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8571A -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8571A
CN103998571A CN201380000342.7A CN201380000342A CN103998571A CN 103998571 A CN103998571 A CN 103998571A CN 201380000342 A CN201380000342 A CN 201380000342A CN 103998571 A CN103998571 A CN 103998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
light
nitride
wavelength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3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8571B (zh
Inventor
竹田豪
吉松良
广崎尚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ka Co Ltd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Denki Kagaku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Denki Kagaku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Publication of CN10399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8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2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europium
    • C09K11/77348Silicon Aluminium Nitrides or Silicon Aluminium Oxynit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该荧光体是具有与以往的蓝色荧光体不同的发光峰值波长的蓝色荧光体,该发光装置是使用该荧光体的高亮度发光装置。本发明的荧光体是由通式:MeaRebAlcSidOeNf(其中,Me包含Sr或Ba作为必需的第一元素,并可以包含选自Mg、Ca、Sc、Y及L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作为第二元素,Re包含Eu作为必需的第一元素,并可以包含选自Mn、Ce、Tb、Yb及Sm中的一种以上元素作为第二元素)。表示的晶体,组成比a、b、c、d、e及f具有以下关系:a+b=1、0.005<b<0.25、1.60<c<2.60、2.50<d<4.05、3.05<e<5.00、2.75<f<4.40。

Description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体、该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荧光体的发光装置,所述荧光体具有复合氧氮化物的基质晶体,并能够在从紫外线到近紫外线的波长区域被有效激发,从而发出高亮度的蓝色光。
背景技术
荧光体能够被真空紫外线、紫外线、电子射线、近紫外线等具有高能量的激发源激发,并发出可见光线,但是,如果荧光体长时间暴露在激发源下,则存在荧光体的亮度下降的问题,所以正寻求一种即使长时间使用、亮度下降也小的荧光体。
因此,提出以下方案:使用化学稳定性高、且具有已知能作为耐热结构材料的氧氮化物类基质的荧光体,来代替以往的具有氧化物基质的荧光体、例如硅酸盐荧光体、磷酸盐荧光体、铝酸盐荧光体、或具有硫化物类基质的荧光体(专利文献1至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93298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37059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7/105631号
发明内容
具有氧氮化物类基质的荧光体,是将铕等稀土元素固溶到称为赛隆(SiAlON)的晶体中而得到的。
本发明人等在对赛隆的晶体结构与稀土元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当赛隆的晶体结构与稀土元素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形成一种具有与以往已知的蓝色荧光体不同的发光峰值波长、且亮度高的蓝色荧光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与以往的蓝色荧光体不同的发光峰值波长的蓝色荧光体、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荧光体的高亮度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荧光体,该荧光体是由通式:MeaRebAlcSidOeNf(其中,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Re是Eu。)表示的晶体,组成比a、b、c、d、e及f具有以下关系。
a+b=1
0.005<b<0.25
1.60<c<2.60
2.45<d<4.05
3.05<e<5.00
2.75<f<4.40
本发明的荧光体的c、d、e及f优选具有0.500<c/d<0.720及0.900<e/f<1.570的关系。
优选为,本发明的荧光体能够被波长300nm以上至420nm以下的光激发,并在波长450nm以上至485nm以下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其他方面的发明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荧光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对下面所示的(1)至(4)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对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烧成工序;在烧成工序后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工序;在退火工序后进行酸处理的酸处理工序,
(1)由Me表示的元素(其中,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由Re表示的元素(其中,Re是Eu。)的碳酸盐、氧化物、卤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选自Al的氧化物、Al的卤化物、Al的氮化物或铝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铝化合物;
(4)选自Si的氮化物、Si的氧化物、Si的氧氮化物及硅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硅化合物。
上述烧成工序优选在1个大气压以上的环境气体压力下、并在1400℃以上至180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上述退火工序优选在1200℃以上至1600℃以下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可以对上述(1)至(4)、以及烧成工序在1个大气压以上的环境压力下、1400℃以上至180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成而得到的荧光体进行混合。
其他方面的发明是包括发光元件和本发明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优选为,还包括一种以上与本发明的荧光体相比在更长的波长处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荧光体。
上述发光元件优选采用具有340nm以上至450nm以下的发光的无机发光元件或有机发光元件中的任一种。
上述发光元件优选为LED元件。
发光装置优选是液晶TV用背光源、投影仪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或信号装置。
由于与以往的蓝色荧光体的发光峰值波长相比,本发明的荧光体的发光峰值波长向长波长一侧位移,且发光带宽较宽,并且含有可见度良好的波长区域,所以呈现亮度更高的蓝色。根据其他方面的发明、即荧光体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亮度比以往的荧光体更高的呈现蓝色的荧光体。根据其他方面的发明、即发光装置,能够提供具有亮度更高的呈现蓝色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的激发光谱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荧光体,该荧光体是由通式:MeaRebAlcSidOeNf(其中,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Re是Eu。)表示的晶体,并且组成比a、b、c、d、e及f具有以下关系。
a+b=1
0.005<b<0.25
1.60<c<2.60
2.45<d<4.05
3.05<e<5.00
2.75<f<4.40
如上所述,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并且优选为Ba单体,在含有Sr以及Ba二者的情况下,优选含有较多Ba。这是由于含有Ba时,晶体结构变得更稳定,并且发光效率提高。
另外,Me除了Sr、Ba以外,还可以含有选自Mg、Ca、Sc、Y以及La的一种以上元素。
Re元素除了Eu以外,还可以含有选自Mn、Ce、Tb、Yb以及Sm中的一种以上元素。作为Eu以外的元素,优选Ce或Yb。
组成比a至f表示元素的摩尔比,将a至f乘以任意正数而得到的元素比也给出相同的组成式。即,由于在本发明中,以a+b=1的方式来限定元素之比,所以,通过用a+b=1而求出的a至f,能够判断某一材料的组成式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荧光体中,表示由Re所示的Eu等发光元素的离子浓度的b为0.005<b<0.25的范围,优选0.01<b<0.20的范围,更优选0.02<b<0.10的范围。当b低于0.005时,由于发光元素离子的原子数少,因此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当b高于0.25时,由于发光元素离子的原子数变得过多,并发生相邻发光离子之间的激发能量的再吸收效应、即称为浓度猝灭(concentrationquenching)的现象,因此同样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光效率。
在本发明的荧光体中,Al元素、Si元素、O元素及N元素的比率由c至f表示,并分别在1.60<c<2.60、2.45<d<4.05、3.05<e<5.00、2.75<f<4.40的范围。在满足上述组成比a至f的所有条件的范围时,本发明的荧光体的晶体结构稳定。如果上述数值低于其下限值、或者高于其上限值,则由于在制备时可促进第二相烧成物的形成,或者制备得到的荧光体的发光效率降低,所以不优选。
上述组成比c至f的条件更优选为1.83<c<2.20、2.73<d<3.50、3.28<e<4.90、3.12<f<4.23。
本发明的荧光体的c/d以及e/f优选具有0.500<c/d<0.720及0.900<e/f<1.570的关系。
确定Al元素和Si元素之比的c/d以及确定O元素和N元素之比的e/f分别为0.500<c/d<0.720、0.900<e/f<1.570,优选为0.610<c/d<0.690、1.000<e/f<1.450,并且,当设为0.620<c/d<0.675、1.007<e/f<1.320时,晶体结构更稳定,并且发光效率更高,所以更优选。与c/d及e/f在范围内的荧光体相比,c/d及e/f超出了上述范围的荧光体的发光效率降低。
当本发明的荧光体的组成比a至f设为0.90<a<0.98、0.02<b<0.10、1.83<c<2.20、2.73<d<3.50、3.28<e<4.47、3.12<f<4.04、0.620<c/d<0.675、1.007<e/f<1.320时,晶体结构更稳定,并且发光峰值波长也稳定在470nm附近,所以优选。
优选为,本发明的荧光体被波长300nm以上至420nm以下的光激发,并在波长450nm以上至485nm以下具有发光峰值波长,更优选为,发光峰值波长属于波长469nm±8nm的范围。
本发明的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如下所示的(1)至(4)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对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烧成工序;在烧成工序后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工序;在退火工序后进行酸处理的酸处理工序。
(1)由Me表示的元素(其中,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并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Mg、Ca、Sc、Y、L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由Re表示的元素(其中,Re由Eu构成,并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Mn、Ce、Tb、Yb、Sm中的一种以上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卤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选自Al的氧化物、Al的卤化物、Al的氮化物或铝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铝化合物。
(4)选自Si的氮化物、Si的氧化物、Si的氧氮化物、硅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硅化合物。
化合物(1)至(4)的混合比例,基于组成比a至f进行设计即可。可以向化合物(1)至(4)中加入助熔剂。作为助熔剂,可以使用碱金属的卤化物、碱土金属的卤化物、Al的卤化物等,例如,相对于100wt%的化合物(1)至(4),可以在0.01~20wt%的范围添加上述助熔剂。
Me元素以及Re元素如上所述。
在烧成工序中,优选在1个大气压以上的环境气体压力下、并在1400℃以上至1800℃以下进行烧成,进一步优选在1500℃以上至1700℃以下进行烧成。当烧成温度为1400℃以下时,由于化合物之间不进行充分的反应,所以会引起第二相的生成和结晶性的下降。当烧成温度为1800℃以上时,通过以液相为媒介的反应,烧成物完全变成烧结体,对其进行粉末化时所进行的机械粉碎等会导致发光效率的下降和结晶性的下降。烧成工序优选在氮气环境中于1个大气压以上的压力下进行。
在烧成工序的最高温度下的保持时间根据烧成温度而改变,但通常保持时间是1~20小时。
退火工序优选在1200℃以上至1600℃以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工序的环境气体可以是氮气、氩气及氢气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气体。
用于酸处理工序的酸性溶液可以是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溶液、或者是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该混合溶液而得到的溶液。
可以在上述(1)至(4)的化合物中,混合有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进行制备的荧光体。在原料中加入荧光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混合后的原料为20wt%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和本发明的荧光体。所述发光装置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荧光体以及一种以上与本发明的荧光体相比在更长的波长处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荧光体。
与本发明的荧光体相比在更长的波长处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荧光体是指,在485nm以上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峰值的荧光体,例如有β-SiAlON:Eu、(Ba,Sr)2SiO4:Eu、Sr-SiAlON:Eu、α-SiAlON:Eu、(Li,Ca)(Al,Si)2(N,O)3:Ce、(Ca,Sr,Ba)2Si5N8:Eu、SrAlSi4N7:Eu、(Ca,Sr)AlSiN3:Eu、La2O2S:Eu。
发光元件优选为,具有300nm以上至420nm以下的发光的无机发光元件或有机发光元件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发光元件优选为LED元件。
发光装置可以是液晶电视用背光源、投影仪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或信号装置。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荧光体的原料,使用Si3N4(氮化硅)、Al2O3(氧化铝)、SrCO3(碳酸锶)、BaCO3(碳酸钡)及Eu2O3(氧化铕)的粉末。称量上述原料,用乳钵进行干式混合,并使形成的混合粉末的通式:MeaRebAlcSidOeNf为规定组成比。另外,Me元素为Sr及Ba(在实施例11、12、13中,Me元素仅为Ba,在实施例15中,Me元素仅为Sr),Re元素仅为Eu。
将得到的混合粉末填充到BN(氮化硼)制的坩埚中。
将填充有混合粉末的BN制坩埚,放置在以碳纤维形成体作为绝热材料并使用石墨加热器加热方式的电炉中,对混合粉末进行烧成。如下进行烧成,即,通过回转泵及扩散泵使电炉的加热框体内成为真空,然后于室温下填充氮气直至达到1个大气压,并以每小时500℃的速度从室温升温至1600℃,并在1600℃下保持4小时。
对烧成物进行粉碎,制成了荧光体粉末。
利用以下方法对荧光体的发光效率进行测定。
通过分光器将从作为光源的Xe灯发射出的光分光成405nm,从而得到激发光,利用光纤对放置在积分球内的荧光体照射激发光,并使用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MCPD-7000,观测由该激发光引起的荧光体的发光。
表1记载的相对发光效率是以比较例1的荧光体(通称为BAM、并具有氧化物基质的以往的蓝色荧光体,代表性组成是BaMgAl10O17:Eu,峰值波长为455nm。)的发光效率作为100%时的相对值。由光谱特征可知,实施例1至17、比较例2及3的荧光体是高亮度的荧光体,所以,相对发光效率是90%以上,是合格值。
基于荧光体的实施例的分析值求出荧光体的组成比a至f。Me元素、Re元素、Al及Si的阳离子元素使用由ICP得到的分析值,O及N的阴离子使用由氧氮分析仪得到的分析值。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的荧光体是(Sr,Ba)0.93Eu0.07Al2.14Si3.25O4.47N3.40。Sr、Ba的组成比(摩尔比)为Sr:Ba=1.00:1.25。在比较例1的市售荧光体的发光效率为100%时,实施例1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92%,其在合格值以上。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实施例1的荧光体的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2的荧光体是在氮气环境中(大气压)于1200℃对实施例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8小时的退火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2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97%,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退火处理,提高了相对发光效率。
实施例3的荧光体是在氮气环境中(大气压)于1300℃对实施例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8小时的退火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3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00%,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改变退火处理的条件,提高了相对发光效率。
实施例4的荧光体是在氮气环境中(大气压)于1400℃对实施例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8小时的退火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4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07%,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改变退火处理的条件,提高了相对发光效率。
实施例5的荧光体是在氮气环境中(大气压)于1500℃对实施例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8小时的退火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5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08%,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改变退火处理的条件,提高了相对发光效率。
实施例6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酸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在本实施例的酸处理工序中,经30~60分钟将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荧光体粉末投入到用离子交换水稀释硝酸而得到的酸性溶液(溶液温度为30℃)中。硝酸的稀释率以体积比计为12%。实施例6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99%,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进行酸处理,提高了相对发光效率。在后述的实施例7、10以及实施例13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实施例7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2的荧光体粉末进行与实施例6的酸处理工序相同的酸处理工序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7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05%,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8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3的荧光体粉末进行与实施例6的酸处理工序相同的酸处理工序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8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11%,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9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4的荧光体粉末进行与实施例6的酸处理工序相同的酸处理工序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9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15%,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0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5的荧光体粉末进行与实施例6的酸处理工序相同的酸处理工序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10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112%,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1的荧光体中Me元素仅为Ba,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该荧光体是Ba0.93Eu0.07Al1.84Si2.73O3.49N3.17。实施例11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97%,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2的荧光体是在氮气环境中(大气压)于1400℃对实施例11的荧光体粉末进行8小时的退火处理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4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112%,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通过退火处理,相对发光效率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13的荧光体是对实施例12的荧光体粉末进行与实施例6的酸处理工序相同的酸处理工序而得到的荧光体。实施例13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119%,该相对发光效率是实施例中的最高值。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4的荧光体是(Sr,Ba)0.93Eu0.07Al2.06Si3.94O3.92N4.23。Sr、Ba的组成比是Sr:Ba=1.00:1.41。实施例14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91%,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在实施例15的荧光体中Me元素仅为Sr,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该荧光体是Sr0.92Eu0.08Al2.09Si3.03O4.31N3.32。实施例11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93%,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6的荧光体是(Sr,Ba)0.98Eu0.02Al1.90Si2.90O3.66N3.18。Sr、Ba的组成比是Sr:Ba=1.00:1.19。实施例16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90%,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实施例17的荧光体是(Sr,Ba)0.90Eu0.10Al2.15Si3.09O4.90N3.16。Sr、Ba的组成比是Sr:Ba=1.00:1.14。实施例17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是92%,虽然在表1中没有记载,但其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
比较例2的荧光体是(Sr,Ba)0.92Eu0.08Al1.58Si2.42O3.61N2.57,Al、Si、N的组成比c、d、f没有包含在本发明的比率范围内。比较例2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31%,低于合格值。
比较例3的荧光体是(Sr,Ba)0.92Eu0.08Al2.72Si4.09O5.01N4.59,Al、Si、O、N的组成比c、d、e、f没有包含在本发明的比率范围内。比较例3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为74%,低于合格值。
与比较例1的蓝色荧光体的发光峰值相比,实施例1至17的荧光体的发光峰值波长向长波长一侧位移,所以是亮度更高的蓝色。
实施例1至17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都在合格值以上,而不满足组成a至f的数值限定、特别是不满足c至f的比较例2及比较例3的荧光体的相对发光效率低于合格值。
表2表示实施例的制备条件。
【表2】
图1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的发光光谱。图2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的激发光谱的测定结果。
图1的纵轴是使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的峰值为1时的标准强度。与比较例1的市售荧光体相比,本发明的荧光体的发光峰值波长位于长波长一侧。即,比较例1的发光峰值波长为456nm,而实施例1、4、6、9、13、16的发光峰值波长在469nm±8nm的范围内。与比较例1的荧光体相比,本发明的荧光体由于发光带宽较宽且包括大量可见度良好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所以发光的亮度相对强。
图2的纵轴是使比较例1及实施例1、4、6、9、13、16的激发光谱的峰值为1时的标准强度。本发明的荧光体在波长250nm~430nm附近具有基本平坦的激发强度。与比较例1的荧光体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1、4、6、9、13、16的荧光体尤其能有效地被波长380nm~420nm的近紫外区域的光激发。由该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荧光体通过近紫外发光二极管而有效地进行发光。

Claims (12)

1.一种荧光体,由通式:MeaRebAlcSidOeNf表示,其中,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Re是Eu,组成比a、b、c、d、e及f具有以下关系,
a+b=1,
0.005<b<0.25,
1.60<c<2.60,
2.45<d<4.05,
3.05<e<5.00,
2.75<f<4.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体,其中,所述组成比c、d、e及f具有以下关系,
0.500<c/d<0.720,
0.900<e/f<1.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能够被波长300nm以上至420nm以下的光激发,并在波长450nm以上至485nm以下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4.一种荧光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体,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对下面所示的(1)至(4)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对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烧成工序;在烧成工序后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工序;在退火工序后进行酸处理的酸处理工序,
(1)由Me表示的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
(2)由Re表示的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卤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Re是Eu,
(3)选自Al的氧化物、Al的卤化物、Al的氮化物或铝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铝化合物,
(4)选自Si的氮化物、Si的氧化物、Si的氧氮化物及硅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硅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烧成工序是在1个大气压以上的环境压力下、并在1400℃以上至18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退火工序是在1200℃以上至1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
7.一种荧光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体,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对下面所示的(1)至(4)的化合物以及利用权利要求5得到的荧光体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对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烧成工序;在烧成工序后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工序;在退火工序后进行酸处理的酸处理工序,
(1)由Me表示的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Me是选自Sr以及Ba中的一种以上元素,
(2)由Re表示的元素的碳酸盐、氧化物、卤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或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Re是Eu,
(3)选自Al的氧化物、Al的卤化物、Al的氮化物或铝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铝化合物,
(4)选自Si的氮化物、Si的氧化物、Si的氧氮化物及硅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硅化合物。
8.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和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
9.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以及一种以上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体相比在更长的波长处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荧光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是具有340nm以上至450nm以下的发光的无机发光元件或有机发光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是LED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是液晶TV用背光源、投影仪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或信号装置。
CN201380000342.7A 2012-12-14 2013-04-02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Active CN103998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4112 2012-12-14
JP2012-274112 2012-12-14
PCT/JP2013/060109 WO2014091776A1 (ja) 2012-12-14 2013-04-02 蛍光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571A true CN103998571A (zh) 2014-08-20
CN103998571B CN103998571B (zh) 2016-03-23

Family

ID=50934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342.7A Active CN103998571B (zh) 2012-12-14 2013-04-02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767573B1 (zh)
JP (1) JP5557360B1 (zh)
KR (1) KR101484429B1 (zh)
CN (1) CN103998571B (zh)
TW (1) TWI521046B (zh)
WO (1) WO2014091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3429A1 (ja) * 2013-12-17 2015-06-25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蛍光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94870B (zh) * 2016-03-17 2018-08-07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Eu3+激活的正硅酸镁钠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9547A (ja) * 2004-09-22 2006-04-0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蛍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器具
CN1872948A (zh) * 2005-05-31 2006-12-06 株式会社东芝 荧光物质及发光装置
JP2009173706A (ja) * 2008-01-22 2009-08-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蛍光体、蛍光体含有組成物、発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2227826A (zh) * 2008-11-28 2011-10-2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443391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烧成的荧光体结构成分比例的方法、荧光体及发光装置
CN104024377A (zh) * 2011-11-07 2014-09-03 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荧光体及制备方法、使用荧光体的发光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47040A1 (de) * 2001-09-25 2003-04-24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Beleuchtungseinheit mit mindestens einer LED als Lichtquelle
EP1413618A1 (en) * 2002-09-24 2004-04-2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uminescent material, especially for LED application
EP1413619A1 (en) * 2002-09-24 2004-04-2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uminescent material, especially for LED application
US7544309B2 (en) * 2002-12-13 2009-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radiation source and a fluorescent material
JP4911578B2 (ja) * 2006-06-06 2012-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酸窒化物蛍光体および発光装置
WO2008132954A1 (ja) * 2007-04-18 2008-11-06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蛍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蛍光体含有組成物、発光装置、照明装置、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窒素含有化合物
WO2010098141A1 (ja) * 2009-02-26 2010-09-0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蛍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KR20110000286A (ko) * 2009-06-26 2011-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옥시)나이트라이드 형광체의 제조방법, 이로부터 얻어진 (옥시)나이트라이드 형광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색 발광 소자
BR112012016731A2 (pt) * 2010-01-08 2018-05-15 Sharp Kabushiki Kaisaha "fósforo, aparelho de emissão de luz e aparelho de display de cristal líquido usando o mesmo"
JP5697473B2 (ja) * 2011-02-06 2015-04-08 独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蛍光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9547A (ja) * 2004-09-22 2006-04-0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蛍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器具
CN1872948A (zh) * 2005-05-31 2006-12-06 株式会社东芝 荧光物质及发光装置
JP2009173706A (ja) * 2008-01-22 2009-08-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蛍光体、蛍光体含有組成物、発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2227826A (zh) * 2008-11-28 2011-10-2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443391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烧成的荧光体结构成分比例的方法、荧光体及发光装置
CN104024377A (zh) * 2011-11-07 2014-09-03 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荧光体及制备方法、使用荧光体的发光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1046B (zh) 2016-02-11
KR20140090559A (ko) 2014-07-17
WO2014091776A1 (ja) 2014-06-19
KR101484429B1 (ko) 2015-01-19
EP2767573A4 (en) 2015-05-06
JP5557360B1 (ja) 2014-07-23
JPWO2014091776A1 (ja) 2017-01-05
EP2767573B1 (en) 2016-09-28
EP2767573A1 (en) 2014-08-20
TW201422778A (zh) 2014-06-16
CN103998571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4178B (en) Novel aluminate-based green phosphors
KR20070115951A (ko) 형광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형광체를 이용한 발광장치
CN102753650B (zh) 含Li的α-赛隆系荧光体粒子和其制造方法、照明器具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350356A (zh) 金属氟化物红色磷光体和使用其的发光元件
CN101775283B (zh) 白光led用硅酸盐黄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WO2013074158A1 (en) Green and yellow aluminate phosphors
CN103347979B (zh)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CN104073255A (zh) 一种硅酸锆盐蓝色荧光粉、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998571B (zh)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CN105969347A (zh) 一种获得上转换白光的方法
CN104531144A (zh) CaMg2Al16O27:Mn 4+-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技术
CN102369257A (zh) 锗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0193B (zh)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CN106753346A (zh) 氮氧化物荧光体及其发光器件
CN105899641A (zh) 荧光体和发光装置
Zhuo et al. Controlling Eu2+ substitution towards a narrow-band green-emitting borate phosphor NaBaB9O15: Eu2+
CN103347980B (zh) 荧光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TWI651292B (zh) 螢光體、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hen et al. Ca-α-SiAlON: Eu phosphors: oxidation states, energy transfer, and emission enhancement by incorporation-aimed surface engineering
Wang et al.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a Novel Blue-Emitting Mg2La8 (SiO4) 6O2: Ce3+ Phosphor with Apatite-Type Nanostructure
CN101967374A (zh) 碱土金属氧氮化硅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9399731B2 (en) Phospho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333683A (zh) 一种CaxSiO4Bry:Ce3+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Mn2+-Si4+ co-doped Al2O3-Ce:(Y, Tb) AG composite ceramic phosphors for high color rendering white LED/LD illumination: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City

Applicant after: DENKI KAGAKU KOGYO KK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Denki Kagaku Kogyo K. K.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