
定量调节部件(73),设在所述支撑板(6)上且位于所述接触头(72)下方,用于根据所述打印喷头(21)的高度尺寸,定量调节所述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以在所述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时所述打印喷头(21)恰好与所述打印平台(1)恰好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调节部件(73)包括:
调节旋钮(731),用于在外部作用下旋转以调节所述接触头(72)的高度位置;和
调节量显示部件(732),用于在操作所述调节旋钮(731)的过程中示出所述接触头(72)的高度调节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74)和第二支架(75),所述限位块(71)通过所述第一支架(74)设在所述安装架(5)上,所述接触头(72)和所述定量调节部件(73)通过所述第二支架(75)设在所述支撑板(6)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4),用于使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支撑板(6)升高至所述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后继续下降第二预设距离,再重新升高至所述限位块(71)发出触发信号,并在两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所述打印平台(1)的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将后一次发出触发信号时所述打印平台(1)的高度作为开始打印的初始打印高度。
CN201921228030.2U 2019-07-31 2019-07-31 3d打印设备 Active CN210501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030.2U CN210501435U (zh) 2019-07-31 2019-07-31 3d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030.2U CN210501435U (zh) 2019-07-31 2019-07-31 3d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1435U true CN210501435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8030.2U Active CN210501435U (zh) 2019-07-31 2019-07-31 3d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1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3877A (zh) * 2019-07-31 2019-09-20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3d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3877A (zh) * 2019-07-31 2019-09-20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3d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04896B1 (en) Auto tip calibration in an extrusion apparatus
US20100175759A1 (en) Method of adjusting nozzle clearance of liquid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application apparatus
CN106738895A (zh) 一种可调平的3d打印机架
CN110757786B (zh) 一种3d打印机在线激光调平检测方法
CN105291435A (zh) 三维打印平台调整方法和三维打印机
CN102306207B (zh) 立柱阵列式机身壁板装配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TW201707934A (zh) 列印平台調校系統及其調校方法
CN105252770A (zh) 三维打印方法和三维打印机
KR20180080961A (ko) 노즐 헤드들 사이의 높이 차이 측정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한 3 차원 인쇄 장치
CN103552243A (zh) 成型平面与喷嘴移动平面的调校方法
CN210501435U (zh) 3d打印设备
US7991501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achining plane of planar material, machi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achining plane and flat surface machining device
CN110253877A (zh) 3d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50531A (zh) 三维打印平台调整方法和三维打印机
CN106476278A (zh) 打印平台调校系统及其调校方法
CN204955437U (zh) 三维打印机
CN206663797U (zh) 一种可调平的3d打印机架
CN110757787A (zh) 一种带有在线激光调平检测装置的3d打印机
CN105172133A (zh) 一种通过接触传感装置检测3d打印机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具有接触传感装置的3d打印机
CN113085385A (zh) 动态距离自适应激光打码机
CN205202211U (zh) 一种3d打印机
KR102018537B1 (ko) 3d 프린터 노즐 구조
CN115958160A (zh) 一种砂型3d打印机下砂口检测装置
CN206287520U (zh) 3d打印机的工作平台校准机构
KR101445820B1 (ko) 프린터 헤드의 인쇄 위치 설정장치 및 설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