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0395U -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0395U
CN203810395U CN201420222949.1U CN201420222949U CN203810395U CN 203810395 U CN203810395 U CN 203810395U CN 201420222949 U CN201420222949 U CN 201420222949U CN 203810395 U CN203810395 U CN 20381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ealing air
inclined tube
coal breaka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2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西平
陈效
熊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22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03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密封风管和播煤口,落煤直管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煤斜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构成,所述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密封风管与收缩段连通,密封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内,所述扩张段与播煤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落煤管的结构,能够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炉膛内烟气返窜且给煤喷口内壁不易损坏的播煤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炉膛,即快速流化床、气固分离器、固体物料再循环设备和外置热交换器等组成,上述部件形成了一个固体物料循环回路。第二部分为对流烟道,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与其它常规锅炉相近。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所需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炉膛中完成,炉膛四周布置有水冷壁用于吸收燃烧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流化床上的大的颗粒被一次风吹起来,处在悬浮状态,这部分具有流体的性质,小的颗粒被吹走,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离器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这部分成了循环燃烧,这就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固体颗粒中有流体通过时,随着流体速度逐渐增大,固体颗粒开始运动,且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它们的重力相等,每个颗粒可以自由运动,所有固体颗粒表现出类似流体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流态化。对于液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床层中,称为“散式”流态化。而对于气固流态化的固体颗粒来说,气体并不均匀地流过床层,固体颗粒分成群体作紊流运动,床层中的空隙率随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这种流态化称为“聚式”流态化。固体颗粒床料、流体流化风以及完成流态化过程的设备称为流化床。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聚式”流态化。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方式,总体上分为前部及尾部两个竖井。前部竖井为总吊结构,四周有膜式水冷壁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次风室、密相区、稀相区,尾部烟道自上而下依次为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及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尾部竖井采用支撑结构,两竖井之间由立式旋风分离器相连通,分离器下部联接回送装置及灰冷却器。燃烧室及分离器内部均设有防磨内衬,前部竖井用敖管炉墙,外置金属护板,尾部竖井用轻型炉墙,由八根钢柱承受锅炉全部重量。锅炉采用床下点火油或煤气,分级燃烧,一次风比率占50—60%,飞灰循环为低倍率,中温分离灰渣排放采用干式,分别由水冷螺旋出渣机、灰冷却器及除尘器灰斗排出。
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非机械式给煤装置,包括落煤管,其顶端为落煤管入口,底端为给煤喷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煤风风室,所述播煤风风室设于落煤管给煤喷口底部,并通过朝向给煤喷口的播煤风喷嘴与落煤管连通。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给煤装置,其密封风风室和密封风喷嘴设置于落煤管入口处,密封风到达给煤喷口输送距离长,加之两落煤管转角处密封风风压会被大大削弱,直接导致密封风风压不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正压的冲击,烟气易返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在给煤喷口处设置播煤风风室和播煤风风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一部分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但是,其播煤风对给煤喷口内的煤料冲击会加速煤料的流动速度,煤料对给煤喷口内壁形成较大的冲击,致使给煤喷口内壁磨损严重,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落煤管的结构,能够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第一落煤斜管、第二落煤斜管、密封风管和播煤口,落煤直管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煤斜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构成,所述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与收缩段连通,密封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内,所述扩张段与播煤口连通。
所述收缩段与喉口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与扩张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密封风管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聚风盘呈喇叭状,聚风盘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
所述聚风盘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连接处的正下方。
所述落煤直管中部连接有膨胀节,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第二落煤斜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第二落煤斜管整体结构强度,第二落煤斜管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构成,密封风遇到下落煤料时,密封风的动压会有所损失,密封风经过收缩段时,同等风量情况下,供密封风通过的空间逐渐缩小,密封风的流速加快,从而提高了密封风的动压,再经喉口段保持密封风的整体风压,最后进入扩张段,由于通风空间逐渐增大,密封风流速变小,从而使密封风静压加强;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不仅有利于煤料的顺畅下落,而且能够保证密封风风向稳定,进一步减小密封风风压因风向变化而造成的损失,密封风管与收缩段连通,密封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内,有效缩短密封风进入第二落煤斜管的横向距离,减小密封风风压损失;采用这样的结构,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密封风风压最大程度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此外,也无须在播煤口设置播煤风,落到播煤口的煤料不会因播煤风而加速,有效防止煤料对播煤口内壁形成较大的冲击,减小播煤口内壁磨损,保证煤料长时间正常稳定的经播煤口供炉膛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所述收缩段与喉口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与扩张段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采用特定角度的设置,能够均衡经过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的密封风的风压和流速,使密封风动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防止烟气返窜。
三、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密封风管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从密封风管进风口进来的风能够持续不断的积聚在聚风盘内,由于聚风盘呈喇叭状,且聚风盘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经积聚后的密封风穿过出风孔形成高速均匀的风压,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配合第二落煤斜管,进一步增强了进入播煤口的密封风风压,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
    四、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聚风盘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连接处的正下方,密封风在聚风盘内积聚后经出风孔出去的风对直吹向从第一落煤斜管落下的煤料,有效阻止煤料在第一落煤斜管与第二落煤斜管转角处堆积,使煤料顺利经第二落煤斜管落入播煤口,保证整个炉膛内煤料的正常供应。
五、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501490U,公开日为2012年10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落煤直管中部连接有膨胀节,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较现有技术膨胀节设置在斜管段而言,膨胀节位置由斜管段移至直管段能够加大膨胀节的内径,加之膨胀节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煤料能够顺畅下落,有效解决膨胀节堵煤问题。
本实用新型无论是从技术方案还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均与现有技术不同,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风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落煤直管,2、第一落煤斜管,3、第二落煤斜管,4、密封风管,5、播煤口,6、收缩段,7、喉口段,8、扩张段,9、聚风盘,10、出风孔,11、膨胀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结构简单,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密封风风压最大程度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提高环保效果,此外,也无须在播煤口5设置播煤风,落到播煤口5的煤料不会因播煤风而加速,有效防止煤料对播煤口5内壁形成较大的冲击,减小播煤口5内壁磨损,保证煤料长时间正常稳定的经播煤口5供炉膛使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所述收缩段6与喉口段7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7与扩张段8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采用特定角度的设置,能够均衡经过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密封风的风压和流速,使密封风动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防止烟气返窜。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所述收缩段6与喉口段7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7与扩张段8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密封风管4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9,聚风盘9呈喇叭状,聚风盘9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10。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密封风管4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9,从密封风管4进风口进来的风能够持续不断的积聚在聚风盘9内,由于聚风盘9呈喇叭状,且聚风盘9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10,经积聚后的密封风穿过出风孔10形成高速均匀的风压,有效补偿密封风风压损失,配合第二落煤斜管3,进一步增强了进入播煤口5的密封风风压,使密封风风压足以抵消来自炉膛内烟气的正压,从而防止烟气返窜。
实施例4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所述收缩段6与喉口段7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7与扩张段8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密封风管4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9,聚风盘9呈喇叭状,聚风盘9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10。
所述聚风盘9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聚风盘9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密封风在聚风盘9内积聚后经出风孔10出去的风对直吹向从第一落煤斜管2落下的煤料,有效阻止煤料在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转角处堆积,使煤料顺利经第二落煤斜管3落入播煤口5,保证整个炉膛内煤料的正常供应。
实施例5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所述收缩段6与喉口段7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7与扩张段8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所述密封风管4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9,聚风盘9呈喇叭状,聚风盘9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10。
所述聚风盘9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11,膨胀节11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11,膨胀节11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较现有技术膨胀节11设置在斜管段而言,膨胀节11位置由斜管段移至直管段能够加大膨胀节11的内径,加之膨胀节11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煤料能够顺畅下落,有效解决膨胀节11堵煤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包括落煤直管(1)、第一落煤斜管(2)、第二落煤斜管(3)、密封风管(4)和播煤口(5),落煤直管(1)下端与第一落煤斜管(2)上端连通,第一落煤斜管(2)下端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煤斜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落煤斜管(3)由增强密封风动压的收缩段(6)、保持密封风风压的喉口段(7)和增强密封风风压的扩张段(8)构成,所述收缩段(6)、喉口段(7)和扩张段(8)的中心轴线彼此相重合,所述密封风管(4)与收缩段(6)连通,密封风管(4)的进风口位于收缩段(6)外,出风口位于收缩段(6)内,所述扩张段(8)与播煤口(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6)与喉口段(7)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5-160度,喉口段(7)与扩张段(8)弯折处形成的角为150-15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风管(4)的出风口上焊接有聚风盘(9),聚风盘(9)呈喇叭状,聚风盘(9)的盘面上均匀分布有出风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盘(9)的盘面位于第一落煤斜管(2)与第二落煤斜管(3)连接处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直管(1)中部连接有膨胀节(11),膨胀节(11)的中心轴线与落煤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
CN201420222949.1U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2949.1U CN203810395U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2949.1U CN203810395U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0395U true CN203810395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294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0395U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0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0364U (zh) 中小型工业锅炉用高效低NOx粉煤燃烧器
CN102628590B (zh)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直燃装置
CN102588959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器及含有该气固分离器的锅炉
CN104990071B (zh) 一种可调节循环灰流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2660534U (zh)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103822205B (zh) 内置双进口旋风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
CN101387403A (zh) 流化床焚烧炉、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以及焚烧系统
CN103953923B (zh) 一种播煤装置
CN107191922A (zh) 低氮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4554801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分级布置系统
CN206247319U (zh) 一种带有三次风分离的旋流锅炉燃烧系统
CN102980177A (zh) 一种燃生物质流化床锅炉
CN20381039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播煤装置
CN106642091A (zh) 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方法
CN20389316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给煤装置
CN203810397U (zh) 一种播煤装置
CN203810395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播煤装置
CN202101217U (zh) 生物质卧式水火管蒸汽锅炉
CN109827172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893167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密封风播煤装置
CN203893168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
CN209688818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1694854U (zh) 一种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及防结渣的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03893170U (zh) 一种密封风播煤装置
CN103727528B (zh) 串联复合的煤气化与燃烧流化床-煤粉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