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6341B - 照明器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6341B
CN104006341B CN201410020419.3A CN201410020419A CN104006341B CN 104006341 B CN104006341 B CN 104006341B CN 201410020419 A CN201410020419 A CN 201410020419A CN 104006341 B CN104006341 B CN 104006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flector
light
illumination apparatus
dipped beam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04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6341A (zh
Inventor
木崎德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06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6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6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63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4Switching between high and low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62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e.g. filament or halogen lamps
    • F21S41/164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e.g. filament or halogen lamps having two or more fila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21Optical layout thereof the reflector being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or a planar surface, e.g. trunc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4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 F21S41/36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successively reflecting the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副反射镜容易地在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照明器,该副反射镜用于将主发光部用的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发光部的发出光方向的方向反射。该照明器还具有第1副反射镜(28),该第1副反射镜(28)将灯泡(23)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反射镜(27)的反射光方向的方向反射。该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灯泡(23)的后方,并位于向后方照射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形成为在该配置状态下的沿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前后方向α)可脱模成型的形状。

Description

照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主发光部和副发光部的照明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二轮摩托车等具有形成照明器的结构,该照明器具有对主发光部用的光源的光进行分光处理)的特点。该类型的照明器设置有:主反射镜,其将主发光部的光源的光向前方反射;导光反射镜,其连接在主反射镜的上部前端;侧方用反射镜,其连接在主反射镜的下部前端。通过导光反射镜,将作为主发光部用的光源的灯泡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下方反射,该光通过侧方用反射镜向前方反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59689号
另外,像主反射镜这样配置在光源的后方且围绕光源的部件,大多为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Demolded)而形成的部件。例如,照明器的壳体及灯泡的套筒也大多为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部件。
在上述部件上设置有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导光反射镜的情况下,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导光反射镜,其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面在主反射镜的前方位置朝后方垂下,因此专利文献1的导光反射镜很难在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副反射镜容易地在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照明器,该副反射镜用于将主发光部用的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发光部的发出光方向(光出射方向)的方向反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明器具有:主发光部(41)和副发光部(42)。所述主发光部(41)具有:光源(23);主反射镜(27),其配置在所述光源(23)的后方,并将所述光源(23)的光向前方反射。所述副发光部(42)具有:第1副反射镜(28),其将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所述主发光部(41)的发射光方向的方向反射;第2副反射镜(29),其将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向前方反射,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光源(23)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光源(23)向后方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形成在构成所述照明器的部件中的在该配置状态下沿所述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成型件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副发光部的第1副反射镜配置在光源的后方,并位于光源向后方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形成在构成所述照明器的部件中的在该配置状态下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成型件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副反射镜设置在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部件上。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光源(23)为具有近光用灯丝(23A)和远光用灯丝(23B)的双灯丝型,所述主反射镜(27)具有位于所述近光用灯丝(23A)上方的近光用反射镜部(27A),所述近光用反射镜部(27A)用于将由所述近光用灯丝(23A)朝上方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上方,所述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下方,且位于正面观察时远离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点亮近光用灯丝的情况下,通过第1及第2副反射镜,能够在远离近光用灯丝的区域发光,而能够形成具有特点的外观,从而提高由外部的可视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在正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中心至少向左右方向的一方偏离。根据该结构,在配置第1副反射镜时能够避开近光用灯丝,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副发光部的发光量。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一组的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左右两侧,而且,在正面观察时,该一组的所述第一副反射镜(28)配置成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的光轴(L1、L2)呈交叉状,所述第2副反射镜(29)位于所述光轴(L1、L2)的延长线上且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沿所述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向下方的凸出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沿着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的凸出状的部分以充分的发光量发光。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1副反射镜(28)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27K),所述开口部(27K)使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射入所述主反射镜(27)的里侧,所述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穿过所述开口部(27K)的所述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位于所述主反射镜(27)的外侧。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利用主反射镜的外侧空间设置副发光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开口部(27K)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光源(23)的下方开口。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未被近光发光所利用的区域设置开口部,因此不会妨碍近光的发光面积,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发光面积。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29)与所述主反射镜(27)一体设置,所述主反射镜(27)构成为其能够移动以调整光轴的可动反射镜。根据该结构,由可动反射镜的结构,使其与主发光部的光轴调整联动,从而能够进行副发光部的光轴调整。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29)设置在除所述主反射镜(27)之外的照明器的部件上,并构成为所述照明器整体能动而调整光轴的调整型。根据该结构,由于为照明器的整体可动而调整光轴的调整型的结构,能够简单设置第1副反射镜及第2副反射镜,且能够进行与主发光部的光轴调整联动的副发光部的光轴调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副发光部的第1副反射镜配置在光源的后方,并位于光源向后方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形成在构成照明器的部件中的在该配置状态下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成型件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副反射镜设置在沿主发光部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部件上。
另外,主反射镜具有位于近光用灯丝上方的近光用反射镜部,近光用反射镜部用于将由近光用灯丝朝上方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第1副反射镜配置在近光用灯丝的上方,第2副反射镜配置在近光用灯丝的下方,且位于正面观察时远离近光用灯丝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在点亮近光用灯丝的情况下,通过第1及第2副反射镜,能够在远离近光用灯丝的区域发光,而能够形成具有特点的外观,从而提高由外部的可视性。
另外,第1副反射镜在正面观察时相对于近光用灯丝的中心至少向左右方向的一方偏移,根据上述结构,在配置第1副反射镜时能够避开近光用灯丝,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副发光部的发光量。
另外,第1副反射镜配置在近光用灯丝的左右两侧,而且,其还配置成在正面观察时由第1副反射镜反射光的光轴呈交叉状,第2副反射镜位于光轴的延长线上且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沿主发光部的下边缘向下方的凸出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沿着主发光部的下边缘的凸出状的部分以充分的发光量发光。
另外,在第1副反射镜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使由第1副反射镜反射的光射入主反射镜的里侧,第2副反射镜配置在穿过开口部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位于主反射镜的外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利用主反射镜的外侧空间设置副发光部。
另外,开口部至少一部分在光源的下方开口,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未被近光发光所利用的区域设置开口部,因此不会妨碍近光的发光面积,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发光面积。
另外,第1副反射镜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与主反射镜一体设置,主反射镜构成为能够调整光轴的可动的可动反射镜构成,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可动反射镜的结构,使其与主发光部的光轴调整联动,从而能够进行副发光部的光轴调整。
另外,第1副反射镜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设置在除主反射镜之外的照明器的部件上,并构成为照明器的整体可动而调整光轴的调整型,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为照明器的整体可动而调整光轴的调整型的结构,能够简单设置第1副反射镜及第2副反射镜,且能够进行与主发光部的光轴调整联动的副发光部的光轴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由前方观察搭载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的二轮摩托车的视图;
图2为表示去除前表面透镜的一部分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沿图2的Ⅲ-Ⅲ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沿图2的Ⅳ-Ⅳ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5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表示沿图5的Ⅵ-Ⅵ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
图9为表示灯泡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二轮摩托车(跨骑式车辆);11前罩;12前侧罩;21前照用照明器;22前表面透镜;23灯泡(光源);23A近光用灯丝;23B远光用灯丝;25灯罩;27主反射镜;27A近光用反射镜部;27K开口部;28第1副反射镜;29第2副反射镜;41主发光部;42下侧副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3侧方副发光部(第2副发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一致。另外,在各图中表示的符号FR表示车身前方,符号UP表示车身上方,符号L表示车身左方。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搭载有前照用照明器的二轮摩托车的由前方观察的视图。
该二轮摩托车10具有:前罩11,其覆盖车身前方;前侧罩12,其为设置在前罩11的左右的左右一对的结构,且覆盖车身前部的左右。在前罩11的车宽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照向车身前方的单个的前照用照明器21,在左右的前侧罩12上分别设置有转向信号灯单元13。
前照用照明器21具有:前表面透镜22,其覆盖该照明器21的前表面;灯罩25,其位于前表面透镜22的后方,并将形成为光源的单个的灯泡23支承在该灯罩25和前表面透镜2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照用照明器21在正面观察时,呈越靠上方越宽,越靠下方越窄的倒三角形状。在该前照用照明器21中,由上部左右及下部的角部分所包围的中间区域(第1区域)AR1被分配为主发光用的区域,作为下部角部分的下侧区域(第2区域)AR2被分配为下侧副发光用的区域,作为上部左右角部分的侧方区域(第3区域)AR3被分配为侧方副发光用的区域。
图2为表示除去前表面透镜22的一部分(相当于中间区域AR1的区域)后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图3表示沿图2的Ⅲ-Ⅲ线剖切的截面图。又有,在图2、图3及以下所述的各图中,双点划线表示由灯泡23发出的光。
如图1~图3所示,前表面透镜22由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或者玻璃材料形成,并且,在正面观察(主视)时,呈越靠上方越宽且越靠下方越窄的倒三角形状,而且在侧面视时,呈向前方凸出的非球面状(圆顶状)。该前表面透镜22被固定在灯罩25的前端且覆盖灯罩25的前表面。
灯罩25由非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如图3所示,其形成为向后方凹入的箱形状。在该灯罩25的后部上形成有用于保持灯泡23的筒状的灯泡保持部26,该灯泡保持部26具有朝后方开口的灯泡插入孔26A,并支承由后方插入的灯泡23。
灯泡23为在其玻璃制的灯泡主体23C内具有近光用灯丝(近光用光源部)23A和远光用灯丝(远光用光源部)23B的双灯丝型。在灯泡主体23C的后部上一体设置有直径大于灯泡主体23C的套筒23D,该套筒23D被保持在灯泡保持部26上,两灯丝23A、23B位于灯泡保持部26的前方。
近光用灯丝23A配置在远光用灯丝23B的前侧,并在其下方配置有遮光板(未图示)。通过该遮光板遮挡近光用灯丝23A朝下方向的光,由近光用灯丝23A发出的光向除其下方的区域外照射,即,该光由灯泡23向上方(包含前上方及后上方)及前后左右方向等照射。
另一方面,远光用灯丝23B的光,并没有被上述遮光板遮挡,由此,该光由灯泡23向包含有上下及前后左右的大范围照射。
另外,该灯泡23并不局限于上述灯泡,也可适用于具有近光用灯丝23A和远光用灯丝23B的其他的双灯丝型。另外,在图2、图3及后述的各图中,为示意性地表示各灯丝23A、23B的位置的图,而实际上各灯丝23A、23B的高度等也可不相同。
如图3所示,灯罩25具有:主反射镜27,其位于灯泡23的后方,并将灯泡23发出的光向前表面透镜22的中间区域AR1反射;第1副反射镜28,其将灯泡23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反射镜27的反射光方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视(图3)时为向前方的斜下方向,在前面视(图2)时为向侧方的斜下方向)反射。
另外,灯罩25还具有位于灯泡23的下方的第2副反射镜29,该第2副反射镜29用于将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向前方的下侧区域AR2反射。
还有,灯罩25还具有位于灯泡23的前上方的第3副反射镜30,而且还具有位于灯泡23及主反射镜27的上方左右的第4副反射镜31,该第3副反射镜30用于将灯泡23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上述主反射镜27及各副反射镜28、29的反射光方向的后方向反射,该第4副反射镜31用于将由第3副反射镜30反射的光向前方的侧方区域AR3反射。
主反射镜27为在灯泡23的后方覆盖灯泡23的上下左右的大型的反射镜,并形成为向后方凹入的凹曲面且形成为镜面。该主反射镜27将由近光用灯丝23A向上方发出的光,由其位于灯泡23(近光用灯丝23A)上方的部分向前方反射,而照射近光,也就是照射向下的头灯光线。即,主反射镜27的上半部分作为近光用反射镜部27A而发挥作用。
另外,主反射镜27将由远光用灯丝23B向上下左右等发出的光,通过其主反射镜27的大致整体向前方反射,而照射远光,也就是照射向上的头灯光线。即,主反射镜27的下半部分作为远光专用反射镜部27B而发挥作用。
由此,通过灯泡23和主反射镜27,形成使灯泡23的光由前表面透镜22的中间区域AR1照射的主发光部41。本实施方式中,主反射镜27为与灯罩25各自独立的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主反射镜27和灯罩25形成为一体。
如图2及图3所示,第1副反射镜28被配置在正面观察时偏离近光用灯丝23A的中心C1(参照图2)的左右的位置,而且位于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照射到的区域,也就是说,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灯泡23的上方且后方的位置。
上述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形成为将由近光用灯丝23A向左右上方发出的光朝下方反射的凹曲面且形成为镜面。
图2中,符号L1、L2分别表示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的光轴。根据图2所示的光轴L1、L2可知,在正面观察时,右侧的第1副反射镜28将由近光用灯丝23A向右侧斜上方发出的光向左下方反射,左侧的第1副反射镜28将由近光用灯丝23A向左侧斜上方发出的光向右下方反射。
如图3所示,在侧视时,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将由近光用灯丝23A朝后上方发出的光向下方(更具体为,相对于由主反射镜27反射的光以更向下方向的角度向前下方)反射。
又如图3所示,由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通过第2副反射镜29向前方反射。该第2副反射镜29一体形成在主反射镜27的下部前端上,其反射面为镜面。更具体的为,第2副反射镜29,在由前面观察时,如图2所示,为由前照用照明器21的车宽方向中心向车宽方向外侧朝斜上方倾斜的左右一对的倾斜面,在侧视时,如图3所示,为由主反射镜27的下部前端向前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由上述左右一对的倾斜面形成的第2副反射镜29中,如图2所示,由右侧的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照射第2副反射镜29的左侧的面,并朝下侧区域AR2的左半部分区域AR2L反射。另外,由左侧的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照射第2副反射镜29的右侧的面,并朝下侧区域AR2的右半部分区域AR2R反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由构成第2副反射镜29的左右一对的倾斜面向前方反射光,在由前面观察时,能够向前方照射字母V状的光。由此,在由前面观察时,相当于前表面透镜22的下部的下方凸的角部分(相当于下侧区域AR2)能够使光形成为在由前面观察时向下方凸的形状(换而言之,字母V状)。
即,由第1副反光镜28和第2副反光镜29形成使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的一部分由前表面透镜22的下侧区域AR2照射出的下侧副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2。
由此,由于设置有与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邻接的具有特点的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2),所以能够提高由外部的可视性,而且能够提高二轮摩托车10的前表面的设计性。
而且,由于使用在主发光部41上使用的灯泡23,而不需设置下侧副发光部42专用的灯泡等,从而能够避免部件数的增多。另外,由于利用主发光部41的空间设置下侧副发光部42,从而能够抑制前照用照明器21的大型化。由此,通过设置具有特点的发光部的结构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表面透镜22的下部内侧配置有内透镜33,由第2副反射镜29反射的光穿过该内透镜33向前方照射。
在具有该内透镜33的结构中,通过设定内透镜33为无色或有色的透明部件,且设定内透镜33为图2所示的折曲状等的形状,由此,能够使下侧区域AR2外观的识认性设计更具特点,另外也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还有,如图3所示,由于在内透镜33的上方配置有朝向主反射镜27而向后方延伸的延长板34,因此能够防止透过前表面透镜22观察到灯罩25的内侧底面及内透镜等。
又有,在本结构中,如图2所示,举例表示第1副反光镜28将集中的光向第2副反光镜29照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向第2副反射镜29照射形成为平行光的反射形状,还可照射形成为散射光的反射形状。主要在于,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将由灯泡23发出的光向第2副反射镜29反射即可。
图4表示第1副反射镜28及其周边结构的侧截面图,相当于沿图2的Ⅳ-Ⅳ线剖切的截面。
第1副反射镜28沿着二轮摩托车10的前后方向α延伸,且在其前端面上形成具有凹曲面的形状,由此,该形状能够由在前后方向α上的脱模而形成。
这里,该前后方向α为沿着前照用照明器21的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也与前照用照明器21的装置整体的前后方向一致。
又如图4所示,在灯罩25的后壁25A上一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α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5B,该突出部25B的前端面形成为凹曲面且形成为镜面,由此,形成第1副反光镜28。
另外,如图3所示,灯罩25的除去第1副反射镜28的部分,也为能够由在前后方向α上的脱模而形成的形状。由此,在本结构中,第1副反光镜28和灯罩25为沿着前后方向α脱模而形成的一体的成型件。
如图4所示,灯罩25的后壁25A配置在接近主反射镜27的后方的位置,主反射镜27上形成有开口部27G,该开口部27G使由灯罩25的后壁25A朝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5B即第1副反射镜28向前方露出。
由此,第1副反射镜28能够在不被灯罩25遮挡的状态下向灯罩25前方的灯泡23侧露出,从而能够将由灯泡23(近光用灯丝23A)发出的光高效地照射在第1副反射镜28上。
另外,由图4所示,第1副反射镜28并不由主反射镜27向前方突出,而是形成为与主反射镜27的表面光滑连续的面。因此,第1副反射镜28和主反射镜27之间不存在阶梯式落差,从而能够抑制由于该阶梯式落差而产生的影子。
因此,即使在正面观察时为将第1副反光镜28配置在主反射镜27的区域内的结构,也能够抑制由于设置第1副反射镜28而产生的影子,即在任意的灯泡的点亮状态或灯泡熄灭状态中,都很难由外部识认(发现)第1副反射镜28。
而且,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副反射镜28的形状沿着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的前后方向α形成,因此,第1副反射镜28可容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沿前后方向脱模而形成的主反射镜27形成为一体。
还有,在本结构中,将由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向前方反射的第2副反射镜29也与主反射镜27形成为一体。即,如图3所示,由于第2副反射镜29在侧视时形成为由主反射镜27的下部前端向前下倾斜延伸的面,因此,即使具有该第2副反射镜29,也不会妨碍主反射镜27沿前后方向α脱模而形成。
因此,具有第1及第2副反射镜28、29且与之形成为一体的主反射镜27不需使用滑动模等就能够容易地脱模而形成。
接下来,对第3副反射镜30及第4副反射镜31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第3副反射镜30为将由灯泡2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第4副反射镜31反射的反射板,该第4副反射镜31配置在左右的侧方区域AR3的里侧。更具体为,该第3副反射镜30位于中间区域AR1和侧方区域AR3之间,且配置在正面观察时偏离灯泡23的中心的左右的位置,而且形成为将由近光用灯丝23A发出的光向第4副反光镜31反射的凹曲面且形成为镜面。
又有,第3副反射镜30为与主反射镜27相互独立形成的部件。
第4副反射镜31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侧方区域AR3的里侧,并形成为曲面且形成为镜面,该曲面且镜面将由第3副反射镜30反射的光向前方的侧方区域AR3反射。因此,光由左右的侧方区域AR3向前方照射,在由前面观察时,能够使位于前表面透镜22的上部左右位置的角部分(相当于左右的侧方区域AR3)发光。
由此,能够将第3副反射镜30和第4副反射镜31,设置成使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的一部分由前表面透镜22的侧方区域AR3照射出的侧方副发光部(第2副发光部)43。
由此,在本结构中,能够在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上设置具有特点的发光部,而且能够设置与主发光部41的左右邻接的具有特点的发光部。因此,能够提高由外部的可视性,而且能够提高二轮摩托车10的前表面的设计性。
而且,对于该左右的具有特点的发光部,与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的发光部(下侧副发光部42)同样,不需设置专用的灯泡等,而且,由于利用主发光部41的空间设置该发光部,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多以及抑制前照用照明器21的大型化,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还有,如图3所示,内透镜35配置在该第4副反射镜31和前表面透镜22之间。因此,由第4副反射镜31反射的光穿过该内透镜35向前方照射,通过对内透镜35的颜色及形状做适当的设定,能够使左右侧方区域AR3外观的识认性设计更具特点,并且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又有,在图3中,举例表示第4副反射镜31与主反射镜27分别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第4副反射镜31也可与主反射镜27形成为一体。再如图3所示,由于第4副反射镜31为沿着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相当于车身的前后方向)脱模而形成,即使在其与主反射镜27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也可使主反射镜27不需使用滑动模等就能够容易地脱模而形成。
根据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副反射镜28(参照图2、图3等),该第1副反射镜28用于将作为光源的灯泡23(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反射镜27的反射光方向的方向反射,该第1副反射镜28位于灯泡23的后方,且配置在由灯泡23向后方发出的光的照射区域内,而且由于在该配置状态下可使其沿前后方向α脱模而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副反射镜28设置在构成前照用照明器21的在前后方向α上脱模而形成的部件上。
另外,再如图4所示,将第1副反射镜28一体设置在位于主反射镜27的后方的灯罩25上,由于第1副反射镜28由设置在主反射镜27上的开口部27G露出,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多及抑制前照用照明器21的大型化。
另外,灯泡23为具有近光用灯丝23A和远光用灯丝23B的双灯丝型,主反射镜27具有位于近光用灯丝23A上方的近光用反射镜部27A(参照图3),该近光用反射镜部27A用于将由近光用灯丝23A朝上方照射的光向前方反射。
另外,如图3所示,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近光用灯丝23A的上方,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近光用灯丝23A的下方,且正面观察时位于远离近光用灯丝23A的位置,因此,在点亮近光用灯丝23A的情况下,通过第1及第2副反射镜28、29,能够在远离近光用灯丝23A的区域(下侧区域AR2)发光,而能够形成具有特点的外观,从而能够提高外部的可视性。
又有,如图2所示,第1副反射镜28,在主视时位于偏离近光用灯丝23A的中心C1的左右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开近光用灯丝23A的照射而配置第1副反射镜28。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由第1及第2副反射镜28、29形成的下侧副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1的发光量。
还有,在上述结构中,对第1副反射镜28在由主视时位于偏离近光用灯丝23A的中心C1的左右的位置的形态进行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向左右的任意一方偏离。主要在于,使该第1副反射镜28至少向左右的一方偏离,以能够确保发光区域的发光量即可。
还有,再如图2所示,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近光用灯丝23A的左右两侧,而且,其配置成在正面观察时通过第1副反射镜28反射光的光轴L1、L2呈交叉状,第2副反射镜29位于光轴L1、L2的延长线上且形成为沿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向下方的凸出状,因此,能够使沿着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的凸出状部分具有足够的发光量。
第2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21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在该图中,与上述图2同样,除去前表面透镜22的中间区域(相当于中间区域AR1的区域)。另外,图6表示沿图5的Ⅵ-Ⅵ线剖切的截面图。另外,在图5、图6及以下所述的各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在此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位于灯泡23的后方,且配置在由灯泡23(近光用灯丝23A)向后方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并形成为可沿前后方向α脱模的形状,而且,其朝向形成于主反射镜27里侧的开口部27K(参照图5)并反射光。
又有,在图6中,为了容易地识别开口部27K,将在第1副反射镜28和远光专用反射镜部27B之间形成的开口部27K的轮廓用点划线表示。
该第1副反射镜28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设置在位于主反射镜27的后方的灯罩25的后壁上,并且,其与灯罩25以形成为一体的在前后方向α上脱模的脱模成型件。第1副反射镜28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2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21中,主反光镜27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摆动轴27J(参照图5)为支点形成为相对于灯罩25可上下摆动的可动反射镜,通过使该可动反射镜可动,可进行光轴调整。
该可动反射镜型的前照用照明器21,由于使主反射镜27在灯罩25内可动,因此需要在主反射镜27和灯罩25之间设置主反射镜27的摆动空间。因此,需确保位于主反射镜27的里侧的空间27S。
在本结构中,利用该主反射镜27的里侧空间27S,在作为主反射镜27的下半部的远光专用反射镜部27B上设置向后方开口的开口部27K,并且该远光专用反射镜部27B与第2副反射镜29设置为一体。
更具体为,第2副反射镜29通过支板27L来设置,以便在与远光专用反射镜部27B之间以使朝上方斜后方开口的开口部27K敞开,第1副反射镜28将近光用灯丝23A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向该第2副反射镜29反射。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5所示,举例说明,在正面观察时左右的第1副反射镜28将光沿铅直方向向下方反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正面观察时使光轴L1、L2呈交叉状。
另外,第2副反射镜29将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朝前表面透镜22的下侧区域AR2反射,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沿着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的凸出状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发光量。因此,能够有效利用主反射镜27的里侧空间27S设置下侧副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2。
另外,如图6所示,第1副反射镜28的焦点C2与由侧视时主反射镜27的摆动轴27J一致,由此,使光在开口部27K的入口处被集中,从而不会受到主反射镜27的妨碍,而使光能够容易地照射到主反射镜27的里侧。
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5所示,在正面观察时,能够识认左右的开口部27K。因此,在主反射镜27中,使与各开口部27K对应的部位没有光照射,而相对于周围较暗。因此,由于在主反射镜27中能够形成一部分无光照的部分(暗部分),从而能够得到具有特点的外观。
按照上述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述的结构等能够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各种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副反射镜28,该第1副反射镜28将作为光源的灯泡23(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主反射镜27的反射光的方向的方向反射,因此,第1副反射镜28位于灯泡23的后方并配置在由灯泡23向后方发出的光照射到的区域,而且,由于在该配置状态下其形状能够使其沿前后方向α脱模而成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副反射镜28设置在前照用照明器21的前后方向α上脱模而形成的部件上,从而取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又有,在本结构中,在第1副反射镜28的下方设置有使由该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穿过主反射镜27里侧的开口部27K,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穿过该开口部27K的光所照射到的区域,而且位于主反射镜27的外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主反射镜27的外侧空间设置下侧副发光部(第1副发光部)42。
而且,该下侧副发光部42适用于可动反射镜型的前照用照明器21,而为了使主反射镜27在灯罩25内可动,可有效利用主反射镜27外侧的空间设置下侧副发光部42。因此,能够抑制前照用照明器2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开口部27K至少其一部分在作为光源的灯泡23的下方开口,从而能够利用未被近光发光利用的区域设置开口部27K,因此不会妨碍近光的发光面积,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发光面积。
另外,由于左右的开口部27K设置在由正面观察可视的位置,从而在主反射镜27的中间形成一部分无光照射的部分(暗部分),而能够得到更具特点的外观。
第3实施方式
图7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21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第1副反射镜28与可动反射镜型的主反射镜27形成为一体的情况。在本结构中,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与主反射镜27设置为一体,该主反射镜27为可进行光轴调整的可动的可动反射镜。
主反射镜27的摆动轴27J的位置设定在,使第1及第2副反射镜28、29的双方的位置对应主反光镜27的位置改变向适当的位置移动的位置。在本结构中,通过将摆动轴27J设置在图7所示的位置(位于第1副反射镜28的上方且主反射镜27的后方),在使主反射镜27可动而对主发光部41进行光轴调整的情况下,由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形成的下侧副发光部42的光轴也向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
另外,再如图7所示,由于第1及第2副反射镜28、29和主反射镜27为在前后方向α上可脱模的形状,从而可将上述部件以一体的形态脱模而制作为成型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与作为可动反射镜的主反射镜27设置为一体,从而能够进行与主发光部41的光轴调整联动的下侧副发光部42的光轴调整。
第4实施方式
图8及图9表示第4实施方式。图8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及其周边结构的主视图,表示除去前表面透镜22的中间区域AR1的状态。另外,图9表示灯泡23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相当于沿图8的Ⅸ-Ⅸ线剖切的截面。
第4实施方式的前照用照明器21为将主反射镜27固定在灯罩25上的固定反射镜型,并通过包含灯罩25的整体的移动进行光轴调整。
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1副反射镜28与灯泡23的套筒23D形成为一体。如图8及图9所示,第1副反射镜28被配置在套筒23D的前表面,且在正面观察时位于偏离灯泡23的中心C1(参照图8)的左右的位置,而且位于近光用灯丝23A的光照射到的区域,也就是,配置在灯泡23的上方且后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套筒23D的前表面而设置第1副反射镜28,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空间,而且,在主反射镜27及灯罩25上,不需要用于设置第1副反射镜28的结构。
另外,套筒23D形成为能够与第1副反射镜28一起在前后方向α上脱模的形状,从而可将上述部件以一体的形态脱模而制作为成型件。
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9所示,第2副反射镜29通过支板25L与灯罩25形成为一体。如该图9所示,第2副反射镜29为在前后方向α上能脱模的形状,从而能够将之形成为与灯罩25以一体的形态脱模的成型件。
由此,由于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与除主反射镜27的作为前照用照明器21的构成部件的套筒23D及灯罩25设置为一体,通过使前照用照明器21的整体可动而进行光轴调整,通过这样的光轴调整型结构,能够简单地设置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而且能够进行与主发光部41的光轴调整联动的下侧副发光部42的光轴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比较,安装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的部件并不局限于主反射镜27,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自由度。
因此,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1副反射镜28设置在灯罩25或主反射镜27上,将第2副反射镜29设置在主反射镜27上的情况,在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1副反射镜28设置在套筒23D上,将第2副反射镜29设置在灯罩25上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将第1副反射镜28及第2副反射镜29的双方设置在灯罩25上,也可将该双方设置在主反射镜27上。主要在于,在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α上脱模而形成的制件上适当地设置上述副反射镜28、29,从而可将上述部件设置为一体的成型件。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较好的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进行变形及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将本发明应用在二轮摩托车10的前照用照明器21上的情况进行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公知的跨骑式车辆及四轮车等上使用的照明器。跨骑式车辆包含以骑跨车身方式乘车的所有车辆,并不仅局限于二轮摩托车(也包含载置有电动机的自行车),也包含ATV(全地形行驶车辆)类的三轮车辆及四轮车辆。

Claims (9)

1.一种照明器,具有:主发光部(41)和副发光部(42);所述主发光部(41)具有:光源(23)和主反射镜(27),所述主反射镜(27)配置在所述光源(23)的后方,并将所述光源(23)的光向前方反射;所述副发光部(42)具有:第1副反射镜(28),其将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不同于所述主发光部(41)的发射光方向的方向反射;第2副反射镜(29),其将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向前方反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光源(23)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光源(23)向后方发出的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形成在构成所述照明器的部件中的在该第1副反射镜(28)的配置状态下沿所述主发光部(41)的光轴方向脱模而形成的成型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23)为具有近光用灯丝(23A)和远光用灯丝(23B)的双灯丝型光源,
所述主反射镜(27)具有位于所述近光用灯丝(23A)上方的近光用反射镜部(27A),所述近光用反射镜部(27A)用于将由所述近光用灯丝(23A)朝上方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
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上方,
所述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下方,且位于正面观察时远离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在正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中心至少向左右方向的一方偏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一组的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左右两侧,而且,其配置成在正面观察时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的光轴(L1、L2)呈交叉状,
所述第2副反射镜(29)位于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的所述光轴(L1、L2)的延长线上且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沿所述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向下方的凸出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一组的所述第1副反射镜(28)配置在所述近光用灯丝(23A)的左右两侧,而且,其配置成在正面观察时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的光轴(L1、L2)呈交叉状,
所述第2副反射镜(29)位于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的所述光轴(L1、L2)的延长线上且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沿所述主发光部(41)的下边缘向下方的凸出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副反射镜(28)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27K),所述开口部(27K)使由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反射的光射入所述主反射镜(27)的里侧,
所述第2副反射镜(29)配置在穿过所述开口部(27K)的所述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而且位于所述主反射镜(27)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27K)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光源(23)的下方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29)与所述主反射镜(27)一体设置,
所述主反射镜(27)由能够调整光轴的可动反射镜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副反射镜(28)及所述第2副反射镜(29)设置在除所述主反射镜(27)以外的照明器的部件上,并使所述照明器构成为整体可动而进行光轴调整的调整型结构。
CN201410020419.3A 2013-02-21 2014-01-16 照明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6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1670 2013-02-21
JP2013031670A JP6057772B2 (ja) 2013-02-21 2013-02-21 灯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6341A CN104006341A (zh) 2014-08-27
CN104006341B true CN104006341B (zh) 2017-01-04

Family

ID=4972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04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6341B (zh) 2013-02-21 2014-01-16 照明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69879B1 (zh)
JP (1) JP6057772B2 (zh)
CN (1) CN104006341B (zh)
ES (1) ES274072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6002032B1 (pt) 2014-06-11 2022-02-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ículo montado
WO2015190115A1 (ja) 2014-06-11 2015-1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6088233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KR101847932B1 (ko) * 2015-04-23 2018-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발광모듈
BR112018069934A2 (pt) * 2016-03-30 2019-02-19 Honda Motor Co., Ltd. dispositivo de farol para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JP7171413B2 (ja) * 2018-12-18 2022-11-1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4691U (zh) * 1988-10-12 1990-04-20
US5307247A (en) * 1992-09-22 1994-04-26 Autopal, Statni Podnik Headlamp for motor vehicles
JP2736726B2 (ja) * 1993-04-20 1998-04-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JP3128623B2 (ja) * 1997-10-01 2001-01-2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ヘッドランプ
JP3953692B2 (ja) * 1999-09-17 2007-08-0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US7036967B2 (en) * 2002-12-24 2006-05-02 Ichikoh Industries, Ltd. Vehicle lamp
JP200717999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5259221B2 (ja) * 2008-03-26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照灯構造
JP5358118B2 (ja) 2008-04-18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5362489B2 (ja) * 2009-08-31 2013-1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JP5719671B2 (ja) * 2010-11-05 2015-05-2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808924B2 (ja) * 2011-03-18 2015-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前照灯装置
JP5660726B2 (ja) * 2011-05-17 2015-0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9879A2 (en) 2014-08-27
CN104006341A (zh) 2014-08-27
JP6057772B2 (ja) 2017-01-11
ES2740729T3 (es) 2020-02-06
EP2769879A3 (en) 2018-04-25
EP2769879B1 (en) 2019-07-10
JP2014159257A (ja) 2014-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6341B (zh) 照明器
CN105121264B (zh) 自动两轮车用前照灯
JP4563912B2 (ja) 車両のヘッドランプ構造
US8118460B2 (en) Motorcycle headlamp
CN102865539B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04075208B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08087838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9058915B (zh) Led光源远近光一体车灯模组
US9644810B2 (en) Lamp unit
CN207196370U (zh) 照明结构
US8342724B2 (en) Rear ligh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JP5652482B2 (ja) 車両用ランプ構造
US9248776B2 (en) Vehicular light unit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JP5733323B2 (ja) 車両用ランプ構造
CN105841067A (zh) 多功能前雾灯
CN107448902A (zh) 灯罩体及车辆用灯具
JP6340696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自動車
CN107429898A (zh) 前照灯
US20110075436A1 (en) Vehicle lamp
CN109690176A (zh) 前照灯装置
CN105818906B (zh) 速克达型车辆
KR101555858B1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CN202813159U (zh) 车头灯
CN216556943U (zh) 鞍乘型车辆的照明装置
TWI358366B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