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685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24685A CN104024685A CN201380004666.8A CN201380004666A CN104024685A CN 104024685 A CN104024685 A CN 104024685A CN 201380004666 A CN201380004666 A CN 201380004666A CN 104024685 A CN104024685 A CN 104024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ing
- mounting structure
- mentioned
- engaging groove
- but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6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igid sleeves or pin, e.g. of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既能有效获得由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的嵌合所产生的定位作用,又能更有效地对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进行定位。在第1装配构件(18)的周面上局部设有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28),在突出部(28)上形成有在第1装配构件(18)的内周面开口的卡定槽(30),在对卡定槽(30)的槽内表面进行覆盖的覆盖橡胶层(32)的构成卡定槽(30)侧壁内表面的部分(33)设有卡定部(58),通过将托架构件(14)嵌入到第1装配构件(18)中而使突出设于托架构件(14)上的卡合突部(50)嵌入到卡定槽(30)中,通过使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并且使卡合突部(50)的侧面卡定于卡定部(58),而构成将第1装配构件(18)和托架构件(14)之间互相定位的定位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隔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筒状的第1装配构件上嵌入安装有托架构件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夹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并将这些构件彼此隔振连结起来的隔振连结体或隔振支承体的一种,公知有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具有这样的构造,即: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个构件上的第1装配构件和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个构件上的第2装配构件弹性连结起来。此外,作为隔振装置,也提出有如日本特开2012-3697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将第1装配构件形成为筒状,向第1装配构件的内孔中嵌入安装托架构件的构造,借助托架构件将第1装配构件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上。
然而,在具有这种将托架构件嵌入安装于筒形的第1装配构件的构造的隔振装置中,托架构件从第1装配构件脱落容易成为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覆盖第1装配构件的内周面的覆盖橡胶层上设置凹形状或凸形状的被卡合部,并且在托架构件的外周面设置凸形状或凹形状的卡合部,而容易保持托架构件与第1装配构件之间的连结状态。
但是,当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时,能期待由卡定作用所带来的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的定位效果,另一方面却存在通过向第1装配构件嵌合托架构件来进行定位的效果减弱的不良情况。即,当将托架构件嵌入于第1装配构件时,通过使托架构件的外表面推压第1装配构件的内表面而发挥由嵌合产生的定位效果,从而防止托架构件自第1装配构件脱落。但是,被卡合部和卡合部是通过一者进入另一者而进行卡定的,在上述被卡合部和卡合部的形成部分,如上所述由嵌合产生的定位效果减弱,因此,防止托架构件自第1装配构件脱落的定位效果可能不充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6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既能有效获得由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的嵌合所产生的定位作用,又能更有效地对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进行定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振装置,其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1装配构件和第2装配构件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将形成为筒状的该第1装配构件的内孔形成为由覆盖橡胶层覆盖的嵌装孔,在该嵌装孔中嵌入有托架构件,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装配构件的周面上局部形成有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形成有在该第1装配构件的内周面开口的卡定槽,该卡定槽的槽内表面被上述覆盖橡胶层覆盖,并且,在该覆盖橡胶层的构成该卡定槽侧壁内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卡定部;通过将上述托架构件嵌入到该第1装配构件中而使突出设于该托架构件上的卡合突部嵌入到该卡定槽中,使该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该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并且使该卡合突部的侧面卡定于该卡定部,从而构成将该第1装配构件和该托架构件之间互相定位的定位单元。
根据采用这样的第1技术方案的构造的隔振装置,通过使托架构件的侧面卡定于设在第1装配构件的内周面上的卡定部,而防止托架构件自嵌装孔脱落,将托架构件定位于第1装配构件。
此外,在第1装配构件上设有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和形成于该突出部且朝内周侧开口的卡定槽,卡定部形成于对卡定槽的侧壁内表面进行覆盖的覆盖橡胶层上。而且,托架构件的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即使在卡合突部和卡定槽的形成部分,托架构件也能在卡合突部和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被第1装配构件夹持并支承。由此,能充分确保嵌装孔的内周面和托架构件之间的压接面积,使其不会因形成卡定部而减小,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能有效发挥由嵌合产生的定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与隔振装置中的主要振动输入方向之一大致一致。由此,通过使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面与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抵接能确保负荷输入面较大,并且,在输入负荷较小的卡定槽的侧壁内表面能构成由卡定部形成的定位单元。因此,能针对输入振动而有效发挥作为目标的隔振效果,并且防止因卡定部变形而导致定位作用减弱,从而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以连结状态被稳定地定位。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以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在上述覆盖橡胶层的构成上述卡定槽侧壁内表面的部分,在槽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作为卡定部的抵接台阶部,被该覆盖橡胶层所覆盖的该卡定槽中的隔着该抵接台阶部的一侧形成为宽槽部,而另一侧形成为窄槽部,该窄槽部的槽宽度尺寸小于该宽槽部的槽宽度尺寸;另一方面,在上述卡合突部的侧面,在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被抵接台阶部,该卡合突部的隔着该被抵接台阶部的一侧形成为宽部,而另一侧形成为窄部,该窄部的宽度尺寸小于该宽部的宽度尺寸;通过以该宽部侧为前方自该窄槽部侧向该卡定槽嵌入该卡合突部并使该抵接台阶部和该被抵接台阶部之间抵接卡定,而构成上述定位单元。
采用第2技术方案,通过使抵接台阶部和被抵接台阶部之间在第1装配构件的轴线方向相抵接卡定而构成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的定位单元。因此,将托架构件充分压入第1装配构件直到宽部越过卡定槽的抵接台阶部,之后回拉托架构件,从而能够使抵接台阶部和被抵接台阶部之间可靠地卡定,容易将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以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上述卡定槽的上述窄槽部的侧壁内表面具有随着朝向上述抵接台阶部去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引导面。
采用第3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引导面,能够使向卡定槽嵌入卡合突部的作业变得容易。特别是,若将引导面的与抵接台阶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为比卡合突部的宽部大的宽度尺寸,则在向卡定槽嵌入卡合突部时,能防止卡合突部卡在覆盖橡胶层的端面,从而使嵌入作业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以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在上述卡合突部的比上述宽部靠前方侧的部分设有嵌入顶端部,该嵌入顶端部的宽度尺寸小于该宽部的宽度尺寸,该宽部和该嵌入顶端部之间借助宽度尺寸逐渐变化的锥形部而连续地设置。
采用第4技术方案,通过在卡合突部上设置嵌入顶端部,能够使向卡定槽嵌入卡合突部的作业变得容易。而且,由于宽部和嵌入顶端部之间以锥形部相连接,因此,也能防止上述宽部和嵌入顶端部之间的交界部分卡在卡定槽中。特别是,与上述那样的卡定槽的引导面组合采用,则能够更容易地将卡合突部嵌入到卡定槽中。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以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第1装配构件和上述第2装配构件之间相对的方向上突出设置,通过该突出部的底壁部和该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抵接而构成对该第1装配构件和该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限位单元。
采用第5技术方案,第1装配构件的突出部构成限位单元,通过突出部的突出顶端与第2装配构件抵接而限制第1装配构件与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因此,能以部件数量较少的简单构造谋求提高耐久性。而且,在突出部的卡定槽中嵌入有托架构件的卡合突部,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抵接于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因此,在限位单元中能充分确保耐负荷性,从而能避免突出部发生变形等不良情况。
此外,在由这样的突出部构成限位单元的构造中,突出部的突出方向被设定为与主要负荷输入方向大致一致,因此,能确保负荷在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的传递效率,并且能稳定地实现由卡定部形成的防脱卡定构造。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第1装配构件上设置具有卡定槽的突出部,使托架构件的卡合突部嵌入到卡定槽中,使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并且使卡合突部的侧面卡定于设在卡定槽的侧壁内表面上的卡定部,而构成定位单元。由此,能基于由定位单元发挥的卡定作用对第1装配构件和托架构件之间进行定位,并且,通过充分确保第1装配构件的内周面和托架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压接面积,也能获得有效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支架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支架主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支架主体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支架主体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7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内托架的立体图。
图8是以另一角度表示图7所示的内托架的立体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内托架的仰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内托架的后视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相当于图13的XI-XI剖面。
图12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支架主体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相当于图5的XII-XII剖面。
图13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相当于图11的XIII-XIII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该发动机支架10采用在支架主体12上装配有作为托架构件的内托架14和外托架16的构造。而且,将内托架14装配于未图示的动力单元,并且将外托架16装配于未图示的车辆车身,从而借助发动机支架10将动力单元隔振连结于车辆车身。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图3中的上下方向、即主要振动的输入方向。
更详细而言,如图2~图4所示,支架主体12具有用主体橡胶弹性体22将第1装配构件18和第2装配构件20弹性连结起来的构造。
第1装配构件18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如图5、图6所示,形成为在中央具有贯通孔的筒状的构件。此外,第1装配构件18具有嵌装筒部24,嵌装筒部24为角部呈圆弧状的大致四棱筒形状,嵌装筒部24的内孔形成为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延伸的嵌装孔26。此外,在嵌装筒部24中一体地形成有突出部28,突出部28在嵌装筒部24的下边部的周向中央部分朝外周侧(在此为下方、即主要振动的输入方向)突出。在该突出部28上形成有一边朝上方开口一边遍及第1装配构件18的轴线方向全长地延伸的卡定槽30,该槽内的区域与嵌装孔26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如下面将要说明的那样,第1装配构件18的内周面被覆盖橡胶层32所覆盖,嵌装孔26和卡定槽30的壁内表面由覆盖橡胶层32构成。
第2装配构件20呈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与第1装配构件18同样形成为高刚性的构件。而且,第1装配构件18嵌入配置于第2装配构件20的内周侧,上述第1装配构件18和第2装配构件20由主体橡胶弹性体22弹性连结起来。此外,在第1装配构件18的内周面上粘附形成有与主体橡胶弹性体22一体形成的覆盖橡胶层32。需要说明的是,第1装配构件18的内周面中,不仅嵌装筒部24的内周面被覆盖橡胶层32覆盖,卡定槽30的槽内表面也大致全被覆盖橡胶层32覆盖,特别是,卡定槽30的侧壁内表面由作为覆盖橡胶层32的一部分的侧壁覆盖橡胶33构成。此外,在覆盖橡胶层32的对嵌装筒部24的上壁部和一对侧壁部的各壁内表面进行覆盖的部分各形成有2条槽部,在向嵌装孔26中嵌入内托架14时,允许覆盖橡胶层32向槽部逃避。
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22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第1凹缺部34。该第1凹缺部34在第1装配构件18的上方在半周左右的范围内延伸,其两端部到达第2装配构件20的内周面。此外,在第1装配构件18的上表面和第2装配构件20的内周面之间,与主体橡胶弹性体22一体地形成有固定安装于第1装配构件18上的第1限位橡胶35和固定安装于第2装配构件20上的第2限位橡胶36,第1限位橡胶35和第2限位橡胶36隔着第1凹缺部34在上下相对配置。而且,通过使第1装配构件18和第2装配构件20之间隔着第1限位橡胶35、第2限位橡胶36而抵接,构成了限制第1装配构件18相对于第2装配构件20朝上方位移的相对位移量的回弹限位器。
再者,在主体橡胶弹性体22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第2凹缺部38。第2凹缺部38设于第1装配构件18的下方,具有随着朝向外周侧去而周向长度变长的大致梯形截面。此外,自第1装配构件18的卡定槽30的底壁部突出的第3限位橡胶39和自第2装配构件20突出的第4限位橡胶40分别以周向的中央部分向第2凹缺部38突出,第3限位橡胶39和第4限位橡胶40在上下隔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而且,通过使第1装配构件18和第2装配构件20之间隔着第3限位橡胶39、第4限位橡胶40而抵接,构成了弹跳限位器,该弹跳限位器作为限制第1装配构件18相对于第2装配构件20朝下方位移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装配构件18的突出部28朝向第2装配构件20突出,并且,在突出部28的突出顶端和第2装配构件20之间配置有第2凹缺部38、第3限位橡胶39以及第4限位橡胶40,突出部28的突出顶端和第2装配构件20之间隔着第3限位橡胶39、第4限位橡胶40抵接,从而构成弹跳限位器。由此,不需要用于构成弹跳限位器的特殊部件,能利用部件数量较少的简单构造获得弹跳限位器。而且,通过调节突出部28的突出尺寸,还能够任意设定限位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形成第1凹缺部34和第2凹缺部38,从而第1装配构件18和第2装配构件20由设于第1凹缺部34和第2凹缺部38的周向之间的一对橡胶臂部42、42相互弹性连结起来。
在采用这种构造的支架主体12上,在第1装配构件18上装配有内托架14,并且在第2装配构件20上装配有外托架16。
如图7~图10所示,内托架14是由铁、铝合金、纤维加强后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具有装配于动力单元的装配部44和装配于第1装配构件18的嵌入部46一体形成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部44上沿上下贯通地形成有多个装配用螺栓孔47。此外,在嵌入部46的上下两表面各形成有2条凹槽48,凹槽48沿着嵌入部46自装配部44突出的方向延伸,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进行后述的将嵌入部46嵌入于第1装配构件18的作业。
此外,在内托架14的嵌入部46上一体形成有卡合突部50。如图7~图10所示,卡合突部50自嵌入部46朝下方突出,形成为沿着嵌入部46自装配部44突出的方向以规定长度连续的突条。需要说明的是,卡合突部50设于在嵌入部46的下表面开口而形成的2条凹槽48、48之间。
而且,如图11所示,通过将内托架14的嵌入部46嵌入到第1装配构件18的嵌装孔26中,并且将卡合突部50嵌入到卡定槽30中,从而将内托架14固定于第1装配构件18。通过用贯穿装配用螺栓孔47的螺栓将该内托架14的装配部44固定于动力单元,从而借助内托架14将第1装配构件18装配于动力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内托架14安装于第1装配构件18的状态下,覆盖嵌装孔26的内表面的覆盖橡胶层32在嵌装筒部24和嵌入部46之间被上下压缩,上述嵌装筒部24和嵌入部46以规定的表面压力压接。此外,覆盖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的覆盖橡胶层32在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和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之间被上下压缩,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与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以规定的表面压力压接。
另一方面,外托架16具有如下构造:其包括筒状主体部52和3个装配用板54,该筒状主体部52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该3个装配用板54固定安装于筒状主体部52的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3个装配用板54均形成为槽形状而提高了刚性。
而且,通过向外托架16的筒状主体部52中压入第2装配构件20,而将外托架16嵌套固定于第2装配构件20。该外托架16的装配用板54螺栓固定于车辆车身,从而借助外托架16将第2装配构件20装配于车辆车身。由此,将发动机支架10夹装于动力单元和车辆车身之间,将动力单元隔振连结于车辆车身。
在此,在发动机支架10中,设有对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进行相对定位的定位单元,从而防止内托架14自第1装配构件18脱落。
即,在覆盖橡胶层32的侧壁覆盖橡胶33上设有作为卡定部的抵接台阶部58,并且,在内托架14的卡合突部50的两侧面设有被抵接台阶部60,上述抵接台阶部58和被抵接台阶部60之间抵接卡定,从而构成定位单元。
更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在侧壁覆盖橡胶33上,在卡定槽30的长度方向中间设有抵接台阶部58,卡定槽30的隔着抵接台阶部58的一侧(图12中的上侧)形成为宽槽部62,而另一侧(图12中的下侧)形成为窄槽部64,该窄槽部64的宽度尺寸小于宽槽部62的宽度尺寸。换言之,在卡定槽30中串联且连续地设有宽槽部62和宽度尺寸比宽槽部62小的窄槽部64,在上述宽槽部62和窄槽部64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抵接台阶部58。此外,窄槽部64的侧壁内表面均由引导面66构成,该引导面66为随着自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朝向抵接台阶部58去而宽度逐渐变窄的锥面形状。该引导面66的较宽侧的端部形成为与宽槽部62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具有大于后述的内托架14的嵌入顶端部72的宽度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第1装配构件18的突出部28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形成,卡定槽30的宽度尺寸的变化均可通过侧壁覆盖橡胶33的厚度尺寸的变化来实现。
如图13所示,在内托架14的卡合突部50的侧面中,在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被抵接台阶部60,在隔着被抵接台阶部60的一侧设有宽部68,并且另一侧形成为窄部70,该窄部70的宽度尺寸小于宽部68的宽度尺寸。换言之,在卡合突部50上串联且连续地一体形成有宽部68和宽度尺寸比宽部68小的窄部70,在上述宽部68和窄部70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被抵接台阶部6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突部50的隔着宽部68与窄部7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一体形成有嵌入顶端部72,该嵌入顶端部72的宽度小于宽部68的宽度,且具有与窄部70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宽部68仅设于卡合突部5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并且,上述宽部68和嵌入顶端部72借助宽度尺寸在长度方向上逐渐变化的锥形部74相互连结一体化。
而且,在向第1装配构件18安装内托架14时,内托架14的卡合突部50以嵌入顶端部72为前方自窄槽部64侧嵌入到卡定槽30中。此外,卡合突部50的宽部68一边挤开卡定槽30的窄槽部64一边挤入到宽槽部62中,之后内托架14被向装配部44侧(图13中的下侧)回拉,从而卡合突部50的被抵接台阶部60在卡定槽30的长度方向上抵接卡定于卡定槽30的抵接台阶部58。由此,通过抵接台阶部58和被抵接台阶部60之间的卡定构成防脱用的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对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进行相互定位,从而稳定地维持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的连结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3所示,突出部28的侧壁内表面和卡合突部50的侧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δ1大于嵌装筒部24的侧壁内表面和嵌入部46的侧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δ2(δ1>δ2)。此外,突出部28的侧壁内表面和卡合突部50的侧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δ1大于嵌装筒部24的上下壁内表面和嵌入部46的上下表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δ3(δ1>δ3)。由此,通过将内托架14压接于嵌装筒部24,能保持内托架14与第1装配构件18之间的连结状态,并且能在嵌装筒部24中确保输入负荷的支承面积,另一方面,在卡定槽30和卡合突部50之间的嵌合部分处,减小对输入负荷的分担,从而稳定地发挥由卡定产生的定位作用。
此外,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覆盖橡胶层32在卡合突部50和突出部28之间被上下压缩。由此,即使在嵌装筒部24的周面上形成用于设置定位单元的突出部28,也能确保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的实质上的嵌装面积而不会使该嵌装面积减小,从而以足够的强度实现利用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的嵌装所进行的连结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和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大致与嵌装筒部24的上下壁内表面和嵌入部46的上下表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δ3相同。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和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可以设定为大于或小于δ3,但优选的是小于δ1。由此,能使卡合突部50的突出顶端面充分推压卡定槽30的底壁内表面,确保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的压接面积较大,因此,能稳定地保持内托架14与第1装配构件18之间的连结状态,并且能更有效地确保输入负荷的支承面积。
此外,通过向第1装配构件18安装内托架14,用内托架14的卡合突部50加强了构成弹跳限位器的突出部28,能防止突出部28在弹跳限位负荷的作用下变形,从而谋求提高耐负荷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卡合突部50的宽部68靠嵌入方向前方的位置设有宽度较小的嵌入顶端部72,嵌入顶端部72和宽部68之间借助锥形部74相连接。因此,自卡定槽30的窄槽部64侧嵌入卡合突部50时,能避免因卡住而导致嵌入作业变得困难等不良情况。
此外,在卡定槽30的窄槽部64中,在供卡合突部50嵌入的那一侧的端部设有锥形状的引导面66,该引导面66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的外侧去而槽宽度尺寸逐渐增大。由此,自卡定槽30的窄槽部64侧嵌入卡合突部50时,卡合突部50一边被引导面66向宽度方向中央一边嵌入,从而宽部68能够容易地越过抵接台阶部58而嵌入到宽槽部62。特别是,在卡定槽30的由引导面66构成侧壁内表面的端部,卡定槽30的槽宽度尺寸大于嵌入顶端部72的宽度尺寸,卡合突部50不会在卡定槽30的长度方向端面处卡住而是能够容易嵌入。
此外,将内托架14充分挤入到第1装配构件18中,之后回拉内托架14,从而抵接台阶部58和被抵接台阶部60卡定在一起,内托架14相对于第1装配构件18被稳定且容易地定位于规定的装配位置。因此,与由凸部和凹部之间的嵌合构造所构成的定位单元等相比,能够稳定地获得作为目标的定位作用,并且能减小第1装配构件18和内托架14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而实现高精度的组装状态。
此外,卡定槽30的壁内表面被覆盖橡胶层32覆盖,利用构成卡定槽30的侧壁内表面的侧壁覆盖橡胶33的厚度尺寸的变化,而实现卡定槽30的宽度尺寸的变化、抵接台阶部58的形成。因此,与使第1装配构件18的突出部28的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宽槽部62、窄槽部64、引导面66以及抵接台阶部58等。
此外,通过在突出部28和卡合突部50之间夹装覆盖橡胶层32,在向第1装配构件18嵌入内托架14时,避免了突出部28和卡合突部50之间直接滑动接触,在上述突出部28和卡合突部50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产生损伤、或因卡住而导致难以嵌入等不良情况。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记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例示了筒形隔振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碗形的隔振装置。此外,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流体封入式的隔振装置。
此外,突出部28的突出方向优选与主要振动的输入方向大致一致,但也可以朝向不同于振动输入方向的方向突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卡定槽30的突出部28与第2装配构件20之间的抵接而构成限位单元,但是,例如在碗形的隔振装置中,突出部也可以朝向与第2装配构件相反的一侧突出,还可以将突出部和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相对面间距离设定得足够大,大到它们之间不能抵接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突出部不构成限位单元的情况下,优选另外设置对第1装配构件和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的限位单元。
此外,设于卡定槽30的侧壁内表面上的卡定部除了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的台阶(抵接台阶部58)之外,也可以是形成于卡定槽30的侧壁内表面上的凹凸等。即,也可以在构成卡定槽30侧壁内表面的侧壁覆盖橡胶33上形成凸部(凹部),并且在卡合突部50的侧面形成对应的凹部(凸部),利用上述凸部和凹部(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嵌合而发挥在第1装配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基于卡定作用的定位效果。
此外,卡定部可以仅设定于卡定槽的侧壁内表面中的任意一者,在该情况下,设于卡合突部的与卡定部对应的台阶、凹凸等也仅设于一侧的侧面上即可。
此外,可以在卡定槽的各侧壁内表面设置多个卡定部。具体而言,若在卡定槽的长度方向上隔着规定距离地设置多个台阶、凹凸等,并使上述各台阶、凹凸卡定于卡合突部的侧面,则能更有效地发挥定位作用。
再者,也可以在第1装配构件的周面上形成多个突出部,在上述多个突出部上分别形成具有卡定部的卡定槽。由此,由于构成了多个定位单元,因此,能更有利于将托架构件定位于第1装配构件。
此外,卡定槽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具有侧壁部和底壁部的槽形即可,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定槽30中,底壁部也可以弯曲成朝下方凸出的半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卡定槽的侧壁部和底壁部未必需要明确区分,也可以平滑而连续地设置侧壁部和底壁部。
此外,第1装配构件18的嵌装筒部24只要是筒状即可,不限定于四棱筒形状,也可以采用多棱筒形状、圆筒形状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主体橡胶弹性体22上的第1凹缺部34、第2凹缺部38不是必需的,在形成凹缺部的情况下,凹缺部的形状、数量、形成位置等也是可以根据要求的隔振特性等而适当设定的,没有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用作发动机支架,但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很好地用于车身支架、副车架支架(sub frame mount)、差速器支架(diff mount)等。此外,本发明不仅能适用于汽车所用的隔振装置,也可以适用于机动二轮车、铁路用车辆、工业用车辆等所用的隔振装置。
10:发动机支架(隔振装置)、14:内托架(托架构件)、18:第1装配构件、20:第2装配构件、22:主体橡胶弹性体、26:嵌装孔、28:突出部、30:卡定槽、32:覆盖橡胶层、50:卡合突部、58:抵接台阶部(卡定部)、60:被抵接台阶部、62:宽槽部、64:窄槽部、66:引导面、68:宽部、70:窄部、72:嵌入顶端部、74:锥形部
Claims (5)
1.一种隔振装置,其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1装配构件和第2装配构件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将形成为筒状的该第1装配构件的内孔形成为由覆盖橡胶层覆盖的嵌装孔,在该嵌装孔中嵌入有托架构件,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装配构件的周面上局部形成有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形成有在该第1装配构件的内周面开口的卡定槽,该卡定槽的槽内表面被上述覆盖橡胶层覆盖,并且在该覆盖橡胶层的构成该卡定槽侧壁内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卡定部;
通过将上述托架构件嵌入到该第1装配构件中而使突出设于该托架构件上的卡合突部嵌入到该卡定槽中,该卡合突部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该卡定槽的底壁内表面,并且使该卡合突部的侧面卡定于该卡定部,从而构成将该第1装配构件和该托架构件之间互相定位的定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覆盖橡胶层的构成上述卡定槽侧壁内表面的部分,在槽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作为卡定部的抵接台阶部,被该覆盖橡胶层所覆盖的该卡定槽中的隔着该抵接台阶部的一侧形成为宽槽部,而另一侧形成为窄槽部,该窄槽部的槽宽度尺寸小于该宽槽部的槽宽度尺寸;
另一方面,在上述卡合突部的侧面,在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被抵接台阶部,该卡合突部的隔着该被抵接台阶部的一侧形成为宽部,而另一侧形成为窄部,该窄部的宽度尺寸小于该宽部的宽度尺寸;
通过以该宽部侧为前方自该窄槽部侧向该卡定槽嵌入该卡合突部并使该抵接台阶部和该被抵接台阶部之间抵接卡定,而构成上述定位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卡定槽的上述窄槽部的侧壁内表面具有随着朝向上述抵接台阶部去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引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卡合突部的比上述宽部靠前方侧的部分设有嵌入顶端部,该嵌入顶端部的宽度尺寸小于该宽部的宽度尺寸,该宽部和该嵌入顶端部之间借助宽度尺寸逐渐变化的锥形部而连续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突出部在上述第1装配构件和上述第2装配构件之间相对的方向上突出设置,通过该突出部的突出顶端和该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抵接而构成对该第1装配构件和该第2装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限位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13140A JP5595458B2 (ja) | 2012-09-26 | 2012-09-26 | 防振装置 |
JP2012-213140 | 2012-09-26 | ||
PCT/JP2013/075551 WO2014050761A1 (ja) | 2012-09-26 | 2013-09-20 | 防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24685A true CN104024685A (zh) | 2014-09-03 |
CN104024685B CN104024685B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038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4666.8A Active CN104024685B (zh) | 2012-09-26 | 2013-09-20 | 隔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5046B2 (zh) |
JP (1) | JP5595458B2 (zh) |
CN (1) | CN104024685B (zh) |
WO (1) | WO201405076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921A (zh) * | 2015-05-28 | 2018-01-19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CN108608858A (zh) * | 2016-12-13 | 2018-10-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具有分布式挡块的变速器支座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64135B2 (ja) | 2014-03-27 | 2017-07-19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圧縮機 |
JP5687400B1 (ja) * | 2014-03-28 | 2015-03-18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防振連結ロッド用筒型防振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防振連結ロッド、防振連結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
DE102014207011A1 (de) * | 2014-04-11 | 2015-10-15 | Boge Elastmetall Gmbh | Lenkerelement |
JP6358747B2 (ja) * | 2014-10-03 | 2018-07-18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05889382B (zh) * | 2014-12-15 | 2021-03-0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及包含该减振装置的电子装置和移动设备 |
US10443644B2 (en) * | 2015-02-09 | 2019-10-15 | Syntiro Dynamics Llc | Anchor sealing hygienic bracket |
JP6469497B2 (ja) * | 2015-03-31 | 2019-02-1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US9347518B1 (en) * | 2015-04-29 | 2016-05-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ibration-isolating bracket assembly |
JP6566823B2 (ja) * | 2015-09-30 | 2019-08-28 |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
KR101845418B1 (ko) * | 2015-12-11 | 2018-05-1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마운팅 브라켓의 구조 |
EP3467340B1 (en) * | 2016-06-07 | 2021-11-17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CN110537035B (zh) * | 2017-04-25 | 2021-04-06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扭转杆 |
JP6579164B2 (ja) * | 2017-07-26 | 2019-09-2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マウント構造 |
JP7033413B2 (ja) * | 2017-09-13 | 2022-03-1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6939454B2 (ja) * | 2017-11-15 | 2021-09-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搭載構造 |
KR102540392B1 (ko) * | 2017-11-17 | 2023-06-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
US10988015B2 (en) * | 2018-12-06 | 2021-04-2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position mount system |
EP3914465A4 (en) * | 2019-01-25 | 2022-12-07 | Piaggio&C. S.p.A. | POWER TRAIN MOUNTING ARRANGEMEN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79181A1 (en) * | 2004-02-17 | 2005-08-18 |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 Cylindrical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676966A (zh) * | 2004-03-30 | 2005-10-05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架 |
JP3805608B2 (ja) * | 2000-08-25 | 2006-08-02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筒型防振装置 |
CN101541580A (zh) * | 2006-11-28 | 2009-09-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发动机支承构造 |
CN101646880A (zh) * | 2007-03-30 | 2010-02-10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防振装置 |
JP2012036971A (ja) * | 2010-08-06 | 2012-02-23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5719B2 (ja) * | 2004-08-31 | 2008-08-20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5037493B2 (ja) * | 2006-04-12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支持装置 |
JP2009041760A (ja) | 2007-08-13 | 2009-02-26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JP5618689B2 (ja) | 2010-08-06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
2012
- 2012-09-26 JP JP2012213140A patent/JP55954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20 WO PCT/JP2013/075551 patent/WO20140507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20 CN CN201380004666.8A patent/CN104024685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23 US US14/604,203 patent/US91450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5608B2 (ja) * | 2000-08-25 | 2006-08-02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筒型防振装置 |
US20050179181A1 (en) * | 2004-02-17 | 2005-08-18 |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 Cylindrical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676966A (zh) * | 2004-03-30 | 2005-10-05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架 |
CN101541580A (zh) * | 2006-11-28 | 2009-09-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发动机支承构造 |
CN101646880A (zh) * | 2007-03-30 | 2010-02-10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防振装置 |
JP2012036971A (ja) * | 2010-08-06 | 2012-02-23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921A (zh) * | 2015-05-28 | 2018-01-19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CN108608858A (zh) * | 2016-12-13 | 2018-10-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具有分布式挡块的变速器支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50761A1 (ja) | 2014-04-03 |
CN104024685B (zh) | 2015-08-19 |
US20150129742A1 (en) | 2015-05-14 |
JP5595458B2 (ja) | 2014-09-24 |
US9145046B2 (en) | 2015-09-29 |
JP2014066325A (ja) | 2014-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4685A (zh) | 隔振装置 | |
US10415665B2 (en) | Fluid-filled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
US9027912B2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CN102844949B (zh) | 用于线束的护线环 | |
CN104736879B (zh) | 隔振装置 | |
US20140369742A1 (en) | Elastic attach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sitional variation and increasing stiffness | |
US9523464B2 (en) | Cylindrical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outer bracket and outer bracket therefor | |
JP5150374B2 (ja) | 防振装置 | |
CN106461002A (zh) | 防振装置 | |
CN105378330A (zh) | 隔振装置 | |
JP2010167866A (ja) | 自動2輪車のチェーンアジャスト装置 | |
WO2016152038A1 (ja) | 燃料噴射弁用クリップおよび燃料噴射弁ユニット | |
US10584798B2 (en) | Valve device | |
KR101325495B1 (ko) | 자동차 케이블용 소켓 유니트 | |
JP2013204801A (ja) | 筒形防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10428893B2 (en) | Vehicular body reinforcing device | |
CN105799507A (zh) | 具有迟滞和脚踏控制特性的弹簧装置 | |
CN102897160B (zh) | 主油缸 | |
KR101137210B1 (ko) | 차량용 부시 장치 | |
JP4962236B2 (ja) | レバーの連結構造 | |
JP6314006B2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KR101360427B1 (ko) | 자동변속기의 오일레벨 측정장치 | |
JP2008213496A (ja) | ラジエータサポート | |
CN203450038U (zh) | 一种用于固定车辆储物盒的盒体和内斗的装置 | |
CN109532449A (zh) | 用于固定摩托车发动机的连接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