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688B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24688B CN104024688B CN201380003747.6A CN201380003747A CN104024688B CN 104024688 B CN104024688 B CN 104024688B CN 201380003747 A CN201380003747 A CN 201380003747A CN 104024688 B CN104024688 B CN 1040246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driving force
- transfer device
- rib
- force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3 concer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4 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00 scaveng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parallel a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004—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the gears being positioned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by rolling members or by specially adapted surfaces on the gears, e.g. by a rolling surface with the diameter of the pitch cir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mber being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gear whee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47—Parallel axes or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Gears, Cam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利用与小齿轮部(112)相同的旋转轴来旋转的第一齿轮(11);与该小齿轮部(112)啮合而被从第一齿轮(11)传递来旋转驱动力的第二齿轮(12)。在第二齿轮(12)的旋转中心设有将第二齿轮(12)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肋构件(113)。旋转轴(121)的一端部在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轴支承于安装板(20)。在第一齿轮(11)的腹面(114)设有圆环状的肋构件(113),该肋构件(113)的旋转轴与第一齿轮(11)相同,并对旋转轴(121)的另一端部侧进行支承而与第一齿轮(11)共同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光学单元,尤其是涉及在为了传递来自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而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设置的各齿轮的配置。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借助多个齿轮的啮合来传递来自马达等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在该驱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增幅来自动力产生装置的驱动力而采用了两级齿轮等减速齿轮。在这样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通常而言,(1)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在第一齿轮(两级齿轮)的下游侧将从该第一齿轮承受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的第二齿轮形成为与在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内和旋转轴同心旋转的小齿轮啮合的状态,且为了轴支承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装置主体,将第二齿轮的旋转轴的配设位置设定在成为第一齿轮的大齿轮的外侧的位置。(2)另外,在成为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内的位置配设第二齿轮的旋转轴的情况下,通过在该第二齿轮的旋转轴的配设位置另行设置用于对第二齿轮的旋转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构件,能够实现在驱动力传递装置内的第二齿轮的轴支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58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述(1)那样,在将第二齿轮的旋转轴配设在成为第一齿轮的大齿轮的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为了设置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而所需的空间变大。另外,如上述(2)那样,另行设置对第二齿轮的旋转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构件会增加设置该轴承构件的工时。这些空间的增大、以及因构件的追加引起的工时增加成为成本高涨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不增加工时的情况下将传递来自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的各齿轮配置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而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利用从动力产生装置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第一齿轮具有一体设于齿根圆内的小齿轮部,利用与所述小齿轮部相同的旋转轴旋转。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小齿轮部啮合,从第一齿轮向第二齿轮传递旋转驱动力。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中心设有将该第二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支承构件。该旋转支承构件在其一端部处,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内配设于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装置主体。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腹面设有圆环状的肋构件。肋构件将旋转轴设为与该第一齿轮相同,并对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旋转支承构件的另一端部侧进行支承,从而与该第一齿轮共同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光学单元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光学单元中的清扫机构的配设部位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清扫机构伴随着螺杆轴的旋转而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与螺杆轴螺合的清扫机构部分的在俯视观察下的剖视图。
图5是清扫机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观察剖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各齿轮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观察剖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俯视观察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俯视观察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光学单元的平面图。
光学单元10配备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0是在并列设有分别用于品红、青、黄、黑的四个感光体鼓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配备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光学单元10的箱体2内并列设置地收容有四个扫描光学系统。四个扫描光学系统为了对上述四个感光体鼓表面进行曝光而分别射出激光束。
在箱体2形成有用于供从四个扫描光学系统分别射出的激光束通过的、矩形细长的四个射出口4。各射出口4由透光的、透明细长的防尘玻璃5覆盖。各射出口4及防尘玻璃5具有沿着向各感光体照射激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形状。各防尘玻璃5的表面由清扫机构6清扫。清扫机构6设置为能够对邻接的两个防尘玻璃5进行清扫。
在箱体2配设有沿着上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螺杆轴7。螺杆轴7通过从省略图示的马达等动力产生装置供给的旋转驱动力而被驱动旋转。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详细情况在后叙述)而传递至螺杆轴7。螺杆轴7的旋转轴在与驱动力传递装置连接一侧的侧端部处轴支承于轴承17。
图2是表示光学单元10中的清扫机构6的配设部位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清扫机构6伴随螺杆轴7的旋转而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与螺杆轴7螺合的清扫机构6的部分的在俯视观察下的剖视图。图5是清扫机构6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及图3是在螺杆轴7未安装第三齿轮71的状态的图。
清扫机构6具备:安装于螺杆轴7的保持构件60;与防尘玻璃5接触而进行清扫的清扫构件61。清扫构件61由具有弹性的刮片构件等构成且配置在防尘玻璃5上。
如图4所示,在保持构件60的中心部设有以与螺杆轴7螺合的状态结合的结合孔60a。螺杆轴7以插通且螺合的状态安装于该结合孔60a。由此,当螺杆轴7借助从上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旋转时,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主扫描方向上,清扫机构6沿着螺杆轴7移动。此时,由于清扫构件61以与防尘玻璃5接触的状态进行移动,因此对防尘玻璃5的表面进行滑擦而将防尘玻璃5的表面上的尘埃等除去。
如图5所示,在清扫机构6的保持构件60形成有导向槽62及导向槽63。在光学单元10的箱体2的上表面分别与导向槽62及导向槽63对应地设有对基于清扫机构6的向上述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23、22。在该导轨23与导向槽62嵌合、导轨22与导向槽63嵌合的状态下,清扫机构6被引导为能够沿着上述主扫描方向滑动移动。即,来自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向螺杆轴7传递,当螺杆轴7旋转时,清扫机构6沿着该导轨23、22而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移动。
接着,对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观察剖视图。图7是表示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各齿轮部分的侧视图。
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多个齿轮,该多个齿轮将作为动力产生装置的马达M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向被驱动体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被驱动体为配备在光学单元10的清扫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被驱动体并不局限于清扫机构6。
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第一齿轮11为利用从马达M直接性或者间接性地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旋转的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11与安装于马达M的旋转轴而共同旋转的马达齿轮80啮合,从而被从马达M直接传递旋转驱动力。
第一齿轮11为两级齿轮,具有小齿轮部112和设于周缘部的大齿轮部110。小齿轮部112由比大齿轮部110小的直径构成,利用与第一齿轮11相同的旋转轴111旋转。小齿轮部112与第一齿轮11一体地(即,作为第一齿轮11的一部分)设于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111的一端部111a向设于安装板20的孔部20a插入而被轴支承。该旋转轴111的另一端部111b向设于安装板21的孔部21a插入而被轴支承。安装板21为例如上述光学单元10的箱体2的侧面。安装板20、21是为了对各齿轮进行轴支承而设置的板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0、21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装置主体。
第二齿轮12为与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啮合并借助该啮合与第一齿轮11一同旋转从而被从第一齿轮11传递来旋转驱动力的齿轮。在第二齿轮12的旋转中心设有旋转轴121。旋转轴121一体地形成于第二齿轮12的腹面(面)。
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设于成为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二齿轮12形成为与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啮合的状态。即,第二齿轮12中的包括旋转轴121在内的一部分配设在与第一齿轮11的大齿轮部110相比靠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111侧的位置(即,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
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一端部在该配设位置处向设于安装板20的孔部20b插入而被轴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旋转轴121为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第二齿轮12的旋转支承构件的一例。
在第一齿轮11中的齿根圆内的腹面114设有以旋转轴111为中心而形成的圆环状的肋构件113。肋构件113与第一齿轮11的腹面一体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肋构件113也可以为固定于第一齿轮11的腹面并结合的构件。
肋构件113具有第一肋1131和第二肋1132。第一肋1131为具有比第二肋1132小的直径且形成在旋转轴111侧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二肋1132相对于第一肋1131而设置在大齿轮部110侧。即,第二肋1132具有比第一肋1131大的直径。第一齿轮11的直径方向上的从第一肋1131到第二肋1132的距离为与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直径相同或者稍长的距离。
由此,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在它们之间形成凹部1133。在该凹部1133能够接纳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在该接纳时,旋转轴121成为旋转自如地插入凹部1133的状态。第一肋1131在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111侧支承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一方侧部。第二肋1132在成为第一肋1131的配设位置的相反侧的位置(即,第一齿轮11的大齿轮部110侧的位置)处支承旋转轴121的另一方侧部。
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一方的端部121a轴支承于安装板20的孔部20b。另外,旋转轴121的另一端部121b向肋构件113的凹部1133插入。凹部1133设于成为在安装板20、21轴支承旋转轴111的状态的第一齿轮11。由此,第二齿轮12成为以凹部1133及安装板20的孔部20b作为轴承而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
凹部1133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即,当在接纳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状态下第一齿轮11旋转时成为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的轨道的位置。由此,凹部1133成为在第一齿轮11旋转时以接纳了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状态进行旋转的轨道构件。
在向凹部1133插入而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的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由于自重而作用有向下方(图6中的纵深方向、图7中的下方向)下垂的力。但是,如上所述,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呈圆环状,故对朝向下方的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的动作进行限制。由此,凹部1133内的端部121b以其上下方向位置稳定的状态支承在肋构件113上。
在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旋转自如地插通在凹部1133的状态下,第一齿轮11承受来自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例如沿着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A旋转。于是,如上所述,肋构件113以在凹部1133旋转自如地插通有旋转轴121的状态进行旋转,并且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也以由肋构件13支承端部121b的状态进行旋转。
第三齿轮71为承受来自第二齿轮12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而旋转的齿轮。第三齿轮71也能够成为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71为以与螺杆轴7共同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设于上述光学单元10的螺杆轴7的端部的驱动齿轮。在螺杆轴7中,在成为与驱动力传递装置1连接的一侧的侧端部设有作为驱动齿轮的第三齿轮71。
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122与第三齿轮71啮合。借助该啮合,当第二齿轮12旋转时,从第二齿轮12向第三齿轮71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三齿轮71也旋转。即,借助从该第二齿轮12向第三齿轮7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来自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1而传递至清扫机构6的螺杆轴7。
如此在来自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1而传递至清扫机构6的螺杆轴7的情况下,各齿轮如下所述地发挥作用。
当驱动马达M而驱动马达M的旋转轴81及马达齿轮80旋转时,与该马达齿轮80啮合的第一齿轮11的大齿轮部110以旋转轴111为旋转中心转动。由此,马达M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向第一齿轮11传递。在该第一齿轮11旋转时,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也与第一齿轮11共同旋转。
由于在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啮合有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122,因此,第二齿轮12以轴支承于安装板20及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旋转轴121为旋转中心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齿轮11旋转的情况下,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凹部1133设于成为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的轨道的位置。因此,在对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进行支承的状态下,不会使旋转轴111成为障碍,使第一齿轮11旋转。另一方面,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的端部121b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在凹部1133。因此,第二齿轮12不会受到旋转的第一齿轮11及肋构件113的影響而能够自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达M的转速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1而如以下的式(A)所示那样被减速。
(A)第二齿轮12的转速(rpm)=(第一齿轮11的大齿轮部110的齿数(Z2)/马达M的马达齿轮80的齿数(Z1))×(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122的齿数(Z4)/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的齿数(Z3))
如此,当第二齿轮12旋转而将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二齿轮12时,具有与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122啮合的齿轮部710的第三齿轮71伴随着第二齿轮12的旋转而旋转。由此,从第二齿轮12向第三齿轮71传递旋转驱动力。即,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三齿轮71而传递至螺杆轴7。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第三齿轮71的转速(rpm)=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的齿数(Z4)/第三齿轮71的齿轮部122的齿数(Z5)。
接着,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观察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2中,第二齿轮12-2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同样地,与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啮合且配设在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板20设有凸台构件201。该凸台构件201与安装板20一体地形成、或者固定在该凸台构件201上。凸台构件201具有圆柱形状。凸台构件201的一端部201a如上所述与安装板20一体化或者固定在该安装板20上。凸台构件201的另一端部201b旋转自如地插通于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齿轮11相对于凸台构件201的定位,凸台构件201的中心部的直径形成得比另一端部201b的直径大。该另一端部201b的直径相对于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的宽度(即,凹部1133的宽度)形成为相同或者稍小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凸台构件201成为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第二齿轮12-2的旋转支承构件的一例。
第二齿轮12-2在其旋转中心具有供上述凸台构件201插通的圆形状的孔部125。该孔部125的直径形成为与凸台构件201的中心部的直径相比相同或者稍大的尺寸,详细而言,形成为孔部125相对于凸台构件201旋转自如地被插通且第二齿轮12-2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于凸台构件201的尺寸。
即,第二齿轮12-2通过向凸台构件201嵌入孔部125,由此轴支承在构成装置主体的安装板20上。凸台构件201的配设位置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被轴支承的位置相同。即,凸台构件201配设在如下的位置,即,设于成为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且在安装板20的孔部20a轴支承旋转轴111的状态的小齿轮部112和轴支承于凸台构件201的状态的第二齿轮12-2的齿轮部122-2啮合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齿轮11在凸台构件201的端部能够旋转自如地插通的位置处且成为第一齿轮11的齿底面内的腹面114上具备肋构件113。
由此,在借助马达M的驱动而从马达M的马达齿轮80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当第一齿轮11旋转时,齿轮部122与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啮合的第二齿轮12-2以凸台构件201为旋转中心而绕凸台构件201旋转。然后,在该第二齿轮12-2的旋转的作用下,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与第二齿轮12-2啮合而一并旋转的第三齿轮7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及图8所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齿轮12、12-2中,一侧面部12a、12a-2和另一侧面部12b、12b-2形成为相同形状。第二齿轮12、12-2以两侧的各形状相对于作为旋转轴121、121-2所延伸的方向的厚度方向th上的中心部c而成为对称的方式形成。由此,在第二齿轮12、12-2向装置主体安装时,安装第二齿轮12、12-2的朝向(第二齿轮的表背)没有制约,故能够使安装作业效率进一步地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齿轮12、12-2的形状不局限于该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中,在与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对置的面(对置面)如图6及图8所示也可以设有切口部1135。切口部1135在第一肋1131或者第二肋1132的至少一方中的上述对置面切开形成而具有凹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图6及图8中示出了在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这两方形成有切口部1135的例子。切口部1135形成于在第一齿轮11的腹面114中呈圆环状延伸的第一肋1131的上述对置面、或者第二肋1132的上述对置面的、整个圆周或者其一部分上。
由此,能够将向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与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之间填充的涧滑脂在从凹部1133漏出之前收容于切口部1135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肋1131及第二肋1132未设有凹部1133的结构。
接着,对于第三齿轮71的配设位置进行说明。利用上述图6至图8进行说明。
第一齿轮11及第二齿轮12、12-2的配置如上所述那样来确定。第三齿轮71配置在如下的位置,即,设于第一齿轮的小齿轮部112与第二齿轮12、12-2的啮合载重和第二齿轮12、12-2的齿轮部122与第三齿轮71的啮合载重的合力R的朝向设于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配置第二齿轮12、12-2,使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与第二齿轮12、12-2的齿轮部122或者第二齿轮12-2的齿轮部122-2啮合。于是,在该啮合部P1中,在沿着图7所示的箭头A方向旋转的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2、12-2的齿轮部122或者齿轮部122-2沿着箭头方向A1方向承受按压。然后,沿着该箭头A1方向产生来自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的载重。该载重由虚线箭头L1表示。
进而,第二齿轮12、12-2利用从第一齿轮11获得的旋转驱动力,向第三齿轮71施加旋转驱动力而使其旋转。在第二齿轮12、12-2的齿轮部122与第三齿轮71的齿轮部710的啮合部P2,作用有第二齿轮12的齿轮部122或者第二齿轮12-2的齿轮部122-2按压第三齿轮71的齿轮部710而欲使其旋转的力。此时,由于第二齿轮12、12-2欲要使处于静止状态的第三齿轮71旋转,因此在啮合部P2,第二齿轮12、12-2从第三齿轮71承受反作用力。
在此,在驱动力传递装置1、1-2中,设于第一齿轮11的小齿轮部112与第二齿轮12、12-2的啮合载重和第二齿轮12、12-2的齿轮部122、122-2与第三齿轮71的啮合载重的合力R的方向朝向构成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侧。因此,第三齿轮71配置在上述反作用力从啮合部P2朝向箭头A2方向的位置。该反作用力由虚线箭头L2表示。
即,在第二齿轮12、12-2从第一齿轮1 1承受旋转驱动力并将该旋转驱动力向第三齿轮71传递时,在第二齿轮12、12-2产生上述载重L1和作为进一步的载重的反作用力L2。由此,第二齿轮12、12-2成为被沿着这些载重L1及反作用力L2的合力R的朝向方向按压的状态。在驱动力传递装置1、1-2中,该合力R如图7中由箭头R1所示那样,设为朝向构成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侧。
在上述合力R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2、12-2被沿着箭头R1方向按压。第二齿轮12、12-2通过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而支承在安装板20及第一齿轮11的肋构件113,故该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被沿着箭头R1方向按压。因此,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成为被压靠于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的状态。因此,将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支承于第一肋1131的力借助该按压而增强。
由此,在利用驱动力传递装置1、1-2的驱动而使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三齿轮71的情况下,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被压靠于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因此基于肋构件113的支承的稳定性增加。
并且,第二齿轮12、12-2的旋转轴121、121-2的旋转方向和第一肋113 1的旋转方向成为各自的周面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另外,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被向从第二肋1132离开的方向按压。因此,不会给第一齿轮11及第二齿轮12、12-2的旋转产生障碍,能够使基于肋构件113的旋转轴121或者凸台构件201的支承稳定性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驱动力传递装置1、1-2,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能够利用作为第一齿轮11的一部分的肋构件113而配设在成为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为了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的配设而追加设置轴承构件等其他构件的作业。因而,能够在不增加工时的情况下将传递来自马达M等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驱动力的第一齿轮11及第二齿轮12、12-2的各齿轮配置在较小的空间中,从而也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
例如,在如图9所示那样的、以虚线所示方式将旋转驱动力从第一齿轮83传递至第三齿轮85的现有技术中,在作为两级齿轮的第一齿轮83的下游侧处,存在形成为使从该第一齿轮83承受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的第二齿轮84与小齿轮811啮合的状态而配设第二齿轮84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第二齿轮84的旋转轴821配设在比第一齿轮83的大齿轮部812更靠外侧的位置处。即,在将从第一齿轮83的旋转轴813到大齿轮部812为止的距离设为d2,将从第一齿轮83的旋转轴813到第二齿轮84的旋转轴821为止的距离设为d1,将从第二齿轮84的旋转轴821到第二齿轮84的小齿轮部822为止的距离(小齿轮部822的半径)设为d3时,需要配置为满足d2<d1-d3的关系。因此,为设置第一齿轮83及第二齿轮84而所需的空间变大。
与之相对,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1-2使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支承在肋构件113的第一肋1131、第二肋1132,从而能够在成为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配置第二齿轮12、12-2。因此,能够减小第一齿轮11及第二齿轮12、12-2的设置所需的空间。
另外,如图10所示,通过在第一齿轮91的齿根圆内另行设置对第二齿轮92的凸台构件93进行轴支承的轴承构件94,能够在成为第一齿轮9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配设第二齿轮9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另行设置轴承构件94的工时增加。
与之相对,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1-2仅仅通过将第一齿轮11向作为装置主体的安装板20、21组装,即可配置对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进行支承的肋构件113。只要向该肋构件113插入第二齿轮12的旋转轴121或者第二齿轮12-2的凸台构件201来进行组装,即可配设第二齿轮12、12-2。因此,不需要为了将第二齿轮12、12-2配设于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而设置其它构件,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用于设置该其它构件的工时的情况下将第二齿轮12、12-2配设在第一齿轮11的齿根圆内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利用图1至图8而由上述各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及处理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结构及处理。虽然驱动力传递装置在其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了说明,但驱动力传递装置也可适用于其它的电子仪器之中是自不待言的。
附图符号说明
1 驱动力传递装置
11 第一齿轮
110 大齿轮部
111 旋转轴
112 小齿轮部
113 肋构件
1131 第一肋
1132 第二肋
1133 凹部
1135 切口部
114 腹面
12、12-2 第二齿轮
12a、12a-2 一侧面部
12b、12b-2 另一侧面部
121、121-2 旋转轴
125 孔部
20、21 安装板
201 凸台构件
71 第三齿轮
710 齿轮部
M 马达
Claims (7)
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一齿轮,其利用从动力产生装置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具有一体设于齿根圆内的小齿轮部,且利用与所述小齿轮部相同的旋转轴而旋转;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小齿轮部啮合,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齿轮传递至所述第二齿轮,其中,
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中心设有将该第二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支承构件,
该旋转支承构件在其一端部处,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内配设于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装置主体,
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腹面设有圆环状的肋构件,该肋构件将旋转轴设为与该第一齿轮相同,并对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旋转支承构件的另一端部侧进行支承,从而与该第一齿轮共同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支承构件为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体设置的、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支承构件为固定于所述装置主体的轴部且为向设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中心的孔部插通而将所述第二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被从该第二齿轮传递来旋转驱动力,
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肋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侧对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旋转支承构件的一方侧部进行支承的第一肋;在成为该第一肋的配设位置的相反侧的位置对所述旋转支承构件的另一方侧部进行支承的第二肋,
所述第三齿轮配置在如下的位置,即,在所述第二齿轮中产生的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小齿轮部啮合的啮合载重和在所述第二齿轮中产生的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啮合载重的合力朝向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肋构件的所述第一肋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齿轮以两侧的各形状相对于其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即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而成为对称的方式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在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肋构件中的、与所述旋转支承构件对置的位置设有贮存部,该贮存部能够收容对所述肋构件与所述旋转支承构件之间进行填充的润滑剂。
7.一种光学单元,具备:
扫描光学系统,其为了对感光体鼓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射出光;
射出口,其用于使从所述扫描光学系统射出的光朝向所述感光体鼓通过;
防尘玻璃,其覆盖所述射出口;
动力产生装置,其产生旋转驱动力;
驱动力传递装置;
螺杆轴,其在从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而旋转;
清扫构件,其在所述螺杆轴的旋转的作用下在所述防尘玻璃的表面上移动,从而对该防尘玻璃的表面进行清扫,
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第一齿轮,其利用从动力产生装置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具有一体设于齿根圆内的小齿轮部,且利用与所述小齿轮部相同的旋转轴而旋转;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小齿轮部啮合,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齿轮传递至所述第二齿轮,其中,
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中心设有将该第二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支承构件,
该旋转支承构件在其一端部处,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根圆内配设于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装置主体,
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腹面设有圆环状的肋构件,该肋构件将旋转轴设为与该第一齿轮相同,并对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旋转支承构件的另一端部侧进行支承,从而与该第一齿轮共同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17319A JP5326006B2 (ja) | 2012-01-30 | 2012-01-30 |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
JP2012-017319 | 2012-01-30 | ||
PCT/JP2013/052090 WO2013115271A1 (ja) | 2012-01-30 | 2013-01-30 |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24688A CN104024688A (zh) | 2014-09-03 |
CN104024688B true CN104024688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48905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37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688B (zh) | 2012-01-30 | 2013-01-30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光学单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15786B2 (zh) |
EP (1) | EP2811203B1 (zh) |
JP (1) | JP5326006B2 (zh) |
CN (1) | CN104024688B (zh) |
WO (1) | WO20131152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31011B2 (ja) * | 2013-06-27 | 2016-06-0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64222B2 (ja) * | 2014-07-29 | 2018-01-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256241B2 (ja) * | 2014-07-29 | 2018-01-1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80030462A (ko) | 2015-07-15 | 2018-03-23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스캐닝 모듈 정화 장치 |
CN113508961B (zh) * | 2016-03-15 | 2023-03-31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用于鞋类的机动化张紧系统的传动装置 |
JP6624394B2 (ja) * | 2017-03-28 | 2019-12-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660028B2 (ja) * | 2017-04-27 | 2020-03-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0016728A (ja) * | 2018-07-24 | 2020-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929824B2 (ja) * | 2018-12-04 | 2021-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EP4139588B1 (en) * | 2020-04-24 | 2024-10-23 | Linamar Corporation | Bolt through intermediate shaft of parallel axis gearbox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8489A (zh) * | 2004-01-27 | 2005-08-03 | 夏普株式会社 |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2821290Y (zh) * | 2005-07-15 | 2006-09-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动力传递系统 |
CN102109782A (zh) * | 2009-12-25 | 2011-06-29 | 株式会社理光 | 驱动传递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91130U (zh) * | 1981-05-28 | 1982-12-03 | ||
US4501165A (en) | 1981-05-18 | 1985-02-26 | Clarion Co., Ltd. | Cross arm mechanism in a pushbutton tuner |
JPH066320Y2 (ja) * | 1986-06-20 | 1994-02-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ユエ−タ |
JPH045797Y2 (zh) * | 1986-09-11 | 1992-02-18 | ||
JPH0752982Y2 (ja) * | 1990-09-25 | 1995-12-06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回転ダンパー装置 |
JPH04185942A (ja) * | 1990-11-16 | 1992-07-02 | Mita Ind Co Ltd | 減速機付モータ |
JPH0637785U (ja) * | 1992-10-20 | 1994-05-20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時計用輪列構造 |
JPH0656544U (ja) * | 1993-01-14 | 1994-08-05 | アイワ株式会社 | ギヤ連結機構 |
US5905927A (en) * | 1996-12-03 | 1999-05-18 | Minolta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chanism for image holding member |
JP2001228660A (ja) * | 2000-02-18 | 2001-08-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装置 |
JP2006046467A (ja) * | 2004-08-03 | 2006-02-1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ギヤ倒れ防止機構 |
JP2008075872A (ja) | 2006-08-22 | 2008-04-03 | Ricoh Co Ltd | 駆動伝達機構 |
JP5361285B2 (ja) * | 2008-08-22 | 2013-1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1190831A (ja) * | 2010-03-12 | 2011-09-29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歯車潤滑剤の循環機構 |
JP5660738B2 (ja) * | 2012-10-18 | 2015-01-2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36359B2 (ja) * | 2012-10-24 | 2015-06-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自動清掃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2
- 2012-01-30 JP JP2012017319A patent/JP53260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1-30 WO PCT/JP2013/052090 patent/WO20131152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1-30 EP EP13743960.0A patent/EP281120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1-30 CN CN201380003747.6A patent/CN1040246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30 US US14/355,825 patent/US91157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8489A (zh) * | 2004-01-27 | 2005-08-03 | 夏普株式会社 |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2821290Y (zh) * | 2005-07-15 | 2006-09-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动力传递系统 |
CN102109782A (zh) * | 2009-12-25 | 2011-06-29 | 株式会社理光 | 驱动传递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15271A1 (ja) | 2013-08-08 |
US20140334840A1 (en) | 2014-11-13 |
EP2811203A4 (en) | 2016-04-13 |
EP2811203B1 (en) | 2020-04-29 |
CN104024688A (zh) | 2014-09-03 |
JP5326006B2 (ja) | 2013-10-30 |
US9115786B2 (en) | 2015-08-25 |
JP2013155811A (ja) | 2013-08-15 |
EP2811203A1 (en)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4688B (zh)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光学单元 | |
CN1140852C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其上使用的连接件 | |
DE69616208T2 (de) | Entwicklungsgeräterahmen und Prozesskassette | |
CN101387840B (zh) | 驱动传递装置,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
US8585537B2 (en) |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23919A (zh) | 处置盒与成像设备 | |
JPH10105020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511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331692B (zh) | 成像设备使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 | |
JP2006133497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65863B2 (ja) |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603570B (zh) | 齿轮装置及齿轮装置的装配方法 | |
JP407119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296206B (zh) | 差动装置 | |
KR100396341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감광 드럼 조립체 | |
JP2938824B2 (ja) |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 |
CN208477302U (zh) | 处理盒 | |
JP6922188B2 (ja) |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4823757B2 (ja) | 駆動ユニットと被駆動ユニットを有する装置 | |
JP2010210785A (ja) | 回転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17785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520463B (zh) | 齿轮机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17784549A (zh) | 减速组件、硒鼓以及终端装置 | |
CN207541412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02205028U (zh) | 碳粉盒和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