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4938B - 纸张类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类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4938B
CN104044938B CN201410088194.5A CN201410088194A CN104044938B CN 104044938 B CN104044938 B CN 104044938B CN 201410088194 A CN201410088194 A CN 201410088194A CN 104044938 B CN104044938 B CN 104044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air
conveyance
downstream
up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81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4938A (zh
Inventor
藤原弘章
成冈良彦
浅利幸生
平光功明
三谷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4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65H5/023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between a pair of belts forming a transport n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16Controlling air-supply to pneumatic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air blast or suction apparatus
    • B65H29/245Air blas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air-blas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7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transpor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7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transport devices
    • B65H2301/4474Pair of cooperating moving elements as rollers, belts forming nip into which material is transpo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6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belt, or belts
    • B65H2404/264Arrangement of side-by-sid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4Particular portion of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20Volume; Volum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包括:上游侧搬送部(2),通过夹持纸张类(P)并进行旋转来搬送该纸张类(P);下游侧搬送部(4),在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形成不夹持纸张类(P)的自由搬送区域(3)的位置夹持该纸张类(P)并进行旋转来进一步搬送该纸张类(P);上游侧送气部(5),在所述自由搬送区域(3)内的纸张类(P)的搬送面的两面侧形成向搬送方向下游流动的气流;控制部(9),控制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从而至少在由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使所述纸张类(P)的前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形成所述气流,并至少在所述纸张类(P)的后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使气流停止。

Description

纸张类搬送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53275(申请日:2013年3月15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以该申请为参照,并包括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连续搬送多张纸张类的纸张类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纸张类搬送装置,有通过搬送辊等以不约束纸张类的自由状态搬送纸张类的所谓的自由搬送装置。例如,作为这种装置,在纸张类的搬送面两侧配置有引导部件。两侧的引导部件与搬送面分别对置的对置面之间形成空气贮存区。通过贯通各引导部件而设置的空气喷嘴孔,从垂直于搬送面的方向向该空气贮存区喷入空气。通过喷入空气,在引导部件之间(两个对置面之间)形成用于以稳定的姿态搬送纸张类的气体层。
上述现有的搬送装置中,因为从纸张类的搬送面两侧垂直喷入空气,所以在不搬送纸张类的状态下,气体层中的气流变得不稳定。因此,在连续搬送多张纸张类的情况下,纸张类之间的区域中气流变得尤为不稳定,从而导致纸张类搬送姿态的紊乱。
特别是,这种在自由搬送状态时对纸张类照射光并检测其特性的装置中,由于纸张类的搬送姿态紊乱,不能稳定地通过光的焦点位置,导致成像模糊,检测精度下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的纸张类搬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的纸张类搬送装置。
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具有:上游侧搬送部,通过夹持纸张类并进行旋转来搬送该纸张类;下游侧搬送部,在从所述上游侧搬送部向搬送方向下游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夹持该纸张类并进行旋转,从而进一步搬送该纸张类。上游侧搬送部与下游搬送部之间设有以不夹持纸张类的状态进行自由搬送的自由搬送区域。进一步,在自由搬送区域内的纸张类搬送面的两面侧设有上游送气部,用于形成向搬送方向下游流动的气流。而且,控制上游侧送气部,从而至少在通过上游侧搬送部使纸张类的前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之前形成气流,并且至少在纸张类的后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之前停止气流。
根据以上构成,具有从自由搬送区域的上游侧沿搬送面向搬送方向送气的上游送气部,因此能够使由自由搬送区域上游的搬送夹持点夹持约束并进行搬送的纸张类的搬送姿态稳定,从而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从搬送面的上方观察图1的搬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搬送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与图3一起用于说明图1的搬送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从搬送面的上方观察图6的搬送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实施方式,纸张类搬送装置包括:上游侧搬送部,通过夹持纸张类并进行旋转来搬送该纸张类;下游侧搬送部,通过在所述上游侧搬送部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形成不夹持纸张类的自由搬送区域的位置,夹持该纸张类并进行旋转来进一步搬送该纸张类;上游侧送气部,用于在所述自由搬送区域内的纸张类搬送面的两面侧形成向搬送方向下游流动的气流;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上游侧送气部,从而至少在通过所述上游侧搬送部使所述纸张类的前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之前形成所述气流,并至少在所述纸张类的后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之前使气流停止。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10(以下简称为搬送装置10)的主视图。图2是从搬送面的上方观察该搬送装置10的俯视图。图1中,将控制搬送装置10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用框图表示。而且,图2中省略了搬送面上方的构成的图示,以容易观察搬送面下侧的构造。
搬送装置10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搬送面1(搬送路径),用于将纸币等较轻薄的多张纸张类P向图示箭头T方向(图示向左的方向)连续搬送。多张纸张类P沿该搬送面1以互相恒定的搬送间隔(gap)连续快速(例如10m/秒左右)地被搬送。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各纸张类P沿其长度方向以大致水平的姿态被搬送。
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图示右侧)设有上游侧搬送部2,其通过带2c及2d从上下夹持沿搬送面1搬送的纸张类P,并通过该带2c及2d的旋转,来将纸张类P向箭头T方向搬送。而且,在搬送方向下游侧与上游侧搬送部2隔开距离的位置设有下游侧搬送部4,其搬送夹持点(N2)接收由上游侧搬送部2搬送过来的纸张类P,由带4c及4b上下夹持该纸张类P,并且通过该带4c及4b的旋转,进一步将纸张类P向箭头T方向搬送。而且,在上游侧搬送部2与下游侧搬送部4之间设有自由搬送区域3,用于沿搬送面1以大致水平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P。
更详细地说,上游侧搬送部2具有: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图1中仅图示其中一个),相邻配置于搬送面1的上方;以及两个下部搬送辊2L、2L,以隔着搬送面1分别与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接近对置的方式配置在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的下方。各搬送辊2H及2L,其轴向厚度设定成所需要的最小厚度,并设置于隔着搬送面1而互相对置的位置。
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与旋转轴2a同轴且互相隔着恒定距离,其中,该旋转轴2a沿与搬送方向T正交且与垂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图2的箭头W方向)延伸设置。两个下部搬送辊2L、2L与旋转轴2b同轴且互相隔着恒定距离(与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相同的间隔),其中,该旋转轴2b沿宽度方向W与旋转轴2a平行地延伸设置。如图2所示,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及两个下部搬送辊2L、2L分别设置成,互相隔着比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短的距离。
两个上部搬送辊2H、2H上分别卷绕有较细的两条上部搬送带2c、2c(图1中仅图示其中一条)。这两条上部搬送带2c、2c还分别卷绕于未图示的其它辊上,以可沿搬送方向T运行的状态架设成环状。另外,这两条上部搬送带2c、2c具有与搬送面1平行地沿搬送方向T延伸的部位。也就是说,这两条上部搬送带2c、2c沿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运行之后,卷绕于上部搬送辊2H上,并向远离搬送面1的方向运行。
另一方面,两个下部搬送辊2L、2L上也分别卷绕有较细的两条下部搬送带2d、2d。这两条下部搬送带2d、2d还分别卷绕于驱动辊2D、2D,以可沿搬送方向T运行的状态架设成环状。另外,这两条下部搬送带2d、2d也具有与搬送面1平行地沿搬送方向T延伸的部位。该部位隔着搬送面1与上部搬送带2c对置。也就是说,这两条下部搬送带2d、2d在沿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运行之后,卷绕于下部搬送辊2L、2L,之后进一步卷绕于驱动辊2D、2D。
沿搬送面1的上表面侧延伸设置的上部搬送带2c、2c的水平部位与沿搬送面1的下表面侧延伸设置的下部搬送带2d、2d的水平部位,隔着搬送面1互相接触。换言之,这些上部搬送带2c、2c的水平部位及下部搬送带2d、2d的水平部位通过按压搬送面1上所通过的纸张类P的两面来防止抖动。
而且,隔着搬送面1互相对置的上部搬送辊2H、2H及下部搬送辊2L、2L各自的旋转轴2a和2b以被向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的状态安装于未图示的装置的框架等,以使卷绕于各辊2H、2L的搬送带2c、2d的外表面彼此在上下辊2H、2L对置的位置隔着搬送面1进行压接。
也就是说,在上部搬送带2c与下部搬送带2d压接的位置即上部搬送辊2H与下部搬送辊2L的对置位置(N1),由上下搬送带2c、2d对通过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搬送的纸张类P施加较强的夹持力(即搬送力)。另外,上部搬送辊2H无需与下部搬送辊2L完全对置,例如也可以将上部搬送辊2H配置在稍微向下游侧偏移的位置。此种情况下,N1成为下部搬送辊2L的位置,即使多张重叠的纸币被搬送过来的情况下,通过上部搬送带2c发生退避,也可进行搬送。
另一方面,下游侧搬送部4具有: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图1中仅图示其中一个),相邻配置于搬送面1的上方;以及两个下部搬送辊4L、4L,以隔着搬送面1分别与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接近对置的方式配置在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的下方。各搬送辊4H、4L的轴向厚度设定成所需要的最小厚度,且各搬送辊4H、4L设置于隔着搬送面1互相对置的位置。
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与沿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的旋转轴4a同轴且互相隔着恒定的距离。两个下部搬送辊4L、4L与沿宽度方向W与旋转轴4a平行地延伸设置的旋转轴4b同轴且互相隔开(与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相同的间隔)。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及两个下部搬送辊4L、4L分别设置成,互相隔开比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短的距离。
两个上部搬送辊4H、4H上分别卷绕有较细的两条上部搬送带4c、4c(图1中仅图示其中一条)。这两条上部搬送带4c、4c也分别卷绕于未图示的其它辊上,并以可沿搬送方向T运行的状态架设成环状。另外,这两条上部搬送带4c、4c具有与搬送面1平行地沿搬送方向T延伸的部位。也就是说,这两条上部搬送带4c、4c卷绕于上部搬送辊4H上之后,沿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运行。
另一方面,两个下部搬送辊4L、4L上也分别卷绕有较细的两条下部搬送带4d、4d。这两条下部搬送带4d、4d还分别卷绕于驱动辊4D、4D,并以可沿搬送方向T运行的状态架设成环状。另外,这两条下部搬送带4d、4d也具有与搬送面1平行地沿搬送方向T延伸的部位。该部位隔着搬送面1与上部搬送带4c对置。也就是说,这两条下部搬送带4d、4d卷绕于驱动辊4D、4D上之后,卷绕于下部搬送辊4L、4L,并沿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运行。
沿搬送面1的上表面侧延伸设置的上部搬送带4c、4c的水平部位与沿搬送面1的下表面侧延伸设置的下部搬送带4d、4d的水平部位,隔着搬送面1互相接触。换言之,这两条上部搬送带4c、4c的水平部位及下部搬送带4d、4d的水平部位通过按压搬送面1上所通过的纸张类P的两面来防止抖动。
而且,隔着搬送面1分别对置的上部搬送辊4H、4H以及下部搬送辊4L、4L各自的旋转轴4a、4b以被向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的状态安装于未图示的装置的框架等,以使卷绕于各辊4H、4L的搬送带4c、4d的外表面在上下辊4H、4L对置的位置隔着搬送面1相互压接。
也就是说,在上部搬送带4c与下部搬送带4d压接的位置、即上部搬送辊4H与下部搬送辊4L的对置位置(N2),由上下的搬送带4c、4d对通过搬送面1向搬送方向T搬送的纸张类P施加较强的夹持力(即搬送力)。另外,上部搬送辊4H无需与下部搬送辊4L完全对置,例如还可以将上部搬送辊4H配置在稍微向上游侧偏移的位置。此种情况下,N2成为下部搬送辊4L的位置,即使多张重叠的纸张类被搬送过来的情况下,因为上部搬送带4c发生退避,所以也能够通过。
自由搬送区域3是N1(夹持约束纸张类P的搬送夹持点N1)与N2(夹持约束纸张类P的搬送夹持点N2)之间的区域,其中,N1是上游侧搬送部2的上部搬送辊2H与下部搬送辊2L对置的位置,N2是下游侧搬送部4的上部搬送辊4H与下部搬送辊4L对置的位置。该区域3中没有配置与沿搬送面1搬送的纸张类P接触的部件,纸张类P在该区域3中以无外力的自由状态被搬送。
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自由搬送区域3的长度(即N1与N2之间的距离)比该搬送装置10所处理的纸张类P在搬送方向T上的长度短,所以,实际上,在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后端穿过上游侧搬送部2的位置N1之前,该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前端就已经到达下游侧搬送部4的N2,所以被搬送的纸张类P不会完全处于自由状态。
但是,在被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前端穿过N1之后到达N2之前的期间,该纸张类P只受到上游侧搬送部2的夹持力(即搬送力)。因此,有可能发生当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前端位于自由搬送区域3时,该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前端抖动,该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尤其在前端侧不稳定的现象。
同样,当被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后端穿过N1后,该纸张类P只受到下游侧搬送部4的夹持力(即搬送力)。因此,有可能发生当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后端位于自由搬送区域3时,该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后端抖动,该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尤其在后端侧不稳定的现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具有用于抑制上述自由搬送区域3中的纸张类P抖动的机构。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具有上游侧送气部5及下游侧送气部6,其中,上游侧送气部5用于在自由搬送区域3的搬送面1的两面侧形成从搬送方向上游侧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流动的气流,下游侧送气部6用于在自由搬送区域3的搬送面1的两面侧形成从搬送方向下游侧向搬送方向上游侧流动的气流。
另外,在此虽说明了隔着自由搬送区域3设置有上游侧送气部5及下游侧送气部6这两个送气部的搬送装置10,但也可以只设置上游侧送气部5或下游侧送气部6中的一个,无论设置哪个,都能够抑制自由搬送区域3中的纸张类P的抖动。
或者,也可以代替上游侧送气部5(除了上游侧送气部5以外),在自由搬送区域3的下游侧设置在搬送面1的两面侧沿搬送方向T吸气的下游侧抽吸部(未图示),也可以代替下游侧送气部6(除了下游侧送气部6以外),在自由搬送区域3的上游侧设置在搬送面1的两面侧沿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吸气的上游侧抽吸部(未图示)。
上游侧送气部5具有:上部空气喷嘴5H,配置在与上游侧搬送部2的上部搬送辊2H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图示右侧)隔开的搬送面1的上方;下部空气喷嘴5L,配置在与上游侧搬送部2的下部搬送辊2L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图示右侧)隔开的搬送面1的下方;上游侧泵5a,用于向这上下两个空气喷嘴5H、5L送入空气;以及上游侧阀5b,设置在连接该上游侧泵5a与两个空气喷嘴5H、5L的配管的中间。
还有,下游侧送气部6具有:上部空气喷嘴6H,配置在与下游侧搬送部4的上部搬送辊4H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图示左侧)隔开的搬送面1的上方;下部空气喷嘴6L,配置在与下游侧搬送部4的下部搬送辊4L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图示左侧)隔开的搬送面1的下方;下游侧泵6a,用于向这上下两个空气喷嘴6H、6L送入空气;以及下游侧阀6b,设置在连接该下游侧泵6a与两个空气喷嘴6H、6L的配管的中间。
上游侧送气部5的上部空气喷嘴5H及下部空气喷嘴5L配置在相对于搬送面1面对称的位置,具有相对于搬送面1面对称的形状。例如,以下部空气喷嘴5L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下部空气喷嘴5L具有从搬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宽的扁平的空气喷嘴形状,并在宽幅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狭缝状开口部7L。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部7L的宽度设定为与纸张类P的宽度大致相同。而且,该下部空气喷嘴5L设置成,狭缝状的开口部7L在靠近搬送面1的位置向搬送方向下游侧开口的姿态。
也就是说,从该下部空气喷嘴5L的开口部7喷出的空气沿搬送面1的下表面径直流向与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正方向),形成沿着搬送面1下表面的扁平气流层。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泵5a的压力、配管的内径、以及空气喷嘴的开口部7L的开口面积等被设定成,使该气流层的沿搬送方向的速度分量等于或大于纸张类P的搬送速度。
此时,气流层在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会对下部搬送辊2L、2L形成些许干扰,但如上所述因为下部搬送辊2L、2L被设定成较薄的厚度,所以能够通过与下部搬送辊2L、2L的干扰来抑制气流层的不稳定。
同样,从具有与下部空气喷嘴5L相同构造的上部空气喷嘴5H的开口部7H喷出的空气沿搬送面1的上表面径直流向与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正方向),形成沿着搬送面1上表面的扁平气流层。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泵5a的压力、配管的内径、以及空气喷嘴的开口部7H的开口面积等被设定成,使该气流层沿搬送方向的速度分量等于或大于纸张类P的搬送速度。即,从上下两个空气喷嘴5H、5L喷出的气流相对于搬送面1形成面对称的形状。
另一方面,下游侧送气部6的上部空气喷嘴6H与下部空气喷嘴6L也配置在相对于搬送面1面对称的位置,并具有相对于搬送面1面对称的形状。例如,以下部空气喷嘴6L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下部空气喷嘴6L具有从搬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逐渐变宽的扁平的空气喷嘴形状,并在宽幅的上游侧端部具有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狭缝状开口部8L。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部8L的宽度设定为与纸张类P的宽度大致相同。而且,该下部空气喷嘴6L设置成,狭缝状开口部8L在靠近搬送面1的位置向搬送方向上游侧开口的姿态。
也就是说,从该下部喷嘴6L的开口部8L喷出的空气沿搬送面1的下表面径直流向搬送方向的反方向,形成沿着搬送面1下表面的扁平气流层。另外,由于该反方向的气流层的流向与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相反,所以无需将其流速提高到与上述上游侧送气部5所形成的气流层的流速。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通过下游侧送气部6的空气喷嘴6H、6L喷出的气流流速慢于上游侧送气部5的空气喷嘴喷出的气流流速。
另外,该反方向气流层在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也对下部搬送辊4L、4L形成些许干扰,但如上所述因为下部搬送辊4L、4L被设定成较薄的厚度,所以通过与下部搬送辊4L、4L的干扰能够抑制气流层的不稳定。
同样,从具有与下部空气喷嘴6L相同构造的上部空气喷嘴6H的开口部8H喷出的空气沿搬送面1的上表面径直流向搬送方向的反方向,形成沿着搬送面1上表面的扁平气流层。也就是说,从上下两个空气喷嘴6H、6L喷出的气流相对于搬送面1构成面对称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具有用于控制装置动作的控制部9(控制装置)。控制部9例如是便携式计算机(portable computer:PC)或控制盘等。控制部9上连接有上述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下游侧送气部6的阀6b、上游侧搬送部2的驱动辊2D、下游侧搬送部4的驱动辊4D、两个正时传感器12和14、以及传感器单元13。
阀5b、6b设置于各自的配管上靠近空气喷嘴5H、5L、6H、6L的位置。由此,阀5b、6b切换之后即可从空气喷嘴5H、5L、6H、6L喷出(或停止喷出)空气,并且能够快速切换气流层的形成与消失。
上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2具有配置在搬送面1下方的发光部12a、以及与该发光部12a对置地配置在搬送面1上方的受光部12b。该正时传感器12设置在其从发光部12a射出并由受光部12b接收的光的光轴通过比位置N1稍微靠近上游侧的位置,其中,位置N1为上游侧搬送部2的上部搬送辊2H与下部搬送辊2L对置的位置。该正时传感器12通过检测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遮住其光轴,来检测纸张类P的通过。
下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4具有配置在搬送面1下方的发光部14a、以及与该发光部14a对置地配置在搬送面1上方的受光部14b。该正时传感器14设置在其从发光部14a射出并由受光部14b接收的光的光轴通过比位置N2稍微靠近下游侧的位置,其中,位置N2为下游侧搬送部4的上部搬送辊4H与下部搬送辊4L对置的位置。该正时传感器14也通过检测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遮住其光轴,来检测纸张类P的通过。
传感器单元13具有配置在搬送面1下方的发光/受光部13a、以及与该发光/受光部13a对置地配置在搬送面1上方的受光部13b。如图2所示,发光/受光部13a沿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所相交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受光部13b也与发光/受光部13b对置地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该传感器单元13设置在其从发光/受光部13a射出并由受光部13b接收的光在自由搬送区域3内垂直地横切搬送面1的位置。
更详细地说,发光/受光部13a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细长的荧光灯等光源,并具有与光源相邻且在宽度方向上细长的受光部。该发光/受光部13a的受光部接收光源所射出的光被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反射时的反射光。而且,配置在搬送面1上方的受光部13b接收发光/受光部13a的光源所射出的光。因此,发光/受光部13a及受光部13b在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至少超过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宽度。
该传感器单元13通过检测透过搬送面1上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透射光、以及/或者被纸张类P反射的反射光,来检测该纸张类P的各种特性(形状、表面状态等)。特别是,由于该传感器单元13设置在自由搬送区域3的中间位置,所以能够检测到不被搬送辊或搬送带夹持的纸张类P的所有部位。但是,自由搬送中的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稳定被自由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提高纸张类P的检测精度尤为重要。
以下参照图3的流程图及图4说明上述搬送装置10的动作。图4表示两个正时传感器12和14的输出信号(明/暗)与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及下游侧送气部6的阀6b之间的关系。
当沿搬送面1向箭头T方向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通过上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2时(图3、步骤1;是),控制部9打开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并通过上游侧的两个空气喷嘴5H、5L的狭缝状开口部7H、7L向搬送方向T喷出空气(步骤2)。
而且,之后,该纸张类P继续被搬送,当该纸张类P前端侧的部位经过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夹持点N1后处于自由状态(非夹持状态)时(步骤3),控制部9通过传感器单元13取得自由搬送区域3中搬送的纸张类P的包括图像数据的各种数据,从而开始进行检测该纸张类P特性的处理(步骤4)。
此时,通过步骤2中上游侧的两个空气喷嘴5H、5L喷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搬送方向T的气流层形成于搬送面1的两面侧,且该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尤其在其前端侧被稳定化。由此,抑制了纸张类P的抖动,而且纸张类P的表面与传感器单元13的发光部或受光部之间的距离变得稳定,从而提高纸张类P的检测精度。
也就是说,其前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的纸张类P,以仅被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夹持点N1夹持的状态向搬送夹持点N1的下游侧快速搬送,该纸张类P的位于N1下游侧的搬送方向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侧部位容易发生抖动。也就是说,纸张类P在自由搬送区域3中不被夹持。这种纸张类P的抖动对于较软较薄的纸张类P尤其显著,并随着静电或自重、空气阻力、折叠或弯曲等原因而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为抑制该前端侧的抖动,在自由搬送区域3中搬送面1的两面侧形成了通过上游侧搬送部2向搬送方向T流动的上述气流层。因为气流层的流速等于或大于纸张类P的搬送速度,所以该气流层产生施力,将纸张类P的由搬送夹持点1夹持的部位下游侧的部位进一步推向下游侧。由此,纸张类P以被向下游侧轻微拉伸的状态进行搬送,从而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变得稳定。
之后,其搬送姿态通过上游侧送气部5被稳定化的该纸张类P的前端进入下游侧送气部4的搬送夹持点N2(步骤5),当经过下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4时(步骤6;是),控制部9判断出该纸张类P被两个搬送夹持点N1和N2夹持,所以首先关闭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使空气喷嘴5H、5L停止喷出空气(步骤7)。
在这种状态下,该纸张类P以被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两个搬送夹持点N1和N2夹持的状态进行搬送,所以尤其是该纸张类P的前端侧部位不会发生抖动。该状态持续到该纸张类P的后端经过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夹持点N1为止。
另外,重要的是步骤7的处理要在该纸张类P的后端穿过上游侧搬送夹持点N1之前实施。假如在该纸张类P的后端穿过上游侧搬送夹持点N1之后关闭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来使上游侧送气部5的气流消失,那么穿过搬送夹持点N1之后的纸张类P的后端会被消失前的气流层吹动,因此后端可能会严重抖动。
其次,控制部9在步骤7动作的同时,或在步骤7动作之后且该纸张类P的后端穿过上游侧搬送夹持点N1之前(即由两个搬送夹持点N1、N2夹持该纸张类P的状态时),打开下游侧送气部6的阀6b,并通过下游侧的空气喷嘴6H、6L的狭缝状开口部8H、8L向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喷出空气(步骤8)。
此时,可以在上游侧送气部5的气流消失的同时或之后产生下游侧送气部6的气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该纸张类P的后端通过搬送夹持点N1的时刻(例如正时传感器12的输出变为明的时刻)产生下游侧送气部6的气流。
无论哪种情况,流向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气流与流向上游侧的气流的切换正时优选设定为,使所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不发生紊乱的适当正时。例如,如上所述,如果在纸张类P的后端通过上游侧的搬送夹持点N1的时刻形成下游侧送气部6的反方向气流层,那么该纸张类P后端侧的抖动量会暂时增大,但可降低前端侧的抖动量。因此,如果能够允许纸张类P后端侧的检测精度的些许下降,那么可以以该正时切换气流的方向。
之后,当上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2的传感器输出由暗变为明时,该纸张类P的后端通过上游侧搬送夹持点N1,并且该纸张类P的后端处于自由状态。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时刻,因为在步骤8中下游侧送气部6喷出的气流所形成的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的气流层已经形成于搬送面1的两面侧,所以该纸张类P的后端不会发生抖动。
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该纸张类P仅由下游侧搬送部4的搬送夹持点N2夹持搬送,通过下游侧搬送部4的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的气流层产生使该纸张类P的搬送夹持点N2上游侧的部位返回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的施力。由此,该纸张类P以被向搬送方向T拉伸的状态进行搬送,进而抑制了后端的抖动,稳定了搬送姿态。
在这种状态下,继续进行传感器单元13对该纸张类P的特性检测处理(步骤4),在该纸张类P的后端穿过传感器单元13的光路的时刻,控制部9结束对该纸张类P的特性检测处理。
进一步,之后,该纸张类P被搬送,当其后端经过下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4时(步骤9;是),控制部9判断为自由搬送区域内不存在纸张类P,于是关闭下游侧送气部6的阀6b,使通过空气喷嘴6H、6L的气流消失(步骤10)。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重复上述步骤1~10的处理,并连续快速搬送多张纸张类P,直到搬送完纸张类P(步骤11;否)。另外,此时,被连续搬送的纸张类P之间的间隔设定为至少比自由搬送区域3长,以使对下一个纸张类P的搬送控制不会影响对先行的纸张类P的搬送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搬送装置10在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夹持点N1与下游侧搬送部4的搬送夹持点N2之间设有自由搬送区域3,当仅由上游侧搬送夹持点N1夹持约束并搬送纸张类P的状态时,通过上游侧送气部5形成沿着搬送方向T的气流,而仅由下游侧搬送夹持点N2夹持约束并搬送纸张类P的状态时,通过下游侧送气部6形成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的气流,所以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因为在自由搬送区域3中的搬送面1的两面侧通常以适当正时形成适当方向的气流,所以例如即使自由搬送带有折角和折痕的纸张类或刚性较低的较软纸张类等在空气阻力下容易发生抖动的纸张类时,也能够无干扰地稳定搬送。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搬送面1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形成相同(相对于搬送面1构成面对称)的气流,所以能够保持搬送面1的上表面侧与下表面侧的气流平衡,从而能够使搬送姿态更稳定。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搬送没有折角和折痕的状态较好的纸张类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纸张类搬送时的抖动量,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类P的检测精度。折痕表示卷边、折皱、波纹等纸张类的变形状态。此种情况下,能够稳定用于检测纸张类P特性的传感器单元13的发光/受光部13a与纸张类P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传感器单元13的受光部13b与纸张类P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而且,即使对于具有折角和折痕、或因用旧而刚性降低的纸币等的纸张类P,因气流发挥引导作用来抑制变形或方向变化,所以能够降低进入下游侧搬送夹持点N2时产生的拥堵或从自由搬送区域3脱落的风险。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下游侧送气部6所产生的反方向气流比上游侧送气部5所产生的沿搬送方向的气流流速慢,但在实际的装置中,各送气部5、6产生的空气流速被设定为,避免通过搬送面1搬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发生抖动的适当流速。此种情况下,各送气部5、6所产生的空气的适当流速根据搬送对象的纸张类P的种类或搬送装置10搬送纸张类P的搬送速度而不同。另外,在此所说的流速是指气流的沿搬送方向(或反方向)的速度分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游侧送气部5的空气喷嘴5H、5L各自的开口部7H、7L的形状、以及下游侧送气部6的空气喷嘴6H、6L各自的开口部8H、8L的形状设定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状,但开口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具有小开口部的多个空气喷嘴沿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空气喷嘴的个数也可以任意设定。此种情况下,当减小(或使其变细)开口部面积时,能够以较低的压力得到预期的流速,并能够提高ON/OFF的切换速度。由此,能够瞬时切换气流层的方向,并能够较好地控制纸张类P的搬送姿态。
而且,为了使通过空气喷嘴5H、5L(6H、6L)形成的气流层的形状更稳定,也可以在泵5a(6a)与阀5b(6b)之间设置用于对空气加压的容器。由此,在打开阀的瞬间能够瞬时将加压空气送入空气喷嘴,并通常能够以稳定的压力喷出空气。另外,此种情况下,优选尽量缩短阀与空气喷嘴之间的配管,以瞬时切换空气的喷出/停止。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上游侧搬送部2及下游侧搬送部4作为带搬送机构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在搬送面1的两面侧只配置搬送辊的搬送机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正时传感器12、14使用了透过型传感器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反射型传感器。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分别设置上游侧送气部5的阀5b与下游侧送气部6的阀6b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可切换上游侧送气部5的气流与下游侧送气部6的气流的单个阀。或者,还可以使用可切换加上不向任一个送气部供给空气的状态的三种状态的阀。
其次,参照图5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20(以下简称为搬送装置20)。另外,该搬送装置20除了其下游侧送气部26的两个空气喷嘴26H、26L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不同外,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作用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配置在搬送面1上方的下游侧送气部26的上部空气喷嘴26H以从搬送面1的垂直方向的稍微下游侧向上游侧朝斜下方喷出空气的角度安装在与搬送面1隔开距离的位置。也就是说,从该上部空气喷嘴26H喷出的空气以图中虚线所示的方向喷向搬送面1。此时,特别设定上部空气喷嘴26H的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以使空气被喷到搬送面1上的传感器单元13的检测位置的稍微上游侧。另外,因为该上部空气喷嘴26H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嘴6H相同的开口形状,所以从该空气喷嘴喷出的空气形状为沿宽度方向的较长的狭缝状。
另一方面,配置在搬送面1下方的下游侧送气部26的下部空气喷嘴26L,以从搬送面1的垂直方向的稍微下游侧向上游侧朝斜上方喷出空气的角度安装在与搬送面1隔开距离的位置。也就是说,从该下部空气喷嘴26L喷出的空气以图中虚线所示的方向被喷向搬送面1。此时,特别设定下部空气喷嘴26L的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以使空气被喷到搬送面1上传感器单元13的检测位置的稍微上游侧。另外,因为该下部空气喷嘴26L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嘴6L相同的开口形状,所以从该空气喷嘴喷出的空气形状为沿宽度方向的较长的狭缝状。
然后,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正时通过下游侧送气部26向搬送面1的两面侧喷出空气时,对以被下游侧搬送部4的搬送夹持点N2夹持约束的状态进行搬送的纸张类P的后端侧部位稍微被施以返回上游侧方向的力。由此,该纸张类P以被部分地向搬送方向T拉伸的状态进行搬送,从而抑制了抖动。特别是,此种情况下,隔着传感器单元13的检测位置在搬送方向的两侧向纸张类P施加反方向的力,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检测位置上该纸张类P的抖动,并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倾斜地对搬送面1喷出空气,能够在沿搬送面1搬送的纸张类P的预期搬送位置通过点状孔隙对纸张类P喷出空气,也能够局部地抑制纸张类P的抖动。此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可有效地局部抑制纸张类P的被检测部位的抖动。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30(以下简称搬送装置30)的主视图,图7是从搬送面1的上方观察该搬送装置30的俯视图。另外,图7中省略了搬送面1上方的构成图示。该搬送装置30除了在搬送面1的两面侧具有多个搬送导轨32H、32L、34H、34L之外,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作用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沿搬送方向T的上游侧搬送导轨包括:靠近并沿着搬送面1的上表面延伸设置的上部搬送导轨32H、以及靠近并沿着搬送面1的下表面配置的下部搬送导轨32L。沿搬送方向T的下游侧的搬送导轨包括靠近并沿着搬送面1的上表面延伸设置的上部搬送导轨34H、以及靠近并沿着搬送面1的下表面配置的下部搬送导轨34L。这四个搬送导轨具有相同的构造,并相对于搬送面1面对称地配置。
如图7所示,例如,上游侧的下部搬送导轨32L是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距离的两条细长的板状导轨,其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分别向远离搬送面1的方向倾斜折弯(图6)。这两条板状导轨所组成的下部搬送导轨32L配置于上游侧搬送部2的两条下部搬送带2d和2d之间。另外,该下部搬送导轨32L具有避开上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2的光轴、下游侧的正时传感器14的光轴、以及传感器单元13的光路的形状。
上游侧的上部搬送导轨32H、下游侧的上部搬送导轨34H、以及下游侧的下部搬送导轨34L具有与上述上游侧的下部搬送导轨32L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此省略对这些搬送导轨32H、34H、34L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自由搬送区域3附近靠近搬送面1的两面侧设置了多个搬送导轨32H、32L、34H、34L,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纸张类P的抖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导轨由在搬送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细长板状导轨组合而成,所以不会妨碍上游侧送气部5所产生的空气的流动以及下游侧送气部6所产生的空气的流动。换言之,这些搬送导轨只要不扰乱在搬送面1的两面侧形成的气流层,且不妨碍各种传感器对纸张类P的检测,那么可以为任何形状。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40(以下简称为搬送装置40)的主视图。该搬送装置40的构造为,拆掉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30上游侧的下部搬送导轨32L,并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20下游侧的下部空气喷嘴26L代替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30的下游侧送气部6,除此之外的构造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30大致相同。因此,在此,对作用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搬送装置40中,对处于仅由下游侧搬送部4的搬送夹持点N2夹持约束进行搬送的状态的纸张类P,通过下游侧送气部26的下部空气喷嘴26L从搬送面1的下侧向斜上游喷出空气。此时,喷出空气的位置被设定于上游侧的上部搬送导轨32H的搬送面1侧的对置面侧(图示下表面侧)。
由此,纸张类P的位于搬送夹持点N2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位,通过从下部空气喷嘴26L向斜上游喷出的空气被推压到上部搬送导轨32H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在该位置处,被施加搬送方向T的反方向的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20相同,在隔着纸张类P的检测位置的两侧施加将纸张类P向相反方向拉伸的力,从而能够提高纸张类P的检测精度。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因为具有使空气从自由搬送区域的上游侧沿搬送面向搬送方向流动的上游侧送气部,所以能够使由自由搬送区域上游的搬送夹持点夹持约束进行搬送的纸张类的搬送姿态稳定,并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由搬送纸张类。
说明了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非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多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保护范围或宗旨内,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和等同的保护范围内。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上游侧送气部和下游侧送气部的搬送装置,其中,上游侧送气部用于从自由搬送区域的上游侧向搬送方向沿搬送面喷出空气,下游侧送气部用于从自由搬送区域的下游侧向搬送方向的反方向沿搬送面喷出空气,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至少具有上游侧送气部。

Claims (6)

1.一种纸张类搬送装置,包括:
上游侧搬送部(2),通过夹持纸张类(P)并进行旋转来搬送该纸张类(P);
下游侧搬送部(4),在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形成不夹持纸张类(P)的自由搬送区域的位置上,夹持该纸张类(P)并进行旋转来进一步搬送该纸张类(P);
上游侧送气部(5),在所述自由搬送区域(3)内的纸张类(P)的搬送面的两面侧形成向搬送方向下游流动的气流,从而抑制所述自由搬送区域(3)中的纸张类(P)的抖动;
下游侧送气部(6),用于在所述自由搬送区域(3)内的纸张类(P)的搬送面的两面侧形成向搬送方向上游流动的气流;
控制部(9),控制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从而至少在由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使所述纸张类(P)的前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形成所述气流,并至少在所述纸张类(P)的后端到达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使气流停止,并且,控制所述下游侧送气部(6),从而在传送到所述下游侧搬送部(4)的纸张类(P)的至少搬送方向后端到达所述自由搬送区域(3)之前形成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在所述搬送面的两面侧形成面对称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具有分别具备宽度与所述纸张类(P)的宽度大致相同的狭缝状开口部(7H、7L)的上部空气喷嘴(5H)以及下部空气喷嘴(5L),
所述下游侧送气部(6)具有分别具备宽度与所述纸张类(P)的宽度大致相同的狭缝状开口部(8H、8L)的上部空气喷嘴(6H)以及下部空气喷嘴(6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9)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即、在向所述下游侧搬送部(4)传送的纸张类(P)的搬送方向后端穿过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之前使所述气流消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送气部(5)形成经过所述上游侧搬送部(2)的气流,所述下游侧送气部(6)形成经过所述下游侧搬送部(4)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类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侧送气部(6)具有对所述搬送面的两面倾斜地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嘴(26H、26L)。
CN201410088194.5A 2013-03-15 2014-03-11 纸张类搬送装置 Active CN104044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3275 2013-03-15
JP2013053275A JP6042242B2 (ja) 2013-03-15 2013-03-15 紙葉類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4938A CN104044938A (zh) 2014-09-17
CN104044938B true CN104044938B (zh) 2017-01-18

Family

ID=5024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8194.5A Active CN104044938B (zh) 2013-03-15 2014-03-11 纸张类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4945B2 (zh)
EP (1) EP2778104B1 (zh)
JP (1) JP6042242B2 (zh)
CN (1) CN1040449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3333B1 (ko) * 2015-09-24 2017-11-02 주식회사 엘지씨엔에스 매체 감지장치 및 금융 기기
US11313807B2 (en) * 2018-08-30 2022-04-2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mage inspection device
JP7365819B2 (ja) * 2018-08-30 2023-10-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検査装置
US11254120B2 (en) * 2018-08-30 2022-02-22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inspection device
JP2022073530A (ja) * 2020-11-02 2022-05-1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6539A (en) * 1962-12-03 1964-06-09 Lyman Brooks Sheet handling
US3236517A (en) * 1965-03-23 1966-02-22 Lyman Brooks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AT340826B (de) * 1975-12-12 1978-01-10 Gao Ges Automation Org Transportsystem fur flaches fordergut, wie geldscheine, belege u.dgl.
JPS62126077A (ja) * 1985-11-22 1987-06-08 Sharp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US5336873A (en) * 1988-12-05 1994-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film having frame number bar codes
US5634636A (en) * 1996-01-11 1997-06-03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object handling system using feedback controlled air jets
CN1163228A (zh) * 1996-03-28 1997-10-2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抽吸输送装置
US6305772B1 (en) * 1997-06-25 2001-10-23 Unisys Corporation Angled air impingment system for document control
US6305442B1 (en) 1999-11-06 2001-10-23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Hydrogen-based ecosystem
JP3980245B2 (ja) * 2000-04-18 2007-09-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読取装置
JP2003095530A (ja) * 2001-09-25 2003-04-03 Toshiba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3300644A (ja) * 2002-04-09 2003-10-21 Toshiba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4284751A (ja) 2003-03-24 2004-10-1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ウエブ非接触搬送装置
JP2006089167A (ja) 2004-09-21 2006-04-06 Toshiba Corp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4603935B2 (ja) * 2005-05-31 2010-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2900444Y (zh) * 2006-05-19 2007-05-16 上海海润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规格印品检测机的吹风送纸输送带机构
JP4656658B2 (ja) * 2006-08-22 2011-03-2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紙幣処理装置
JP2008292893A (ja) * 2007-05-28 2008-12-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4553B2 (ja) * 2008-07-07 2012-04-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紙幣自動入出金機
JP2010206632A (ja) * 2009-03-04 2010-09-16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2242B2 (ja) 2016-12-14
EP2778104A3 (en) 2014-12-17
US20140265112A1 (en) 2014-09-18
EP2778104A2 (en) 2014-09-17
EP2778104B1 (en) 2015-12-30
JP2014177339A (ja) 2014-09-25
US9114945B2 (en) 2015-08-25
CN104044938A (zh)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938B (zh) 纸张类搬送装置
US8439478B2 (en) Ink-jet wip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using this
WO2009034758A1 (ja) 紙葉類分岐機構、紙葉類処理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分岐方法
JP2010167737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乾燥部における排気弁の制御方法
US20110205316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2079495A (ja) 錠剤印刷装置
JP2018016068A (ja) 中間ユニッ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0235316A5 (zh)
JP2012064040A (ja) 紙葉類検査装置
DE60313420D1 (de) Vorrichtung zum Spenden von Tintenpillen in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CN110682695A (zh) 具有润湿装置的页张印刷机
CN111002569B (zh) 用于能穿过处理炉的柔性材料幅材的处理设备
JPH08187839A (ja) 紙葉案内装置
CN101396902A (zh) 撒粉末装置
CN101346233A (zh) 印刷品检查装置
JP59919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SG179326A1 (en) Workpiece separation unit and vibratory conveying apparatus
JP2014088265A (ja) 枚葉紙を折り畳む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DE602006021518D1 (de) Blattausrichtungsvorrichtung
JP6980542B2 (ja) 錠剤印刷装置
JP5718504B1 (ja) 折装置
DE602004003980D1 (de) Vorrichtung zum Drehen von Packungen
KR20230030655A (ko) 제진 장치
JP6989945B2 (ja) 冊子の表紙めくり上げ装置
JP7394200B2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