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2801A -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2801A
CN104042801A CN201410322993.4A CN201410322993A CN104042801A CN 104042801 A CN104042801 A CN 104042801A CN 201410322993 A CN201410322993 A CN 201410322993A CN 104042801 A CN104042801 A CN 10404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zoma alismatis
volatile oil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parts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2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时宝
马少丹
苑述刚
苏桂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3229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2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4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2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4.药物有效成分滤液和白术滤液合并、制粉;5.制成颗粒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廉价、服用方便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能较好地提高中成药制剂稳定性,不但相同疗效下,减少原汤剂的服用量,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携带与储藏、服用方便等特点。

Description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人群的TC水平不同,其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则显著不同。目前,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比例上升,人群的血清TC水平呈现升高趋势。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18.6%,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而高脂血症又常与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总胆固醇每增高1mmol/L,缺血性脑卒中增加20%。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或多或少出现进行性减退,在内分泌激素影响下,人体脂肪出现了重新分布,我国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鉴于血脂异常发生率高,危害严重,本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调脂药物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五大类,即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诸多类的降脂药中,临床上常用调脂药物中主要是他汀类与贝特类,他汀类药物是具有广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一类里程碑性的药物。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恰当地使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甚至是死亡。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一类降血脂药,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能明显降低CRP水平,但是其对肝脏等脏器的损害仍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且副作用较大。贝特类药物不会引起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加重或影响其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高血脂症的首选,但是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引起胆结石、视力障碍和血象异常等副作用,此外还有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尽管世界各国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但仍缺少高效、安全以及适合我国患者发病特点的临床用药。而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与西药相比,中药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因此,通过对中药及其复方的开发研究来探索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廉价、服用方便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其中各成分的药材按重量份数配比计数:
(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取泽泻20-30份、余甘子6-12份、红曲4-8份、荷叶3-9份、山楂3-9份,加上述药材总体积6-10倍的60%-9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1-4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将提取液过滤药物残渣,合并提取液,得滤液B;
(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取白术6-12份,将药材粉碎后用5目-20目的过目筛筛选,加上述白术总体积8-12倍的水提取4-7小时,分离白术挥发油后,提取液过滤白术残渣,得到滤液A;
(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步骤(2)提取的白术挥发油通过80%-100%乙醇溶解后,加入到挥发油体积6-10倍量的β-环糊精45-6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2-6小时,再4-8℃冷藏静置20-28小时,接着进行抽滤,然后再将滤渣低温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最后将干燥粉末粉碎后用70目-100目的过目筛筛选;
(4)将滤液A和滤液B合并后,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减压浓缩加热温度为45-55℃,真空干燥加热温度为50-60℃,另取红曲2-4份,将药材粉碎后用90目-120目的过目筛筛选,然后加入到干浸膏中混合并用60目-90目的过目筛筛选,喷雾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
(5)制成颗粒剂:将步骤(3)的干燥粉末和(4)的混合粉末合并,混合均匀,加90%-100%乙醇湿润制丸,50-80℃烘干9-15小时,选丸,分装,包装,质检,获得成品。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能较好地提高中成药制剂稳定性,不但相同疗效下,减少原汤剂的服用量,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携带与储藏、服用方便等特点。
2.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方中各味药材所含成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为了尽可能将化学成分提取完全,将泽泻等药材采用70%乙醇提取,白术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为避免白术挥发油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采用β-环糊精包合。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将红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醇提取,另一部分粉碎成细粉作为赋形剂,不仅减少患者服用量,而且浓缩丸成型性较好。
4.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由于浸膏黏性较大,将红曲细粉与浸膏混合后粉碎,减少了粉碎过程中浸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色谱图。
图2是泽泻降脂浓缩丸的样品色谱图。
图3是23-乙酰泽泻醇B标准曲线图。
图4是泽泻降脂浓缩丸缺泽泻阴性对照色谱图。
图5是正交试验样品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柱状图。
图6是没食子酸对照品色谱图。
图7是泽泻降脂浓缩丸样品色谱图。
图8是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
图9是泽泻降脂浓缩丸缺余甘子阴性对照色谱图。
图10是正交试验样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制备工艺研究过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取泽泻30份、余甘子6份、红曲4份、荷叶3份、山楂9份,加上述药材总体积6倍的6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4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将提取液过滤药物残渣,合并提取液,得滤液B;
(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白术12份,将药材粉碎后用10目的过目筛筛选,加10倍体积的水提取7小时,分离挥发油后,提取液过滤白术残渣,得到滤液A;
(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通过90%乙醇溶解后加入到挥发油体积9倍量的β-环糊精5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6小时,再4-8℃冷藏静置28小时,接着进行抽滤,然后再将滤渣低温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最后将干燥粉末粉碎后用100目的过目筛筛选;
(4)将滤液A和滤液B合并后,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减压浓缩加热温度为45-55℃,真空干燥加热温度为50-60℃,取红曲2份,将药材粉碎后用120目的过目筛筛选,然后加入到干浸膏中混合并用90目的过目筛筛选,喷雾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
(5)制成颗粒剂:将步骤(3)的干燥粉末和(4)的混合粉末合并,混合均匀,加90%乙醇湿润制丸,80℃烘干9小时,选丸,分装,包装,质检,获得成品。
实施例二
(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取泽泻25份、余甘子9份、红曲6份、荷叶6份、山楂6份,加上述药材总体积8倍的7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将提取液过滤药物残渣,合并提取液,得滤液B;
(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白术9份,将药材粉碎后用20目的过目筛筛选,加8倍体积的水提取6小时,分离挥发油后,提取液过滤白术残渣,得到滤液A;
(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通过100%乙醇溶解后加入到挥发油体积10倍量的β-环糊精4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4小时,再4-8℃冷藏静置24小时,接着进行抽滤,然后再将滤渣低温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最后将干燥粉末粉碎后用80目的过目筛筛选;
(4)将滤液A和滤液B合并后,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减压浓缩加热温度为45-55℃,真空干燥加热温度为50-60℃,取红曲3份,将药材粉碎后用100目的过目筛筛选,然后加入到干浸膏中混合并用80目的过目筛筛选,喷雾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
(5)制成颗粒剂:将步骤(3)的干燥粉末和(4)的混合粉末合并,混合均匀,加95%乙醇湿润制丸,60℃烘干12小时,选丸,分装,包装,质检,获得成品。
实施例三
(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取泽泻20份、余甘子12份、红曲8份、荷叶9份、山楂3份,加上述药材总体积10倍体积的9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1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小时,将提取液过滤药物残渣,合并提取液,得滤液B;
(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白术6份,将药材粉碎后用15目的过目筛筛选,加12倍体积的水提取4小时,分离挥发油后,提取液过滤白术残渣,得到滤液A;
(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通过80%乙醇溶解后加入到挥发油体积8倍量的β-环糊精6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2小时,再4-8℃冷藏静置20小时,接着进行抽滤,然后再将滤渣低温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最后将干燥粉末粉碎后用70目的过目筛筛选;
(4)将滤液A和滤液B合并后,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减压浓缩加热温度为45-55℃,真空干燥加热温度为50-60℃,取红曲4份,将药材粉碎后用100目的过目筛筛选,然后加入到干浸膏中混合并用90目的过目筛筛选,喷雾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
(5)制成颗粒剂:将步骤(3)的干燥粉末和(4)的混合粉末合并,混合均匀,加100%乙醇湿润制丸,50℃烘干15小时,选丸,分装,包装,质检,获得成品。
二.下面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研究过程:
1提取工艺研究
1.1泽泻等药L9(34)正交试验设计
为了能确切地反映提取工艺条件,选择最佳提取工艺,对泽泻降脂浓缩丸中泽泻、余甘子、红曲、荷叶、山楂五味药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预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故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进行正交设计,其因素水平表及正交试验安排表见表1-1、1-2。
表1-1L9(34)因素水平表
表1-2L9(34)正交试验安排表
1.1.1样品的制备
取泽泻25份、余甘子9份、红曲6份、荷叶6份、山楂6份加入一定量乙醇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微沸后,保持其状态,并开始计时。提取结束后,提取液采用减压浓缩,置浓缩液于70℃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恒温烘干,备用。按照正交试验安排各组实验。
1.1.2考核指标的选择
23-乙酰泽泻醇B为方中君药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为臣药余甘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此作为本工艺的考核指标。
1.1.3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选用L9(34)正交表,以23-乙酰泽泻醇B及没食子酸的提取率为综合考核指标进行试验。
1.1.4HPLC法测定23-乙酰泽泻醇B与没食子酸的含量
1.1.4.1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测定
1.1.4.1.1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瑞典原装进口);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8nm;柱温:25℃;进样量:20μl。
1.1.4.1.2实验方法
1.1.4.1.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于70℃恒温鼓风干燥箱烘干得到的浸膏,每份约0.5g,精密称定,置5ml容量瓶中,加75%乙腈定容,超声提取30min,待冷却后定容。过0.45μm微孔滤膜,弃去初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1.1.4.1.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干燥至恒重的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75%乙腈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0.316mg/mL的对照品储备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对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及样品进行测定,样品中23-乙酰泽泻醇B与其他成分可较好的分离(色谱图见图1、2)。
1.1.4.1.2.3方法学验证
(1)线性关系的考察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溶液0.1、0.2、0.3、0.4、0.5、0.6、0.8、1.0mL,分别置于5mL容量瓶中,加75%乙腈定容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3:
表1-3标准曲线实验数据
以峰面积的积分值为纵坐标,质量浓度(μg·ml-1)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12787C+34341,R2=0.999(n=8),结果表明23-乙酰泽泻醇B在6.32~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见图3。
(2)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每次20μL,以23-乙酰泽泻醇B的峰面积计算精密度,结果见表1-4。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3-乙酰泽泻醇B的平均峰面积为214828.1,RSD为0.54%。
表1-4精密度实验结果(n=5)
(3)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一份,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规定操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8、12、24h后进样,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23-乙酰泽泻醇B在所试的24h内基本稳定,RSD为0.75%。
表1-5稳定性实验结果(n=6)
(4)重现性试验
称取同一样品约0.2g,共6份,精密称定,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规定操作,进样20μl,测定23-乙酰泽泻醇B峰面积并计算其含量,结果见表1-6。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现性良好,23-乙酰泽泻醇B的平均含量为0.2475‰,RSD为1.42%。
表1-6重现性实验结果(n=6)
(5)加样回收率试验
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约0.25g,共9份,精密称定,每3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溶液(0.316mg/ml)1.2ml、1.5ml、1.8ml,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进行处理,测定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7。结果表明,23-乙酰泽泻醇B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09%。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表1-7加样回收实验结果(n=9)
(6)空白试验
按处方配制泽泻的空白样品,照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结果显示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影响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测定(见图4)。
1.1.4.1.2.4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见表1-8与图5。
表1-8正交试验样品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
1.1.4.2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1.1.4.2.1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瑞典原装进口);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5:9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3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1.1.4.2.2实验方法
1.1.4.2.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于70℃恒温鼓风干燥箱烘干得到的浸膏,每份约0.1g精密称定,置10ml容量瓶中,加乙腈-0.2%磷酸(5:95),超声提取30min,待冷却后定容。过0.45μm微孔滤膜,弃去初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1.1.4.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干燥至恒重的没食子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乙腈-0.2%磷酸(5:95)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0.852mg/ml的对照品储备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对没食子酸对照品及样品进行测定,样品中没食子酸与其他成分可较好的分离(色谱图见图6、7)。
1.1.4.2.2.3方法学验证
(1)线性关系的考察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溶液0.1、0.2、0.4、0.5、0.6、0.8、1.2、1.6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乙腈-0.2%磷酸(5:95)定容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9:
表1-9标准曲线实验数据
以峰面积的积分值为纵坐标,质量浓度(μg·ml-1)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36727C+43464,R2=0.999(n=8),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8.52~13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见图8。
(2)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每次10μL,以没食子酸的峰面积计算精密度,结果见表1-10。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没食子酸的平均峰面积为1573719.8,RSD为0.098%。
表1-10精密度实验结果(n=6)
(3)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一份,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规定操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8、12、24h后进样,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1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在所试的24h内基本稳定,RSD为1.02%。
表1-11稳定性实验结果(n=6)
(4)重现性试验
称取同一样品约0.1g,共6份,精密称定,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规定操作,进样10μl,测定没食子酸峰面积并计算其含量,结果见表1-12。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现性良好,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0.5199%,RSD为1.84%。
表1-12重现性实验结果(n=6)
(5)加样回收率试验
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约0.05g,共9份,精密称定,每3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溶液(0.852mg/ml)0.4ml、0.5ml、0.6ml,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进行处理,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13。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为1.16%。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表1-13加样回收实验结果(n=9)
(6)空白试验
按处方配制除泽泻的空白样品,照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结果显示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影响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见图9)。
1.1.4.2.2.4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见表1-14与图10。
表1-14正交试验样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1.1.4.3结果
23-乙酰泽泻醇B与没食子酸的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将23-乙酰泽泻醇B与没食子酸含量的最佳值定为1分,每指标的其余数据分别与各自的最佳数值相比,比值记为各自的评分。根据泽泻与余甘子在方中的比重,权重拟为7:3,综合评分公式:没食子酸含量得分=(0.3×没食子酸含量/最大没食子酸含量)×100%;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得分=(0.7×23-乙酰泽泻醇B含量/23-乙酰泽泻醇B含量)×100%;综合评分=没食子酸含量得分+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15、1-16。
表1-15醇提工艺L9(3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表1-16醇提工艺正交设计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F0.10(2,2)=9.00*:0.05<p<0.1
根据表1-15的结果分析可知,直观分析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A>B>D>C,最佳提取方案为A3B2C3D3,表1-1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将溶剂用量(C)当作误差所在列,溶剂种类(A)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在A因素中,A3>A1>A2,故选择A3水平。综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工艺为A3B2C3D3,即8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
1.1.4.3.1验证试验
按处方比例(泽泻25份、余甘子9份、红曲6份、荷叶6份、山楂6份)称取药材3份,按最佳工艺提取并制备相应的样品,测定各评价指标的量。结果见表1-17。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较好,结果稳定可行。
表1-17验证试验结果
1.1.5结论
最佳工艺为A3B2C3D3,即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回流时间为每次2h,该工艺稳定可行。
1.2白术的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本方中白术含有挥发油,故采用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提取。根据预试验,选用药材粒径、加水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挥发油提取量作为挥发油提取工艺的考核指标,按照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其因素水平表及正交试验安排表见表1-18、1-2。
表1-18L9(34)因素水平表
注:粗颗粒指将药材粉碎至直径1cm以下
1.2.1样品的制备
取白术9份加入一定量水,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收集于棕色瓶中备用,提取挥发油的水液滤过,滤液备用。按照正交试验安排各组实验。
1.2.2测定方法
直接从挥发油测定器刻度处读取挥发油量。
1.2.3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选用L9(34)正交表,挥发油含量为考核指标进行试验。
表1-19挥发油提取L9(3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表1-20挥发油提取正交设计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F0.05(2,2)=19*:p<0.05
根据表1-19的结果分析可知,直观分析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D,且D列为空白列,可知,最佳提取方案为C3A3B1,表1-2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药材粒径(A)与提取时间(C)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综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工艺为C3A3B1,即药材粉碎过20目筛加8倍量水提取6小时。
1.2.3验证试验
按处方比例(白术9份)称取药材3份,按最佳工艺提取并测定。结果见表1-21。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较好,结果稳定可行。
表1-21验证试验结果
1.3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本方中白术含有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因挥发油不稳定易挥发,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损失,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使挥发油粉末化以降低挥发油损失,增加药物稳定性。根据文献资料以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考核指标,选取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其因素水平表及正交试验安排表见表1-22、1-2。
表1-22挥发油包合工艺L9(34)因素水平表
1.3.1包合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β-CD,根据包合温度下的溶解度加入计算量的水,制得β-CD饱和溶液,精密量取挥发油,用适量80%-100%乙醇(约4:1)溶解后,慢慢滴入搅拌中的β-CD饱和水溶液,恒温搅拌,完全滴完挥发油后开始计时,不断搅拌到设定时间后,将β-CD包合液4℃冷藏静置24小时,抽滤,包合物低温干燥。按照正交试验安排各组试验。
1.3.2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的测定
采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将包合物放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水,加热4h,放置2h读数,即为挥发油含量。计算所得包合物的包合率。
包合率=包合物中提油量/(挥发油投入量*(1—挥发油空白回收率))*100%
1.3.3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
取挥发油1ml,加水300ml,按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进行提取。测定结果,挥发油空白回收率为90.35%。
1.3.4正交试验及结果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实验结果见表1-23、1-24。
表1-23挥发油包合L9(3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表1-24挥发油包合正交设计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F0.05(2,2)=19*:p<0.05
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C>B>D,D为误差列,β-环糊精:挥发油体积比(A)与搅拌时间(C)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综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挥发油包合条件为C3A3B1,即加入挥发油体积10倍量的β-环糊精4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4小时。
1.3.5验证试验
取3份挥发油,每份1ml,分别用无水乙醇溶解,加入10gβ—环糊精5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4小时。结果见表1-25。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较好,结果稳定可行。
表1-25验证试验结果
2制备工艺研究
2.1浸膏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为避免高温浓缩引起局部过热,导致有效成分破坏,同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减少长时间加热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本工艺采用减压浓缩,实验室使用旋转蒸发仪,将加热温度控制在45-55℃。浓缩液采用真空干燥,加热温度控制在50-60℃。
减压浓缩既缩短了浓缩时间,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有效成分。
2.2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2.2.1赋形剂筛选
试验中对比了全浸膏粉末与加入可溶性淀粉或红曲粉末对制剂成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全浸膏粉末润湿后黏性太大,不易制丸,加入可溶性淀粉与加入红曲粉末的润湿后均成型较好,考虑到加入可溶性淀粉会增加服用量,因此,选择红曲部分提取,部分直接打成细粉作为赋形剂。在确定红曲细粉用量过程中,选取红曲处方量的1/2、1/3、1/4三个不同用量进行筛选,发现将红曲处方量的1/3打成细粉作为赋形剂,成型最佳。因此,将方中的红曲分为两部分,其中的1/3打成细粉作为赋形剂,余下部分与泽泻等药用乙醇进行提取。
2.2.2润湿剂选择
试验中考察了以70%乙醇、90%乙醇、95%乙醇作为润湿剂对丸剂成型影响,结果显示,以70%乙醇、90%乙醇作为润湿剂时,丸块黏性太大不易制丸,当乙醇浓度为95%时成型最佳。
2.2.3浓缩丸干燥条件选择
将浓缩丸平铺于托盘中,分别采用105℃烘箱烘干、60℃烘箱烘干、50℃真空干燥器烘干三种方法干燥,结果表明,60℃烘箱烘干与50℃真空干燥器烘干条件下烘干效果好,不影响浓缩丸性状。考虑到操作方便,选择60℃烘箱烘干。
2.2.4制备工艺流程
3小结与讨论
3.1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正交实验设计法在中药复方的工艺优化中经常使用,可找出最佳组合和最优剂量。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实验过程中的三个工艺条件进行筛选。
考虑到方中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余甘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红曲主要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他汀类,白术含有挥发油。由于方中各味药材所含成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为了尽可能将化学成分提取完全,因此,泽泻等药材采用70%乙醇提取,白术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并对这两个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为尽量避免白术的挥发油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对其采用β-环糊精包合,并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
泽泻为该方的君药,余甘子为臣药,因此以这两味药材为考察对象。23-乙酰泽泻醇B为方中君药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为臣药余甘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此作为醇提工艺的考核指标。白术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包合工艺则分别以挥发油提取量和包合率作为考核指标。
3.2成型工艺
考虑到红曲淀粉含量高,因此将其部分采用醇提,部分粉碎成细粉作为赋形剂,可减少服用量,成型性较好;由于浸膏黏性较大,将红曲细粉与浸膏混合后粉碎,可减少粉碎过程中浸膏的损失。

Claims (9)

1.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其中各成分的药材按重量份数配比计数:
(1)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取泽泻20-30份、余甘子6-12份、红曲4-8份、荷叶3-9份、山楂3-9份,加上述药材总体积6-10倍的60%-9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1-4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将提取液过滤药物残渣,合并提取液,得滤液B;
(2)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取白术6-12份,将药材粉碎后用5目-20目的过目筛筛选,加上述白术总体积8-12倍的水提取4-7小时,分离白术挥发油后,提取液过滤白术残渣,得到滤液A;
(3)白术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步骤(2)提取的白术挥发油通过80%-100%乙醇溶解后,加入到挥发油体积6-10倍量的β-环糊精45-65℃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2-6小时,再4-8℃冷藏静置20-28小时,接着进行抽滤,然后再将滤渣低温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最后将干燥粉末粉碎后用70目-100目的过目筛筛选;
(4)将滤液A和滤液B合并后,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减压浓缩加热温度为45-55℃,真空干燥加热温度为50-60℃,另取红曲2-4份,将药材粉碎后用90目-120目的过目筛筛选,然后加入到干浸膏中混合并用60目-90目的过目筛筛选,喷雾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
(5)制成颗粒剂:将步骤(3)的干燥粉末和(4)的混合粉末合并,混合均匀,加90%-100%乙醇湿润制丸,50-80℃烘干9-15小时,选丸,分装,包装,质检,获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五味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泽泻25份、余甘子9份、红曲6份、荷叶6份、山楂6份,加入的乙醇为70%的乙醇,加入的70%乙醇是该步骤所述的五味药材总体积量的8倍,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白术所取的量为9份,将上述药材粉碎后用20目的过目筛筛选,加入的水的用量是该步骤所加白术总体积量的8倍,挥发油提取的时间为6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β-环糊精饱和溶液的温度为45℃,体积量为挥发油的10倍,恒温搅拌时间为4小时,静置时间为24小时,干燥粉末粉碎后用80目的过目筛筛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红曲所取的量为3份,红曲粉碎后用100目的过目筛筛选,干浸膏与红曲混合后用80目的过目筛筛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加入的乙醇为95%乙醇,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泽泻为建泽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甘子为闽产余甘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曲为古田红曲。
CN201410322993.4A 2014-07-08 2014-07-08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Pending CN104042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2993.4A CN104042801A (zh) 2014-07-08 2014-07-08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2993.4A CN104042801A (zh) 2014-07-08 2014-07-08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2801A true CN104042801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496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2993.4A Pending CN104042801A (zh) 2014-07-08 2014-07-08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28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4358A (zh) * 2021-07-02 2021-08-13 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2376A (zh) * 2020-11-05 2022-05-06 北京中医药大学 调血脂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441A (zh) * 2003-11-21 2005-05-25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53410A (zh) * 2007-05-14 2007-10-17 上海玉芝华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441A (zh) * 2003-11-21 2005-05-25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53410A (zh) * 2007-05-14 2007-10-17 上海玉芝华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伟: "高脂血症的辩证施治", 《职业与健康》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2376A (zh) * 2020-11-05 2022-05-06 北京中医药大学 调血脂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13244358A (zh) * 2021-07-02 2021-08-13 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7823B (zh) 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0533140C (zh) 一种解郁安神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0402053C (zh) 一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4161847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0418563C (zh) 一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1002909B (zh) 抗病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控方法
CN101961381A (zh) 一种丹参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CN102641326A (zh) 一种黄芪提取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4758515A (zh) 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874852A (zh) 八珍益母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4042801A (zh) 泽泻降脂浓缩丸的制备工艺
CN105031005A (zh)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CN1907436B (zh)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2091297A (zh) 一种肝保健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2698083A (zh) 一种白花益肝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575823B (zh) 一种糖敏灵制剂中8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CN113759056B (zh) 一种半边莲及其制剂的特征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CN102590423B (zh) 川芎茶调颗粒制剂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
CN1923264B (zh) 茵白肝炎胶囊
CN101306129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3621A (zh) 一种三味檀香口服液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14066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药物组合物检测方法
CN103592392B (zh) 脑震宁制剂中的丹参素含量测定方法
CN100388933C (zh) 小儿咳喘灵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695713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