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3125A - 输送用台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用台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3125A CN104003125A CN201410028330.1A CN201410028330A CN104003125A CN 104003125 A CN104003125 A CN 104003125A CN 201410028330 A CN201410028330 A CN 201410028330A CN 104003125 A CN104003125 A CN 1040031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rubber roll
- chassis
- rotating frame
- roll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2—Rack rail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2—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 B61B13/127—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the propulsion device consisting of stationary driving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32—Noise prevention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送用台车。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可自由设定输送物品的台车的输送方向,因此,可最小化减少物品输送通道,极大增大输送效率,不直接安装于作业现场的地面,降低了空间的占有率,从而,能够提高作业现场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在运转时启动的部件数量少,从而,增加输送速度,并使噪音的发生降到最小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用台车系统(bogie for transparting),更详细地涉及具有可沿着包含曲线部及直线部的导轨行驶的台车的输送用台车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地现场存在很多必需输送材料及部件等物品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利用输送机或手推车等各种输送装置。
但,输送机一般安装于作业现场的地面,由此,考虑作业现场各种设备等的安装时,首先必须一同考虑安装输送机的空间,并且,因输送机占用较多空间,由此,作业现场变得狭小或给操作者的移动带来不便。
并且,上述输送机及手推车等在运转时产生大量噪音,安装使改变输送物品的方向时,限于最小化曲率半径,因此需舍掉较多空间,并且,尤其难以或不能对于作业现场的地面进行上下方向输送物品。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韩国专利文献第10-1046435号(2011.6.28,注册,下面称为'现有技术1')研发了可使垂直方向输送物品的组装式输送机。
但现有技术1可上下方向输送物品,然而,利用两根电线同时牵引两个胶辊,不能实现沿着水平面的曲线轨迹进行输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用台车,可自由设定输送方向,且可提高物品的输送效率,并且,使噪音的发生实现最小化,且将空间的占用降到最小化。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用台车系统,该输送用台车系统包括:导轨,在横向的两端形成由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及台车,可沿着所述导轨延长的方向行驶地安装于所述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包括:主体框架;一对旋转框架,可旋转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两对胶辊,每一对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一对旋转框架,并分别配置于所述导轨的横向的两侧,并且,在外周面分别形成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插槽部;及滚动体,为了防止所述胶辊脱离所述导轨,可旋转地安装以使滚动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一侧,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一对倾斜面,以使越靠近所述导轨的横向的端部,其厚度越薄,所述插槽部形成一对倾斜面,以使越靠近所述胶辊的轴方向的中心,其直径越小,并且,所述突出部的一对倾斜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插槽部的一对倾斜面形成的角度,所述导轨包括:直线延长的区间;第1曲线区间,在平行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及第2曲线区间,在交叉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
所述滚动体包含:第1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并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并且,所述滚动体包含:第2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的反面,并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并且,所述台车还包含:第2滚动体托架,一侧结合于所述胶辊中的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胶辊,另一侧结合有所述第2滚动体。
并且,所述滚动体还包括:第3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并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并且,所述滚动体还包括:第4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的反面,并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并且,所述台车还包括:第4滚动体托架,一侧结合于所述胶辊中的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胶辊,另一侧结合有所述第4滚动体。
并且,在所述导轨的边缘端部形成胶辊接触部,并在所述胶辊外周面中的直径最小的部分形成与所述胶辊接触部相应形状的轨道接触部,并且,在所述轨道接触部形成多个突起,并在所述胶辊接触部形成与所述突起相应的多个槽。
并且,所述输送用台车系统还包括:电机,用于产生使台车行驶的行驶动力;滑轮,结合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及台车驱动装置,包括电线,所述电线沿着所述导轨安装,并且,一侧缠绕于所述滑轮,另一侧结合于所述台车。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可自由设定输送物品的台车的输送方向,从而,可使物品输送通道降到最小化,极大提高输送效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不直接安装于作业现场的地面,并降低空间的占有率,从而,可提高作业现场的空间利用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运转时,因启动的部件少,从而,可增加输送速度,并使噪音的发生降到最小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安装有接触于导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并进行滚动运动的滚动体,可借助作用于台车的力矩,防止胶辊脱离导轨。
附图说明
图1为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台车的剖视图;
图3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沿着导轨的直线区间行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Ⅱ-Ⅱ线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台车的正面图;
图6为图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在图1的A部分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
图7为图4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在图1的B部分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
图9为图示在胶辊的旋转中心轴及轨道主体的纵向中心轴之间进行角度变换的附图;
图10为图示台车在弯曲至与图8的导轨相反的方向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
图11为图示本发明的台车的胶辊的变形实施例的附图;
图12为图示图4的台车的变形实施例的附图。
附图符号说明
1:输送用台车 10:导轨
11、11a、11b、11c:轨道主体 13、14:突出部
30:台车 31:主体框架
32、32a:框架轴 33、34:旋转框架
35、35a:胶辊轴 37、37a、38、38a:胶辊
41、42:第1滚动体 43、44:第2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换且具有各种实施例,将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例示并进行详细说明。但,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形态,并且,应当理解:包含于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换、同等替换至代替物均包含于本发明。在说明本发明时,判断其相关的公知的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混淆本发明的要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附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附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台车的剖视图;图3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沿着导轨的直线区间行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Ⅱ-Ⅱ线的截面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台车的正面图,图6为图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在图1的A部分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图7为图4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台车在图1的B部分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图9为图示在胶辊的旋转中心轴及轨道主体的纵向中心轴之间进行角度变换的附图,图10为图示台车在弯曲至与图8的导轨相反的方向的导轨行驶的状态的附图,图11为图示本发明的台车的胶辊的变形实施例的附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1)包括导轨(10)、台车(30)及台车驱动装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构成使得台车(30)安装于导轨(10),并沿着导轨(10)延长的方向行驶。
参照图1,导轨(10)以纵向为基准包括:直线延长的区间(10a,下面称为'直线区间')及曲线延长的区间(10b、10c,下面称为'曲线区间')。
直线区间(10a)可相对于地面垂直、水平或倾斜地形成。直线区间(10a)的长度、位置高度、相对于地面倾斜的角度、延长的方向等根据需要可构成为各种形态。
曲线区间(10b、10c)配置于某一个直线区间(10a)和另一个直线区间(10a)之间,并转换直线区间(10a)延长的方向。曲线区间(10b、10c)包含:第1曲线区间(10b),在平行于下述的台车(30)的主体框架(31)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及第2曲线区间(10c),在交叉于主体框架(31)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并且,如图1所示,与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为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与主体框架(31)交叉的平面为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因此,本实施例中,第1曲线区间(10b)是指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的区间,第2曲线区间(10c)是指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的区间。导轨(10)混合直线区间(10a)、第1曲线区间(10b)及第2曲线区间(10c)构成,由此,导轨(10)可在三维空间内沿着各种通道延长。
导轨(10)以横向为基准,包含:轨道主体(11)及一对突出部(13、14)。如图所示轨道主体(11)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并且,台车(30)在沿着导轨(10)行驶的过程中,为了容易地支撑施加于轨道主体(11)的力,并防止台车(30)的构成要素和轨道主体(11)之间发生干扰,通过一部分具有凹陷形状,可不同地变型轨道主体(11)的形状。
一对突出部(13、14)分别在轨道主体(11)的横向的两端向相互相对的方向突出且沿着轨道主体(11)的纵向形成。在一对突出部(13、14)中的一侧的突出部(13)形成一对倾斜面(131、132)及胶辊接触部(133),在另一侧的突出部(14)也形成一对倾斜面(141、142)及胶辊接触部(143)。后文对导轨(10)的突出部(13、14)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
台车(30)可沿着导轨(10)的纵向移动地结合于导轨(10)。台车(30)包含:主体框架(31)、一对旋转框架(33、34)、两对胶辊(37、37a、38、38a)、第1滚动体(41、42)及第2滚动体(43、44)。
主体框架(31)具有平板形状。在主体框架(31)的一面上相互分隔安装一对框架轴(32、32a),一对旋转框架(33、34)分别旋转地结合于各个框架轴(32、32a)。一对旋转框架(33、34)为长方形,其中间部分结合于一对框架轴(32、32a)的端部。因此,如图5中曲线箭头标注所示,一侧的旋转框架(33)以框架轴(32)的中心轴(CS1)为旋转中心旋转,另一侧的旋转框架(34)以框架轴(32a)的中心轴(CS2)为旋转中心旋转。
胶辊(37、37a、38、38a)成对分别旋转结合于一对旋转框架(33、34),此时,将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CS1、CS2)设于之间并结合于各个旋转框架(33、34)的胶辊(37、37a、38、38a)配置于两侧。胶辊(37、37a、38、38a)结合于安装在旋转框架(33、34)的胶辊轴(35、35a,一对未图示)。两对胶辊(37、37a、38、38a)结合得使以两对胶辊轴(35、35a,一对未图示)的中心轴(CR1、CR2、CR3、CR4)分别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两对胶辊轴(35、35a,一对未图示)与上述的一对框架轴(32、32a)平行地形成。在一侧的框架轴(32)及旋转框架(33)之间装入轴承(40),使得旋转框架(33)相对于框架轴(32)顺畅地旋转,另一侧的框架轴(32a)和旋转框架(34)之间同样也装入轴承。
在四个胶辊(37、37a、38、38a)的外周面上,中间部分凹陷形成插槽部,参照图7对其进行说明。
图7中放大图示图4的C部分。参照图4及图7,形成于胶辊(37)的外周面的插槽部(39)由一对倾斜面(391、392)及轨道接触部(393)构成,插槽部(39)形成地越趋向胶辊(37)的轴方向的中心,直径越小。即,一对倾斜面(391、392)形成具有由胶辊(37)外周面的两端向中间部分即胶辊(37)的旋转中心轴倾斜的形状,并且,一对倾斜面(391、392)之间形成胶辊(37)外周面中的直径最小部分即轨道接触部(393)。因此,插槽部(39)的截面形状为如图所示梯形。但,轨道接触部(393)的宽幅非常小时,也可形成为V字形状。并且,未说明的胶辊(37a、38、38a)上也分别形成插槽部,因此插槽部分别具有与上述的插槽部(39)相同的形状,从而,对于形成于其它胶辊(37a、38、38a)的插槽部的说明可参照对上述插槽部(39)的说明。
并且,如上所述,在轨道主体(11)形成的突出部(13)上形成一对倾斜面(131、132)及胶辊接触部(133)。一对倾斜面(131、132)如图所示形成地越趋向轨道主体(11)的横向的端部,突出部(13)的厚度越薄地形成,并且,在一对倾斜面(131、132)之间形成胶辊接触部(133)。胶辊接触部(133)形成地具有与轨道接触部(393)相应的形状。因此,突出部(13)的截面形状为以一对倾斜面(131、132)及胶辊接触部(133)为轮廓线的梯形,并且,胶辊接触部(133)的宽幅较窄时,也可形成为V槽形状。
在轨道主体(11)的另一侧形成的突出部(14)也形成一对倾斜面(141、142)及胶辊接触部(143),并具有与上述的突出部(13)的一对倾斜面(131、132)及胶辊接触部(13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突出部(14)的说明可参照对突出部(13)的说明。
在上述胶辊(37)的插槽部(39)插入轨道主体(11)的突出部(13)。此时,胶辊(37)的轨道接触部(393)及突出部(13)的胶辊接触部(133)相互结合。因此,施加于台车(30)的负重通过轨道接触部(393)及胶辊接触部(133)的接触而传输至导轨(10)并被支撑,并且,考虑到施加于台车(30)的负重,可增加轨道接触部(393)及胶辊接触部(133)的宽幅。
并且,再参照图3及图5,安装于旋转框架(33)的一对胶辊(37、37a)如图所示配置于导轨(10)的横向的两侧。即,结合于旋转框架(33)的一对胶辊(37、37a)中的一个(37)配置于轨道主体(11)的横向的一侧,另一个(37a)配置于轨道主体(11)的横向的另一侧。安装于另一个旋转框架(34)的一对胶辊(38、38a)也以相同的方式配置。因此,如图3图所示,四个胶辊(37、37a、38、38a)中的两个(37、38)接触于在轨道主体(11)的横向的一侧形成的突出部(13),其它两个(37a、38a)接触于在横向的另一侧形成的突出部(14)。因此,台车(30)借助四个胶辊(37、37a、38、38a)结合于轨道主体(11),并且,通过四个胶辊(37、37a、38、38a)的旋转,台车(30)沿着导轨(10)的纵向行驶。
并且,通过旋转框架(33、34)相对于主体框架(31)可进行旋转,四个胶辊(37、37a、38、38a)的位置可如图3中曲线箭头所示进行变更。由此,导轨(10)即使在平行于主体框架(31)的平面上具有弯曲至一方向的形状时,台车(30)也可顺畅地行驶。参照图6对其进行说明。
图6为在导轨(10)及台车(30)正面显示的正面图,参照图6,导轨(10)在平行于主体框架(31)的平面上具有弯曲的形状。在此轨道主体(11a)弯曲使得一侧突出部(13)的曲率半径(RV2)、另一侧突出部(14)的曲率半径(RV1)及轨道主体(11a)的纵向中心线(CLR1)的曲率半径(RV0)全部具有相同的曲率中心点(C1)进行例示。台车(30)在与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上弯曲的导轨(10)行驶时,旋转框架(33)进行旋转,以使结合于一侧的旋转框架(33)的一对胶辊(37、37a)的旋转中心点(CR1、CR2)被放于垂直交叉于轨道主体(11a)的中心线(CLR1)的直线上,并且,旋转框架(34)进行旋转,以使结合于另一侧的旋转框架(34)的一对胶辊(38、38a)的旋转中心点(CR3、CR4)被放于垂直交叉于轨道主体(11a)的中心线(CLR1)的直线上。由此,连接一对胶辊(37、37a)的旋转中心点(CR1、CR2)的直线(CRL1)与连接另一对胶辊(38、38a)的旋转中心点(CR3、CR4)的直线(CRL2)经过轨道主体(11a)的曲率半径的中心点(C1)。由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1)借助一对旋转框架(33、34)可分别旋转地结合于主体框架(31)的结构,即使导轨(10)具有在与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的形态,四个胶辊(37、37a、38、38a)也不会脱离导轨(10)或发生干扰,可顺畅地行驶。
此时,台车(30)顺畅行驶的轨道主体(11a)的曲率半径根据一对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之间的距离(DS)和胶辊(37、37a)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DR)变更。因此,一对框架轴(32、32a)之间的距离(DS)配置及胶辊轴(35、35a)之间的距离(DR)配置根据在与轨道主体(11a)的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上的曲率半径确定。
再次参照图5,突出部(13)的倾斜面(131、132)形成的角度(AR)形成地小于插槽部(39)的倾斜面(391、392)形成的角度(AG)。同样适用于未说明的突出部(14)及其它的胶辊(37a、38、38a)。由此,突出部(132)插入于插槽部(39)时,胶辊接触部(133)及轨道接触部(393)稳定结合,使得借助导轨(10)容易地支撑施加于台车(30)的负重。
并且,借助突出部(13)的倾斜面(131、132)形成的角度(AR)小于插槽部(39)的倾斜面(391、392)形成的角度(AG)地形成的结构,即使导轨(10)在与主体框架(31)交叉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时,台车(30)也可沿着导轨(10)顺畅地行驶。参照图1、图8至图10对其进行说明。
图8为由上显示图1的B部分的导轨(10c)上行驶的台车(30)的平面图,图10为由上显示在以与图8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导轨(10)上行驶的台车(30)的平面图,首先,参照图8,导轨(10)在与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为既定的曲率半径(RH1),并且,具有曲率中心点(C2)。在图1及图8中,如上述参照图7进行的说明,导轨(10)中地面与突出部(13)的倾斜面(131、132)之间的角度(AR,下面称为'突出角')小于插槽部(39)的倾斜面(391、392)之间的角度(AG,下面称为'槽角'),因此,突出部(13)的倾斜面(131、132)及插槽部(39)的倾斜面(391、392)之间形成缝隙。对于根据此类缝隙的胶辊(37)的运转,参照图9进行说明。
参照图9,胶辊(37)的旋转中心轴(CRL1)及轨道主体(11)的纵向中心轴(CLR0)在以相互垂直的状态为基准既定的范围(AB)内变更角度,并突出部(13)插入于插槽部(39),保持胶辊接触部(133)与轨道接触部(393)接触的状态。
虽未图示,假设突出角(AR)及槽角(AG)相同时,突出部(13)的倾斜面(131、132)及插槽部(39)的倾斜面(391、392)相互结合。此时,为了保持胶辊接触部(133)和轨道接触部(393)接触的状态,胶辊(37)的旋转中心轴和导轨(10)的旋转中心轴必须保持成相互垂直的状态。因此,突出角(AR)及槽角(AG)相同时,胶辊(37)只有在图3所示的直线型导轨(10)时,可保持稳定结合于突出部(13)的状态。
但,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1),根据突出角(AR)及槽角(AG)的差异而产生的缝隙,保持突出部(13)插入插槽部(39)的状态,并可在胶辊(37)的旋转中心轴及轨道主体(11)的纵向中心轴(CLR0)之间进行既定范围的角度变更(AB)。由此,全部适用于四个胶辊(37、37a、38、38a)及一对突出部(13、14)。作为参考,突出角(AR)及槽角(AG)的差异增大,上述缝隙的大小也相应增加,并且,缝隙增加,则相应增加四个胶辊(37、37a、38、38a)的旋转中心轴及轨道主体(11)的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可变更的角度范围(AB)。
再参照图8,如图所示,导轨(10)在与主体框架(31)交叉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时,四个胶辊(37、37a、38、38a)在结合于轨道主体(11b)的位置上,胶辊(37、37a、38、38a)的旋转中心轴(CR1、CR2、CR3、CR4)及轨道主体(11b)的纵向中心线(CLR2)形成的角度不成垂直的,或根据上述结构,四个胶辊(37、37a、38、38a)都保持稳定接触于轨道主体(11b)的状态,因此,台车(30)可沿着轨道主体(11b)顺畅行驶。此时,一侧的旋转框架(33)及另一侧的旋转框架(34)保持图3所示的状态,即连接结合于一侧的旋转框架(33)的胶辊(37、37a)的旋转中心轴(CR1、CR2)的直线(CRL1)及连接结合于另一侧的旋转框架(34)的胶辊(38、38a)的旋转中心侧(CR3、CR4)的直线(CRL2)成平行的状态。
图10的导轨(10)在与主体框架(31)交叉的平面上具有弯曲至与图8的导轨(10)相反方向的形状,并且,在与一对框架轴(32、32a)的中心轴(图3的CS1、CS2)平行的虚拟的平面上形成曲率中心点(C3),并且,为弯曲使得此虚拟平面与曲率半径(RH2)平行的形状,由此,根据图8及图9所述的理由,台车(30)沿着轨道主体(11c)顺畅移动。
作为参考,参照图8至图10说明所示,台车(30)沿着具有弯曲的形状的导轨(10)顺畅移动的曲率半径(RH1、RH2)的范围除上述所述的突出角(AR)及槽角(AG)差异之外,可根据框架轴(32、32a)的长度(DSP)、胶辊轴(35、35a,一对未图示)的长度(DSR)及一对框架轴(32、32a)的之间的距离(DS)变更。因此,设计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1)时,可一同考虑轨道主体(11b、11c)的曲率半径(RH1、RH2)、突出角(AR)及槽角(AG)的大小、框架轴(32、32a)的长度(DSP)、胶辊轴(35、35a,一对未图示)的长度(DSR)及一对框架轴(32、32a)的之间的距离(DS)。
如上说明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系统(1)根据需要,导轨(10)包括以直线延长的直线区间(10a),也包括在与主体框架(31)平行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的第1曲线区间(10b)及在与主体框架(31)交叉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的第2曲线区间(10c),从而,导轨(10)在三维空间上可延长为各种形态。因此,输送用台车(1)根据安装空间的条件,自由设定导轨(10)的形状,从而,使得台车(30)被输送至最有效的方向,获得增加输送速度及输送效率的效果,并最小化设置导轨(10)的长度,获得节约资源及最小化占有空间的效果。
并且,导轨(10)可固定于作业现场的地面,也可利用支撑台等固定于顶棚及墙壁等,从而,增加了空间利用率,使得对作业者的移动障碍降到最小化,提高作业的便利性。
并且,台车(30)通过四个胶辊(37、37a、38、38a)的旋转沿着导轨(10)移动,启动的部件的数量少。因此,可将台车(30)的输送速度设定的快于输送机等输送装置,且使产生的噪音降至最小化。
作为参考,为了使产生的噪音降至最小化,四个胶辊(37、37a、38、38a)以合成树脂或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但,对四个胶辊(37、37a、38、38a)施加较大负重时,也可将四个胶辊(37、37a、38、38a)以金属材料制造,之后在表面涂敷合成树脂或橡胶,以使减少产生噪音。
台车驱动装置包含电机(50)、滑轮(52)及电线(54)。电机(50)安装于导轨(10)的一侧,滑轮(52)结合于电机(50)的驱动轴,借助电机(50)旋转。电线(54)沿着导轨(10)安装,电线(54)的一侧缠绕于滑轮(52),另一侧结合于台车(30)。电机(50)产生用于台车(30)行驶的行驶动力,行驶动力通过缠绕于滑轮(52)的电线(54)传输至台车(30),由此,台车(30)在导轨(10)上行驶。
并且,台车驱动装置并非限定于此,可利用公知的各种方式。例如,可分别利用链条及链轮代替电线(54)及滑轮(52)。或直接在台车(30)上安装电机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旋转力被输送至四个胶辊(37、37a、38、38a)中一个以上,使得台车(30)沿着导轨(10)移动。
并且,为了提高根据驱动装置的胶辊(37、37a、38、38a)的旋转力传输至导轨(10)的效率,胶辊(37、37a、38、38a)形成多个突起。参照图11对其进行说明。
在其它实施例中,胶辊(47)上形成插槽部(49),插槽部(49)形成一对倾斜面(491、492)及轨道接触部(493)。在此,胶辊(47)的整体形状与前文所说明的胶辊(37)相同,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但,在胶辊(47)的轨道接触部(493)形成多个突起(494)。虽未图示,在与轨道接触部(493)结合的导轨(参照图4的10)的胶辊接触部(图2的133)上形成与多个突起(494)相应的多个槽。
根据此类多个突起(494)及多个槽(未图示),通过胶辊轴(45),上述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旋转力被输送至胶辊(47)时,胶辊(47)无滑落地将旋转力传输至导轨(参照10)。因此,利用形成有多个突起(494)的胶辊(47)时,可提高台车(30)的运转效率,并也可进行台车(30)的精密的位置控制。
把持装置(70)安装于主体框架(31)安装有胶辊(37、37a、38、38a)侧的相对侧,被输送物品(未图示)由把持装置(70)把持,并被固定于台车(30)。被输送物品通过把持装置(70)固定于台车(30),台车(30)沿着导轨(10)行驶时,被输送物品与台车(30)一同进行移动。把持装置(70)可为挂钩、夹子、机械手等形态,并且,也可将被输送物品固定于台车(30)的各种形态。
参照图4,被输送物品固定于台车(30)时,根据被输送物品的重量,力矩作用于台车(30)。以图4为基准时,被输送物品固定于主体框架(31)安装有胶辊(37、37a)侧的相对侧的面上,根据被输送物品逆时针方向力矩作用于台车(30)。因此类力矩,胶辊(37、37a)与导轨(10)交错干扰,台车(30)不能顺畅行驶,并且,作用超过界限值的力矩时,胶辊(37、37a)脱离导轨(10),台车(30)不能行驶。影响台车(30)行驶的力矩根据被输送物品产生,也由台车(30)的不对称的结构引发。即,对于本发明,台车(30)保持通过胶辊(37、37a、38、38a)与导轨(10)接触的状态,但主体框架(31)及旋转框架(33、34)只安装于胶辊(37、37a、38、38a)的一侧,由此,台车(30)的重心不能形成于胶辊(37、37a、38、38a)和导轨(10)接触的线上,只能形成于外侧。因此,由脱离导轨(10)的力作用的力矩时常作用于胶辊(37、37a、38、38a)。
为了因如上所述力矩而发生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的问题,台车上安装有(30)第1滚动体(41、42)及第2滚动体(43、44)。
第1滚动体(41、42)可旋转地安装于旋转框架(33、34)的与导轨(10)相对的面,且位于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第2滚动体(43、44)可旋转地安装于位于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的胶辊(37、38)上。台车(30)在安装于导轨(10)的状态下,第1滚动体(41、42)接触于导轨(10)的与旋转框架(33、34)相对的面(下面称为'导轨(10)的内侧面'),第2滚动体(43、44)接触于导轨(10)的与旋转框架(33、34)相对的面的反面(下面称为'导轨(10)的外侧面')接触。第1滚动体(41、42)及第2滚动体(43、44)的旋转轴与胶辊(37、37a、38、38a)的胶辊轴(35、35a)垂直。第1滚动体(41、42)及第2滚动体(43、44)安装于各个旋转框架(33、34),或根据需要只安装于两个旋转框架(33、34)中某一个,或每个旋转框架(33、34)安装两个以上。
如图4,通过第1滚动体(41、42)接触于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的导轨(10)的内侧面,第2滚动体(43、44)接触于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的导轨(10)的外侧面,由此,防止因在台车(30)产生的力矩造成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
并且,为了使旋转轴相互垂直的胶辊(37、38)和第2滚动体(43、44)相互结合,胶辊(37、38)上安装有第2滚动体托架(45、46)。第2滚动体托架(45、46)的一侧结合于胶辊(37、38)的胶辊轴(35)上,另一侧可旋转地结合第2滚动体(43、44)。
并且,本实施例中以第2滚动体(43、44)通过第2滚动体托架(45、46)结合于安装地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的胶辊(37、38)的胶辊轴(35)进行图示,但第2滚动体(43、44)安装位置并非限定于此,并且,可在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可安装于接触导轨(10)的外侧面的结构即旋转框架(33、34)的不同位置。
因在第1滚动体(41、42)及第2滚动体(43、44)与导轨(10)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滚动运动,由此,可防止因台车(30)发生的力矩造成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并在台车(30)行驶时,不与导轨(10)发生干扰,从而,不对台车(30)的行驶造成影响。
并且,如上所述,安装于本发明的输送用台车系统的台车的滚动体的个数及安装位置可进行各种变更。图12中图示不同于图4的台车的滚动体个数及安装位置的台车。
图4的台车(30)中,与第1滚动体(41)安装于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位置的导轨(10)的内侧面,第2滚动体(43)安装于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的导轨(10)的外侧面相比较,图12的台车(30)中,,还增加安装有第3滚动体(61)及第4滚动体(62)。此时,第3滚动体(61)安装使得结合于导轨(10)的内侧面并安装于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第4滚动体(62)安装使得结合于导轨(10)的外侧面并安装于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此时,第4滚动体(62)以与第2滚动体托架(45、46)相同的方式借助第4滚动体托架(63)结合于台车(30)。第4滚动体托架(63)的一侧结合于胶辊(37、37a、38、38a)中被安装的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的胶辊(37a、38a),另一侧结合有第4滚动体(62)。由此,通过第1滚动体(41)及第4滚动体(62)在低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分别结合于导轨(10)的内侧面及外侧面而进行滚动运动,第2滚动体(43)及第3滚动体(61)在高于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位置上,分别结合于导轨(1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而进行滚动运动,更确定地防止因作用于台车(30)的外力而造成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即,对于本发明,导轨(10)通过组合直线区间(10a)及曲线区间(10b、10c),在三维空间上以各种通道延长。由此,行驶在导轨(10)上的台车(30)可以不同方向安放。例如,如图12所示的台车(30)以胶辊(37、37a、38、38a)为垂直方向安放进行图示,或沿着导轨(10)的延长方向,在图12所示状态下,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状态,或以其它角度旋转的状态在导轨(10)上行驶。例如,在图12所示状态下,台车(30)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旋转的状态下,台车(30)借助第1滚动体(41)及第3滚动体(61)支撑,由此,防止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在如图12所示的状态下,台车(30)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状态下,台车(30)借助第2滚动体(43)及第4滚动体(62)支撑,由此,防止胶辊(37、37a、38、38a)脱离导轨(10)。
如上所述,因第1、2、3、4滚动体(41、43、61、62)在旋转框架(33、34)的旋转中心轴(CS1、CS2)的上下,连续结合于导轨(10)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由此,台车(30)安放于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保持胶辊(37、37a、38、38a)为安装于导轨(10)的正确位置的状态。
总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输送用台车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并非限定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实施例,并且,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技术人员在相同思想范围内,可容易地根据添加、变更、删除、追加结构要素等研发其它实施例,但其视为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输送用台车系统,该输送用台车系统包括:导轨,在横向的两端形成由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及台车,可沿着所述导轨延长的方向行驶地安装于所述导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车包括:
主体框架;
一对旋转框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
两对胶辊,每一对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一对旋转框架,并分别配置于所述导轨的横向的两侧,并且,在外周面分别形成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插槽部;
及滚动体,为了防止所述胶辊脱离所述导轨,可旋转地安装以使滚动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一侧,
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一对倾斜面,以使越靠近所述导轨的横向的端部,其厚度越薄,所述插槽部形成一对倾斜面,以使越靠近所述胶辊的轴方向的中心,其直径越小,并且,所述突出部的一对倾斜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插槽部的一对倾斜面形成的角度,
所述导轨包括:
直线延长的区间;
第1曲线区间,在平行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
及第2曲线区间,在交叉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平面上以曲线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包含:第1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并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述滚动体包含:第2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的反面,并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车还包含:第2滚动体托架,一侧结合于所述胶辊中的被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胶辊,另一侧结合有所述第2滚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包含:第3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并安装于高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包括:第4滚动体,接触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旋转框架相对的面的反面,并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车还包括:第4滚动体托架,一侧结合于所述胶辊中的被安装于低于所述旋转框架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胶辊,另一侧结合有所述第4滚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轨的边缘端部形成胶辊接触部,
并在所述胶辊外周面中的直径最小的部分形成与所述胶辊接触部相应的形状的轨道接触部,
并且,在所述轨道接触部形成多个突起,并在所述胶辊接触部形成与所述突起相应的多个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台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用台车系统还包括:
电机,用于产生使台车行驶的行驶动力;
滑轮,结合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
及台车驱动装置,包括电线,所述电线沿着所述导轨安装,并且,一侧缠绕于所述滑轮,另一侧结合于所述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019335 | 2013-02-22 | ||
KR1020130019335A KR101292210B1 (ko) | 2013-02-22 | 2013-02-22 | 이송용 대차 및 가이드레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3125A true CN104003125A (zh) | 2014-08-27 |
CN104003125B CN104003125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9219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28330.1A Active CN104003125B (zh) | 2013-02-22 | 2014-01-21 | 输送用台车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292210B1 (zh) |
CN (1) | CN10400312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5097A (zh) * | 2015-06-30 | 2015-11-11 | 王庆忠 | 一种壁体运输车 |
CN109941656A (zh) * | 2019-05-08 | 2019-06-28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流调度系统运输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84497Y1 (ko) | 2013-09-27 | 2017-09-13 |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 액세스홀용 가이드 레일 |
KR101592259B1 (ko) | 2014-08-18 | 2016-02-05 | 하헌석 | 와이어로프 슬립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풀리가 구비된 이송 대차 |
KR20160097644A (ko) * | 2015-02-09 | 2016-08-18 | 주식회사 브이텍 | 이송용 대차 시스템 |
CN116788988B (zh) * | 2023-08-29 | 2023-11-17 | 博兴县金得源涂料有限公司 | 一种涂料生产中的转运机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57423A (ja) * | 1986-08-22 | 1988-03-12 | Keiei Syst Akad:Kk | 搬送装置 |
JPH11208859A (ja) * | 1998-01-26 | 1999-08-03 | Nobuyuki Tsuboi | 搬送システム |
JP2000355275A (ja) * | 1999-06-11 | 2000-12-26 | Murata Mach Ltd |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
US20070193857A1 (en) * | 2003-09-22 | 2007-08-23 | Eton Systems Ab | Product Carrier and Transport Device |
CN201296520Y (zh) * | 2008-09-28 | 2009-08-26 |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存储区出口斜坡段的双摩擦驱动输送装置 |
CN202557532U (zh) * | 2012-04-05 | 2012-11-28 | 何胜 | 一种悬挂式车辆系统 |
-
2013
- 2013-02-22 KR KR1020130019335A patent/KR10129221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1-21 CN CN201410028330.1A patent/CN1040031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57423A (ja) * | 1986-08-22 | 1988-03-12 | Keiei Syst Akad:Kk | 搬送装置 |
JPH11208859A (ja) * | 1998-01-26 | 1999-08-03 | Nobuyuki Tsuboi | 搬送システム |
JP2000355275A (ja) * | 1999-06-11 | 2000-12-26 | Murata Mach Ltd |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
US20070193857A1 (en) * | 2003-09-22 | 2007-08-23 | Eton Systems Ab | Product Carrier and Transport Device |
CN201296520Y (zh) * | 2008-09-28 | 2009-08-26 |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存储区出口斜坡段的双摩擦驱动输送装置 |
CN202557532U (zh) * | 2012-04-05 | 2012-11-28 | 何胜 | 一种悬挂式车辆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5097A (zh) * | 2015-06-30 | 2015-11-11 | 王庆忠 | 一种壁体运输车 |
CN109941656A (zh) * | 2019-05-08 | 2019-06-28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流调度系统运输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3125B (zh) | 2016-05-18 |
KR101292210B1 (ko) | 201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3125A (zh) | 输送用台车系统 | |
JP6094331B2 (ja) | 物品搬送設備 | |
CN106005923B (zh) | 行走台车系统以及行走台车的行走方法 | |
CN104837748B (zh) | 搬运设备和自动化仓库 | |
TWI488787B (zh) | Relay device | |
CN104418236A (zh) | 运送装置 | |
KR20160097644A (ko) | 이송용 대차 시스템 | |
WO2012139384A1 (zh) | 一种小型单轨道移动机构 | |
KR101276769B1 (ko) | 이송용 대차 | |
KR101419358B1 (ko) | 반송시스템 | |
CN205632430U (zh) | 动力轮对齿轮箱支撑装置 | |
CN107237523A (zh) | 一种十字交叉的轨道系统 | |
JP5462192B2 (ja) | 移動壁収納構造 | |
JP5338752B2 (ja) | 搬送車システム | |
JP7276258B2 (ja) | 搬送台車及び搬送台車システム | |
CN208453734U (zh) | 无内半径皮带转弯输送机 | |
CN105749559B (zh) | 玩具车组件、轨道玩具车及轨道车玩具 | |
WO2017181543A1 (zh) | 用于安装在玩具车上的车轮架及轨道玩具车 | |
CN205777744U (zh) | 一种十字交叉的轨道系统 | |
JP2016101824A (ja) | 搬送システム | |
JP6683140B2 (ja) | 搬送設備 | |
TW202028036A (zh) | 行走車系統 | |
CN202029850U (zh) | 小型单轨道移动机构 | |
JP2018184290A (ja) | コンベア装置 | |
CN220098444U (zh) | 堆垛机、导向机构及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3 Address after: Yuegu Road, 100 An Road, Daegu Darcy District, Korea, 23 Patentee after: Korean Hao Mu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egu, South Korea Co-patentee before: He Xianxi Patentee before: VTEC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