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2561A - 液滴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滴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2561A
CN104002561A CN201410058481.1A CN201410058481A CN104002561A CN 104002561 A CN104002561 A CN 104002561A CN 201410058481 A CN201410058481 A CN 201410058481A CN 104002561 A CN104002561 A CN 104002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g
extraction portion
fume extraction
droplet ejection
ejec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8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规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02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2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课题在于,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所述液滴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烟雾抽吸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下游侧,并具有对所述液滴的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回收部,其对从所述抽吸口抽吸的所述烟雾进行回收,在所述烟雾抽吸部内,设置有缩窄所述抽吸口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的缩窄部件。

Description

液滴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滴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向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头的液滴喷出装置已经被广泛公知。作为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例如能够列举出喷墨打印机。
此外,在该液滴喷出装置中存在如下的装置,所述装置具备:烟雾抽吸部,其在记录介质的相对于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被设置在液滴喷出头的下游侧,并具有对液滴的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回收部,其对从抽吸口抽吸的烟雾进行回收。
一直以来,有时会发生烟雾未被适当地抽吸而存积在烟雾抽吸部中的现象。并且,在所涉及的情况下,会成为未能通过回收部而适当地回收烟雾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1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涉及的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本发明主要为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烟雾抽吸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下游侧,并具有对所述液滴的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回收部,其对从所述抽吸口抽吸的所述烟雾进行回收,在所述烟雾抽吸部内,设置有缩窄所述抽吸口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的缩窄部件。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来进行明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为包含印刷区域在内的输送路径的概要图。
图3为表示烟雾回收单元45的基本结构的概要图。
图4为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为从下方观察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中存积有烟雾的情况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中存积有烟雾的情况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为从下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图12为从下方观察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图13为从下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图14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了如下内容。
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烟雾抽吸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下游侧,并具有对所述液滴的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回收部,其对从所述抽吸口抽吸的所述烟雾进行回收,在所述烟雾抽吸部内,设置有缩窄所述抽吸口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的缩窄部件。
根据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能够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缩窄部件被设定为,在所述抽吸口的长度方向上该缩窄部件和空间交替排列。
在所涉及的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缩窄部件被设定为,将所述烟雾抽吸部内的空间划分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室。
在所涉及的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从所述抽吸口进行观察时,对所述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上的所述缩窄部件的最上游端位于所述烟雾抽吸部的内部侧。
在所涉及的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对所述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上的所述缩窄部件的上游端部,具备从所述抽吸方向上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而宽度增大的倾斜部。
在所涉及的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形成所述烟雾抽吸部内的空间的导管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所述缩窄部件被形成至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的所述导管的上端为止。
在所涉及的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关于打印机1的概要结构例
图1为,作为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此外,图2为,包含印刷区域在内的输送路径的概要图。
打印机1为,在纸、布、薄膜等的记录介质上印刷图像的印刷装置,且以可通信的方式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相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机1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使用被卷绕成卷筒状的纸张(以下,称为卷筒纸S(连续纸))来进行说明。
在计算机110中安装有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为,用于将用户界面显示在显示装置(未图示)上,并将从应用程序中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数据的程序。该打印机驱动程序被存储在软盘FD或CD-ROM等的记录介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此外,还能够经由网络而将打印机驱动程序下载到计算机110中。另外,该程序由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编码构成。
并且,计算机110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而向打印机1输出与印刷的图像相对应的印刷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为,作为液滴的一个示例而喷出通过紫外线(以下,称为UV)的照射而发生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油墨(以下,称为UV油墨),从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的装置。UV油墨为,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油墨,且当受到UV的照射时通过在紫外线固化树脂中发生光聚合反应而进行固化。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使用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的UV油墨来印刷图像。
打印机1具有:输送单元20、头单元30、照射单元40、烟雾回收单元45、检测器组50以及控制器60。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接收了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60而对各个单元(输送单元20、头单元30、照射单元40、烟雾回收单元45)进行控制,并按照印刷数据而在卷筒纸S上印刷图像。控制器60根据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并在卷筒纸S上印刷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通过检测器组50而被监视,检测器组50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器60。控制器60根据从检测器组50输出的检测结果而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
输送单元20为,沿着预先设定的输送路径而对卷筒纸S进行输送的单元。如图2所示,该输送单元20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卷绕有卷筒纸S的放卷轴201、中继辊21、第一输送辊22、中继辊23、反转辊24、抵接辊25、输送滚筒26、张紧辊27、第二输送辊28、张紧辊29、对通过了张紧辊29的卷筒纸S进行收卷的卷筒纸收卷驱动轴202。
输送滚筒26为,圆筒形状的输送部件,其通过外周面而对卷筒纸S进行支承并且在输送方向上对卷筒纸S进行输送。此外,输送滚筒26隔着卷筒纸S而与后文叙述的各个头31及各个UV照射部对置。此外,卷筒纸S通过预定的张力(张力)从而以紧贴在输送滚筒26上的方式而被输送。
通过卷筒纸S依次经由各个辊而进行移动,从而形成了用于对卷筒纸S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
头单元30为,用于向卷筒纸S喷出UV油墨的单元。通过头单元30在输送方向(相当于记录介质的相对于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对于处于输送过程中的卷筒纸S而从各个头31(相当于液滴喷出头)喷出UV油墨,从而在卷筒纸S上形成点,由此将图像印刷在卷筒纸S上。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头单元30的各个头31能够一次形成与作为介质的卷筒纸S的纸宽相对应的量的点。即,该头31为所谓的行式头。因此,头31在作为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纸宽方向(贯穿图2的纸面的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并且在该纸宽方向上排列有喷嘴。而且,头31从喷嘴向被输送单元20输送的卷筒纸S喷出油墨,从而依次(反复)印刷栅格线(通过上述处理,从而成为在输送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栅格线的情况)。
另外,在喷嘴上,作为用于喷出油墨滴的驱动元件而设置有压电元件(未图示)。当在被设置于压电元件的两端的电极之间施加预定时间宽度的电压时,压电元件将根据电压的施加时间而伸长,从而使油墨的流道的侧壁发生变形。由此,油墨的流道的体积将根据压电元件的伸缩而收缩,并且相当于该收缩量的油墨成为油墨滴而从喷嘴被喷出。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UV油墨而使用用于形成图像的四种颜色的UV油墨。如图2所示,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喷出蓝绿色的UV油墨的蓝绿色油墨头32、喷出品红色的UV油墨的品红色油墨头33、喷出黄色的UV油墨的黄色油墨头34、喷出黑色的UV油墨的黑色油墨头35的各个头31依次以与输送滚筒26的圆周面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
照射单元40为,朝向喷落于介质上的UV油墨照射UV的单元。被形成于介质上的点通过接受来自照射单元40的UV的照射而发生固化。本实施方式中的照射单元40具备照射部41。另外,照射部41作为UV照射的光源而具备灯(金属卤化物灯、水银灯等)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照射部41被设置在与黑色油墨头35相比靠输送方向下游侧。换言之,被设置于与头单元30相比靠输送方向下游侧。而且,照射部41向通过蓝绿色油墨头32、品红色油墨头33、黄色油墨头34、黑色油墨头35而被形成于卷筒纸S上的图像(点)照射UV从而使点发生固化。
烟雾回收单元45为,用于对UV油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单元。关于该烟雾回收单元45,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在检测器组50中包含有旋转式编码器等。旋转式编码器对第一驱动辊22a及第二驱动辊28a的旋转量进行检测。根据旋转式编码器的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
控制器60为,用于实施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62、存储器63、单元控制部64。接口部6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实施数据的发送和接收。CPU62为,用于实施打印机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为,用于确保对CPU62的程序进行收纳的区域及作业区域等的构件,并且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的存储元件。CPU62按照被存储于存储器63中的程序,经由单元控制部64而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
关于印刷处理
在打印机1开始进行印刷时,预先使卷筒纸S以沿着输送滚筒26的外周面的状态而被配置在输送路径上。而且,在卷筒纸S上,通过放卷轴201、收卷驱动轴202、第二输送辊28的输出转矩而被施加有张力。具体而言,在卷筒纸S的放卷部分中,通过与卷筒纸S的卷筒径相对应的放卷轴201的制动转矩而施加预定的张力。在印刷区域部分中,通过张紧辊27而对张力进行检测,并对第二输送辊28的电机(未图示)的转矩进行控制以成为预定的张力。在收卷部中,通过张紧辊29而对张力进行检测,并对收卷驱动轴202的电机(未图示)的转矩进行控制以成为预定的张力。上述各个张力根据卷筒纸S的卷筒径而被确定。
当打印机1从计算机110接收到印刷数据时,控制器60使第一输送辊22的电机(未图示)以固定速度进行旋转。如上所述,通过在于卷筒纸S上被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使第一输送辊22以固定速度进行旋转,从而使卷筒纸S以固定的速度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输送滚筒26通过和卷筒纸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随着卷筒纸S的输送而进行从动并在箭头标记方向(输送方向)上进行旋转。
输送滚筒26的圆周面上的卷筒纸S根据输送滚筒26的旋转而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另外,处于输送过程中的卷筒纸S被紧贴在输送滚筒2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个头31的位置被固定,因此通过在输送方向上对卷筒纸S进行输送,从而将使各个头31和卷筒纸S在输送方向上相对性地进行移动。
控制器60在卷筒纸S在输送滚筒26的圆周面上被输送的期间内,根据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从头单元30的各个头31的喷嘴间歇性地喷出UV油墨(点形成动作)。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在卷筒纸S上形成点。并且,控制器60从照射单元40的照射部41照射UV。
控制器60在卷筒纸S从蓝绿色油墨头32的下方通过时,从蓝绿色油墨头32向卷筒纸S上喷出蓝绿色油墨从而印刷蓝绿色。同样地,控制器60在卷筒纸S从品红色油墨头33的下方通过时,从品红色油墨头33喷出品红色油墨从而印刷品红色,在卷筒纸S从黄色油墨头34的下方通过时,从黄色油墨头34喷出黄色油墨从而印刷黄色,在卷筒纸S从黑色油墨头35的下方通过时,从黑色油墨头35喷出黑色油墨从而印刷黑色。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在卷筒纸S上印刷彩色图像。
最后,控制器60从照射部41照射UV从而使卷筒纸S上的各个点发生固化。
关于烟雾回收单元45
接下来,使用图2及图3对烟雾回收单元45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烟雾回收单元45的基本结构的概要图。
如上所述,烟雾回收单元45为,用于对UV油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单元。如图3所示,该烟雾回收单元45具备:烟雾抽吸部46、软管48、回收部49。
烟雾抽吸部46为,对烟雾进行抽吸的部分。该烟雾抽吸部46具备对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150。而且,通过利用被设置于后文叙述的回收部49中的风扇以使烟雾抽吸部46内成为负压,从而烟雾抽吸部46从抽吸口150对对烟雾和空气一起进行抽吸。
如图2所示,烟雾抽吸部46被设置于上述的四个头31、即蓝绿色油墨头32、品红色油墨头33、黄色油墨头34、黑色油墨头35的各自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即,烟雾抽吸部46以与四个头31的各个头相对应的方式而设置有四个。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头31在纸宽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因此烟雾抽吸部46也与之相对应地在纸宽方向(在图2或图3中,为贯穿纸面的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
软管48为,连结烟雾抽吸部46和回收部49的构件,并且发挥将烟雾抽吸部46所抽吸的烟雾输送至回收部49的作用。
回收部49为,用于对从抽吸口150抽吸的烟雾进行回收的构件。在该回收部49中设置有风扇(未图示),通过使风扇进行工作,从而从抽吸口150抽吸烟雾,进而使烟雾通过烟雾抽吸部46内的导管152(图4)和软管48而到达回收部49。在回收部49内,在风扇的近前侧设置有过滤器(未图示),并且到达回收部49的烟雾通过该过滤器而被捕捉并回收。
如图1所示,烟雾回收单元45通过控制器60而被控制。而且,控制器60在实施印刷时,使烟雾回收单元45进行工作,从而对漂浮在头31的周围的烟雾进行抽吸并回收。即,控制器60在执行由头31实施的UV油墨的喷出的期间内,使烟雾回收单元45的风扇进行工作,从而使烟雾回收单元45对烟雾进行回收。
关于烟雾抽吸部46的结构例
接下来,使用图2至图10对烟雾抽吸部46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图4为,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从下方观察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关于图7至图10,在后文进行叙述。
另外,图4为,图3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的剖视示意图。此外,图6为,从图4的白色箭头标记方向(输送滚筒26侧)观察烟雾抽吸部46的抽吸口150时的图。
另外,由于四个烟雾抽吸部46各自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列举四个烟雾抽吸部46中的、与品红色油墨头33相对应的烟雾抽吸部46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烟雾抽吸部46内,设置有作为与空气一起被运输的烟雾的通道(流道)的导管152,该导管152形成了烟雾能够移动的空间。如上所述,由于烟雾抽吸部46在纸宽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因此该导管152在纸宽方向(参照图5及图6。在图4中,为贯穿纸面的方向)上也具有长条的形状。
此外,在烟雾抽吸部46的纸宽方向成为法线方向的截面(即,图4的截面)中,导管152具备所谓L字型的形状。即,如图4所示,导管152具有:以在上下方向(换言之,如图2所示,在头31的喷嘴面31a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第一导管部分153、和以在作为与该上下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第二导管部分154。
而且,在第一导管部分153的最下端(换言之,第一导管部分153的、最靠近上述的输送滚筒26的位置)处,设置有抽吸口150。该抽吸口150在纸宽方向上也具有长条的形状(参照图6)。此外,如图4所示,在该抽吸口150中,其法线方向(在图4中,用箭头标记X表示)并非上下方向,而是与上下方向相比而倾斜。换言之,如图2所示,抽吸口150朝向头31的一方。这是为了使烟雾抽吸部46能够有效地从抽吸口150对头31周围的烟雾进行抽吸。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离片160的结构及其作用效果
此外,在烟雾抽吸部46内(换言之,在导管152内,尤其在第一导管部分153内),设置有作为缩窄部件的隔离片160(划斜线的部分),隔离片使抽吸口150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缩窄(此处,所谓缩窄还包括设定为0(变窄的结果为宽度成为0)的概念)。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离片160具有长方体形状,并且如图6所示,通过被设置在烟雾抽吸部46内,从而将如果未设置隔离片160则为Tmm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缩窄,以将其设为0(0是指不存在空间)。
而且,通过在烟雾抽吸部46内设置这种隔离片160,从而能够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即,如图5及图6所示,通过设置该隔离片160,从而导管152中的烟雾的流道(即,空间)变窄。因此,能够使抽吸时的流道(空间)中的风速将变快,从而迅速地对烟雾进行抽吸。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在烟雾抽吸部46内存积有烟雾,且存积的烟雾垂落到卷筒纸S上的现象的产生。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隔离片160被设定为,在抽吸口150的长度方向上,隔离片160和空间交替地排列。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在该长度方向上的任意部分处,均普遍存在流道(空间)变窄的部位,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片160跨及烟雾抽吸部46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设置有多个。
此外,如图6所示,隔离片160被设定为,将烟雾抽吸部46内(导管152内的)的空间划分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室156(即,房间)。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该室156而切实地加快风速,从而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抽吸口150进行观察时,对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在图4及图5中,用黑色箭头标记表示)上的隔离片160的最上游端160b位于烟雾抽吸部46的内部侧。换言之,隔离片160的下端160c均位于在烟雾抽吸部46中与抽吸口150相比靠中间侧。
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如图7的左图所示,从抽吸口150进行观察时所述最上游端160b位于烟雾抽吸部46的外部侧、或者如图7的右图所示而位于抽吸口150(参照用右图的记号Y表示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由于该最上游端160b露出于烟雾抽吸部46的外部,因此几乎不会受到由抽吸动作而产生的风,从而存在在该最上游端160b上附着有烟雾并无法剥离而就此存积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抽吸口150进行观察时,所述最上游端160b位于烟雾抽吸部46的内部侧,因此该最上游端160b在烟雾抽吸部46内会适当地受到上述的风,从而能够抑制上述的存积有烟雾的现象的产生。
因此,在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与图7的示例(设定为第二实施方式)相比为优选。另外,图7为与图4相对应的图,且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隔离片160被形成至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的导管152、即上述的第一导管部分153的上端153a为止。即,隔离片160与第一导管部分153的所谓的顶棚部相接触。
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如图8所示隔离片160未被形成至第一导管部分153的上端153a为止的情况(未与所述顶棚部相接触的情况)下,有时在隔离片160的上端160a处会存积有烟雾(用记号M来表示存积的烟雾),从而存在该存积的烟雾向下方落下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隔离片160被形成至第一导管部分153的上端153a为止(与所述顶棚部相接触),因此在上端160a处不会存积有烟雾(即便发生存积,也会如图9所示而存积在第二导管部分154中)。因此,产生烟雾落下的现象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在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与图8的示例(设定为第三实施方式)相比为优选。
此外,如图10所示,隔离片160还可以进入到第二导管部分154为止。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设定为第四实施方式),也与图9的示例同样在上端160a处不会存积有烟雾,因此能够抑制烟雾落下的现象的产生。
另外,图8至图10为与图4相对应的图。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中存积有烟雾的情况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0为,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中存积有烟雾的情况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为,用于使本发明易于理解的方式,而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及解释的方式。当然,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变更及改良,并且其等效物显然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滴喷出头而采用了行式头,但是也可以使用液滴喷出头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扫描的串行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串行头的扫描方向两侧配置有照射单元,并且烟雾抽吸部被配置在头与照射单元之间。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滴喷出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滴(液体)的液滴喷出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并且能够转用于具备喷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记录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含粒状、泪状、从丝状拖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记录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处于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体、溶胶、胶凝水、其它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此外,例如可以为对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还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还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通过针状孔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应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还可以为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上述喷射装置中的任意一种喷射装置中。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而列举了卷筒纸S,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记录介质也可以为单页纸。此外,并不限定于纸,例如可以为薄膜或布。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头31对置且对卷筒纸S进行支承的部件,列举具备曲面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即,输送滚筒26)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为具备平坦面的部件。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离片160被设定为,将烟雾抽吸部46内(导管152内)的空间划分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室156(即、房间),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这种方式,即,如图11所示,隔离片160未划分出多个室。另外,图11为与图6相对应的图,为从下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隔离片16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与图12所示,采用未设置有多个隔离片160的方式。另外,图12的示例与图11的示例不同,为隔离片160划分出多个室156的示例。此外,图12为与图6相对应的图,且为从下方观察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隔离片160被设定为,在从下方观察烟雾抽吸部46时,隔离片160的长度方向沿着抽吸口150的短边方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13所示,在从下方观察烟雾抽吸部46时,隔离片160的长度方向未沿着抽吸口150的短边方向及长边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而是使隔离片160以倾斜的方式而设置。另外,图13为与图6相对应的图,且为从下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时的示意图。
此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14所示,对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上的隔离片160的上游端部300具备倾斜部302,所述倾斜部302从抽吸方向上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即,随着趋向于白色箭头标记的方向)而宽度变大。换言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隔离片160的下端部304具备从下端朝向上端而宽度变大的倾斜部302。
例如,上游端部300(下端部304)通过具备倾斜部302,从而可以如图14的左图所示而成为三角形状,还可以如图14的右图所示而成为圆弧形状。
而且,通过设置这种倾斜部302,从而即使如图14所示,例如在上游端300(下游端304)处附着有烟雾M,也能够通过倾斜部302的效果而易于使该烟雾M向抽吸方向下游侧进行移动(变得容易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对烟雾进行回收。
另外,图14为与图5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图,且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烟雾抽吸部46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20…输送单元;21…中继辊;22…第一输送辊;22a…第一驱动辊;22b…第一从动辊;23…中继辊;24…反转辊;25…抵接辊;26…输送滚筒;27…张紧辊;28…第二输送辊;28a…第二驱动辊;28b…第二从动辊;29…张紧辊;30…头单元;31…头;31a…喷嘴面;32…蓝绿色油墨头;33…品红色油墨头;34…黄色油墨头;35…黑色油墨头;40…照射单元;41…照射部;45…烟雾回收单元;46…烟雾抽吸部;48…软管;49…回收部;50…检测器组;60…控制器;61…接口部;62…CPU;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部;110…计算机;150…抽吸口;152…导管;153…第一导管部分;153a…上端;154…第二导管部分;156…室;160…隔离片;160a…上端;160b…最上游端;160c…下端;201…放卷轴;202…收卷驱动轴;300…上游端部;302…倾斜部;304…下端部。

Claims (6)

1.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滴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滴;
烟雾抽吸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液滴喷出头的下游侧,并具有对所述液滴的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口;
回收部,其对从所述抽吸口被抽吸的所述烟雾进行回收,
在所述烟雾抽吸部内,设置有缩窄所述抽吸口的短边方向上的空间的宽度的缩窄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窄部件被设置为,在所述抽吸口的长度方向上该缩窄部件和空间交替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窄部件被设置为,将所述烟雾抽吸部内的空间划分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室。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抽吸口进行观察时,对所述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上的所述缩窄部件的最上游端位于所述烟雾抽吸部的内部侧。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烟雾进行抽吸的抽吸方向上的所述缩窄部件的上游端部具备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从所述抽吸方向上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而宽度变大。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烟雾抽吸部内的空间的导管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
所述缩窄部件被形成至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的所述导管的上端为止。
CN201410058481.1A 2013-02-25 2014-02-20 液滴喷出装置 Pending CN1040025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4428A JP6064669B2 (ja) 2013-02-25 2013-02-25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3-034428 2013-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2561A true CN104002561A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6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8481.1A Pending CN104002561A (zh) 2013-02-25 2014-02-20 液滴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40397A1 (zh)
JP (1) JP6064669B2 (zh)
CN (1) CN1040025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4227A (zh) * 2015-03-19 2016-10-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CN111098596A (zh) * 2018-10-26 2020-05-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11591042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剂雾沫回收装置
CN112739541A (zh) * 2018-08-10 2021-04-30 项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陶瓷产品的模块化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5721A1 (de) 2015-08-18 2017-02-23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DE102015215720A1 (de) * 2015-08-18 2017-02-23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DE102015215723A1 (de) 2015-08-18 2017-02-23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DE102015215722A1 (de) 2015-08-18 2017-02-23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JP6967975B2 (ja) * 2018-01-11 2021-11-1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ミスト回収装置
JP7132103B2 (ja) 2018-11-22 2022-09-0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250559B2 (ja) * 2019-02-20 2023-04-0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剤ミスト回収装置
JP2023012723A (ja) * 2021-07-14 2023-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31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Canon Inc 雰囲気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62433A (ja) * 2006-09-05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670B2 (ja) * 2003-12-25 2011-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10069115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55998A (zh) * 2009-03-18 2012-02-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紫外线照射单元
CN102712200A (zh) * 2010-01-25 2012-10-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设备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1231B2 (ja) * 1988-12-30 1998-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284184A (ja) * 2003-03-20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06270A (ja) * 2003-04-02 2004-11-04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6068942A (ja) * 2004-08-31 2006-03-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76023A (ja) * 2004-09-07 2006-03-23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3017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08213310A (ja) * 2007-03-05 2008-09-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9090480A (ja) * 2007-10-04 2009-04-30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107230A (ja) * 2007-10-30 2009-05-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65386B2 (ja) * 2012-03-05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ミスト捕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7670B2 (ja) * 2003-12-25 2011-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7131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Canon Inc 雰囲気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62433A (ja) * 2006-09-05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55998A (zh) * 2009-03-18 2012-02-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紫外线照射单元
US20110069115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12200A (zh) * 2010-01-25 2012-10-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设备操作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4227A (zh) * 2015-03-19 2016-10-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CN105984227B (zh) * 2015-03-19 2018-08-03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CN112739541A (zh) * 2018-08-10 2021-04-30 项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陶瓷产品的模块化印刷机
CN111098596A (zh) * 2018-10-26 2020-05-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11591042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剂雾沫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40397A1 (en) 2014-08-28
JP2014162090A (ja) 2014-09-08
JP6064669B2 (ja)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2561A (zh) 液滴喷出装置
JP578645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10336101B2 (en)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US9073372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9067437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17021015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ed matter
JP5045460B2 (ja) 流体吐出装置
EP2492099B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11067964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方法
JP575659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214514B2 (ja) 搬送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US8672432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20220072861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70420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3921567A (zh) 介质输送装置
JP2015112737A (ja) 印刷装置
US9248665B2 (e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blowing method
JP572891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JP2009291989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2135971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11114133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JP201423732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7666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02065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0228216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