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305B -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3305B
CN103943305B CN201410022491.XA CN201410022491A CN103943305B CN 103943305 B CN103943305 B CN 103943305B CN 201410022491 A CN201410022491 A CN 201410022491A CN 103943305 B CN103943305 B CN 103943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rame
mentioned
molded coil
rib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24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3305A (zh
Inventor
木下峰夫
铃木龙介
小关翔平
小池刚
今屋敷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43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3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01F41/1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模制线圈及使用了该模制线圈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模制线圈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嵌入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孔隙的产生、因磁性框架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引起的龟裂而导致的浸水,不会产生电短路、腐蚀等,提高散热性,能够作为模制线圈可靠地发挥功能。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轴组装体(32)的侧周部至上侧磁性框架(44)的肋(91)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80),从而在线圈成形体(90)与上侧磁性框架(44)之间形成空间部(92)。

Description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电磁阀的阀体且由树脂模制而成的模制线圈以及使用了模制线圈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电磁阀所使用的线圈具有防水性,而使用由树脂覆盖整个线圈的模制线圈,并在模制线圈的驱动部插通孔装配阀主体,从而构成电磁阀。
另外,该情况下,为了容易进行与模制线圈的电连接,而连接所谓标准化的称为“DIN插座(或者DIN连接器)”的插座组装体。
在这种DIN插座型电磁阀中,作为使用了模制线圈的电磁阀,一直以来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817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的电磁阀。
图27是装配了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以往的模制线圈的状态的电磁阀的纵向剖视图,图28是图27的A-A线的模制线圈的向视图,图29是以往的磁性框架的立体图。
如图27所示,电磁阀10由阀主体12、装配有该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的模制线圈16、以及与模制线圈16连接的插座组装体18构成。
模制线圈16由如图29所示地将平板折弯成四边形而截面呈大致ロ字形状的磁性框架20、和卷绕有绕线22的线轴24构成。即、磁性框架20以包围线轴24周围的方式装配在线轴24的外部。
另外,如图27、图28所示,通过压入在线轴24上固定有一对供电端子26,该一对供电端子26与绕线22的端部电连接。该供电端子26由从基端部26a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6b、和从该延伸设置部26b向插座组装体18的方向突出的供电端子部26c构成。
并且,如图27所示,沿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插座组装体18的方向,在内壁侧连接固定接地端子28。
即、如图27所示,在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形成有铆接用孔部20b,在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突出设置有向外壁侧突出设置的铆接用凸部28b。
由此,构成为,使该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铆接用孔部20b与设于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的铆接用凸部28b配合,从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外壁侧利用冲头等夹具进行铆接加工,从而将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牢固地电连接固定于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内壁侧。
另外,如图27~图28所示,接地端子28由从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8c、和从该延伸设置部28c向插座组装体18的方向突出的接地端子部28d构成。
并且,如图27~图29所示,在磁性框架20的上板部20c,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的螺栓插通孔30。另外,在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供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插通的驱动部插通孔40。
此外,该情况下,如图29所示,在磁性框架20的上板部20c,在插座组装体18的方向,形成有用于确保树脂对于供电端子26的绝缘厚度的供电端子部用凹口30a。
并且,如图27所示,通过将插座组装体18连接于模制线圈16,从而分别将安装于这种线轴24上且与绕线22的端部电连接的一对供电端子26与插座组装体18的供电端子插座46电连接,另外,将连接于包围线轴24的磁性框架20的接地端子28与插座组装体18的接地端子插座48电连接。
这样构成的模制线圈16如下制作。
使设于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的铆接用凸部28b与该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铆接用孔部20b配合,从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外壁侧利用冲头等夹具进行铆接加工,从而将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牢固地电连接固定在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内壁侧。
然后,如图27~图28所示,将由线轴24和供电端子26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插入磁性框架20,从而将线圈组装体36组装在磁性框架20内。
然后,在该状态下,将线圈组装体36配置在未图示的金属模内而进行嵌入成形,并注入熔融树脂,从而构成为磁性框架20不会露出于模制树脂部(密封树脂部)38的覆盖部的表面。通过这样对磁性框架20进行嵌入成形,钢板制的磁性框架20的端面由模制树脂部38覆盖,因而安全。
这样,如图27所示,在由模制树脂部38模制而成的模制线圈16插通并固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
即、将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插通形成于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驱动部插通孔40、线轴24的驱动部插通孔24a。然后,经由形成于磁性框架20的上板部20c的螺栓插通孔30,使连结螺栓50与形成于驱动部14的吸引子52的螺纹孔52a螺纹结合,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插通并固定于模制线圈16。
此外,图27中,符号54表示与阀体34分离或接近的柱塞,符号56表示安装于吸引子52与柱塞54之间的施力弹簧,符号56a表示柱塞管。
然后,如图27所示,这样插通并固定了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的模制线圈16与作为连接盒的插座组装体18连接。
即、如果进行供电端子26与插座组装体18的供电端子插座46的电连接、接地端子28与插座组装体18的接地端子插座48的电连接,则构成电磁阀1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81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1-83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种以往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30所示,在磁性框架20内插入由线轴24和供电端子26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组装成线圈组装体36而一体成形。
因此,构成连接部的、一对供电端子26和接地端子28的周围的部分、与线轴24的绕线22的周围的部分由模制树脂部38覆盖。
因此,如图30的斜线所示,模制树脂部38在圆筒形的线轴24的绕线22的部分、与构成连接部的一对供电端子26及接地端子28的周围的部分之间的角落部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38的区域38a。
另外,由于这样形成多余的模制树脂部38的区域38a,因此树脂量需要得较多,成本也变高。
并且,由于具有容易在模制树脂部38的厚壁部产生孔隙的性质,因此在该多余的模制树脂部38的区域38a也形成较大的孔隙。这样的孔隙有可能到达线轴24的绕线22、供电端子26和接地端子28等需要密封性的部分。由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水分经由孔隙而浸入,从而产生电短路、腐蚀等,导致模制线圈16无法发挥功能。
另外,若存在模制树脂部38的厚壁部,则钢板制的磁性框架20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不同,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由于温度循环而在磁性框架20与模制树脂部38之间产生龟裂,并到达线轴24的绕线22、供电端子26和接地端子28,从而成为因浸水引起的绝缘劣化的原因。
然而,如图28~图30所示,供电端子部用凹口30a的部分以外由磁性框架20包围,因此无法通过对成形金属模进行设计而将模制树脂部做成自由的形状,难以进行消除了上述那样的多余的模制树脂部38的区域38a的一体成形。
并且,如上述那样在线轴24与磁性框架20之间填充树脂,该部分的散热性恶化,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16的温度上升变大。然而,在绕线采用能够防止过度的温度上升的规格的情况下,模制线圈16引起的磁动势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这种现状,提供一种模制线圈以及使用了模制线圈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模制线圈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嵌入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能够降低成本,不产生模制树脂部的厚壁部,能够有效地防止孔隙的产生、因磁性框架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而引起的龟裂所导致的浸水,不会产生电短路、腐蚀等,能够作为模制线圈可靠地发挥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的课题及目的而提出的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制线圈,其具备:包括卷绕有绕线的线轴、及安装在上述线轴上且与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一对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通过在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的周围形成模制树脂部而形成的线圈成形体;以及包围上述线圈成形体的磁性框架,上述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以突出设置从上述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上述线圈成形体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模制线圈具备:包括卷绕有绕线的线轴、及安装在上述线轴上且与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一对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通过在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的周围形成模制树脂部而形成的线圈成形体;以及包围上述线圈成形体的磁性框架,上述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在金属模内配置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并闭合一对横向的、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的滑动金属模的工序;在上述闭合后的金属模空间内注入熔融树脂,而以突出设置从上述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安装位置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上述线圈成形体与磁性框架安装位置之间形成空间部的工序;以及以覆盖上述模制树脂部的方式安装在磁性框架上的工序。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金属模内配置包括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并闭合一对横向的、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的滑动金属模。
在该状态下,在闭合后的金属模空间内注入熔融树脂,从而以突出设置从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由此在线圈成形体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
然后,以覆盖模制树脂部的方式安装在磁性框架上。因此,在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而能够通过对成形模制树脂部的金属模进行设计而将模制树脂部做成自由的形状,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浇口位置的自由度大,有利于成形,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由于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此模制树脂不受线膨胀率不同的钢板制的磁性框架限制,不易产生因温度循环等热膨胀差引起的破裂。
另外,由于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此即使是伸展小的树脂也不会产生破裂而能够使用。因此,树脂选择的自由度变大。即、伸展小但绝缘性优异的树脂等能够作为模制树脂使用。
因此,不会产生模制树脂部的厚壁部,能够有效地防止孔隙的产生、因磁性框架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引起的龟裂而导致的浸水,不会产生电短路、腐蚀等,能够作为模制线圈可靠地发挥功能。
另外,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
因此,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
另外,由于形成有肋和空间部,肋作为散热肋(散热片)发挥功能,并且肋的端面为与磁性框架接触或接近的状态,因此线轴组装体的热作为辐射热经由肋向磁性框架传递。
因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因此不会导致模制线圈的磁动势的下降。
另外,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上述肋由以一定间隔分离的多个肋形成。
这样,如果肋由以一定间隔分离的多个肋形成,则进一步提高了肋作为散热肋(散热片)发挥功能的效果,并且增大向磁性框架传热的面积,提高了传热效果。
另外,由多个肋支撑于磁性框架(与磁性框架接触或接近的状态),从而增大模制线圈的构造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上述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短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比上述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长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大。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短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变大,来自线轴组装体的绕线的热容易经由肋传递到磁性框架,能够作为辐射热从磁性框架散发。
另外,由于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长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变小,因此能够减少该部分的树脂量,能够防止孔隙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肋的端面形成有肋与磁性框架之间的排水用凹口部。
由于这样在肋的端面形成有设在肋与磁性框架之间的排水用凹口部,因此能够防止模制线圈因积存在肋与磁性框架之间的水分的冻结而破损损伤。
另外,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上述磁性框架的表面为暗色的表面。
该情况下,作为“暗色”,没有任何限定,是包含暗色系的暗色的意思,该暗色系包含例如黑色、深蓝色、深棕色等。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磁性框架的表面为暗色的表面,因此能够提高热放射率(辐射率),从而提高散热性。即、从线轴组装体的绕线经由肋传递到磁性框架的热容易作为辐射热从磁性框架的暗色的表面散发。
由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从而不会导致模制线圈的磁动势下降。
该情况下,作为将磁性框架的表面做成暗色的表面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采用通过镀敷处理使磁性框架的表面暗色化的方法、用暗色的涂料在磁性框架的表面形成暗色涂装膜的方法等。
该情况下,优选暗色为黑色。即、如果磁性框架的表面为黑色的表面,则热放射率(辐射率)更高,因而更加优选黑色。
该情况下,作为将磁性框架的表面做成黑色的表面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能够采用通过镀敷处理使磁性框架的表面黑色化的方法、用黑色的涂料在磁性框架的表面形成黑色涂装膜的方法等。
作为通过镀敷处理将磁性框架的表面黑色化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镀黑铬、镀黑镍、化学镀黑镍等。
另外,作为用黑色的涂料在磁性框架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涂装膜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由包含炭黑粒子的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等涂料形成黑色涂装膜的方法等。
另外,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上述模制树脂部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
该情况下,作为“暗色”,没有任何限定,是包含暗色系的暗色的意思,该暗色系包含例如黑色、深蓝色、深棕色等。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模制树脂部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提高热放射率(辐射率),从而提高散热性。即、来自线轴组装体的绕线的热容易作为辐射热从暗色的模制树脂部的暗色的表面散发。
由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16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从而不会导致模制线圈的磁动势下降。
该情况下,作为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模制树脂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构成模制树脂部的树脂,由包含暗色系的颜料等的树脂构成即可。
该情况下,优选暗色为黑色。即、如果模制树脂部为黑色的模制树脂,则进一步提高了热放射率(辐射率),容易作为辐射热从黑色的模制树脂部的黑色的表面散发,因而更加优选黑色。
该情况下,作为由黑色的模制树脂构成模制树脂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构成模制树脂部的树脂,例如由包含炭黑、钛系黑色颜料等的树脂构成即可。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此能够通过对成形金属模进行设计而将模制树脂部做成自由的形状,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浇口位置的自由度大,有利于成形,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由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此模制树脂不受线膨胀率不同的钢板制的磁性框架限制,不易产生因温度循环等热膨胀差引起的破裂。
另外,由于成形时不存在磁性框架,因此伸展小的树脂也不会产生破裂而能够使用。因此,树脂选择的自由度变大。即、伸展小但绝缘性优异的树脂等能够作为模制树脂使用。
因此,不产生模制树脂部的厚壁部,能够有效地防止孔隙的产生、因磁性框架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引起的龟裂而导致的浸水,不会产生电短路、腐蚀等,能够作为模制线圈可靠地发挥功能。
另外,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
因此,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
另外,形成有肋和空间部,肋作为散热肋(散热片)发挥功能,并且为肋的端面与磁性框架接触或接近的状态,因此线轴组装体的热经由肋作为辐射热向磁性框架传递。
因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从而不会导致模制线圈的磁动势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磁性框架20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对组装线轴组装体32和磁性框架20的下侧磁性框架42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对组装了线轴组装体32和磁性框架20的下侧磁性框架42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在下金属模60配置了下侧磁性框架42和线轴组装体32的状态的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在下金属模60配置下侧磁性框架42和线轴组装体32,且使滑动金属模61和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移动了的状态的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
图9(A)是对在相对于下金属模60闭合了上金属模70的状态下进行嵌入成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横向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纵向剖视图。
图10(A)是图9(B)的A-A线的剖视图,图10(B)是表示在图10(A)相对于下金属模60打开了上金属模70的状态的图9(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在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形成了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俯视图,图14(B)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纵向剖视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图12的B-B线的剖视图,图16(B)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图1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装配有以往的模制线圈的状态的电磁阀的纵向剖视图。
图28是图27的A-A线的模制线圈的向视图。
图29是以往的磁性框架的立体图。
图30是以往的模制线圈的俯视图。
图中:
10—电磁阀,12—阀主体,14—驱动部,16—模制线圈,18—插座组装体,20—磁性框架,20a—底板部,20b—铆接用孔部,20c—上板部,20e—开口部,22—绕线,24—线轴,24a—驱动部插通孔,25—引线,26—供电端子,26a—基端部,26b—延伸设置部,26c—供电端子部,28—接地端子,28a—基端部,28b—铆接用凸部,28c—延伸设置部,28d—接地端子部,28e—铆接用孔部,30—螺栓插通孔,32—线轴组装体,32a—侧周部,34—阀体,36—线圈组装体,38—模制树脂部,38a—区域,40—驱动部插通孔,40a—线轴固定用竖立设置部,42—下侧磁性框架,42a—铆接用凸部,42b—嵌合凹部,42c—排水用孔,44—上侧磁性框架,44a—侧板部,44b—铆接片,44c—上板部,44d—后部上侧磁性框架,46—供电端子插座,48—接地端子插座,50—连结螺栓,52—吸引子,52a—螺纹孔,54—柱塞,60—下金属模,61—滑动金属模,61a—肋形成用凹部,61b—空间用突出设置部,62—金属模凹部,62a—连接器板凹部,64—嵌合突出设置部,65—引线用突出设置部,66—供电端子装配用凹部,68—接地端子装配用凹部,70—上金属模,71a—肋形成用凹部,71b—空间用突出设置部,72—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4—金属模凹部,74a—连接器板凹部,78—嵌合孔,80—模制树脂部,80a—连接器板,82—金属模空间,84—连接器安装面,86—浇口,90—线圈成形体,90a—侧周部,91—肋,91a—端面,91b—端面,91c—端面,91d—肋,91e—肋,91f—肋,92—空间部,94—凹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磁性框架2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对组装了线轴组装体32和磁性框架20的下侧磁性框架42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对本发明的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对组装了线轴组装体32和磁性框架20的下侧磁性框架42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电磁阀10、模制线圈16的结构,与以往的图27~图30所示的电磁阀10、模制线圈16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同一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发明的模制线圈16中,磁性框架20由构成磁性框架20的底板部20a的与接地端子28连接的下侧磁性框架42、和上侧磁性框架44构成。
即、如图1、图4所示,在下侧磁性框架42以向外壁侧突出设置的方式形成有铆接用凸部42a。并且,构成为,使该下侧磁性框架42的铆接用凸部42a与设于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的铆接用孔部28e配合,从该下侧磁性框架42的外壁侧向设于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的铆接用孔部28e利用冲头等夹具进行铆接加工,从而将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牢固地电连接固定在下侧磁性框架42的外壁侧。
另外,在下侧磁性框架42,在其中央部设有驱动部插通孔40,并且在该驱动部插通孔40的内周部,形成向上方竖立设置的线轴固定用竖立设置部40a。
并且,如图1~图5所示,在下侧磁性框架42,在其侧部形成有嵌合凹部42b,该嵌合凹部42b供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下端的形成于四角的铆接片44b嵌合。
另外,在下侧磁性框架42,在其后部的角部的附近形成有排水用孔42c。
另一方面,上侧磁性框架44构成为将平板折弯成四边形且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并且,如上所述,在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在其下端的四角形成有铆接片44b。
另外,在上侧磁性框架44的上板部44c,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的螺栓插通孔30。并且,在上侧磁性框架44的上板部44c,形成有用于确保树脂对供电端子26的绝缘厚度的供电端子部用凹口30a。
另一方面,线轴组装体32包括:卷绕有绕线22的线轴24;以及通过压入而固定于线轴24,且与绕线22的端部电连接的构成供电部件的一对供电端子26。
使用这样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与接地端子28连接的下侧磁性框架42、以及上侧磁性框架44,如下所述来制造本申请发明的模制线圈16。
图6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图7(A)是表示在下金属模60配置了下侧磁性框架42和线轴组装体32的状态的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图8(A)是表示在下金属模60配置下侧磁性框架42和线轴组装体32,且使滑动金属模61和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移动了的状态的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下金属模60的纵向剖视图,图9(A)是对在相对于下金属模60闭合了上金属模70的状态下进行嵌入成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横向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纵向剖视图,图10(A)是图9(B)的A-A线的剖视图,图10(B)是表示在图10(A)中相对于下金属模60打开了上金属模70的状态的图9(B)的A-A线的剖视图,图11是下金属模60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在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形成了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图13是线轴组装体32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6、图7(A)、图7(B)所示,在下金属模60形成有金属模凹部62,在该金属模凹部62的中央部分竖立设置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嵌合突出设置部64。
另外,在下金属模60,在金属模凹部62形成有用于一对供电端子26的供电端子装配用凹部66、和用于接地端子28的接地端子装配用凹部68,并且设有用于支撑这些供电端子26和接地端子28的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
另外,如图6、图7(A)、图7(B)所示,在金属模凹部62形成有连接器板凹部62a,该连接器板凹部62a与如图12所示形成于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的模制树脂部80的连接器板80a对应。
并且,如图12所示,在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为了形成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轴组装体32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肋91,并在肋91与磁性框架20之间形成空间部92,使肋91的端面91a与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抵接或接近,一对横向的滑动金属模61出没自如地配置在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
另外,如图7(A)~图8(B)所示,在滑动金属模61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61a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61b。
另一方面,在上金属模70,也为了如图12所示地形成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轴组装体32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肋91,并在肋91与磁性框架20之间形成空间部92,使肋91的端面91a与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抵接或接近,一对横向的滑动金属模61出没自如地配置在上金属模70的金属模凹部74。
另外,如图7(A)、图8(A)所示,在滑动金属模61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61a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61b。
另外,如图9(B)所示,在上金属模70的金属模凹部7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供竖立设置于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的嵌合突出设置部64嵌入的嵌合孔78。
另外,如图7(A)、图8(A)所示,在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形成有连接器板凹部62a,该连接器板凹部62a与如图12所示形成于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的模制树脂部80的连接器板80a对应。
并且,如图9(B)所示,在上金属模70形成有浇口86,该浇口86用于在闭合了上金属模70和下金属模60的状态下,向由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和上金属模70的金属模凹部74形成的金属模空间82内注入熔融树脂。
使用这种上金属模70和下金属模60,首先,如图2~图5所示,使线轴组装体32的线轴24的驱动部插通孔24a与竖立设置于下侧磁性框架42的线轴固定用竖立设置部40a嵌合,使下侧磁性框架42与线轴组装体32一体化。
然后,如图7(A)、图7(B)所示,对于该一体化后的下侧磁性框架42及线轴组装体32,使形成于下侧磁性框架42的驱动部插通孔40、线轴24的驱动部插通孔24a与竖立设置于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的嵌合突出设置部64嵌合。由此,将由下侧磁性框架42、线轴24和供电端子26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配置在下金属模60上。
在该状态下,在形成于下金属模60的供电端子装配用凹部66嵌合一对供电端子26的同时,在形成于下金属模60的接地端子装配用凹部68嵌合接地端子28。
然后,如图8(A)、图8(B)的箭头A所示,通过移动并闭合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来支撑这些供电端子26和接地端子28。
另外,如图8(A)、图8(B)的箭头B所示,闭合一对横向的滑动金属模61,而使滑动金属模61的空间用突出设置部61b位于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和上金属模70的金属模凹部74内。
接着,如图9(A)、图9(B)所示,闭合上金属模70和下金属模60。
然后,在该状态下,在由下金属模60的金属模凹部62和上金属模70的金属模凹部74形成的金属模空间82内,通过形成于上金属模70的浇口86注入熔融树脂。
然后,如图10(A)、图10(B)、图11所示,在熔融树脂固化了的状态下,打开上金属模70和下金属模60,取出成为在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成形了模制树脂部80及连接器板80a的状态的线圈成形体90。
如图12所示,在该线圈成形体90,在成形于线轴组装体32的周围的模制树脂部80,形成有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至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多个肋91。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肋91形成为在线轴组装体32的侧部和后部延伸设置。此外,肋91的端面91a与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抵接或接近。
另外,在这些肋91之间,形成有由肋91和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包围的空间部92,形成散热空间。
另外,通过向外侧延伸设置模制树脂部80的供电端子26一侧的连接器安装面84,从而形成连接器板80a。
然后,如图13的箭头D所示,通过以与该线圈成形体90的模制树脂部80的连接器板80a抵接的方式从上方安装上侧磁性框架44,从而如图14(A)、图14(B)、图15所示,组装模制线圈16。
此时,在形成于下侧磁性框架42的侧部的嵌合凹部42b,通过对形成于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下端的四角的铆接片44b进行铆接加工,从而在线圈成形体90(下侧磁性框架42)安装上侧磁性框架44。由此,下侧磁性框架42与上侧磁性框架44配合而形成磁路。
此外,构成为利用连接器板80a来覆盖上侧磁性框架44的端面。另外,线圈成形体90构成为肋91的端面91a与上侧磁性框架44抵接或接近。
这样,由模制树脂部80模制出的模制线圈16为了应用于电磁阀10,而与图27所示的以往的电磁阀10同样,插通并固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
即、在形成于磁性框架20的下侧磁性框架42的驱动部插通孔40、线轴24的驱动部插通孔24a插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并且,通过形成于磁性框架20的上侧磁性框架44的上板部44c的螺栓插通孔30,使连结螺栓50与形成于驱动部14的吸引子52的螺纹孔52a螺纹结合,在模制线圈16插通并固定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
然后,如图27所示,这样在插通并固定了阀主体12的驱动部14的模制线圈16连接插座组装体18。
即、进行供电端子26与插座组装体18的供电端子插座46的电连接、接地端子28与插座组装体18的接地端子插座48的电连接,则构成本发明的电磁阀10。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及其制造方法,在嵌入成形时,由于不存在上侧磁性框架44,因此能够通过对成形金属模进行设计而将模制树脂部80做成自由的形状,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80的区域,能够减少嵌入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浇口位置的自由度大,有利用于成形,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在嵌入成形时,由于不存在上侧磁性框架44,因此模制树脂不受线膨胀率不同的钢板制的磁性框架20的限制,不易产生因温度循环等热膨胀差引起的破裂。
另外,由于在嵌入成形时不存在上侧磁性框架44,因此伸展小的树脂也不产生破裂因而能够使用。因此,树脂选择的自由度变大。即、能够使用伸展小但绝缘性优良的树脂等作为模制树脂。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模制树脂部80的厚壁部的产生、孔隙的产生、因磁性框架与模制树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引起的龟裂而导致的浸水,不会产生电短路、腐蚀等,能够作为模制线圈16可靠地发挥功能。
另外,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至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单侧的侧板部44a)的多个肋91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线轴组装体32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92。
因此,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80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能够降低成本。
即、线圈成形体90由一对横向滑动金属模61成形,因此如图16(A)、(B)所示,能够在各位置设定为最小的壁厚,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80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如图16(A)、(B)所示,在连接器板80a与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之间存在肋91,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板80a向图16(A)、(B)的箭头E挠曲,能够维持连接器安装面84的平面度,能够可靠地进行电连接。
另外,形成有肋91和空间部92,肋91作为散热肋(散热片)发挥功能,并且肋91的端面91a为与磁性框架20接触或接近的状态,因此线轴组装体32的热作为辐射热经由肋91传递至磁性框架20。
因此,散热性良好,不存在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16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从而不会导致模制线圈16的磁动势下降。
并且,钢板制的磁性框架20的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供电端子26一侧的端面由模制树脂部80的连接器板80a覆盖,传热面积增加相当于连接器板80a存在的部分,提高了线轴组装体32的散热性。
另外,肋91由以一定间隔分离的多个肋91形成,因此进一步提高肋91作为散热肋(散热片)发挥功能的效果,并且增大向磁性框架的传热面积,提高了传热效果。
另外,成为由多个肋91支撑在磁性框架20(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上(接触或接近的状态),从而增大了模制线圈16的结构强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上侧磁性框架44虽然是将平板折弯成四边形而一体构成为截面大致コ字形状,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上板部44c。即、也可以通过组合多张平板来形成磁性框架20。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形成于下侧磁性框架42的侧部的嵌合凹部42b对形成于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的下端的四角的铆接片44b进行铆接加工,从而上侧磁性框架44安装在线圈成形体90上,但除了铆接加工以外,也可以通过例如压入、熔敷、粘接等将上侧磁性框架44安装在线圈成形体90(下侧磁性框架42)上。
另外,优选磁性框架20的表面为暗色的表面。
该情况下,作为“暗色”,没有任何限定,是包含暗色系的暗色的意思,该暗色系包含例如黑色、深蓝色、深棕色等。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磁性框架20的表面为暗色的表面,因此能够提高热放射率(辐射率),从而提高散热性。即、从线轴组装体的绕线经由肋传递到磁性框架的热容易作为辐射热从磁性框架的暗色的表面散热。
由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16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因此不会导致模制线圈16的磁动势的下降。
该情况下,作为将磁性框架20的表面做成暗色的表面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能够采用通过镀敷处理使磁性框架20的表面暗色化的方法、利用暗色的涂料在磁性框架20的表面形成暗色的涂装膜的方法等。
该情况下,优选暗色为黑色。即、如果磁性框架的表面为黑色的表面,则热放射率(辐射率)更高,因而更加优选黑色。
该情况下,作为将磁性框架20的表面做成黑色的表面的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采用通过镀敷处理对磁性框架20的表面进行黑色化的方法、利用黑色涂料在磁性框架20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涂装膜的方法等。
作为通过电镀处理对磁性框架20的表面进行黑色化的方法,能够采用例如镀黑铬、镀黑镍、化学镀黑镍等。
另外,作为用黑色的涂料在磁性框架20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涂装膜的方法,能够采用例如由包含炭黑粒子的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等的涂料形成黑色的涂装膜的方法等。
另外,模制树脂部80优选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该情况下,作为“暗色”,没有任何限定,是包含暗色系的暗色的意思,该暗色系包含例如黑色、深蓝色、深棕色等。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模制树脂部80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提高热放射率(辐射率),从而提高散热性。即、来自线轴组装体的绕线的热容易作为辐射热从暗色的模制树脂部80的暗色的表面散发。
由此,散热性良好,不会出现因连续通电引起的模制线圈16的温度上升过大的情况,因此不会导致模制线圈16的磁动势的下降。
该情况下,作为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模制树脂部8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构成模制树脂部80的树脂,只要是由包含暗色系的颜料等的树脂构成即可。
该情况下,优选暗色为黑色。即、如果模制树脂部80为黑色的模制树脂,则热放射率(辐射率)更高,容易从黑色的模制树脂部的黑色的表面作为辐射热而散发,因而更加优选黑色。
该情况下,作为由黑色的模制树脂构成的模制树脂部8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构成模制树脂部80的树脂,只要由包含例如炭黑、钛系黑色颜料等的树脂构成即可。
(实施例2)
图17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17~图18所示,形成为线轴组装体32与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之间的距离短的一侧(L1)的肋91的端面91b的面积比线轴组装体32与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之间的距离长的一侧(L2)的肋91的端面91c的面积大。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线轴组装体32与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之间的距离短的一侧(L1)的肋91的端面91b的面积变大,因此来自线轴组装体32的绕线22的热容易传递到上侧磁性框架44,从而容易经由肋91作为辐射热传递到上侧磁性框架44。
另外,由于线轴组装体32与上侧磁性框架44(上侧磁性框架44的侧板部44a)之间的距离长的一侧(L2)的肋91的端面91c的面积变小,因此能够减少该部分的树脂量,从而能够防止孔隙的产生。
并且,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17~图18所示,在肋91的端面91a形成有肋91与磁性框架20之间的排水用的凹口部94。
这样,由于在肋91的端面91a形成有肋91与磁性框架20的之间的排水用的凹口部94,因此能够防止因积存在肋91与磁性框架之间的水分的冻结而引起模制线圈16破损损伤。
(实施例3)
图19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19所示,仅形成连接器板80a与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之间的肋91,省略以在线轴组装体32的后部延伸设置的方式形成的肋91的部分。
通过这样构成,如图19所示,由于在连接器板80a与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之间存在肋91,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板80a向图19的箭头F挠曲,能够维持连接器安装面84的平面度,能够可靠地进行电连接。
另外,由于省略以在线轴组装体32的后部延伸设置的方式形成的肋91的部分,因此不会产生多余的模制树脂部80的区域,能够减少成形所需要的树脂量,能够降低成本。
(实施例4)
图20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线圈成形体90的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20所示,肋91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肋91d、在铅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肋91e、以及在斜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肋91f构成,由以放射状形成的肋91构成。
这样,肋91的形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实施例5)
图21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21所示,仅设有一对供电端子26,未设置接地端子28。因此,连接器安装面84变小,连接器安装面84的下方的肋91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延伸设置到连接器安装面84的位置。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由于未设置接地端子28,仅设有一对供电端子26,因此在如实施例1那样形成线圈成形体90时,不需要将下侧磁性框架42与线轴组装体32一体成形。
因此,构成为,在成形线圈成形体90之后,如图21的箭头所示,能够从上下方向装配下侧磁性框架42和上侧磁性框架44。
并且,在如实施例1那样成形线圈成形体90时,不需要将下侧磁性框架42与线轴组装体32一体成形,因此不需要如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那样设置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
即、虽然未图示,但在金属模内配置由线轴24和供电端子26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并闭合一对横向滑动金属模、即闭合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的滑动金属模,在该状态下,在闭合的金属模空间内注入熔融树脂即可。
由此,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轴组装体32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20的肋91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80,从而能够在线轴组装体32与磁性框架20之间简单地形成空间部92。
此外,该情况下,如图22所示,肋9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实施例6)
图23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23所示,与实施例5的模制线圈16相同,仅设有一对供电端子26,而未设置接地端子28。因此,连接器安装面84变小,肋91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延伸设置到连接器安装面84的位置。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磁性框架20由箱型(五面)的磁性框架20构成,该箱型(五面)的磁性框架20由上板部44c、侧板部44a、下侧磁性框架42、后部上侧磁性框架44d构成。
通过这样构成,线圈成形体90的周围由五面的磁性框架20包围,因此与肋91的磁性框架20接触或接近的面积增大。由此,热的辐射面积增大,更容易传热,因此容易散热。
这样,磁性框架20的形状能够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如图24所示,磁性框架20能够使用由上板部44c、下侧磁性框架42、后部上侧磁性框架44d构成的、省略了侧板部44a的截面大致コ字形状的磁性框架20等。
(实施例7)
图25是本发明的模制线圈16的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是与图1~图16所示的模制线圈16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如图25所示,仅设有构成供电部件的一对引线25,未设置接地端子28。因此,成为省略连接器安装面84、设有引线用突出设置部65的形状,肋91从模制树脂部80的线圈成形体90的侧周部90a延伸设置到引线用突出设置部65的突出设置面。
另外,构成为,在形成线圈成形体90之后,如图25所示,从上下方向装配下侧磁性框架42和上侧磁性框架44即可。
并且,在如实施例1那样成形线圈成形体90时,不需要将下侧磁性框架42与线轴组装体32一体成形,因此如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那样,不需要设置端子部滑动金属模72。
即、虽然未图示,但在金属模内配置由线轴24和构成供电部件的引线25构成的线轴组装体32,并闭合一对横向滑动金属模、即闭合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的滑动金属模,在该状态下,在闭合的金属模空间内注入熔融树脂即可。
由此,通过以突出设置从线轴组装体32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20的肋91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80,从而能够在线圈成形体90与磁性框架20之间简单地形成空间部92。
另外,即使在该实施例的模制线圈16中,磁性框架20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如图26所示,磁性框架20也可以由箱型(五面)的磁性框架20构成,该箱型(五面)的磁性框架20由上板部44c、侧板部44a、下侧磁性框架42、后部上侧磁性框架44d构成。
通过这样构成,线圈成形体90的周围由五面的磁性框架20包围,因此与肋91的磁性框架20接触或接近的面积增大。由此,热的辐射面积增大,更容易传热,因此容易散热。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实施例1中,通过进行铆接加工将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牢固地电连接固定在下侧磁性框架42的外壁侧,但除了铆接加工以外,还能够用压入、焊接、熔敷、螺纹固定等各种方法,将接地端子28的基端部28a固定在下侧磁性框架42的外壁侧或内壁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肋91设置为与上侧磁性框架44的两个侧板部44a抵接或接近,但也可以设置为仅与上侧磁性框架44的一个侧板部44a抵接或接近。并且,还能够将肋91设置为与后部上侧磁性框架44d抵接或接近等,肋91的形状、配置位置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并且,例如,作为阀主体12,能够应用于双通阀、三通阀等各种阀主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上下一对金属模,但也可以使金属模为所谓横置型、或由多个构成的金属模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用来驱动电磁阀的阀体并由树脂模制成的模制线圈以及使用了模制线圈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Claims (10)

1.一种模制线圈,具备:
包括卷绕有绕线的线轴、及安装在上述线轴上且与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一对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
通过在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的周围形成模制树脂部而形成的线圈成形体;以及
包围上述线圈成形体的磁性框架,
上述模制线圈的特征在于,
以突出设置从上述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上述线圈成形体与磁性框架之间形成空间部,
并且,通过向外侧延伸设置上述模制树脂部的供电部件一侧的连接器安装面,从而形成连接器板,
上述肋与上述连接器板一体地形成模制树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由以一定间隔分离的多个肋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短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比上述线轴组装体与磁性框架之间的距离长的一侧的肋的端面的面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肋的端面形成有肋与磁性框架之间的排水用凹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框架的表面为暗色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制树脂部由暗色的模制树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暗色为黑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制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暗色为黑色。
9.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阀主体装配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线圈的驱动部插通孔。
10.一种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模制线圈具备:
包括卷绕有绕线的线轴、及安装在上述线轴上且与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一对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
通过在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的周围形成模制树脂部而形成的线圈成形体;以及
包围上述线圈成形体的磁性框架,
上述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在金属模内配置包括上述线轴和供电部件的线轴组装体,并闭合一对横向的、形成有肋形成用凹部和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的滑动金属模的工序;
在上述闭合后的金属模空间内注入熔融树脂,而以突出设置从上述线圈成形体的侧周部至磁性框架安装位置的肋的方式形成模制树脂部,从而在上述线圈成形体与磁性框架安装位置之间形成空间部的工序;以及
以覆盖上述模制树脂部的方式安装在磁性框架上的工序,
上述肋形成用凹部用于形成上述肋,上述空间用突出设置部用于形成上述空间部。
CN201410022491.XA 2013-01-18 2014-01-17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943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7754 2013-01-18
JP2013007754A JP5980695B2 (ja) 2013-01-18 2013-01-18 モールドコイルおよびモールドコイルを用いた電磁弁、ならびに、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3305A CN103943305A (zh) 2014-07-23
CN103943305B true CN10394330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1190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2491.XA Active CN103943305B (zh) 2013-01-18 2014-01-17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80695B2 (zh)
KR (1) KR101528179B1 (zh)
CN (1) CN103943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0248A (zh) * 2015-06-30 2015-09-23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阀线圈支架
TWI609391B (zh) * 2016-02-09 2017-12-2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140186A (zh) * 2017-01-31 2019-08-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线圈以及电磁阀
KR101965266B1 (ko) * 2017-08-02 2019-04-03 한국알박(주) 전자석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
CN109065352B (zh) * 2018-08-27 2020-12-22 吉安市协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线圈用浸漆烘干设备
JP7066576B2 (ja) * 2018-08-31 2022-05-13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磁コイル及び電磁弁
JP6820893B2 (ja) * 2018-10-05 2021-01-27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387244B2 (ja) 2019-03-05 2023-11-28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弁
CN113257537B (zh) * 2021-05-13 2023-04-07 葛连志 一种居中式电磁线圈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3302U (zh) * 1987-11-25 1989-06-02
JPH04257206A (ja) * 1991-02-08 1992-09-11 Zexel Corp コイル装置
JP2000179581A (ja) * 1998-12-18 2000-06-27 Ogura Clutch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の励磁装置
JP2001217129A (ja) * 2000-02-01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コイル
CN1497620A (zh) * 2002-10-01 2004-05-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压变压器
CN102629510A (zh) * 2011-02-04 2012-08-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模制线圈及使用模制线圈的电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2267A (en) * 1976-05-20 1977-11-28 Nippon Electric Co Selffmaintaining solenoid
JPS6133609Y2 (zh) * 1978-11-21 1986-10-01
JPS5665620U (zh) * 1979-10-25 1981-06-01
JP2514184Y2 (ja) * 1991-04-15 1996-10-16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
JP2539141Y2 (ja) * 1992-09-03 1997-06-25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
JPH06333730A (ja) * 1993-05-27 1994-12-0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ソレノイド
JP3489896B2 (ja) * 1994-08-26 2004-01-26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樹脂モールド変圧器
JP3339265B2 (ja) * 1995-09-05 2002-10-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H11288619A (ja) * 1998-03-31 1999-10-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安定器の放熱装置
JP2000336249A (ja) * 1999-05-27 2000-12-05 Hitachi Chem Co Ltd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圧電気電子部品
JP4531736B2 (ja) * 2002-09-17 2010-08-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JP2005101396A (ja) * 2003-09-26 2005-04-14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コイル
JP5533774B2 (ja) * 2010-06-0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5618870B2 (ja) * 2011-03-08 2014-1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5597218B2 (ja) * 2012-02-29 2014-10-0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モールドコイルおよびモールドコイルを用いた電磁弁、ならびに、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3302U (zh) * 1987-11-25 1989-06-02
JPH04257206A (ja) * 1991-02-08 1992-09-11 Zexel Corp コイル装置
JP2000179581A (ja) * 1998-12-18 2000-06-27 Ogura Clutch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の励磁装置
JP2001217129A (ja) * 2000-02-01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コイル
CN1497620A (zh) * 2002-10-01 2004-05-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压变压器
CN102629510A (zh) * 2011-02-04 2012-08-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模制线圈及使用模制线圈的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80695B2 (ja) 2016-08-31
CN103943305A (zh) 2014-07-23
JP2014138180A (ja) 2014-07-28
KR101528179B1 (ko) 2015-06-11
KR20140093634A (ko)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3305B (zh) 模制线圈及使用了它的电磁阀以及模制线圈的制造方法
US10483646B2 (en) Antenna device
CN102916514B (zh) 一种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10161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 일체형 휴대단말기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638427B (zh) 设备用连接器
CN104838457B (zh) 用于传导式冷却的、有空隙的、高透磁率的磁性组件的线轴设计
CN103295718A (zh) 模压线圈及使用模压线圈的电磁阀、及模压线圈的制造方法
US9179560B2 (en) Board block for vehicles
CN204222111U (zh) 具有分区段式加热器的热流道喷嘴
CN104112931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34960A (ja) コネクタ
CN104577422A (zh) 压接结构
KR101283509B1 (ko) 인서트 사출 성형용 접속단자
CN104868266A (zh) 具有固持部件的电连接器
US20150144319A1 (en) Part of a container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function of a heat si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CN110402474A (zh) 线圈成型体及电抗器
US20160379766A1 (en) In-line reed relay and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US20140285297A1 (en) Power Supply Module
WO2016143324A1 (ja) 液面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749059U (zh) 一种用于电磁阀插头注塑成型的外模具
CN203014018U (zh) 磁性连接器
JP6841904B2 (ja) カムシャフト調整のための電磁調整装置
CN206758429U (zh) 线圈封装模块
CN204242777U (zh) 电感元件
CN204271293U (zh) 具有固持部件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