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208B -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208B
CN101639208B CN2009101590132A CN200910159013A CN101639208B CN 101639208 B CN101639208 B CN 101639208B CN 2009101590132 A CN2009101590132 A CN 2009101590132A CN 200910159013 A CN200910159013 A CN 200910159013A CN 101639208 B CN101639208 B CN 101639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eristome
supply apparatus
pair
illumi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208A (zh
Inventor
中野清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构成稳定地冷却光源灯的光源装置及投影仪。光源装置(5)具备光源灯(50)、和在内部收纳光源灯(50)的收纳体(6)。收纳体(6)具有:沿着与光源装置(5)的光束射出方向(Z方向)、及与该光束射出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X方向)分别正交的第二方向(Y方向)形成的一对开口部(61C3、61C4);覆盖这一对开口部且在与该一对开口部相反侧具有导入口(641A)的管部(管主体)(641);和因自重而转动,使从导入口(641A)导入的空气经由管部(641)向一对开口部中的任意一方流通的第一整流部件(整流板)(6425)。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光源装置;和对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放大投射于屏幕等投射面上的投影仪。在这样的光源装置中,多数情况下采用超高压水银灯等放电光源灯,该光源灯在发光时成为高温状态。如果这样的高温状态持续,则由于光源灯容易劣化,所以需要对该光源灯进行冷却。从这样的必要性出发,已知有一种向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将该光源装置冷却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中,在形成了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口的外壳内,配置有多个冷却风扇。通过这些冷却风扇,在投影仪内形成了主要对形成图像光的液晶面板等进行冷却的面板冷却系、主要对光源装置进行冷却的光源冷却系、以及主要对向各电子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进行冷却的电源冷却系。其中,在光源冷却系中,由配置在电源装置的下侧的风扇从吸气口吸引来的冷却空气,被设置在外壳内的导向装置引导,进入到光源装置内,对光源灯进行冷却。而且,该冷却空气被其他风扇吸引而被吸引到光源装置外,从形成于外壳的排气口排出。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冷却光源灯,能够抑制该光源灯的劣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15711号公报
然而,这样的投影仪以在桌子等的设置面上载置的正向放置姿态、和以与该正向放置姿态上下相反的方式固定在顶棚等的悬吊姿态被利用,但在正向放置姿态和悬吊姿态下,投影仪内部带热量的空气所滞留的场所不同。因此,如果像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那样,冷却空气的流动被预先设定,则对于正向放置姿态及悬吊姿态的任意姿态而言,会有无法适当冷却光源装置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认为通过正向放置姿态和悬吊姿态提高了风扇的转速(单位时间的旋转数),但存在需要对投影仪的姿态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等、使得投影仪的构成及风扇的驱动控制变复杂的问题。因此,希望有一种能够以简易的构成稳定地对光源灯进行冷却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构成稳定地冷却光源灯的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射出光的光源灯、和在内部收纳上述光源灯的收纳体,
上述收纳体具有:
沿着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射出方向的上下形成的一对开口部;
被设置成覆盖上述一对开口部,具有从该一对开口部向空气流路上游侧导入外部空气的导入口的管部;
设置在上述管部内,因自重而转动,使从上述导入口导入的空气经由上述管部向上述一对开口部中的任意一方流通的第一整流部件;和
设置在上述收纳体内的与上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从上述开口部导入的空气朝向上述光源灯流通的第二整流部件。
作为这样的光源灯,可以例示具备下述发光管和下述反射镜的放电型光源灯,所述发光管具有:在内部配置有一对电极且形成了封入有发光物质的放电空间的大致球状发光部、及从该发光部的两端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出去的一对密封部,所述反射镜在反射面的大致中央形成了一对密封部中的一方所插通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以覆盖一对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管部内的第一整流部件因自重而转动,按照使用于冷却光源灯的空气(冷却空气)向该一对开口部中的一方开口部流通的方式,切换该空气的流路。由此,在将光源装置设置成沿着第二方向形成的一对开口部中的一方开口部位于上侧、另一方开口部位于下侧的情况,以及将光源装置设置成另一方开口部位于上侧、一方开口部位于下侧的情况中的任意情况下,都可以使冷却空气向位于上侧的开口部、或者位于下侧的开口部流通。并且,由于这样的第一整流部件通过自重来切换冷却空气的流路,所以不需要设置检测光源装置的设置姿态的检测机构、及根据检测出的姿态使整流部件转动的马达等转动机构。因此,由于光源装置在任何设置姿态下,总能使空气向上侧或下侧的开口部流通,从上侧或下侧向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所以能够以简易的构成高效地将光源灯冷却。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整流部件将从上述导入口导入的空气,导向上述一对开口部中位于上侧的开口部。
这里,光源灯的上侧与下侧相比更容易因发光而被加热,由此在上下产生温度差。这样的局部温度差会导致构成光源灯的玻璃发生白浊、变形等劣化,成为缩短该光源灯的寿命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整流部件向位于上侧的开口部导入空气,所以可从上侧向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因此,能高效地冷却光源灯的上侧,可以抑制光源灯的劣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收纳体具有与一对开口部隔着上述光源灯形成在相反侧、将对上述光源灯进行了冷却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上述排气口在通过对上述一对开口部的中心进行连接的虚拟直线的大致中央、且沿着与光束射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虚拟直线上具有中心。
根据本发明,由于排气口隔着光源灯形成在与一对开口部相反侧,所以将光源灯冷却的冷却空气在被吹送到该光源灯之后,向与开口部相反侧流通,从排气口排出。因此,可以确实可靠地向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而且,由于排气口在通过对一对开口部的中心进行连接的虚拟直线的大致中央,并沿着第一方向的虚拟直线上具有中心,所以从开口部到排气口为止的冷却空气的流路长度,在利用任意开口部的情况下都大致相同。因此,不管一对开口部中的哪一开口部位于上侧,都能以各自相同的方式向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
这里,在各开口部的开口面和光源灯未对置的情况下,从开口部导入的冷却空气有可能未被适当地吹送给光源灯。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在收纳部内设置的第二整流部件,使从开口部导入的冷却空气朝向光源灯流通,所以可确实可靠且适当地向该光源灯吹送冷却空气。因此,可以进一步高效冷却光源灯。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二整流部件沿着上述收纳体的内面设置,并具有对从上述光源灯射出的光中入射到上述内面的光进行遮蔽的遮光性。
这里,在由含玻璃填料的合成树脂形成收纳体情况下,若从光源灯射出的包括紫外线的光照射于收纳体,则合成树脂会分解,分离的玻璃填料将附着在光源灯上。该情况下,从光源灯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沿着收纳体的内面的金属制遮光部件,可以抑制收纳体的劣化。因此,除了可抑制来自光源灯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之外,还可以提高收纳体的原材料的选择自由度。而且,通过在这样的遮光部件上设置第二整流部件,可以一体形成该第二整流部件和遮光部件。因此,可抑制光源装置的部件个数不必要地增加。
本发明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前述的光源装置、调制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调制装置、和投射被调制的光束的投射光学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发挥与前述光源装置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可以高效冷却光源灯,所以可以抑制光源装置的寿命缩短。因此,可降低光源装置的更换频率,能够省去投影仪的维护保养花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主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卸下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罩的状态的收纳体主体的图。
图7是表示卸下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管部件的状态的收纳体主体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管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管部件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向放置姿态下的光源装置的冷却流路的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向放置姿态下的光源装置的冷却流路的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向放置姿态下的光源装置的冷却流路的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悬吊姿态的光源装置的冷却流路的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悬吊姿态的光源装置的冷却流路的图。
符号说明
1...投影仪、5...光源装置、6...收纳体、45...投射光学装置、50...光源灯、66...遮光部件、442(442R,442G,442B)...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641...管主体(管部)、663、664...整流部(第二整流部件)、641A...导入口、61C3、61C4...开口部、61D1...排气口、6425...整流板(第一整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外观构成〕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1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1对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放大投射于屏幕等投射面(省略图示)上。该投影仪1如图1所示,具备构成外部封装的外装框体2。
外装框体2是将投影仪1的装置主体3(参照图2)收纳于内部的合成树脂制框体。该外装框体2由分别构成投影仪1的顶面部2A、前面部2B、背面部2C及左右两侧面部2D、2E的上壳体21、和分别构成投影仪1的底面部2F、前面部2B、背面部2C及两侧面部2D、2E的下22组合构成。
在顶面部2A的背面侧大致中央,设置有配设了用于操作投影仪1的多个键的操作面板2A1,而且,在该操作面板2A1的左侧(图1中为左侧),形成有用于更换后述的光源装置5的开口部2A2。该开口部2A2被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设置在顶面部2A的罩2A3封闭。
在前面部2B的右侧(图1中的右侧),形成有使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45露出的大致矩形的开口2B1,经由该开口2B1,从投射光学装置45投射出图像光。
在前面部2B的左侧,形成有将对装置主体3进行冷却后的冷却空气排出的排气口2B2,在该排气口2B2处设置有格子状的放气窗2B3。
〔投影仪的内部构成〕
图2是表示装置主体3的构成的示意图。
装置主体3如图2所示,具备光学单元4及冷却装置9。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装置主体3具备向投影仪1的各构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及对投影仪1的各构成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等。
其中,冷却装置9由多个风扇91~94构成,向光学单元4、电源装置及控制装置吹送从外装框体2外导入的空气,将这些各装置冷却。这些风扇91~94中的按照夹持后述投射光学装置45的方式配置的一对风扇91、92,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从形成于外装框体2的吸气口(省略图示)导入外部的冷却空气,将该冷却空气向光学单元4的后述液晶面板442及偏振片443、445吹送。
而且,按照夹持后述光源收纳部件47的方式配置的一对风扇93、94中、位于投影仪1的背面部2C侧的风扇93,由西洛克风扇构成,吸引外装框体2内的空气,向被收纳在后述光源收纳部件47内的光源装置5吹送。另外,风扇94由轴流风扇构成,被配置成吸气面与光源收纳部件47对置。而且,该风扇94吸引对光源收纳部件47内的光源装置5进行了冷却的空气,将其朝向投影仪1的前面部2B排出,进而借助前述的排气口2B2将该空气排到外装框体2外。另外,风扇93也可以是轴流风扇,风扇94也可以是西洛克风扇。
〔光学单元的构成〕
光学单元4在前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光。该光学单元4具备:光源装置5、照明光学装置41、色分离光学装置42、中继光学装置43、光学装置44、投射光学装置45、零件收纳部件46及光源收纳部件47。
光源装置5除了具备:具有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的光源灯50、和平行化凹透镜53之外,还具备将它们收纳于内部的收纳体6。其中,反射镜52具有截面形成为大致凹状的反射面521(参照图14),由反射面521对从配置在该反射面521的大致中央的发光管5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作为光束射出。这样的反射镜52作为反射可见光、且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冷光镜而形成。另外,对于光源灯50及收纳体6的构成,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照明光学装置41具备:一对透镜阵列411、412、偏振光转换元件413及叠加透镜414。
色分离光学装置42具备:分色镜421、422及反射镜423,中继光学装置43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及反射镜432、434。
光学装置44具备:物镜441、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面板442(将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记为442R,将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记为442G,将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记为442B)、各3个的入射侧偏振片443、视角补偿板444及射出侧偏振片445、和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正交二向棱镜446。
投射光学装置45作为在筒状的镜筒内收纳有多个透镜的组透镜而构成,将由光学装置44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射于投射面上。
零件收纳部件46是将上述各光学装置41~44收纳于内部的形成为俯视大致为L字形状的箱状框体。在该零件收纳部件46中,在设定于内部的照明光轴A的规定位置,配置及收纳该各光学装置41~44。
光源收纳部件47与零件收纳部件46的一端连接,在内部收纳光源装置5。该光源收纳部件47在外装框体2内的配置位置,是与前述的开口2B1对应的位置。
在这样的光学单元4中,通过上述的构成,从光源装置5射出的光束在照明区域内的照度被照明光学装置41均一化后,通过色分离光学装置42被分离成R(红)、G(绿)、B(蓝)三种颜色的光。这些被分离的各色光根据图像信息被各液晶面板442分别调制,形成每种色光的图像光。然后,每种色光的图像光被正交二向棱镜446合成,通过投射光学装置45放大投射于投射面上。
〔光源装置的构成〕
图3~图5是表示光源装置5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3及图4是在光束射出方向前端侧、且朝向光源装置5从右侧及左侧观察该光源装置5的立体图,图5是在光束射出方向基端侧、且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在以下的图及说明中,当在水平面上载置投影仪1时,将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即光源装置5(详细是指后述的反射镜52)的光束射出方向设为Z方向。而且,将与该Z方向正交的方向中沿着水平方向、且从Z方向基端侧观察相对该Z方向的右侧方向设为X方向(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将与这些Z方向及X方向正交的上方向设为Y方向(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即,用X、Y、Z表示的各方向相互正交。
光源装置5如前所述,构成为具备:具有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的光源灯50、平行化凹透镜53(均参照图2)、和收纳它们的收纳体6的单元。
其中,如图3~图5所示,收纳体6具备:收纳体主体61、覆盖该收纳体主体61的Z方向前端侧的第一罩62、覆盖Z方向基端侧的第二罩63、向收纳体主体61内导入冷却空气的管部件64、和与设置在光源收纳部件47内的主体侧连接器(省略图示)连接的装置侧连接器65。
〔第一罩的构成〕
第一罩62如图3及图4所示,是侧视下大致为C字形状的金属制部件,对收纳体主体61的在Z方向前端侧形成的凹部611进行封闭。在该凹部61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使来自被收纳在收纳体主体61的内部的光源灯50的光束透过的大致圆形的光透过口6111(参照图10及图11),该光透过口6111被由第一罩62保持的平行化凹透镜53封闭。在该第一罩62中的相互对置的一对面上,形成有近似矩形的孔部621。通过在这些孔部621中嵌合在收纳体主体61的Y方向前端侧及基端侧的端面(上面及下面)61A、61B的Z方向前端侧端部形成的卡止爪61A1、61B1(关于卡止爪61B1,参照图5),使得第一罩62被收纳体主体61卡止。而且,在连接这一对面的端面(Z方向前端侧的端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使平行化凹透镜53露出的开口部622。
〔第二罩的构成〕
如图3~图5所示,第二罩63按照覆盖收纳体主体61的Z方向基端侧的方式,通过螺钉安装在该收纳体主体61上。该第二罩63具备:沿着收纳体主体61的各端面61A(图3)、61B(图5)的延展部631(图3)、632(图5)、和连接这些延展部631、632的Z方向基端侧的端部之间的连接部633,其在侧视下大致为C字形状。通过这样的第二罩63,透过了反射镜52的紫外线及红外线被遮光。
其中,在延展部632中,如图5所示,形成有对形成在端面61B上的后述线缆收纳部61B3(参照图6)进行覆盖的罩部6321。该罩部6321对应线缆收纳部61B3而沿着Z方向形成。另外,该线缆收纳部61B3将在后面详述。
〔收纳体主体的构成〕
收纳体主体61是含有玻璃填料的合成树脂制的筒状体,形成有光源灯50的Z方向前端侧被收纳配置于内部的灯收纳部613(参照图10及图11)。在该收纳体主体61的Z方向前端侧,形成有前述的凹部611。并且,在收纳体主体61的Z方向基端侧形成有开口部612,该开口部612被反射镜52封闭。
在该收纳体主体61的Y方向前端侧的端面61A的Z方向前端侧,形成有前述的卡止爪61A1,而且在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当相对于光源收纳部件47插拔光源装置5时而利用的大致U字形状的把手61A2。
图6是从Y方向基端侧、即下侧观察卸下了第二罩63的状态的收纳体主体61的图。
在收纳体主体61的Y方向基端侧的端面61B的Z方向前端侧,如前所述,形成有从该端面61B向面外方向突出的一对卡止爪61B1。而且,该端面61B上,在适当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当将光源装置5载置于光源收纳部件47时,与该光源收纳部件47的底面抵接的脚部61B2。
并且,在端面61B上,形成有对从发光管51的Z方向前端侧延展出的导线L1、及与该导线L1连接的线缆C进行收纳的线缆收纳部61B3。该线缆收纳部61B3形成为剖视大致为凹状,并从端面61B的Z方向大致中央向基端侧延展,在该线缆收纳部61B3的Z方向基端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铆接导线L1及线缆C而将其固定的固定部61B4。而且,这些导线L1及线缆C在沿着线缆收纳部61B3向Z方向基端侧延展后,朝向Y方向前端侧屈曲,与装置侧连接器65连接。另外,与发光管51的Z方向基端侧连接的导线L2,同样在向Y方向前端侧延展之后,与装置侧连接器65连接。
这样,通过在线缆收纳部61B3内牵拉导线L1及线缆C,可以将该导线L1及线缆C固定。而且,通过使它们向Z方向基端侧延展,可以使导线L1及线缆C远离光源灯50(更详细而言,是指后述发光管51的发光部511),能够使从反射镜52透过的紫外线及红外线造成的影响降低,抑制热向导线L1及线缆C的传递。并且,通过这样的线缆收纳部61B3被第二罩63的罩部6321覆盖,可以保护导线L1及线缆C。
如图3所示,在收纳体主体61的X方向基端侧的端面61C的Z方向基端侧,形成有侧视下大致为倒U字形状的连接器收纳部61C1,该连接器收纳部61C1被从该端面61C向面外方向立起的一对立起部61C2包围。在该连接器收纳部61C1内,与主体侧连接器(省略图示)的连接面朝向Y方向基端侧地配置有装置侧连接器65。
图7是从Z方向前端侧观察卸下了管部件64的状态的收纳体主体61的立体图。
在端面61C的Z方向前端侧,如图7所示,在Y方向前端侧及基端侧形成有近似矩形的开口部61C3、61C4。这些开口部61C3、61C4,借助从该开口部61C3、61C4的开口端缘相互独立且沿着X方向延展的管部614、615,与收纳体主体61内的灯收纳部613(参照图10及图11)连接,向该灯收纳部613内导入冷却光源灯50的冷却空气。而且,按照包围这2个开口部61C3、61C4的端缘的方式,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部61C5,管部件64嵌入在该凹部61C5中。在该凹部61C5的Y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在Z方向前端侧及基端侧扩展的扩宽部61C6,构成后述管部件64的整流板6425的转动轴位于该扩宽部61C6。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收纳体主体61的X方向前端侧的端面61D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在内部设置了网眼M的大致矩形的排气口61D1。借助该排气口61D1,将在收纳体主体61内流通的冷却空气排出。另外,对于排气口61D1的形成位置、及冷却空气的流路,将在后面详述。
〔管部件的构成〕
图8及图9是表示管部件64的分解立体图及剖面图。
管部件64如图8及图9所示,以Y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该管部件64按照覆盖端面61C的开口部61C3、61C4(参照图7)且嵌入到凹部61C5(参照图7)的方式被安装。该管部件64如图3示所示那样与风扇93的吹出口连接,将由该风扇93的驱动而吹送的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使该冷却空气向开口部61C3、61C4中的任意流通。这样的管部件64具备管主体641、和配置在管主体641的内部的流路切换部件642。
其中,流路切换部件642具有:沿着Y方向延展且相互对置的侧视大致为三角形状的一对侧面部6421、6422、对该一对侧面部6421、6422的Y方向两端进行架设的一对架设部6423、6424、和被轴支承于该一对侧面部6421、6422的X方向前端侧的顶点的整流板6425。该整流板642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整流部件。而且,在流路切换部件642中,由一对侧面部6421、6422、和一对架设部6423、6424包围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42A形成在X方向基端侧,在该开口部642A的内侧设置有网眼M。
在这一对侧面部6421、6422的Y方向前端侧及基端侧、且X方向大致中央,按照朝向该侧面部6421、6422的相互对置的方向延展的方式分别形成有转动限制部64211、64221,该转动限制部64211、64221与转动的整流板6425抵接、对该整流板6425的规定以上的转动进行限制。而且,在一对侧面部6421、6422的X方向前端侧,形成有通过折弯加工而形成的侧视大致为倒U字形状的夹持部64212、64222。当流路切换部件642被收纳于管主体641内时,这些夹持部64212、64222夹持形成于该管主体641的后述突出部64112、64122,使流路切换部件642在管主体641内稳定。
管主体641相当于本发明的管部,具有:沿着Y方向延展的具有侧视大致为梯形形状的一对侧面部6411、6412、和连接该一对侧面部6411、6412的X方向基端侧的一对连接部6413、6414,通过它们,在X方向基端侧及前端侧形成了导入口641A及开口部641B。
在一对侧面部6411、6412的X方向前端部的大致中央,对应于前述的扩宽部61C6,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基端侧及前端侧鼓出的鼓出部64111、64121,在该鼓出部64111、64121的管主体641的内面侧,形成有朝向X方向前端侧(朝向流路切换部件642)突出的突出部64112、64122。
一对连接部6413、6414具有:从X方向前端侧向基端侧延展,且在其前端部分相互邻近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部64131、64141;和从该倾斜部64131、64141的X方向前端沿着相互邻近的方向、即Y方向延展之后,向X方向基端侧延展的延展部64132、64142。在由这些延展部64132、64142和一对侧面部6411、6412包围的空间内,从X方向前端侧收纳前述的流路切换部件642。即,该一对延展部64132、64142在内部与流路切换部件642的一对架设部6423、6424抵接。而且,此时导入口641A和该流路切换部件642的开口部642A连接。
〔灯收纳部的构成〕
图10及图11是表示光源装置5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10是通过了导入口641A的中央、且沿着X方向的光源装置5的剖面图,图11是通过了光源灯50的中央且沿着Z方向的光源装置5的剖面图。
如上所述,在收纳体主体61内形成有收纳光源灯50的Z方向前端侧的灯收纳部613。如图10及图11所示,该灯收纳部613是由收纳体主体61的各端面61A~61D包围形成的中空空间。而且,该灯收纳部613和开口部61C3、61C4如前所述,借助管部614、615连接。
在该灯收纳部613内,除了光源灯50之外,还在远离从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射出、且入射到液晶面板44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光路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形成灯收纳部613的收纳体主体61的内面而配置的遮光部件66。
遮光部件66是金属制的筒状部件,其沿着Z方向前端侧的X方向及Y方向的XY平面的截面大致为八角形状,而且其Z方向基端侧的XY平面的截面与Z方向前端侧的截面相比,是在X方向上更宽的大致八角形状。该遮光部件66防止从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射出的光中、未入射到液晶面板44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光向收纳体主体61入射而导致该收纳体主体61劣化。
这样的遮光部件66如图11所示,在Z方向前端侧、且与光透过口61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661。如前所述,该开口部661与光透过口6111都被平行化凹透镜53封闭。而且,在遮光部件66的Z方向基端侧,形成有与收纳体主体61的开口部612对应的开口部662,该开口部662被反射镜52封闭。
并且,在遮光部件66的Z方向前端侧、且与开口部61C3、61C4对应的位置,如图10及图11所示,按照从X方向前端侧覆盖该开口部61C3、61C4的方式,形成有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整流部件的整流部663、664。而且,在这些整流部663、664的Z方向基端侧,形成有从Z方向前端侧观察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开口部665、666。因此,虽然将在后面详细叙述,但从管部件64的导入口641A导入的冷却空气,在该管部件64内部流通之后,流过收纳体主体61的开口部61C3、61C4的任意一个,进入到灯收纳部613内。此时,通过与流通冷却空气的开口部对应的整流部,该冷却空气的流通方向被变更成Z方向基端侧,借助在该整流部的Z方向基端侧形成的开口部,进入到灯收纳部613内。
被收纳在灯收纳部613内的遮光部件66中,在相对于整流部663、664及开口部665、666隔着发光管51的相反一侧,在与排气口61D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667。在该开口部667端缘和排气口61D1端缘之间,设置有前述的网眼M。而且,借助该开口部667及排气口61D1,对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进而对遮光部件66进行了冷却的冷却空气被排出到光源装置5外。
这里,对开口部667及排气口61D1的形成位置进行说明。
排气口61D1按照在通过对收纳体主体61中的开口部61C3、61C4的中心之间进行连接的虚拟直线的大致中央、且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与端面61D交叉的位置具有中心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而且,遮光部件66的开口部667形成在与该排气口61D1对应的位置。因此,借助开口部61C3、61C4中位于上侧的一个开口部导入的冷却空气,经由排气口61D1被排出为止的流路长度,和借助通过上下颠倒配置光源装置5而位于上侧的另一开口部导入的冷却空气,经由排气口61D1被排出为止的流路长度,大致相同。
〔正向放置姿态的冷却空气的流路〕
图12~图14是表示对投影仪1处于正向放置姿态时的光源灯50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流路的图。具体而言,图12表示从与图10相同的位置观察时的冷却空气的流路,图13表示从Z方向基端侧观察时的冷却空气的流路,而图14表示从X方向前端侧观察光源装置5的内部时的冷却空气的流路。其中,在图13中省略了反射镜52及第二罩63的图示,而在图14中省略了第二罩63的图示。
下面,对将Y方向前端侧作为上侧时,即投影仪1处于正向放置姿态时在光源装置5内流通的冷却空气的流路进行说明。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光源装置5内形成有:由风扇93吹出的冷却空气被导入到光源装置5内的流路S1、和对该光源灯50进行冷却后的冷却空气被排出的流路S2。
具体而言,在流路S1中,被风扇93吹出的冷却空气,经由与该风扇93的吹出口对置配置的管部件64的导入口641A、网眼M及开口部642A,被导入到管主体641内。
这里,由于朝向开口部61C4的流路被因自重而向下方转动的整流板6425封闭,所以被导入到管主体641内的冷却空气沿着斜部64131且朝向开口部61C3流通,然后经由该开口部61C3、管部614、及遮光部件66的开口部665,进入到灯收纳部613内。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按照与开口部61C3对置的方式,遮光部件66的整流部663位于灯收纳部613内,所以被该整流部663变更了冷却空气的流通方向,经由在该整流部663的Z方向前基端侧形成的开口部665,该冷却空气进入到灯收纳部613内。
进入到灯收纳部613内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如图14所示,沿着截面形成为大致凹状的反射镜52的反射面521向下侧流通,对反射镜52、和通过粘接剂B被固定于反射面521的大致中央的发光管51(主要是发光部511及Z方向基端侧的密封部512)进行冷却。而且,由于整流部663、664从X方向侧观察,未覆盖开口部61C3、61C4全体,所以经由开口部61C3流入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从开口部665向下侧流通,对Z方向前端侧的密封部512进行冷却。
这里,发光管51具备:在内部配置有一对电极、且通过内封的发光物质在该各电极间放电发光的大致球状的发光部511;和从该发光部511向相互远离的方向(Z方向前端侧及基端侧)延展、且由与各电极连接的导线L1、L2插通内部的一对密封部512。而且,在该发光管51中设置有覆盖发光部511的Z方向前端侧的近似为碗状的副反射镜513。该副反射镜513由冷光镜构成,将从发光部511射出的光中向Z方向前端侧射出的光向反射镜52侧反射。通过这样的副反射镜513,使在没有该副反射镜513的情况下未入射到平行化凹透镜53且未在液晶面板442的图像形成区域叠加的光,朝向反射镜52反射而加以利用,由此提高了从发光管51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副反射镜513覆盖了发光部511的Z方向前端侧,所以即便从Z方向前端侧使冷却空气直接接触发光部511进行冷却,冷却空气也会被该副反射镜513遮挡,导致发光部511的冷却效率降低。与此相对,被整流部663整流后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沿着反射镜52的反射面521流动、从发光部511的后方侧向下侧流通,由此发光部511被冷却。因此,即便安装有副反射镜513,也可以高效冷却发光部511。
而且,对这样的发光管51而言,由于冷却空气从上侧向下侧流通,所以发光部511从上侧被冷却。因此,由于可以抑制发光部511上侧的过度温度上升,所以可防止构成发光部511的玻璃发生白浊、变形等。另外,反过来由于可以抑制发光部511下侧的过度温度降低,所以可抑制发光部511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可以实现发光管51的长寿命化。而且,除了发光管51之外,由于冷却空气也流向反射镜52,所以还可以实现光源灯50整体的长寿命化。
在流路S 2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灯收纳部613内的冷却空气经由遮光部件66的开口部667、网眼M及排气口61D1,被与该排气口61D1对置配置的风扇94吸引,向光源装置5外排出。此时,对发光管51进行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如图14所示,在沿着反射面521的下侧流通之后,朝向开口部667流通而被排出。
〔悬吊姿态下的冷却空气的流路〕
图15及图16是表示对投影仪1处于悬吊姿态时的光源灯50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流路的图。换言之,图15及图16表示从Z方向基端侧、及X方向前端侧观察光源装置5的内部时的冷却空气的流路。其中,在图15中省略了第二罩63的图示。
在将Y方向前端侧设为下侧时、即投影仪1处于悬吊姿态时的光源装置5中,冷却空气沿着使上述的情况上下颠倒的流路T1、T2流通,对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进行冷却。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投影仪1处于悬吊姿态的情况下,管部件64内的整流板6425因自重而向下方转动。因此,在冷却空气的导入系统的流路T1中,由于从导入口641A导入的冷却空气被整流板6425限制了向开口部61C3侧的流通,所以在进入到管主体641内之后,经由开口部61C4、管部615、及遮光部件66的开口部666而流入到灯收纳部613内。随后,如图16所示,流入到灯收纳部613内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如前述那样,沿着反射镜52的反射面521从上侧向下侧流通,从上侧冷却发光管51(主要是发光部511及Z方向基端侧的密封部512),而其他一部分从开口部666向下侧流通,对Z方向前端侧的密封部512进行冷却。
而且,在冷却空气的排出系统的流路T2中,用于冷却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的冷却空气被风扇94吸引,如图15所示,经由排气口61D1被排出到光源装置5的外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具有以下的效果。
(1)通过被安装成对一对开口部61C3、61C4的管部件64进行覆盖的整流板6425,在位于上侧的开口部侧,切换对光源灯50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流路。由于这样的整流板6425通过自重来切换冷却空气的流路,所以不需要设置检测投影仪1、进而检测光源装置5的姿态的检测机构、及对应于检测出的姿态使整流板6425转动的马达等转动机构。因此,由于投影仪1在正向放置姿态及悬吊姿态的任意情况下,都可以使冷却空气向位于上侧的开口部流通,所以能够以简易的构成将光源灯50高效冷却。而且,由此可以实现光源灯50的长寿命化,所以可降低光源装置5的更换频率,能够节省投影仪1的维护保养花费。
(2)由于整流板6425通过自重而转动,向一对开口部61C3、61C4中位于上侧的开口部导入冷却空气,所以可以从上侧冷却发光管51。因此,由于可以将发光部511的上侧高效冷却,所以可进一步高效冷却发光管51,能够抑制该发光管51的劣化。
(3)排气口61D1隔着发光管51形成在与一对开口部61C3、61C4相反一侧。详细而言,由于排气口61D1在通过对一对开口部61C3、61C4的中心进行连接的虚拟直线的大致中央、且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上具有中心,所以从开口部61C3、61C4至排气口61D1为止的冷却空气的流路长度,在利用任意开口部61C3、61C4的情况下均大致相同。因此,由于隔着发光管51在开口部61C3、61C4相反一侧形成有排气口61D1,所以除了可以确实可靠地向发光管51吹送冷却空气之外,无论开口部61C3、61C4的哪一个位于上侧,都可以各自相同地向发光管51吹送冷却空气。
(4)通过在灯收纳部613内按照与开口部61C3、61C4对应的方式设置的整流部663、664,从该开口部61C3、61C4导入的冷却空气朝向发光管51及反射镜52流通。由此,能够确实可靠且恰当地向光源灯50吹送冷却空气。因此,可以将光源灯50进一步高效冷却。
(5)在灯收纳部613内设置有金属制的遮光部件66,该金属制的遮光部件66沿着形成该灯收纳部613的收纳体主体61的内面配置,且对入射到该收纳体主体61的光进行遮蔽。由此,由于可以防止光入射到收纳体主体61,所以除了可以抑制该收纳体主体61的劣化之外,还能够抑制玻璃填料附着在反射面521上。因此,可抑制反射面521的光反射效率的降低,能够抑制来自光源灯50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且,由于可抑制收纳体主体61的劣化,所以可提高该收纳体主体61的原材料的选择自由度。进而,通过在这样的遮光部件66上形成整流部663、664,可以抑制光源装置5的部件个数不必要地增加。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于本发明中。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投影仪1的正向放置状态下,作为整流部件的整流板6425使冷却空气向位于上侧的开口部61C3流通,而在悬吊状态下使冷却空气向位于上侧的开口部61C4流通,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无论投影仪1处于何种设置姿态,整流板6425都可以构成为使冷却空气向位于下侧的开口部流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灯收纳部613内的空气的排气口61D1与收纳体主体61的一对开口部61C3、61C4,隔着发光管51形成在相反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只要能够恰当排出对发光管51进行了冷却的冷却空,则排气口61D1的位置可以任意。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灯收纳部613内设置了遮光部件66,在该遮光部件66的与开口部61C3、61C4对应的位置,形成使从该开口部61C3、61C4导入的冷却空气向Z方向基端侧流通的整流部663、664,而且,还形成了将该冷却空气向发光管51吹送的开口部665、666,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可以构成为与遮光部件66独立地设置作为整流部663、664发挥功能的整流部件。而且,只要按照与开口部61C3、61C4对置的方式配置发光管51,则可以不设置这样的整流部663、664。并且,在由金属形成收纳体6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遮光部件6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备3个液晶面板442R、442G、442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对于使用了2个以下或4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仪,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光学单元4在俯视下大致为L字形状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俯视下大致为U字形状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光束入射面和光束射出面不同的透过型液晶面板442,但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液晶面板,还可以采用使用了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光源装置5在投影仪1中应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照明装置等其他的电子设备。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在光源装置中利用,特别适合在投影仪所采用的光源装置中利用。

Claims (5)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射出光的光源灯、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光源灯的收纳体,
所述收纳体具有:
在所述收纳体的与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射出方向正交的一个侧面上下形成的一对开口部;
被设置成覆盖所述一对开口部,且具有从该一对开口部向空气流路上游侧导入外部空气的导入口的管部;
设置在所述管部内,因自重而转动,使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空气经由所述管部向所述一对开口部中的任意一方流通的第一整流部件;和
设置在所述收纳体内的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从所述开口部导入的空气朝向所述光源灯流通的第二整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整流部件将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空气,导向所述一对开口部中位于上侧的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体具有与一对开口部隔着所述光源灯形成在相反侧、将对所述光源灯进行了冷却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
所述排气口在通过对所述一对开口部的中心进行连接的虚拟直线的大致中央、且沿着与光束射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虚拟直线上具有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整流部件沿着所述收纳体的内面设置,并具有对从所述光源灯射出的光中入射到所述内面的光进行遮蔽的遮光性。
5.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调制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调制装置;和投射被调制后的光束的投射光学装置。
CN2009101590132A 2008-07-31 2009-07-29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Active CN101639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8627 2008-07-31
JP2008198627 2008-07-31
JP2008198627A JP2010038976A (ja) 2008-07-31 2008-07-31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208A CN101639208A (zh) 2010-02-03
CN101639208B true CN101639208B (zh) 2011-08-17

Family

ID=4160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0132A Active CN101639208B (zh) 2008-07-31 2009-07-29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66729B2 (zh)
JP (1) JP2010038976A (zh)
CN (1) CN101639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7904B2 (ja) * 2008-10-28 2013-06-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526869B2 (ja) 2010-03-03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039878B2 (ja) * 2010-03-24 2016-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203515A (ja) * 2010-03-25 2011-10-13 Seiko Epson Corp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33129B2 (ja) * 2010-03-29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10732B2 (ja) * 2011-03-22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17261B2 (ja) 2011-07-04 2015-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692654B2 (ja) 2011-11-04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JP5641441B2 (ja) * 2011-11-04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JP2014191016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179152B2 (ja) * 2013-03-26 2017-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74763B2 (ja) * 2014-02-21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291906B2 (ja) * 2014-02-27 2018-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用ハウジング、光源装置、画像投射装置
JP5794347B2 (ja) * 2014-04-25 2015-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6167044A (ja) * 2015-03-06 2016-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7003800A (ja) 2015-06-11 2017-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ユニット、光源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7003794A (ja) 2015-06-11 2017-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5090837B (zh) * 2015-09-14 2017-12-26 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冷却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舞台灯
JP6417595B2 (ja) * 2017-08-02 2018-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214540347U (zh) * 2021-05-12 2021-10-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US11861897B2 (en) * 2021-12-15 2024-01-02 Jiangsu University Portable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early crop diseases based on 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 and detection method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9154A (en) * 1998-02-13 2000-10-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JP3667588B2 (ja) * 2000-03-10 2005-07-06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ランプハウスとその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3888040B2 (ja) * 2000-07-10 2007-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189247A (ja) 2000-12-20 2002-07-05 Sony Corp 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2298639A (ja) 2001-03-29 2002-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源装置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3215711A (ja) * 2002-01-23 2003-07-30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524319U (en) * 2002-03-22 2003-03-11 Coretronic Corp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projector
TW564964U (en) * 2002-04-17 2003-12-01 Coretronic Corp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of projector housing
JP3639271B2 (ja) * 2002-07-30 2005-04-20 株式会社東芝 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送風装置
US7210825B2 (en) * 2002-12-16 2007-05-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Light source device
JP3829813B2 (ja) * 2003-02-25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281429B2 (ja) 2003-06-19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173085A (ja) * 2003-12-10 2005-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059251B2 (ja) * 2004-02-27 2008-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529483B2 (ja) * 2004-03-02 2010-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759961B2 (ja) 2004-09-21 2011-08-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4124201B2 (ja) * 2005-02-02 2008-07-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4774762B2 (ja) * 2005-03-07 2011-09-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TW200639566A (en) * 2005-05-10 2006-11-16 Young Optics Inc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projector
TWI308254B (en) * 2005-12-23 2009-04-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ol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07333915A (ja) 2006-06-14 2007-12-27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259571B2 (ja) * 2006-11-22 2009-04-3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152970A (ja) * 2006-12-14 2008-07-03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208A (zh) 2010-02-03
US8166729B2 (en) 2012-05-01
US20100026966A1 (en) 2010-02-04
JP2010038976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208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N100533261C (zh) 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EP1638323B1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mechanism for a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0504591C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56268C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1725865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KR100358621B1 (ko) 액정투사장치와 램프
CN102033396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EP2184639A2 (en) Projector apparatus
JP419691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1846250A (zh) 光源使用了激光的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US7806532B2 (en) Projector for projecting an optical image formed by light modulated by a light modulating device
CN101067713B (zh) 投影装置
CN1873520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01533210A (zh) 调光装置、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US5313234A (en)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US7314280B2 (en) Projector apparatus
CN101324746B (zh) 投影仪
CN100552534C (zh) 投影仪
CN106054507A (zh) 投影仪
JP2006220857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2436127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8885388B (zh) 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37343C (zh) 投影式图像显示器
JP2007033513A (ja) 光インテグ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