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6934A -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36934A CN104036934A CN201410078608.6A CN201410078608A CN104036934A CN 104036934 A CN104036934 A CN 104036934A CN 201410078608 A CN201410078608 A CN 201410078608A CN 104036934 A CN104036934 A CN 1040369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 magnetic core
- winding
- reel
- i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22—Cooling by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solid or powdered fill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5—Impregnating or encapsula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01F41/1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1—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winding or co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在磁芯周围形成的绕组;设在绕组的各圈之间的第一树脂;以及覆盖绕组和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其中,第二树脂具有比第一树脂更高的填料含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的很多装置采用了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这些系统利用电力发送线圈和电力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以非接触的方式来无线传输电力。在这样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使用的电力发送线圈包括铁氧体磁芯、围着铁氧体磁芯缠绕的线圈导线以及覆盖铁氧体磁芯和线圈导线的树脂。线圈导线是具有低损耗的绞合线,例如李兹线(Litz wire)。
当铁氧体磁芯及缠绕在周围的李兹线被树脂覆盖时,各圈李兹线之间的间隔或者李兹线的附近可能未被树脂覆盖,因而可能形成空白区(空隙)。如果在树脂中形成了空白区,那么电场可能集中在空白区,产生放电,从而造成绝缘损坏。此外,有可能不均匀散热,导热性降低,并且树脂劣化。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在磁芯周围形成的绕组;设在绕组的各圈之间的第一树脂;以及覆盖绕组和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其中,第二树脂具有比第一树脂更高的填料含量。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电感器的方法,包括:围着管状绕线筒缠绕绕组;用第一树脂充满绕组;将磁芯插入到绕线筒的空心中;将绕线筒、绕组和磁芯装入模子中,使得磁芯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底部;以及依次将第二树脂、填料含量高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第三树脂、以及第二树脂注入到模子中,并使每种树脂都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显示了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制造电感器的方法的工艺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沿图12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5是沿图12中的F-F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一个变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R”的放大图;
图19显示了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制造电感器的方法的工艺截面图;
图20显示了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型的制造电感器的方法的工艺截面图;
图21是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型的绕线筒的表面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型的电感器的截面图;以及
图2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型的电感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围着该磁芯形 成的绕组;设在该绕组的各圈之间的第一树脂;和覆盖该绕组和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其中第二树脂具有比第一树脂更高的填料含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的框图。该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包括电力发送部1和电力接收部2,从电力发送部1向电力接收部2无线地传输电力。电力接收部2将传送给它的电力输送给电子装置的负载28。电力接收部2可被设在电子装置中,与电子装置集成在一起,或者附着于电子装置的主体的外部。例如,电子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或电动汽车,负载28可以是可充电电池。
电力发送部1包括电源11、控制器12、感测单元13、通信单元14和电力发送电感器15,其中,电源11将商用电转换为适于电力传输的RF电,控制器12控制所需的电量并且控制电力发送部1的每个组件。感测单元13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监测电力发送部1的发热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电力发送电感器15和电力接收电感器21(后面描述)之间的外物的热的温度传感器、利用电磁波雷达或超声波雷达监测外物的传感器、检测电力接收电感器21(例如RFID)的位置的传感器、以及在电力发送部1和电力接收部2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中使用的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诸如所传输的电力的电流表或电压表)。通信单元14能够与后面描述的电力接收部2中的通信单元27进行通信,接收电力接收部2的电力接收状态或发送电力发送部1的电力发送状态。
电力接收部2包括电力接收电感器21、电容单元22、整流器23、DC-DC转换器24、控制器25、感测单元26和通信单元27,其中,电力接收电感器21根据与电力发送部1的电力发送电感器15之间的互感,接收来自电力发送电感器15的电力;电容单元22连接至电力接收电感器21;整流器23将经电容单元22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DC-DC转换器24基于负载28的工作电压来改变电压转换比;控制器25控制电力接收部2的每个组件。当在电力发送部1侧对接收的 电力进行控制时,可以省略DC-DC转换器24。
感测单元26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监测电力接收部2的发热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电力接收电感器21和电力发送电感器15之间的外物的热的温度传感器、利用电磁波雷达或超声波雷达监测外物的传感器、检测电力发送电感器15(例如RFID)的位置的传感器、以及在电力发送部1和电力接收部2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中使用的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诸如所传输的电力的电流表或电压表)。通信单元27能够与电力发送部1中的通信单元14进行通信,发送电力接收部2的电力接收状态或接收电力发送部1的电力发送状态。
控制器25基于由与电力发送部1通信的通信单元27获取的信息或者感测单元26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接收的电力(输送给负载28的电力)。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感器100的俯视图。为解释方便,实际隐藏在第二树脂110(后面描述)下的其它组件也被显示在图2的俯视图中。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电感器100被用作图1所示的电力发送电感器15和电力接收电感器21。
如图2至4所示,电感器100包括:管状绕线筒102;插入绕线筒102的空心中的铁氧体磁芯104;缠绕在绕线筒102外周的李兹线(绕组)106;填充李兹线106的各圈之间的间隔的第一树脂108;覆盖绕线筒102、铁氧体磁芯104、李兹线106和第一树脂108的第二树脂110;以及附接到第二树脂110的一个表面的导体板112。比绕线筒102和铁氧体磁芯104硬度低的导电涂料(导电材料)114可被涂敷于绕线筒102的内壁。导电涂料114可以防止由于在绕线筒102的内侧在李兹线106和导电涂料114之间产生的电势差而在绕线筒102和铁氧体磁芯104之间的空间中发生部分放电。
绕线筒102由例如塑料制成,李兹线106是例如铜线。导电涂料(导电材料)114含有例如碳。导体板112是例如铝板或铜板。
第二树脂110是例如环氧树脂,并含有无机填料,例如硅石、氮 化硼或氮化铝。另一方面,第一树脂108不含填料,或者具有比第二树脂110低的填料含量。因此,第一树脂108具有比第二树脂110更高的流动性(更低的粘性),能够容易地填充李兹线106的各圈之间的间隔。
这样,可以防止在李兹线106的各圈之间以及在李兹线106的附近形成空白区(空隙)。由于防止了空白区的形成,因此可以防止发生部分放电以及绝缘损坏。
由于防止了空白区形成,因此李兹线106可以均匀散热。覆盖李兹线106和第一树脂108的第二树脂110含有填料,并具有更高的导热性,因此可以有效地散热。这样就可以防止导热性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树脂劣化。
下面将描述制造这样的电感器100的方法。首先将李兹线106缠绕在绕线筒102上。接着在间隔填充工艺中,用第一树脂108填充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由于第一树脂108不含填料或者填料含量极低,所以第一树脂108的流动性高(粘性低)并且能够容易地填充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因此,第一树脂108遍布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以及其它微小的区域,从而可防止空白区的形成。在间隔填充工艺之后执行加热工艺以固化第一树脂108。
然后可将导电涂料114涂敷于绕线筒102的内壁部分。此后,铁氧体磁芯104被插入绕线筒102的空心中。
然后,绕线筒102、铁氧体磁芯104和李兹线106的组装件被装入模子(容器)中,接着第二树脂110在真空下被注入该模子中并固化。
然后,从模子中取出得到的组装件,并将导体板112附接到第二树脂110的一个表面。例如,导体板112被安装到第二树脂的一个表面,使刚性低于导体板112的导电涂料(导电材料)124介于二者之间,并用螺丝钉等将导体板112固定到该表面。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图2至图4所示的电感器100。所加的导电涂料124可以防止由于李兹线106和导电涂料124之间的电势差而在第二树脂110和导体板112之 间发生部分放电。由于插入了刚性低于导体板112的导电涂料124,所以可防止由于振动引起的树脂脱落而导致在导体板112和第二树脂110之间形成空白区。
通过用流动性高的第一树脂108填充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可以防止空白区形成,可以防止由于部分放电导致的绝缘损坏,并使李兹线106可均匀地散热。此外,通过用含有填料并具有高导热性的第二树脂110来覆盖绕线筒102、铁氧体磁芯104和李兹线106,可以有效地散热,并可防止树脂的劣化。这样,就可以防止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感器在电绝缘性质和导热性方面变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树脂110固化后安装导体板112。借助这样的构造,就可以容易地取下导体板112。
作为可选方案,导体板112可以与绕线筒102、铁氧体磁芯104和李兹线106一起被装入模子(容器)中,然后可将第二树脂110注入到模子中并固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强导体板112和第二树脂110之间的粘结。
作为可选方案,模子(容器)可以是塑料壳体,该壳体可用作电感器100的外壳。在此情况下,可以省略从模子(容器)取出固化的第二树脂110的步骤。
如果增加第二树脂110中填料(例如氮化硼或氮化铝)的填充率,那么可进一步提高导热性。
(第二实施例)
图5到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结构。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图7是沿图5中的B-B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
该实施例与图2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树脂110被设在李兹线106的周围,并且第二树脂110介于填料含量低于第二树脂110的第三树脂120之间。在图5至图7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2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并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该实施例,填料含量较高的第二树脂110被设在李兹线106周围的区域中。铁氧体磁芯104在与李兹线106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图5和6中的水平方向)上的端部被填料含量低于第二树脂110的第三树脂120覆盖。第三树脂120的填料含量约等于或高于第一树脂108的填料含量。
由于作为电感器100的发热源的李兹线106被填料含量较高且导热性较高的第二树脂110覆盖,所以李兹线106能够有效地散热。此外,由于在与李兹线106隔开的部位设有填料含量较低且流动性较高的第三树脂120,所以可防止空白区的形成。由于填料含量较低,因而可降低电感器100的重量。
下面将描述制造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方法。首先,围着绕线筒102缠绕李兹线106。然后在间隔填充工艺中,用第一树脂108填充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由于第一树脂108不含填料或者填料含量极低,所以第一树脂108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低粘性),能够容易地填充李兹线106的各圈之间的间隔。因此,第一树脂108遍布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以及其它细小的区域,从而可防止空白区的形成。在间隔填充工艺之后执行加热工艺以固化第一树脂108。
然后将导电涂料114涂覆到绕线筒102的内壁部分,并将铁氧体磁芯104插入到绕线筒102的空心内。
然后,绕线筒102、铁氧体磁芯104和李兹线106的组装件被装入图8(a)所示的模子200中。在该步骤中,在组装件被装入模子200时,铁氧体磁芯104的一端在与李兹线106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底部,另一端位于顶部。然后如图8(b)所示,注入第三树脂120至略低于绕线筒102的水平并使其固化。如图8(c)所示,注入第二树脂110直至绕线筒102被覆盖,并使其固化。然后如图8(d)所示,再次注入第三树脂120并使其固化。
然后,从模子200中取出得到的组装件,并将导体板112附接到第二树脂110和第三树脂120的一个表面。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图5至图7所示的电感器100。
根据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用流动性高的第一树脂108填充各圈李兹线106之间的间隔,可以防止空白区形成,可以防止由于部分放电导致的绝缘损坏,并使李兹线106可均匀地散热。此外,通过用含有填料并具有高导热性的第二树脂110来覆盖李兹线106(绕线筒102),可以有效地散热,并可防止树脂的劣化。
此外,通过用流动性较高的第三树脂120覆盖与李兹线106隔开的铁氧体磁芯104的端部,可防止空白区形成,并可防止由于部分放电导致的绝缘损坏。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可减轻电感器的重量。
(第三实施例)
图9到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结构。图9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A-A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图11是沿图9和图10中的C-C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
该实施例与图2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铁氧体磁芯具有双层结构。在图9至图11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2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并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9至图11所示,铁氧体磁芯104包括插入到绕线筒102的空心中的第一磁芯104A以及在长度方向上设在第一磁芯104A的端部处的第二磁芯104B。注意,上述长度方向是与李兹线106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图9和10中的水平方向)。第二磁芯104B被设在相对于第一磁芯104A与导体板112相反的一侧。
第二磁芯104B在长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与第一磁芯104A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应端部相比更靠近对应的电感器端面。换言之,第二磁芯104B被设为相对于第一磁芯104A伸出。
由于铁氧体磁芯104具有双层结构,因而可减小与无线电力传输中所涉及的配对设备的电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可增强电感器之间的耦合系数。
在图9至图11中,第一磁芯104A和第二磁芯104B具有相同的 宽度(在图9中的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或者在图11中水平方向上的宽度)。然而,作为可选方案,第二磁芯104B的宽度可大于第一磁芯104A的宽度。由于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正比于线圈的外宽度,所以可通过增加第二磁芯104B的宽度来增强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
(第四实施例)
图12到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结构。图1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感器的俯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图14是沿图12中的E-E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图15是沿图12中的F-F线截取的垂直截面图。
该实施例与图9至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铁氧体磁芯104的第二磁芯104B(上层磁芯)在宽度方向上在中央部具有缝隙140。电容器142是例如图1所示的电容单元22。在图12至15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9至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并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注意,根据该实施例的构造可适用于前面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
随着在铁氧体磁芯104的长度方向上距铁氧体磁芯104的端面的距离变大,电磁场变弱。虽然电磁场也会随着在铁氧体磁芯104的宽度方向上距铁氧体磁芯104的距离变大而变弱,但电磁场随着在长度方向上距铁氧体磁芯104的距离变大而变弱的程度更强。
由于在铁氧体磁芯104的长度方向上在彼此隔开的位置上形成了缝隙140,因此在减轻铁氧体磁芯104的重量的同时减少了对电感器100的电学特性(例如,与无线电力传输配对设备的电感器之间的耦合特性)的影响。此外,电容器142可被设在缝隙140中。即,电容器142可被并入电感器100中。结果,可以减小整个电感器的尺寸。电感器100的磁场集中于铁氧体磁芯104所在的部位。通过形成缝隙140,可以弱化缝隙140所在的部位的磁场。
在第四实施例中,除了电容器142外,还可以将整流器(例如,图1中的整流器23)设在缝隙140中。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绕线筒102具有平坦的外围。然而, 作为可选方案,可以在绕线筒102的外围形成凹陷和凸起,并可以将李兹线106置于凹陷中。由于第一树脂108的流动性高,所以第一树脂108可以遍布绕线筒102上的凹陷和李兹线106之间的细小区域,并防止空白区形成。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李兹线106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04上,它们中间隔着绕线筒102。然而,作为可选方案,如图16所示,可以省略绕线筒102,可以将李兹线106直接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04上。
(第五实施例)
图17和图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示意结构。图1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垂直截面图,图18是在图17中由虚线围绕出的区域“R”的放大图。
如图17和图18所示,电感器200包括:管状绕线筒202;插入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的铁氧体磁芯204;由缠绕在绕线筒202外周的导体绞线的绞合线构成的李兹线(绕组)206;填充李兹线206的各圈之间的间隔并且覆盖李兹线206周围的第一树脂208;覆盖绕线筒202和第一树脂208的第二树脂210;以及附接到第二树脂210的一个表面的导体板212。电感器200被装入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苯硫醚(PPS))制成的外壳250中。
绕线筒202由例如塑料制成,李兹线206由例如铜绞线的绞合线构成。导体板212是例如铝板或铜板。
第二树脂210是例如环氧树脂,并含有无机填料,例如硅石、氮化硼或氮化铝。另一方面,第一树脂208不含填料,或者具有比第二树脂210低的填料含量。因此,第一树脂208具有比第二树脂210更高的流动性(更低的粘性),能够容易地填充李兹线206的各圈之间的间隔。
这样,可以防止在李兹线206的各圈之间以及在李兹线206的附近形成空白区(空隙)。由于防止了空白区的形成,因此可以防止发生部分放电以及绝缘损坏。
由于防止了空白区形成,因此李兹线206可以均匀散热。覆盖李兹线206和第一树脂208的第二树脂210含有填料,并具有高导热性,因此可以有效地散热。因此,可以防止导热性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树脂劣化。
第二树脂210只要覆盖至少李兹线206(换言之,覆盖着李兹线206的第一树脂208)。因此,如图17所示,第二树脂210不必覆盖铁氧体磁芯204从绕线筒202的空心伸出的部位204_1。换言之,第二树脂210不必覆盖在铁氧体磁芯204的长度方向(与李兹线206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端部204_1,这些端部204_1的表面暴露在外面。通过仅在将会发热的李兹线206的周围提供第二树脂210,可以在减轻电感器200的重量的同时保持散热能力。
下面将参照图19(a)至(e)来描述制造这样的电感器200的方法。
首先,如图19(a)所示,铁氧体磁芯204被插入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然后围着绕线筒202缠绕李兹线206。
如图19(b)所示,在间隔填充工艺中,用第一树脂208填充各圈李兹线206之间的间隔。第一树脂208也被涂敷到李兹线206的周围及绕线筒202的表面。由于第一树脂208不含填料或者填料含量极低,所以第一树脂208的流动性高(粘性低)并且能够容易地填充各圈李兹线206之间的间隔。因此,第一树脂208遍布各圈李兹线206之间的间隔以及其它微小的区域,从而可防止空白区的形成。在间隔填充工艺之后执行加热工艺以使第一树脂208固化。
如图19(c)所示,随后提供一个模子(容器)260来覆盖李兹线206和第一树脂208,但是不覆盖铁氧体磁芯204的端部204_1。
如图19(d)所示,然后将第二树脂210注入到模子260中并固化。在第二树脂210固化后,除去模子260。这样就可以仅在李兹线206的周围有选择地设有第二树脂210,如图19(e)所示。
如图19(f)所示,然后将导体板212附接到第二树脂210的一个表面,所得到的组装件被置于外壳250中。这样,可以制造出图17所示的电感器200。
为了方便在绕线筒202周围缠绕李兹线206并且用第一树脂208填充各圈李兹线206之间的间隔,可以使李兹线206外覆具有带孔表面的绝缘材料或网格状绝缘材料。例如,李兹线206可以外覆具有带孔表面的可热缩管。
在图19(a)-(f)所示的制造电感器200的方法中,铁氧体磁芯204被插入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然后围着绕线筒202缠绕李兹线206。然而,也可以在将组装件装入外壳250中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插入铁氧体磁芯204的操作。
作为可选方案,可以分别制备要装入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的部分以及从绕线筒202的空心伸出的部分(图17中的端部204_1),并将端部204_1后加到空心中的部分上,由此得到铁氧体磁芯204。下面参照图20(a)至(f)来描述通过后加铁氧体磁芯204的端部204_1来制造电感器200的方法。
首先,如图20(a)所示,与绕线筒202长度大致相同的铁氧体磁芯204_2被插入到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然后围着绕线筒202缠绕李兹线206。
如图20(b)所示,随后在间隔填充工艺中,用第一树脂208填充各圈李兹线206之间的间隔,并执行加热工艺以使第一树脂208固化。该步骤与图19(b)所示的步骤相同。
如图20(c)所示,随后提供一个模子(容器)260来覆盖李兹线206和第一树脂208。模子260的尺寸优选地使绕线筒202的端部暴露在外面。
如图20(d)所示,然后将第二树脂210注入到模子260中并固化。在第二树脂210固化后,除去模子260。
如图20(e)所示,然后使铁氧体磁芯204的端部204_1结合到铁氧体磁芯204_2的两个端面。
如图20(f)所示,然后将导体板212附接到第二树脂210的一个表面,所得到的组装件被装入外壳250中。这样,可以制造出图17所示的电感器200,在这种制造方式下,铁氧体磁芯204的端部204_1是 后加上去的。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可以在绕线筒202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和凸起,并且李兹线206可被设在凹陷中。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可以使导体板212附接于第二树脂210的一个表面,刚性低于导体板212的导电涂料(导电材料)224介于二者之间。所加的导电涂料224可以防止由于李兹线206和导电涂料224之间的电势差而在第二树脂210和导体板212之间发生部分放电。此外,由于插入了刚性低于导体板112的导电涂料224,所以可防止由于振动引起的树脂脱落而导致在导体板212和第二树脂210之间形成空白区。
如图23所示,铁氧体磁芯可具有双层结构。如图23所示,铁氧体磁芯204包括插入到绕线筒202的空心中的第一磁芯204A以及在长度方向上设在第一磁芯204A的相对端部(端部204_1)处的第二磁芯204B。注意,上述长度方向是与李兹线206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图中的水平方向)。第二磁芯204B被设在相对于第一磁芯204A与导体板212相反的一侧。
第二磁芯204B在长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与第一磁芯204A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应端部相比更靠近外壳250的相应内壁。换言之,第二磁芯204B被设为从第一磁芯204A伸出。
由于铁氧体磁芯204具有双层结构,因而可减小铁氧体表面与无线电力传输所涉及的配对设备的电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可增强电感器之间的耦合系数。
可以按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李兹线206和第一树脂208相同的方式来配置前面描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李兹线106和第一树脂108。
虽然已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而不想限制这些发明的保护范围。确实,这里描述的新颖实施例可被具体实施为多种其他形式;此外,在不偏离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作出多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是想覆盖应当落入发明的保护范围和精神的这样的形式或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电感器,包括:
磁芯;
在所述磁芯周围形成的绕组;
设在所述绕组的各圈之间的第一树脂;以及
覆盖所述绕组和所述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具有比所述第一树脂更高的填料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绕组由多根导体绞线的绞合线制成,并且
所述第一树脂填充所述绕组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绕组外覆具有带孔表面的绝缘材料或网格状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磁芯在与所述绕组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具有暴露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磁芯距所述绕组在预定距离内的部分被所述第二树脂覆盖,所述磁芯超出所述预定距离的部分被第三树脂覆盖,并且
所述第三树脂具有比所述第二树脂更低的填料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还包括:
设在所述第二树脂的一个表面上的导体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导体板附接到所述第二树脂,刚性低于所述导体板的导电材料介于所述导体板和所述第二树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所述磁芯中形成缝隙,并且
在所述缝隙中设有电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与所述绕组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所述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所述缝隙中设有整流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磁芯具有:
第一磁芯,围着该第一磁芯缠绕所述绕组;和
第二磁芯,该第二磁芯在与所述绕组的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设在所述第一磁芯的端部上,并且所述第二磁芯被设在所述第一磁芯相对于所述导体板的相反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还包括:
管状绕线筒,
其中,所述磁芯被插入到所述绕线筒的空心中,并且
所述绕组被围着所述绕线筒缠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刚性低于所述绕线筒和所述磁芯的导电材料被设在所述绕线筒和所述磁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所述绕线筒的外围形成凹陷和凸起,并且所述绕组被设在所述凹陷中。
15.一种制造电感器的方法,包括:
围着管状绕线筒缠绕绕组;
用第一树脂充满所述绕组;
将磁芯插入到所述绕线筒的空心中;
将所述绕线筒、所述绕组和所述磁芯装入模子中,使得所述磁芯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底部;以及
依次将第二树脂、填料含量高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第三树脂、以及第二树脂注入到所述模子中,并使每种树脂都固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电感器的方法,其中,在将各树脂注入到所述模子中之前,将导体板装入所述模子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44023 | 2013-03-06 | ||
JP2013-044023 | 2013-03-06 | ||
JP2013229702A JP6377336B2 (ja) | 2013-03-06 | 2013-11-05 |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229702 | 2013-11-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36934A true CN104036934A (zh) | 2014-09-10 |
Family
ID=5015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78608.6A Pending CN104036934A (zh) | 2013-03-06 | 2014-03-05 |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31166B2 (zh) |
EP (2) | EP2930725A3 (zh) |
JP (1) | JP6377336B2 (zh) |
CN (1) | CN10403693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945A (zh) * | 2014-10-24 | 2015-01-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 |
CN106952783A (zh) * | 2015-12-15 | 2017-07-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和线圈组件 |
CN109103016A (zh) * | 2018-10-16 | 2018-12-28 | 江西特种变压器厂 | 一种抽屉式绕制与旋转固化为一体的装置 |
CN111919269A (zh) * | 2018-04-09 | 2020-11-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磁性布线电路基板 |
CN112133554A (zh) * | 2019-06-25 | 2020-12-25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感应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71654B2 (ja) | 2013-03-06 | 2017-02-0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コイル、受電装置、及び送電装置 |
JP6274008B2 (ja) * | 2014-05-19 | 2018-02-0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力伝送用パッド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JP6317814B2 (ja) | 2014-06-13 | 2018-04-25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電力伝送用のインダクタ |
US9632734B2 (en) | 2014-12-09 | 2017-04-25 | Zih Corp. | Spindle support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513856B2 (en) * | 2014-12-09 | 2016-12-06 | Zih Corp. | Beam shap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7710357B (zh) | 2015-06-26 | 2020-03-10 | 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 | 绕组结构的初级侧和次级侧装置、用于感应电力传输的系统以及向车辆感应式地供电的方法 |
US9711272B2 (en) | 2015-07-09 | 2017-07-18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Printed circu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
JP6613309B2 (ja) * | 2015-08-18 | 2019-11-27 | 株式会社東芝 | インダクタ及び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
CN107924752B (zh) * | 2015-08-25 | 2020-10-27 | 株式会社Ihi | 线圈装置以及线圈系统 |
KR101847256B1 (ko) * | 2016-01-11 | 2018-05-2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수신단의 유효부하저항 변환비율을 자동으로 제어하는 방법 |
WO2017155010A1 (ja) * | 2016-03-11 | 2017-09-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FI3330983T3 (fi) * | 2016-11-30 | 2023-12-28 | Danfoss Editron Oy | Induktiivinen laite |
GB2562447A (en) * | 2016-12-22 | 2018-11-21 | Bombardier Primove Gmbh | A secondary-sided arrangement of winding structure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condary sided arrangement |
JP7140481B2 (ja) | 2017-09-25 | 2022-09-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GB2569356A (en) * | 2017-12-15 | 2019-06-19 | Bombardier Primove Gmbh |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inding structure unit and such a winding structure unit |
JP7169128B2 (ja) * | 2018-08-31 | 2022-11-10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
US11854731B2 (en) | 2018-08-31 | 2023-12-26 | Taiyo Yuden Co., Ltd. |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20200303114A1 (en) * | 2019-03-22 | 2020-09-24 | Cyntec Co., Ltd. | Inductor array in a single package |
JP7318446B2 (ja) | 2019-09-20 | 2023-08-01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JP7357310B2 (ja) * | 2020-11-06 | 2023-10-06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株式会社 | ソレノイド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
US20240030746A1 (en) * | 2020-11-06 | 2024-01-25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o., Ltd | Solenoid coil unit and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device |
DE102022205728A1 (de) | 2021-06-18 | 2022-12-22 | Apple Inc. | Rückkopplungssteuerschemata für drahtlose leistungsübertragungsschaltungen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59018A (en) * | 1945-03-22 | 1949-01-11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Method of coating electrical devices |
US5313037A (en) * | 1991-10-18 | 1994-05-17 | The Boeing Company | High power induction work coil for small strip susceptors |
US5374907A (en) * | 1992-03-05 | 1994-1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hip type of noise suppressing filter for suppressing noise electromagnetically generat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ilter |
GB2345799A (en) * | 1997-08-19 | 2000-07-19 | Taiyo Yuden Kk | Filler material for a wire 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
CN1574122A (zh) * | 2003-06-12 | 2005-02-02 | Nec东金株式会社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856848A (zh) * | 2003-09-25 | 2006-11-01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被液体冷却的绕组的导线 |
CN101540227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中心抽头式变压器 |
CN101663712A (zh) * | 2007-04-12 | 2010-03-0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改进的树脂绝缘系统的室外电气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61430B (de) * | 1958-08-07 | 1959-07-16 | Koch & Sterzel Kommanditgesell | Transformator |
JPS4723017Y1 (zh) * | 1969-06-30 | 1972-07-25 | ||
CH543169A (de) * | 1971-09-06 | 1973-10-15 | Siemens Ag | Synchronschalter |
JPS549791A (en) * | 1977-06-23 | 1979-0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Production of molded electric apparatus |
JPS57119517U (zh) * | 1981-01-17 | 1982-07-24 | ||
JPS57128011A (en) * | 1981-01-30 | 1982-08-09 | Toshiba Corp | Coil bobbin for transformer |
JPS61140516U (zh) * | 1985-02-20 | 1986-08-30 | ||
JPH03291904A (ja) * | 1990-04-09 | 1991-12-24 | Murata Mfg Co Ltd |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5315126A (ja) * | 1991-09-26 | 1993-11-26 | Risho Kogyo Co Ltd | モールド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DE69432262D1 (de) | 1993-10-21 | 2003-04-17 | Auckland Uniservices Ltd | Induktive leitungswicklungen |
US6144280A (en) * | 1996-11-29 | 2000-11-07 | Taiyo Yuden Co., Ltd. | Wire 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6198373B1 (en) * | 1997-08-19 | 2001-03-06 | Taiyo Yuden Co., Ltd. | Wire 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
JP3491670B2 (ja) * | 1998-04-08 | 2004-01-26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盗難防止用タ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0269050A (ja) * | 1999-03-16 | 2000-09-29 | Taiyo Yuden Co Ltd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US6771157B2 (en) * | 2001-10-19 | 2004-08-03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Wire-wound coil |
JP2003318056A (ja) * | 2002-04-19 | 2003-11-07 | Kyocera Chemical Corp | 高圧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ES2409633T3 (es) * | 2002-07-26 | 2013-06-27 | Denso Corporation | Composición de resina y dispositivo de bobina de encendido que usa dicha composición. |
DE10312284B4 (de) * | 2003-03-19 | 2005-12-22 |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 Übertragerkopf, System zur berührungs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und Verwendung eines Übertragerkopfes |
DE102004012482B4 (de) | 2004-03-15 | 2005-12-29 | Era Ag | Transformations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r Zündspannung fü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
JP2008035634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Toshiba Corp | 固定子コイル及び回転電機 |
CN102308349B (zh) * | 2009-02-07 | 2016-06-29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带平板状线圈的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带平板状线圈的模块 |
KR101085665B1 (ko) * | 2009-02-26 | 2011-11-2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트랜스포머 |
JP2011229202A (ja) | 2010-04-15 | 2011-11-10 | Panasonic Corp | 無線電力伝送用コイル |
JP2012124401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Toyota Motor Corp | リアクト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EP2667390B1 (en) * | 2011-01-19 | 2018-10-31 | Technova Inc. |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
JP5921839B2 (ja) | 2011-09-05 | 2016-05-24 | 株式会社テクノバ | 非接触給電トランス |
US9113569B2 (en) * | 2011-03-25 | 2015-08-18 | Ibiden Co., Ltd. |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CN102738128B (zh) * | 2011-03-30 | 2015-08-26 | 香港科技大学 | 大电感值集成磁性感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BR112013029221B1 (pt) | 2011-05-13 | 2021-03-09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mposição de formulação de resina epóxi curável,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a composição de formulação de resina epóxi curável,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material isolante de epóxi e produto |
JP2013004887A (ja) * | 2011-06-21 | 2013-01-07 | Minebea Co Ltd | コイル部品 |
-
2013
- 2013-11-05 JP JP2013229702A patent/JP63773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7 EP EP15165666.7A patent/EP2930725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2-27 EP EP14156963.2A patent/EP277548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3-04 US US14/196,786 patent/US94311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05 CN CN201410078608.6A patent/CN1040369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59018A (en) * | 1945-03-22 | 1949-01-11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Method of coating electrical devices |
US5313037A (en) * | 1991-10-18 | 1994-05-17 | The Boeing Company | High power induction work coil for small strip susceptors |
US5374907A (en) * | 1992-03-05 | 1994-1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hip type of noise suppressing filter for suppressing noise electromagnetically generat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ilter |
GB2345799A (en) * | 1997-08-19 | 2000-07-19 | Taiyo Yuden Kk | Filler material for a wire 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
CN1574122A (zh) * | 2003-06-12 | 2005-02-02 | Nec东金株式会社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856848A (zh) * | 2003-09-25 | 2006-11-01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被液体冷却的绕组的导线 |
CN101663712A (zh) * | 2007-04-12 | 2010-03-0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改进的树脂绝缘系统的室外电气装置 |
CN101540227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中心抽头式变压器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945A (zh) * | 2014-10-24 | 2015-01-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系统 |
CN106952783A (zh) * | 2015-12-15 | 2017-07-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和线圈组件 |
CN106952783B (zh) * | 2015-12-15 | 2020-05-22 | Seg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和线圈组件 |
CN111919269A (zh) * | 2018-04-09 | 2020-11-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磁性布线电路基板 |
CN111919269B (zh) * | 2018-04-09 | 2023-02-1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磁性布线电路基板 |
CN109103016A (zh) * | 2018-10-16 | 2018-12-28 | 江西特种变压器厂 | 一种抽屉式绕制与旋转固化为一体的装置 |
CN109103016B (zh) * | 2018-10-16 | 2023-05-02 | 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抽屉式绕制与旋转固化为一体的装置 |
CN112133554A (zh) * | 2019-06-25 | 2020-12-25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感应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12133554B (zh) * | 2019-06-25 | 2023-05-02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感应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431166B2 (en) | 2016-08-30 |
US20140253275A1 (en) | 2014-09-11 |
EP2930725A3 (en) | 2015-10-28 |
JP6377336B2 (ja) | 2018-08-22 |
EP2775486A3 (en) | 2014-10-29 |
EP2775486A2 (en) | 2014-09-10 |
EP2930725A2 (en) | 2015-10-14 |
JP2014197663A (ja) | 201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36934A (zh) |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11565596B2 (en) |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using heat sensitive material and inductive sensing | |
JP6954302B2 (ja) | 電子部品、電源装置およ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3098153A (zh) | 电抗器及制造该电抗器的方法 | |
CN204204611U (zh) | 线圈布置、能电驱动的车辆和充电站 | |
KR20140053248A (ko) | 전력 중계기 | |
CN108063044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7223300A (zh) | 具有提高灵敏度的用于预定空间中的金属物体检测的感测线圈几何体 | |
CN107003187B (zh) | 用于输电线路的基于磁性的温度感测 | |
EP2800111B1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ransducers having interchangeable source resonator and capture resonator | |
CN101454957A (zh) |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 | |
KR20140144699A (ko) |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CN104011815A (zh) | 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9204019B (zh) | 送电装置及受电装置 | |
CN209505480U (zh) | 接收端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 |
CN107025977B (zh) | 非晶合金变压器以及系统 | |
CN207353072U (zh) | 电流互感器 | |
CN110225843A (zh) | 接收装置及接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6410977A (zh) | 一种无线感应取电进行综合测试的输电线路防震器 | |
CN115104162A (zh) | 用于车辆充电系统的感应充电装置 | |
CN105594096B (zh) | 非接触式供电系统 | |
CN111316389A (zh) | 电抗器 | |
KR102053055B1 (ko) | 수냉식 무선전력패드 | |
CN207558532U (zh) | 一种充电机集成节能环保变压器 | |
CN209496711U (zh) | 一体化线圈模组、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