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1005A -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1005A
CN105031005A CN201510357415.9A CN201510357415A CN105031005A CN 105031005 A CN105031005 A CN 105031005A CN 201510357415 A CN201510357415 A CN 201510357415A CN 105031005 A CN105031005 A CN 105031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atile oil
radix
extraction
pressure
separating st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74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细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Han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74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10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微丸为八珍丸,本发明所述八珍丸微丸的制备方法中通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多次变换萃取条件,一步提取白术、当归和川穹混合挥发油,能够提高出油率,节省时间;通过采用玉米微孔淀粉吸附挥发油,使制备更加简便且能避免渗油;通过采用本发明中丸剂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丸径小于2.5mm的微丸。本发明所得微丸,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溶散时限短,且副作用低,安全性高,能够达到补气益血,改善气血两虚等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据《中国药典》记载,八珍丸是一种用于补气益血的药剂,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其处方为党参100g、炒白术100g、茯苓100g、甘草50g、当归150g、白芍100g、川穹75g和熟地黄150g;制备方法为: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关于剂型的改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记载了一种八珍颗粒,其制备方法为:将白术、当归和川穹,粉碎成最粗粉,分别用95%、50%的乙醇加热回流各一次,每次两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药渣与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制稠膏;取稠膏加蔗糖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适量可溶性淀粉及矫味剂,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300g,即得。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书页号:Z8-8标准编号:WS3-B-1478-93,公开了一种八珍丸浓缩丸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为以上八味,取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熟地黄、甘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稠膏;取川芎照流浸膏剂与浸膏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70%乙醇为溶剂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当归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申请号为98112016.4的八珍无糖型冲剂,其制备方法为:1)将白术、当归和川穹用乙醇一次回流提取,回流提取的温度为79-85`C,回流时间4-6小时,乙醇浓度90-98%(重量),过滤、得滤液A和滤渣A,滤渣A再用乙醇二次回流提取,回流提取温度为79-9OC.回流时间3-5小时,乙醇浓度45-55%(重量),过滤,得液B和药渣,滤液B与滤液A合并,真空减压浓缩,得醇膏,用水第一次煎煮,过滤,得滤液C和滤渣C,滤渣C用水第二次煎煮,过滤,得滤液D和药渣,将滤液D并入滤液C中,经真空减压浓缩得浓缩液,将两次药渣合并,其中,水煎煮的温度为90-100C,时间1-2小时,用水量为3-5倍;2)在药渣中加入党参、在苓、熟地黄、甘草和白芍,用水第一次煎煮,过滤得滤液E和滤渣E,滤渣E用水第二次煎煮,过滤,得滤液F和滤渣F,将滤液F与滤液E合并,三效减压浓缩,得清膏,过滤,得清膏滤液和滤渣G,合并清膏滤液和浓缩液,经"三效"减压浓缩,得稠膏,加入赋形剂,制粒,干燥,整粒,包装,得产品八珍无糖型冲剂,其中,水煎煮的温度为90-100C,时间1-2小时,用水量为3-5倍。
以上制剂中有些八珍丸含糖份,不适于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龋齿患者服用,且单位重量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低,服用量大,贮存不便。而且蜜丸剂型存在外观陈旧、吞服不便、用量较大、易于霉变等不足,不易被患者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效的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申请号为201310489282.1提供了一种补气益血的八珍丸(微丸),其制备方法为:1)将所述的八味原料药分别进行净制、切制,在50-60℃条件下烘干至原料药的水分≤5%后备用;2)将备用的熟地黄放入烘箱中逐步加温至60℃烘干,手握即脆碎时取出,然后与备用的白芍、川穹和党参混合粉碎成80-120目的粗粉;3)将备用的甘草置烘箱中60℃烘干后与备用的白术、获苓和当归混合粉碎成80-120目的粗粉Ⅱ,再超微粉碎成粒径为15-75μm的超微粉;4)将步骤2)所得的粗粉Ⅰ与步骤3)所得的超微粉混合均匀,得药粉;向药粉中加入淀粉8-10wt%,混匀,得到混好药用辅料的药粉;将混好药用辅料的药粉用水泛制成丸径为3.5-4mm的小丸,干燥,得到八珍微丸素丸;5)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70%乙醇中,配成浓度为3%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入甘油(甘油的加入量为滤液的1.0%g/ml),搅匀,胶体磨研磨,过100目筛,得到薄膜包衣液;6)取八珍微丸素丸,用薄膜包衣液进行包衣,湿度控制在65%以下进行分装,得到所述的八珍丸微丸。
但该方法下制备的八珍丸微丸存在有效成分较低,溶散时限长,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目前急需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高的八珍丸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具有补气益血功效的微丸为八珍丸微丸。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组方: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
辅料: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本发明辅料为淀粉,羟丙基甲纤维素,甘油。
更优选的,本发明中辅料中淀粉采用微孔淀粉。
更优选的,本发明辅料中的微孔淀粉采用玉米微孔淀粉。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15-25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150-30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34-45℃,分离釜Ⅰ温度为30-4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25-4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10MPa,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0-18kg/h,恒温恒压萃取,120-22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60-70℃,分离釜Ⅰ温度为50-60℃时,恒温恒压萃取,70-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此时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150-3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35-45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3-30kg/h时,恒温恒压萃取,70-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7-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3: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6:1-1.2: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
(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2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0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38℃,分离釜Ⅰ温度为3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5MPa,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3.1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当萃取釜温度65℃,分离釜Ⅰ温度为52℃时,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2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42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2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8kg/h时,恒温恒压萃取,10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9: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多次变换萃取条件,一步提取白术、当归和川穹混合挥发油,使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提高,同时节省提取时间。
2.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中,通过改变水煎提取条件,使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3、在微丸的制备中,采用玉米微孔淀粉吸附挥发油,制成粉末状的挥发油,使挥发油在微丸的制备中有良好的分散性,避免渗油的发生,制备更加方便,有利于在滚圆制粒过程中微丸的成型。
4、与普通的泛丸法相比,采用本发明步骤(4)所述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直径小于2.5mm的微丸,缩短了本发明产品的溶散时限,提高了本发明产品的生物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微丸的制备
组方: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
辅料:微孔淀粉,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9:1
制备方法:
(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2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0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38℃,分离釜Ⅰ温度为35℃,分离釜Ⅱ温度为3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5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3.1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当萃取釜温度65℃,分离釜Ⅰ温度为52℃,分离釜Ⅱ的温度为50℃时,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2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42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2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8kg/h时,恒温恒压萃取,10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9: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实施例2:微丸的制备
组方: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
辅料:微孔淀粉,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3: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6:1
制法:(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15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15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34℃,分离釜Ⅰ温度为30℃,分离釜Ⅱ温度为28℃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2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MPa,分离釜Ⅱ压力为7.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0kg/h,恒温恒压萃取,12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65℃,分离釜Ⅰ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温度为50℃时,恒温恒压萃取,7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15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6.6MPa,分离釜Ⅱ压力为6.6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5kg/h时,恒温恒压萃取,7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9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3: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6: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实施例3:微丸的制备
组方: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
辅料:微孔淀粉,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2: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1.2:1;
制法:(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2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5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40℃,分离釜Ⅰ温度为38℃,分离釜Ⅱ温度为3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9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5kg/h,恒温恒压萃取,180min后,收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63℃,分离釜Ⅰ温度为55℃,分离釜Ⅱ的温度为50℃时,恒温恒压萃取,11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25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4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6.6MPa,调节CO2的流量为30kg/h时,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7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2: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1.2: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实施例4:微丸的制备
组方: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
辅料:微孔淀粉,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8:1;
制法:(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
(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25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300ml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45℃,分离釜Ⅰ温度为40℃,分离釜Ⅱ温度为38℃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4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8kg/h,恒温恒压萃取,22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
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70℃,分离釜Ⅰ温度为60℃,分离釜Ⅱ的温度为50℃时,恒温恒压萃取,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3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4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6.6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3kg/h时,恒温恒压萃取,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
(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8:1。
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比较例1八珍丸的制备
按照中国专利CN103520357A中八珍丸的制备方法和辅料,按照与本发明实施例1-4同样的组方制备八珍丸微丸。
比较例2水煎法提取八味原料的有效成分
照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书页号:Z8-8,标准编号:WS3-B-1478-93制备八珍丸浓缩丸的方法。
(1)提取当归、白术中的有效成分。
将处方量的当归、白术粉碎成最粗粉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
(2)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白芍、熟地黄、茯苓和党参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稠膏;
(3)川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川芎照流浸膏剂与浸膏项下的渗漉法以70%乙醇为溶剂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
比较例3提取八味原料的有效成分
照中国药典2010版八珍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1)提取当归、白术和川穹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
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粉碎成最粗粉,分别用95%、50%的乙醇加热回流各一次,每次两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2)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处方量的四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
比较例4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白术和川穹中的有效成分
将处方量的甘草、当归、川穹和白术粉碎成最粗粉后,加入8倍量的水,蒸馏提取2次,每次5h,收集提取物,药渣备用。
比较例5八珍丸微丸的制备
组方:同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组方和用量
制法:关于原料的处理,同实施例1中步骤(1)-(3),
(4)八珍丸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
将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的提取物粉末中加入混合物料的挥发油,混匀后,加入适量的经上述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比较例6白术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术过20-3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40℃,分离釜Ⅰ温度为35℃,分离釜Ⅱ温度为3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3.1kg/h,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白术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7当过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当归过20-3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0ml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40-45℃,分离釜Ⅰ温度为35℃,分离釜Ⅱ温度为3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25-3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6.5kg/h,恒温恒压萃取,180min后,收集当归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8川穹中川穹嗪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川穹过20-3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0ml80%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70℃,分离釜Ⅰ温度为55℃,分离釜Ⅱ温度为4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24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恒温恒压萃取,60min后,收集川穹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9川穹中阿魏酸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川穹过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
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70℃,分离釜Ⅰ温度为55℃,分离釜Ⅱ温度为4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8.0MPa时,调节CO2的流量为25kg/h开始循环萃取,恒温恒压萃取,150min后,收集川穹挥发油粗油。
实验例1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1.1超临界提取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本产品在改进白术、当归和川穹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中,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其挥发油。针对已公开的不同条件下,单一药物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方法进行改进和研究,寻找适合多种药物在不同条件下一次性进行超临界CO2萃取从而得到最佳出油效果条件和方法。
对此,本发明对混合物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分离时间进行考察,并对萃取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的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法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与现有技术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表1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出油率研究
表2不同条件下提取效果的比较
结论: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挥发油提取工艺中,不同条件下,提取物挥发油成分大致相同,但是其出油效果不同;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4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和条件,能保证混合挥发油的出油率。
对于本发明挥发油的提取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差异的原因,本发明中虽然未做进一步的研究,但发明人推测可能是由于改变了提取条件会对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或者混合物料中挥发油成分之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萃取效果提高。
1.2不同提取方法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目前对于当归、川穹和白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汽蒸馏法多用于提取当归、川芎等物质的挥发油。但是水蒸气蒸馏法由于长时间加热提挥发油,其中一些热敏物质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导致变性。针对这些已经公开的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本发明对比较例中各物质的提取方法和超临界CO2提取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的成分和出油效果进行了研究。
表3不同方法对提取物的影响
结论:本产品挥发油所采取的工艺与其他方法所得物质基本相同,但是其中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实验例2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研究
现有技术中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多采用水煎法,本发明研究了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水煎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条件,并与现有技术条件下物质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
故在本研究中,随机挑选其中3中物质,测定不同方法提取出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比较。
(1)以甘草中甘草酸铵的含量为例,比较各制备方法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醋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40℃。理论板数应不低于3000,按甘草酸铵峰计算。
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液提取物0.1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取1ml至10ml的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并计算结果。结果见表4。
表4不同提取条件下甘草酸铵含量的比较
(2)以白芍中芍药苷为例,比较各制备方法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5:75:0.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芍药苷对照品约5mg,精密称定,置于1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ml,稀释到10ml,作为对照品溶液置于冰箱(4℃)内备用。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药液提取物0.6g,用80%的乙醇定容至50ml,离心后过滤,准确吸取滤液5μl,进样分析芍药苷含量。见表5。
表5芍药苷含量的测定
(3)以党参中党参多糖为例,比较各制备方法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测定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照品制备: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
样品溶液配制:取药粉粗品1g,精密称定,至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加热回流1h,用脱脂棉滤过,重复提取1次,两次滤液合并浓缩,移至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乙醇10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50ml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方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样品溶液及水阁2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个加4%苯酚1ml,迅速加入硫酸7ml,摇匀,于40℃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置冰水浴中5min,取出,以试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用空白试剂的吸收度分别减去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吸收度,计算,即得。结果见表6.
表6党参多糖的含量
结论:以白芍、甘草和党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例,检验本发明制备步骤(3)中制备条件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得出采用本发明步骤(3)中的制备条件,能够有效的提高各物质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例3八珍丸微丸制备方法的比较
3.1.1玉米微孔淀粉的加入对成丸的影响
本发明中采用的微孔淀粉是按照《多孔淀粉粉末薄荷油的吸油与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其中微孔淀粉又叫多孔淀粉。
本发明采用玉米微孔淀粉对挥发油进行吸附,有利于提高制丸过程中微丸的成型,对此本发明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见表4。
表7玉米微孔淀粉对微丸的影响
结论:从表7可以看出,采用玉米微孔淀粉做吸附剂,吸附挥发油,既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对成丸效果也有一定的改善。
3.1.2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研究
制备微孔淀粉的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本发明研以制剂中常用的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比较不同来源的淀粉制备的微孔淀粉,不同吸附剂对挥发油的吸附效果和存贮时间的关系。
挥发油与吸附剂的混合,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4中步骤(4)的混合方法进行混合。其比较结果见表8和表9。
表8不同材料制得的粉末挥发油的含油量
吸附剂 淀粉来源 含油量(%)
微孔淀粉 玉米多孔淀粉 39
小麦多孔淀粉 34
马铃薯多孔淀粉 32
玉米淀粉 ———————— 20
小麦淀粉 ———————— 18
马铃薯淀粉 ———————— 16
β-环糊精 ———————— 10
微粉硅胶 ———————— 12
表9挥发油的保留率和储存时间的考察
结论:(1)由表8可知,多孔淀粉的吸油量比原淀粉及其它吸附剂大,吸附效果明显,说明挥发油基本上被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在淀粉颗粒中。这是因为多孔淀粉是原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通过水解端芬颗粒的无定型区,而形成蜂窝状多孔结构,而普通淀粉是依靠团粒表面粒子的化合价的剩余力量产生吸附力,这种吸附力是相当微弱的,当被吸附物质收到来自空间更大的吸引力或压力是,吸附就会解体。其他吸附剂虽然有包埋效果,但在固体状态下难于把挥发油吸附包埋在分子中。
(2)由表9可以看出,多孔淀粉在保存开始的一个月内挥发较快,主要是因为多孔淀粉在吸附挥发油的过程中,一部分挥发油进入到淀粉的孔洞中,而另一部分则吸附在多孔淀粉的表面。由于吸附在表面的挥发油与淀粉的吸引力较弱,因此较容易挥发,而进入淀粉孔洞中的挥发油,由于多孔淀粉外壳的保护作用,使得内容物向外迁移时遇到了阻碍,延滞了释放。而原淀粉挥发油的吸附完全是表面吸附,所受空间阻碍小得多,解吸也就更容易。
因此,本发明采用玉米制备多孔淀粉。
3.2辅料用量对微丸的影响
本产品在制备中采用微孔淀粉为吸附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八珍丸微丸。对此,本发明对微丸制备中各辅料及用量进行了考察,并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
表10辅料的考察
结论:本发明八珍丸产品,所用辅料对本产品微丸的成丸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3.3制备方法的研究:
中国专利CN103520357A中已经给出了八珍丸微丸的制备方法,所述专利采用泛丸法制备八珍丸素丸后,加入包衣辅料制得。对此,将本发明中的微丸制备方法与中国专利CN103520357A中的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检查各微丸的溶散时限,结果见表6。
表11不同方法制备的八珍丸微丸的比较
编号 溶散时限(min)
实施例1 4
实施例2 4.8
实施例3 4.2
实施例4 5
比较例1 12
结论:经过比较可知,本发明中的八珍丸微丸溶散时限低于现有技术中的八珍丸微丸,能快速溶散,生物利用度高。
实验例4动物实验
4.1本发明产品对气血两虚心率失常大鼠血流动动力学影响
本发明产品八珍丸微丸,是一种具有补气益血功能的中药,能够改善气血两虚症候,改善心肌供血,升高气血两虚型贫血患者Hb、RBC、IgG的含量。
针对本发明产品所针对的病症,采用相应的动物实验,进行研究。
动物:实验室用SD大鼠110只,性别随机挑选,体重200g左右。
方法:所有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戊巴比妥那(40mg/kg)麻醉,用Powerlab电生理记录仪采集心电图,筛选出心电图正常的大鼠。
随机挑选心电图正常的7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头碱组,气血两虚+乌头碱组(模型组),八珍丸微丸组,每组25只。
造模及给药:模型组大鼠,在实验的第1-9天,每隔一天眼眶后静脉昂学5.6ml/kg,在实验的第2-8天,每隔1天腹腔注射0.4%环磷酰胺(20mg/kg)生理盐水溶液,首剂加倍(40mg/kg);于实验的第9天用20%乌拉坦(1.2g/kg)麻醉后,左心室插管和股动脉插管,然后舌下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10μg/kg)的生理盐水溶液诱导心率失常,并同步观察血流动力指标的变化。
对照组和乌头碱组大鼠在第9天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导致心率失常。
八珍丸微丸组的造模方法和观察指标同模型组,并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灌胃给药八珍丸微丸药液10g/kg,连续9天。
观察指标:大鼠心率失常的潜伏时间、维持时间;同步观察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剂量资料是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
结果:(1)心率失常的变化情况:从表12可知,用乌头碱诱导心率失常后,与乌头碱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心率失常的潜伏时间显著缩短,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八珍丸微丸组心率失常的潜伏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维持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
(2)血流动力学变化:表13和14,同步观察的血流动力学图和心电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最大上升率(+dp/dtmax)、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BP)与对照组和乌头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八珍丸微丸组与模型组比较,个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
表12八珍丸微丸对气血两虚心率失常大鼠的影响
(x±s,n=15)
组别 剂量 潜伏时间(Min) 维持时间(min)
对照 —————— ——————
乌头碱 10μg/kg 10.06±5.00 37.08±16.91
模型组 10μg/kg 3.72±1.87 68.90±19.46
八珍丸微丸组 10g/kg 9.21±3.14 15.75±16.18
表13八珍丸微丸对气血两虚心率失常大鼠学流动力学的影响
表14八珍丸微丸对气血两虚心率失常大鼠血压的影响
组别 剂量 SBP/mmHg DBP/mmHg MBP/mmHg
对照组 ——— 149.59±40.95 85.27±27.50 106.68±31.45
乌头碱组 10μg·kg-1 144.82±31.67 80.31±24.60 101.81±25.45
模型组 10μg·kg-1 109.18±19.82 66.35±20.24 71.85±15.66
八珍丸微丸组 10g·kg-1 146.42±37.15 68.19±26.54 98.37±25.4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Claims (6)

1.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其组方包党参109重量份;炒白109重量份;茯苓109重量份;甘草55重量份;当归164重量份;白芍109重量份;川穹82重量份;熟地黄164重量份;其辅料包括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其辅料为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其辅料淀粉为微孔淀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其辅料淀粉为玉米微孔淀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的制备方法为(1)白芍的炮制: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15-25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150-300ml乙醇做夹带剂;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34-45℃,分离釜Ⅰ温度为30-4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25-4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1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0-18kg/h,恒温恒压萃取,120-22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60-70℃,分离釜Ⅰ温度为50-60℃,恒温恒压萃取,70-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最后,保持此时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150-3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35-45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3-30kg/h时,恒温恒压萃取,70-12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7-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3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4)微丸的制备:
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3: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6:1-1.2:1;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气益血的微丸,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1)白芍的炮制:
取处方量的芍药根,洗净,除去须根后置沸水中略煮,阴干;(2)白术、当归和川穹挥发油的提取取处方量的白术、当归和川穹,过2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挥发油提取罐中,加入200ml乙醇做夹带剂;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显示为38℃,分离釜Ⅰ温度为3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8.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3.1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白术和当归的混合挥发油粗油;接着,保持各压力不变,对萃取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当萃取釜温度65℃,分离釜Ⅰ温度为52℃时,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最后,保持各温度不变,加入与此时萃取罐内物料相同温度、相同压力的95%的乙醇200ml,稳定后,对萃取釜进行加压,当萃取釜压力为42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2MPa,调节CO2的流量为28kg/h时,恒温恒压萃取,100min后,收集川穹的挥发油;(3)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取处方量的白芍、熟地黄、甘草、茯苓和党参粉碎成最粗粉,将药粉与步骤(2)中的药渣混合均匀后,加入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5(20℃)的稠膏,并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4)微丸的制备:将步骤(2)的混合挥发油,在均匀搅拌状态下缓缓滴入玉米微孔淀粉中,玉米微孔淀粉与挥发油的比例(g/ml)为1:1,使混合物料能手握成团,一触即散,用手捏紧挤压时表面无明显油感为止,再搅拌30min以上使挥发油能充分被微孔淀粉均匀吸收,然后称重过筛即为粉末挥发油;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滤液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使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甘油的比例(g/ml)为0.9:1;将粉末挥发油和步骤(3)的提取物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制软材,软材用14目筛过筛制粒,湿颗粒滚圆,60℃干燥,制成微丸即得。
CN201510357415.9A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Pending CN105031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415.9A CN105031005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415.9A CN105031005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005A true CN105031005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7415.9A Pending CN105031005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100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8725A (zh) * 2016-03-30 2016-07-13 青岛百瑞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益血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9293A (zh) * 2017-08-14 2017-12-29 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炎灵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039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哈尔滨瀚钧现代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9851A (zh) * 2022-10-20 2022-12-06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鹿晶益气生血丸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8725A (zh) * 2016-03-30 2016-07-13 青岛百瑞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益血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9293A (zh) * 2017-08-14 2017-12-29 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炎灵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039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哈尔滨瀚钧现代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9851A (zh) * 2022-10-20 2022-12-06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鹿晶益气生血丸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15429851B (zh) * 2022-10-20 2024-01-23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鹿晶益气生血丸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3352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CN102416139B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85796B (zh) 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2547A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74477A (zh) 一种无糖型风寒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005A (zh)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
CN101757099B (zh) 金茵利胆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114075B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系列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
CN101966244A (zh) 无糖型抗感解毒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0469377C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软胶囊
CN100522225C (zh) 复明合剂制备方法及其检验方法
CN102266503B (zh) 一种无糖型风热感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428A (zh) 一种天王补心制剂的制作方法
CN101897770B (zh) 一种骨刺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2920964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6309809B (zh) 一种清心神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1721C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9675B (zh) 一种治疗暑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0098A (zh) 一种具有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新用途
CN100420471C (zh) 滋肾养肺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3114C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833A (zh) 一种逍遥丸的制备工艺
CN104000994A (zh) 一种浓缩六味地黄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5641320B (zh) 一种中药浓缩丸
CN103446284A (zh)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5

Address after: No. 2, Huaihe Road, industrial park, Yanshou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rbin Han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4, Chang 3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tream industrial park, Beiji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