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778B -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47778B CN103947778B CN201410224400.0A CN201410224400A CN103947778B CN 103947778 B CN103947778 B CN 103947778B CN 201410224400 A CN201410224400 A CN 201410224400A CN 103947778 B CN103947778 B CN 1039477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en
- tea
- young crops
- fermentation
- b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将半发酵乌龙茶和全发酵红茶两者合一,制备工艺为采摘新鲜的茶叶、晒青、凉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杀青、造粒而成,该工艺制备的茶叶既有传统乌龙茶的品质的香气与滋味又有红茶的鲜爽醇和,香气醇正,汤色明亮,同时又改变了传统乌龙红茶叶的外观形状,具有乌龙茶的形态卷面、紧结重实,粒粒圆,包装运输保管冲泡方便的特征,并且制作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具体是将生态茶叶乌龙及红茶通过加工方法和制作创新,制成一种乌龙红茶,改变传统的红茶型状。本产品冲泡时既有红茶口感又有乌龙茶口感,从而解决了现有红茶型状不利于包装运输困难问题,有利红茶冲泡,丰富了现在红茶口感,提高了红茶品质,属于茶叶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茶叶种植加工和出口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叶产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世界茶叶产量400多万吨,我国占140多万吨,其中红茶出口也是世界最多之一。但我国红茶品位不高,由于受加工工艺限制,现有红茶外型散,在包装及运输中容易碎、断,造成冲泡时产生大量碎渣,制约了红茶出口和国内消费。
作为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茶叶的自然资源优质和茶叶传统技术优势,在过去历史时期是起到重要作用,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茶叶需求国在努力,在追赶发展,如英国、德国等非产茶叶国家,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出口方面也取得较好效益,如茶叶立顿等国际茶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茶叶传统和茶叶出口的大国,在国际竞争中却未得到较强的发展。我国出口只是原料产品,价值低,为了提高我国茶叶的价值就必须改变现有茶叶品质不足的现状。
在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国内市场主要分为产销两部分。虽然国际贸易份额不断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我国茶叶加工大多数是初加工,本地买卖或作原料,产值低,茶农收益不高,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要追求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和外型效益增长转型升级。此外,我国传统名茶外形品质独特,加工工艺精湛,这需要传承保持又要与时俱进。
乌龙茶作为中国主要茶类之一,主产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以其特殊的天然花果香和独特回甘的韵味而负有盛名,这幽雅的香气是经做青发酵所得来。而红茶冲泡时,色泽红润,口感甘甜,香味淡清。二种茶叶各有特征,但由于受工艺制约,均存在不足。
传统的乌龙茶的加工程序是:采摘鲜叶、凉青、晒青、做青、杀青,包揉、焙干。但传统乌龙造粒需要反复70-100次数才能选出颗粒饱满的茶成品,但通过反复多次造粒过程,乌龙茶的自身清香会减少流失、破坏其中青韵品味,且冲泡时易产生红汤,影响品质。
传统的红茶基本工艺是:采摘鲜叶、萎凋揉念,发酵干燥成品,传统红茶揉捻发酵后就可以焙干成红茶。由于红茶条型易断碎,在包装、运输、保管极易破损,不利于运输、包装,不耐冲泡,影响了其自身质香,味甘品质不高。
中国专利,专利号:2007100029465.X;201110032257.1,虽提出了两种茶混杂的加工工艺,但本技术方案与其不同。特别是公开号103141596A,虽然提出了一种高香型乌龙红茶及其加工方法,但其主要特征是选用特定乌龙红茶的品种,其工艺并没有提出将二种茶叶制成颗粒状,解决红茶的长条外观形状,容易碎断的品质,不利包装运输的缺点和解决传统乌龙色泽差、冲泡时产生红汤,影响品质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特征是将半发酵乌龙茶和全发酵红茶两者合一,通过制作工艺创新解决上述问题。产品具有乌龙茶的外形紧结重实,口感香气滋味、回甘力强,好包装,易运输,耐冲泡特点;又有红茶的红汤红叶滋味醇和或鲜爽,香气醇正,从而提高并丰富了我国茶叶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以该工艺制备的乌龙红茶叶既有传统乌龙茶的品质的香气与滋味又有红茶鲜爽醇和,香气醇正,味香特久。同时又改变了传统乌龙红茶叶的外观形状,具有乌龙茶的形态卷面、紧结重实,粒粒圆,包装运输保管冲泡方便的特征,并且制作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
为了解决传统乌龙茶冲泡时产生碎渣,减少香气流失,还有传统红茶固有的条型,不利用包装、运输、不耐冲泡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工艺创新,将传统乌龙茶优点和红茶优点于一体,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园选择在矿物质多,环境好,有机质丰富,水源足的地方,且具有生态茶园标准,茶园规划硬件建设完善,实行管理综合技术,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虫治虫,生物治虫,不喷化学农药;
2.茶叶采摘鲜叶的标准是生长成为壮芽2叶或3叶一芽,茶青鲜叶产量高,采茶工作效果好;
3.晒青,将温度控制在15-20℃,忌强光晒青,上午采青晒青就用太阳网,防太阳直射或下午4时后进行晒青,晒青为去除茶青水份,起激活的作用,使茶青发青香气;
4.凉青,将茶叶摊在晾晒工具,自然晾晒成萎凋,均衡去茶青温度,水分,散热气,使茶青恢复活力;
5.做青,在空调间,把晾好茶青,倒摇笼,第一次摇青一般摇4-5转/min,1-2分钟,以青气身微露,有少量香味,叶态稍有紧张状态为适度即“摇匀”,装上簸簊放回空调晾青,使茶青静养休息“走水”(去除茶叶的水分)恢复活力,第二次摇青相隔0.8-1.2小时,茶青晾到恢复有活力,也发出香味才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4-6分钟,但以青气较显露,叶片呈明显的紧张状态,有较香又柔软为适度即“摇活”,第二次摇青后“走水”不好,香气不足,就再摇第三次,第三次摇青看青做青摇青,摇1-3分钟,摇到出现强烈的青气和叶缘红点为适度,即摇“红”,做青摇青使茶青互相碰撞,破坏叶面细胞促进内含物转化加强酶的作用达香气;
6.萎调,做青摇完青后,轻簿放在晾晒工具(簸簊)(约1斤)放进空调,自然去水发酵,水份走了发酵香气进入茶青内,用手抓到爽手;
7.揉捻,室温度20-24℃,空气相对温度为85-90℃,揉捻数时间以机器大小而定,一般45型机60-70斤茶青,时间60-70分钟,分两次拌匀,压力由轻至重至轻,揉捻程度至细胞破坏至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叶充分外溢,用手紧所至茶叶溢而不成滴流;
8.发酵,全发酵质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进入发酵室发酵,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1)温度,气温24-25℃为佳,叶温保持在30℃为适宜,气温和叶温不能过高,叶温超过40℃,发酵变化激烈,使茶香味低淡,色暗,严重损害品质;
2)湿度,湿度对发酵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保持90%以上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酮素的形成和积累,发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5%,超过就要喷雾或酒水增湿;
3)通气供氧,发酵中需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5千克,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就不正常;
4)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一般摊叶8-12厘米适宜,过厚通气条件不良,叶温增得快,热量不易散发,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温,嫩叶和小形叶要薄摊,老叶和大叶要厚,发酵过程中应采用1-2次以利通气发酵均匀;
5)发酵时间,是从揉捻开始计算一般为3-5小时,但看发酵进展情况标准是香气和叶色变适度,青草气消失,出现新鲜清新的花果香,叶色变红,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9.杀青,用滚筒杀青,温度表达到200-230℃,投发酵好的茶青,炒制历时5-6分钟,用手抓到感觉无水份(干燥度为80%-95%);
杀青好的茶青通过放进包揉造粒设备(速包机或液压机造粒,平板机、去水机、连花机)由于经过上述工艺,在包揉造粒时,只需要20-30次数反复造粒,降低了传统工艺对茶的香气的损失,即可形成颗粒,粒粒圆,表面光滑,再进行干燥处理,第一次干燥定型处理:烘焙箱温度要求80℃-85℃,30分钟;进行摊晾2小时;第二干燥定型处理90℃-85℃,2小时;
10.入库
1)产品出厂放进冰柜或冷库,温度0-5℃存放10天,使茶叶内部少量水份再重新溢发于外表,达到保鲜和醇化作用;
2)出库进行精选(通过筛选分等级),提香,使质量达一致,评查师进行评审等级,包装出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与其他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乌龙茶的外形紧结重实,口感香气滋味、回甘力强,好包装,易运输,耐冲泡特点;又有红茶的红汤红叶滋味醇和鲜爽,香气醇正;即有乌龙茶半发酵,又有红茶全发酵,两者优点于一体的乌龙红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是通过制备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实施的。
实施例1
一种乌龙红茶,首先选用生态茶园标准:
加工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茶园选择在矿物质多,环境好,有机质丰富,水源足的地方,且具有生态茶园标准,茶园规划硬件建设完善,实行管理综合技术,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虫治虫,生物治虫,不喷化学农药;
2.茶叶采摘鲜叶的标准是生长成为壮芽2叶一芽,茶青鲜叶产量高,采茶工作效果好;
3.晒青,将温度控制在18℃,忌强光晒青,上午采青晒青就用太阳网,防太阳直射或下午4时后进行晒青,晒青为去除茶青水份,激活的作用,使茶青发青香气;
4.凉青,将茶叶摊在晾晒工具,自然晾晒成萎凋,均衡去茶青温度,水分,散热气,使茶青恢复活力;
5.做青,在空调间,把晾好茶青,倒摇笼,第一次摇青一般摇4转2分钟,以青气身微露,有少量香味,叶态稍有紧张状态为适度即“摇匀”,装上簸簊放回空调晾青,使茶青静养休息“走水”(去除茶叶的水分)恢复活力,第二次摇青相隔约1小时,茶青晾到恢复有活力,也发出香味才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约5分钟,但以青气较显露,叶片呈明显的紧张状态,有较香又柔软为适度即“摇活”,第二次摇青后“走水”不好,香气不足,就再摇第三次,第三次摇青看青做青摇青,约摇1分钟,摇到出现强烈的青气和叶缘红点为适度,即摇“红”,做青摇青使茶青互相碰撞,破坏叶面细胞促进内含物转化加强酶的作用达香气;
6.萎调,做青摇完青后,轻簿放在晾晒工具(簸簊)(约1斤)放进空调,自然去水发酵,水份走了发酵香气进入茶青内,用抓到爽手;
7.揉捻,室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为90%,揉捻数时间以机器大小而定,一般45型机60斤茶青,时间60分钟,分两次拌匀,压力由轻至重至轻,揉捻程度至细胞破坏至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叶充分外溢,用手紧所至茶叶溢而不成滴流;
8.发酵,全发酵质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进入发酵室发酵,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1)温度,气温24℃为佳,叶温保持在30℃为适宜,气温和叶温不能过高,叶温超过40℃,发酵变化激烈,使茶香味低淡,色暗,严重损害品质;
2)湿度,湿度对发酵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保持90%以上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酮素的形成和积累,发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5%,超过就要喷雾或酒水增湿;
3)通气供氧,发酵中需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千克,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就不正常;
4)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一般摊叶8厘米适宜,过厚通气条件不良,叶温增得快,热量不易散发,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温,嫩叶和小形叶要薄摊,老叶和大叶要厚,发酵过程中应采用2次以利通气发酵均匀;
5)发酵时间,是从揉捻开始计算一般为4小时,但看发酵进展情况标准是香气和叶色变适度,青草气消失,出现新鲜清新的花果香,叶色变红,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9.杀青,用滚筒杀青,温度表达到200℃,投发酵好的茶青,炒制历时5分钟,用手抓到感觉无水份(干燥度为85%);
杀青好的茶青通过放进包揉造粒设备(速包机或液压机造粒,平板机、去水机、连花机)由于经过上述工艺,在包揉造粒时,只需要23次数反复造粒,降低了传统工艺对茶的香气的损失。即可形成颗粒,粒粒圆,表面光滑,再进行干燥处理:第一次干燥定型处理,烘焙箱温度要求80℃,30分钟,进行摊晾2小时,第二干燥定型处理90℃,2小时;
10.入库
1)产品出厂放进冰柜或冷库,温度3℃存放10天,使茶叶内部少量水份再重新溢发于外表,达到保鲜和醇化作用;
2)出库进行精选(通过筛选分等级),提香,使质量达一致,评查师进行评审等级,包装出售。
实施例2
一种乌龙红茶,首先选用生态茶园标准:
加工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茶园选择在矿物质多,环境好,有机质丰富,水源足的地方,且具有生态茶园标准,茶园规划硬件建设完善,实行管理综合技术,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虫治虫,生物治虫,不喷化学农药;
2.茶叶采摘鲜叶的标准是生长成为壮芽3叶一芽,茶青鲜叶产量高,采茶工作效果好;
3.晒青,将温度控制在15℃,忌强光晒青,上午采青晒青就用太阳网,防太阳直射或下午4时后进行晒青,晒青为去除茶青水份,激活的作用,使茶青发青香气。
4.凉青,将茶叶摊在晾晒工具,自然晾晒成萎凋,均衡去茶青温度,水分,散热气,使茶青恢复活力;
5.做青,在空调间,把晾好茶青,倒摇笼,第一次摇青一般摇5转约2分钟,以青气身微露,有少量香味,叶态稍有紧张状态为适度即“摇匀”,装上簸簊放回空调晾青,使茶青静养休息“走水”(去除茶叶的水分)恢复活力,第二次摇青相隔约1小时,茶青晾到恢复有活力,也发出香味才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约5分,但以青气较显露,叶片呈明显的紧张状态,有较香又柔软为适度即“摇活”,第二次摇青后“走水”不好,香气不足,就再摇第三次,第三次摇青看青做青摇青,约摇1分钟,摇到出现强烈的青气和叶缘红点为适度,即摇“红”,做青摇青使茶青互相碰撞,破坏叶面细胞促进内含物转化加强酶的作用达香气;
6.萎调,做青摇完青后,轻簿放在晾晒工具(簸簊)(约1斤)放进空调,自然去水发酵,水份走了发酵香气进入茶青内,用抓到爽手;
7.揉捻,室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揉捻数时间以机器大小而定,一般45型机70斤茶青,时间70分钟,分两次拌匀,压力由轻至重至轻,揉捻程度至细胞破坏至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叶充分外溢,用手紧所至茶叶溢而不成滴流;
8.发酵,全发酵质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进入发酵室发酵,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1)温度,气温25℃为佳,叶温保持在30℃为适宜,气温和叶温不能过高,叶温超过40℃,发酵变化激烈,使茶香味低淡,色暗,严重损害品质;
2)湿度,湿度对发酵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保持90%以上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酮素的形成和积累,发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5%,超过就要喷雾或酒水增湿;
3)通气供氧,发酵中需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5千克,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就不正常;
4)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一般摊叶10厘米适宜,过厚通气条件不良,叶温增得快,热量不易散发,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温,嫩叶和小形叶要薄摊,老叶和大叶要厚,发酵过程中应采用2次以利通气发酵均匀;
5)发酵时间,是从揉捻开始计算一般为4小时,但看发酵进展情况标准是香气和叶色变适度,青草气消失,出现新鲜清新的花果香,叶色变红,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9.杀青,用滚筒杀青,温度表达到210℃以上,投发酵好的茶青,炒制历时6分钟,用手抓到感觉无水份(干燥度为90%);
杀青好的茶青通过放进包揉造粒设备(速包机或液压机造粒,平板机、去水机、连花机)由于经过上述工艺,在包揉造粒时,只需要25次数反复造粒,降低了传统工艺对茶的香气的损失,即可形成颗粒,粒粒圆,表面光滑,再进行干燥处理,第一次干燥定型处理,烘焙箱温度要求83℃,30分钟,进行晾晒2小时,第二干燥定型处理85℃,2小时;
10.入库
1)产品出厂放进冰柜或冷库,温度3℃存放10天,使茶叶内部少量水份再重新溢发于外表,达到保鲜和醇化作用;
2)出库进行精选(通过筛选分等级),提香,使质量达一致,评查师进行评审等级,包装出售。
实施例3
一种乌龙红茶,首先选用生态茶园标准:
加工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茶园选择在矿物质多,环境好,有机质丰富,水源足的地方,且具有生态茶园标准,茶园规划硬件建设完善,实行管理综合技术,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虫治虫,生物治虫,不喷化学农药;
2.茶叶采摘鲜叶的标准是生长成为壮芽2叶一芽,茶青鲜叶产量高,采茶工作效果好;
3.晒青,将温度控制在20℃,忌强光晒青,上午采青晒青就用太阳网,防太阳直射或下午4时后进行晒青,晒青为去除茶青水份,激活的作用,使茶青发青香气;
4.凉青,将茶叶摊在晾晒工具,自然晾晒成萎凋,均衡去茶青温度,水分,散热气,使茶青恢复活力;
5.做青,在空调间,把晾好茶青,倒摇笼,第一次摇青一般摇5转约2分钟,以青气身微露,有少量香味,叶态稍有紧张状态为适度即“摇匀”,装上簸簊放回空调晾青,使茶青静养休息“走水”(去除茶叶的水分)恢复活力,第二次摇青相隔约1小时,茶青晾到恢复有活力,也发出香味才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约5分,但以青气较显露,叶片呈明显的紧张状态,有较香又柔软为适度即“摇活”,第二次摇青后“走水”不好,香气不足,就再摇第三次,第三次摇青看青做青摇青,约摇1分钟,摇到出现强烈的青气和叶缘红点为适度,即摇“红”,做青摇青使茶青互相碰撞,破坏叶面细胞促进内含物转化加强酶的作用达香气;
6.萎调,做青摇完青后,轻簿放在晾晒工具(簸簊)(约1斤)放进空调,自然去水发酵,水份走了发酵香气进入茶青内,用抓到爽手;
7.揉捻,室温度24℃,空气相对温度为90%,揉捻数时间以机器大小而定,一般45型机65斤茶青,时间65分钟,分两次拌匀,压力由轻至重至轻,揉捻程度至细胞破坏至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叶充分外溢,用手紧所至茶叶溢而不成滴流;
8.发酵,全发酵质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进入发酵室发酵,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1)温度,气温24℃为佳,叶温保持在30℃为适宜,气温和叶温不能过高,叶温超过40℃,发酵变化激烈,使茶香味低淡,色暗,严重损害品质;
2)湿度,湿度对发酵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保持90%以上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酮素的形成和积累,发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5%,超过就要喷雾或酒水增湿;
3)通气供氧,发酵中需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千克,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就不正常;
4)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一般摊叶10厘米适宜,过厚通气条件不良,叶温增得快,热量不易散发,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温,嫩叶和小形叶要薄摊,老叶和大叶要厚,发酵过程中应采用2次以利通气发酵均匀;
5)发酵时间,是从揉捻开始计算一般为4小时,但看发酵进展情况标准是香气和叶色变适度,青草气消失,出现新鲜清新的花果香,叶色变红,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9.杀青,用滚筒杀青,温度表达到230℃,投发酵好的茶青,炒制历时5分钟,用手抓到感觉无水份(干燥度为90%);
杀青好的茶青通过放进包揉造粒设备(速包机或液压机造粒,平板机、去水机、连花机)由于经过上述工艺,在包揉造粒时,只需要25次数反复造粒,降低了传统工艺对茶的香气的损失,即可形成颗粒,粒粒圆,表面光滑,再进行干燥处理,第一次干燥定型处理,烘焙箱温度要求80℃,30分钟,进行晾晒2小时,第二干燥定型处理88℃,2小时;
10.入库
1)产品出厂放进冰柜或冷库,温度4℃存放10天,使茶叶内部少量水份再重新溢发于外表,达到保鲜和醇化作用;
出库进行精选(通过筛选分等级),提香,使质量达一致,评查师进行评审等级,包装出售。
Claims (5)
1.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摘新鲜的茶叶,然后进行晒青、凉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杀青、造粒,具体步骤如下:
(1)茶园选择矿物质多,环境好,有机质丰富,水源足的地方,并且具有生态茶园标准,茶园规划硬件建设完善,实行茶园管理综合技术,施有机肥和生物肥,生物治虫,不喷化学农药;
(2)茶叶采摘鲜叶,采摘的标准是壮芽2叶或3叶一芽;
(3)晒青,将温度控制在15-20℃,忌强光晒青,上午采青晒青用太阳网,防太阳直射,或者下午4时后进行晒青;
(4)凉青,将茶叶摊在晾晒工具上,自然晾晒成萎凋,均衡茶青温度,水分,散热气,使茶青恢复活力;
(5)做青,在空调室,温度控制在18-22℃,把晾好的茶青,倒入摇笼,进行摇青;
(6)萎凋,做青摇青后,将茶叶轻簿放在晾晒工具上,放进空调室,温度控制在18-22℃,进行抽湿去水半发酵,水份挥发后发酵香气进入茶青内;
(7)揉捻,揉捻的条件为室温20-24℃,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8)全发酵,全发酵质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进入发酵室全发酵,全发酵的条件为:
a.温度,气温24-25℃,叶温保持在30℃为宜;
b.湿度,湿度也是发酵的一个重要条件,保持90-95%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酮素的形成和积累;
c.通气供氧,发酵中需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5千克;
d.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摊叶8-12厘米;
e.发酵时间,从揉捻开始计算,时间为3-5小时;
(9)杀青,用滚筒杀青,温度达到200-230℃,投发酵好的茶青,炒制历时5-6分钟,用手抓到感觉无水份,然后放进包揉造粒设备形成表面光滑、粒粒饱满的圆颗粒,再进行干燥处理;
(10)入库,产品出厂放进冰柜或冷库,温度0-5℃存放10天,使茶叶内部少量水份再重新溢发于外表,达到保鲜和醇化作用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摇青工艺为:
第一次摇青,摇4-5转/min,1-2分钟,以青气身微露,有少量香味,叶态稍有紧张状态,装上簸簊放回空调晾青,使茶青静养休息去除茶叶的水分,恢复活力,第二次摇青和第一次相隔0.8-1.2小时,茶青晾到恢复有活力,发出淡香味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4-6分钟,以青气显露,叶片呈明显的紧张状态,叶片较香又柔软即可;经过两次摇青后,水分挥发不好,叶片香气不足,进行第三次摇青,第三次摇青1-3分钟,摇到出现强烈的青气和叶缘红点为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的揉捻时间以机器大小而定,45型机60-70斤茶青,时间60-70分钟,分两次拌匀,压力由轻至重至轻,揉捻程度至细胞破坏至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叶汁充分外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所述的包揉造粒需要20-30次数反复造粒,降低了传统工艺对茶的香气的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所述的干燥处理的工艺是:第一次干燥定型处理,烘焙箱温度要求80-85℃,30分钟,进行晾晒2小时,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定型处理85-90℃,2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4400.0A CN10394777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4400.0A CN10394777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7778A CN103947778A (zh) | 2014-07-30 |
CN103947778B true CN103947778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1325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44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777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477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86722B (zh) * | 2014-08-06 | 2016-06-29 | 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渥堆工艺的条状乌龙茶生产方法 |
CN104171066A (zh) * | 2014-08-08 | 2014-12-03 | 武夷山市凯铭萱茶厂 | 一种岩茶 |
CN105124007B (zh) * | 2015-08-05 | 2018-09-11 |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746739B (zh) * | 2016-03-11 | 2019-10-15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颗粒状花香型黄旦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685283A (zh) * | 2016-04-15 | 2016-06-22 | 罗学平 | 一种甜花香颗粒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15474A (zh) * | 2016-04-15 | 2016-08-03 | 罗学平 | 一种夏季花香型四川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319015A (zh) * | 2016-04-29 | 2017-11-07 | 青岛香茗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一种凤头紫萱茶加工工艺 |
CN106332994A (zh) * | 2016-09-18 | 2017-01-18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夏季春闺茶的加工方法 |
CN106615257A (zh) * | 2016-10-10 | 2017-05-10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青心乌龙红茶的制备方法 |
CN106974044A (zh) * | 2017-05-27 | 2017-07-25 | 余庆县玉笏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小叶苦丁球茶及加工工艺 |
CN107125351A (zh) * | 2017-06-30 | 2017-09-05 | 廉江市萱人境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乌龙绿茶及加工方法 |
CN108835299A (zh) * | 2018-08-30 | 2018-11-20 | 吴金翠 | 炉青茶及其制备工艺 |
CN109820062A (zh) * | 2018-12-29 | 2019-05-31 | 刘安兴 | 武夷岩红制备方法 |
CN110200309A (zh) * | 2019-03-20 | 2019-09-06 | 福建绿色黄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3647479B (zh) * | 2021-08-25 | 2023-11-24 | 福建康士力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8875A (zh) * | 2000-12-26 | 2001-08-2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乌龙红茶制作方法 |
CN101099517A (zh) * | 2007-07-30 | 2008-01-09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混杂陈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783532A (zh) * | 2012-09-05 | 2012-11-21 | 安溪中闽魏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CN102919397A (zh) * | 2012-11-05 | 2013-02-13 |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颗粒型乌龙红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141596A (zh) * | 2013-03-07 | 2013-06-12 | 福建归来客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高香型乌龙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238686A (zh) * | 2013-05-29 | 2013-08-14 |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
2014
- 2014-05-26 CN CN201410224400.0A patent/CN1039477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8875A (zh) * | 2000-12-26 | 2001-08-2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乌龙红茶制作方法 |
CN101099517A (zh) * | 2007-07-30 | 2008-01-09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混杂陈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783532A (zh) * | 2012-09-05 | 2012-11-21 | 安溪中闽魏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CN102919397A (zh) * | 2012-11-05 | 2013-02-13 |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颗粒型乌龙红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141596A (zh) * | 2013-03-07 | 2013-06-12 | 福建归来客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高香型乌龙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238686A (zh) * | 2013-05-29 | 2013-08-14 |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7778A (zh) | 201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47778B (zh) | 一种生态乌龙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2987034B (zh) | 一种金花茶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666626B (zh) |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 |
CN103238686B (zh) |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217683B (zh)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7593941B (zh) | 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947777B (zh) | 一种花香有机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415453B (zh) | 一种金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783178B (zh) | 利用白毫茶加工兰花香型白茶的方法 | |
CN104336197A (zh) | 黑茯茶制作方法 | |
CN101744061A (zh) | 富含锌硒乌龙茶生产工艺 | |
CN105053277A (zh) | 一种利用夏秋茶叶制备红茯砖茶的工艺 | |
CN105746739A (zh) | 一种颗粒状花香型黄旦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341193A (zh) |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494728A (zh) | 一种天然甜花香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1480209A (zh) | 花香型绿茶的制造方法 | |
CN106417692A (zh) | 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872303A (zh) | 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 | |
CN107125351A (zh) | 一种生态乌龙绿茶及加工方法 | |
CN110915596A (zh) | 烤烟上六片烟叶的种植方法及肥料 | |
CN105410218A (zh) | 一种利用中茶108、302茶树良种鲜叶制作优质低氟黑茶的方法 | |
CN105145889A (zh) | 带有花果香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5285189A (zh) | 红茶饼的制作方法 | |
CN104798483A (zh) | 一种瓠瓜的种植方法 | |
CN111937972A (zh) | 红茶的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