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1531B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1531B
CN103941531B CN201410022788.6A CN201410022788A CN103941531B CN 103941531 B CN103941531 B CN 103941531B CN 201410022788 A CN201410022788 A CN 201410022788A CN 103941531 B CN103941531 B CN 103941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part
air
aerofoil fan
exhaust gas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2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1531A (zh
Inventor
松宫俊夫
大月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41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1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1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1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高效冷却内部及进行抑制了热源效果现象的图像投射的投影仪。投影仪具备外装筐体,其具有投射用开口部和在与投射用开口部同一侧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排气口;轴流风扇(61),其通过翼(613)的旋转沿旋转轴的中心轴方向进行空气的流入和流入的空气的送出;多个叶片部(632),它们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突出地配设于排气口并将从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外部引导,在多个叶片部中在排气口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分别并列设置的四个排气区域中靠近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一方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其与翼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引导空气的方向的长度比设置于其它区域的叶片部长。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投影仪,其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以及投射被调制了的光束的投射透镜。在该投影仪中,由于伴随着光源的发光的发热,投影仪内的温度会上升,导致内部部件的性能、功能的恶化,所以采用利用风扇将内部变暖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冷却构造。另外,提出了如下的投影仪,其构成为,在排出内部的空气的排气口位于与投射方向同一侧地构成的投影仪中,为了使投射图像不产生波动(热源效果现象:heatshimmer),以使从排气口排出的变暖的空气不侵入从投射透镜投射的光束所通过的区域的方式,对所排出的空气进行引导(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仪具备:具有排气口的外装壳体、具有多个叶片板的安全罩(通风窗)以及轴流排气风扇。安全罩配置于排气口,多个叶片板从外装壳体内部向外部朝远离投射透镜侧的方向倾斜。
然后,冷却光源等而变暖的空气被吸入轴流排气风扇,由多个叶片板引导而朝远离投射透镜侧的方向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572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通风窗中,未与轴流排气风扇的送风性能对应地形成叶片板,所以叶片板成为空气流动的阻力,可能无法使外装筐体内部变暖的空气高效地排出。另外,若为了将外装筐体内部变暖的空气排出而提高轴流排气风扇的驱动电压,则存在投影仪噪声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并利用投射透镜投射调制后的光束,上述投影仪具备:外装筐体,其收纳上述光源和上述投射透镜,并具有供从上述投射透镜投射的光束通过的投射用开口部、和与上述投射用开口部在同一侧排列设置且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轴流风扇,其具有旋转轴和绕上述旋转轴配置的翼,通过上述翼的旋转沿上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方向进行空气的流入、和流入空气的送出;以及多个叶片部,它们以在与上述投射用开口部和上述排气口所排列设置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突出的方式排列设置于上述排气口,将从上述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上述外部引导,在上述多个叶片部中,在上述排气口的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分别并列设置的四个排气区域中、靠近上述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上述排气区域中的一方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该长条状叶片部与设置于其它区域的上述叶片部相比,在与上述翼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将从上述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上述外部引导的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根据该结构,投射用开口部和排气口在外装筐体的同一侧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排列设置。而且,在排气口设置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铅垂方向)延伸突出的叶片部。而且,在四个排气区域中、靠近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一方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该长条状叶片部与设置于其它区域的叶片部相比,与翼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将从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外部引导的方向的长度更长。
从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位于轴流风扇的送出侧的部件(例如管道、外装筐体等)的内表面碰撞,从而改变方向,另外,该方向根据轴流风扇的翼的旋转方向而改变,所以通过在上述区域设置长条状叶片部,能够抑制从排气口排出空气侵入供从投射透镜投射的光束的通过区域(光束通过区域)。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是冷却光源等而变暖了的空气,所以能抑制该空气侵入光束通过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投射于屏幕等的图像晃动的现象(热源效果现象)。另外,将长条状叶片部以外的叶片部的引导长度形成为比长条状叶片部短,从而能够将变暖的内部的空气高效地向外部排出。
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投影仪内部并且能够实现抑制了热源效果现象的图像投射。另外,由于能够进行高效的排气,所以能实现由轴流风扇的低电压驱动带来的投影仪的低噪声化。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的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长条状叶片部设置于靠近上述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上述排气区域中、供从以接近上述投射用开口部的方式旋转的上述翼送出的空气主要被排出的上述排气区域。
在轴流风扇中,从以接近投射用开口部的方式旋转的翼送出的空气与位于轴流风扇的送出侧的部件的内表面碰撞,从而容易改变向投射用开口部侧行进的方向。
根据该结构,长条状叶片部设置于供容易改变向投射用开口部侧行进的方向的空气主要排出的排气区域,所以能够改变容易朝向投射用开口部侧的空气的方向,从而能够高效地抑制空气侵入光束通过区域。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的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长条状叶片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它叶片部而朝上述外装筐体的内部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长条状叶片部配设于靠近轴流风扇的位置,所以使从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更加不朝向投射用开口部侧地对其进行引导。另外,使长条状叶片部不向外面侧突出就能够增加引导长度,所以可以提高投影仪的外观性。因此,能够实现投影仪的外观设计性的提高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热源效果现象。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的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轴流风扇配置为,使上述旋转轴的上述中心轴与上述投射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同。
根据该结构,轴流风扇配置为,使送出空气的送出口与沿图像的投射面的面正对。由此,与使送出口不与沿投射面的面正对而是使轴流风扇倾斜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高效地设定外装筐体的轴流风扇的收纳空间。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抑制大型化而适当地冷却内部并且能够进行抑制了热源效果现象的图像投射的投影仪。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的投影仪中优选为,上述轴流风扇配置为与上述排气口对置,在从上述轴流风扇送出空气的方向观察,上述四个排气区域以通过与上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线、以及通过与上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线为界并列设置。
根据该结构,轴流风扇配置为与排气口对置,四个排气区域如上述那样形成,所以能够容易与轴流风扇的翼的旋转方向对应地设定包含长条状叶片部在内的多个叶片部的排列设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外装筐体内观察的通风窗的立体图。
图7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附近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将图像投射到屏幕等投射面。
投影仪的主要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筐体2、控制部(图示省略)、具有光源装置31和投射透镜36的光学单元3、以及冷却装置6。光学单元3形成为俯视呈近似L字形,在一方的端部可装卸地配置光源装置31,在另一方的端部配置投射透镜36。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外装筐体2的内部还配置有向光源装置31、控制部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等。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光束的方向记为+X方向,将从投射透镜36射出光束的方向记为+Y方向(前侧),将投影仪1被安置到桌子上等的姿势的上方记为+Z方向(上侧)。另外,将±X方向作为左右方向。
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外观图。
如图2所示,外装筐体2是合成树脂制造,其具备形成外装筐体2的上部的上壳体21,和形成下部的下壳体22等,这些壳体通过螺钉等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外装筐体2设置有:使投射透镜36的前端部露出并供从投射透镜36射出的光束通过的投射用开口部2A、以及使外装筐体2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2B。如图2所示,排气口2B在投射用开口部2A的左方形成在与投射用开口部2A相同的一侧。另外,投射用开口部2A以及排气口2B沿着作为第一方向的左右方向(±X方向)而配设。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外装筐体2设置有用于获取外部空气的吸气口。
控制部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等,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进行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例如与图像的投射有关的控制等。
光学单元的结构
光学单元3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对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并投射。
如图1所示,光学单元3除了具备光源装置31之外,还具备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色分离光学系统33、中继光学系统34、光学装置4、投射透镜36、以及将上述部件配置于光路上的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筐体38。
光源装置31具备由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的放电型的光源311以及反射器312等,利用反射器312反射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并向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具备第一透镜阵列321、第二透镜阵列322、偏振光变换元件323、以及重叠透镜324,并构成为,使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大致均匀地照射到后述的液晶光阀52的表面,进而被有效地利用。
色分离光学系统33具备两片分色镜331、332、以及反射镜333,具有的功能是,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的光束分离为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蓝色光(以下称为“B光”)三种颜色的色光。
中继光学系统34具备入射侧透镜341、中继透镜343、以及反射镜342、344,具有的功能是,将被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的R光引导到R光用的液晶光阀52。此外,光学单元3构成为使中继光学系统34引导R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引导B光。
光学装置4具备:根据各种颜色光用而设置的电气光学装置5(R光用的电气光学装置为5R、G光用的电气光学装置为5G、B光用的电气光学装置为5B)、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正交二向棱镜41。
各电气光学装置5具备:入射侧偏光板51、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52(R光用的液晶光阀为52R、G光用的液晶光阀为52G、B光用的液晶光阀为52B)、以及射出侧偏光板54,根据图像信息对各种颜色光进行调制。
正交二向棱镜41是将四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的俯视呈近似正方形,在将直角棱镜彼此贴合而成的界面形成有两个电介质多层膜。正交二向棱镜41的电介质多层膜对电气光学装置5R、5B所调制的色光进行反射,使电气光学装置5G所调制的色光透过,从而合成各种颜色光。
投射透镜36具有多个沿光轴36J配置的透镜(图示省略),将由正交二向棱镜41合成的光放大投射到屏幕上。
冷却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6配置于光源装置31的前方(+Y方向)来冷却光源装置31等,并将冷却的空气向外装筐体2外部排出。
冷却装置6具备轴流风扇61、管道62、以及配置于外装筐体2的排气口2B的通风窗63。
图3是从前方(+Y方向)观察冷却装置6的图。图4是表示轴流风扇6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3、图4所示,轴流风扇61具备筒状的外框611、具有中心轴61J的旋转轴612、多个在旋转轴612的外周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翼613、支承部件614以及未图示的马达,该轴流风扇61通过翼613的旋转沿中心轴61J方向进行空气的流入以及流入的空气的送出。旋转轴612以及翼613例如由树脂制造且一体地形成。支承部件614具有圆柱状部以及突出部并固定于外框611,旋转轴612在支承部件614的圆柱状部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向旋转轴612插通马达的旋转轴,多个翼613在驱动马达时与旋转轴612一起旋转。
如图4所示,各翼613形成为,随着从前侧端部613f朝向后侧端部613r而顺时针地延伸突出。对于轴流风扇61而言,若驱动马达,则从前方(+Y方向)观察,翼613顺时针旋转,在外框611的内侧使空气从后侧端部613r侧朝向前侧端部613f侧流动,并将流入的空气向前方(+Y方向)送出。
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61配置在光源装置31与通风窗63之间,并且与排气口2B对置,轴流风扇61的中心轴61J与投射透镜36的光轴36J为同一方向。即,轴流风扇61配置为,使送出空气的送出口与沿图像的投射面的面正对。而且,若驱动马达,则轴流风扇61使空气从光源装置31侧流入,并将流入的空气向通风窗63侧送出。
图5是从上方观察冷却装置6的剖视图。此外,图5的轴流风扇61省略了翼613等结构部件。
管道62形成为筒状,从光源装置31的前方延伸突出,如图5所示,以包围轴流风扇61的方式形成。管道62的功能是对流入轴流风扇61的空气进行引导。
图6是从外装筐体2内观察的通风窗63的立体图。
如图3、图6所示,通风窗63具有框架部631、叶片部632、以及加强部633。
框架部631沿外装筐体2的排气口2B的周边部形成,且俯视状态的框架部631的大小比轴流风扇61的外框611大。
叶片部632在框架部631的内侧,在与左右方向(±X方向、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沿大致上下方向的方向延伸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如图5所示,多个叶片部632相对于Y-Z平面以前侧比后侧远离投射用开口部2A(参照图2)的方式倾斜,将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向外装筐体2外部引导。
如图3所示,叶片部632由从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参照图2)的一侧依次配设的叶片部632a、632b、632c构成。
叶片部632a、632b、632c相对于在排气口2B的第一方向(左右方向、±X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分别并列设置的四个排气区域7Au、7Ad、7Bu、7Bd以如下的方式配设。
首先,对排气区域7Au、7Ad、7Bu、7Bd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从轴流风扇61送出空气的方向(前方)观察,排气区域7Au、7Ad、7Bu、7Bd经由通过与轴流风扇61的旋转轴612(参照图4)重叠的区域70并与第一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线VL1、以及通过区域70并与第二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线VL2而并列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前方观察,将通过旋转轴612的中心轴61J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突出的线设为第一假想线VL1,将通过中心轴61J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突出的线设为第二假想线VL2。
而且,多个叶片部632中、最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叶片部632a形成于排气区域7Au、7Ad、7Bu、7Bd中的右侧、即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排气区域7Au、7Ad。并且,在叶片部632a且在位于右侧的排气区域7Au、7Ad中的上侧的排气区域7Au,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该长条状叶片部632x与其它叶片部632相比引导空气的方向的长度(引导长度)更长。
另外,如图3、图6所示,长条状叶片部632x形成为比其它叶片部632更朝外装筐体2的内部侧突出。即,如图3、图6所示,长条状叶片部632x形成为相对于形成于排气区域7Ad的叶片部632a具有阶梯差。
之后详细进行说明,长条状叶片部632x与轴流风扇61的旋转方向对应地设置于排气区域7Au。此外,叶片部632只要是在与左右方向(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则并不局限于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也可以形成为朝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突出。
如图3所示,从前方观察,位于叶片部632a的左侧(-X侧)的叶片部632b设置于第一假想线VL1附近。
而且,位于叶片部632b的左侧(-X侧)的叶片部632c形成于排气区域7Au、7Ad、7Bu、7Bd中的位于左侧(-X侧)的排气区域7Bu、7Bd。
这样,在排气口2B设置有多个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突出且将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向外部引导的叶片部632a、632b、632c。而且,在排气口2B的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下方向)分别并列设置的四个排气区域中,在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该长条状叶片部632x与轴流风扇61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引导长度比其它的叶片部632长。
如图3、图6所示,加强部633在大致沿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突出而设置有多个,与叶片部632形成为格子状。而且,如图6所示,加强部63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长条状叶片部632x以外的叶片部632的长度短。
从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的流动
这里,对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朝向通风窗63,成为直接通过多个叶片部632的间的空气、和被多个叶片部632引导的空气而向外部排出。另外,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与管道62和通风窗63的框架部631的内表面碰撞后朝向通风窗63。
图7是从前方观察轴流风扇61附近的冷却装置6的一部分的示意图。此外,图7是为了明确空气的流动而省略了通风窗63的叶片部632b、632c的图。
如上所述,对于轴流风扇61而言,从前方(+Y方向)观察,翼613顺时针旋转并送出空气。即,翼613在与排气区域7Au、7Bu对应的区域以接近投射用开口部2A侧的方式旋转,在与排气区域7Ad、7Bd对应的区域,以远离投射用开口部2A侧的方式旋转。
如图7所示,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管道62、框架部631的内表面碰撞而改变风向。
具体地说,从与排气区域7Au对应的区域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管道62、框架部631的上侧的内表面碰撞,作为朝向+X方向的空气Ar1而朝向通风窗63。在排气区域7Au设置有引导长度比其它叶片部长的长条状叶片部632x,所以抑制空气Ar1被该长条状叶片部632x引导而从排气口2B朝向+X方向、即朝向投射用开口部2A侧的情况。
另外,从与排气区域7Bu对应的区域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也与管道62、框架部631的上侧的内表面碰撞而朝向+X方向,但因为很多是从框架部631、叶片部632c、632b、以及长条状叶片部632x各部之间排出,所以朝向+X方向的风量很少。
另一方面,从与排气区域7Ad、7Bd对应的轴流风扇61的送出口的区域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管道62、框架部631的下侧的内表面碰撞,作为朝向-X方向、即远离投射用开口部2A的方向的空气Ar2而朝向叶片部632。因为设置于排气区域7Ad、7Bd的叶片部632的引导长度比长条状叶片部632x短,所以抑制空气Ar2被该叶片部632遮挡的情况,从而使空气Ar2从多个叶片部632之间高效地向外装筐体2外部排出。
这样,长条状叶片部632x设置于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7Au、7Ad中、供从以接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方式旋转的翼613送出的空气主要排出的排气区域7Au。而且,长条状叶片部632x抑制从翼613以接近投射用开口部2A侧的方式旋转的区域送出的空气向投射用开口部2A侧排出。而且,长条状叶片部632x以外的叶片部632的引导长度形成为较短,以使流入的空气高效地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条状叶片部632x与顺时针旋转的轴流风扇61对应,设置于排气口2B的右上的排气区域7Au,但在使用逆时针旋转的轴流风扇的情况下,长条状叶片部632x形成于排气口2B的右下的排气区域7Ad。
另外,在排气口2B位于投射用开口部2A的右侧的结构中,在四个排气区域中、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与翼613的旋转方向对应地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即,在使用顺时针旋转的轴流风扇的情况下,在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下侧的排气区域设置长条状叶片部632x,在使用逆时针旋转的轴流风扇的情况下,在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中的上侧的排气区域设置长条状叶片部632x。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射用开口部2A和排气口2B以在外装筐体2的同一侧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设,在排气口2B设置有沿与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突出的叶片部632。而且,在四个排气区域7Au、7Ad、7Bu、7Bd中、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7Au、7Ad中的一方(排气区域7Au)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该长条状叶片部632x与轴流风扇61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引导空气的引导长度比设置于其它区域的叶片部632长。
由此,能够抑制从排气口2B排出的空气侵入到从投射透镜36投射的光束通过区域。因为从排气口2B排出的空气冷却光源装置31等而成为变暖的空气,所以通过抑制该空气侵入光束通过区域,能够抑制投射于屏幕等的图像晃动的现象(热源效果现象)。另外,长条状叶片部632x以外的叶片部632的引导长度形成为比长条状叶片部632x的引导长度短,使变暖的内部的空气高效地向外部排出。
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投影仪1内部,并且能够实现抑制了热源效果现象的图像的投射。另外,能够进行高效的排气,所以能实现由轴流风扇61的低电压驱动带来的投影仪1的低噪声化。
(2)长条状叶片部632x设置于靠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的两个排气区域7Au、7Ad中、供从以接近投射用开口部2A的方式旋转的翼613送出的空气主要排出的排气区域7Au。由此,将容易朝向投射用开口部2A侧的空气的方向改变,能够高效地抑制空气侵入光束通过区域。
(3)长条状叶片部632x形成为相对于其它叶片部632朝外装筐体2的内部侧突出,所以能够将长条状叶片部632x配设于更靠近轴流风扇61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更加不朝向投射用开口部2A侧地对其进行引导。另外,使长条状叶片部632x不向外面侧突出就能够增加引导长度,所以可以提高投影仪1的外观性。因此,能够实现投影仪1的外观设计性的提高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热源效果现象。
(4)轴流风扇61配置为,使送出空气的送出口与沿图像的投射面的面正对。由此,与轴流风扇61的送出口不是与沿投射面的面正对而是轴流风扇61倾斜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高效地设定外装筐体2的轴流风扇61的收纳空间。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抑制大型化而适当地冷却内部并且能够进行抑制了热源效果现象的图像投射的投影仪1。
(5)由于能够高效地引导从轴流风扇61送出的空气,所以能够使轴流风扇61和通风窗63接近。由此,能够节省轴流风扇61与通风窗63之间的空间,实现投影仪1的小型化。
(6)轴流风扇61配置为与排气口2B对置,在从轴流风扇61送出空气的方向观察,排气区域7Au、7Ad、7Bu、7Bd以通过与旋转轴612重叠的区域70的第一假想线VL1以及第二假想线VL2为界并列设置。由此,能够容易与翼613的旋转方向对应地设定包括长条状叶片部632x在内的多个叶片部632的配设位置。
变形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叶片部632(叶片部632a、632b、632c)设置有三个,但也可以由三个以外的数量构成。另外,可以在相同的排气区域设置多个叶片部632,在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632x的排气区域,将引导长度比该长条状叶片部632x短的叶片部632设置于比长条状叶片部632x更靠投射用开口部2A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投射用开口部2A和排气口2B构成为沿作为第一方向的左右方向,但也可以使投射用开口部和排气口沿上下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来构成投影仪。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将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使用了透射式的液晶光阀52作为光调制装置,但也可以利用反射型的液晶光阀。另外,也可以利用使用了微反射镜阵列的设备等作为光调制装置。
光源311并不局限于放电型的灯,也可以由其它方式的灯、发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构成。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投影仪;2…外装筐体;2A…投射用开口部;2B…排气口;3…光学单元;6…冷却装置;7Ad、7Au、7Bd、7Bu…排气区域;31…光源装置;36…投射透镜;36J…光轴;52…液晶光阀;61…轴流风扇;61J…中心轴;62…管道;63…通风窗;70…区域;311…光源;611…外框;612…旋转轴;613…翼;631…框架部;632、632a、632b、632c…叶片部;632x…长条状叶片部;VL1…第一假想线;VL2…第二假想线。

Claims (7)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并利用投射透镜投射调制后的光束,
所述投影仪具备:
外装筐体,其收纳所述光源和所述投射透镜,并具有供从所述投射透镜投射的光束通过的投射用开口部、和与所述投射用开口部在同一侧排列设置且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
轴流风扇,其具有旋转轴和绕所述旋转轴配置的翼,通过所述翼的旋转沿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方向进行空气的流入和流入空气的送出;以及
多个叶片部,它们以在与所述投射用开口部和所述排气口所排列设置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突出的方式排列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将从所述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所述外部引导,
在所述多个叶片部中,在所述排气口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分别并列设置的四个排气区域中、靠近所述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所述排气区域中的一方设置有长条状叶片部,该长条状叶片部与设置于其它区域的所述叶片部相比,在与所述翼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将从所述轴流风扇送出的空气向所述外部引导的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叶片部设置于,靠近所述投射用开口部的一侧的两个所述排气区域中、从以接近所述投射用开口部的方式旋转的所述翼送出的空气主要被排出的所述排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叶片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它的叶片部而朝所述外装筐体的内部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叶片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它的叶片部而朝所述外装筐体的内部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风扇配置为,使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投射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风扇配置为与所述排气口对置,
在从所述轴流风扇送出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四个排气区域以通过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线、以及通过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线为界并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风扇配置为与所述排气口对置,
在从所述轴流风扇送出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四个排气区域以通过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假想线、以及通过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二假想线为界并列设置。
CN201410022788.6A 2013-01-22 2014-01-17 投影仪 Active CN103941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9021 2013-01-22
JP2013009021A JP6127533B2 (ja) 2013-01-22 2013-01-22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1531A CN103941531A (zh) 2014-07-23
CN103941531B true CN103941531B (zh) 2015-12-09

Family

ID=5118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2788.6A Active CN103941531B (zh) 2013-01-22 2014-01-17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94848B2 (zh)
JP (1) JP6127533B2 (zh)
CN (1) CN103941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7298B2 (ja) * 2015-01-06 2019-07-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950231B2 (ja) * 2017-03-28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開口用パネ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3691A3 (en) * 1995-11-10 1997-12-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JP2005345569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oshiba Corp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920658A (zh) * 2005-08-26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CN101354524A (zh) * 2007-07-27 2009-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射装置和图像显示系统
CN101738835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型显示装置
JP2011099991A (ja) * 2009-11-06 2011-05-19 Nippon Avionics Co Ltd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1242491A (ja) * 2010-05-17 2011-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5728A (ja) * 2001-06-12 2002-12-1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215711A (ja) * 2002-01-23 2003-07-30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3092889U (ja) * 2002-09-19 2003-04-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プロジェクタ
WO2004036309A1 (ja) * 2002-10-18 2004-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WO2004110048A2 (en) * 2003-06-02 2004-12-16 Infocus Corporation Injection-molded vent screens
JP4127234B2 (ja) * 2004-04-15 2008-07-3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プロジェクタ
KR100588147B1 (ko) * 2004-05-10 2006-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전
JP3106757U (ja) * 2004-07-23 2005-01-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175327B2 (ja) * 2005-02-01 2008-11-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9181113A (ja) * 2008-02-01 2009-08-13 Sharp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3691A3 (en) * 1995-11-10 1997-12-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JP2005345569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oshiba Corp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920658A (zh) * 2005-08-26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CN101354524A (zh) * 2007-07-27 2009-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投射装置和图像显示系统
CN101738835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型显示装置
JP2011099991A (ja) * 2009-11-06 2011-05-19 Nippon Avionics Co Ltd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1242491A (ja) * 2010-05-17 2011-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1531A (zh) 2014-07-23
US9494848B2 (en) 2016-11-15
US20140204348A1 (en) 2014-07-24
JP6127533B2 (ja) 2017-05-17
JP2014142389A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208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N102200682B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02033396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TWI428681B (zh) 投影機
JP567845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2866564B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3941531B (zh) 投影仪
CN106054507A (zh) 投影仪
CN103424968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US10648653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2436127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1308321B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CN205787555U (zh) 投影仪
JP547170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2436128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1738835B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2033392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550023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565253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13636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6145921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794347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33129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5108780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