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3923B - 一种播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播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3923B
CN103953923B CN201410183684.3A CN201410183684A CN103953923B CN 103953923 B CN103953923 B CN 103953923B CN 201410183684 A CN201410183684 A CN 201410183684A CN 103953923 B CN103953923 B CN 103953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inclined tube
coal breakage
breakage inclined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36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3923A (zh
Inventor
张西平
陈效
肖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Grace Group Co Ltd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Grace Group Co Ltd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Grace Group Co Ltd,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Gra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36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3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3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3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静压密封风风室、密封风喷嘴、播煤风风室和播煤口,第一落煤斜管呈圆锥台形,密封风喷嘴依次由大圆柱管、圆锥台管和小圆柱管一体形成,第二落煤斜管由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一体形成,播煤风风室由圆筒体、第一偏心环端板、第二偏心环端板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构成,圆筒体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第二偏心环端板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大圆柱管与静压密封风室出风端连通,第一偏心环端板与扩张段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与播煤口连接。本发明通过改进播煤结构,能够加强密封风风压,配合播煤风的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播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有效防止炉膛内烟气返窜的播煤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在鼓泡床锅炉沸腾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鼓泡床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可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别。早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速度比较高,因此称作快速循环床锅炉。快速循环床锅炉的基本理论也可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炉膛,即快速流化床、气固分离器、固体物料再循环设备和外置热交换器等组成,上述部件形成了一个固体物料循环回路。第二部分为对流烟道,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与其它常规锅炉相近。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所需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炉膛中完成,炉膛四周布置有水冷壁用于吸收燃烧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流化床上的大的颗粒被一次风吹起来,处在悬浮状态,这部分具有流体的性质,小的颗粒被吹走,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离器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这部分成了循环燃烧,这就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当固体颗粒中有流体通过时,随着流体速度逐渐增大,固体颗粒开始运动,且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它们的重力相等,每个颗粒可以自由运动,所有固体颗粒表现出类似流体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流态化。对于液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床层中,称为“散式”流态化。而对于气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气体并不均匀地流过床层,固体颗粒分成群体作紊流运动,床层中的空隙率随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这种流态化称为“聚式”流态化。固体颗粒床料、流体流化风以及完成流态化过程的设备称为流化床。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聚式”流态化。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方式,总体上分为前部及尾部两个竖井。前部竖井为总吊结构,四周有膜式水冷壁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次风室、密相区、稀相区,尾部烟道自上而下依次为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及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尾部竖井采用支撑结构,两竖井之间由立式旋风分离器相连通,分离器下部联接回送装置及灰冷却器。燃烧室及分离器内部均设有防磨内衬,前部竖井用敖管炉墙,外置金属护板,尾部竖井用轻型炉墙,由八根钢柱承受锅炉全部重量。锅炉采用床下点火油或煤气,分级燃烧,一次风比率占50—60%,飞灰循环为低倍率,中温分离灰渣排放采用干式,分别由水冷螺旋出渣机、灰冷却器及除尘器灰斗排出。公开号为CN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非机械式给煤装置,包括落煤管,其顶端为落煤管入口,底端为给煤喷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煤风风室,所述播煤风风室设于落煤管给煤喷口底部,并通过朝向给煤喷口的播煤风喷嘴与落煤管连通。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给煤装置,其密封风风室和密封风喷嘴设置于落煤管入口处,密封风到达给煤喷口输送距离长,加之两落煤管转角处密封风风压会被大大削弱,直接导致密封风风压不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而在给煤喷口处设置播煤风风室和播煤风风嘴,由于其播煤风风向和给煤喷口朝向并不相同,大部分播煤风吹动煤料会加速煤料的流动速度,煤料对给煤喷口内壁形成较大的冲击,致使给煤喷口内壁磨损严重,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而小部分播煤风却不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正压的冲击,烟气易返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播煤装置,本发明通过改进播煤结构,能够加强密封风风压,配合播煤风的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静压密封风风室、密封风喷嘴、播煤风风室和播煤口,落煤直管通过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与第二落煤斜管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与播煤口连通,密封风喷嘴位于第二落煤斜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煤斜管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依次由大圆柱管、圆锥台管和小圆柱管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由圆筒体、第一偏心环端板、第二偏心环端板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构成,播煤管位于圆筒体内,圆筒体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圆筒体内壁与播煤管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和第二偏心环端板,第二偏心环端板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大圆柱管与静压密封风室出风端连通,收缩段与静压密封风室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与扩张段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与播煤口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中部连接有膨胀节,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膨胀节为金属波纹管。
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连接处套有抱箍。
所述抱箍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防滑凹槽沿抱箍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所述第二落煤斜管底部开有吹扫风口,吹扫风口位于大圆柱管正下方。
所述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
所述收缩段与喉口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与扩张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小圆柱管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聚风盘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
所述聚风盘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连接处的正下方。
所述播煤风喷嘴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上。
所述播煤口由圆锥台管形成,圆锥台管大底面与播煤风风室连通。
本发明所述碳化铬为灰色粉末,斜方晶系,a=2.821、b=5.52、c=11.46,相对密度6.68,熔点1890℃,沸点3800℃,微维氏硬度(负荷50g)2700kg/rnrn2,热膨胀系数10.3×10-6/K,抗磨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落煤斜管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相较于圆形落煤斜管,第一落煤斜管内径逐渐变小,从落煤直管下来的煤料不会迅速穿过第一落煤斜管落下,而是以渐变速度下落,煤料下落时充满第一落煤斜管,在第一落煤斜管内形成一个动态物料密封作用;密封风喷嘴依次由大圆柱管、圆锥台管和小圆柱管一体形成,从静压密封风室出来的播煤风依次经大圆柱管、圆锥台管和小圆柱管加速后形成高动压的密封风,同时在小圆柱管管口周围形成一定真空度的负压吸附区,从而加强了密封风的风压;第二落煤斜管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一体形成,密封风经过收缩段时,同等风量情况下,供密封风通过的空间逐渐缩小,密封风的流速加快,从而提高了密封风的动压,再经喉口段保持密封风的整体风压,最后进入扩张段,由于通风空间逐渐增大,密封风流速变小,从而使密封风静压加强;播煤风风室由圆筒体、第一偏心环端板、第二偏心环端板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构成,播煤管位于圆筒体内,圆筒体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圆筒体内壁与播煤管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和第二偏心环端板,第二偏心环端板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大圆柱管与静压密封风室出风端连通,收缩段与静压密封风室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与扩张段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与播煤口连接,当煤料从第二落煤斜管进入播煤风风室,由于播煤管呈圆台状,播煤管外壁与圆筒体内壁之间的腔体便形成偏心环,煤料进入播煤管时重心下移,能够充分利用煤的自身重力作用,减小阻力,便于煤迅速进入播煤口,防止煤料堆积,加之播煤风喷嘴出来的播煤风风向与播煤口朝向相同,能够保证大部分播煤风直接用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和吹送煤料,避免播煤风直接吹向播煤口内壁,降低煤料对播煤口内壁的冲击力,减小播煤口内壁受损程度,使煤料进入炉膛更顺畅,提高整个播煤装置播煤稳定可靠性,配合加强的密封风,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炉膛内的烟气返窜,减少污染,提高环保效果。
二、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既能保证煤料顺畅通过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转角处进入第一落煤斜管,又能避免因煤料下落速度过快而造成第一落煤斜管内壁受损严重的问题,顺畅落煤和煤料下落速度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三、落煤直管中部连接有膨胀节,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较现有技术膨胀节设置在斜管段而言,膨胀节位置由斜管段移至直管段能够加大膨胀节的内径,加之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煤料能够顺畅下落,有效解决膨胀节堵煤问题。
四、所述膨胀节为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能沿轴线方向伸缩,可少量弯曲,能很好的适应快速下落煤料的冲击。
五、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的内径大小相同,保证煤料正常下落,避免堵煤现象。
六、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连接处套有抱箍,能够使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连接更牢固,有效避免煤料对连接处长期冲击而产生缝隙,从而保证整个落煤管长期稳定工作。
七、抱箍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防滑凹槽沿抱箍内壁圆周均匀分布,能够增大抱箍内壁与落煤管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保证落煤直管与第一落煤斜管连接处被更加牢靠的抱合。
八、第一落煤斜管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碳化铬材料具有高耐磨性,双层结构使第一落煤斜管耐磨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落煤斜管内壁被煤料长期冲击而不产生砂眼,避免煤料漏出第一落煤斜管,保证煤料的充分利用。
九、第一落煤斜管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一方面能保证煤料正常下落,另一方面由于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内径逐渐变小,从落煤直管下来的煤料不会迅速穿过第一落煤斜管,而是以渐变速度下落,煤料下落时充满整个第一落煤斜管,在第一落煤斜管内形成一个动态物料密封作用,从而有效防止炉膛内的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十、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大部分密封风就会直接对准第二落煤斜管中的煤进行吹送,密封风风压不会削弱,足以抵消炉膛正压,从而有效避免密封风反窜问题,而很微弱的少部分密封风用于松动第一落煤斜管中的煤,利于煤的下落,避免堵煤现象。
十一、第二落煤斜管底部开有吹扫风口,吹扫风口位于大圆柱管正下方,从吹扫风口出来的风能够进一步将第一落煤斜管内因重力作用和吸附作用落到第二落煤斜管底部的部分煤吹扫至播煤口,不仅能够加大密封风的风压,从而抵消炉膛正压,避免密封风反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煤在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形成的钝角处堆积。
十二、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不仅有利于煤料的顺畅下落,而且能够保证密封风风向稳定,进一步减小密封风风压因风向变化而造成的损失。
十三、收缩段与喉口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与扩张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采用特定角度的设置,能够均衡经过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密封风的风压和流速,使密封风动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防止烟气返窜。
十四、小圆柱管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聚风盘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经积聚后的密封风穿过出风孔形成高速均匀的风压,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配合第二落煤斜管,进一步增强了进入播煤口的密封风风压,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
十五、聚风盘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连接处的正下方,密封风在聚风盘内积聚后经出风孔出去的风对直吹向从第一落煤斜管落下的煤料,有效阻止煤料在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转角处堆积,使煤料顺利经第二落煤斜管落入播煤口,保证整个炉膛内煤料的正常供应。
十六、播煤风喷嘴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上,从播煤风入口出来的播煤风进入圆筒体内壁与播煤管外壁形成的腔体内,再通过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上的播煤风喷嘴喷出,进入播煤口内的播煤风整体风量分散更均匀,利于煤料均匀进入炉膛,不在播煤口与炉膛连接处拥堵。
十七、播煤口由圆锥台管形成,圆锥台管大底面与播煤风风室连通,采用圆锥形播煤口有利于缩小炉膛烟气与播煤口形成的截面积,亦可进一步提高从播煤风喷嘴出来的播煤风动压,提高了播煤能力,同时还能抵消部分来自炉膛烟气的动压,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
本发明无论是从技术方案还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均与现有技术不同,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播煤风风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聚风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落煤直管,2、第一落煤斜管,3、第二落煤斜管,4、静压密封风风室,5、密封风喷嘴,6、播煤风风室,7、播煤口,8、大圆柱管,9、圆锥台管,10、小圆柱管,11、收缩段,12、喉口段,13、扩张段,14、圆筒体,15、第一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7、播煤管,18、播煤风入口,19、播煤风喷嘴,20、膨胀节,21、抱箍,22、防滑凹槽,23、吹扫风口,24、聚风盘,25、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结构简单,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加
强密封风风压,配合播煤风的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实施例2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既能保证煤料顺畅通过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转角处进入第一落煤斜管2,又能避免因煤料下落速度过快而造成第一落煤斜管2内壁受损严重的问题,顺畅落煤和煤料下落速度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较现有技术膨胀节20设置在斜管段而言,膨胀节20位置由斜管段移至直管段能够加大膨胀节20的内径,加之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煤料能够顺畅下落,有效解决膨胀节20堵煤问题。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能沿轴线方向伸缩,可少量弯曲,能很好的适应快速下落煤料的冲击。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保证煤料正常下落,避免堵煤现象。
实施例3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能够使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更牢固,有效避免煤料对连接处长期冲击而产生缝隙,从而保证整个落煤管长期稳定工作。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能够增大抱箍21内壁与落煤管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保证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被更加牢靠的抱合。
实施例4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碳化铬材料具有高耐磨性,双层结构使第一落煤斜管2耐磨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落煤斜管2内壁被煤料长期冲击而不产生砂眼,避免煤料漏出第一落煤斜管2,保证煤料的充分利用。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一方面能保证煤料正常下落,另一方面由于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内径逐渐变小,从落煤直管1下来的煤料不会迅速穿过第一落煤斜管2,而是以渐变速度下落,煤料下落时充满整个第一落煤斜管2,在第一落煤斜管2内形成一个动态物料密封作用,从而有效防止炉膛内的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大部分密封风就会直接对准第二落煤斜管3中的煤进行吹送,密封风风压不会削弱,足以抵消炉膛正压,从而有效避免密封风反窜问题,而很微弱的少部分密封风用于松动第一落煤斜管2中的煤,利于煤的下落,避免堵煤现象。
实施例5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开有吹扫风口23,吹扫风口23位于大圆柱管8正下方。所述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收缩段11与喉口段12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12与扩张段13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开有吹扫风口23,吹扫风口23位于大圆柱管8正下方,从吹扫风口23出来的风能够进一步将第一落煤斜管2内因重力作用和吸附作用落到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的部分煤吹扫至播煤口7,不仅能够加大密封风的风压,从而抵消炉膛正压,避免密封风反窜,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煤在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处堆积。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不仅有利于煤料的顺畅下落,而且能够保证密封风风向稳定,进一步减小密封风风压因风向变化而造成的损失。收缩段11与喉口段12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12与扩张段13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采用特定角度的设置,能够均衡经过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密封风的风压和流速,使密封风动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防止烟气返窜。
实施例6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开有吹扫风口23,吹扫风口23位于大圆柱管8正下方。所述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收缩段11与喉口段12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12与扩张段13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小圆柱管10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24,聚风盘24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25。所述聚风盘24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小圆柱管10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24,聚风盘24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25,经积聚后的密封风穿过出风孔25形成高速均匀的风压,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配合第二落煤斜管3,进一步增强了进入播煤口7的密封风风压,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聚风盘24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密封风在聚风盘24内积聚后经出风孔25出去的风对直吹向从第一落煤斜管2落下的煤料,有效阻止煤料在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转角处堆积,使煤料顺利经第二落煤斜管3落入播煤口7,保证整个炉膛内煤料的正常供应。
实施例7
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开有吹扫风口23,吹扫风口23位于大圆柱管8正下方。所述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收缩段11与喉口段12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12与扩张段13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小圆柱管10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24,聚风盘24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25。所述聚风盘24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
所述播煤风喷嘴19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所述播煤口7由圆锥台管形成,圆锥台管大底面与播煤风风室6连通。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播煤风喷嘴19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从播煤风入口18出来的播煤风进入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形成的腔体内,再通过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的播煤风喷嘴19喷出,进入播煤口7内的播煤风整体风量分散更均匀,利于煤料均匀进入炉膛,不在播煤口7与炉膛连接处拥堵。播煤口7由圆锥台管形成,圆锥台管大底面与播煤风风室6连通,采用圆锥形播煤口7有利于缩小炉膛烟气与播煤口7形成的截面积,亦可进一步提高从播煤风喷嘴19出来的播煤风动压,提高了播煤能力,同时还能抵消部分来自炉膛烟气的动压,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对本发明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静压密封风风室(4)、密封风喷嘴(5)、播煤风风室(6)和播煤口(7),落煤直管(1)通过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静压密封风风室(4)与第二落煤斜管(3)一端连接,第二落煤斜管(3)另一端通过播煤风风室(6)与播煤口(7)连通,密封风喷嘴(5)位于第二落煤斜管(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呈圆锥台形,第一落煤斜管(2)的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密封风喷嘴(5)依次由大圆柱管(8)、圆锥台管(9)和小圆柱管(1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由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一体形成,所述播煤风风室(6)由圆筒体(14)、第一偏心环端板(15)、第二偏心环端板(16)和呈圆台状的播煤管(17)构成,播煤管(17)位于圆筒体(14)内,圆筒体(14)底部开有播煤风入口(18),圆筒体(14)内壁与播煤管(17)外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偏心环端板(15)和第二偏心环端板(16),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分布有播煤风喷嘴(19),大圆柱管(8)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通,收缩段(11)与静压密封风室(4)出风端连接,第一偏心环端板(15)与扩张段(13)连接,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与播煤口(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形成的角为140-150度的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20),膨胀节(20)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节(20)为金属波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径大小与落煤直管(1)的内径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直管(1)与第一落煤斜管(2)连接处套有抱箍(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21)内壁上开有防滑凹槽(22),防滑凹槽(22)沿抱箍(2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层为碳化铬材料,内层和外层为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管径大于下端管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形成的钝角顶点与小圆柱管(10)管口径向延长线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底部开有吹扫风口(23),吹扫风口(23)位于大圆柱管(8)正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11)、喉口段(12)和扩张段(13)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11)与喉口段(12)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12)与扩张段(13)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柱管(10)管口上焊接有聚风盘(24),聚风盘(24)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2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盘(24)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煤风喷嘴(19)均匀布置在第二偏心环端板(16)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煤口(7)由圆锥台管形成,圆锥台管大底面与播煤风风室(6)连通。
CN201410183684.3A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播煤装置 Active CN103953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3684.3A CN103953923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播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3684.3A CN103953923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播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923A CN103953923A (zh) 2014-07-30
CN103953923B true CN103953923B (zh) 2016-02-10

Family

ID=5133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3684.3A Active CN103953923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播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3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598B (zh) * 2015-05-29 2017-11-28 嵊州北航投星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风箱竖井膨胀节
JP6875069B2 (ja) * 2016-03-30 2021-05-1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対象物供給システム
CN108439554A (zh) * 2018-05-21 2018-08-24 张家港市清泉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铁碳微电解污水处理池
CN112460588A (zh) * 2020-11-16 2021-03-09 山西昱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落煤管堵煤的给煤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2315A (ja) * 1983-05-04 1984-11-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微粉炭分配装置
CN2750195Y (zh) * 2004-11-08 2006-01-04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中心密封风播煤装置
CN101984288A (zh) * 2010-11-02 2011-03-09 肥城白庄煤矿有限公司 落煤管密封风装置
CN201992632U (zh) * 2011-03-18 2011-09-2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流化床锅炉环形密封喷嘴吹扫播煤管道
CN202118900U (zh) * 2011-06-10 2012-01-18 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防烟气反窜的输煤密封风给煤装置
CN202598502U (zh) * 2012-06-11 2012-12-12 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防堵煤和防返烟给煤装置
CN203810397U (zh) * 2014-05-04 2014-09-03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播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2315A (ja) * 1983-05-04 1984-11-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微粉炭分配装置
CN2750195Y (zh) * 2004-11-08 2006-01-04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中心密封风播煤装置
CN101984288A (zh) * 2010-11-02 2011-03-09 肥城白庄煤矿有限公司 落煤管密封风装置
CN201992632U (zh) * 2011-03-18 2011-09-2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流化床锅炉环形密封喷嘴吹扫播煤管道
CN202118900U (zh) * 2011-06-10 2012-01-18 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防烟气反窜的输煤密封风给煤装置
CN202598502U (zh) * 2012-06-11 2012-12-12 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防堵煤和防返烟给煤装置
CN203810397U (zh) * 2014-05-04 2014-09-03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播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923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3923B (zh) 一种播煤装置
CN100484639C (zh) 一种下排气式旋风气固分离器
CN102588959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器及含有该气固分离器的锅炉
CN102628590B (zh)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直燃装置
CN104990071B (zh) 一种可调节循环灰流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8186326U (zh) 一种用于预防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锅炉贴壁风系统
CN103822205B (zh) 内置双进口旋风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
CN110260301A (zh) 超低排放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6247319U (zh) 一种带有三次风分离的旋流锅炉燃烧系统
CN203810397U (zh) 一种播煤装置
CN202613429U (zh)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直燃装置
CN20381039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播煤装置
CN1888531B (zh) 大型煤粉锅炉飞灰再循环燃烧方法及装置
CN20389316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给煤装置
CN109340743B (zh) 一种细煤粒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2101217U (zh) 生物质卧式水火管蒸汽锅炉
CN203893168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
CN109827172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5299488U (zh) 环保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3893170U (zh) 一种密封风播煤装置
CN205299508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用分离返料系统
CN205299497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料粗细分级筛选分级燃烧系统
CN203810395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CN203893167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密封风播煤装置
CN207196473U (zh) 具有一定防磨作用的cfb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