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553A - 旋转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553A
CN103946553A CN201280056562.7A CN201280056562A CN103946553A CN 103946553 A CN103946553 A CN 103946553A CN 201280056562 A CN201280056562 A CN 201280056562A CN 103946553 A CN103946553 A CN 103946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agent
holding part
rotary compressor
spac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65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6553B (zh
Inventor
尾形雄司
盐谷优
引地巧
椎健太郎
庄山直芳
和田贤宣
长谷川宽
吉田裕文
中井启晶
鶸田晃
船越大辅
大野龙一
苅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6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6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10Outer memb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rotary pistons;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29/124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pumps
    • F04C29/12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pumps of the non-retur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9Lubricant s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旋转压缩机(100)具有密闭容器(1)、缸体(15)、活塞(28)、下轴承部件(72)、滑片(33)、吸入口(20)、排出口(41)和分隔部件(64)。分隔部件(64)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由此在与下轴承部件(72)邻接的位置形成有由分隔部件(64)和下轴承部件(72)围成的空间。储存在储油部(22)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该围成的空间中,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位于从基准平面(H1)看与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

Description

旋转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旋转压缩机在空调装置、供暖装置、供热水器等电气化产品中广泛使用。作为用来改善旋转压缩机的效率的一个措施,提案有一种抑制因被吸入压缩室中的制冷剂(吸入制冷剂)从周围受热所导致的效率下降、所谓的热损失的技术。
专利文献1的旋转压缩机,作为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的方法,在缸体的吸入侧部分具有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抑制从密闭容器内的高温的制冷剂向缸体的内壁传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40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缸体形成密闭空间并非易事。因此,期待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入制冷剂受热的其他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
具有储油部的密闭容器;
配置于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缸体;
配置于上述缸体的内部的活塞;
以在上述缸体与上述活塞之间形成缸体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缸体的轴承部件;
将上述缸体室分隔成吸入室和排出室的分隔滑片;
将应被压缩的制冷剂导入上述吸入室的吸入口;
形成于上述轴承部件,将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上述排出室排出的排出口;和
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与上述轴承部件一起形成通过上述排出口从上述排出室排出的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分隔部件,
上述分隔部件或者有别于上述分隔部件的其他部件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由此在与上述轴承部件邻接的位置形成有由上述分隔部件和上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或者由上述其他部件和上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
储存在上述储油部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上述围成的空间,由此形成有油保持部,
上述油保持部位于从基准平面看与上述吸入口相同的一侧,上述基准平面包括上述滑片向上述缸体的中心轴最突出时的上述滑片的中心和上述缸体的上述中心轴。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旋转压缩机,储存在储油部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由分隔部件和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或者由其他部件和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中,由此形成油保持部。另外,油保持部位于从基准平面看与吸入口相同的一侧。通过油浸入所围成的空间,能够使油沉淀。因此,油保持部抑制轴承部件的受热,进而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2A是沿着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IIA-IIA线的横截面图。
图2B是沿着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IIB-IIB线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下轴承部件的仰视图。
图5A是表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位置的其他特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5B是表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位置的其他特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5C是表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位置的其他特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5D是表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其他优选位置的概略图。
图5E是表示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另外其他优选位置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形成油保持部的其他构造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说明连通路径的详细位置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油保持部的其他构造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形成油保持部的另外其他构造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形成油保持部的另外其他构造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形成油保持部的另外其他构造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变形例1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13是变形例2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连通路径的位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下轴承部件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油保持部的其他构造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油保持部的另外其他构造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8是变形例3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19是变形例4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20是变形例5的旋转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其包括:
具有储油部的密闭容器;
配置于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缸体;
配置于上述缸体的内部的活塞;
以在上述缸体与上述活塞之间形成缸体室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缸体的轴承部件;
将上述缸体室分隔成吸入室和排出室的滑片;
将应被压缩的制冷剂导入上述吸入室的吸入口;
形成于上述轴承部件,将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上述排出室排出的排出口;和
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与上述轴承部件一起形成通过上述排出口从上述排出室排出的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分隔部件,
通过上述分隔部件或者有别于上述分隔部件的其他部件安装于上述轴承部件,在与上述轴承部件邻接的位置形成有由上述分隔部件和上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或者由上述其他部件和上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
储存在上述储油部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上述围成的空间,由此形成油保持部,
上述油保持部位于从基准平面看与上述吸入口相同的一侧,上述基准平面包括上述滑片向上述缸体的中心轴最突出时的上述滑片的中心和上述缸体的上述中心轴。
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上述其他部件也可以是覆盖上述轴承部件以形成上述油保持部的油杯。如果使用油杯作为有别于分隔部件的其他部件,则设计上的制约也少,并且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形成油保持部。
第三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安装有上述活塞的主轴。上述轴承部件也可以具有:与上述缸体邻接的圆板部;以支承上述主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圆板部的轴承部;和从上述圆板部突出以包围成为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凹部的堤部。通过上述凹部被上述分隔部件封闭而能够形成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可靠地将制冷剂排出空间从油保持部隔离。
第四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上述其他部件也可以是覆盖上述轴承部件以形成上述油保持部的油杯,也可以上述分隔部件覆盖上述轴承部件以形成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也可以在上述分隔部件的内侧配置上述油杯。根据这种构造,能够使用具有与现有旋转压缩机的轴承部件相同构造的轴承部件,并且能够形成油保持部。
第五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第四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将上述储油部和上述油保持部连通的连通路径。储油部的油能够通过连通路径浸入油保持部。
在第六方式中,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将包括上述中心轴的平面并且与上述油保持部相切的两个平面定义为相切平面,将把上述相切平面所成的角之中上述油保持部所位于的区域的角二等分并且包括上述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上述油保持部的二等分平面,在被上述二等分平面分割的上述油保持部的两个部分之中,将在上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上述吸入口的部分定义为前半部分,将在上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上述吸入口的部分定义为后半部分。第六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上述储油部的油也可以仅通过上述后半部分浸入上述前半部分。上述连通路径也可以将上述储油部和上述后半部分连通。在这样的置设置有连通路径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第七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第四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油保持部也可以具有:在上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上述吸入口的前半部分、在上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上述吸入口的后半部分、和位于上述前半部分与上述后半部分之间的缩进部分。缩进部分抑制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的油的移动。其结果是,前半部分中的油的流动得到抑制,进而吸入制冷剂的受热得到有效的抑制。
第八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七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将上述储油部和上述油保持部连通的连通路径。上述连通路径也可以将上述储油部和上述后半部分连通。上述储油部的油也可以仅通过上述后半部分和上述缩进部分浸入上述前半部分。由此,前半部分中的油的流动得到有效的抑制。
第九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第八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设置于上述轴承部件的凹部被上述分隔部件封闭而形成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上述油保持部中的上述轴承部件的壁厚也可以比上述凹部中的上述轴承部件的壁厚大。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少排出口的容积。即,能够减少源自排出口的死容积。
第十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第九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将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和上述油保持部投影在与上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区域的面积也可以比与上述油保持部对应的区域的面积小。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确保隔热层较大,因此吸入制冷剂的受热得到有效的抑制。
在第十一方式中,在第一~第十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i)将上述基准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ii)将包括上述中心轴并且与上述第一基准平面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基准平面,(iii)在用上述第一基准平面和上述第二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中,将包括上述吸入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一象限区间,将包括上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二象限区间,将上述第一象限区间的相对侧并且与上述第二象限区间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三象限区间,将上述第二象限区间的相对侧并且与上述第一象限区间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四象限区间。第十一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将上述第一~第四象限区间和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投影在与上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在对与上述第一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与上述第二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和与上述第三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合计的区域范围内收纳与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全部区域。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在第十二方式中,在第一~第十一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a)将上述基准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b)将包括上述吸入口的中心和上述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第三基准平面,(c)将用上述第一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上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一高温区间,(d)将用上述第三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上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二高温区间,(e)将用上述第一基准平面和上述第三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之中,包含于上述第一高温区间和上述第二高温区间中的任意之中的三个区间的合计定义为合计高温区间。第十二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将上述合计高温区间和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投影在与上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上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区域的70%以上与对应于上述合计高温区间的区域重复。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考虑了吸入制冷剂的受热(热损失)和压力损失的总损失控制为最小。
第十三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在第一~第十二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安装有上述活塞的主轴。上述旋转压缩机也可以是上述主轴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且上述储油部形成于上述密闭容器的底部的立式旋转压缩机。根据立式旋转压缩机,驱动主轴的电动机产生的旋转流难以影响油保持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压缩机100具有密闭容器1、电动机2、压缩机构102和主轴4。压缩机构102配置于密闭容器1的下部。电动机2在密闭容器1的内部配置于压缩机构102之上。通过主轴4,连结压缩机构102和电动机2。在密闭容器1的上部设置有用来向电动机2供电的端子21。在密闭容器1的底部形成有用来保持润滑用油的储油部(储油池,油层,oil reservoir)22。
电动机2由定子17和转子18构成。定子17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内壁。转子18固定于主轴4上,并且与主轴4一同旋转。
在密闭容器1的上部设有排出管11。排出管11贯通密闭容器1的上部,并且向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开口。排出管11发挥作为将在压缩机构102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密闭容器1的外部引导的排出流路的作用。在旋转压缩机100工作时,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填满。
压缩机构102被电动机2驱动以压缩制冷剂。具体而言,压缩机构102具有:第一压缩块3、第二压缩块30、上轴承部件6、下轴承部件72、中间板38、第一分隔部件9(第一消音部件或第一封闭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64(第二消音部件或第二封闭部件)。制冷剂在第一压缩块3或者第二压缩块30中被压缩。第一压缩块3和第二压缩块30浸渍在储存于储油部22的油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缩块3采用与构成第二压缩块30的部件共通的部件构成。因此,第一压缩块3具有与第二压缩块30的吸入容积相等的吸入容积。
如图2A所示,第一压缩块3由第一缸体5、第一活塞8、第一滑片(vane)32、第一吸入口19、第一排出口40和第一弹簧36构成。如图2B所示,第二压缩块30由第二缸体15、第二活塞28、第二滑片33、第二吸入口20、第二排出口41和第二弹簧37构成。第一缸体5和第二缸体15相互沿着上下方向成同心状配置。
主轴4具有第一偏心部4a和第二偏心部4b。偏心部4a和4b分别向半径方向的外方突出。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28分别配置于第一缸体5和第二缸体15的内部。在第一缸体5的内部,第一活塞8安装于第一偏心部4a。在第二缸体15的内部,第二活塞28安装于第二偏心部4b。在第一缸体5和第二缸体15中,分别形成有第一滑片槽34和第二滑片槽35。在主轴4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滑片槽34的位置与第二滑片槽35的位置一致。第一偏心部4a向与第二偏心部4b的突出方向180度相反的方向突出。即,第一活塞8与第二活塞28之间的相位差是180度。该结构发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效果。
上轴承部件6以在第一缸体5的内周面与第一活塞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一缸体室25的方式安装于第一缸体5。下轴承部件72以在第二缸体15的内周面与第二活塞2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缸体室26的方式安装于第二缸体15。详细来讲,上轴承部件6安装于第一缸体5的上部,下轴承部件72安装于第二缸体15的下部。在第一缸体5与第二缸体15之间配置有中间板38。
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形成于第一缸体5和第二缸体15。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向第一缸体室25和第二缸体室26开口。在第一吸入口19和第二吸入口20分别连接有第一吸入管14和第二吸入管16。
第一排出口4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形成于上轴承部件6和下轴承部件72。第一排出口4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向第一缸体室25和第二缸体室26开口。为了开闭第一排出口40,在第一排出口40设置有第一排出阀43。为了开闭第二排出口41,在第二排出口41设置有第二排出阀44。
第一滑片32(叶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滑片槽34中。第一滑片32沿着第一活塞8的圆周方向分隔第一缸体室25。即,第一缸体室25被分隔成第一吸入室25a和第一排出室25b。第二滑片33(叶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于第二滑片槽35。第二滑片33沿着第二活塞28的圆周方向分隔第二缸体室26。即,第二缸体室26被分隔成第二吸入室26a和第二排出室26b。第一吸入口19和第一排出口40分别位于第一滑片32的左右。第二吸入口20和第二排出口41分别位于第二滑片33的左右。应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吸入口19被供给到第一缸体室25(第一吸入室25a)。应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吸入口20被供给到第二缸体26(第二吸入室26a)。在第一缸体室25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推开第一排出阀43,通过第一排出口40从第一排出室25b排出。在第二缸体室26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推开第二排出阀44,通过第二排出口41从第二排出室26b排出。
第一活塞8和第一滑片32也可以采用单一的部件即摆动活塞构成。第二活塞28和第二滑片33也可以采用单一的部件即摆动活塞构成。第一滑片32和第二滑片33也可以分别与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28结合。旋转压缩机的详细类型并无特别限定,能够广泛采用旋转活塞式、摆动活塞式等类型。
在第一滑片32的背后和第二滑片33的背后分别配置有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7。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7分别向主轴4的中心挤压第一滑片32和第二滑片33。第一滑片槽34的后部和第二滑片槽35的后部分别与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连通。因此,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的压力施加在第一滑片32的背面和第二滑片33的背面。另外,储存在储油部22中的油被供给到第一滑片槽34和第二滑片槽35。
如图1所示,第一分隔部件9以从上轴承部件6看在第一缸体室25的相反侧形成通过第一排出口40从第一排出室25b排出的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51的方式安装于上轴承部件6。详细来讲,第一分隔部件9以在上轴承部件6的上方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1的方式安装于上轴承部件6的上部。第一分隔部件9与上轴承部件6一起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1。第一排出阀43被第一分隔部件9覆盖。在第一分隔部件9形成有用于将制冷剂从制冷剂排出空间51向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13引导的排出口9a。第二分隔部件64以从下轴承部件72看在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形成通过第二排出口41从第二排出室26b排出的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方式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详细来讲,第二分隔部件64以在下轴承部件72的下方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方式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的下部。第二分隔部件64与下轴承部件72一起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第二排出阀44被第二分隔部件64覆盖。制冷剂排出空间51和52分别发挥作为制冷剂流路的作用。主轴4贯通第一分隔部件9的中央部和第二分隔部件64的中央部,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上轴承部件6和下轴承部件72支承。
制冷剂排出空间52通过贯通流路46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1连通。贯通流路46在与主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贯通下轴承部件72、第二缸体15、中间板38、第一缸体5和上轴承部件6。在第二压缩块30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与在第一压缩块3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在第一分隔部件9的内部空间即制冷剂排出空间51中合流。因此,即使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容积稍有不足,在第一分隔部件9的内部也能获得制冷剂排出空间51的消音效果。另外,贯通流路46的截面积(流路面积)比第二排出口41的截面积(流路面积)大。由此,能够防止压力损失的增大。
如图2B所示,在本说明书中,按照以下方式定义第一基准平面H1、第二基准平面H2和第三基准平面H3。将包括第二滑片33向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最突出时的第二滑片33的中心和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H1。第一基准平面H1通过第二滑片槽35的中心。另外,将包括中心轴O1并且与第一基准平面H1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基准平面H2。将包括第二吸入口20的中心和中心轴O1的平面定义为第三基准平面H3。此外,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与主轴4的旋转轴和第一缸体5的中心轴基本一致。
第二滑片槽35具有面向第二缸体室26的开口。在第二缸体15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将第二滑片槽35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定义为基准位置时,第一基准平面H1可以是通过该基准位置并且包括中心轴O1的平面。即,“第二滑片槽35的中心”是指第二滑片槽35的开口的中心。第一基准平面H1可以是包括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和第二滑片33向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最突出时的第二缸体15与第二活塞28的切点(详细来讲是切线)的平面。另外,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详细来讲是指第二缸体15的圆筒状的内周面的中心轴。
如图1所示,压缩机构102还具有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位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油保持部53形成于从下轴承部件72看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详细来讲,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2的下表面相接。第二分隔部件64(或者有别于第二分隔部件64的其他部件)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由此在与下轴承部件72邻接的位置形成有被第二分隔部件64(或者有别于第二分隔部件64的其他部件)和下轴承部件72围成的空间。而且,储存在储油部22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该围成的空间中,从而形成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构成为该油保持部53中的油的流动比储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更受到抑制。油保持部53中的油的流动比储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缓慢。
在旋转压缩机100中,储油部22的油面位于第一缸体5的下表面之上。为了确保可靠性,优选储油部22的油面在运转时位于第一缸体5上表面之上,并且位于电动机2的下端之下。第二缸体15、下轴承部件72和第二分隔部件64浸渍在储油部22的油中。因此,储油部22的油能够浸入油保持部53中。
应被压缩的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的状态。另一方面,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因此,在旋转压缩机100的运转中,在下轴承部件72产生特定的温度分布。具体而言,当将下轴承部件72分成吸入侧部分和排出侧部分时,吸入侧部分带有较低的温度,排出侧部分带有较高的温度。吸入侧部分是用第一基准平面H1分割下轴承部件72而得到的两个部分之中包括第二吸入口20的正下方部分的部分。排出侧部分是两个部分之中设置有第二排出口41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形成有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2的下表面相接。油保持部53的油抑制被吸入第二缸体室26中的制冷剂(吸入制冷剂)从周围受热。详细来讲,根据以下的主要理由,油保持部53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油是液体,具有大的粘度。另外,油从储油部22浸入形成有油保持部53的空间中,由此能够使油在油保持部53中沉淀。因此,油保持部53的油的流速比储油部22的油的流速慢。一般来讲,物体表面的热传导率与流体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当油保持部53的油的流速慢时,下轴承部件72的下表面的热传导率也小。其结果是,热从油保持部53的油平稳地移动到下轴承部件72。下轴承部件72难以从油中受热,因此吸入制冷剂从下轴承部件72受热也得到抑制。根据这样的理由,油保持部53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此外,即使在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2的下表面之间配置有其他的部件,也能够将该其他的部件视作下轴承部件72的一部分。
抑制吸入制冷剂受热的效果起因于不仅油保持部53而且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大部分也形成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足够的排出制冷剂的热向吸入制冷剂传递时的热的移动距离。详细来讲,热为了从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排出制冷剂向第二吸入室26a的吸入制冷剂传递,热需要通过下轴承部件72内部的传热路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传热路径较长。根据傅立叶定律,传热量与传热路径的距离成反比。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热从排出制冷剂向吸入制冷剂移动时的热阻力。
另外,根据油保持部53,能够在密闭容器1中蓄积多余的相当于油保持部53容积的量的油。因此,油保持部53有助于提高旋转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下轴承部件72具有圆板部70a、轴承部70b和堤部70c。圆板部70a是与第二缸体15邻接的部分。在圆板部70a形成有第二排出口41。开闭第二排出口41的第二排出阀44安装于圆板部70a上。轴承部70b是以支承主轴4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圆板部70a上的中空圆筒状的部分。堤部70c是以包围应成为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凹部72t的方式从圆板状70a突出的部分。堤部70c的开口端面是平坦的面。
第二分隔部件64俯视是圆形,在其中央部具有用于使主轴4通过的贯通孔。具体而言,第二分隔部件64由板状部分64a(底面部分)和圆弧状部分64b(侧壁部分)构成。第二分隔部件64以从下轴承部件72看在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分别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的方式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板状部分64a的一部分与堤部70c相接,将由轴承部70b和堤部70c围成的凹部72t封闭。板状部分64a的其余部分与下轴承部件72的圆板状70a相对,以形成油保持部53。圆弧状部分64b是一体地形成于板状部分64a上的部分,沿着板状部分64a的外周形成。圆弧状部分64b还在板状部分64a的厚度方向(与主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圆弧状部分64b的端部与下轴承部分72之间形成有作为将储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连通的连通路径的缝隙64p。将连通路径的尺寸(缝隙64p的宽度)调节成为了储油部22的油浸入油保持部53中所需的足够大的尺寸。因此,油保持部53中的油的流动比储油部22中的油的流动缓慢。因此,在油保持部53中,油形成比较稳定的温度分层。
如图4所示,在主轴4的周围,在一部分的角度范围形成油保持部53,在其他一部分的角度范围形成制冷剂空间52。但是,在主轴4的圆周方向上,油保持部53的一部分与制冷剂排出空间的一部分也可以重叠。油保持部53通过下轴承部件72的堤部70c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完全隔离。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大部分形成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另一方面,油保持部53形成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根据这种位置关系,能够抑制热从排出到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制冷剂向被吸入到第二缸体室26中的制冷剂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保持部53的一部分形成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但是,油保持部53的全部也可以形成于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吸入口20相同的一侧。
如图3所示,形成有油保持部53的部分中的下轴承部件72的壁厚比形成有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部分中的下轴承部件72的壁厚大。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少第二排出口41的容积。即,减少源自第二排出口41的死容积。形成有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部分中的下轴承部件72的最小壁厚为D1,形成有油保持部53的部分中的下轴承部件72的最小壁厚为D2时,例如满足1.1≤(D2/D1)≤40(或者1.5≤(D2/D1)≤40)的关系。此外,“下轴承部件72的壁厚”是指与主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
下轴承部件72中的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的占有率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将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投影(正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具有比与油保持部53对应的区域的面积大的面积。从抑制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增加的观点看,优选这种结构。
另一方面,在将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投影(正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区域的面积为S3、与油保持部53对应的区域的面积为S4时,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区域的面积S3也可以比与油保持部53对应的区域的面积S4小。从抑制吸入制冷剂受热的观点看,优选这种结构。面积S3和面积S4例如满足1.1≤(S4/S3)≤5的关系。另外,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容积为V3,油保持部53的容积为V4时,例如满足1.1≤(V4/V3)≤10的关系。通过充分地确保油保持部53的面积和/或容积,能够充分地获得抑制吸入制冷剂受热的效果。但是,面积S3也可以与面积S4一致。容积V3也可以与容积V4一致。
对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的位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B所示,将用第一基准平面H1和第二基准平面H2分割旋转压缩机100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之中包括第二吸入口20的区间定义为第一象限区间Q1。将四个区间之中包括第二排出口41的区间定义为第二象限区间Q2。将四个区间之中第一象限区间Q1的相对侧并且与第二象限区间Q2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三象限区间Q3。将四个区间之中第二象限区间Q2的相对侧并且与第一象限区间Q1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四象限区间Q4
图4是下轴承部件72的仰视图。如果忽略左右的反转,则图4与在将第一~第四象限区间Q1~Q4、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投影(正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投影图中,在对与第一象限区间Q1对应的区域、与第二象限区间Q2对应的区域和与第三象限区间Q3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合计的区域的范围内收纳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全部区域。另外,在对与第一象限区间Q1对应的区域、与第三象限区间Q3对应的区域和与第四象限区间Q4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合计的区域的范围内收纳与油保持部53对应的全部区域。如之前所说明的那样,与第二象限区间Q2和第三象限区间Q3对应的区域,与带有较高温度的排出侧部分对应。因此,在第二象限区间Q2和第三象限区间Q3中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贯通流路46例如在第三象限区间Q3中向制冷剂排出空间52开口。贯通流路46也可以在第二象限区间Q2中向制冷剂排出空间52开口。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排出空间52横穿第一基准平面H1,还与第三基准平面H3重叠。即,制冷剂排出空间52也形成于第二吸入口20的正下方。从抑制热从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制冷剂向第二缸体室26的制冷剂的移动(热损失)的观点来看,这种结构未必优选。但是,根据以下说明的理由,能够允许这种结构。
在一般的旋转压缩机中,为了避免产生死容积,吸入口和排出口设置于尽可能靠近滑片的位置。制冷剂排出空间形成于下轴承部件的下方,排出口向制冷剂排出空间开口。为了减少热损失,优选仅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排出口相同的一侧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压力损失,期望在排出口的周围确保足够大的空间。假设,当从热损失的观点出发限制制冷剂排出空间的范围,并且排出口周围的空间大小变得不充分时,有可能导致压力损失的大幅增加。即,在减少热损失与抑制压力损失之间存在权衡(折衷)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抑制压力损失的观点出发,敢于允许制冷剂排出空间52也存在于第二吸入口20的正下方。如果至少在与第四象限区间Q4对应的区域中不存在制冷剂排出空间52,就能获得抑制热损失的效果。
从其他方面,能够按照以下的方式特别指定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位置。
如图5A所示,将用第一基准平面H1分割旋转压缩机100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第二排出口41的区间定义为第一高温区间SG1(斜线部)。如图5B所示,将用第三基准平面H3分割旋转压缩机100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第二排出口41的区间定义为第二高温区间SG2(斜线部)。如图5C所示,将用第一基准平面H1和第三基准平面H3分割旋转压缩机100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之中,包含于第一高温区间SG1和第二高温区间SG2中任意之中的三个区间的合计区间定义为合计高温区间SGtotal(斜线部)。在将合计高温区间SGtotal和制冷剂排出空间52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例如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区域的70%以上也可以和与合计高温区间SGtotal对应的区域重复。即,当制冷剂排出空间52也形成于第二吸入口20的正下方时,考虑了热损失和压力损失的总损失变得最小,旋转压缩机100能够发挥最佳的效率。
另外,如图5D所示,在将合计高温区间SGtotal和制冷剂排出空间52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收纳于与合计高温区间SGtotal对应的区域中。简单来讲,制冷剂排出空间52也可以按照不横穿第三基准平面H3的方式形成于从下轴承部件72看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下轴承部件72的下方)。根据这种构造,抑制热损失的效果提高。在不必担心压力损失增大的情况下,这种构造也得到充分的认可。
如图5E所示,根据情况,在将第一高温区间SG1和制冷剂排出空间52投影在与中心轴O1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对应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收纳于与第一高温区间SG1对应的区域中。即,也可以仅在从第一基准平面H1看与第二排出口41相同的一侧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
接着,说明形成油保持部53的其他构造。
如图6所示,第二分隔部件64的圆弧状部分64b也可以在与中心轴O1平行的方向延伸,而与下轴承部件72的下表面相接。在圆弧状部分64b设有连通路径7p,以允许储油部22与油保持部53之间的油移动。连通路径7p是孔或缝隙,设置于圆弧状部分64b的特定位置。根据这种构造,油向油保持部53的浸入路径受到限制。
下面,对连通路径7p的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首先,将包括中心轴O1的平面并且与油保持部53相切的两个平面定义为相切平面α1和α2。将把相切平面α1和α2所成的角之中油保持部53所位于的区域的角二等分并且包括中心轴O1的平面定义为油保持部53的二等分平面β。在被二等分平面β分割的油保持部53的两个部分53a和53b之中,将在第二活塞28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第二吸入口20的部分定义为前半部分53a,将在第二活塞28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第二吸入口20的部分定义为后半部分53b。连通路径7p将储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的后半部分53b连通。储油部22的油不能直接浸入油保持部53的前半部分53a中。储油部22的油通过后半部分53b(优选仅通过后半部分53b)浸入油保持部53的前半部分53a中。在这样的位置设置有连通路径7p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入制冷剂的受热。
在旋转压缩机100运转时,第二活塞28围绕图7所示的中心轴O1的周围逆时针旋转。制冷剂在第一~第四象限区间中按照Q1、Q4、Q3和Q2的顺序移动并同时被压缩。因此,下轴承部件72的温度具有在第一象限区间Q1中最低,在第二象限区间Q2中最高的倾向。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仅在油保持部53的后半部分53b形成有连通路径7p时,油主要在储油部22与后半部分53b之间移动。即,能够积极地使前半部分53a的油沉淀,因此前半部分53a的油的流速比后半部分53b的油的流速慢。由于前半部分53a位于第二吸入口20的附近,所以前半部分53a的油的流速越慢,越能够有效地抑制从第二吸入口20被吸入到第二缸体室26中的制冷剂受热。
另外,如图8所表示,油保持部53也可以具有前半部分53a、后半部分53b和缩进部分(中间变窄部分)53c。前半部分53a是在第二活塞28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第二吸入口20的部分。后半部分53b是在第二活塞28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第二吸入口20的部分。缩进部分53c是位于前半部分53a与后半部分53b之间的部分。第二分隔部件64的圆弧状部分64b(侧壁部分)的一部分向中心轴O1凹陷。由此,形成缩进部分53c。当将第二缸体15的半径方向定义为油保持部53的宽度方向时,缩进部分53c的宽度比前半部分53a(和后半部分53b)中的油保持部53的宽度小。当前半部分53a和后半部分53b的宽度最大值为Dmax,缩进部分53c的宽度的最小值是为Dmin时,比例(Dmax/Dmin)例如在1.2~50的范围。缩进部分53c抑制前半部分53a与后半部分53b之间的油的移动。其结果是,前半部分53a中的油的流动进一步受到抑制,进而吸入制冷剂的受热得到有效抑制。
连通路径7p将储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的后半部分53b连通。储油部22中的油仅通过后半部分53b和缩进部分53c浸入前半部分53a中。由此,前半部分53a中的油的流动得到有效抑制。
另外,油保持部53也可以由以下说明的构造形成。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下轴承部件70由圆板部70a和轴承部70b构成。下轴承部件70具有从参照图4所说明的下轴承部件72中省略了堤部70c的构造。即,下轴承部件70本身不具有将制冷剂排出空间52从油保持部53隔离的部分。第二分隔部件67以从下轴承部件70看在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方式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0。详细来讲,第二分隔部件67由碗形部分67a和凸缘部67b构成。碗形部67a和凸缘部分67b采用单一的部件构成。碗形部分67a覆盖下轴承部件70的下表面,以在下轴承部件70的下方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凸缘部分67b具有沿着(随着)下轴承部件70的圆板部70a和轴承部70b的形状。凸缘部分67b紧贴下轴承部件70。而且,油杯68覆盖凸缘部分67b,以从下轴承部件70看在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形成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与凸缘部分67b的下表面相接。但是,在将凸缘部分67b视作下轴承部件7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油保持部53与下轴承部件70的下表面相接。在油杯68上设有连通路径68p。连通路径68p的形状和位置也可以与图7和图8所示的连通路径7p相同。
根据图9所示的构造,能够使用具有与现有旋转压缩机的下轴承部件相同构造的下轴承部件70,并且能够形成油保持部53。根据这种构造,也能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通过凸缘部分67b,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油保持部53的油向第二缸体室26的制冷剂的传热。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参照图4所说明的下轴承部件72。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板状并且扇形的第二分隔部件65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由此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第二分隔部件65与堤部70c相接,将由轴承部70b和堤部70c围成的凹部72t封闭。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还使用作为有别于第二分隔部件65的其他部件的油杯60。以形成油保持部53的方式,油杯60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详细来讲,通过油杯60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在与下轴承部件72邻接的位置形成由油杯60和下轴承部件72围成的空间,油浸入该围成的空间,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油杯60由板状部分60a和圆弧状部分60b构成。板状部分60a是与下轴承部件72的圆板部70a相对的部分。圆弧状部分60b是一体地形成于板状部分60a上的部分,沿着板状部分60a的外周形成。圆弧状部分60b还在板状部分60a的厚度方向(与主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圆弧状部分60b的端部与下轴承部件72之间,形成有作为将储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连通的连通路径的缝隙66p。
根据参照图1、图6、图9和图10所说明的构造,下轴承部件72或70的下表面被第二分隔部件64、65或67(或者油杯60或68)覆盖。由此,与下轴承部件72或70邻接而形成油保持部53。但是,只要能够降低油的流速,下轴承部件72或70的下表面不必须被覆盖。如图11所示,也可以通过侧壁部件69(其他的部件)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2的外周部分,在与下轴承部件72邻接的位置形成由侧壁部件69和下轴承部件72围成的空间,油浸入该围成的空间,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侧壁部件69在下轴承部件72的厚度方向即与第二缸体15的中心轴O1平行的方向延伸。油保持部53是由下轴承部件72和侧壁部分69围成的凹状空间,这样的空间具有使油沉淀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压缩机100是立式旋转压缩机。旋转压缩机100运转时,主轴4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平行,储油部22形成于密闭容器1的底部。旋转压缩机100运转时,储油部22的油的上层部分是相对高的温度,储油部22的油的下层部分是相对低的温度。因此,在立式旋转压缩机100中,优选在下轴承部件72(或70)的下方形成油保持部53。
(变形例1)
如图12所示,变形例1的旋转压缩机200具有下轴承部件70、第二分隔部件61和油杯62。为了压缩制冷剂而所需的基本构造在旋转压缩机200与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100中共通。不同点在于用来抑制热损失的构造。
在本变形例中,下轴承部件70由圆板部70a和轴承部70b构成。下轴承部件70具有从参照图4所说明的下轴承部件72中省略了堤部70c的构造。第二分隔部件61是碗形构造的部件,以从下轴承部件70看在第二缸体室26的相反侧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的方式安装于下轴承部件70。详细来讲,第二分隔部件61覆盖下轴承部件70的下表面,以在下轴承部件70的下方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在第二分隔部件61的中央部形成有用来使主轴4的下端露出到储油部22的贯通孔。制冷剂排出空间52基本上形成于轴承部70b的整个周围。
在本变形例中,还在第二分隔部件61的内侧配置有油杯62。下轴承部件70的下表面的特定部分被油杯62覆盖,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油保持部53的位置如之前参照图1~图4所说明的那样。在油杯62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连通路径62p。储油部22的油能够通过连通路径62p浸入油保持部53中。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用来形成油保持部53的构造,采用双壳构造。即,形成油保持部53的方式、构造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变形例1的旋转压缩机200中,也能获得与在参照图1的旋转压缩机100中所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2)
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设置于下轴承部件7的第一凹部7t被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并且储油部22的油浸入第一凹部7t中,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根据这种构造,能够避免下轴承部件7的壁厚的过度增加,因此不仅能够避免部件成本的增加,也有利于旋转压缩机100的轻量化。但是,也可以通过用有别于第二分隔部件10的其他部件封闭第一凹部7t来形成油保持部53。
在下轴承部件7上还设有连通路径7p。连通路径7p以将储油部22和油保持部53连通的方式横向延伸。储油部22的油能够通过连通路径7p(连通孔)浸入油保持部53中。当设置有多个连通路径7p时,储油部22的油能够确实地浸入油保持部53中。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油保持部53与储油部22之间的油的移动,也可以在下轴承部件7上仅设置一个连通路径7p。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径7p由小的贯通孔构成。但是,连通路径7p也可以由缝隙等其他构造构成。如图14所示,在与主轴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连通路径7p的上端与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7h一致,或者位于下轴承部件7的下表面7h之上。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防止空气残留在油保持部53中。
另外,通过用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设置于下轴承部件7的第二凹部7s来形成制冷剂排出空间52。即,在下轴承部件7上形成作为油保持部53发挥作用的第一凹部7t和作为制冷剂排出空间52发挥作用的第二凹部7s。第二分隔部件10由单一的板状部件构成。第一凹部7t和第二凹部7s两者被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分隔部件10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凹部7t的开口端面与第二凹部7s的开口端面存在于同一平面上,以使得被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这种构造非常简单,也能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如图15所示,在主轴4的周围,在一部分的角度范围形成有油保持部53,在其他一部分的角度范围形成有制冷剂空间52。但是,在主轴4的圆周方向上,油保持部53的一部分与制冷剂排出空间的一部分也可以重叠。油保持部53通过设置于下轴承部件7上的肋7k与制冷剂排出空间52完全隔离。制冷剂排出空间52和油保持部53的详细位置如之前所说明的那样。
如图1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油保持部53也可以具有缩进部分53c。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设置于下轴承部分7上的第一凹部7t被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而形成有油保持部53。但是,只要能够降低油的流速,油保持部53也可以仅由设置于下轴承部件7上的第一凹部7t形成。即,第二分隔部件10并非必须的构造。例如,在确保足够的第一凹部7t的深度(或者容积)的情况下,第一凹部7t具有使油沉淀的作用,所以第一凹部7t中的油的流速比储油部22的油的流速慢。另外,如图17所示,在第一凹部7t形成为钩状的情况下,第一凹部7t中的油的流速与储油部22的油的流速相比足够慢。根据这些构造,不必须用第二分隔部件10封闭第一凹部7t。
(变形例3)
如图18所示,变形例3的旋转压缩机400具有从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100中省略了第一压缩块3的构造。即,旋转压缩机300是仅具有一个缸体的单活塞旋转压缩机。这样,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单活塞旋转压缩机400。
(变形例4)
如图19所示,变形例4的旋转压缩机500具有设置于上轴承部件6内部的油保持部53。另外,根据参照图12所说明的构造,也能在上轴承部件6的上方形成油保持部53。这样,从缸体室26看,油保持部53既可以形成于上方,也可以形成于下方。
(变形例5)
如图20所示,变形例5的旋转压缩机600是单活塞旋转压缩机。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形成于上轴承部件6的排出口41从压缩室26向制冷剂排出空间51排出。在下轴承部件74安装有油杯63。由此,在下轴承部件74的下方形成有由下轴承部件74和油杯63围成的空间。油浸入该围成的空间中,由此形成油保持部53。这样,也能在单活塞旋转压缩机600中设置油保持部53。在本变形例中,在下轴承部件70的下方不存在制冷剂排出空间。因此,既可以在主轴4周围的全角度范围形成油保持部53,也可以仅在主轴4周围的一部分角度范围形成油保持部5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能够用于供热水器、热水供暖装置、空调装置等电气产品中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压缩机有用。

Claims (13)

1.一种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储油部的密闭容器;
配置于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缸体;
配置于所述缸体的内部的活塞;
以在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缸体室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缸体的轴承部件;
将所述缸体室分隔成吸入室与排出室的滑片;
将应被压缩的制冷剂导入所述吸入室的吸入口;
形成于所述轴承部件,将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所述排出室排出的排出口;和
安装于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轴承部件一起形成通过所述排出口从所述排出室排出的制冷剂能够滞留的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分隔部件,
所述分隔部件或者有别于所述分隔部件的其他部件安装于所述轴承部件,以在与所述轴承部件邻接的位置形成由所述分隔部件和所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或者由所述其他部件和所述轴承部件围成的空间,
通过储存在所述储油部中的油的一部分浸入所述围成的空间而形成油保持部,
所述油保持部位于从基准平面看与所述吸入口相同的一侧,所述基准平面包括所述滑片向所述缸体的中心轴最突出时的所述滑片的中心和所述缸体的所述中心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部件是覆盖所述轴承部件以形成所述油保持部的油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有所述活塞的主轴,
所述轴承部件具有:与所述缸体邻接的圆板部;以支承所述主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圆板部的轴承部;和从所述圆板部突出以包围作为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的凹部的堤部,
所述凹部被所述分隔部件封闭,形成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部件是覆盖所述轴承部件以形成所述油保持部的油杯,
所述分隔部件覆盖所述轴承部件以形成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内侧配置有所述油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所述储油部和所述油保持部连通的连通路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包括所述中心轴的平面并且与所述油保持部相切的两个平面定义为相切平面,将把所述相切平面所成的角之中所述油保持部所位于的区域的角二等分并且包括所述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所述油保持部的二等分平面,将在被所述二等分平面分割的所述油保持部的两个部分之中的在所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所述吸入口的部分定义为前半部分,将在被所述二等分平面分割的所述油保持部的两个部分之中的在所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所述吸入口的部分定义为后半部分,当进行了上述定义时,
所述连通路径将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后半部分连通,
所述储油部的油仅通过所述后半部分浸入所述前半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保持部具有:在所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靠近所述吸入口的前半部分、在所述活塞的旋转方向上相对远离所述吸入口的后半部分、和位于所述前半部分与所述后半部分之间的缩进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所述储油部和所述油保持部连通的连通路径,
所述连通路径将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后半部分连通,
所述储油部的油仅通过所述后半部分和所述缩进部分浸入所述前半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凹部被所述分隔部件封闭而形成有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
所述油保持部中的所述轴承部件的壁厚比所述凹部中的所述轴承部件的壁厚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和所述油保持部投影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区域的面积比与所述油保持部对应的区域的面积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i)将所述基准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ii)将包括所述中心轴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基准平面,(iii)在用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和所述第二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之中,将包括所述吸入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一象限区间,将包括所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二象限区间,将所述第一象限区间的相对侧并且与所述第二象限区间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三象限区间,将所述第二象限区间的相对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象限区间邻接的区间定义为第四象限区间,当进行了上述定义时,
在将所述第一~第四象限区间和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投影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在对与所述第一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与所述第二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和与所述第三象限区间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合计的区域范围内收纳与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全部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a)将所述基准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平面,(b)将包括所述吸入口的中心和所述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第三基准平面,(c)将用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所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一高温区间,(d)将用所述第三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两个区间之中包括所述排出口的区间定义为第二高温区间,(e)将用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和所述第三基准平面分割该旋转压缩机而得到的四个区间之中,包含于所述第一高温区间和所述第二高温区间中任意之中的三个区间的合计定义为合计高温区间,当进行了上述定义时,
在将所述合计高温区间和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投影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得到的投影图中,与所述制冷剂排出空间对应的区域的70%以上与对应于所述合计高温区间的区域重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有所述活塞的主轴,
所述旋转压缩机是所述主轴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储油部形成于所述密闭容器的底部的立式旋转压缩机。
CN201280056562.7A 2011-11-16 2012-11-14 旋转压缩机 Active CN103946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0262 2011-11-16
JP2011-250262 2011-11-16
JP2012-177877 2012-08-10
JP2012177877 2012-08-10
PCT/JP2012/007302 WO2013073183A1 (ja) 2011-11-16 2012-11-14 ロータリ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553A true CN103946553A (zh) 2014-07-23
CN103946553B CN103946553B (zh) 2016-09-28

Family

ID=4842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6562.7A Active CN103946553B (zh) 2011-11-16 2012-11-14 旋转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2841B2 (zh)
EP (1) EP2781756B1 (zh)
JP (1) JP6011884B2 (zh)
CN (1) CN103946553B (zh)
WO (1) WO20130731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9239A (zh) * 2017-07-28 2017-11-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4821B2 (ja) * 2011-11-16 2017-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WO2013094114A1 (ja) * 2011-12-22 2013-06-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6186593B2 (ja) * 2013-07-22 2017-08-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3953544B (zh) * 2014-04-10 2016-01-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616A (en) * 1988-12-05 1993-07-27 Hitachi, Ltd. Rotary compressor with shaft balancers
CN101326370A (zh) * 2005-12-27 2008-1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
JP2009002299A (ja) * 2007-06-25 2009-01-08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1454540A (zh) * 2006-05-26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膨胀机及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
CN101684814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
CN101835987A (zh) * 2007-11-09 2010-09-15 Lg电子株式会社 两级旋转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0486A (ja) 1988-11-22 1990-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式圧縮機
JPH04171279A (ja) 1990-10-31 1992-06-18 Daikin Ind Ltd 密閉形圧縮機
JP2768004B2 (ja) 1990-11-21 1998-06-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式多段気体圧縮機
JP2699724B2 (ja) 1991-11-12 1998-01-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2段気体圧縮機
JP3416790B2 (ja) 1995-12-11 2003-06-1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3619622B2 (ja) 1996-09-27 2005-02-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FR2780220A1 (fr) 1998-06-22 1999-12-24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numeriques sur une ligne d'alimentation alternative
JP2005256816A (ja) 2004-03-15 2005-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横形回転圧縮機
TW200634232A (en) 2005-03-17 2006-10-01 Sanyo Electric Co Hermeyically sealed compres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309146A (ja) * 2006-05-17 2007-11-29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KR101124270B1 (ko) 2006-03-03 2012-03-27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압축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291996A (ja) 2006-04-26 2007-11-08 Toshiba Kyaria Kk 密閉型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080145252A1 (en) 2006-12-15 2008-06-19 Lg Electronics Inc. Rotar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JP4380734B2 (ja) 2007-06-25 2009-12-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4422208B2 (ja) 2007-11-21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
JP2010190183A (ja) 2009-02-20 2010-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回転圧縮機
JP2012122452A (ja) * 2010-12-10 2012-06-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二段圧縮機
WO2013094114A1 (ja) * 2011-12-22 2013-06-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3238132A (ja) * 2012-05-14 2013-11-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616A (en) * 1988-12-05 1993-07-27 Hitachi, Ltd. Rotary compressor with shaft balancers
CN101326370A (zh) * 2005-12-27 2008-1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
CN101454540A (zh) * 2006-05-26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膨胀机及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
JP2009002299A (ja) * 2007-06-25 2009-01-08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1835987A (zh) * 2007-11-09 2010-09-15 Lg电子株式会社 两级旋转式压缩机
CN101684814A (zh) * 2008-09-27 2010-03-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9239A (zh) * 2017-07-28 2017-11-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1756B1 (en) 2019-11-13
CN103946553B (zh) 2016-09-28
US9512841B2 (en) 2016-12-06
WO2013073183A1 (ja) 2013-05-23
EP2781756A1 (en) 2014-09-24
JPWO2013073183A1 (ja) 2015-04-02
EP2781756A4 (en) 2015-05-06
JP6011884B2 (ja) 2016-10-25
US20140301881A1 (en)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1393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946553A (zh) 旋转压缩机
JP5484463B2 (ja) 冷媒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946554A (zh) 旋转压缩机
CN101424267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480652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装置
CN104428536B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2014231801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6115872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4428535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582762A (zh)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5533231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JP2015017574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204729308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10836183A (zh) 压缩机及其压缩机构
JP2009019591A (ja)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0531279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5626529A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WO2018137160A1 (zh) 压缩机及车辆
JP2016017477A (ja) 圧縮機
JP2001207981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