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8429A -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8429A
CN103988429A CN201180075126.XA CN201180075126A CN103988429A CN 103988429 A CN103988429 A CN 103988429A CN 201180075126 A CN201180075126 A CN 201180075126A CN 103988429 A CN103988429 A CN 103988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pulse signal
pull
resistor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51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8429B (zh
Inventor
星加浩昭
细川丈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88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8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8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84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2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5/01Shaping pulses
    • H03K5/12Shaping pulses by steepening leading or trailing edg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6/00Manipulating pulses having a finite slope and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6/04Modifying slopes of pulses, e.g. S-cor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降低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辐射噪声。一种将调制单元生成的脉冲信号输出到外部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调制单元包括:在内部具有连接电源的上拉电阻的运算电路;连接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选择通用输入输出端子是用作输入还是用作输出的输入输出选择单元;进行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的连接和切断的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和进行控制,使得在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工作的上拉电阻连接控制电路,在脉冲信号的输出信号电平已开始转变时,通过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通用输入输出端子选择为用作输入,在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通过上拉电阻连接单元连接上拉电阻与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经过一定时间后,利用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通用输入输出端子切换为输出端子。

Description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微处理器等运算电路对检测到的物理量进行处理并将其脉冲输出到外部的方式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民用设备和工业设备中,为了确保可控制性和安全性而使用检测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物理量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将物理量作为电信号获取的物理量检测部、将电信号放大到期望强度的电信号处理部和进一步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输出到外部的输出信号调制部等构成。输出信号被输入到读取传感器信号并进行某种控制或显示等的设备中。由于这些设备根据传感器信息而改变其动作或显示,因此为了达到高可靠性,传感器输出信号必须不能增大信号传递中的物理量信息的劣化和传输该信号带来的电磁噪声等。
另一方面,近年来上述电信号处理部和输出信号调制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都使用运算电路,此时传感器输出信号使用基于运算电路易于处理的脉冲信号的调制技术是合理的。基于脉冲信号的调制有频率调制、PWM调制、PCM调制等,它们都是利用二进制逻辑或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由于这种信号没有电平的中间值,信息传递的正确性高,但反之电噪声因信号电平的急剧变化而易于增大。因此,采用适当地使脉冲信号的逻辑转变速度平稳的压摆率(slew rate)控制技术。
与此类控制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数字信号的逻辑转变速度平缓的电路的例子,原始数字值被输入到开关发生器9中,ON(接通)信号时使晶体管Q1为ON(接通),然后使Q3为ON。开关Q3的电路上连接有串联电阻R1和R2,在R1与R2的连接点上连接有电容器C。因此,输出信号引出点a的电位根据R1与C的时间常数连续地平缓上升。这种通过基于电阻器与电容器的时间常数来调节逻辑转变速度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这种电路中准备多个电容器和电阻并通过选择用开关(晶体管等)切换,能够任意地进行压摆率控制。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不使用电阻器、电容器等被动元件、仅利用晶体管来调节逻辑转变速度的技术。
专利文献2中,使驱动输出部的晶体管11和12的输出控制电路3具有用以控制晶体管11和12的驱动电流的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配备电流驱动能力各异的晶体管组MN1~MNn,各晶体管组具有独立的MN1~n驱动信号TA1~TAn,为使图1的OUT端子为期望的逻辑转变速度而选择性地使用TA1~TAn。由于各晶体管组的电流驱动能力不同,因此获得了与晶体管组的选择相应的连续且平缓的驱动信号,将其作为压摆率控制发挥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061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5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设置配备电阻体和静电电容并对其进行切换的电路来切换电流驱动能力不同的晶体管组与不应用该技术的情况相比,存在增加的部件数目变大的问题。这使部件安装面积增大,并且增加设备价格,因此难以应用于小型廉价的产品中。
此外,在配备多个电流驱动能力不同的晶体管组的情况下,一般为集成于不太受晶体管使用数目增加的影响的集成电路中的方法,但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集成电路设计阶段预先准备压摆率控制电路,难以在已被使用的现有电路,特别是通用微机的输出端口等中采用。即,在类似通用微机等不易更改信号输出电路的场合,难以实现压摆率控制并且降低所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辐射噪声。
本发明的目的为降低所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辐射噪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包括:检测物理量的物理量检测单元和对从所述物理量检测单元获得的输出信息进行脉冲调制的调制单元,将所述调制单元生成的脉冲信号输出到外部,所述调制单元包括:在内部具有连接电源的上拉电阻的运算电路;连接所述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选择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是用作输入还是用作输出的输入输出选择单元;进行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的连接和切断的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和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所述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工作的上拉电阻连接控制电路,在所述脉冲信号的输出信号电平已开始转变时,通过所述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选择为用作输入,在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通过所述上拉电阻连接单元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经过一定时间后,利用所述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切换为输出端子。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降低所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辐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物理量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外部输出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内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与输出电路组合后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信号电平转变时的电流通路示意图(有源区)。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信号电平转变时的电流通路示意图(保持区)。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信号电平转变时的电流通路示意图(饱和区)。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信号电平转变时的电流通路示意图(充电区)。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脉冲信号生成单元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操作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的调制电路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对于本实施例,针对输出信号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管检测的物理量是什么,本发明的效果都相同。
实施例1
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利用图1至图12进行说明。
在自然现象、气象、机械装置和汽车等中,使用各种传感器等物理量检测装置和电子控制装置的系统广泛得到应用。
如图1所示,传感器101与电子控制装置105电连接。从检测物理量的物理量检测单元102获得的信息由调制单元103进行脉冲调制,经过输出电路104传送到电子控制装置105。电子控制装置105中为了除去电噪声等而配备信号输入电路106。输出电路104与电子控制装置105之间使用了线束等电线进行延长,为了减少来自该线路的辐射噪声,在输出电路104中设有后述的波形平缓化电路(波形なまし回路)。
图2表示从内置于传感器101中的调制单元103到内置于电子控制装置105的信号输入电路106的电路部分。输出电路104一般为晶体管20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到脉冲信号输出的所谓集电极开路方式。在电子控制装置105侧,该脉冲信号输出经由上拉电阻209连接到电源208。此外,晶体管203的基极端子经由电阻器217与调制单元103连接,以当来自调制单元103的信号为正逻辑时导通、为负逻辑时关断的方式控制。另一方面,脉冲信号经由电阻器215与电容器216所构成的滤波电路,成为最终的脉冲信号210,在电子控制装置105内用于各种控制。晶体管203为导通时,由于脉冲信号被接地,因此为负逻辑,相反在关断时因上拉电阻209而为正逻辑。通过其反复而得到连续的脉冲信号210。此时的晶体管203的基极电压信号波形如202所示。图2的210表示电子控制装置所利用的脉冲信号波形。因后述的理由,对于基极信号波形202陡峭地上升、下降的波形,脉冲信号210的下降如214所示般陡峭,上升如213所示般平缓。
图3是表示在调制单元103中利用运算电路时的电路结构。调制到脉冲信号的调制电路有各种方式,不使用运算电路的其它方法也能够获得同样效果。
端子313为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通过三态缓冲器309和输入输出切换触发器308使其可用于输入输出的任一种。此外,切换到输入时可通过门(gate)310、上拉用FET311和上拉控制用触发器306利用运算电路内置的上拉功能。各触发器连接到运算电路的内部数据总线,各可写端子302、303、304通过产生边缘(edge)来确定数据总线301的值,进行上述功能切换和决定输出端子的逻辑。例如在将端子313切换到输出端口的情况下,通过使数据总线301为负逻辑,在输入输出可切换端子304产生边缘,使触发器308的Q端子为正逻辑,三态缓冲器309为缓冲状态,端子313中端子输出用触发器307的Q端子的逻辑状态被传递到端子313。同时,上拉控制门310的一个输入为负逻辑,强制地关断上拉用FET311。反之,在将端子313切换到输入的情况下,通过使数据总线301为正逻辑,在输入输出可切换端子304产生边缘,使触发器308的端子为负逻辑,三态缓冲器309为高阻状态,切断端子313与端子输出用触发器307的Q端子。因此能够在端子输入305中读取端子的逻辑电平。同时,上拉控制门310的一个输入为正逻辑,使得能够通过上拉控制用触发器306控制上拉用FET311的通断。利用具有这样的电路的运算电路,能够通过软件进行端子313的输入输出切换,进一步地能够在切换到输入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内置的上拉功能。
在此,上拉用FET311起到弱上拉的作用,等价地表示为314,电阻值比通常的半导体开关更大。
图4一体地表示图2的电路和图3的上拉部分,合并表示从传感器101的信号生成部分到电子控制装置105的信号输入电路106的电连接状态。
图10表示通过软件和通用计时器进行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调制(PWM调制)的一个例子,该脉冲信号在使用微机的调制单元103内处理。PWM调制中,利用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两者的边缘,并且边缘之间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此,如果脉冲信号210中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不够陡峭和稳定,则造成在电子控制装置105中接收该信号时的解调误差。关于该脉冲信号,将利用预分频器1002对基准时钟信号1001分频得到期望的频率后输入计时器1003进行计数。由于计时器最大计数值有限,因此到达最大值时发生溢出,向运算电路发出中断请求1004。因此,写入从溢出值减去到下次执行中断请求的时间所得的值并进行计数,即可构成在任意时间后计时器1003发出中断请求的方法。1006示意性地表示计时器1003内计数的值,当每次计时器1003达到最大值、发生溢出时,执行后述的中断处理JOB1(1007)和JOB2(1008)。在这些处理中,为了控制脉冲信号210的操作和下次发出中断的时间而每次向计时器1003写入数值,生成任意的调制信号。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软件处理实现脉冲信号210的电平转变。以上为使用计时器的溢出中断的例子,使用比较匹配中断或其它的时间控制方式也可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PWM中上升沿下降沿的电压波形越陡峭,作为信号的精度和稳定性越高,但同时电流变化也越剧烈,因此电噪声也越大,而且由于为脉冲信号,因此产生大频率范围的谐波。因而需要其对策。因此使用如专利文献1、2的压摆率控制电路。
但在无法安装压摆率控制电路的廉价小型设备例如物理量检测传感器中,通常通过简单地增大图2中的电容器204的电容,仅使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如213所示般平缓,来实现对策。在该情况下,由于下降时电容器204的电荷经晶体管203立刻流向接地方向,因此电容器204的容量增加在波形下降时不发挥降噪作用。因此,为了满足期望的辐射噪声性能需要增加电容器204的容量,但在上述PWM调制中电容器204的容量增加导致的波形平缓化使调制信号的精度劣化。这样,PWM调制中脉冲信号调制精度与辐射噪声的降低构成相反的关系。
针对用以改善该相反关系的方法,使用图9进行说明。图9A表示不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沿波形和晶体管203的基极电压波形202和图2相比时间延长。此外,901示意性地表示流过图2中的电流通路211的电流值。图3所示的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313作为输出端口为正逻辑时,晶体管203的基极电压上升,晶体管203为ON(导通)状态。换而言之,晶体管的基极流过充足的电流,使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低,集电极端子几乎为接地状态。因此,脉冲信号210降低到接地电压附近,产生脉冲信号的下降沿214。波形901表示此时流过电流通路211的电流,通过使晶体管203为ON,图2的电容器204中的电荷被一下子释放,因此得到脉冲信号210的陡峭的下降沿,但作为反跳产生大电流峰,如901所示。进一步地,图2的电流通路212中,由于对应于电容器的不接地端子与信号输入电路106内的电源208的电压差的电流流过,连接电子控制装置105与传感器101的长导体(线束)中也流过陡峭的电流。因此产生较大辐射噪声。
图9B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与上述相同的各波形。在该例中,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在使晶体管203为ON之前被设定为输入端口。设为输入端口则可如图3所示使用运算电路的内置上拉电阻,因此通过令上拉用FET311导通,经由上拉电阻驱动晶体管203的基极,能够使基极202位于中间的电压,即不在饱和区而在有源区中驱动晶体管203。此时,相比将运算电路的端子313作为输出端口驱动时,晶体管203的基极电压202为更低的基极电压。晶体管由于在有源区中的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高,实质上等价于通过电阻对电容器204的电荷进行放电,脉冲信号210的电压缓慢下降,与信号输入电路106内的电源208之间的电压差对应的电流即流过线束的电流的最大值比图9A时小。由于可通过运算电路的软件任意地调节所述晶体管203在有源区工作的时间,因此可控制晶体管203在有源区工作的程度。进一步地,在该状态下可使上拉用FET关断,一定程度地保持907所示的中间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在保持该状态下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沿电压波形比所需的更平缓,因此从最初的晶体管有源区工作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将端子313更改为输出端口,形成明确的下降沿波形。这是在电子控制装置105中对PWM信号进行解调时为了获得期望的信号解调精度而要求的。此时,虽然也产生电容器204的放电导致的陡峭的电流峰,但由于脉冲信号210的电压已经一定程度地降低,电流值比图9A的情况小,辐射噪声也小。
利用图5~图8说明上述的具体电路动作。
图5在基本结构上与图4的电路图相同,但一部分表示为等价电路。图5中为将端子313作为输入端口、使上拉用FET311导通的状态,图6为保持为输入端口、使上拉用FET311关断的状态,图7为使其为输出端口输出正逻辑、使晶体管203导通的状态,图8为使其为输出端口输出负逻辑、使晶体管203关断的状态。
如图5所示,对在电子控制装置105侧被上拉电阻209上拉后的脉冲信号210做下降操作时,首先使端子313为输入端子,使上拉用FET311导通。这样,晶体管203中经由连接到晶体管203的基极的串联电阻217和上拉用FET311的电阻流过基极电流。对于该电流,由于如上所述上拉用FET311为弱上拉,基极电流被限制,于是晶体管203为有源区工作。在有源区工作下,晶体管203可看作如501的电阻体,电容器204的电荷被逐渐放电,进一步地,电子控制装置侧的上拉电阻209的直流电流212也被限制,结果脉冲信号210平缓地开始下降。
图6是从图5的状态变成上拉用FET311关断的状态,晶体管203也关断。因此,脉冲信号210的电平为短期保持或者平缓下降的状态。即使使端子313为输出端子也为同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需要将端子313切换到输出端口的操作,因此能够迅速地切换到该状态。
图7中将端子313切换到输出端口,输出正逻辑,使晶体管203在饱和区工作。由于饱和区中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小,可示意性地用701所示的开关表示。来自电容器204、上拉电阻209的电流211急剧地流过晶体管203。因此,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沿电压波形变得陡峭,在PWM调制中成为明确的边缘,能够防止脉冲信号的精度劣化。在不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下,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操作为开始就是图7的状态,产生较大的辐射噪声。
图8是脉冲信号210上升时的动作。表示了在脉冲信号210的电压完全下降后,即保持图7的状态一定时间后,再次使脉冲信号210为高电位电平的状态。由于晶体管203如801所示为关断,从电子控制装置105的上拉电阻209对电容器204充电,脉冲信号210的电位逐渐上升。该上升程度由上拉电阻909与串联电阻205、电容器204的参数所决定的时间常数而决定。为降低信号上升时的辐射噪声通常增大上述电容器204的容量,但其同时也增大了下降时流过晶体管203的电流,导致下降时的辐射噪声增大。并且还使PWM调制中的脉冲信号210的精度劣化。
这样,通过在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操作初始阶段迅速地依次切换图5、图6、图7的状态,使下降沿波形平滑,并降低脉冲信号210下降时的辐射噪声,因此能够在不依靠增大电容器204的容量下满足设备的噪声要求特性并且提高PWM调制的信号精度。
图11对上述电路动作以时间序列表示脉冲信号的电压波形、端子的输入输出方向和上拉的连接状态。此外,通过虚线表示未使用本发明时的脉冲信号210。1103表示上拉用FET311的连接状态。1304表示端子313的输入输出状态。到达进行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操作的时刻后,将端子313切换到输入端口,并同时或立刻使上拉用FET311为导通。使其导通一定时间后使其关断,进一步地在一定时间后切换到输出端口,输出正逻辑。如果进行这样的切换,可使脉冲信号210的下降沿波形平缓,降低辐射噪声,进一步地,通过在中途切换到输出端口,能够在电子控制装置105的逻辑门限值附近产生明确的边缘。虽然进行该操作后产生如1101所示的下降沿的延迟,但由于该时间与一系列的操作时间相关,可通过在调制单元103中预先修正来消除。
图12中表示利用运算电路进行上述操作时的流程图。JOB2为脉冲下降时的计时器中断,流程图仅摘选了JOB2(1008)所执行的处理中与脉冲信号210的操作相关联的部分。发出JOB2中断后,首先在1201中接通端子313的上拉。之后,通过使端子313为输入端口,使晶体管203在有源区工作。为了将该状态保持一定时间而在处理1203中执行时间等待处理。之后,切断端子313的上拉,使晶体管203关断,再次执行时间等待处理1205。接着,在处理1206中将端子313的输出置为正逻辑,之后处理1207中将端子313更改为输出端口。图12为使用了运算电路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门阵列等逻辑电路等实施也可获得相同效果。
并且,将这些操作以相反顺序用于脉冲信号的上升操作中,也能够使上升沿波形平缓,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即使在通用微机的输出等不易更改信号输出电路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压摆率控制,能够降低所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辐射噪声。此外,由于能够不需要外部部件而实现压摆率控制,并且易于调整其程度,因此能够廉价地构成脉冲信号输出单元。
实施例2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利用图13、图14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使端子313为输入端口的期间执行的上拉用FET311的导通/关断进行两次,给脉冲波形210的波形操作更多自由度。
图13的1307表示晶体管203的第一操作区域,1308表示第二操作区域,通过两次进行导通/关断而两阶段地使波形变平缓。由此,流过电容器204的电流和流过线束的陡峭的电流被分散,能够进一步地减少辐射噪声。
利用图14具体地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1401~1405为与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相同的部分。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增加1406到1409的一组上拉用FET311的导通/关断操作,增加波形操作的次数。本例中操作次数为两次,而通过进行三次或以上、或者根据状况改变操作次数、或者分别改变上拉时间、等待时间等这些变化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附图记号说明
101……传感器
102……物理量检测单元
103……调制单元
105……电子控制装置
203……晶体管
204……电容器
210……脉冲信号
311……上拉用FET
1001……基准时钟信号
1003……计时器
1007……上升时中断处理(JOB1)
1008……下降时中断处理(JOB2)。

Claims (8)

1.一种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包括检测物理量的物理量检测单元和对从所述物理量检测单元获得的输出信息进行脉冲调制的调制单元,将所述调制单元生成的脉冲信号输出到外部,该脉冲信号输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单元包括:
在内部具有连接电源的上拉电阻的运算电路;
连接所述运算电路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子;
选择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是用作输入还是用作输出的输入输出选择单元;
进行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的连接和切断的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和
上拉电阻连接控制电路,其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所述上拉电阻连接单元工作,
在所述脉冲信号的输出信号电平已开始转变时,通过所述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选择为用作输入,
在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被选择为用作输入时,通过所述上拉电阻连接单元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
经过一定时间后,利用所述输入输出选择单元将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切换为输出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至所述调制单元的晶体管,在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时在有源区内驱动所述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至所述调制单元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基极或栅极的电位被控制成二值或者至少多个一定的电压幅值而非连续地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拉电阻的连接和切断进行多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拉电阻利用半导体结的电阻成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装置输出的所述脉冲信号的接收侧利用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上升沿或下降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装置通电后,所述上拉电阻的连接和切断操作的有无、次数、操作时间以及所述上拉电阻的电阻值中的至少一个可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也进行所述上拉电阻的连接和切断、所述通用输入输出端子的选择的操作。
CN201180075126.XA 2011-11-28 2011-11-28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8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6593 WO2013080240A1 (ja) 2011-11-28 2011-11-28 パルス信号出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8429A true CN103988429A (zh) 2014-08-13
CN103988429B CN103988429B (zh) 2016-06-08

Family

ID=48534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51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8429B (zh) 2011-11-28 2011-11-28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53001B2 (zh)
JP (1) JP5792830B2 (zh)
CN (1) CN103988429B (zh)
DE (1) DE112011105881T5 (zh)
WO (1) WO20130802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2903A (zh) * 2018-01-19 2018-06-08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1630B2 (ja) * 2016-01-28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流調整回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7178A1 (en) * 2002-08-07 2004-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 buffer for high-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line driving circuit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325256A (ja) * 1999-11-16 2006-11-30 Ricoh Co Ltd 出力ドライバ回路
CN101594044A (zh) * 2008-05-27 2009-12-02 陈庭勋 降低开关电源电磁噪声的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1489A (ja) 1982-09-30 1984-04-07 Fujitsu Ltd 直流モ−タの速度制御方式
JPH0736512B2 (ja) 1987-11-17 1995-04-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ルス出力装置
JP2871330B2 (ja) 1992-09-01 1999-03-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制御装置
JP3442149B2 (ja) * 1994-07-28 2003-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回路
KR100468728B1 (ko) * 2002-04-19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집적회로의 온-칩 터미네이터, 그 제어 회로 및 그제어 방법
JP4585337B2 (ja) * 2005-03-14 2010-11-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バイアス回路
US7756812B2 (en) * 2005-09-22 2010-07-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aptive input-cell circuitry useful in configurable electronic controllers
KR101060901B1 (ko) * 2009-06-04 2011-08-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단일 전송 케이블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1135436A (ja) * 2009-12-25 2011-07-07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5256A (ja) * 1999-11-16 2006-11-30 Ricoh Co Ltd 出力ドライバ回路
US20040027178A1 (en) * 2002-08-07 2004-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 buffer for high-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line driving circuit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594044A (zh) * 2008-05-27 2009-12-02 陈庭勋 降低开关电源电磁噪声的技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2903A (zh) * 2018-01-19 2018-06-08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1105881T5 (de) 2014-08-21
JP5792830B2 (ja) 2015-10-14
US9253001B2 (en) 2016-02-02
CN103988429B (zh) 2016-06-08
US20140301502A1 (en) 2014-10-09
WO2013080240A1 (ja) 2013-06-06
JPWO2013080240A1 (ja) 201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6125B1 (en) Multi-stage slew rate control profiling for transistor drive applications
CN101882864B (zh) 一种上电启动电路及其上电启动方法
US9461638B2 (en) Drive unit for switching element
CN108173418B (zh) 半导体装置和电力转换设备
CN102403988A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US20050225351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 power load of a power supply module according to duty cycle detection, and related device
CN101820276A (zh) 控制igbt的方法和栅极驱动器
CN102981538A (zh) 电流控制装置
JP4705683B2 (ja) 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からの出力信号を用いた電子構成素子の駆動のための回路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1969986A (zh) 一种调整信号延时及斜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1555595A (zh) 一种开启速率可控的GaN功率管栅驱动电路
CN105425898B (zh) 一种低功耗嵌入式系统
CN103988429B (zh) 脉冲信号输出装置
CN104022628B (zh) 一种igbt串联均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956951U (zh) 风扇马达的多段转速控制装置
EP1811665A2 (en) Turn-off of gate-controlled switch
CN108123419B (zh) 一种过电流保护方法、装置、芯片和控制电路
CN103869856B (zh) 一种多电压时序控制电路
CN102624328A (zh) 电动机速度控制装置
CN202721658U (zh) 一种集成上电复位功能的开关电源芯片
CN104833910B (zh) 驱动故障反馈信号的处理方法和电路
CN112838660A (zh) 太阳能充电电路、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05020B (zh) 一种自启动电路和方法
CN206673931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具有开关电路的电子产品
CN103454920A (zh) 基于描述函数法分析双级滞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