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7713B - 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7713B
CN101067713B CN2007101029399A CN200710102939A CN101067713B CN 101067713 B CN101067713 B CN 101067713B CN 2007101029399 A CN2007101029399 A CN 2007101029399A CN 200710102939 A CN200710102939 A CN 200710102939A CN 101067713 B CN101067713 B CN 101067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adow shield
light
retainer
lam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29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7713A (zh
Inventor
南和哉
宫本正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7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7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7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77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可靠防止灯单元的出射光经外壳的排气孔泄漏到外壳的外部。在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中,具有以恒定间距排列有多片第1遮光板(56)的第1遮光部件(55)、以及以恒定间距排列有多片第2遮光板(64)的第2遮光部件(6),在第1遮光板(56)的间隙和第2遮光板(64)的间隙中形成空气通路,各第2遮光板(64)所具有的平板状倾斜部具有与各第1遮光板(56)所具有的平板状倾斜部方向相反的既定的倾斜角度,从灯单元朝向外壳的排气孔射出的所有方向的光都被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遮挡。

Description

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来自光源的光引导到光学系统中生成影象并放大投射到前方的屏幕上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投影装置,其外壳内具有用来生成影象的光学单元、以及作为该光学单元的光源的灯单元。灯单元在发光时会发热,若灯单元的温度超过极限温度,灯单元的寿命将缩短,因而要以冷却风对灯单元进行空冷。
如图15所示,灯单元(4)被收纳在保持器(71)内,该保持器(71)上设置有用来将在保持器(71)内部对灯单元(4)进行冷却后的热风排放到保持器(71)之外的空气孔(72)。而且,上述外壳上设置有用来将从保持器(71)内排出的热风排放到外部的排气孔。
为了将保持器(71)内部的热风迅速排放到外部,保持器(71)的空气孔(72)和外壳的排气孔是相互接近地设置的。在现有的投影装置中,为了防止灯单元(4)发出的光经保持器(71)的空气孔(72)从上述外壳的排气孔泄漏到外部,采用如图13所示在保持器(71)与上述外壳之间设置相对于保持器(71)的空气孔(72)的开口面倾斜的遮光板(73)的方法,或如图14所示使保持器的空气孔(72)的内周面倾斜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74730号公报(G03B 21/16)
但是,上述方法不能对灯单元(4)所发出的出射光之中的、图13和图14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光进行遮挡,无法做到完全防止灯单元(4)的光从外壳的排气孔泄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防止灯单元的出射光经外壳的通气孔泄漏到外壳外部的投影装置。
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在外壳(1)内具有灯单元(4)以及以该灯单元(4)作为光源生成影象光并将所生成的影象光朝向屏幕进行投射的光学系统,在上述外壳(1)的壁面上,与灯单元(4)对置地开设有通气孔。
在上述灯单元(4)所对置的外壳(1)的壁面上,以遮盖上述通气孔的方式设置有遮光机构(9),该遮光机构(9)包括在上述通气孔的贯通方向上相接近地设置的第1遮光部件(55)和第2遮光部件(6)。
第1遮光部件(55),通过将与上述通气孔的贯通方向大致垂直地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多片第1遮光板(56)以恒定的间距排列,并在这些第1遮光板(56)的间隙中形成空气通路而构成。
另一方面,第2遮光部件(6),通过将向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多片第2遮光板(64)以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相同的间距排列,并在这些第2遮光板(64)的间隙中形成空气通路而构成。
各第1遮光板(56)具有相对于上述壁面具有既定倾斜角度的平板状倾斜部,而各第2遮光板(64)具有相对于上述壁面具有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方向相反的既定倾斜角度的平板状倾斜部。
并且,第1遮光板(56)的排列和第2遮光板(64)的排列设有既定的相位差,使得从上述灯单元(4)朝向上述排气孔(15)射出的所有方向的光都被该遮光机构(9)遮挡。
在上述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中,在遮光机构(9)处,向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和多个中间空气孔(62)排列的方向的一端侧前进的光被各第1遮光板(56)遮挡,另一方面,向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和多个中间空气孔(62)排列的方向的另一端侧前进的光被各第2遮光板(64)遮挡。因此,在遮光机构(9)处,不会有光从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和多个中间空气孔(62)排列的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泄漏。
此外,遮光机构(9)内的光,因第1遮光板(56)的存在而被阻止从第1遮光板(56)的间隙泄漏,从第1遮光板(56)的间隙中通过的光,因第2遮光板(64)的存在而被阻止向第2遮光板(64)的间隙前进,进而,因第2遮光板(64)的存在而被阻止从第2遮光板(64)的间隙泄漏。因此,遮光机构(9)内侧的光不会泄漏到外部。
更具体的方案是,上述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分别形成为横穿上述壁面上所开设的通气孔的长度,并且,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分别具有沿着上述倾斜部延伸并且与上述壁面大致平行的平板状平行部。
更具体的方案是,上述第1遮光部件(55)设置在容纳灯单元(4)的保持器(5)上,该保持器(5)具备具有中央开口的框状侧壁(53),上述第1遮光板(56)跨该侧壁(53)的中央开口架设,上述第2遮光部件(6)被保持在框体(60)的中央开口(63)内,上述第2遮光板(64)跨该框体(60)的中央开口(63)架设。
更具体的方案是,在上述第1遮光板(56)的纵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从上述倾斜部的两端缘大致垂直地突出至上述保持器(5)的侧壁(53)的侧壁部(59、59),在上述第2遮光板(64)的纵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从上述倾斜部的两端缘大致垂直地突出至上述框体(60)的侧壁部(67、67)。
按照该具体方案,在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的纵长方向的两个端部也不会有光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能够可靠防止来自灯单元的出射光经外壳的排气孔泄漏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投影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投影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展示该液晶投影装置所配备的灯单元和光学单元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展示该液晶投影装置所配备的灯单元和光学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被收纳于内侧保持器内的灯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被收纳于内侧保持器内的灯单元的后视图。
图7是灯单元、内侧保持器、遮光部件以及排风扇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灯单元、内侧保持器、遮光部件以及排风扇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内侧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0是遮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排风扇装置的后视图。
图12是对光在遮光机构内的前进路线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现有的另一种液晶投影装置中光从保持器内部向外壳的外部前进的路线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现有的又一种液晶投影装置中光从保持器内部向外壳的外部前进的路线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现有的液晶投影装置中被收纳在保持器内部的灯单元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外壳
(15)排气孔
(4)灯单元
(5)内侧保持器
(54)保持器空气孔
(55)第1遮光部件
(56)第1遮光板
(57)平行部
(58)倾斜部
(59)侧壁部
(6)第2遮光部件
(62)中间空气孔
(64)第2遮光板
(65)平行部
(66)倾斜部
(67)侧壁部
(8)排风扇装置
(9)遮光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在液晶投影装置中实施的方式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该液晶投影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由下半外壳(11)和上半外壳(12)构成的扁平的外壳(1),在该外壳(1)的前面板(13)上开设有投射窗(14)。此外,如图2所示,后面板(17)上开设有作为排气孔(15)使用的通气孔。
在外壳(1)的内部,如图3所示,具有用来生成彩色影象光的光学单元(2)、以及作为光学单元(2)的光源的灯单元(4)。另外,灯单元(4)被收纳在外侧保持器(7)内。
光学单元
如图4所示,在光学单元(2)中,从灯单元(4)入射到第1场反射镜(フイ-ルドミラ-)(21)上的白色光,被第1场反射镜(21)反射而入射到第1分色镜(22)上。在第1分色镜(22)处,红色光和绿色光被反射,只有蓝色光从第1分色镜(22)通过。从第1分色镜(22)通过的蓝色光,入射到第2场反射镜(23)上,被第2场反射镜(23)反射而入射到颜色合成装置(3)中。
此外,被第1分色镜(22)反射的红色光和绿色光入射到第2分色镜(27)上。在第2分色镜(27)处,绿色光被反射,被第2分色镜(27)反射的绿色光入射到颜色合成装置(3)中。
此外,入射到第2分色镜(27)上的红色光从第2分色镜(27)通过,被第3场反射镜(26)和第4场反射镜(25)反射而入射到颜色合成装置(3)中。
颜色合成装置
颜色合成装置(3)具有颜色合成棱镜(30)、红色影象生成单元(31)、绿色影象生成单元(33)以及蓝色影象生成单元(32),红色影象生成单元(31)、绿色影象生成单元(33)以及蓝色影象生成单元(32)是分别从颜色合成棱镜(30)侧起依次设置出射侧偏振片、液晶面板以及入射侧偏振片而构成的。
从光学单元(2)入射到颜色合成装置(3)中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分别透过红色影象生成单元(31)、绿色影象生成单元(33)以及蓝色影象生成单元(32)而入射到颜色合成棱镜(30)中。
被引导到颜色合成棱镜(30)中的3色影象光由颜色合成棱镜(30)合成,由此得到的影象光经投射透镜(20)被放大投射到前方的屏幕上。
灯单元
如图2所示,将灯单元(4)容纳于内部的外侧保持器(7)被配置在外壳(1)的后面板(17)上所设置的排气孔附近。在外侧保持器(7)内,如图5和图6所示,容纳有被内侧保持器(5)保持的灯单元(4),该灯单元(4)具有发光管(42)以及将该发光管(42)包围的抛物面形反射器(41)。作为灯单元(4),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和超高压水银灯等放电发光型灯。
如图9所示,内侧保持器(5)包括:外形形成为矩形的前壁(50)、和分别与该前壁(50)的周缘的3条边大致垂直的第1侧壁(51)、第2侧壁(52)以及第3侧壁(53)。如图5所示,内侧保持器(5)的前壁(50)配置于灯单元(4)的光出射方向上,该前壁(50)上开设有使来自灯单元(4)的光通过的光出射孔(49)。
如图7所示,内侧保持器(5)的第1侧壁(51)、第2侧壁(52)及第3侧壁(53)将灯单元(4)的反射器(41)的侧部包围。内侧保持器(5)的第3侧壁(53)位于灯单元(4)与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之间,与上述外壳(1)的设置有排气孔(15)的后面板(17)对置。
如图9所示,内侧保持器(5)的第3侧壁(53)形成为具有中央开口的框状。在该中央开口内形成有第1遮光部件(55),在该第1遮光部件(55)上开设有多个(图9的例子中为5个)保持器空气孔(54)。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贯通方向(X方向)与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的贯通方向大致平行,各保持器空气孔(54)构成内侧保持器(5)的内部与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之间的空气通路。此外,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开口面(Y-Z面)与上述外壳(1)的设置有排气孔(15)的后面板(17)平行。
各保持器空气孔(54)形成为宽度大的矩形形状,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方向在与灯单元(4)的前壁(50)相垂直的方向(Z方向)上延伸。此外,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以横穿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的长度形成。
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在与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方向(Z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设置。
再有,第1遮光部件(55)上设置有多个(图9中为5个)第1遮光板(56)。各第1遮光板(56),在彼此相邻的保持器空气孔(54、54)之间或者保持器空气孔(54)与内侧保持器(5)的第1侧壁(51)之间,具有与保持器空气孔(54)的开口面(Y-Z面)大致平行的平行部(57)。各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在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方向(Z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
此外,各第1遮光板(56)具有从平行部(57)向内侧保持器(5)的内侧突出的矩形平板状的倾斜部(58)。各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的突出方向从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开口面(Y-Z面)以既定角度倾斜,与倾斜部(58)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恒定。
各保持器空气孔(54)在内侧保持器(5)的内侧被各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遮盖,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开口面(Y-Z面)与各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之间的距离,从与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方向(Z方向)相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增大。
在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宽度方向(Z方向)两侧,设置有从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外周向内侧保持器(5)内垂直地突出的一对侧壁部(59、59),一对侧壁部(59、59)的末端与各第1遮光板(56)的宽度方向两端相连。
内侧保持器(5)的第3侧壁(53)从上述外侧保持器(7)中露出。如图2所示,在内侧保持器(5)的第3侧壁(53)上所形成的第1遮光部件(55)与上述外壳(1)的设置有排气孔(15)的后面板(17)之间,设置有第2遮光部件(6)。
如图12所示,第1遮光部件(55)和第2遮光部件(6)在第1遮光部件(55)的保持器空气孔(54)的贯通方向(X方向)上彼此相接近地配置,由第1遮光部件(55)和第2遮光部件(6)构成遮光机构(9)。
如图10所示,该第2遮光部件(6)由金属板构成,被保持在具有中央开口(63)的框体(60)的内侧。第2遮光部件(6)上设置有多个(图10的例子中为5个)中间空气孔(62),各中间空气孔(62)的贯通方向(X方向)与上述保持器空气孔(54)的贯通方向(X方向)平行。各中间空气孔(62)构成上述保持器空气孔(54)与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之间的空气通路。
此外,各中间空气孔(62)呈宽度较大的矩形形状形成,各中间空气孔(62)的宽度以横穿上述外壳(1)的排气孔(15)的长度形成。多个中间空气孔(62)在与各中间空气孔(62)的宽度方向(Z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排列设置,如图12所示,多个中间空气孔(62)的排列方向与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的排列方向(Y方向)平行。此外,多个中间空气孔(62)排列间隔与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的排列间隔大致相同。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第2遮光部件(6)上,多个中间空气孔(62)之中设置在排列方向(Y方向)的单侧的中间空气孔(62)与框体(60)的上述中央开口(63)相连。
此外,第2遮光部件(6)上设置有多个(图10的例子中为5个)第2遮光板(64)。各第2遮光板(64)在彼此相邻的中间空气孔(62、62)之间或者中间空气孔(62)与第2遮光部件(6)的框体(60)之间,具有与中间空气孔(62)的开口面(Y-Z面)大致平行的平行部(65)。各第2遮光板(64)的平行部(65)在各中间空气孔(62)的宽度方向(Z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
如图12所示,各第2遮光板(64)的平行部(65)与各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大致平行地设置,多个第2遮光板(64)的平行部(65)以与多个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大致相同的间隔排列设置。
各第2遮光板(64)具有从平行部(65)向第1遮光部件(55)侧突出的矩形平板状的倾斜部(66)。各第2遮光板(64)的倾斜部(66)从各中间空气孔(62)的开口面(Y-Z面)以既定角度倾斜,并且朝向与各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从平行部(57)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倾斜。
倾斜部(66)在与突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是恒定的,各第2遮光板(64)将各中间空气孔(62)遮盖,并且将各保持器空气孔(54)遮盖。此外,各第2遮光板(64)的与突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从各中间空气孔(62)的宽度方向(Z方向)两侧突出出来的一对侧壁部(67、67)相连。
各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与各第2遮光板(64)的平行部(65)在第1遮光部件(55)和第2遮光部件(6)的设置方向(X方向)上设置相位差地配置,使得它们只局部重合,并且配置成,彼此相邻的第2遮光板(64、64)的倾斜部(66、66)的末端与彼此相邻的第1遮光板(56、56)的平行部(57、57)相接近。
在这种遮光机构(9)中,各保持器空气孔(54)在上述灯单元(4)侧被第1遮光板(56)遮盖,并且在第2遮光部件(6)侧被第2遮光板(64)遮盖。另一方面,各保持器空气孔(54)设置在彼此相邻的第2遮光板(64、64)的倾斜部(66、66)之间。
如图2所示,在遮光部件(6)和上述外壳(1)的设置有排气孔(15)的后面板(17)之间,设置有用来将内侧保持器(5)内的空气吸出并从外壳(1)的排气孔(15)排放到外部的排风扇装置(8)。
灯单元(4)在发光时会发热,为此,从冷却风扇装置(未图示)向内侧保持器(5)内吹入空气,以该吹入的空气流对灯单元(4)进行冷却。对灯单元(4)进行冷却后的空气会变热,因此,使图8所示的排风扇装置(8)的排风扇(80)旋转而将内侧保持器(5)内的空气向排风扇装置(8)侧吸出。
在内侧保持器(5)的内部与排风扇装置(8)之间,如图12所示,设置有作为空气通路的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和多个中间空气孔(62)。
各保持器空气孔(54)虽然被各第1遮光板(56)遮盖,但由于各第1遮光板(56)相对于保持器空气孔(54)的开口面是倾斜的,是以不将各保持器空气孔(54)封堵的状态将各保持器空气孔(54)遮盖的,因此,内侧保持器(5)内的空气不会被第1遮光板(56)挡住,能够从保持器空气孔(54)通过。
此外,各保持器空气孔(54)还被各第2遮光板(64)遮盖,但由于各保持器空气孔(54)是设置在彼此相邻的第2遮光板(64、64)的倾斜部(66)之间的,因此,从各保持器空气孔(54)通过的空气不会被第2遮光板(64)挡住,能够流向中间空气孔(62)。
再有,各中间空气孔(62)虽然被各第2遮光板(64)遮盖,但由于各第2遮光板(64)相对于各中间空气孔(62)的开口面倾斜,是以不将各中间空气孔(62)封堵的状态将各中间空气孔(62)遮盖的,因此,从保持器空气孔(54)通过的空气不会被第2遮光板(64)挡住,能够从中间空气孔(62)通过。
如上所述,将内侧保持器(5)内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所需要的排放路径得到保证,即便设置有第1和第2遮光板(56、64),也不需要提高排风扇(80)的转速。因此,能够减轻排风扇(80)的旋转噪音。
如图11所示,构成上述遮光机构(9)的第2遮光部件(6)透过排风扇装置(8)从外壳(1)的排气孔(15)露出。尽管如图8所示灯单元(4)位于该第2遮光部件(6)的内侧,但灯单元(4)的出射光不会从第2遮光部件(6)泄漏。
下面,结合图12就利用遮光机构(9)对灯单元(4)的出射光进行遮挡的原理进行说明。
在这里,将与多个保持器空气孔(54)和多个中间空气孔(6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定义为遮光机构(9)的水平轴方向,将与各保持器空气孔(54)和各中间空气孔(62)的贯通方向平行的方向(X方向)定义为遮光机构(9)的垂直轴方向。
灯单元(4)发光时,在遮光机构(9)内,向遮光机构(9)的水平轴方向的一端侧(Y方向的正方向侧)前进的光被第1遮光板(56)遮挡,而向遮光机构(9)的水平轴方向的另一端侧(Y方向的负方向侧)前进的光被第2遮光板(64)遮挡。因此,灯单元(4)的出射光不会从遮光机构(9)的水平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泄漏。
而且,各第1遮光板(56)在内侧保持器(5)的内侧将各保持器空气孔(54)遮盖,阻止灯单元(4)的出射光(图中的箭头a)从各保持器空气孔(54)泄漏。此外,各第2遮光板(64)在第2遮光部件(6)侧将各保持器空气孔(54)遮盖,阻止从各保持器空气孔(54)通过的灯单元(4)的出射光(图中的箭头b)向中间空气孔(62)侧前进。再有,各第2遮光板(64)将各中间空气孔(62)遮盖,阻止灯单元(4)的出射光(图中的箭头c)从各中间空气孔(62)泄漏。这样,灯单元(4)的出射光不会从遮光机构(9)的垂直轴方向的端部(第2遮光部件(6))泄漏。
此外,在遮光机构(9)处,向各保持器空气孔(54)和中间空气孔(62)的宽度方向(Z方向)两端前进的光,被设置在各保持器空气孔(54)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59、59)以及设置在各中间空气孔(62)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67、67)遮挡。因此,从遮光机构(9)的任何方向都不会有灯单元(4)的出射光泄漏。
本发明的各部分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保持器空气孔(54)和中间空气孔(62)的个数以及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第1遮光板(56)也可以向第2遮光部件(6)侧突出,此外,第2遮光板(64)也可以向外壳(1)的排气孔(15)侧突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器空气孔(54)和中间空气孔(62)是作为将内侧保持器(5)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孔使用的,但保持器空气孔(54)和中间空气孔(62)也可以作为将外部的空气吸入的吸气孔使用。此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外壳(1)的排气孔(15)而使用的外壳(1)的通气孔将作为吸气孔使用。此外,也可以采用将排风扇装置(8)省略的结构。

Claims (4)

1.一种投影装置,在外壳(1)内具有灯单元(4)以及以该灯单元(4)作为光源生成影象光并将所生成的影象光朝向屏幕进行投射的光学系统,在上述外壳(1)的壁面上,与灯单元(4)对置地开设有通气孔(15),其特征是,
在上述灯单元(4)所对置的外壳(1)的壁面上,以遮盖上述通气孔(15)的方式设置有遮光机构(9),该遮光机构(9)包括在上述通气孔(15)的贯通方向上相接近地设置的第1遮光部件(55)和第2遮光部件(6),第1遮光部件(55),通过将与上述通气孔的贯通方向大致垂直地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多片第1遮光板(56)以恒定的间距排列,并在这些第1遮光板(56)的间隙中形成空气通路而构成,第2遮光部件(6),通过将向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多片第2遮光板(64)以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相同的间距排列,并在这些第2遮光板(64)的间隙中形成空气通路而构成,各第1遮光板(56)具有与上述壁面大致平行的平板状平行部(57),并具有相对于上述壁面具有既定倾斜角度的平板状倾斜部(58),从与上述壁面垂直的方向看时,在相邻接的第1遮光板(56)之间设有间隙,而各第2遮光板(64)具有与上述壁面大致平行的平板状平行部(65),并具有相对于上述壁面具有与上述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方向相反的既定倾斜角度的平板状倾斜部(66),从与上述壁面垂直的方向看时,在相邻接的第2遮光板(64)之间设有间隙,彼此相邻的上述第2遮光板(64)的倾斜部(66)的末端与彼此相邻的上述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相接近,第1遮光板(56)的排列和第2遮光板(64)的排列设有既定的相位差,排列第2遮光板(64),从而遮挡从上述灯单元(4)朝向上述通气孔(15)射出的光中的、通过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的末端和邻接的第1遮光板(56)的平行部(57)的端部的光,并遮挡通过第1遮光板(56)的倾斜部(58)的末端和对置的第2遮光板(64)的倾斜部(66)的末端的光,而且,遮挡通过相邻接的第1遮光板(56)之间的间隙的与上述壁面垂直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遮光板(56)和第2遮光板(64)分别形成为横穿上述壁面上所开设的通气孔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遮光部件(55)设置在容纳灯单元(4)的保持器(5)上,该保持器(5)具备具有中央开口的框状侧壁(53),上述第1遮光板(56)跨该侧壁(53)的中央开口架设,上述第2遮光部件(6)被保持在框体(60)的中央开口(63)内,上述第2遮光板(64)跨该框体(60)的中央开口(63)架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遮光板(56)的纵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从上述第1遮光板的倾斜部(58)的两端缘大致垂直地突出至上述保持器(5)的侧壁(53)的侧壁部(59、59),在上述第2遮光板(64)的纵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从上述第2遮光板的倾斜部(66)的两端缘大致垂直地突出至上述框体(60)的侧壁部(67、67)。
CN2007101029399A 2006-05-02 2007-04-30 投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7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8732 2006-05-02
JP2006128732 2006-05-02
JP2006128732A JP4204604B2 (ja) 2006-05-02 2006-05-02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7713A CN101067713A (zh) 2007-11-07
CN101067713B true CN101067713B (zh) 2010-06-09

Family

ID=3866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29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7713B (zh) 2006-05-02 2007-04-30 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40385B2 (zh)
JP (1) JP4204604B2 (zh)
CN (1) CN101067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4399A (zh) * 2007-08-23 2009-0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遮光通风器
US20110109883A1 (en) * 2008-06-18 2011-05-12 Kosuke Ito Ceiling-mount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projector
JP2010117589A (ja) * 2008-11-13 2010-05-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ルーバー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CN101813878B (zh) * 2009-02-20 2013-04-03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仪及光源装置
TW201248055A (en) * 2011-04-20 2012-12-01 Gs Yuasa Int Ltd Shading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130052090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John R. Bohlen Photo-catalytic air purifier system with illuminated angled substrate
JP5692654B2 (ja) 2011-11-04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US20150177602A1 (en) * 2012-09-14 2015-06-25 Yusuke Tani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6745051B2 (ja) * 2015-09-09 2020-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写装置
CN206096737U (zh) * 2016-09-18 2017-04-12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12631053B (zh) * 2021-03-06 2021-12-07 深圳市源广浩电子有限公司 Dlp投影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347A (zh) * 2002-01-23 2003-08-0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新式遮光导风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3279U (zh) 1990-09-12 1992-05-07
JP3593419B2 (ja) 1996-07-04 2004-11-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3733112B2 (ja) * 2002-12-24 2006-0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装置及び該投写装置に用いる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
JP4212500B2 (ja) 2004-03-23 2009-0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225954B2 (ja) 2004-07-26 2009-02-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装置及び投写装置に用いる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347A (zh) * 2002-01-23 2003-08-0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新式遮光导风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04604B2 (ja) 2009-01-07
US20070258249A1 (en) 2007-11-08
US7740385B2 (en) 2010-06-22
JP2007298892A (ja) 2007-11-15
CN101067713A (zh) 200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7713B (zh) 投影装置
CN100504591C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33261C (zh) 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71265B (zh) 投影机
JP4774762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CN100370355C (zh) 投影设备和投影设备的冷却方法
CN102033396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KR20000053512A (ko) 액정투사장치와 램프
JP5181976B2 (ja) 光源冷却装置および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25404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873520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2001183746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5993008A (en) Fro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rojector
JP2005031107A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7025403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3419587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光源装置
CN100472319C (zh) 光源和具备该光源的投影机
US7524088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system
US7607787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system
CN100451739C (zh) 投影装置
JP406528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7111218B (zh) 投影仪的冷却
CN102162985A (zh) 投影装置
CN102436128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JP201700379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