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2028A - 切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切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2028A
CN103992028A CN201410051850.4A CN201410051850A CN103992028A CN 103992028 A CN103992028 A CN 103992028A CN 201410051850 A CN201410051850 A CN 201410051850A CN 103992028 A CN103992028 A CN 103992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glass
original sheet
holder
aforementioned
h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18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群平
中井恒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y System House
Jin Feng Asia-Pac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y System House
Jin Feng Asia-Pac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y System House, Jin Feng Asia-Pac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y System House
Publication of CN103992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2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割装置,将运行中的玻璃原片以高精确度分割成复数个玻璃板。本发明是在一方向连续运行的玻璃原片被预先施加在与前述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布线,玻璃原片沿着前述布线进行分割。该切割装置,具备:支持杆,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方向上延伸,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的一面;保持装置,以及倾动装置;其中前述保持装置具有:第一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一面相对,具有随玻璃原片运行旋转的第一回转体;以及第二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另一面相对,具有随玻璃原片运行旋转的第二回转体,在前述玻璃原片由第一、第二保持体夹住,且前述玻璃原片的前述布线与前述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前述倾动装置将至少第二保持体的上端侧作为倾动支点倾动。

Description

切割装置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无)
发明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切割玻璃原片制作玻璃板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做为做为将玻璃原片制作成指定尺寸的玻璃板的装置,是提供一种切割装置,沿着施加于玻璃原片的布线来分割该玻璃原片。而且,在这种切割装置中,在一方向连续行进的玻璃原片在运行方向依序分割,连续制作复数片玻璃板。
像这样的切割装置具备:支持杆,在与玻璃板的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能够支持玻璃原片的一面;保持装置,能够保持玻璃原片;以及移送装置,能够移送保持装置。此种切割装置藉由移送装置移送保持玻璃原片的保持手段,使得玻璃原片沿着布线进行分割。
然后,此种切割装置的移送装置有采用机器人(robot)的状况。机器人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倾动的手臂,手臂的最前端与保持装置相连。像这样的机器人藉由使手臂适当倾动,将保持装置移送到能够保持到达支持杆下方的玻璃原片的位置,在玻璃原片上的布线与支持杆处于一致的状态下,为了通过以与玻璃原片上的布线一致的位置做为中心的旋转轨道,将保持玻璃原片的保持装置移送到玻璃原片的一侧(即支持杆存在侧)。
藉此,此种切割装置随着保持设备的移送(旋转),使以与布线一致的位置做为中心的旋转力矩作用于玻璃原片,使玻璃原片沿着布线分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表2008-511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采用机器人在移送保持装置的移送装置,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移送保持装置,对玻璃原片进行高精确度的分割。但是,机器人价格较高,当设置切割装置时会使得成本大增。
又,一直以来的切割装置,由于是藉由机器人手臂的倾斜运动(回转)移送保持装置(玻璃原片),所以当设置该切割装置时,需要包含手臂运作范围的宽广空间。
因此,本发明有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切割装置,不需要宽广的设置空间,也不使用成本高昂的机器人,就能够将运行中的玻璃原片以高精确度分割成复数个玻璃板。
【解决课题的手段】
关于本发明的切割装置,是在一方向连续运行的玻璃原片被预先施加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布线,玻璃原片沿着前述布线进行分割,由前述玻璃原片制造指定尺寸的玻璃板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持杆,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方向上延伸,可以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的一面;保持装置,可保持通过该支持杆上的前述玻璃原片;以及倾动装置,使前述保持装置倾动,其中前述保持装置具有:第一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一面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一回转体;以及第二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另一面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二回转体,第二保持体31被形成为比第一保持体在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更长,在前述玻璃原片由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夹住,且前述玻璃原片的前述布线与前述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前述倾动装置将至少第二保持体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
根据上述结构,藉由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对应玻璃原片的运行来回转,保持装置保护(不擦过)并保持运行的玻璃原片表面。藉由倾动装置使保持玻璃原片的保持装置倾动,以实现第二保持体以其上端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藉此,在保持装置所保持的玻璃原片也以第二保持体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因此,若试着使玻璃原片倾动,则以支持杆做为支点的弯曲力矩作用于该玻璃原片。因此,在玻璃原片的布线和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藉由使弯曲力矩作用于玻璃原片,从而实现弯曲应力集中在玻璃原片的布在线,玻璃原片沿着布线被分割。藉此,在夹持装置所夹住的玻璃原片(已分割的玻璃原片)成为指定尺寸的玻璃板。
如此,上述结构的切割装置虽然与机器人相比结构和控制更简单,但是仍能将玻璃原片确实地分割成指定尺寸的玻璃板。而且,切割装置的结构和控制不复杂且动作范围小,所以可以抑制设备成本,并且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设置。又,相较于保持装置在保持玻璃原片的两面时,可以减少保持装置与玻璃原片的一面的接触面,也可以提高玻璃原片的质量。
做为本发明的一个态样,前述倾动装置也可以具有:推动部件,推动第二保持体下端。这样的话,保持装置对应推动部件的推动而倾倒。藉此,可以将保持装置所保持的玻璃原片分割成玻璃板。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回转体也可以在倾倒之后驱动。
这样的话,指定尺寸的玻璃板在保持装置倾倒后,从保持装置中搬出。藉此,可轻易地取出保持装置所保持的玻璃板。
此种情况下,前述倾动装置也可以更具有:返回装置,使已倾倒的前述保持装置返回立起状态。
这样的话,在保持装置倾倒,玻璃板搬出后,保持装置以返回装置来返回立起状态。藉此,从保持装置搬出玻璃板后,可以连续地将玻璃原片分割成玻璃板。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切割装置不需要宽广的设置空间,也不使用导致成本高昂的机器人,就能够达成将运行中的玻璃原片以高精确度分割成复数个玻璃板之优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的概略正面图。
图2是关于相同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的概略纵向剖面图,是图1的I-I剖面图。
图3是关于相同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的动作说明图,(A)是以保持装置保持玻璃原片的端部的状态,(B)是使保持玻璃原片的保持装置配合玻璃原片运行倾倒特定量的状态,(C)是使由玻璃原片分割的玻璃板和保持装置倾倒特定量的状态,(D)是使玻璃板及保持装置倾倒至可将玻璃板从保持装置的保持中解除的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来说明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
切割装置是与将溶解的玻璃成形为大尺寸玻璃原片的成形装置并列设置。然后,切割装置连续接受从成形装置所提供的玻璃原片,将这些玻璃板原片依序分割并制作成指定尺寸。
关于本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应接受从配置于上方的成形装置连续地供给的玻璃原片,被配置在成形装置的下方。也就是说,切割装置被构成为通过在上下方向直线延伸的进行路径(供给路径),能够接受自上方垂下的玻璃原片。
又,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玻璃原片通过的运行路径的延伸方向)做为「第一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将运行路径上的玻璃原片的宽广方向(宽方向)做为「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将运行路径上的玻璃原片的厚度方向做为「第三方向」。又,在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第一方向)中,将在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的该玻璃原片的供给侧做为「上流」或「上流侧」,将在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的该玻璃原片的前方侧做为「下流」或「下流侧」。
具体说明关于本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切割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支持杆2,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能够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保持装置3,3,被构成为能够保持通过支持杆2上的玻璃原片Gs;以及倾动装置4,使保持装置3,3倾动。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切割装置1更具备:支持辊5,5,被配置在比支持杆2更上流侧,支持玻璃原片Gs的两面S1,S2;布线形成装置6,被配置在支持辊5,5及支持杆2的上流侧,用来施加在相对于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与第一方向相交叉(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布线;以及管制辊8,8,管制运行中的玻璃原片的两面。同时,切割装置1具备:支持框7,支持支持杆2,保持装置3,3,倾动装置4,辊支持辊5,5,及布线形成装置6。切割装置1具备:可移动的台车9,与支持框7相连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持杆2在第二方向延伸。支持杆2如图2所示,具有:第一端部,在第三方向面对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相对;以及其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支持杆2的第一端部可面对在第二方向的玻璃原片Gs的整个区域。然后,支持杆2的第一端部在第三方向形成向着玻璃原片Gs的细尖。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持杆2的第一端部从第二方向来看形成剖面圆弧状,其外周的一部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进行线性接触。
保持装置3,3如图1和图2所示,被设在支持杆2的下流侧,如上所述,被构成为可保持玻璃原片Gs。保持装置3,3被构成为可保持从玻璃原片Gs分割的玻璃板。
在此,具体说明关于本实施形态的保持装置3,3,保持装置3,3在第二方向,在与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的端部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一对保持装置3,3各具备:第一保持体30,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转动的第一转动体300,300;以及第二保持体31,与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转动的第二转动体318。又,一对保持装置3,3分别具有:玻璃接受装置32,能够防止已分割的玻璃原片Gs(玻璃板)从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之间掉落的。在玻璃原片Gs被一对保持装置3,3保持时,第一保持体30及第二保持体31被配置成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可进入从上端侧(上流侧)到下端侧(下流侧)彼此之间。又,玻璃原片Gs被分割后,保持装置3,3可以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进行倾动。然后,一对保持装置3,3分别在与第一方向所成的角度,一起在同一角度倒下或者立起。又,在保持装置3,3的以下结构,是以进入的玻璃原片Gs处于可保持状态(立起状态)的位置关系来说明。
第一保持体30更具有:支持第一旋转体300,300的支持体302;以及与支持体302链接的传动装置303。
第一旋转体300,300为辊,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一对。一对第一旋转体300,300分别具有在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心,被构成为以该轴心周围为中心来自由转动。又,对于第一保持体30及第二保持体31间运行的玻璃原片Gs,第一旋转体300,300分别以设于上流侧的顺序,抵接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来旋转。
支持体302保持第一旋转体300,300的各轴部。支持体302为了不阻碍玻璃原片Gs的运行,保持自玻璃原片Gs的运行路径脱离第二方向的第一旋转体300,300的各轴心的端部。
传动装置303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体331,并保持支持体302。传动装置303配合玻璃原片Gs的厚度,保持支持体302成使第一回转体300,300从第二保持体31分离。然后,传动装置303在第三方向上可以使第一回转体303,303与第二回转体318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
第二保持体31如图1和图2所示,被形成为长尺形状,相对于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沿着长尺方向设置。第二保持体31具备驱动第二回转体318的驱动马达319。第二保持体31被形成为在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比第一保持体30更长。
又,第二保持体31具有:设于上流侧的辅助辊体310;以及设于辅助辊体下流侧的复数个滑轮308。在此,复数个辅助辊体310和复数个滑轮308分别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心。然后,复数个滑轮308分别被设置成能支持玻璃原片Gs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二回转体318设置为能与玻璃原片Gs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相接。藉由复数个滑轮308分别被如此配置,第二回转体318被配置成可沿着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来回转。
第二回转体318是带状体。第二回转体318被构成为支持于辅助辊体310和复数个滑轮308,并可以回转。
辅助辊体310是在第二保持体31的上流端,设于第一保持体30的一对第一回转体300,300中的相对于上流侧的第一回转体300来设置。然后,辅助辊体310,被配置成与上流的第一回转体300分离成在与上流侧的第一回转体300之间可以进行玻璃原片Gs的运行。辅助辊体310对于运行的玻璃原片Gs与另一面抵接。此时,辅助辊体310抵接于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然后,辅助辊310在与第一保持体30的一侧的第一回转体300之间,保持运行的玻璃原片Gs。辅助辊体310配合玻璃原片Gs的运行,被构成为可以在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转动。
复数个滑轮308在辅助辊体310之后,具备:在下流侧连续设置的第一滑轮311、第二滑轮312、第三滑轮313及第四滑轮314。又,复数个滑轮308具备:在第一滑轮311到第四滑轮314于偏离第三方向的位置,从上流侧依序设有的第五滑轮315、第六滑轮316及第七滑轮317。然后,第二回转体318是以第一滑轮311、第二滑轮312、第三滑轮313、第四滑轮314、第七滑轮317、第六滑轮316及第五滑轮315的顺序来悬挂。
第一滑轮311在辅助辊体310的下流侧连续设置。第一滑轮311支持第二回转体318成使自第七滑轮317向上流侧延伸的第二回转体318在下流侧反转。
第二滑轮312及第三滑轮313是向着第一滑轮311的下流侧依序连续设置。第二滑轮312及第三滑轮313,藉由支持从第一滑轮311向着下流侧的第二回转体318,经由第二回转体318支持抵接于第二回转体318的玻璃原片Gs。
第四滑轮314在第三滑轮313的下流侧连续设置,并设于第二保持体31的下流侧。第四滑轮314支持第二回转体318成使自第三滑轮313向着下流侧延伸的第二回转体318在上流侧反转。
第五滑轮315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被设于第一滑轮311和第六滑轮316之间。第五滑轮315相对于被悬挂在第一滑轮311和第六滑轮316的第二回转体318的面,支持其相反面。
第六滑轮316在第一方向,被设于第五滑轮315和第七滑轮317之间。又,第六滑轮316在第三方向,在与第一至第五滑轮315以及第七滑轮317错开的方向偏离设置。第六滑轮316与驱动马达319相连,藉由驱动马达319的驱动使得动力可传送至第二回转体318。
第七滑轮317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被设于第四滑轮314和第六滑轮316之间。第七滑轮317对于被悬挂在第四滑轮314和第六滑轮316的第二回转体318,与第五滑轮315一样,支持其相反面。
第二回转体318由带齿输送带构成,被设成可分别旋转第一滑轮311至第七滑轮317。第二回转体318藉由抵接于在第一滑轮311至第四滑轮314之间运行的玻璃原片Gs,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转动。第二回转体318藉由第六滑轮316的驱动,将转动力自第一滑轮311传送至第五滑轮315,并传送至第七滑轮317,同时传送至玻璃原片Gs。
驱动马达319与第六滑轮316的轴心相连接。驱动马达319藉由驱动使第六滑轮316的轴心转动。驱动马达319藉由使第六滑轮316的轴心转动,来使第六滑轮316转动,并使第二回转体318转动。
倾动装置4藉由推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做为倾动支点进行倾动。倾动装置4具备:推动部件42,42,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与玻璃原片Gs运行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即在与玻璃原片Gs的面相交叉的方向推动;返回装置41,能够使已倾倒的第二保持体31回复到立起状态;以及带板状的座板420,在第二方向延伸,将面方向向着第一方向。在此,返回装置41在第三方向与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相连接。
推动部件42,42被设成一对夹着一对保持装置3,3。一对推动部件42分别与框架7连结的同时,与座板420的长方向相连接。推动部件42,42分别具备:推动马达424,推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时驱动;推动传达部件421,藉由推动马达424的驱动,经由座板420及返回装置41,向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传达推动力;以及变换部件423,将推动马达424的驱动力转换为推动力并传达至推动传达部件421。
推动马达424在回转轴向着第一方向的状态下设置。推动马达424与变换部件423相连接,将转动力传达至变换部件423。推动马达424在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夹住玻璃原片Gs并在玻璃原片Gs的布线与支持杆2一致的状态下被驱动。
推动传达部件421将以变换部件423转换的推动力传达至座板420。在本实施形态中,推动传达部件421在第三方向,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向着第一保持体30的方向推动座板420。
变换部件423在与推动马达424的轴心相连接的同时,与推动传达部件421相连接。变换部件423将在推动马达424的轴心周围转动的转动力转换成向着第三方向的推动力。变换部件423将转换的推动力传达至推动传达部件421。
返回装置41具有:回转装置410,被安置于座板420;返回马达414,使回转装置410驱动,使第二保持体31回复到立起状态;以及腕部414,与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相连接。
回转装置410在第二方向向着轴心被安置于座板420。回转装置410与腕部416相连接,藉由使腕部416在轴心周围转动,从而使第二保持体31回复立起状态。回转装置410即变速箱,将来自返回马达414所传达的回转力转变为使轴心回转的旋转力。
返回马达414,轴心配合第三方向,被设成与回转装置410相连接。在本实施形态中,返回马达414,被设成与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所面对的回转装置410的面的相反面相连接。返回马达414在使第二保持体31回复起立状态时驱动,经由回转装置410使腕部418旋转。
腕部418具有:第一腕部412,被形成为钥匙的形状,与旋转装置410的轴心相连接;以及第二腕部416被形成为带板状,在第二方向向着长方向的状态下,与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相连接。
第一腕部412夹住回转装置410,在第二方向设有一对。第一腕部412分别自回转装置410的轴心相连接位置,在第二方向延伸后,在第三方向被构成为弯曲的钥匙形状。然后,配合以推动部件42进行的推动,藉由回转装置410传达旋转力,旋转成使以第二保持体31上端做为支点来倾倒。
第二腕部416在面方向向着第三方向的状态下与第一腕部412相连接。而且第二腕部416在长方向的端部与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相连接。第二腕部416将第一腕部412的回转力传达至第二保持体31。又,第二腕部416将来自推动部件42的推动力传达至第二端部的下端。
玻璃接受装置32配合第二保持体31设有一对。更具体地说明,玻璃接受装置32应分别承接玻璃原片Gs的下流侧端部,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侧,与第二保持体31相面对的方向邻接设置。玻璃接受装置32分别具有:接受体321,承接玻璃原片Gs的下流侧下端;支持体322,支持接受体321成可在第一方向移动;移动马达325,驱动支持体322;以及移动传达部件324,将移动马达325的驱动传送至接受体321。
接受体321具有:被构成为带板状的板体326以及自板体326在第三方向突出的突片327。板体326是一面与移动体322相接的同时,第二方向的一端与移动传达部件324相连接。突片327突出成能抵接于运行的玻璃原片Gs的下流侧端缘的程度,藉由配合玻璃原片Gs的运行压向玻璃原片Gs的下流侧,在下流侧移动。又,接受体321藉由与移动传达部件324相连接,使得保持装置3,3在立起状态下维持在初期位置的状态。
支持体322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支持接受体321可在下流侧移动。又,支持体322藉由移动传达部件324的驱动,支持接受体321可在上流侧移动。
移动马达325将轴心向着第一方向来设置。移动马达325藉由使轴心旋转,对于移动体322,施加使接受体321移动(返回)到初期位置的移动力。
移动传达部件324被形成为长尺状,与移动马达325的轴心相连。移动传达部件324藉由移动马达325的驱动,被构成为可以缩短。又,移动传达部件324对应接受体321的移动,被构成为可以伸长。再者,移动传达部件324不会因接受体321的自体重量而伸长,而是藉由玻璃原片Gs的运行以可移动接受体321的力量来伸长。
辊支持辊5,5固定在框架7上,以玻璃原片Gs的运行路径为界线配置有一对。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持辊5,5分别在第一方向相隔间隔来具有两个辊体510,510。两个辊体510,510分别固定在框架7上,被设成在固定位置上自由旋转。然后,支持辊5,5中的与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相接触的支持辊5,与传动装置511相连接,被构成为可以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所接触的支持辊5分离。
布线形成装置6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在第一方向的上流侧的固定位置。然后,布线形成装置6具备:玻璃支持装置60,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以及布线添加装置62,在被支持于玻璃支持装置60的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上添加布线。
玻璃支持装置60与支持杆2相同,支持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关于本实施形态的玻璃支持装置60由框架7支持,面对遍及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的全宽(第二方向的全长)。
布线添加装置62具备: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倾斜的倾斜轨道65,以及在倾斜轨道65上移动的布线装置66。布线装置66具备:在面对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的部位,具备接触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的布线片C(参照图2)。又,布线装置66具有图未显示的行进机构。行进机构使布线装置66对应行进中的玻璃原片Gs的运行速度,并在倾斜轨道65上行进。藉此,布线装置66形成相对于玻璃原片Gs在第二方向直线延伸的布线。
框架7具备:在第二方向相隔间隔来配置的一对第一脚部70,70;以及在第二方向相隔间隔来配置,相对于一对第一脚部70,70,在第三方向相隔间隔来配置的一对第二脚部71,71。
管制辊8,8在第二方向设有一对。一对管制辊8,8具有:两个辊体801,801,轴心面向第二方向,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相接触;以及两个辊体802,802,轴心面向第二方向,与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相接触。如此,一对的管制辊8,8分别藉由夹住玻璃的一面S1和另一面S2,来管制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在第一方向。辊体802,802分别与传动装置803的轴心相连接,被构成为可以从辊体801,801分离。
台车9具有:支持框架7的底板91以及安装在底板91的车轮92。底板91被构成为可以安装于在第二方向邻接的两个框架7(另外一个没有图示)。在分割玻璃原片Gs时,使用安装于一框架7的保持装置3,3。然后,在对安装于一框架7的保持装置3,3等进行检查时,使用图未显示的安装于另一框架7的保持装置3,3等。
车轮92在底板91的下面安装有复数个,在底部11上,被构成为可在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一对轨道10上移动。如上所述,在安装于一框架7上的保持装置3,3等进行检查时,车轮92在轨道10上转动,使图未显示的另一框架7定位在玻璃原片Gs的位置。然后,在图未显示的安装于一框架7的保持装置3,3等进行点检时,车轮92在轨道10上转动,,使一框架7定位在玻璃原片Gs的位置。
在此,具体说明关于本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1的动作。藉由成型装置成型为薄片状的玻璃原片Gs,自上方连续下降(运行)。伴随着前述下降,玻璃原片Gs首先进入管制辊8,8之间。然后,玻璃原片Gs运行特定量,将从玻璃原片Gs的前面到布线形成装置6的布线片C为止的距离,变成对应指定尺寸,则布线装置6以对应玻璃原片Gs的运行速度的速度,沿着倾斜轨道65移动。也就是说,玻璃原片Gs因为连续地运行,所以布线装置66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倾斜的轨道前进,又,使布线装置66的移动速度对应玻璃原片Gs的运行速度,则布线装置66(布线片C)一边追随玻璃原片Gs,一边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3(A)所示,通过布线形成装置6的玻璃原片Gs(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会通过支持杆2,到达保持装置3,3被接受。更具体来说明,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支持杆2的玻璃原片Gs,进入保持装置3,3的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之间,由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保持。又,藉由互相接近的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之间进入玻璃原片Gs,该玻璃原片Gs处于被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夹住的状态,但也可以是当玻璃原片Gs进入互相分离的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之间,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互相接近并夹住玻璃原片Gs的状态。
如图3(B)所示,在布线与支持杆2一致的状态下,推动马达424会进行驱动。变换部件423将已驱动的推动马达424的旋转力转换成推动力,传导至推动传导部件421。推动传导部件421将已传导的推动力传达至座板420。在本实施形态中,推动传导部件421经由座板420和返回装置41,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做为倾倒支点,使保持装置3,3倾倒。更具体地说,推动传达部件421在第三方向使座板420自第二保持体31滑动向第一保持体30。座板420藉由滑动,经由倾动装置4,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为倾倒支点,使第二保持体31倾倒。
如此,当使保持玻璃原片Gs的保持装置3,3(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在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侧倾倒,则玻璃原片Gs沿着布线被分割。也就是说,藉由推动部件42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做为倾倒支点来使保持玻璃原片Gs的一对保持装置3,3(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倾倒,,被一对保持体3,3(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保持的玻璃原片Gs也试着将与支持杆2同方向做为轴心的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做为中心来倾倒。然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是被支持杆2支持的状态,所以当试着使玻璃原片Gs倾倒时,以支持杆2为支点的弯曲力矩作用于该玻璃原片Gs。因此,玻璃原片Gs的布线与支持杆2处于一致状态下,藉由使弯曲力矩作用于玻璃原片Gs,从而以布线来分割玻璃原片Gs。藉此,从玻璃原片Gs沿着布线分割的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被制作。
然后,如图3(C)所示,在此种状态下,玻璃板Gp处于被一对保持装置3,3(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所保持的状态。一对保持装置3,3藉由以回转装置410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来进一步倾倒。然后,一对保持装置3,3最终倾倒至在沿着第三方向的方向向着玻璃原片Gs的进入方向为止。也就是说,一对保持装置3,3倾倒至可在第三方向搬出已分割的玻璃板Gp的位置为止。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运行路径上运行的玻璃原片Gs被分断,所以玻璃板Gp沿着第二保持体31,试着向下方移动。但是,关于本实施形态的一对保持装置3,3分别藉由玻璃接受装置32来支持玻璃板Gp。藉此,在玻璃板被保持于保持装置3,3的状态下,配合保持装置3,3的倾倒来倾倒。
然后如图3(D)所示,保持装置3,3如上所述倾倒的状态下,驱动马达319驱动第二回转体309。具体来说,驱动马达319在第二回转体318从第四滑轮314在第一滑轮311的方向移动的方向上旋转第六滑轮316。藉由驱动马达319驱动,第六滑轮316的旋转被传导至第二回转体318及第一至第五滑轮315、第七滑轮317。藉此,第二回转体318在玻璃板Gp的另一面,施加通过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在第三方向搬出的力。第一保持体30接触玻璃板Gp的一面并转动,玻璃板Gp通过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之间,在第三方向被搬出。也就是说,保持装置3,3从玻璃板Gp的保持中被解放。
保持装置3,3搬出玻璃板Gp后,保持装置3,3应再次分割玻璃原片Gs,自倾倒状态回复到立起状态。具体来说,推动部件42藉由解除对底板91的推动,在第二方向上,将保持装置3,3回复到玻璃原片Gs可以进入的位置。然后,藉由返回马达414驱动,回转装置410的轴心在保持装置3,3回复到立起状态的方向旋转。具体来说,腕部416以回转装置410的轴心做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得保持装置3,3回复到立起状态。
藉由保持装置3,3回复到立起状态,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回复到可以再次保持玻璃原片Gs的位置。然后,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玻璃原片Gs会被分割成复数个玻璃板Gp。因此,可以连续地制作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
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形态的切割装置,是在一方向连续运行的玻璃原片Gs被预先施加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布线,玻璃原片Gs沿着前述布线进行分割,由前述玻璃原片Gs制造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持杆,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方向上延伸,可以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保持装置3,可保持通过该支持杆上的前述玻璃原片Gs;以及倾动装置4,使前述保持装置3倾动,其中前述保持装置3具有:第一保持体30,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一回转体300;以及第二保持体31,与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二回转体309,第二保持体31被形成为比第一保持体30在玻璃原片Gs的运行方向更长,在前述玻璃原片Gs由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夹住,且前述玻璃原片Gs的前述布线与前述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前述倾动装置4将至少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
根据上述结构,藉由第一回转体300和第二回转体309对应玻璃原片Gs的运行来回转,保持装置3保护(不擦过)并保持运行的玻璃原片Gs的表面。藉由倾动装置4使保持玻璃原片Gs的保持装置3倾动,以实现第二保持体31以其上端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藉此,在保持装置3所保持的玻璃原片Gs也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因此,若试着使玻璃原片Gs倾动,则以支持杆做为支点的弯曲力矩作用于该玻璃原片Gs。因此,在玻璃原片Gs的布线和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藉由使弯曲力矩作用于玻璃原片Gs,从而实现弯曲应力集中在玻璃原片Gs的布在线,玻璃原片Gs沿着布线被分割。藉此,在夹持装置所夹住的玻璃原片Gs(已分割的玻璃原片Gs)成为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
如此,上述结构的切割装置虽然与机器人相比结构和控制更简单,但是仍能将玻璃原片Gs确实地分割成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而且,切割装置的结构和控制不复杂且动作范围小,所以可以抑制设备成本,并且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设置。又,相较于保持装置在保持玻璃原片Gs的两面时,可以减少保持装置3与玻璃原片Gs的一面S1的接触面,也可以提高玻璃原片Gs的质量。
做为本实施形态的一个态样,前述倾动装置4具有:推动部件42,推动第二保持体31下端。这样的话,保持装置3,3对应推动部件42的推动而倾倒。藉此,可以将保持装置3,3所保持的玻璃原片Gs分割成玻璃板Gp。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回转体309在倾倒后驱动。
这样的话,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在保持装置3,3倾倒后,从保持装置3,3中搬出。藉此,可轻易地取出保持装置3,3所保持的玻璃板Gp。
在这种情况下,前述倾动装置4更具有:返回装置41,使已倾倒的前述保持装置3,3返回立起状态。。
这样的话,在保持装置3,3倾倒,玻璃板Gp搬出后,保持装置3,3以返回装置41来返回立起状态。藉此,从保持装置3,3搬出玻璃板后,可以连续地将玻璃原片Gs分割成玻璃板Gp。
又,本发明并非受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藉由推动部件42推动第二保持体31的下端,保持装置3,3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为倾倒支点来倾倒,但第二保持体31在其上端也可以具有在第二方向向着轴心的图未显示的旋转机构。藉由这种结构,保持装置3,3藉由以推动部件42进行的推动,以旋转机构的轴心做为中心来转动。在支持杆与布线一致时,藉由保持装置3,3转动,同上述一样,玻璃原片Gs被分割成指定尺寸的玻璃Gp。而且,在保持装置3,3转动的状态下,藉由第二回转体309转动,玻璃板Gp自保持装置3,3中搬出。玻璃原片Gs自保持装置3,3中搬出后,保持装置3,3回复到以旋转机构的轴心做为中心的立起状态,如此与上述相同,可以连续地制作指定尺寸的玻璃板Gp。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藉由台车9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在第二方向邻接的两个框架7所连接的任一保持装置3,3等被使用,但在此移动中,由于玻璃原片Gs沿着第一方向存在,所以切割装置1的各种结构需要在第二方向处于不会影响玻璃原片Gs的位置。因此,如图2的虚线所示,与玻璃原片Gs的另一面S2接触的支持辊5,在移动时可以在第三方向移动。而且如图2所示,一对的管制辊8及第一保持体30应避开与玻璃原片Gs的互相影响,也可以构成为使传动装置303,803可动,或者可拆卸。这样的话,邻接的两个框架7所连接的保持装置3等,可以容易地交替使用。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设有布线形成装置6,但并不受限于此。例如,布线形成装置6也可以做为与切割装置1分别独立的装置。又,布线形成装置6也不限于固定在支持杆2的上流侧固定位置(在轨道75,75上布线装置66会移动者)。例如,布线形成装置6也可以被配置在支持杆2的上流侧,与玻璃原片Gs一起在第一方向移动,布线装置66也可以被构成为在第二方向移动。如此一来,玻璃原片Gs与布线形成装置6的相对配置为固定(相对速度为零),所以即使布线装置66在第二方向移动,也可以在玻璃原片Gs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布线。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玻璃原片Gs的布线与支持杆2处于一致的状态下,以第二保持体31的上端做为倾倒支点,使保持装置3,3倾倒,但并不受限于此。例如,以玻璃原片Gs的运行路径上的位置做为转动中心,使保持装置3,3(第一保持体30及第二保持体31)旋转,在玻璃原片Gs的布线与支持杆2处于一致的状态下,以其一致的位置做为中心,使保持装置3,3(第一保持体30和第二保持体31)旋转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保持装置3,3设有一对,但并不受限于此,也可以一体地设有。例如,保持装置3,3也可以分别在第二方向接触,做为一体的保持装置3。

Claims (4)

1.一种切割装置,是在一方向连续运行的玻璃原片被预先施加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布线,玻璃原片沿着前述布线进行分割,由前述玻璃原片制造指定尺寸的玻璃板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持杆,在与前述一方向交叉方向上延伸,可以支持运行中的玻璃原片的一面;
保持装置,可保持通过该支持杆上的前述玻璃原片;以及
倾动装置,使前述保持装置倾动,其中前述保持装置具有:
第一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一面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一回转体;以及
第二保持体,与玻璃原片的另一面相对,具有追随玻璃原片的运行来旋转的第二回转体,第二保持体被形成为比第一保持体在玻璃原片的运行方向更长,在前述玻璃原片由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挟住,且前述玻璃原片的前述布线与前述支持杆一致的状态下,前述倾动装置将至少第二保持体的上端侧做为倾动支点来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切割装置,其中前述倾动装置具有:推动部件,推动第二保持体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切割装置,其中第二回转体在倾倒后进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之切割装置,其中前述倾动装置更具有:返回装置,使已倾倒的前述保持装置返回立起状态。
CN201410051850.4A 2013-02-14 2014-02-14 切割装置 Pending CN1039920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6811 2013-02-14
JP2013026811A JP2014156360A (ja) 2013-02-14 2013-02-14 折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2028A true CN103992028A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0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1850.4A Pending CN103992028A (zh) 2013-02-14 2014-02-14 切割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56360A (zh)
CN (1) CN103992028A (zh)
HK (1) HK1201056A1 (zh)
TW (1) TW2014371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7374A (zh) * 2015-12-15 2018-06-0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7374A (zh) * 2015-12-15 2018-06-0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8137374B (zh) * 2015-12-15 2020-09-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56360A (ja) 2014-08-28
TW201437160A (zh) 2014-10-01
HK1201056A1 (zh) 2015-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4684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反転装置
KR102217699B1 (ko) 기판 반전 반송 장치
JP2015136785A (ja) 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用ハンドおよび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CN101801815A (zh) 基板输送系统
CN103992028A (zh) 切割装置
CN103508373A (zh) 顶板运送车以及物品运送设备
JP2014005176A (ja) 折割装置
JP2009113047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シート供給方法及びプレスライン
CN104003609A (zh) 玻璃板制造装置
KR20140058328A (ko) 기판 분단 장치
KR102493169B1 (ko) 유리판의 반송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JP4784416B2 (ja) 板状体整列設備
JP2007038369A (ja) ガラス板端面加工装置
JP2010222099A (ja) 段ばらし装置
JP3182808U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プレスライン
CN102514919A (zh) 翻转机
CN203426651U (zh) 装配式钢箱复合梁的组合装配系统
JP5467065B2 (ja) ワークの搬送装置
JP2015123602A (ja) 分断装置
CN106276111A (zh) 一种生矾土制砖机的运输转向系统
CN103693443B (zh) 玻璃上下片机的移动输送带装置
TWI630678B (zh) 工件搬運裝置及工件搬運方法
JP5832960B2 (ja) アイドル装置
CN220350805U (zh) 一种饮料瓶输送机
CN103508202A (zh) 顶板运送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10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010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