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2777U - 电感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感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42777U CN204242777U CN201420554894.4U CN201420554894U CN204242777U CN 204242777 U CN204242777 U CN 204242777U CN 201420554894 U CN201420554894 U CN 201420554894U CN 204242777 U CN204242777 U CN 204242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core
- inductance element
- terminal
- wire
- bas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元件,包括一本体,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本体内,并且所述端子两端各弯折延伸一焊接部露出于所述本体;一电路板对应所述端子设置有多个导线,所述导线连接两相邻端子分别位于本体两侧的焊接部形成感应线圈;一磁芯,设置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线之间,且固定在所述本体上。该电感元件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整体安装于电路板上,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尤指一种便于组装和使用的电感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感元件一般都由人工或机械将漆包线缠绕在磁芯上制成,耗费大量成本及时间,而中国专利CN201020633348.1中揭示了将预先弯折为U形的导电端子12从封闭磁环14中穿过,且在所述磁环14的两侧形成的两个焊接部122分别与相邻的两条中心导电线路112电性连接,使所述端子2、中心导电线路112及磁环14共同形成磁性闭合回路。由于所述磁环14在组装时需要先点胶固定在电路板11上,然后将预先弯折为U型的导电端子12逐个套设在环壁141上,再将所述导电端子12两端的焊接部122与中心导电线路112分别焊接。
这样虽然解决了漆包线缠绕磁芯的问题,但是将所述导电端子及磁芯分别固定于电路板工艺繁琐,所述磁芯点胶固定于电路板上时还可能与中心导电线路意外导通,而且仅仅通过磁芯导磁,导磁性能有限。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组装和使用的电感元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磁性能的电感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依序固定在所述本体内,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別弯折延伸一焊接部并露出于所述本体,一电路板,对应所述端子设置有多个导线,所述导线连接两相邻端子分别位于本体两侧的焊接部形成感应线圈;一磁芯,设置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线之间,且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本体中添加有导磁材料。
进一步,所述磁芯具有一收容腔,所述本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包括一竖直段与一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由所述基部朝所述电路板延伸,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磁芯具有一间隔,使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磁芯不会接触。
进一步,所述磁芯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使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线不会接触。
进一步,所述磁芯呈长条状,包覆于所述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磁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一层绝缘膜,防止与所述端子导通。
进一步,所述磁芯表面整体覆盖一层绝缘膜。
进一步,所述本体为高分子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硅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的所述端子、所述本体及所述磁芯一体成型,从而所述电感元件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整体安装于电路板上,减少了所述电感元件的制作工艺,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感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感元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感元件的导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感元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感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感元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感元件100 | 磁芯1 | 上壁11 | 下壁12 |
左壁13 | 右壁14 | 前侧15 | 后侧16 |
收容腔17 | 倒角18 | 绝缘膜19 | 本体2 |
上表面21 | 下表面22 | 左表面23 | 右表面24 |
前表面25 | 后表面26 | 通道27 | 端子3 |
基部31 | 焊接部32 | 竖直段321 | 水平段322 |
间隔33 | 容置空间34 | 导线4 | 焊盘41 |
连接线42 | 输入线路43 | 输出线路44 | 电路板5 |
间隙51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电感元件100包括一磁芯1,所述磁芯1具有一收容腔17,一本体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7内,所述本体2上固定设有多个端子3,多个所述端子3均焊接于一电路板5上。
如图1,所述本体2呈长方体,在所述本体2的内部具有多个沿本体2长度方向顺序排列的通道27用来固定所述端子3,所述通道27贯穿所述本体2的前表面25及后表面26。所述本体2为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硅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可以为任何的绝缘物质。为了增强所述电感元件100的导磁性能,所述本体2中掺杂有导磁颗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磁颗粒为羟基铁粉,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磁颗粒可以为任何可导磁材料。
如图1及图2,所述磁芯1为一封闭的磁环,其围成一收容腔17,所述本体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7,所述磁芯1的左壁13、上壁11、右壁14及下壁12分别紧贴在所述本体2的左表面23、上表面21、右表面24及下表面22上,从而可以将所述磁芯1固定在所述本体2上。所述本体2的所述前表面25及所述后表面26显露于所述磁芯1,但并未凸出所述磁芯1的所述前侧15及所述后侧16,而是与前侧15及后侧16平齐。在所述磁芯1的外表面上,所述左壁13、所述上壁11、所述右壁14及所述下壁12相互的交界处均具有一弧状的倒角18。
如图2及图4,所述端子3固定于所述本体2中,每一所述端子3均具有一基部31,所述基部31呈平直状,并固定于所述本体2的所述通道27中,所述基部31的两端分别露出于所述本体2的前表面25及后表面26,并分别朝向所述电路板5弯折延伸形成一焊接部32,所述焊接部32包括一竖直段321与一水平段322。所述端子3的两竖直段321分别与所述磁芯1的前侧15和后侧16具有一间隔33,使所述磁芯1与所述端子3互不接触,所述水平段322通过表面焊接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5,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水平段322沿所述基部31长度方向相背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段322也可以沿基部31长度方向相向延伸,从而位于所述磁芯1的下壁12的下方,并不与所述下壁12接触。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32也可以仅有竖直段321,而无所述水平段322,然后在竖直段321上合适的位置设置突起,使所述端子3通过穿孔焊接固定至所述电路板5。
如图1及图4,所述电路板5上对应所述端子3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铜质导线4,所述导线4包括与所述焊接部32相焊接的焊盘41以及连接所述焊盘41的连接线42,所述焊盘41与所述连接线42形成“Z”字形线路,所述每一导线4的一端连接至相近一端子3的焊接部32,另一端连接至相邻端子3位于所述本体2另一侧的焊接部32,如此重复,使所述端子3与所述导线4整体形成感应线圈(如图3)。所述导线4还包括一输入线路43及一输出线路44,所述输入线路43用来输入电流,所述输出线路44用来输出电流,所述输入线路43与所述输出线路44可以相互替换,并不固定哪一端为输入哪一端为输出。
如图1,所述电感元件100在制作的时候,先将未经过弯折的端子3插入所述磁芯1的所述收容腔17,再将所述磁芯1连同所述端子3一起放入模具(未图示)中,并保持所述端子3的所述基部31位于所述收容腔17的正中位置,不与所述磁芯1的所述上壁11、所述下壁12、所述左壁13、所述右壁14接触,然后注入熔融状态的本体2,让所述端子3、所述本体2以及所述磁芯1一体成型,再将所述端子3的所述基部31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焊接部32。
如此,所述端子3、所述本体2以及所述磁芯1一体成型,使所述电感元件100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整体安装于电路板5,减少了所述电感元件100的制作工艺,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并且所述磁芯1固定于所述本体2,使所述下壁12与所述电路板5之间具有一间隙51,防止了所述磁芯1与所述导线4的意外导通;由于所述端子3的基部31固定于所述本体2的所述通道27内,所以所述本体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感应线圈中,又所述端子3贯穿所述收容腔17,横跨在所述磁芯1的所述下壁12的上方,将所述下壁12限定于所述感应线圈内,从而所述电感元件100不仅可以通过所述磁芯1导磁,还可以通过掺杂有导磁颗粒的本体2进一步增强导磁性能。
如图5及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磁芯1及本体2均呈长方体,所述端子3的所述基部31及所述焊接部32的所述竖直段321均设置于所述本体2内,仅有所述水平段322露出于所述本体2。所述磁芯1设置于所述端子3与所述导线4之间,并被所述本体2包覆固定。所述磁芯1的表面整体覆盖有一层绝缘膜19,所述磁芯1通过所述绝缘膜19实现与所述端子3的所述基部31之间的绝缘。
如图5及图6,所述电感元件100在制作的时候,先将所述端子3的所述基部31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焊接部32,然后将所述端子3以焊接部32朝上的方式放入模具(未图示)中,再将所述磁芯1放入所述基部31与两个所述焊接部32的两个所述竖直段321形成的容置空间34内,最后注入熔融状态的本体2,让所述端子3、所述本体2以及所述磁芯1一体成型。
第二实施例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电感元件100的所述端子3、所述本体2及所述磁芯1一体成型,从而所述电感元件100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整体安装于电路板5,减少了所述电感元件100的制作工艺,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2)所述电感元件100的所述磁芯1固定在所述本体2上,并保持与所述电路板5之间有一间隙51,可以防止所述磁芯1与所述导线4之间的意外导通。
(3)在所述电感元件100中,所述端子3与所述导线4之间不仅设有所述磁芯1,还具有可以导磁的所述本体2,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电感元件100的导磁性能;
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
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依序固定在所述本体内,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別弯折延伸一焊接部并露出于所述本体;
一电路板,对应所述端子设置有多个导线,所述导线连接两相邻端子分别位于本体两侧的焊接部形成感应线圈;
一磁芯,设置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线之间,且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磁性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具有一通孔,所述本体收容于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一竖直段与一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由所述基部朝所述电路板延伸,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磁芯具有一间隔,
使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磁芯不会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使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线不会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呈长条状,包覆于所述本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一层绝缘膜,防止与所述端子导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表面整体覆盖一层绝缘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高分子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硅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54894.4U CN204242777U (zh) | 2014-09-25 | 2014-09-25 | 电感元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54894.4U CN204242777U (zh) | 2014-09-25 | 2014-09-25 | 电感元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42777U true CN204242777U (zh) | 2015-04-01 |
Family
ID=5277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5489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42777U (zh) | 2014-09-25 | 2014-09-25 | 电感元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427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04093A (zh) * | 2018-05-17 | 2019-11-2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包含印刷电路板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
2014
- 2014-09-25 CN CN201420554894.4U patent/CN2042427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04093A (zh) * | 2018-05-17 | 2019-11-2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包含印刷电路板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83646B2 (en) | Antenna device | |
KR102024849B1 (ko) | 변압기용 평판형 2차 코일 소자 어셈블리 | |
CN104795695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597020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4300316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452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363753A (zh) | 电缆连接器 | |
CN203942046U (zh) | 线缆连接装置 | |
KR20170124463A (ko) | 전자유도기 및 전자유도기의 제조 방법 | |
CN204242777U (zh) | 电感元件 | |
CN201392705Y (zh) | 平面式电磁感应元件的导电片串联定位结构 | |
CN109148103A (zh) | 降噪单元 | |
CN104882695A (zh) | 磁吸式连接器 | |
CN10412455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87250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434285U (zh) | 电感结构 | |
CN103515056B (zh) | 磁性模组 | |
WO2018037603A1 (ja) | ツイストペア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207303432U (zh) | 垂直式高速连接器及其导电模块 | |
CN204067641U (zh) | 电连接器 | |
JP3195101U (ja) | コネクタ端子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CN208908181U (zh) | 贴片电感及电子设备 | |
CN203644672U (zh) | 线圈端子及其接触器 | |
CN109428193A (zh) | 垂直式高速连接器及其导电模块 | |
CN207302841U (zh) | 立式变压器及立式变压器的线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