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4219A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4219A
CN104054219A CN201380005096.4A CN201380005096A CN104054219A CN 104054219 A CN104054219 A CN 104054219A CN 201380005096 A CN201380005096 A CN 201380005096A CN 104054219 A CN104054219 A CN 104054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of part
side roof
contact portion
mal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0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4219B (zh
Inventor
中村将寿
小野寺晓史
菅原章
成枝宏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a Metaltech Co Ltd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wa Metaltech Co Ltd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a Metaltech Co Ltd,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Dowa Metal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54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4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4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square transverse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2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with co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使公型连接器和母型连接器以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相连接,其中,在上述公型连接器上设有公接头,在上述母型连接器上设有供上述公接头插入的壳体部,在上述壳体部设有用于夹持上述公接头的肋片和弹簧状的接触片,在上述接触片和上述肋片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朝向插入到上述壳体部的上述公接头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具有与插入到上述壳体部中的上述公接头接触的接触部分和设于上述接触部分周围的侧壁部分,上述接触部分俯视时呈所谓的星型的形状。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电连接和脱离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本案基于2012年1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5023号和2013年1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3151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电子设备等的电连接用途中,利用了使母型连接器和公型连接器以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相连接的电连接器。在该电连接器连接时和脱离时,插入到母型连接器中的公型连接器侧的公接头和在母型连接器侧与公接头电连接的弹簧状的接触片互相滑动,产生磨损粉末。
通常,在公型连接器侧的公接头和母型连接器侧的接触片上施加有Sn镀层,会因母型连接器侧的接触片和公型连接器侧的公接头之间的滑动而产生Sn的磨损粉末。Sn的磨损粉末若发生氧化,则其电阻变高,因此存在由磨损粉末导致电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变高的隐患。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通过在Sn镀层之上再形成较薄的Ag-Sn合金层来提高耐微小滑动磨损性。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通过在母型连接器侧的接触片设置多边形的凸形状,从而去除在滑动时产生的磨损粉末,抑制接触面的电阻上升。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在接点部设置多个槽,做成多点接触来确保稳定的接触。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通过将滑动距离抑制为比滑动痕迹小的距离,确保不暴露在大气中的密封面。并且,在专利文献5、6中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利用端子的构造使接点部难以动作,从而不会产生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7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67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66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41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34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80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存在电连接器的端子数量(引脚数量)增加的倾向,伴随于此要求端子的小型化。但是,在小型端子中,公型连接器侧的公接头、母型连接器侧的接触片所采用的材料的板厚变薄,因此弹簧力变小,而且,也无法获取足够的弹簧位移量,因此,两者的接触负荷会变小。在为了保证端子接点的电可靠性而被广泛采用的Sn镀层的情况下,若接触负荷较小,则会因微小的滑动所引起的微小滑动磨损而导致电可靠性受损是众所周知的。
作为这样的不良的对策,若利用Au、Ag等昂贵的贵金属镀层、或者利用高强度材料增大接触负荷,则会导致成本上升。此外,也能够列举出设计端子形状而设成不动的接点的对策,但在接触负荷较小的情况下,接点易于动作,即使是微小距离的滑动也会产生滑动磨损,因此难以抑制微小滑动磨损。此外,在以往的端子构造中,因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易于进入到公接头和接触片之间,存在由此引起接触电阻上升的隐患。
本案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接触负荷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尽量减少滑动磨损、而且因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不易进入到公接头和接触片之间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使母型连接器和公型连接器以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公型连接器上设有公接头;在上述母型连接器上设有供上述公接头插入的壳体部;在上述壳体部设有用于夹持上述公接头的肋片(日文:ビート片)和弹簧状的接触片;在上述接触片和上述肋片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朝向插入到上述壳体部的上述公接头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具有与插入到上述壳体部中的上述公接头接触的接触部分和设于上述接触部分周围的侧壁部分;上述接触部分具有俯视时向与插入于上述壳体部时的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相反朝向突出的反方向侧顶部和向与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交叉侧顶部;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在上述反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之间相对于连结上述反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直线而言向上述接触部分的中央侧凹陷。
在该电连接器中,也可以是,上述接触部分还具有行进方向侧顶部,该行进方向侧顶部俯视时向与插入于上述壳体部时的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朝向突出;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在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之间相对于连结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直线而言向上述接触部分的中央侧凹陷。此外,可以是,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是多条线段的组合。此外,可以是,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形状是曲线。此外,可以是,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形状是曲线和线段之间的组合。而且,可以是,上述公接头和上述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是面接触、线接触、点接触中的任一种。此外,可以是,俯视时,上述反方向侧顶部的角度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角度均为30°以下。此外,可以是,俯视时,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的角度为30°以下。
此外,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上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通过使用模具的冲压(press)加工或者镀敷形成。此外,上述突出部也可以利用镀敷形成。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通过将设于接触片、肋片的突出部的接触部分设为俯视时呈所谓的星型的形状,能够避免磨损粉末进入到接触部分和公接头之间。此外,即使接触部分和公接头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由于存在向与公接头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交叉侧顶部,因此,上述交叉侧顶部成为滑动时的阻力,能够抑制滑动距离。因此,即使在接触负荷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尽量减少滑动磨损。另外,所谓的星型的突出部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模具的冲压加工、镀敷容易地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在壳体部中插入有公接头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4是接触片的俯视图。
图5是接触片的侧视图。
图6是接触部分的俯视图,周缘的形状是多条线段的组合。
图7是图4中的A-A剖面图。
图8是图4中的B-B剖面图。
图9是表示公接头插入时的磨损粉末去除作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公接头拔出时的磨损粉末去除作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嵌合状态的公接头和接触片的俯视图。
图12是以往的菱形形状的接触部分的说明图。
图13是接触部分的俯视图,周缘的形状是曲线。
图14是接触部分的俯视图,周缘的形状是曲线和线段的组合。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的立体图,公接头和突出部之间的接触是线接触。
图16是图15中的A-A剖面图。
图17是图15中的B-B剖面图。
图18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9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3是突出部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具有能够以彼此之间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连接的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
图1中的左方所示的公型连接器2在公侧树脂模制部10的顶端面突出有作为公端子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公接头11。在公侧树脂模制部10上设有以包围公接头1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筒状的公侧罩12。在公侧罩12的内周面朝向内侧设有公侧卡定锁13。
另一方面,图1中的右方所示的母型连接器3在母侧树脂模制部20的内部设有供上述公接头11插入的箱型的壳体部(空腔)21。从母侧树脂模制部(空腔)20的后表面侧(图1中的右表面侧)向该壳体部21的内部插入有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母端子22。在母端子22的后端(图1中的右端)电连接有电线23。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母端子22被具有弹性的矛状件(日文:ランス)24压住从而不会脱落。
如图2所示,在母端子22的内部具有肋片31和弹簧状的接触片30。接触片30构成为将金属板折回而使其整体具有弹性。上述接触片30和肋片31以空开规定间隙地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图1所示,通过将公接头11插入到母端子22,从而在壳体部21内,公接头11被插入到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其结果,利用接触片30的弹性,在上述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夹持公接头11,成为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图1中,使公型连接器2相对于母型连接器3向右方向移动的方向是公接头11的行进方向X1(向壳体部21插入时的公接头11的行进方向X1)。此外,使公型连接器2相对于母型连接器3向左方向移动的方向是成为与公接头11的行进方向X1相反朝向的反方向X2(自壳体部21拔出公接头11的方向X2)。
壳体部21被筒状的母侧罩32覆盖。在母侧罩32的外周面朝向外侧设有以相对于母侧树脂模制部20弹性变形自如的方式支承的母侧卡定锁33。如图1所示,通过使公型连接器2向行进方向X1移动,向公型连接器2的公侧罩12的内侧插入母型连接器3的母侧罩32,使公侧卡定锁13和母侧卡定锁33卡合,从而能够保持电连接器1的连接状态。此外,像这样在电连接器1的连接状态下,像上述那样公接头11插入到母端子22而进入到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成为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通过按压形成在母侧树脂模制部(空腔)20外周面的解除用突起34,从而母侧卡定锁33被压下去,成为公侧卡定锁13和母侧卡定锁33之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由此,能够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如图2所示,在接触片30的表面设有朝向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40。此外,在肋片31的表面设有朝向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的表面突出的摆动部41。上述突出部40和摆动部41接触于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的表面,在突出部40和摆动部41之间夹持有公接头11。
如图3~图5所示,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具有与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接触的接触部分42和设于该接触部分42周围的侧壁部分43。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0的顶部成为平面状的接触部分42,接触部分42面接触于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的表面。
此外,接触部分42俯视时呈所谓的星型的形状,其具有向行进方向X1突出的行进方向侧顶部45、向反方向X2突出的反方向侧顶部46、以及向与行进方向X1(反方向X2)大致直角地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交叉侧顶部47、47。另外,“俯视”是指从插入到壳体部21中的公接头11侧观察接触片30的表面的状态。
如图6所示,形成突出部40顶部的接触部分42的周缘的形状在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交叉侧顶部47之间成为相对于连结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交叉侧顶部47的直线L1而言向接触部分42的中央O侧凹陷的形状。同样,在反方向侧顶部46和交叉侧顶部47之间也成为相对于连结反方向侧顶部46和交叉侧顶部47的直线L2而言向接触部分42的中央O侧凹陷的形状。
即,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行进方向侧顶部45俯视时成为被两条直线45a、45a所夹的锐角,行进方向侧顶部45所成的角度θ45小于行进方向侧顶部45处的直线L1、L1之间的交叉角度。同样,反方向侧顶部46俯视时成为被两条直线46a、46a所夹的锐角,反方向侧顶部46所成的角度θ46小于反方向侧顶部46处的直线L2、L2之间的交叉角度。此外,交叉侧顶部47俯视时被两条直线47a、47a夹着,交叉侧顶部47处的交叉侧顶部47所成的角度θ47小于交叉侧顶部47处的直线L1和直线L2之间的交叉角度。
另外,为了提高本发明的效果,即避免磨损粉末进入到接触部分和公接头之间、且抑制滑动距离,优选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45所成的角度θ45、上述反方向侧顶部46的角度θ46、上述交叉侧顶部47所成的角度θ47为30°以下。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分42成为具有行进方向侧顶部45、交叉侧顶部47、反方向侧顶部46、交叉侧顶部47这4个顶点的所谓的星型的平面形状,行进方向侧顶部45、交叉侧顶部47、反方向侧顶部46、交叉侧顶部47是由各直线45a、46a、47a围成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接触部分42周围的侧壁部分43成为越接近接触片30的表面越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如图7、图8所示,行进方向侧顶部45、反方向侧顶部46、交叉侧顶部47中的任一者均具有大致梯形的截面形状。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电连接器1中,为了将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之间电连接,通过使公型连接器2向行进方向X1移动,而将公接头11插入到母型连接器3的壳体部21内。这样,在壳体部21内,公接头11插入到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成为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电连接的状态。
在像这样连接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的情况下,公接头11的表面与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的顶部、即接触部分42以面接触的状态滑动,因此,在两者之间产生磨损粉末50。但是,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中,接触部分42以反方向侧顶部46为先导逐渐接触于公接头11的表面,在随着公接头11的插入而逐渐向行进方向X1行进时,磨损粉末50会被反方向侧顶部46向两侧推开。由此,磨损粉末50不易进入到公接头11的表面和接触部分42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像在图6中说明的那样,接触部分42的周缘的形状是在反方向侧顶部46和交叉侧顶部47之间向中央O侧凹陷的形状,反方向侧顶部46所成的角度θ46变得很尖锐,因此,磨损粉末50基本上不会进入到公接头11的表面和接触部分42之间。因此,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的接触部分42与插入到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的公接头11的表面密合而面接触,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可靠地电连接,能够将由高接触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低、发热等事故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为了断开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之间的电连接,将公型连接器2向反方向X2拉拽,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在像这样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的情况下,也同样是公接头11的表面与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的顶部、即接触部分42以面接触的状态滑动,因此,在两者之间产生磨损粉末50。
但是,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中,在像这样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的情况下,接触部分42以行进方向侧顶部45为先导逐渐接触于公接头11的表面,在随着公接头11拔出而向反方向X2行进时,磨损粉末50会被行进方向侧顶部45向两侧推开。在像这样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的情况下,磨损粉末50也不易进入到公接头11的表面和接触部分42之间,能够抑制磨损粉末50附着于接触部分42。
此外,在像这样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的情况下,也同样像图6中说明的那样,接触部分42的周缘的形状是在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交叉侧顶部47之间向中央O侧凹陷的形状,行进方向侧顶部45所成的角度θ45变得很尖,因此,磨损粉末50基本上不会进入到公接头11的表面和接触部分42之间。因此,在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磨损粉末50附着于接触部分42。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公型连接器2的公端子(公接头11)和母型连接器3的母端子22之间电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的顶部、即接触部分42的整个表面面接触于公接头11的表面,在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牢固地夹持公接头11,能够将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抑制在最小限度。
即,如图12所示,例如在使由直线包围四周而成的菱形的接触部分42’接触于公接头11的表面的情况下,在像上述那样连接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的情况、自母型连接器3拔出公型连接器2时,为了避免磨损粉末50附着于接触部分42’,期望反方向侧顶部46’的角度θ46’和行进方向侧顶部45’的角度θ45’均减小。但是,若减小反方向侧顶部46’的角度θ46’和行进方向侧顶部45’的角度θ45’,则接触部分42’的宽度b’也变小,接触部分42’整体的面积显著减少。而且,由于接触部分42’的面积减少,会导致相对于公接头11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电阻变大。此外,由于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难以在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牢固地夹持公接头11,易于产生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并且,由于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会更多地产生磨损粉末50。
在这一点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中,形成于接触片30的突出部40的顶部、即接触部分42的形状呈所谓的星型的形状。因此,即使减小反方向侧顶部46的角度θ46和行进方向侧顶部45的角度θ45,也能够使接触部分42的宽度b(一对交叉侧顶部47、47之间的间隔)较大,能够使接触部分42的表面积较大。其结果,相对于公接头11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电阻变小。此外,由于接触面积增加,能够在接触片30和肋片31之间牢固地夹持公接头11,不易产生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也能够减少产生磨损粉末50。特别是,沿与公接头11的行进方向X1、反方向X2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交叉侧顶部47成为滑动时的阻力,能够抑制滑动距离。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抑制在插入、拔出端子时磨损粉末50附着于接触部分42,并且对于因微小负荷(例如接点的接触负荷为3N以下)且微小距离的滑动而产生滑动磨损的微小滑动磨损也具有效果。在接触负荷较小的情况下,接点易于动作,即使是微小距离的滑动也会产生滑动磨损,但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增大接触部分42的宽度b,能够增大接触面积,因此,与以往的端子构造相比较具有抑制微小滑动其自身的效果。此外,能够利用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反方向侧顶部46抑制磨损粉末50附着于接触部分42,能够抑制接触电阻上升。
以上,例示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此表示的方式。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接触部分42的形状示出了由各直线45a、46a、47a包围的例子。但是,接触部分42的周缘形状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由曲线包围。此外,如图14所示,接触部分42的周缘形状也可以由曲线和直线之间的组合包围。这样,通过将接触部分42的周缘的形状设为曲线,接触部分42相对于公接头11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电阻变得更小。
此外,接触部分42相对于公接头11的表面的接触并不限定于面接触,也可以是线接触或者点接触。在图15~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突出部40顶部的接触部分42的形状成为十字形的线状。通过做成该图15所示的形状的接触部分42,能够将接触部分42以线接触方式按压在公接头11的表面。
此外,形成突出部40的部位并不限定于接触片30,也可以将突出部40形成在摆动部41。此外,也可以将突出部40形成在接触片30和摆动部41这两者。而且,也可以在多处形成突出部40。通过设置多个突出部40,能够做成可靠性更高的端子构造。
另外,像上述那样,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磨损粉末50进入到公接头11的表面和接触部分42之间,因此,能够在公接头11的表面、接触片30的表面、肋片31的表面上施加与以往同样的Sn镀层,不使用Au、Ag等昂贵的贵金属镀层就能够得到可靠性较高的电连接器。在施加Sn镀层的情况下,作为被覆构造,一般考虑从接触片30、肋片、公接头11等导电性基材的表面侧开始为仅是Sn的镀敷构造,Ni-Cu-Sn、Ni-Cu-CuSn化合物-Sn、CuSn化合物-Sn、Ni-Sn等多层的镀敷构造。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Au、Ag等贵金属镀层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接触片30、肋片31等母端子可以使用由Be铜、钛铜等高强度、高成本的铜合金构成的导电性基材,但由于这些铜合金成本较高,因此,能够使用低成本的Cu-Ni-Si系(corson)合金、Cu-Ni-Sn-P系合金(例如DOWA金属技术有限公司制的NB109、NB105等铜合金)、磷青铜等,较为理想。优选公接头11等公端子为黄铜。此外,作为公端子或者母端子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由不锈钢(SUS)等铁系材料、铝合金等构成的导电性材料。此外,镀敷处理利用电镀进行在成本方面较为理想,根据需要采用回流(reflow)处理。
此外,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模具的冲压加工而形成突出部40。像本发明这样形成所谓的星型的突出部40只要变更母端子的冲压模具的一部分即可。进行冲压加工的时机在镀敷处理的前后都可以。但是,只要能够得到同样的形状,例如由Sn镀层形成突出部等,加工方法就并不限定于冲压加工。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只要仅变更母端子的突出部40的形状即可,公端子也可以像以往那样。另外,在将突出部40形成在摆动部41的情况下,与弹簧状的接触片30不同,摆动部41能够利用冲压加工容易设置突出部40。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出部40具有向行进方向X1突出的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向反方向X2突出的反方向侧顶部46这两者的例子,但鉴于连接公型连接器2和母型连接器3时防止磨损粉末50进入的观点,突出部40仅具有向行进方向X1突出的行进方向侧顶部45和向反方向X2突出的反方向侧顶部46、以及交叉侧顶部47就足矣,也可以省略行进方向侧顶部45。
此外,在图7、图8中,示出了设于接触部分42周围的侧壁部分43为倾斜的平面的例子,但侧壁部分43既可以如图18所示是向外侧凸出的曲面,或者也可以如图19所示是向内侧凸出的曲面。此外,如图20所示,侧壁部分43也可以是垂直的平面。同样,在图16、图17中,也示出了设于接触部分42周围的侧壁部分43为倾斜的平面的例子,但侧壁部分43既可以如图21所示是向外侧凸出的曲面,或者也可以如图22所示是向内侧凸出的曲面。此外,如图23所示,侧壁部分43也可以是垂直的平面。
附图标记说明
X1、行进方向;X2、反方向;1、电连接器;2、公型连接器;3、母型连接器;10、公侧树脂模制部;11、公接头;12、公侧罩;13、公侧卡定锁;20、母侧树脂模制部;21、壳体部;22、母端子;23、电线;24、矛状件;30、接触片;31、肋片;32、母侧罩;33、母侧卡定锁;34、解除用突起;40、突出部;41、摆动部;42、接触部分;43、侧壁部分;45、行进方向侧顶部;46、反方向侧顶部;47、交叉侧顶部。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使母型连接器和公型连接器以自由卡合、脱离的方式相连接,其中,
在上述公型连接器上设有公接头,
在上述母型连接器上设有供上述公接头插入的壳体部,
在上述壳体部设有用于夹持上述公接头的肋片和弹簧状的接触片,
在上述接触片和上述肋片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朝向插入到上述壳体部的上述公接头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具有与插入到上述壳体部中的上述公接头接触的接触部分和设于上述接触部分周围的侧壁部分,
上述接触部分具有俯视时向与插入于上述壳体部时的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相反朝向突出的反方向侧顶部和向与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交叉侧顶部,
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在上述反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之间相对于连结上述反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直线而言向上述接触部分的中央侧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接触部分还具有行进方向侧顶部,该行进方向侧顶部俯视时向与插入于上述壳体部时的上述公接头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朝向突出,
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在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之间相对于连结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直线而言向上述接触部分的中央侧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是多条线段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是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接触部分的周缘的形状是曲线和线段之间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公接头和上述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是面接触、线接触、点接触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俯视时,上述行进方向侧顶部的角度为3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俯视时,上述反方向侧顶部的角度和上述交叉侧顶部的角度均为30°以下。
9.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突出部通过使用模具的冲压加工而形成。
10.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上述突出部利用镀敷形成。
CN201380005096.4A 2012-01-13 2013-01-11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0542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5023 2012-01-13
JP2012005023 2012-01-13
JP2013-003151 2013-01-11
PCT/JP2013/050420 WO2013105641A1 (ja) 2012-01-13 2013-01-11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03151A JP6093574B2 (ja) 2012-01-13 2013-01-11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219A true CN104054219A (zh) 2014-09-17
CN104054219B CN104054219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78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096.4A Active CN104054219B (zh) 2012-01-13 2013-01-11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14300B2 (zh)
JP (1) JP6093574B2 (zh)
CN (1) CN104054219B (zh)
WO (1) WO20131056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345A (zh) * 2018-03-29 2020-11-10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48243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结构
CN114336128A (zh) * 2020-10-09 2022-04-12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38607A (ja) * 2014-01-21 2015-07-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2015141780A (ja) * 2014-01-28 2015-08-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6401493B2 (ja) * 2014-04-25 2018-10-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US9716349B1 (en) * 2016-08-15 2017-07-25 Allsmartlite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106848621A (zh) * 2017-01-21 2017-06-13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型紧固线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2631A (en) * 1994-06-07 1997-05-27 Tessera, Inc. Microelectronic contacts with asperit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825712A (zh) * 2005-02-21 2006-08-30 株式会社I-Pex 电接插件的连接端子
JP2010267584A (ja) * 2009-05-18 2010-11-2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063A (ja) * 1996-07-15 1998-02-0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コネクタ
EP0921597B1 (de) * 1997-12-02 2003-04-09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Kontaktfeder
JP2001266990A (ja) 2000-03-23 2001-09-28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498721B2 (ja) 2003-11-05 2010-07-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080004A (ja) 2004-09-10 2006-03-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06134681A (ja) 2004-11-05 2006-05-25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雌端子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179209A (ja) * 2004-12-21 2006-07-06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WO2008001459A1 (fr) * 2006-06-30 2008-01-03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Structure de contact d'un contact dans un connecteur électrique
JP2010037629A (ja) 2008-08-07 2010-02-18 Mitsubishi Shindoh Co Ltd 端子・コネクタ用導電材料及び嵌合型接続端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2631A (en) * 1994-06-07 1997-05-27 Tessera, Inc. Microelectronic contacts with asperit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825712A (zh) * 2005-02-21 2006-08-30 株式会社I-Pex 电接插件的连接端子
JP2010267584A (ja) * 2009-05-18 2010-11-2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345A (zh) * 2018-03-29 2020-11-10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19345B (zh) * 2018-03-29 2022-02-01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48243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结构
CN114336128A (zh) * 2020-10-09 2022-04-12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
CN114336128B (zh) * 2020-10-09 2024-03-26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5641A1 (ja) 2013-07-18
US9614300B2 (en) 2017-04-04
JP6093574B2 (ja) 2017-03-08
JP2013165059A (ja) 2013-08-22
CN104054219B (zh) 2016-07-06
US20140322991A1 (en) 2014-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421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745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425266B2 (en) Termin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connector
EP2086062A1 (en) Terminals, A terminal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a connecting method
CN103858287A (zh) 嵌合型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EP3425735B1 (en) Crimp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0546820B (zh) 阴端子
US20070270020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stapled connection
CN101662081A (zh) 端子接头和与端子接头连接的导线
US6086434A (en) One piece terminal system
JP2010055936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2010010000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N200986997Y (zh) 电连接器端子
EP280426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134910A (zh) 端子弹性结构加强的汽车插接器
JP2010021016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N211858955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JP4776415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端子の接続方法および電気接続体
US69792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ceptacle contacts
EP0755096A1 (en) A female terminal metal fittings and a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JP6371103B2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2015216110A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2015210864A (ja) 接点接続構造
JP2015210949A (ja) 接点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