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2178A - 电动流体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流体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2178A
CN104052178A CN201410082903.9A CN201410082903A CN104052178A CN 104052178 A CN104052178 A CN 104052178A CN 201410082903 A CN201410082903 A CN 201410082903A CN 104052178 A CN104052178 A CN 104052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impeller
slot part
radial outside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29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芳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52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2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6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58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支承轴等的磨损的电动流体泵。包括具有永磁铁(32)的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和设置在转子(31)的轴向一侧的叶轮(20),转子(32)(磁极保持部31a)的至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被树脂覆盖,并具有:支承轴(4),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转子(31)及叶轮(20)的径向内侧的支承孔(313)内;第一、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相对于支承轴(4)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31)及叶轮(20);第一槽部(316),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Description

电动流体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流体泵。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电动流体泵,具有转子和叶轮,相对于在沿轴向贯穿转子及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形成的孔内设置的支承轴,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及叶轮(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6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电动流体泵中,异物滞留在支承轴和孔之间时,支承轴等会磨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支承轴等的磨损的电动流体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流体泵优选具有促进流体从支承轴和孔之间的流出的构件。
具体地,本发明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永磁铁的转子;
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的叶轮,
所述转子的至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被树脂覆盖,
所述电动流体泵具有: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
滑动轴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第一槽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永磁铁的转子;
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的叶轮;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
滑动轴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第一槽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第二槽部,在所述转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底面上,从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电磁力被旋转驱动的转子;
与所述转子同轴地设置的叶轮;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并借助滑动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流出促进构件,使用作用于所述流体的离心力促进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从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被吸入的流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支承轴和所述孔之间的间隙向轴向另一侧流出的情况。
发明的效果
因此,能够抑制异物滞留在支承轴和孔之间,并能够抑制支承轴等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电动流体泵的轴剖切的剖视图。
图2是电动流体泵的旋转体(叶轮、转子等)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轴向另一端侧观察电动流体泵的旋转体(叶轮、转子等)的主视图。
图4是沿电动流体泵的旋转体的轴剖切的截面的示意图,表示流体的一部分的流动路径。
图5是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转子的轴垂直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一并示出了磁化轭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动流体泵
20叶轮
31转子
31a磁极保持部
310转子芯
313支承孔
316第一槽部(流出促进构件)
317第二槽部(流出促进构件)
32永磁铁
4支承轴
7a第一衬套(滑动轴承部)
7b第二衬套(滑动轴承部)
9磁化轭铁(磁化用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电动流体泵(以下简称为“泵1”)是作为吸入、排出的工作流体使用制冷剂(冷却水)的水泵,泵1是被装入与换热器(散热器)连接的循环回路中的冷却用泵,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向发动机(内燃机)、驱动用电机、逆变器等供给冷却水。泵1是采用将泵部2、作为驱动泵部2的驱动部的电机部3、支承轴4、控制电机部3的工作的控制部5设置在同一外壳6内而成的1个单元构成。外壳6通过泵盖61、泵体62和基板外壳63的结合而形成。图1是沿泵1的中心轴O的平面剖切的剖视图。图2是泵1的旋转体(叶轮20、转子31等)的立体图。轴O是将外壳6作为基准限定的上述旋转体的理想的旋转轴,也可以是支承轴4的轴心。另外,设上述旋转体的中心轴(旋转轴)为P。为便于说明,沿轴O(P)的方向设置x轴,对于电机部3(转子31)来说,将泵部2(叶轮20)这一侧作为正方向。
图3是从x轴负方向侧观察上述旋转体时的主视图。
(泵部)
泵部2具有叶轮20。叶轮20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收容在由泵盖61及泵体62形成的泵室R1内。外壳6具有:在轴O上延伸并向泵室R1内开口的吸入口IN;在从泵室R1的外周部与轴O正交的平面内延伸并向泵室R1外开口的排出口OUT。通过叶轮20旋转,冷却水从吸入口IN被吸入泵室R1内,经由叶轮20的外周侧的排出流路从排出口OUT被排出(压送)。泵1是通过使叶轮20旋转而使用作用于冷却水的离心力对冷却水沿径向赋予压力的离心泵。叶轮20是具有多个叶片201的叶轮(参照图2),由树脂材料成形。叶轮20与转子31大致同轴且一体地形成在转子31的轴向一侧(x轴正方向端),在x轴方向上与吸入口IN相对地设置。各叶片201以轴P为中心以辐射状配置。各叶片201例如随着从轴P趋向径向外侧,向与叶轮2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配置,作为整体被设置成涡旋状。在叶轮20的x轴正方向侧,以覆盖叶轮20的径向外侧半部分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却水的流动的护罩(侧板)21。在泵盖61和泵体62之间设置有作为密封部件的O形环S1,由此确保了泵室R1的液密性。
(电机部)
电机部3是将作为励磁源的永磁铁32设置在转子31这一侧的旋转励磁型电机,是DC无刷电机。电机部3是所谓内转子型,并具有被收容在由泵体62等形成的电机室R2内的筒状的定子(固定子)30和设置在定子30的内周侧(径向内侧)的转子(旋转子)31。电机部3是永磁铁32被埋设在转子31内的永磁铁埋入型(IPM)电机。定子30具有圆环状的定子芯30a和缠绕在定子芯30a上的多个线圈30b,通过向线圈30b通电,在定子芯30a的内周侧产生磁通。
转子31具有磁极保持部31a和轴部31b。磁极保持部31a具有转子芯310和永磁铁32,是隔着与定子30的内周面之间微小的径向间隙相对地设置的圆柱状的部分。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通过树脂被覆盖,并且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正方向侧的顶面及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被树脂覆盖。在磁极保持部31a的内部,与定子30的多个线圈30b对应地,多个磁极在圆周方向上(N极S极交替地并列)被保持。磁极保持部31a通过与定子30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电磁力)被旋转驱动。轴部31b是由树脂材料形成在与磁极保持部31a大致同轴P上的轴部件。轴部31b的外周的径向尺寸比后述的转子芯310的内周的径向尺寸稍小。轴部31b的轴向一侧被固定在叶轮20的x轴负方向侧,并且轴向另一侧被固定在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正方向侧。轴部31b与磁极保持部31a一体地旋转,由此传递用于使叶轮20旋转的动力。
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和轴部31b)是通过将树脂材料在模具内注塑成型而与叶轮20一体形成的。此外,也可以将叶轮20作为与转子31独立的部件将其固定在转子31上。在转子31(和叶轮20)的内周侧(径向内侧),围绕轴P形成有沿轴向贯穿转子31(和叶轮20)的支承孔313。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径向尺寸随着从x轴正方向侧趋向x轴负方向侧逐渐变大地设置。在轴部31b的x轴正方向端(轴部31b和叶轮20的连接部位)、且是支承孔313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圆筒状的第一轴承保持部314与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x轴正方向端)相比直径更大地形成。另外,在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端、且是支承孔313的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圆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315与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x轴负方向端)相比直径更大地形成。
在第一轴承保持部314上固定设置有作为第一轴承的第一衬套7a。第一衬套7a的圆筒状的主体部70的外周与第一轴承保持部314的内周嵌合,并且设置在主体部70的轴向一端侧的凸缘部71被卡止在叶轮20的x轴正方向侧。在第二轴承保持部315上固定设置有作为第二轴承的第二衬套7b。第二衬套7b的圆筒状的主体部70的外周与第二轴承保持部315的内周嵌合,并且设置在主体部70的轴向一端侧的凸缘部71被卡止在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第一、第二衬套7a、7b都是滑动轴承,例如由耐磨损性较好的树脂材料形成。
支承轴4是轴部件,以贯穿转子31(和叶轮20)的支承孔313的方式相对于外壳6被固定设置。设置在支承孔313内的支承轴4借助第一、第二衬套7a、7b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31及叶轮20。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直径)比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x轴正方向端)的径向尺寸(直径)小且比支承轴4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直径)稍大地设置。即,在固定在转子31上的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内周和支承轴4的外周之间具有微小的径向间隙,第一、第二衬套7a、7b相对于支承轴4能够滑动地设置。第一、第二衬套7a、7b相对于支承轴4能够旋转自由地支承转子31及叶轮20。在支承轴4的一端侧(x轴负方向端部)设置有大径部40。支承轴4的除了大径部40以外的主体部的径向尺寸(直径)在x轴方向上大致相等。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内周面和支承轴4(的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径向尺寸随着从x轴正方向侧趋向x轴负方向侧逐渐变大(间隙扩大)。
在泵盖61上形成有移动限制部610。移动限制部610通过从泵盖61中的吸入口IN的x轴负方向侧的内周突出的加强筋611被支承,并被配置在轴O上。支承轴4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与移动限制部610的通孔612嵌合地被固定设置在移动限制部610。由此,支承轴4的x轴正方向侧被保持在外壳6上。移动限制部610的x轴负方向端面和第一衬套7a的凸缘部71在x轴方向上隔开略微的间隙相对,在该轴向间隙中以包围支承轴4的方式设置垫圈8。叶轮20(及转子31)的向x轴正方向侧的移动通过第一衬套7a(的凸缘部71)相对于垫圈8能够滑动地抵接而被限制。在泵体62的x轴负方向侧端固定设置有螺栓部件64。支承轴4的大径部40与螺栓部件64的通孔640嵌合地被固定设置在螺栓部件64上。由此,支承轴4的x轴负方向侧被保持在外壳6上。转子31(及叶轮20)的向x轴负方向侧的移动通过第二衬套7b(的凸缘部71)相对于大径部40能够滑动地抵接而被限制。
(定子收容室和转子收容室)
在泵体62的x轴正方向侧,从泵体62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内侧鼓出地设置有隔壁部620。在隔壁部620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朝向x轴负方向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621。在隔壁部620的径向内侧的x轴正方向侧,设置有收容叶轮20的外周部的x轴负方向侧部位的凹部622。泵体62内的电机室R2通过隔壁部件65被划分成定子收容室R21和转子收容室R22。隔壁部件65是由非磁性体的金属材料作成的薄壁的圆筒状。隔壁部件65具有:圆筒状的外壁部650;向径向外侧扩展地被设置在外壁部650的x轴正方向侧的开口部的法兰部651;从法兰部651的外周缘向x轴正方向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大径部652;向径向内侧扩展地设置在外壁部650的x轴负方向侧的开口部上的法兰部653;从法兰部653的内周缘向x轴负方向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小径部654。外壁部650的内周的径向尺寸(直径)被设置成与泵体62的隔壁部620(突出部621)的内周的径向尺寸(直径)大致相同,外壁部650和隔壁部620(突出部621)的内周面形成为没有阶梯地连续的大致同一面。
在泵体62的隔壁部620的突出部621的x轴负方向端,设置有隔壁部件65的x轴正方向端(法兰部651)。另外,在隔壁部件65的x轴负方向端(法兰部653),设置有螺栓部件64的(在通孔640的径向外侧向x轴正方向侧突出的)圆筒部641的x轴正方向端。由此,在隔壁部件65的径向外侧,具体来说,在泵体62的(包含隔壁部620的x轴负方向侧的面)内周面、隔壁部件6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螺栓部件64的(包含圆筒部641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比圆筒部641更靠径向外侧部分的x轴正方向侧的面之间,形成有定子收容室R21。
定子收容室R21是圆环状的闭空间,在定子收容室R21中设置、收容有定子30。
另外,在隔壁部件65的径向内侧,具体来说,在泵体62的隔壁部620(突出部621)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隔壁部件65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螺栓部件64的比圆筒部641更靠径向内侧部分的x轴正方向侧的面之间,形成有转子收容室R22。在转子收容室R22中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收容有转子31。转子收容室R22是在其x轴正方向侧,通过叶轮20的外周部的x轴负方向侧部位和泵体62的隔壁部620(凹部622)之间的间隙始终与泵室R1连通的开放空间,被填充了来自泵室R1的冷却水。另外,转子收容室R22通过支承孔313(及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内周面)和支承轴4之间的间隙与泵室R1连通。
在泵体62中的隔壁部620的突出部621的径向外侧和隔壁部件65的大径部652的径向内侧之间,设置有作为密封部件的O形环S2。另外,在螺栓部件64中的圆筒部641的径向内侧和隔壁部件65的小径部654的径向外侧之间,设置有作为密封部件的O形环S3。由此,隔壁部件65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的连通被切断。即,定子收容室R21和转子收容室R22通过O形环S2、S3被液密地分隔,以冷却水不从转子收容室R22进入定子收容室R21(及后述的基板收容室R3)的方式设置。
(控制部)
基板外壳63以堵塞泵体62的x轴负方向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被安装,在其内部形成有基板收容室R3。基板收容室R3被划分在基板外壳63和螺栓部件64之间。控制部5是供给电机部3的驱动电流的驱动器,具有被收容在基板收容室R3中的基板50和电容(电容器)等。在基板50上搭载有电路(CPU或晶体管等),通过这些电路元件和电容等构成了转换器及控制电路。转换器从直流电源即电池接受电力供给并向电机部3(线圈30b)供给交流电力,控制电路控制转换器。在与基板50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基板外壳63的x轴负方向端面上形成有散热器。
(转子的详细情况)
磁极保持部31a具有通过沿轴P的方向层叠多片环形圆板状的电磁钢板而形成的中空圆筒状的转子芯310(参照图1、图5)。在转子芯31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永磁铁32插入设置的插入孔311(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各插入孔311沿x轴方向延伸地设置,该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被转子芯310的x轴正方向端面堵塞,而各插入孔311的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向转子芯310的x轴负方向端面开口。各插入孔311的开口部以从x轴方向观察时构成了正六边形的各边的方式围绕轴P排列而配置。永磁铁32是板状,设置了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6片)。各永磁铁32以未磁化状态被插入设置在转子芯310的插入孔311中,由此被埋入磁极保持部31a的内部之后,通过磁化轭铁9被磁化。由此,多个磁极在圆周方向上排列而形成。
如图5的左半部分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转子芯310的外周上,在各插入孔311的圆周方向(围绕轴P的方向)上的端部附近,沿轴向延伸的凹部312以槽状设置。凹部312具有:被设置在相邻的2个插入孔311之间的附近的较浅的第一凹部312a;在第一凹部312a的圆周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朝向径向内侧进入相邻的插入孔311之间地设置的较深的第二凹部312b。
通过设置这样的凹部312,从各插入孔311的圆周方向端部到转子芯310(凹部31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地设置。凹部312设置了与插入孔311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
一体成形转子31和叶轮20时,在之前的阶段,在设置了永磁铁32的转子芯310上预先组装螺栓部件33(参照图1)。螺栓部件33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磁铁固定部件。螺栓部件33的圆筒部33a从x轴负方向侧嵌合并固定在转子芯310的内周侧时,螺栓部件33的凸缘部33b堵塞各插入孔311的x轴负方向侧的开口,由此防止永磁铁32从各插入孔311脱落。在螺栓部件33的x轴负方向侧的面上,以辐射状(沿径向)延伸的凹部330围绕轴P大致等间隔地并列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这些凹部330与模具侧的第一凸部(夹具)嵌合,由此,在模具内,转子芯310(和永磁铁32、螺栓部件33的组件)被定位并设置。通过该定位,以在模具侧沿x轴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第二凸部稍进入设置在转子芯310的外周上的各凹部312内的方式,转子芯310(上述组件)被设置在模具内。在该状态下,通过在模具内注塑成型树脂材料,转子31和叶轮20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此外,螺栓部件33的凸缘部33b也可以局部堵塞各插入孔311的x轴负方向侧的开口(使各插入孔311成为局部开口的状态)地设置。该情况下,在上述注塑成型时,树脂材料从上述局部的开口部被注入各插入孔311内,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将永磁铁32固定在插入孔311中的工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像这样地作成的转子31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通过拔出模具的上述第二凸部,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与转子芯310的凹部312同样地沿轴向延伸的凹部(以下称为第一槽部316)(参照图2、图3)。在转子31的x轴负方向侧的面上,通过拔出模具侧的上述第一凸部,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与螺栓部件33的凹部330同样地以辐射状延伸的凹部(以下称为第二槽部317)。如图2所示,第一槽部316是在被树脂覆盖的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以从转子31的轴向一侧(x轴正方向侧)向轴向另一侧(x轴负方向侧)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整个范围内。换言之,从x轴方向观察,第一槽部316未被堵塞,第一槽部316的x轴方向两端向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两端被开放。如图5所示,第一槽部316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永磁铁32(插入孔311)之间延伸地设置。第一槽部316的(圆周方向)宽度及(径向)深度被设置成为磁化永磁铁32所使用的线圈即磁化轭铁9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一槽部316内的程度。
如图3所示,第二槽部317是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另一侧(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上从转子31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被设置。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被设置在比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并且在转子31的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槽部316偏移(具体来说,在相邻的2个第一槽部316的大致中间)地设置。如图1所示,第二槽部317从比永磁铁32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更具体来说,第二槽部317与转子芯310相比从径向内侧稍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作用]
以下,关于作用进行说明。电机部3的转子31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轴4支承,并且通过(与控制部5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地)由定子30产生的磁通,赋予旋转力。由此叶轮20旋转,泵部2工作。通过叶轮20的旋转,从x轴正方向侧被吸入泵室R1内的流体的大部分从排出口OUT被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被吸入的流体的一部分在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顺畅地流通的方式设置。图4示意地表示图1的剖视图的一部分,用一点点划线的箭头表示上述流体的一部分的流动。转子收容室R22通过叶轮20的外周部的x轴负方向侧部位和泵体62的隔壁部620(凹部622)之间的间隙CL4与泵室R1连通,在转子收容室R22中被填充了冷却水。另外,支承孔313(及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内周面)和支承轴4之间的间隙CL1在x轴正方向侧与泵室R1连通,在x轴负方向侧与转子收容室R22连通,在间隙CL1中也被填充了冷却水。螺栓部件64的x轴正方向侧的面以至于隔壁部件65的法兰部653的x轴正方向侧的面和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的面之间的间隙CL2、及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和隔壁部件65的外壁部650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CL3构成了转子收容室R22的一部分,在这些间隙CL2、CL3中也被填充了冷却水。
通过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旋转,离心力作用于间隙CL2内的冷却水,由此,间隙CL2内的冷却水向径向外侧被挤出,并通过间隙CL3向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正方向侧的空间被送出。间隙CL2内的冷却水随着向径向外侧(间隙CL3内)被挤出,冷却水从间隙CL1被吸入间隙CL2内(离心泵功能)。
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叶轮20(转子31)的旋转,从x轴正方向侧被吸入泵室R1内的流体的一部分从间隙CL1被吸入间隙CL2内,并且从间隙CL2通过间隙CL3向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正方向侧的空间被送出,再通过间隙CL4从排出口OUT被排出。
这里,第一、第二衬套7a、7b在冷却水中作为滑动轴承部发挥功能,是对磨损来说严格的环境。即,异物咬入并滞留在第一、第二衬套7a、7b和支承轴4之间时,第一、第二衬套7a、7b和/或支承轴4会磨损。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用于促进上述流体的一部分的流动的流通促进构件。因此,抑制异物滞留在间隙CL1(特别是第一、第二衬套7a、7b和支承轴4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第二衬套7a、7b以至于支承轴4的磨损。
具体来说,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16。第一槽部316是通过增大间隙CL3中的水流的流路截面积,来促进由此离心力产生的冷却水从间隙CL2向间隙CL3的流出,由此,促进冷却水从间隙CL1向间隙CL2内的流出。像这样,第一槽部316构成了如下流出促进构件,使用作用于流体的离心力来促进上述流体的一部分通过间隙CL1(特别是第一、第二衬套7a、7b和支承轴4之间的间隙)向间隙CL2流出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槽部316设置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整个范围内,将第一槽部316的x轴方向两端作为开放端。因此,能够使冷却水从间隙CL2向间隙CL3的流入、及冷却水从间隙CL3向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正方向侧的流出变得顺畅,能够促进间隙CL1中的冷却水的流通。此外,若不将第一槽部316设置在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整个范围内,也可以采用第一槽部316的轴向一方或双方的端部不开放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通过树脂被覆盖,在该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槽部316。因此,能够抑制转子芯310等的腐蚀的同时,得到上述作用效果。
另外,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槽部317。第二槽部317通过增大间隙CL2中的水流的流路截面积,促进由离心力产生的冷却水从间隙CL1向间隙CL2内的流出。像这样,第二槽部317构成了如下流出促进构件,使用作用于流体的离心力促进上述流体的一部分通过间隙CL1(特别是第一、第二衬套7a、7b和支承轴4之间的间隙)向间隙CL2流出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部317从比永磁铁32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因此,能够缩短从间隙CL1到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冷却水从间隙CL1向间隙CL2的流出顺畅,能够促进间隙CL1中的冷却水的流通。更具体来说,第二槽部317从比(埋设有永磁铁32的)转子芯310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因此,进一步缩短从间隙CL1到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能够提高上述作用效果。
此外,第二槽部317也可以不设置在穿过轴P的径向直线上,也可以设置成不穿过轴P地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直线状。另外,从x轴方向观察,第二槽部317也可以不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另外,也可以将第二槽部317的径向两端中的至少一方作为开放端。例如,也可以将第二槽部317设置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的径向整个范围内,将第二槽部317的径向两端作为开放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被设置在比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槽部316偏移地设置。即,间隙CL2中的实际的水流不仅具有穿过轴P的径向的成分,还有圆周方向上的成分,从而如本实施例这样地采用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不向间隙CL3开放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从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到第一槽部316的x轴负方向端部之间的水流的路径(与不设置上述偏移的情况相比)。因此,能够使冷却水从间隙CL2向间隙CL3顺畅地流出,促进间隙CL1中的冷却水的流通。此外,还可以设置从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到第一槽部316的x轴负方向端部之间的槽部。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轴向两侧的外周面也被树脂覆盖,其中,在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槽部317。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转子芯310或永磁铁32的腐蚀的同时,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另外,将通过拔出模具侧的第一凸部(夹具)而形成的凹部作为第二槽部317利用,由此能够使转子31(及叶轮20)的制作时的定位构件和上述流出促进构件通用,而实现成本的降低等。而且,通过将形成在螺栓部件33上的凹部330用于第二槽部317的形成,能够同时得到由螺栓部件33对永磁铁32的防脱和使用了凹部330的定位产生的成形容易化的效果、以及由上述构件的通用化产生的成本降低等的效果。
另外,在间隙CL1中,支承孔313(的主体部)的内周面和支承轴4(的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流路截面积)随着从x轴正方向侧趋向x轴负方向侧而逐渐变大地设置。因此,能够促进在间隙CL1中冷却水从x轴正方向侧朝向x轴负方向侧的流动。
如本实施例这样地通过树脂覆盖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外周面的情况下,永磁铁32的磁化的效率会降低。图5局部地表示以相对于轴P垂直的平面剖切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截面。图5的左半部分表示在转子芯310上设有凹部312、且在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槽部316的本实施例。图5的右半部分表示没有设置上述凹部312及槽部316的比较例。用包围磁化轭铁9之一的多条线表示磁力线。通过树脂覆盖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与未被覆盖的情况相比),从磁化轭铁9到永磁铁32的距离变长了树脂的覆盖膜的相应的量。因此,在没有设置第一槽部316的比较例中,未达到永磁铁32的磁化轭铁9的磁力线增加,导致磁化效率降低。
而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槽部316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永磁铁32之间,以磁化轭铁9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一槽部316内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槽部316。因此,在磁化轭铁9的一部分进入第一槽部316内的状态下实施磁化,由此能够以上述进入的量缩短从磁化轭铁9到永磁铁32的距离,由此能够增加到达永磁铁32的磁化轭铁9的磁力线。由此能够实现磁化效率的提高。换言之,能够使磁化效率的提高构件和上述流出促进构件通用,简化结构,实现成本的降低等。此外,从由磁化轭铁9实施的磁化工序的观点出发,优选将第一槽部316设置成沿x轴方向的直线状。
此外,在转子芯310上没有设置凹部312而要形成第一槽部316的情况下,覆盖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的树脂的厚度在形成第一槽部316的部位和其他部位变得不均匀,对于成形性变得不利。另外,会导致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尺寸增大。而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子芯310上设置凹部312,在与该凹部3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槽部316,由此,在通过树脂覆盖磁极保持部31a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可能地提高磁化效率的同时,使树脂的厚度变得大致均匀而得到提高成形性等的效果。此外,在没有通过树脂覆盖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的情况下,通过在磁化轭铁9的一部分进入转子芯310的凹部312内的状态下实施磁化,当然也能够提高磁化效率。另外,能够将设置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的底面上的第二槽部317用于磁化时的(作为与夹具卡合的凹部)定位。即,能够使磁化时的定位构件和上述流出促进构件通用,实现成本的降低等。
[效果]
以下,列举能够从本实施例把握的泵1的效果。
(1)包括具有永磁铁32的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和设置在转子31的轴向一侧的叶轮20,转子32(磁极保持部31a)的至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被树脂覆盖,并具有:支承轴4,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转子31及叶轮20的径向内侧的支承孔313内;相对于支承轴4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31及叶轮20的第一、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第一槽部316,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因此,通过第一槽部316促进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的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由此能够抑制异物滞留在支承轴4和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之间,能够抑制支承轴4等的磨损。另外,通过树脂覆盖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能够抑制转子芯310等的腐蚀。
(2)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x轴负方向侧(轴向另一侧)的底面上,具有从转子31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的第二槽部317。
因此,通过第二槽部317促进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的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由此抑制异物滞留在支承轴4和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之间,能够抑制支承轴4等的磨损。
(3)永磁铁32被设置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内部,第二槽部317从比永磁铁32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因此,能够缩短从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的间隙CL1到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由此能够促进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
(4)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具有设置有永磁铁32的转子芯310,第二槽部317从比转子芯310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因此,能够缩短从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的间隙CL1到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由此能够促进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
(5)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被设置在比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并且在转子31的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槽部316的x轴负方向(轴向另一方)侧端偏移(偏倚)地设置。
因此,在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不向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开放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从第二槽部31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到第一槽部316的x轴负方向端部之间的水流的路径,由此能够促进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
(6)永磁铁32在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内部设置了多个,第一槽部316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永磁铁32之间延伸地设置,永磁铁32的磁化用的线圈(磁化轭铁9)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一槽部316内地设置。
因此,能够提高永磁铁32的磁化效率。
(7)具有:通过电磁力被旋转驱动的转子31;与转子31同轴地设置的叶轮20;支承轴4,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转子31及叶轮20的径向内侧的支承孔313内,并借助第一、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31及叶轮20;第一槽部316或第二槽部317(流出促进构件),使用作用于冷却水(流体)的离心力促进通过叶轮20的旋转从叶轮20及转子31的x轴正方向(轴向一方)侧被吸入的冷却水(流体)的一部分通过支承轴4和支承孔313之间的间隙CL1向x轴负方向(轴向另一方)侧流出的情况。
因此,通过第一槽部316或第二槽部317(流出促进构件)促进间隙CL1中的流体的流通,由此能够抑制异物滞留在支承轴4和第二衬套7a、7b(滑动轴承部)之间,能够抑制支承轴4等的磨损。
(8)是通过叶轮20的旋转来吸入、排出冷却水的水泵。
因此,在水泵中能够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尤其,通过树脂覆盖转子31(磁极保持部31a)的外周面,能够抑制冷却水与转子芯310等接触而使它们腐蚀。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发明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都包含于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泵的工作流体是作为制冷剂的冷却水,上述结构适用于了水泵,但只要是具有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转子及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且借助滑动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及叶轮的支承轴的电动流体泵,不限于水泵,都能够适用第一槽部等的结构的。例如,制冷剂不限于水。
另外,滑动轴承部也可以与转子或支承轴一体地形成。换言之,也可以将支承轴的外周或设置有支承轴的孔的内周作为滑动轴承部使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零件个数或组装工时。在本实施例中,将作为滑动轴承部的第一、第二衬套7a、7b作为从转子31分离的独立部件设置。因此,作为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材料,由于能够与转子31的材料无关地选择耐磨损性等的轴承功能优良的材料,所以能够提高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功能。第一、第二衬套7a、7b的x轴方向位置、大小、个数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衬套7a、7b被固定在转子31上,第一、第二衬套7a、7b相对于外壳6侧的部件(支承轴4等)能够滑动,但第一、第二衬套7a、7b也可以被固定在外壳6侧的部件(支承轴4等)上,转子31相对于第一、第二衬套7a、7b能够滑动。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永磁铁的转子;
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的叶轮,
所述转子的至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被树脂覆盖,
所述电动流体泵具有: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
滑动轴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第一槽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槽部,在所述转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底面上,从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3.一种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永磁铁的转子;
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的叶轮;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
滑动轴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第一槽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地设置;
第二槽部,在所述转子的轴向另一侧的底面上,从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被树脂覆盖。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被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内部,
所述第二槽部从比所述永磁铁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设置有所述永磁铁的转子芯,
所述第二槽部从比所述转子芯更靠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被设置在比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槽部的轴向另一侧端偏倚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在所述转子的内部被设置多个,
所述第一槽部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永磁铁之间延伸地设置,所述永磁铁的磁化用的线圈的一部分能够进入所述第一槽部内地被设置。
9.一种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电磁力被旋转驱动的转子;
与所述转子同轴地设置的叶轮;
支承轴,被设置在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的孔内,并借助滑动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流出促进构件,使用作用于所述流体的离心力促进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从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被吸入的流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支承轴和所述孔之间的间隙向轴向另一侧流出的情况。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来吸入、排出水的水泵。
CN201410082903.9A 2013-03-13 2014-03-07 电动流体泵 Pending CN104052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179A JP2014173585A (ja) 2013-03-13 2013-03-13 電動流体ポンプ
JP2013-050179 2013-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2178A true CN104052178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41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2903.9A Pending CN104052178A (zh) 2013-03-13 2014-03-07 电动流体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71279A1 (zh)
JP (1) JP2014173585A (zh)
CN (1) CN104052178A (zh)
DE (1) DE10201420431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019A (zh) * 2015-01-17 2016-07-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离心泵
CN111306071A (zh) * 2015-07-24 2020-06-1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子泵
CN111480282A (zh) * 2017-12-19 2020-07-3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式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2119572A (zh) * 2018-03-09 2020-12-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芯支承构造
CN112166540A (zh) * 2018-06-05 2021-01-0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2469901A (zh) * 2018-07-11 2021-03-09 翰昂汽车零部件德国有限公司 水泵
CN113586512A (zh) * 2015-09-30 2021-11-0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3891B1 (ko) * 2014-06-13 2017-0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듀얼 클러치 트랜스미션
JP6475041B2 (ja) * 2015-03-04 2019-02-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及び電動流体ポンプ
DE102015210703A1 (de) * 2015-06-11 2016-12-15 Bühler Motor GmbH Kreiselpumpenrotor
DE102015210705A1 (de) * 2015-06-11 2016-12-15 Bühler Motor GmbH Kreiselpumpenrotor
DE102018104015A1 (de) * 2018-02-22 2019-08-22 Nidec Gpm Gmbh Kühlmittelpumpe mit optimierter Lageranordnung und verbessertem Wärmehaushalt
DE102018125031A1 (de) * 2018-10-10 2020-04-16 HELLA GmbH & Co. KGaA Pump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Flüssigkeitskreislauf in einem Fahrzeug
DE102019127746B4 (de) * 2019-10-15 2021-07-29 Hanon Systems Vorrichtungen zum Verdichten eines dampfförmigen Fluid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orrichtung
KR102484602B1 (ko) * 2020-11-23 2023-01-06 주식회사 코아비스 전동식 워터 펌프
KR20220080746A (ko) * 2020-12-04 2022-06-15 영신정공주식회사 전동 워터 펌프
JP2022183752A (ja) * 2021-05-31 2022-12-1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7595U (ja) * 1992-03-27 1993-10-22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キャンドモ−タポンプ
CN101666279A (zh) * 2008-09-03 2010-03-10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燃料泵
JP2012154219A (ja) * 2011-01-25 2012-08-16 Aisan Industry Co Ltd 電動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7897U (zh) * 1985-02-15 1986-08-27
USRE36367E (en) * 1990-07-12 1999-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otor for brushless electromo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181837A (en) * 1991-04-18 1993-01-26 Vickers, Incorporated Electric motor driven inline hydraulic apparatus
DE4437317A1 (de) * 1994-10-19 1996-04-25 Bosch Gmbh Robert Aggregat zum Fördern von Kraftstoff aus einem Vorratstank zu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6047460A (en) * 1996-01-23 2000-04-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a permanent magnet rotor
JP3856661B2 (ja) * 2001-06-06 2006-12-13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真空ポンプ
JP2004183529A (ja) * 2002-12-02 2004-07-02 Toshiba Tec Corp 軸流ポンプ及び流体循環装置
JP4475391B2 (ja) * 2004-02-16 2010-06-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JP4715280B2 (ja) 2005-04-13 2011-07-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モータ、ポンプ装置、及び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325329A (ja) * 2006-05-30 2007-12-13 Aisan Ind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及び燃料ポンプ
JP5145893B2 (ja) * 2007-11-20 2013-02-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ウォータポンプ
EP2273124B1 (de) * 2009-07-06 2015-02-25 Levitronix GmbH Zentrifugalpumpe und Verfahren zum Ausgleichen des axialen Schubs in einer Zentrifugalpumpe
KR101490901B1 (ko) * 2009-11-19 2015-02-0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식 워터 펌프
KR101134970B1 (ko) * 2009-11-19 2012-04-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식 워터 펌프
DE102010031399A1 (de) * 2010-07-15 2012-01-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5800141B2 (ja) 2011-08-31 2015-10-28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KR101250969B1 (ko) * 2012-02-20 2013-04-05 캄텍주식회사 차량용 워터펌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7595U (ja) * 1992-03-27 1993-10-22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キャンドモ−タポンプ
CN101666279A (zh) * 2008-09-03 2010-03-10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燃料泵
JP2012154219A (ja) * 2011-01-25 2012-08-16 Aisan Industry Co Ltd 電動ポンプ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019A (zh) * 2015-01-17 2016-07-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离心泵
CN105805019B (zh) * 2015-01-17 2018-01-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离心泵
CN111306071A (zh) * 2015-07-24 2020-06-1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子泵
CN113586512A (zh) * 2015-09-30 2021-11-0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CN113586512B (zh) * 2015-09-30 2023-12-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CN111480282A (zh) * 2017-12-19 2020-07-3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式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1480282B (zh) * 2017-12-19 2022-07-08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式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2119572A (zh) * 2018-03-09 2020-12-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芯支承构造
CN112119572B (zh) * 2018-03-09 2023-02-2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芯支承构造
CN112166540A (zh) * 2018-06-05 2021-01-0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电驱动马达、湿转子泵和家用器具
CN112469901A (zh) * 2018-07-11 2021-03-09 翰昂汽车零部件德国有限公司 水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3585A (ja) 2014-09-22
US20140271279A1 (en) 2014-09-18
DE102014204319A1 (de)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2178A (zh) 电动流体泵
US20130323096A1 (en) Diagonal fan
CN105281476B (zh) 电动机
CN109391087B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装置
US10941781B2 (e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axial-flow liquid pump
US20130058812A1 (en) Fluid pump
CN109983232A (zh) 电动汽车冷却剂泵
CN113039346A (zh) 用于冷却电池组的螺杆泵
CN205207206U (zh) 一种基于轴向电机驱动的微型机泵一体式磁力泵
CN103031690A (zh) 洗衣机
JP2012193650A (ja) 電動ポンプ及び電動ポンプ用ロータ
JP2007205246A (ja) ウォータポンプ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2242717B (zh) 一种一体化及液体润滑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电动水泵
CN102130562A (zh) 电机
KR101712604B1 (ko) 원심펌프
CN202172317U (zh) 液冷式外转子电机
CN105332927A (zh) 一种基于轴向双电机驱动的一体式磁力泵
CN201080915Y (zh) 一种无轴磁力泵
CN114448126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5469117B2 (ja) 電動流体ポンプ
CN206419217U (zh) 降低排气噪音的交流永磁同步水泵
CN108412786A (zh) 一种复合分子泵
JP2015063899A (ja) 電動ウォータポンプ
CN205207207U (zh) 一种基于轴向双电机驱动的一体式磁力泵
JP2001522434A (ja) 燃料のための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