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1320A -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1320A
CN103961320A CN201410218676.8A CN201410218676A CN103961320A CN 103961320 A CN103961320 A CN 103961320A CN 201410218676 A CN201410218676 A CN 201410218676A CN 103961320 A CN103961320 A CN 103961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stained release
release microsphere
microsphere
emul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86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焕杰
廖梦春
曹演威
李云开
舒遂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JIA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JIA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JIA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JIAN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186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1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免疫调节剂多肽包含胸腺五肽、胸腺法新、胸腺素β4。该缓释微球包括以微球总重量计,占微球重量0.1%—30%(w/w)的免疫调节剂多肽,和占微球重量60%—80%的分子量为5,000—200,000道尔顿的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占微球重量0.1%—20%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其他辅料。本发明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5—60μm,包封率大于90%。该缓释微球缓释期长达数天或数月,明显减少用药次数,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利于临床治疗。该产品生产工艺重现性好,可行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释微球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的缓释微球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对正常的免疫功能不产生影响,但可增强已经低下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的药物。在低免疫应答的病例中,能增强各类抗原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增强淋巴细胞介质的产生。当吞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低下时,免疫调节剂可使其恢复正常。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及慢性感染、肿瘤、类风湿疾病、病毒感染后的低应答性疾病等。常见的免疫调节剂有免疫促进剂,免疫抑制剂,免疫双向调节剂。胸腺制剂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制剂。
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胸腺肽应用较广,分别是胸腺五肽和胸腺法新,胸腺素β4是一种新型胸腺肽。
胸腺五肽是胸腺分泌物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作用之一是诱导T细胞分化,可选择性地诱导Thy-1-的前胸腺细胞转化为Thy-1+的T细胞。胸腺五肽可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经放化疗后,免疫功能损伤者 ;乙型肝炎的治疗 ;重大外科手术及严重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Ⅱ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 ;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者。
胸腺法新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增强免疫系统。同时还具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功效,已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恶性肿瘤以及免疫缺陷疾病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胸腺素β4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主要的肌动蛋白螯合分子,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和有核细胞中。近年来胸腺素β4的应用主要在创伤愈合、肿瘤转移、血管再生等方面。
目前已上市的胸腺五肽剂型为注射用胸腺五肽,肌肉注射或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次1 mg,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般15日为一个疗程,或者根据病情决定。另有10mg规格,疗程遵医嘱。临床已上市的胸腺法新剂型为注射用胸腺法新,每瓶胸腺法新(1.6mg)以1ml注射用水溶解后立即皮下注射(不应作肌注或静注)。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推荐剂量:每次1.6mg,每周2次,两次相隔3-4天。连续给药6个月(共52针),其间不应间断。 作为免疫损害病者的疫苗免疫应答增强剂:每次1.6mg,每周2次,两次相隔3-4天,连续4周(共8针),第一针应在给疫苗后立即皮下注射。这些剂型均需要多次给药,给药麻烦,因此,开发一种新型制剂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发明的多肽缓释制剂微球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剂型,它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的给药系统,微球中的药物分散或包埋在材料中而形成球状实体。这类剂型的开发,对于发展缓释与靶向给药系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本发明的制剂以缓释微球形式给药,有效延长了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耐受性,提高病人的适应性,方便临床使用和患者接受。另外,它还消除了普通注射剂多次给药产生的体内药物浓度峰谷现象,可获得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降低了毒副作用,并且总给药剂量减少。
发明内容
目前免疫调节剂胸腺肽类给药剂型是注射用药,给药频繁,以缓释微球形式给药,有效延长了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耐受性,提高病人的适应性,方便临床使用和患者接受。另外,它还消除了普通注射剂多次给药产生的体内药物浓度峰谷现象,可获得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降低了毒副作用,并且总给药剂量减少。
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含有以微球总重量计,占微球重量0.1%—30%(w/w)的免疫调节剂多肽,和占微球重量60%—80%的分子量为5,000—200,000道尔顿的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占微球重量0.1%—20%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其他辅料。本发明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5—60μm,包封率大于90%。所述免疫调节剂多肽包括胸腺五肽、胸腺法新与胸腺素β4。所述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选自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羟丁酸(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聚癸酸(PDA)、聚乳酸—聚乙二醇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分子量范围均在5,000—200,000道尔顿。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其他辅料包括明胶、甘油、乳化稳定剂及赋形剂,明胶用量范围为0.1%—5%,甘油用量范围为0.1%—5%,乳化稳定剂选自聚乙烯醇(PVA),其用量范围为0.1%—5%,赋形剂选自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蔗糖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其用量范围为0.1%—5%。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分两步制备微球,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将免疫调节剂多肽、明胶、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另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高速乳匀,形成W/O乳液;然后将W/O乳液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高速乳匀,形成W/O/W复乳;
第二步,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室温下磁力搅拌,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赋形剂,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醚、丙酮、四氢呋喃等,优选二氯甲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称取10g胸腺五肽、5g明胶、5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160g聚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中,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5g山梨醇,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1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1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4.6%。
对实施例1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1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1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1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组)、D组(实施例1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日肌肉注射1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连续14d;D组:实施例1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按0.1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0.42+10.23 84.55+18.42 93.22+3.21
D组 65.25+7.45 77.81+11.42 98.34+2.85
从表2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2
称取10g胸腺五肽、2g明胶、2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45g聚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5g甘露醇,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2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1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2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2.9%。
对实施例2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2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2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2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2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组)、D组(实施例2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日肌肉注射1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连续14d;D组:实施例2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按0.1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0.42+10.23 84.55+18.42 93.22+3.21
D组 67.34+6.48 79.21+9.33 97.12+2.75
从表4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3
称取10g胸腺五肽、2g明胶、2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25g聚丙交酯-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中,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2g乳糖,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3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1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3制备的载药胸腺五肽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4.2%。
对实施例3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3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3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5 实施例3 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3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组)、D组(实施例3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日肌肉注射1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五肽,连续14d;D组:实施例3制备的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制剂按0.1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0.42+10.23 84.55+18.42 93.22+3.21
D组 66.12+4.32 75.28+7.23 98.46+2.16
从表6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4
称取16g胸腺法新、5g明胶、5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250g聚丙交酯-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中,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20g蔗糖,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4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1.6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4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4.9%。
对实施例4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4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4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实施例4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4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组)、D组(实施例4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隔3天肌肉注射1.6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4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按0.16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6.38+11.29 94.47+11.46 88.24+3.48
D组 69.35+4.12 79.67+7.34 95.23+2.76
从表8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隔3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5
称取16g胸腺法新、5g明胶、5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75g聚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10g蔗糖,10山梨醇,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5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1.6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5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1.5%。
对实施例5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5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5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实施例5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5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组)、D组(实施例5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隔3天肌肉注射1.6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5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按0.16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6.38+11.29 94.47+11.46 88.24+3.48
D组 67.47+4.56 76.25+7.17 90.36+2.01
从表10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隔3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6
称取16g胸腺法新、2g明胶、2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25g聚乙交酯、20g聚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6g山梨醇,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6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1.6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6制备的载药胸腺法新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3.2%。
对实施例6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6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每份1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6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实施例6 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6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组)、D组(实施例6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隔3天肌肉注射1.6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6制备的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按0.16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6.38+11.29 94.47+11.46 88.24+3.48
D组 72.24+4.04 75.58+5.26 96.25+2.88
从表12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隔3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7
称取20g胸腺素β4、10g明胶、10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150g聚乙交酯、150g聚丙交酯-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30g乳糖,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7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2.0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7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5.2%。
对实施例7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7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每份2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7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 实施例7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7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注射用胸腺素β4组)、D组(实施例7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天肌肉注射2.0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7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按0.2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8.12+4.23 88.23+7.32 86.35+3.21
D组 68.22+4.04 77.13+3.24 90.42+3.12
从表14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8
称取20g胸腺素β4、5g明胶、5g甘油、20ml5%聚乙烯醇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90g聚丙交酯-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10g甘露醇,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8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2.0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8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1.2%。
对实施例8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8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每份2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8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 实施例8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8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注射用胸腺素β4组)、D组(实施例8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天肌肉注射2.0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8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按0.2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8.12+4.23 88.23+7.32 86.35+3.21
D组 66.42+4.33 75.46+3.58 91.35+3.56
从表16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实施例9
称取20g胸腺素β4、2g明胶、2g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称取50g聚乙交酯溶于二氯甲烷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室温下置于乳化分散机上高速(30000rpm)乳匀30秒,形成W/O型乳液;配制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溶液50ml,然后将所得的W/O型乳剂转移至50ml5%聚乙烯醇溶液中,置于乳化分散机上以5000rpm的转速,乳匀1分钟,得W/O/W型复乳;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中,室温下磁力搅拌2小时,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10g蔗糖,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精密称取实施例9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2.0g溶于1mL二氯甲烷,分次加入30mL和20mL纯化水提取药物,涡旋萃取1min,15000rpm离心3min,吸取合并上清液,移取上清液0.5mL以纯化水定容至10mL,进样20μl,HPLC测定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实施例9制备的载药胸腺素β4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据此计算包封率是96.6%。
对实施例9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如下:
精密称取若干份实施例9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每份20mg,置于35个100mL的西林瓶中,每份加入含有0.1M的Na2HPO4和0.1M的NaH2PO4的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置于37℃恒温水浴中,分别在第0小时、2小时、1天、4天、10天、16天、24天、30天、40天取出,离心,重新分散在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1:1v/v),色谱柱为C18 50×2mm,流动相为1:1的含有0.1%三氟醋酸和含有1%三氟醋酸的50%乙腈混合溶液,流速1.0ml/min,在220nm处检测,测定微球内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累计释放度,实施例9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测定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7 实施例9 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是多种调节物质失衡所致,主要为细胞因子,因此,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恶病质状态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诱导小鼠恶病质模型,观察实施例9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恶病质组)C组(注射用胸腺素β4组)、D组(实施例9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每组分别给药如下:B组:生理盐水0.2ml/d腹腔注射14d;C组:每天肌肉注射2.0mg/(kgd)已上市注射用胸腺法新,连续14d;D组:实施例9制备的胸腺素β4缓释微球制剂按0.2mg/kg皮下注射一次。
结肠腺癌26细胞株接种后第25天,全部小鼠摘掉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L-2)、白细胞介素-6(1L-6)。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8所示。
表18 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ρ/ng·L-1
组别 TNF-α 1L-6 1L-2
A组 64.31+9.24 71.36+19.27 77.21+5.48
B组 91.54+9.88 131.52+23.46 50.25+4.52
C组 78.12+4.23 88.23+7.32 86.35+3.21
D组 68.22+4.04 77.13+3.24 90.42+3.12
从表18可以看出,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均具有降低TNF-α和1L-6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C组和D组均能提高1L-2的表达水平,并且D组效果优于C组;另外,C组需每天注射,持续14天,D组仅需注射1次。

Claims (8)

1.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制剂含有占微球重量0.1%—30%(w/w)的免疫调节剂多肽,占微球重量60%—80%的分子量为5,000—200,000道尔顿的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占微球重量0%—20%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其他辅料,所述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5—60μm,包封率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免疫调节剂多肽包括胸腺五肽、胸腺法新与胸腺素β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选自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羟丁酸(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聚癸酸(PDA)、聚乳酸—聚乙二醇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可生物降解且具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优选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分子量范围均在5,000—200,000道尔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其他辅料包括明胶、甘油、乳化稳定剂及赋形剂,明胶用量范围为0.1%—5%,甘油用量范围为0.1%—5%,乳化稳定剂选自聚乙烯醇(PVA),其用量范围为0.1%—5%,赋形剂选自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蔗糖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其用量范围为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分两步制备微球,其特征是:
第一步,首先将免疫调节剂多肽、明胶、甘油溶于纯化水,得内水相;另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得油相;将油相和内水相置于搅拌器内,高速乳匀,形成W/O乳液;然后将W/O乳液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高速乳匀,形成W/O/W复乳;
第二步,将W/O/W复乳加入纯化水中,室温下磁力搅拌,除去有机溶剂,超速离心,收集所得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再离心收集,加入赋形剂,冷冻干燥,即得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疫调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醚、丙酮、四氢呋喃等,优选二氯甲烷。
CN201410218676.8A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961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8676.8A CN103961320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8676.8A CN103961320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320A true CN103961320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3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8676.8A Pending CN103961320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32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6169A (zh) * 2014-12-15 2015-03-25 深圳市健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戈舍瑞林组合物缓释微球制剂
CN105146261A (zh) * 2015-09-22 2015-12-16 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 一种多肽蜂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8765A (zh) * 2016-03-25 2017-09-2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一种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260173A (zh) * 2018-11-15 2019-01-25 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胸腺法新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4600A (zh) * 2019-06-24 2020-08-07 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治疗免疫力低下疾病的药物
CN115192769A (zh) * 2022-06-29 2022-10-18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807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一种胸腺肽α1微球注射分装制剂
CN102106828A (zh) * 2011-02-25 2011-06-29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6118A (zh) * 2008-12-23 2013-11-13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控制胸腺肽α1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6118A (zh) * 2008-12-23 2013-11-13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控制胸腺肽α1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CN101766807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一种胸腺肽α1微球注射分装制剂
CN102106828A (zh) * 2011-02-25 2011-06-29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胸腺法新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6169A (zh) * 2014-12-15 2015-03-25 深圳市健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戈舍瑞林组合物缓释微球制剂
CN105146261A (zh) * 2015-09-22 2015-12-16 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 一种多肽蜂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8765A (zh) * 2016-03-25 2017-09-2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一种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260173A (zh) * 2018-11-15 2019-01-25 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胸腺法新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0173B (zh) * 2018-11-15 2019-08-20 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胸腺法新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4600A (zh) * 2019-06-24 2020-08-07 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治疗免疫力低下疾病的药物
CN115192769A (zh) * 2022-06-29 2022-10-18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92769B (zh) * 2022-06-29 2023-12-12 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1320A (zh) 一种免疫调节剂多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517628B2 (en) Particles for spatiotemporal release of agents
US11452851B2 (en) Oral delivery of active drug substances
JP2013525351A (ja) ナノ粒子の医薬組成物
CN103948911B (zh) 一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BR112012015977B1 (pt) Complexo de um polímero iônico, composição de micropartícula de liberação prolongada de droga, e, método para preparar a composição de liberação prolongada de droga
CN103142475B (zh) 一种醋酸艾塞那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u et al. Thymopentin nanoparticles engineered with high loading efficiency, improve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enhanced immunostimulating effect using soybean phospholipid and PHBHHx polymer
US20160175313A1 (en) Entecavir microspher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containing same
CN103977407A (zh) 一种供口服纳米粒多肽组合物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356442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triptorelin microspheres
CN102440964A (zh) 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5876A (zh) 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4436169A (zh) 戈舍瑞林组合物缓释微球制剂
CN102552169B (zh) 一种醋酸阿肽地尔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76173A (zh) 胸腺五肽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4969A (zh) 第九凝血因子缓释剂型
CN103142489B (zh) 一种人α-心房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605A (zh) 一种曲普瑞林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714861A (zh) 胸腺五肽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490B (zh) 一种醋酸奈西立肽缓释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583B (zh) Hiv融合抑制剂缓释微球
CN104107434B (zh) 戈舍瑞林缓释微球药物组合物
CN103222959A (zh) 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49246B (zh) 一种Toll样受体激动剂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