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0205B - 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0205B
CN104040205B CN201280062585.9A CN201280062585A CN104040205B CN 104040205 B CN104040205 B CN 104040205B CN 201280062585 A CN201280062585 A CN 201280062585A CN 104040205 B CN104040205 B CN 104040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friction plate
sub
doubl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5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0205A (zh
Inventor
J·阿诺尔德
D·霍夫施泰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404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0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9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with two clutches arranged axially without radial overl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1),其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其中,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第一活塞‑缸单元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52)穿过该空隙延伸。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尤其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构成具有齿结构的输入摩擦片支架或者与具有齿结构的输入摩擦片支架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
由DE 38 19 702 A1已知一种(可)液压操作的、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子离合器的双湿式离合器,其中,所述液压的操作装置在轴向上在两个子离合器之前或之后并且在和所述子离合器相同的直径上或者说在和所述子离合器相同的直径范围内布置。在这里,所述离合器壳体的不仅驱动侧的“盖”而且变速器侧的“盖”具有通到活塞-缸单元的液压油引导装置,即“造好的”。由此,得出在轴向上长形延伸并复杂的结构,其中,两个液压的操作单元压向中心的连接片。
替代这种结构,由DE 9 114 528和DE 38 38 865已知:液压的操作装置径向在内部并且在轴向上与子离合器叠置地(即,在那里所示出的附图的意义中“在下方”或者说在径向上在摩擦片组的内部)布置。由此,得出在轴向上较短的安装空间。然而,两个液压的操作单元还总是朝中心连接片起作用。此外,由于操作装置和摩擦片组的径向嵌套,摩擦片组处于大的直径上,这对安装空间、重量和惯性力矩具有不利的后果。此外,在这里,油引导装置的结构费用由于旋转的部件而提高,以及对应的安装部件的复杂度提高。
还更紧凑的安装方式能够由此实现:在两个子离合器和两个活塞-缸单元之间设置共同的并与离合器壳体固定地连接的离合器连接片,并且,液压的操作单元“从内向外”地起作用,即,发动机侧子离合器的操作力指向发动机方向并且变速器侧子离合器的操作力指向变速器方向,如由US 3424 033已知的那样。
在轴向嵌套的、湿运行的双离合器中,所述双离合器的子离合器分别在内燃发动机的方向上被操作,能够得出操作单元和摩擦片组的布置(其中,为了简化书写方式,以下将发动机侧摩擦片组称为“K1”并且将变速器侧摩擦片组称为“K2”),其中,在径向上布置在摩擦片组下方的操作活塞相对于K1和K2相反地布置,即,K1操作装置处于变速器侧,K2操作装置处于发动机侧。此外,以上所说明的构造缺少离心油室,所述离心油室用于在液压系统中的质量偏移时补偿离心力对液压介质的作用。更确切地说,这例如来自EP 0 282 169 B1或者DE 10 2004 012 948 A1。但是,正是这种构造具有缺点:在运行时,冷却油的应流到两个子离合器处的份额是不能够被影响(即,调控或者控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尤其能够特别成本有利并节省安装空间地制造。尤其也应减小离合器滞后。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来解决,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至少一个空隙,与第一活塞-缸单元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穿过该空隙延伸。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能够将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得更靠内,由此,一方面减小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并且由此,另一方面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能够使用较刚性的、需要较少损耗活塞冲程的操作系统。
优选,所述空隙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在摩擦片组的外部区域的附近,由此,进一步减小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
有利的是,所述空隙构造为穿透部,该穿透部的边缘被摩擦片组的材料完全包围。由此,有可能的是,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将压突起部铺设得特别靠内。
替代地,有利的是,所述空隙构造为敞开的空隙,所述敞开的空隙的边缘过渡到摩擦片组的外周中。这使得能够简单装配压突起部。
优选,所述摩擦片组具有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所述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比所述输出摩擦片布置得在径向上更靠外。输入摩擦片中的空隙构成轴向方向上的通道,所述压突起部延伸穿过该通道。根据空隙的类型,所述通道可以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向外闭合或者敞开。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道仅由输入摩擦片构成。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得更靠内的输出摩擦片不具有用于供所述压突起部穿过的空隙。尤其,所述输入摩擦片由钢构成,从而所述空隙尤其可在冲压技术上简单并成本有利地被加工到所述摩擦片中。所述输出摩擦片优选由连接材料构成,所述连接材料通常不能够以不用刀具的方式被加工,从而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难以加工的输出摩擦片的形状和结构上的改变是不需要的。
优选,所述输入摩擦片在其外周上具有优选均匀的齿结构,该齿结构嵌接到输入摩擦片支架的相应的齿结构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支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连接或者与所述离合器壳体一件式地构成。这使得能够特别可靠地将转矩从双离合器的输入侧传递到输入摩擦片上。
在这里,有利的是,所述敞开的空隙过渡到所述齿结构中。由此,所述空隙在环绕的齿结构中构成缝隙。
优选,所述压突起部与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第一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上的第一压块连接,优选借助于挂钩连接或者弹簧夹连接来连接。由此,尤其实现能够无损坏地又脱开的连接。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压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块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超出部。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空隙,在压突起部在轴向方向上移位时,所述超出部进入到该空隙中。由此,能够减小在双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
尤其有利的是,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相同地构成。由此,对于两个子离合器的摩擦组来说,能够使用相同件,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选,设置对第二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直接或者间接起作用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离合器壳体固定,并且所述第二压块具有空隙,所述压突起部延伸穿过该空隙。该空隙能够与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用于所述压突起部的空隙相同地构成,但也能够与之不同地构成、例如构造得较大。
根据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多个压突起部延伸穿过相应的数量的空隙,优选是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压突起部延伸穿过相应的数量的空隙。由此,压力(和也可能是牵引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双离合器的周向方向上。例如,设置2,3,4,5,6,7,8或多于8个压突起部。压突起部的数量向上优选受输入摩擦片的齿结构中的齿的数量限制。
优选,第一压块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之间。替代地或者附加地,第二压块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之间。
尤其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摩擦片分离装置、优选波形弹簧在径向上在所述空隙的外部、优选在所有在周向方向上分布地布置的空隙的外部布置在两个相邻的输入摩擦片之间。由此,进一步改进径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需求并且同时提高双离合器的功能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的任务通过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来解决,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的第一活塞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的第二活塞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区段,其中,两个径向区段处于相互相邻,并且所述径向区段中的至少一个过渡到锥形区段中。
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涉及湿运行的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根据前述实施例之一构成。
通过第一和/或第二的活塞中一个或者多个所述锥形区段,能够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能够使用较刚性的、需要较少损耗活塞冲程的操作系统。
优选,当在剖视图中观察所述双离合器时,所述锥形区段相对于在双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倾斜30°到60°之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前述任务通过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来解决,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的第一活塞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的第二活塞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尤其仅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压突起部。
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涉及湿运行的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根据前述实施例之一构成。
因为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在径向方向上不具有突出部或者侧凹,一方面能够减小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能够安装较刚性的、需要较少损耗活塞冲程的操作系统。
优选,所述第一活塞具有多个压突起部、优选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压突起部。
尤其有利的是,一个或多个所述压突起部与第一活塞一件式地构成。
对压力(和也可能牵引力)的传递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第一活塞在其外周上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完全环绕的凸缘区域,一个或多个所述压突起部在轴向方向上从该凸缘区域突出。
附图说明
以下依照优选实施例结合对应的附图进步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的、嵌套的双离合器的示意性构造,
图2该双离合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和
图3用于双离合器的第一子离合器、即发动机侧或者说驱动侧子离合器的活塞-缸单元的活塞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未被指定为发明本质的特征可理解为可选的。因此,以下的说明也涉及双离合器的具有以下要解释的特征的部分组合的其它实施例。
在图1和2中,双湿式离合器形式的双离合器1的基本实施例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作为结构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其中,来自驱动发动机的转矩传递到离合器毂2上,在必要时经过扭转振动减振器如双质量飞轮(ZMS)传递。该离合器毂2通过支承装置3支撑在未示出的盖中,该盖密封离合器罩,在该离合器罩中接收有双离合器1。通过密封装置4,未示出的、接收有双离合器1的离合器罩相对于环境密封。在此,离合器罩在通常情况下由变速器壳体中的、未示出的凹部构成。
离合器毂2与离合器壳体5连接,该离合器壳体包含基本上径向地延伸的携动区域6和相对于双离合器1的旋转轴线x基本上轴向地延伸的圆柱区域7和又径向地延伸的连接和支撑区域8。在图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和支撑区域8与电机的转子9无相对转动地并且优选也轴向固定地连接。转子9通过两个支承装置10,11支承在定子12上,所述支承装置优选构造为径向滚针轴承。该定子12无相对转动地并且优选轴向固定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上。
离合器壳体5的圆柱区域7包含具有用于子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16,17的悬挂区域14,15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3,其中,子离合器K1布置在发动机侧或者说驱动侧并且子离合器K2布置在变速器侧。此外,驱动侧子离合器K1包括输出摩擦片支架18,该输出摩擦片支架通过毂19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GE1旋转连接。变速器侧子离合器K2包含输出摩擦片支架20,该输出摩擦片支架通过毂21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GE2旋转连接。在图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同轴心并相互嵌套地布置。在这里,转子9和定子12围绕变速器输入轴。
摩擦片组16,17借助于在径向上布置在摩擦片组内部的活塞/缸单元22,23来操作。为此,活塞24,25分别加载摩擦片组16,17的一侧,而另一侧被轴向固定地抵着压块26,27在轴向上压紧。在此,压块26由携动区域构成,压块27在输入摩擦片支架13中轴向固定地被接收如被悬挂。活塞24,25由于液压压力在压力腔28,29中的建立而与轴向固定地支撑在被轴向固定地接收在转子9上的板材件30,31上的能量存储器32,33的作用相反地移位。压力供入通过设置在转子9中的开口34,35和设置在定子12中的压力通道36,37来进行。压力腔28,29由能够轴向移位地被接收在转子9上的活塞24,25并且一方面由密封支架40而另一方面由支撑区域8构成,并且借助于密封件41,42向外密封。能量存储器32,33接收在由活塞24,25和板材件30,31构成的离心油室38,39中,所述离心油室借助于密封件43,44向外密封。以冷却油供入摩擦片组16,17通过转子9中的开口45、经过定子12和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中间室来进行,并且通过输出摩擦片支架18,20中的开口来分配。在此,导油板46负责将油流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摩擦片组16,17上。此外,摩擦片组16,17的端侧具有径向向内拉的蓄油板(Oelstaublech),以引导油流通过摩擦片组16,17。这种冷却油供入在上游通过变速器侧罩底中的冷却油槽与变速器侧罩底中的压力腰部(Druckniere)连接。冷却油流被供入定子的内壳面和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之间,与其余的供入液压地分离。
在图1的示意性图示中示出用于两个子离合器K1,K2的活塞-缸单元22,23。双离合器1通过布置在外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3驱动,该输入摩擦片支架与离合器壳体5连接或者与离合器壳体5一件式地构成。从动分别通过布置在内部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20来进行。为了能够操作子离合器K1,设置,在子离合器K2上包围(Umgriff)、穿过(Durchgriff)或者搭接(Uebergriff)。
这可以在径向上在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的内部通过驱动子离合器K2来进行。因为在该变型中,必须穿过以不同的差转速(Differenzdrehzahl)旋转的构件,相应地需要滚动轴承。
因此,优选在摩擦片组17径向外部进行操作。为此,不必穿过以不同的差转速旋转的构件,因此使用滚动轴承是失效的。
在图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选择另一方法,即穿过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外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3中悬挂有作为输入摩擦片49的钢摩擦片,所述输入摩擦片支架具有呈内齿部形式的、带有相同大小的在圆周上均匀地分布的齿的悬挂区域15。在钢摩擦片之间、输入摩擦片支架13的直接径向内部存在弹簧元件、例如波形弹簧,作为摩擦片分离装置,所述摩擦片分离装置在子离合器K1或K2打开时主动地使输入摩擦片49相互分开。
在径向上处于弹簧元件内部的区域中,输入摩擦片49具有分布在圆周上的空隙50。此外,压块27具有相应的空隙51。输入摩擦片49这样挂入到输入摩擦片支架13的内齿部中,使得空隙50,51在轴向方向上对准地布置,从而它们构成通道。优选基本上环形的摩擦片分离装置在径向方向上在所有在周向方向上分布地布置的空隙50的外部布置在两个相邻的输入摩擦片49之间。
由空隙50,51构成的通道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在摩擦片组17的外部区域的附近。一方面,空隙50能够构造为穿透部,所述穿透部的边缘被输入摩擦片49的材料完全包围。另一方面,空隙50能够构造为敞开的空隙,所述敞开的空隙的边缘过渡到输入摩擦片的外周中、尤其过渡到输入摩擦片的齿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空隙50构成齿隙,从而齿结构在必要时比输入摩擦片支架13具有更少的用于传递转矩的齿。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空隙所构成的通道仅由输入摩擦片49、即由钢摩擦片构成,所述通道优选在双离合器1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集成到活塞24中的压突起部52在轴向方向上穿过空隙50和压块27的空隙51。从子离合器K2的压块27开始,压突起部52借助于连接装置55、优选借助于卡锁连接装置56如挂钩连接装置或者弹簧夹连接装置与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端部摩擦片53上的第一压块54连接。连接装置55优选为可无损坏地脱开的。
图3以3D视图示出子离合器K1的与图2的活塞24相应的活塞的实施例。为了构成图2的连接装置55,活塞24在其压突起部52上包含止动元件57,所述止动元件嵌接到压块54的相应开口中。被压入到对应的止动元件57中的保险元件58防止在子离合器K1打开时连接装置55与压块54和压突起部52脱开,其中,活塞24向压块54的牵引方向移位。由于穿过压块54的开口的止动元件57,在连接装置55(图2)上出现超出部(Ueberstande)59。由于空隙60至少在端部摩擦片53中与空隙50,51对准地构成(图2),在操作子离合器K1时,超出部59能够轴向插入到空隙60中。在摩擦片组16的所有输入摩擦片61中构成相同的空隙60的情况下,能够将双离合器1的所有输入摩擦片49,61构造为等同件。
以从动转速旋转的输出摩擦片62在径向上处于压突起部52的内部,所述输出摩擦片优选构造为衬面摩擦片并且旋转锁合地挂入到子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中。
压突起部52在弹簧元件的下方穿过使得,活塞24的径向尺寸能够保持得小,这有利于子离合器K1的活塞-缸单元22的刚性,因为活塞24在操作时不那么强烈地弹性变形。由此,在活塞-缸单元22中必须维持较少的活塞冲程并且需要较少的用于操作子离合器K1的油体积,由此也可实现较短的操作时间。
替代地和尤其附加地,子离合器K1的活塞-缸单元22和/或第二子离合器K2的活塞-缸单元23也能够由此被加固:活塞24,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区段,其中,两个径向区段处于相互相邻,并且其中,径向区段中的至少一个过渡到锥形区段63,64中。通过第一和/或第二活塞24,25中的一个锥形区段63,64或多个锥形区段,能够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较刚性的活塞-缸单元22,23能够设置有较少的耗损活塞冲程。
优选,锥形区段相对于在双离合器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x倾斜30°到60°之间。
替代地和尤其附加地,子离合器K1的活塞-缸单元22也能够由此被加固:活塞24具有仅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因为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在径向方向上不具有突出部或者侧凹,一方面能够减小在双离合器1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能够使用较刚性的、需要较少耗损活塞冲程的活塞-缸单元22。
优选,活塞24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压突起部52。尤其有利的是,一个或多个压突起部52与活塞24一件式地构成。对压力(和必要时牵引力)的传递特别有利的是,活塞24在其外周上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完全环绕的凸缘65(图3),压突起部52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凸缘突出。
前述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的双离合器1,该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可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其中,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第一活塞-缸单元22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穿过所述空隙延伸。尤其,双离合器1涉及一种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此外,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涉及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的双离合器1,该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的第一活塞24操作的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的第二活塞25操作的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所述离合器壳体5,其中,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其中,第一活塞24和第二活塞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区段66,67,其中,两个径向区段66,67处于相互相邻,并且其中,所述径向区段66,67中的至少一个过渡到锥形区段63,64中。
此外,在图1至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示出一种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的双离合器1,该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的第一活塞24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的第二活塞25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K2连接,并且其中,第一活塞2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K2的压突起部52、尤其仅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压突起部。
参考标记列表
1 双离合器
2 离合器毂
3 支承装置
4 密封装置
5 离合器壳体
6 携动区域
7 圆柱区域
8 支撑区域
9 转子
10 支承装置
11 支承装置
12 定子
13 输入摩擦片支架
14 悬挂区域
15 悬挂区域
16 摩擦片组
17 摩擦片组
18 输出摩擦片支架
19 毂
20 输出摩擦片支架
21 毂
22 活塞-缸单元
23 活塞-缸单元
24 活塞
25 活塞
26 压块
27 压块
28 压力腔
29 压力腔
30 板材件
31 板材件
32 能量存储器
33 能量存储器
34 开口
35 开口
36 压力通道
37 压力通道
38 离心油室
39离心油室
40 密封装置支架
41 密封件
42 密封件
43 密封件
44 密封件
45 开口
46 导油板
47 蓄油板
48 蓄油板
49 输入摩擦片
50 空隙
51 空隙
52 压突起部
53 端部摩擦片
54 压块
55 连接
56 卡锁连接
57 止动元件
58 保险元件
59 超出部
60 空隙
61 输入摩擦片
62 输出摩擦片
63 锥形区段
64 锥形区段
65 凸缘
66 径向区段
67 径向区段
GE1 变速器输入轴
GE2 变速器输入轴
K1 子离合器
K2 子离合器
x 旋转轴线

Claims (21)

1.双离合器(1),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
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
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单元(22)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穿过所述空隙延伸,其中,压突起部借助于可脱开的装置与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第一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上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之间的压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空隙(50,51)构造为穿透部,该穿透部的边缘被所述摩擦片组(17)的材料完全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空隙(50,51)构造为敞开的空隙,所述敞开的空隙的边缘过渡到所述摩擦片组(17)的外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片组(17)具有输入摩擦片(49)和输出摩擦片(62),所述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比所述输出摩擦片(62)布置得在径向方向上更靠外,并且其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中的空隙(50)构成轴向方向上的通道,所述压突起部(52)穿过该通道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通道仅由所述输入摩擦片和所述摩擦片组(17)的压块(54)的空隙(51)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在其外周上具有齿结构,所述齿结构嵌接到输入摩擦片支架(13)的相应的齿结构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支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连接或者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一件式地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敞开的空隙过渡到所述齿结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压突起部(52)相对于所述压块(54)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超出部(59),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所述摩擦片组(16)具有空隙(60),在压突起部(52)在轴向方向上移位时,所述超出部(59)进入到该空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中的空隙(60)与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中的空隙(50)相同地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双离合器为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在其外周上具有均匀的齿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可脱开的装置为卡锁连接装置(56)。
13.双离合器(1),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
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的第一活塞(24)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的第二活塞(25)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
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4)和所述第二活塞(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区段(66,67),
其中,两个径向区段(66,67)处于相互相邻,并且其中,两个径向区段(66,67)都过渡到相对于在所述双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x)倾斜30°到60°之间的锥形区段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双离合器(1)为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15.双离合器(1),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
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的第一活塞(24)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的第二活塞(25)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
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其中,所述压突起部(52)穿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的至少一个空隙(50,51)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4)具有多个压突起部(52)。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压突起部(52)与所述第一活塞(24)一件式地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4)在其外周上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完全环绕的凸缘(65),一个或多个所述压突起部(52)在轴向方向上从该凸缘突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双离合器(1)为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离合器(1),其中,压突起部仅在轴向方向上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双离合器(1),其中,多个压突起部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
CN201280062585.9A 2011-12-22 2012-12-06 双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0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89680 2011-12-22
DE102011089680.5 2011-12-22
PCT/DE2012/001164 WO2013091600A1 (de) 2011-12-22 2012-12-06 Doppel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0205A CN104040205A (zh) 2014-09-10
CN104040205B true CN104040205B (zh) 2017-06-06

Family

ID=47683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58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0205B (zh) 2011-12-22 2012-12-06 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95150B1 (zh)
CN (1) CN104040205B (zh)
DE (2) DE102012222472A1 (zh)
WO (1) WO2013091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8604A1 (de) * 2013-10-08 2015-04-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Lamellenkorb für eine Mehrfachkupplung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amellenkorbs
JP6384099B2 (ja) * 2014-04-18 2018-09-0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装置
JP6384761B2 (ja) * 2014-12-11 2018-09-0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装置
CN105840682B (zh) * 2015-01-29 2020-12-1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DE102015205836A1 (de) * 2015-03-31 2016-10-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mellenkorb, Lamellenträger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amellenkorbs
DE102016201214B4 (de) * 2016-01-28 2022-08-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6213391A1 (de) * 2016-07-21 2018-01-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modul mit Zweifach-Durchgriff zur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DE102016215490B3 (de) * 2016-08-18 2018-02-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FR3066566B1 (fr) * 2017-05-18 2019-05-03 Valeo Embrayages Organes de transmission de force d'un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s et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s
DE102018206142A1 (de) * 2018-04-20 2019-10-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Lamellenkupplung, Hybrideinheit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18004374A1 (de) * 2018-06-01 2019-12-05 Borgwarner Inc. Kupplungsvorrichtung und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8132262A1 (de) * 2018-07-23 2020-01-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modul mit Eingangswelle mit Drehdurchführung sowi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von mehreren Kupplungen; sowie Antriebsstrang
WO2020028511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 module
DE102020128195A1 (de) * 2020-01-20 2021-07-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20128743B4 (de) 2020-07-22 2024-02-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21126110B3 (de) * 2021-10-08 2022-08-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verteil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Drehmomentverteil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4033A (en) 1967-07-27 1969-01-28 Ford Motor Co Multiple ratio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3309104A1 (de) * 1983-03-15 1984-09-20 Maschinenfabrik Stromag Gmbh, 4750 Unna Lamellenkupplung
US4741422A (en) 1987-03-09 1988-05-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lutch assembly with a pressure balance chamber
DE3838865A1 (de) 1987-12-19 1989-06-2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Mehrfachkupplungsaggregat
DE3819702A1 (de) 1988-06-09 1989-12-14 Porsche Ag Hydraulisch betaetigte doppelkupplung fuer ein kraftfahrzeug
DE9114528U1 (de) 1991-11-22 1992-02-13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7990 Friedrichshafen Doppelkupplung
JP3534953B2 (ja) * 1996-09-05 2004-06-0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部のクラッチ構造
DE10334867B4 (de) * 2003-07-29 2015-08-06 Volkswagen Ag Betätigungseinheit für die Doppelkuppl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515059B1 (de) * 2003-09-09 2008-03-19 BorgWarner Inc. Einrichtung zur axialen Sicherung einer Kupplungseinrichtung an einer Drehdurchführung
DE102004012948B4 (de) * 2004-03-17 2012-05-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in axialer Bauart
DE102010015431A1 (de) * 2009-05-06 2010-11-1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mit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1600A1 (de) 2013-06-27
DE102012222472A1 (de) 2013-06-27
DE112012005428A5 (de) 2014-09-25
CN104040205A (zh) 2014-09-10
EP2795150B1 (de) 2018-05-30
EP2795150A1 (de)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0205B (zh) 双离合器
KR101952084B1 (ko) 분리 클러치 및 주 클러치, 그리고 이들 사이에 배치된 작동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모듈
CN102713327B (zh) 扭矩传递装置
CN102205789B (zh) 混合式驱动传动系统
CN207128609U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组件
KR101424376B1 (ko) 자동차 내의 더블 클러치 변속 트랜스미션용 더블 클러치
CN102695891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3687739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2227573B (zh) 多离合器装置
CN207128608U (zh) 离合器装置、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组件
US8991577B2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US10837525B2 (en)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EP3543556B1 (en)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CN109890639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
CN102588464A (zh) 用于p2混合动力系的起动/断开离合器
CN102575722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3534503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5531515A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
CN103797262A (zh) 双离合器
JP201851232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CN113167334A (zh) 三离合器装置和包括这种三离合器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
CN103899682A (zh) 变速器制动轮毂
CN220742700U (zh) 混动模块
CN220742699U (zh) 混合动力模块
CN106050972B (zh) 压力罐,离合器装置,用于操纵离合器装置的方法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befor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K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TO: SCHAEFFLER TECHNOLOGY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