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2197A - 电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52197A CN104052197A CN201310386128.1A CN201310386128A CN104052197A CN 104052197 A CN104052197 A CN 104052197A CN 201310386128 A CN201310386128 A CN 201310386128A CN 104052197 A CN104052197 A CN 1040521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ircuit board
- current
- housings
- electr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彼此联接起来的两个壳体;第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之一中;第一端子,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一侧;以及第二端子,以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对的关系布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在所述两个壳体彼此联接的同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安装到车辆的电动机,例如电动助力转向设备(EPS)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未审查出版物No.2010-132102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安装到车辆的电动机。该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单元、电源基板和连接器,电机控制单元包括其上安装有功率端子构件的功率基板。
功率端子构件的DC输出端子通过布线接合而连接到功率基板的DC端子。功率基板的AC端子通过布线接合而连接到功率端子构件的AC输入端子。
电源基板的DC汇流条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连接器的功率端子。继电器和平流电容器通过焊接连接到DC汇流条。功率端子构件的DC输入端子通过焊接而连接到平流电容器。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面常规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用于布线接合和焊接的DC汇流条是必需的。因此,增加了部件数量,从而导致部件采购成本和资本投资支出增加,这导致作为产品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节省成本的电子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用在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中的电动机的操作,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彼此联接的两个壳体;
第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之一中;
第一端子,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一侧;以及
第二端子,以与第一端子相对的关系布置在第一电路板上,
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两个壳体彼此联接起来的时候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部件数量能够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参见附图的下面说明,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安装到电机单元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竖直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竖直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驱动电路板的俯视图,而图4B是安装在图4A所示驱动电路板上的第二载流端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第二载流端子在三相电机一侧的连接,而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第二载流端子在连接器一侧的连接。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的连接部的透视图,而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去除了有待与外壳连接的盖。
图7是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安装到电机单元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竖直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示出配备有驱动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的盖。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载流端子(功率端子)的变型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说明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为了便于理解,例如“上部”、“向上”、“下部”、“向下”等的方向术语用在下面说明中,但是仅表示在附图中所观察的方向。图7示出包括输入轴2和电机单元3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转向扭矩从方向盘输入到输入轴,电机单元用以产生用于辅助转向扭矩的辅助扭矩。电机单元3由电子控制单元(ECU)4驱动地控制。根据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ECU)4。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6,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4。如图1至3所示,电子控制单元4布置在电机单元3的电机轴3a的一端的一侧(位于与电机轴3a的输出侧端相对的一侧,即位于电机轴3a的与随后说明的控制电路板8相对的一端的一侧)。
电机单元3包括未示出的电动机(三相AC无刷电机);其中容纳电动机的电机壳体3c;由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的电机轴3a;磁体S,其附接至电机轴3a一端,并如随后说明的,与霍尔元件47协作以检测电机轴3a的旋转;以及第一载流端子(三相电机端子)3e,与电动机的各三相端子连接。电机轴3a通过驱动电动机而旋转,从而产生用于经由未示出的减速器辅助转向扭矩的辅助扭矩。电机壳体3c包括形成在电子控制单元4一侧的外套部3f。外套部3f的外尺寸增加。
电子控制单元4包括外壳(壳体)5,固定到电机壳体3c的外套部3f;盖(壳体)6,联接到外壳5;驱动电路板7,用于驱动电动机;控制电路板8,用以控制驱动电路板7的驱动;以及电连接器9,用于将电能从电源电池(未示出)供应到相应电路板7、8和电动机。驱动电路板7和控制电路板8布置在外壳5和盖6之间。
确切地说,外壳5由例如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并具有在一端,即当在图2中观察时其下端,敞开的矩形盒形状。外壳5包括矩形底壁5a和与底壁5a连接的四个侧壁5b。侧壁5b从底壁5a的四个侧边直立地延伸,并彼此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底壁5a包括形成在底壁5a的、与电机壳体3c一侧相对的外表面的上部的突出部。突出部在与侧壁5b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即在朝向电机壳体3c的方向上突出。
底壁5a的突出部限定出电连接器9与之联接的矩形开口10。多个孔10a形成在突出部的围绕开口10的外围部上。用于将电连接器9固定到突出部的螺纹孔12形成在突出部的四角中的每个处。
如图1所示,底壁5a还包括形成在底壁5a的外表面下部的环形接头部11。接头部11沿朝向电机壳体3c的方向延伸。接头部11装配在电机壳体3c的外套部3f的开口3d中。用于将外壳5固定到外套部3f的四个螺纹孔17形成在底壁5a下部的、位于接头部11径向外侧的四个角处。每个螺纹孔17可与紧固螺钉(未示出)的杆部(shank portion)接合,紧固螺钉插入外套部3f的四个凸出部3g每个上形成的通孔中。
如图1所示,圆形开口13形成在底壁5a中,位于由接头部11围绕的壁部的中心部。附接至电机轴3a一端的传感器磁体S安装在开口13中。在横向方向上为长形的三个矩形开口14形成在接头部11的径向内测,并且当在图1中观察时位于比开口13低的位置。位于三相电机一侧的第一载流端子(三相电机端子)3e分别插入开口14中。当在图1中观察时,在竖直方向上为长形的一对矩形开口16形成在相对于开口13的左上和右上位置处。将驱动电路板7和控制电路板8彼此连接起来的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暴露于开口16。
如图3所示,底壁5a还包括多个柱形板固定部18,用于将控制电路板8固定到底壁5a。板固定部18在底壁5a的与盖6相对的内表面上直立地延伸。每个侧壁5b于其一个端表面(当在图3中观察时,下端表面)的装配沟槽20。装配沟槽20在其整个周边上沿外壳5的外周缘延伸。此外,如图1所示,每个侧壁5b具有位于其外周表面上的处于预定位置的凸出部19。凸出部19从侧壁5b的外周表面向外延伸,每个具有螺纹孔(未示出)。
如图1至图3所示,盖6具有对应于外壳5外形的大致矩形形状,并闭合外壳5的开口端。盖6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盖6在其位于外壳5一侧的一个端表面上具有装配突起23。装配突起23在其整个周边上沿盖6的外周缘延伸,并接合进每个侧壁5b的装配沟槽20中。
盖6还具有位于其左右周边侧的多个螺纹孔21a。螺纹孔21a用于固定驱动电路板7。而且,盖6具有位于其外周表面上的凸出部22。凸出部22形成在与每个侧壁5b的凸出部19对应的位置处。每个凸出部22具有与每个凸出部19的螺纹孔对应的通孔。紧固螺钉(未示出)延伸穿过凸出部22的通孔,并旋拧进凸出部19的螺纹孔中。此外,吸热器形成在盖6的位于外壳5相对侧的另一端表面上。
电连接器9安装到外壳5的开口10的外周部。如图1至3和图6B所示,电连接器9包括第一连接器C1、C2、C3和其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器C1、C2、C3的第二连接器28。一对第一连接器C1由一对树脂密封的第一载流端子(功率端子)25形成,每个树脂密封的第一载流端子在沿其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是树脂密封的。第一连接器C2由树脂密封的信号端子(扭矩/S、点火开关等)26形成,每个树脂密封的信号端子在沿其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是树脂密封的。第一连接器C3由树脂密封的CAN通讯端子27形成,每个树脂密封的CAN通讯端子在沿其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是树脂密封的。第二连接器28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覆盖外壳5的开口10。
第二连接器28形成为保持第一连接器C1-C3的连接器保持器。第二连接器28具有延伸穿过第二连接器28的三个安装孔29a,第一连接器C1-C3插入安装孔29a中。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的树脂部30的外周表面与限定出第二连接器28的各安装孔29a的内周表面匹配,使得第一连接器C1-C3由第二连接器28固定地保持。确切地说,在将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彼此联接起来时,相应的第一连接器C1-C3插入第二连接器28的安装孔29a中,如图3所示。在联接后,粘合剂(密封剂)被填充进各个第一连接器C1-C3与第二连接器28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增强各个第一连接器C1-C3与第二连接器28的相互连接部处的防水性和粘合力。电连接器9由彼此联接起来的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形成。由此构成的电连接器9安装到外壳5的开口10的外周部。
而且,如图2和3所示,第二连接器28在其位于外壳5一侧的一个端表面上具有安装部28a。安装部28a朝向外壳5的、围绕开口10的突出部突出,并对应于形成在开口10的外周部中的周边沟槽10b延伸,使得安装部28a装配进周边沟槽10b中。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28在其位于外壳5相对侧的另一端表面上具有连接器装配部33a-33c。连接器装配部33a-33c在第二连接器28的另一端表面上直立地延伸。第二连接器28还具有位于其四个角处的通孔30a。紧固螺钉(未示出)插入每个通孔30a中,并旋拧进外壳5的每个螺纹孔12中。此外,如图5B所示,销31形成在第二连接器28的位于外壳5一侧的一个端表面上,并插入外壳5的孔10a中。当在图1中观察时,销31布置在位于第二连接器28的上左和下左角的两个通孔30a之间,并布置在位于第二连接器28的上右和下右角的两个通孔30a之间。当在图1中观察时,孔10a的数量和对应于孔10a的销31的数量在左侧和右侧之间是不同的。在该实施例中,一个孔10a和一个销31形成在左侧,两个孔10a和两个销31形成在右侧。在孔10a和销31的这种非对称布置情况下,可防止电连接器9以左右方向颠倒的状态错误地安装到外壳5。
每个端子25、26、27具有布置在驱动电路板7一侧的一个端部,以及布置在连接器装配部33a、33b、33c内的另一端部。如图3和6B所示,每个端子26、27的所述一个端部为销形。与之相比,每个端子25的所述一个端部为锥形带状,并设置有位于其顶端部的一对夹部25a。夹部25a均是锥形的,使得大致V形沟槽限定在彼此相对的内周表面25b之间。类似地,位于三相电机一侧的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也具有锥形带状,并具有位于其顶端部的一对夹部。
形成在例如电源电池(未示出)的外部装置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器装配部装配进相应的连接器装配部33a、33b、33c中,使得外部装置的电连接器的各端子分别与端子25、26、27的另一端部电连接。
驱动电路板7相关于功率模块,用于将通过电连接器9供应的电流转换为三相(U相、V相、W相)交流电并根据来自控制电路板8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
驱动电路板7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和经由绝缘层形成在基板上的布线图案(未示出)。如图4A所示,驱动电路板7具有矩形形状,并包括用于电源的第二载流端子35、驱动晶体管(驱动元件、开关元件)36和用于三相电机的第二载流端子37。第二载流端子35、位于上游侧P的驱动晶体管36、位于下游侧Q的驱动晶体管36和第二载流端子37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的与控制电路板8相对的一个表面上。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与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电连接。三对中的每一对的位于上游侧P的驱动晶体管36和位于下游侧Q的驱动晶体管36对应于三相交流电的相位中的每个相位彼此串联地电连接。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与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电连接。
确切地说,如图4A所示,三对驱动晶体管36,各包括对应于三相交流电流的三相的位于上游侧P的驱动晶体管36和位于下游侧Q的驱动晶体管36,设置在在驱动电路板7的一个表面上。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布置在每对上游侧驱动晶体管36和下游侧驱动晶体管36之间,使得三相交流电流穿过其中而供应到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
如图2和3所示,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设置成与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相对。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设置成与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相对。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37由例如铜板的金属板制成,并弯成大致曲轴形状,如图4B所示。如图4B所示,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37包括两个曲轴状分部(split portion)40、40和位于分部40、40之间的杆部41。
每个分部40、40具有大致L形基部40a,基部40a具有通过例如钎焊、熔焊等合适方法电连接到驱动电路板7的底表面。基部40a的位于杆部41一侧的顶端部以及杆部41的两个端部嵌入端子保持器42中,端子保持器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端子保持器42具有开口43,当在图4B中观察时,开口43沿铅直方向(沿垂直于驱动电路板7的方向)延伸以朝向端子保持器42的上表面敞开。第一载流端子25、3e的一个端部插入开口43中。
引导表面44形成在开口43的矩形开口端的四个侧边缘上。当在图4B中观察时,引导表面44倾斜使得开口43从端子保持器42的上侧朝向其下侧逐渐收窄。当第一载流端子25、3e插入开口43中时,引导表面44用于引导第一载流端子25、3e的一个端部。如图5B所示,支撑件43a形成在开口43内,其用于支撑杆部41。可以省略支撑件43a,使得开口43仅为通孔形式。如图5B所示,第一载流端子25的夹部25a协作以将第二载流端子35的杆部41夹在其间,从而在第一载流端子25和第二载流端子35之间确立电连接。类似地,如图5A所示,第一载流端子3e和第二载流端子37通过第一载流端子3e的夹部夹住第二载流端子37的杆部41而彼此电连接。
此外,如图4A所示,例如平流电容器38、在发生故障时的失效安全继电器39、线圈60等的电子部件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上。平流电容器38用于使经由载流端子25、35之间的电连接供应的电流平滑,并将平流的电流供应到每个驱动晶体管36。
如图4A所示,每个载流端子15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到驱动电路板7的左和右周边部。通孔45形成在驱动电路板7的左和右周边部。如图3所示,紧固螺钉46插入通孔45中,并旋拧进盖6的螺纹孔21a中。驱动电路板7由此经由紧固螺钉46固定到盖6。
控制电路板8由印刷电路板(玻璃环氧电路板)或陶瓷电路板构成。如图1和6B所示,控制电路板8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包括微型电子计算机(CPU)51和霍尔元件47。CPU 51用以控制各个驱动晶体管36。霍尔元件47用于检测电动机的旋转。
如图1所示,CPU 51安装在控制电路板8的与驱动电路板7相对的一个表面上,霍尔元件47安装在控制电路板8的与外壳5相对的另一表面上。CPU 51和霍尔元件47经由控制电路板8的电路图案彼此电连接,控制电路板的电路图案充当CPU 51和霍尔元件47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
确切地说,霍尔元件47布置在控制电路板8的周边部(当在图1中观察时,控制电路板8的下部周边部),并与经由外壳5的开口13暴露的传感器磁体S相对,如图2所示。霍尔元件47通过利用霍尔效应检测传感器磁体S的磁场,从而检测电机轴3a的旋转。从霍尔元件47输出的检测信号经由控制电路板8的电路图案输入CPU 51中。
如图6B所示,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插入形成在控制电路板8的、位于霍尔元件47一侧的左和右周边部的通孔中,并通过例如钎焊、熔焊等合适方法电连接到其上。此外,切口部52形成在控制电路板8的周边部(当在图1中观察时,控制电路板8的上部周边部)。如图6B所示,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朝向驱动电路板7的一侧延伸通过切口部52。每个端子26的一个端部和每个端子27的一个端部分别插入形成在切口部52左和右侧的通孔中,并电连接到其上。
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CPU 51能够基于经由电连接器9的端子26、27从外部输入的信息(例如,转向扭矩、车速信号等)和来自霍尔元件47的检测信号控制各个驱动晶体管36。
此外,如图6B所示,通孔48形成在控制电路板8的左和右周边部。如图3所示,紧固螺钉49分别延伸穿过通孔48,并旋拧进形成在外壳5的板固定部18中的螺纹孔中。
[组装操作]
下文中说明组装电子控制单元4的操作。首先,将控制电路板8和电连接器9安装到外壳5,将驱动电路板7安装到盖6。
在将控制电路板8安装到外壳5时,将紧固螺钉49插入控制电路板8的通孔48中,并旋拧进外壳5的板固定部18的螺纹孔中,同时保持霍尔元件47在控制电路板8上处于与外壳5的开口13相对的状态。
在将电连接器9安装到外壳5时,将由端子25-27构成的第一连接器C1-C3插入第二连接器28并与之联接,每个端子25-27沿其纵向方向在其大致中央部是树脂密封的。随后,将第二连接器28安装到外壳5的开口10的外周。即,将第二连接器28的安装部28a装配进外壳5的周边沟槽10b中,将销31插入外壳5的孔10a中。之后,将紧固螺钉(未示出)插入每个通孔30a中,并旋拧进外壳5的每个螺纹孔12中。然后,通过钎焊将每个端子26的一个端部和每个端子27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8。接着,通过将紧固螺钉46插入驱动电路板7的通孔45中,并将紧固螺钉46旋拧进盖6的螺纹孔21a中而将驱动电路板7安装到盖6。
随后,将具有电连接器9和控制电路板8的外壳5以及具有驱动电路板7的盖6以下述方式彼此联接起来。允许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突出通过外壳5的开口10的一个端部经由控制电路板8的切口部52面向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上的第二载流端子35。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允许盖6的装配突起23装配进外壳5的装配沟槽20中。
此时,通过在将盖6的装配突起23插入外壳5的装配沟槽20中时产生的力将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插入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的开口43中。确切地说,在将外壳5和盖6彼此组装起来时,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夹部25a由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的引导表面44引导,并移入开口43中,使得第二载流端子35的杆部41保持夹在夹部25a的内周表面25b之间的状态。
相应地,在将盖6的装配突起23装配进外壳5的装配沟槽20的时候将夹部25a连接到杆部41。即,第一载流端子25的夹部25a和第二载流端子35的杆部41之间的连接与盖6的装配突起23和外壳5的装配沟槽20之间连接的同时确立。因此,可以确立载流端子25、35之间的直接电连接,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构件来进行引线接合或熔焊(例如,上述常规技术的DC汇流条)。因此,可以减少电子控制单元的部件数量,从而节省电子控制单元的成本。此外,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所以可以以较小尺寸制造电子控制单元,并简化生产步骤,从而减少劳动力。
在实施上述组装操作时,如图6A所示,安装在驱动电路板7上的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插入控制电路板8的左和右周边部的通孔中,并位于外壳5的左和右开口16内。因此,在外壳5和盖6彼此联接起来后,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可通过钎焊、熔焊等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8。因此,驱动电路板7和控制电路板8可设置成彼此叠置的状态。在实施电连接工作之后,将紧固螺钉插入盖6的凸出部22的通孔中,并旋拧进外壳5的凸出部19的螺纹孔中,使得外壳5和盖6彼此联接起来。因此,完成组装操作。
在上述组装操作之后,将电子控制单元4安装到电机单元3。在将电子控制单元4安装到电机单元3时,允许外壳5的接头部11配装进电机壳体3c的外套部3f的开口3d中,并然后装配进开口3d中。此时,各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与外壳5的各个开口14相对。因此,在将接头部11装配进开口3d时,允许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装配进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的开口43中。即,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与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之间的连接与外壳5的接头部11与电机壳体3c的开口3d之间的连接同时确立。相应地,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的夹部与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的杆部41连接,使得可以确立载流端子3e、37之间的直接电连接。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上述第三构件,从而减少部件数量。
之后,通过将紧固螺钉(未示出)插入电机壳体3c的每个凸出部3g的通孔中、并将紧固螺钉旋拧进外壳5的每个螺纹孔17中,而将电子控制单元4安装到电机壳体3c。由此,电动机和功率模块固定到单独的壳体(外壳5和盖6),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和功率模块中发生的热干扰,从而增强热辐射性能。
而且,在驱动电路板7上,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设置在每对位于上游侧P的驱动晶体管36和位于下游侧Q的驱动晶体管36之间。在该布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动机的电机轴3a和第二载流端子37之间的干扰。而且,可减小第二载流端子37和上游侧驱动晶体管36之间的接线距离、以及第二载流端子37和下游侧驱动晶体管36之间的接线距离,从而防止布线复杂化。顺便提及,可以改变组装过程,使得在将外壳5和盖6彼此组装起来之前将电机单元3和外壳5彼此组装起来。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8至10,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外壳、盖、驱动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的构造。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因此,可以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204包括与电机壳体3c的外套部3f一体形成的外壳5。外壳5不具有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接头部11的接头部,以及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每个凸出部19中的通孔17的通孔。
如图9和10所示,板固定部18在盖6的与驱动电路板7相对的一个表面上直立地延伸。每个板固定部18延伸穿过驱动电路板7的通孔(或沟槽)54和控制电路板8的通孔48,这些通孔对应于板固定部18而形成。紧固螺钉50旋拧进形成在每个板固定部18的一个端部中的螺纹孔中,从而将控制电路板8固定到盖6。
在将电子控制单元204组装到电机单元3时,首先,将驱动电路板7和控制电路板8安装在盖6上。在将驱动电路板7安装在盖6上时,将板固定部18插入驱动电路板7的通孔(或沟槽)54。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将紧固螺钉46插入通孔45中,并旋拧进盖6的螺纹孔21a中。
随后,将控制电路板8安装到盖6上。将紧固螺钉50旋拧进板固定部18的螺纹孔中,同时位于驱动电路板7上的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插入控制电路板8的相应通孔中。之后,通过钎焊等将载流端子15的顶端部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8。
接着,将电连接器9的一对第一连接器C1的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连接到驱动电路板7的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5。通过钎焊等将第一连接器C2的每个信号端子26的一个端部和第一连接器C3的每个CAN通讯端子27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8。在完成电连接工作后,将第二连接器28安装到外壳5的开口10的外周。
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将外壳5和盖6以与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彼此联接起来。通过实行组装操作,将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插入第二连接器28的每个安装孔29a中,使得第一连接器C1-C3连接到第二连接器28。随后,将粘合剂(密封剂)填充进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增强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的相互连接部中的防水性和粘合力。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4中,外壳5和电机壳体3c的外套部3f彼此一体地形成。在电动机的相应部件插入电机壳体3c并在电机壳体3c内彼此组装起来的情况下,电动机的部件必须经由外壳5的内部插入电机壳体3c中。
因此,第二实施例的外壳5具有开口,电动机的部件可经由该开口插入电机壳体3c中,该开口不被相应于由第一实施例的外壳5的接头部11围绕的壁部的壁部闭合。由于在第二实施例的外壳5中形成了开口,所以板固定部18形成在盖6上而不是外壳5上,从而确保相对于盖6固定控制电路板8。
[变型例]
参见图11,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如图11所示,在根据变型例的电子控制单元中,每个第一载流端子(功率端子)325具有位于其一个端部、在夹部25a之前的一对半圆切口部25c。切口部25c形成在第一载流端子325的一个端部的两个侧边缘上。切口部25c在第一载流端子325的长度方向(纵向方向)上相对彼此错移地设置。
在提供切口部25c的情况下,第一载流端子325能够在第一载流端子325的厚度方向和第一载流端子325的宽度方向上容易地变形。应指出,第一载流端子325在第一载流端子325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大于其在宽度方向上的变形量。
即使在插入端子保持器42中时第一载流端子325的一个端部相对于端子保持器42的开口43偏移的情况下,当夹部25a沿端子保持器42的引导表面44移入开口43中时,第一载流端子325的一个端部变形,也可减少在插入第一载流端子325的一个端部时产生的应力。结果,能够减少因应力而施加在驱动电路板7上的负荷,从而抑制第二载流端子35的钎焊到驱动电路板7的分部40的钎焊部的破损和劣化。
切口部25c不仅可形成在第一载流端子325上,还可形成在位于三相电机一侧的第一载流端子3e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口部25c在其长度方向上彼此错移地形成在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的两侧边缘中。在提供了切口部25c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在将第一载流端子3e插入第二载流端子37中时产生的应力,从而抑制第二载流端子35的钎焊到驱动电路板7的分部40的钎焊部的破损和劣化。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不仅应用于上述电力转向设备,还可应用于机动车的电力制动设备、内燃机的调节阀操作设备等。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中,可通过以下述方式通过将外壳5和盖6彼此联接起来而将第一载流端子3e连接到电机侧端子。首先,通过将第一连接器C1-C3插入第二连接器28的安装孔29a中而将在其大致中央部树脂密封的第一连接器C1-C3连接到第二连接器28。之后,将粘合剂(密封剂)填充进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增强每个第一连接器C1-C3和第二连接器28的相互连接部中的防水性和粘合力。
随后,将电连接器9安装到外壳5的开口10的外周,将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位于驱动电路板7上的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7。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将电机壳体3c和外壳5彼此组装起来。此时,在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位于驱动电路板7上的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时,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另一端部连接到电机壳体3c内的每个电机侧端子。即,每个第一载流端子3e的另一端部与每个电机侧端子之间的连接,与每个第一载流端子25的一个端部与每个第二载流端子35之间的连接同时确立。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并不特别局限于装配沟槽20形成在外壳5中以及装配突起23形成在盖6上的实施例。装配沟槽可形成在盖中,装配突起可形成在外壳上。
该申请基于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52782。日本专利申请No.2013-52782的全部内容作为引用并入本文。
尽管上面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型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根据上述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一步改变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参考所附权利要求而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用在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中的电动机的操作,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彼此联接的两个壳体;
第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之一中;
第一端子,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另一壳体的一侧;以及
第二端子,以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对的关系布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两个壳体彼此联接起来的时候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电动机的多个驱动元件和用以控制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的第二电路板,所述多个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上,其中,所述电动机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载流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经由所述载流端子彼此电连接,所述载流端子具有顶端部,所述顶端部暴露于形成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上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电动机的一对驱动元件,所述一对驱动元件串联地彼此连接并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用于给所述电动机供应电流的载流端子,所述载流端子布置在所述一对驱动元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装配突起和装配沟槽,所述装配突起形成在所述两个壳体所述之一上,以沿所述两个壳体所述之一的外周缘延伸,所述装配沟槽形成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上,以与所述装配突起接合,所述装配突起和所述装配沟槽彼此协作以将所述两个壳体彼此联接起来,
其中,在所述装配突起和所述装配沟槽彼此接合的同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中的所述另一壳体包括开口和接头部,所述第一端子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开口中,所述接头部朝向所述电动机延伸,其中,在所述接头部装配进所述电动机的同时所述第一端子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电动机的多个驱动元件和用以控制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的第二电路板,所述多个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两个壳体所述之一上,其中,所述电动机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个端部的一对夹部,而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两个曲轴状分部和位于所述分部之间的杆部,所述杆部夹在所述一对夹部之间,从而确立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的一个端部的两个侧边缘上的一对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在所述第一端子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错移地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2782A JP6117577B2 (ja) | 2013-03-15 | 2013-03-15 | 電子制御装置 |
JP2013-052782 | 2013-03-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2197A true CN104052197A (zh) | 2014-09-17 |
CN104052197B CN104052197B (zh) | 2017-07-07 |
Family
ID=5141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86128.1A Active CN104052197B (zh) | 2013-03-15 | 2013-08-30 | 电子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56494B2 (zh) |
JP (1) | JP6117577B2 (zh) |
KR (1) | KR101729809B1 (zh) |
CN (1) | CN104052197B (zh) |
DE (1) | DE102014202685B4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8250A (zh) * | 2014-09-22 | 2016-03-30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子控制装置 |
CN106005025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株式会社电装 | 防干扰罩 |
CN108377080A (zh) * | 2017-01-31 | 2018-08-07 | 株式会社电装 | 驱动装置 |
CN109720404A (zh) * | 2017-10-27 | 2019-05-07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负载驱动装置 |
CN111614194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功率控制单元 |
CN112290749A (zh) * | 2019-07-22 | 2021-01-29 | 株式会社万都 | 马达控制装置 |
TWI803280B (zh) * | 2022-04-13 | 2023-05-21 | 廣運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致動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2743B (zh) * | 2013-12-13 | 2018-01-30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电子控制单元、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
JP6281688B2 (ja) * | 2014-02-04 | 2018-02-2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6303957B2 (ja) | 2014-09-26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JP6569306B2 (ja) * | 2014-09-30 | 2019-09-04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JP6449694B2 (ja) * | 2015-03-18 | 2019-01-0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TWI592320B (zh) * | 2015-05-15 | 2017-07-21 | Jon Chao Hong | 以行動終端控制座椅的控制方法及系統 |
DE102015211505A1 (de) * | 2015-06-23 | 2016-12-2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orrichtung zur Gangauswahl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108781018B (zh) | 2016-03-11 | 2021-09-21 | Itt制造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 包括具有多层功率和控制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功率平面的用于驱动泵或旋转装置的电机组件 |
DE102016214131A1 (de) * | 2016-08-01 | 2018-02-01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neinheit mit Nut zur Aufnahme einer Schutzkappe |
EP3297140A1 (en) | 2016-09-19 | 2018-03-21 | Black & Decker Inc. | Control and power module for brushless motor |
JP6879713B2 (ja) * | 2016-11-14 | 2021-06-02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6316463B1 (ja) * | 2017-01-24 | 2018-04-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
JP6972482B2 (ja) * | 2017-06-26 | 2021-11-24 | Kyb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7169458B2 (ja) * | 2019-09-26 | 2022-11-10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US11451156B2 (en) | 2020-01-21 | 2022-09-20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 Overvoltage clamp for a matrix converter |
DE102021102089A1 (de) | 2021-01-29 | 2022-08-04 |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 Elektromotor mit zwischen Leiterplatte und Motorgehäuse angeordnetem Träge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1730A (ja) * | 1994-06-30 | 1996-01-16 | Kayaba Ind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192081A (zh) * | 1997-02-27 | 1998-09-02 | 戴克斯工业有限公司 | 改进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及电路外壳 |
JP2000203437A (ja) * | 1999-01-18 | 2000-07-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回路装置 |
US20020079758A1 (en) * | 2000-12-27 | 2002-06-27 | Youichi Matsuyama | Motor having control circuit board for controlling its rotation |
US20110259005A1 (en) * | 2008-12-04 | 2011-10-27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Brake Controll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74624B2 (ja) | 2000-10-18 | 2006-05-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DE202004010513U1 (de) * | 2004-07-06 | 2005-11-24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Elektromotor mit hohem Schutzgrad gegen das Eindringen von Fremdkörpern und Nässe |
JP2006353067A (ja) * | 2005-06-20 | 2006-12-28 | Asmo Co Ltd | モータの制御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モータの制御回路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 |
JP4708487B2 (ja) * | 2009-07-06 | 2011-06-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インバータ装置用中継接続部材 |
JP5516066B2 (ja) | 2009-06-24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JP2011114979A (ja) * | 2009-11-27 | 2011-06-09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用いたポンプ及びこのポンプを用いた液体循環装置 |
JP5351861B2 (ja) * | 2010-09-10 | 2013-11-2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駆動制御装置 |
JP5692575B2 (ja) | 2010-12-28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JP5692588B2 (ja) * | 2010-12-28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JP5725343B2 (ja) * | 2011-05-11 | 2015-05-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JP2013052782A (ja) | 2011-09-05 | 2013-03-21 | Toshiba Corp | 列車制御装置、列車制御システム |
-
2013
- 2013-03-15 JP JP2013052782A patent/JP61175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30 CN CN201310386128.1A patent/CN104052197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12 US US14/025,348 patent/US93564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3 KR KR1020130155151A patent/KR10172980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2-14 DE DE102014202685.7A patent/DE102014202685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1730A (ja) * | 1994-06-30 | 1996-01-16 | Kayaba Ind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192081A (zh) * | 1997-02-27 | 1998-09-02 | 戴克斯工业有限公司 | 改进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及电路外壳 |
JP2000203437A (ja) * | 1999-01-18 | 2000-07-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回路装置 |
US20020079758A1 (en) * | 2000-12-27 | 2002-06-27 | Youichi Matsuyama | Motor having control circuit board for controlling its rotation |
US20110259005A1 (en) * | 2008-12-04 | 2011-10-27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Brake Controller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8250A (zh) * | 2014-09-22 | 2016-03-30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子控制装置 |
CN106005025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株式会社电装 | 防干扰罩 |
CN106005025B (zh) * | 2015-03-31 | 2019-07-12 | 株式会社电装 | 防干扰罩 |
CN108377080A (zh) * | 2017-01-31 | 2018-08-07 | 株式会社电装 | 驱动装置 |
CN108377080B (zh) * | 2017-01-31 | 2021-04-20 | 株式会社电装 | 驱动装置 |
CN109720404A (zh) * | 2017-10-27 | 2019-05-07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负载驱动装置 |
CN109720404B (zh) * | 2017-10-27 | 2022-08-26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负载驱动装置 |
CN111614194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功率控制单元 |
US11336156B2 (en) | 2019-02-26 | 2022-05-17 | Honda Motor Co., Ltd. | Power control unit |
CN112290749A (zh) * | 2019-07-22 | 2021-01-29 | 株式会社万都 | 马达控制装置 |
TWI803280B (zh) * | 2022-04-13 | 2023-05-21 | 廣運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致動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113298A (ko) | 2014-09-24 |
US20140265749A1 (en) | 2014-09-18 |
CN104052197B (zh) | 2017-07-07 |
DE102014202685B4 (de) | 2023-09-28 |
JP2014177209A (ja) | 2014-09-25 |
KR101729809B1 (ko) | 2017-05-11 |
US9356494B2 (en) | 2016-05-31 |
JP6117577B2 (ja) | 2017-04-19 |
DE102014202685A1 (de) | 2014-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2197A (zh) | 电子控制装置 | |
CN101540520B (zh) | 电动机驱动装置 | |
CN102223023B (zh) | 电动设备 | |
CN103368335B (zh) | 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459236B (zh) | 驱动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 |
CN102223045B (zh) | 电机装置 | |
CN104604042B (zh) | 连接器 | |
JP5936782B2 (ja) |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 |
US20160204670A1 (en) | Drive device | |
WO2015040994A1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US10770955B2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omotive drive device using same | |
EP2982570B1 (en) |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107529347A (zh)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104724162A (zh) | 电动动力转向用的马达驱动装置 | |
EP2955790B1 (en) | Multipole connector | |
CN106458249A (zh) | 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406652A (zh) | 电力转换装置 | |
CN103797691A (zh) | 电动式驱动装置 | |
US20160211199A1 (en) | Lead frame,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ing lead frame, and lead-frame mounting method | |
CN106716723A (zh) | 多极引线部件及基板的连接装置 | |
JP6099915B2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CN114977672A (zh) | 马达控制装置 | |
JP6445068B2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WO2022097320A1 (ja) | モータ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6 Address after: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