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8321B -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8321B
CN101308321B CN2008100992849A CN200810099284A CN101308321B CN 101308321 B CN101308321 B CN 101308321B CN 2008100992849 A CN2008100992849 A CN 2008100992849A CN 200810099284 A CN200810099284 A CN 200810099284A CN 101308321 B CN101308321 B CN 101308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ind
exhaust fan
framework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92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8321A (zh
Inventor
铃木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08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8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3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冷却装置,其通过适当地控制用于冷却且自框体排出的空气的排气方向,尽可能防止周围环境的人员有不舒服的感觉,还获得一种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冷却装置冷却设在框体中的第一被冷却元件和第二被冷却元件,具有将已冷却第一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一排风扇和将已冷却第二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二排风扇,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排风扇被布置成面向框体的同一表面,并且,自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排出的风相混合。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冷却图像投射设备(液晶投射仪)等内的框体中的部件的冷却装置,在图像投射设备内,由诸如液晶面板一类的图像显示元件调制的光线通过投射光学系统投射到投射表面上,由此显示图像。
背景技术
在液晶投射仪中,照射液晶面板的灯、由来自灯的光束照射的液晶面板、驱动灯的电源等设在一个框体中。
为了使投射图像发亮,希望通过采用高输出灯照射液晶面板。不过,高输出灯、由高输出灯照射的液晶面板、驱动灯的电源等的发热量增加,于是各元件的温度上升。
因此,为了冷却封装在框体内的那些元件,给图像投射设备设有冷却装置。
例如,在冷却灯的冷却装置中,灯是通过将风自风扇吹至灯或利用风扇的吸气让风穿过灯而冷却的。
已冷却了温度变得很高的灯的空气变成高温风并排出至图像投射设备外部(框体外部)(参见美国专利No.6481854)。另一方面,由于液晶面板、驱动灯的电源等的发热量小于灯的发热量,已冷却了那些元件的空气就变成较低温度的风并排出至框体外部。
当使用了图像投射设备时,存在就座于图像投射设备周围的人被吹到流通过灯的高温风的情况。如果被吹到高温风,人会感觉不舒服。因此,在已冷却灯等的风排出框体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适当地设定高温风和低温风的排出方向。
就冷却灯和驱动灯的电源的冷却装置而言,已知这样一种结构,即,通过采用多个并行排列在图像投射方向上的排风扇,容许风流过灯、电源等的周围,由此将风排出至图像投射设备外部(日本特开2006-235317)。
不过,在采用图像投射设备进行演示时,旁听者通常就座在图像投射设备侧面的方向(垂直于图像投射方向的方向)上。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06-235317中披露的投射设备,存在旁听者被吹到来自排列在图像投射方向侧面上的排风扇的高温风的情况。
已知这样一种结构,即,通过采用若干排列在图像投射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排风扇,容许风吹到灯等的周围,由此将风排出至图像投射设备外部(日本特开2006-208454)。根据该图像投射设备,就座在图像投射方向侧面方向上的旁听者不会直接吹到高温风。不过,当高温风在与图像投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出时,由于高温风进入投射光通过的区域,故投射图像发生波动。
已知这样一种冷却装置,即,冷却诸如灯等的元件并排出的风的方向可经由管道改变,于是解说者或旁听者就不会直接吹到自框体排出的高温风(日本特开平09-319007)。不过,需要重新提供改变排出风向的管道,外观变差,结构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通过适当地设定排出框体的风的方向,尽可能防止周围环境的人员有不舒服的感觉,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冷却设在框体中的第一被冷却元件和第二被冷却元件,包括:将已冷却第一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一排风扇和将已冷却第二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二排风扇,其中,第一和第二排风扇被布置成面向框体的同一表面,并且,混合自第一排风扇排出和自第二排风扇排出的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自下面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作出的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分解图;
图2A和2B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光学构成图;
图3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4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平面图;
图7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可应用于需要冷却框体中若干元件的各种设备。下面将描述一个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应用于图像投射设备的实例。
<实施例1>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分解图。
灯1作为图像投射设备的光源。灯支架2保持灯1。防爆玻璃3布置在灯1的出射侧。防爆玻璃3设有玻璃压紧元件4。
照明光学系统α被设置用来让光自灯1发射到液晶面板(图像显示元件)侧。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具有入射有来自照明光学系统α的光且分别对应于R(红色)、G(绿色)和B(蓝色)各色的液晶面板。
来自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的光入射到投射透镜镜筒5中。投射透镜镜筒5具有将图像投射到屏幕(投射面)上的功能。下面将予以描述的投射光学系统封装在投射透镜镜筒5中。灯1、照明光学系统α以及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封装在光学箱6中。投射透镜镜筒5固定在光学箱6上。包围灯1四周的灯罩部形成在光学箱6中。
光学箱盖7被设置成将照明光学系统α和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装进光学箱6中并覆盖光学箱6。设有电源8和电源滤波器9。镇流器电源10与电源8相组合并用于打开灯1。电路基板11通过来自电源8的电力驱动液晶面板并发送灯1的开灯命令。冷却风扇(用作第二冷却风扇的元件冷却风扇)12自下面将描述的外装壳体(框体)21的进气口21a吸气,由此冷却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中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光学元件。
管道13将由冷却风扇12引发的风送到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中诸如液晶面板之类的光学元件。
冷却风扇(用作第一冷却风扇的灯冷却风扇)14将吹风送到灯1并冷却灯1。
管道15和16保持灯冷却风扇14并将冷却风送到灯1。
排风扇(用作第二排风扇的框体内排风扇)17自下面将描述的外装壳体(框体)21内形成的进气口21b吸气,由此使风在电源8和镇流器电源10内流通并冷却它们。
排风扇(用作第一排风扇的灯排风扇)18将已自灯冷却风扇14吹出并通过灯1的风排出。
灯排风扇18和框体内排风扇17均由可获得大风量的轴流风扇构成。
百页窗19和20均具有防止灯1的光漏至设备外部的遮光功能。
外装壳体(框体)21封装光学箱6等。外装壳体盖(框体盖)22将光学箱6等装进外装壳体21中并覆盖它们。
外装壳体21具有侧板(框体的侧板)23和24并设有形成在其内的前述进气口21a和21b。排气口24a形成在外装壳体的侧板24内。
读取各种信号的连接器与接口基板25附接。接口加强板26与外装壳体的侧板23的内部附接。
排气箱27将灯1的热导引至灯排气扇18,以便防止排风扩散到设备中。排气箱27保持百页窗19和20。
灯盖28可拆卸地设置在外装壳体21的底面上并由螺钉(未示出)固定。
调节脚29固定在外装壳体21上。通过调节该调节脚29的脚部29a的高度,可调节图像投射设备的倾斜角。
RGB进气板30按压与外装壳体21的进气口21a的外部附接的过滤器(未示出)。
棱镜基座31保持色分离/合成光学系统β。箱侧盖32与元件33相组合,由此形成导引来自冷却风扇12A和12B的风的管道。
导出液晶面板的FPC(柔性印刷电路板)与RGB基板(驱动电路基板)34连接,而RGB基板34又与电路基板11连接。
RGB基板盖35防止RGB基板34受到电气噪声的影响。
图2A和2B是图1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光学结构的平面图和侧视图,其由灯1、照明光学系统α、色分离/合成光学系统β以及投射透镜镜筒5形成。图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在图2B中,发光管41发出具有连续光谱的白光。反射器42会聚来自发光管41的光线。灯1由发光管41和反射器42形成。
第一柱面透镜阵列43a是由仅在XZ面内的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透镜阵列构成的。
第二柱面透镜阵列43b具有对应于第一柱面透镜阵列43a的每个透镜的透镜阵列。设有紫外线吸收滤波器44。偏振光变换元件45将未偏振的光调整成预定的偏振光。
前压缩器46是由仅在XY面内的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柱面透镜构成的。反射镜47使光轴弯曲88°。第三柱面透镜阵列43c是由仅在YZ面内的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透镜阵列构成的。
第四柱面透镜阵列43d具有对应于第三柱面透镜阵列43c的各个透镜的透镜阵列。
滤色器50透过特定波长带的彩色光,以便将色坐标调节至一定的值。设有聚光透镜48。后压缩器49是由仅在YZ面内的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柱面透镜构成的。
前述各元件构成了照明光学系统α的一个元件。
在图2A中,分色镜58反射蓝色光(B)和红色光(R)的波长区域的光并透过绿色光(G)的波长区域的光。用于G的入射侧偏振光板59是将偏振光元件粘附到透明基板上而形成的并仅透过P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透过P偏振光、反射S偏振光并具有偏振光分离面。
红色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液晶面板)61R、绿色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液晶面板)61G以及蓝色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液晶面板)61B均反射入射光并基于图像信号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
设有红色用的1/4λ波长板62R、绿色用的1/4λ波长板62G以及蓝色用的1/4λ波长板62B。补偿滤色器64a使橙色光返回到灯1侧,以便提高R的色纯度。红色和蓝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光板64b是将偏振光元件附接到透明基板上而形成的并仅透过P偏振光。色选择相差板65将红色光的偏振光方向变换90°但不变换蓝色光的偏振光方向。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透过P偏振光、反射S偏振光并具有偏振光分离面。
蓝色光用的出射侧偏振光板68B相对于蓝色光仅透过S偏振光。绿色光用的出射侧偏振光板68G仅透过S偏振光。分色棱镜69透过红色光和蓝色光并反射绿色光。
如上所述,色分离/合成光学系统β是由分色镜58、分色棱镜69以及设在其间的元件构成的。
尽管实施例中的偏振光变换元件45将P偏振光变换成S偏振光,但这里提到的P偏振光和S偏振光是基于作为参照的偏振光变换元件45考虑的。由于入射到分色镜58的光是基于作为参照的偏振光分束器60和66考虑的,假定P偏振光入射到分色镜58。也即,尽管自偏振光变换元件45射出的光参照偏振光变换元件45被认为是S偏振光,但当该光入射到分色镜时参照分色镜被认为是P偏振光。
现在描述光学操作。
从发光管41射出的光被反射器42会聚。由于反射器42具有抛物面形状,故从抛物面焦点射出的光就变成平行于抛物面对称轴的光束。不过,由于发光管41的光源不是理想的点而具有有限的大小,故不与抛物面的对称轴平行的光成分还含在会聚的光束内。
光束入射到第一柱面透镜阵列43a。已入射到第一柱面透镜阵列43a的光束分成若干根据相应柱面透镜在Y方向呈带形的光束且会聚。光束通过紫外线吸收滤波器44入射到第二柱面透镜阵列43b。光束通过第二柱面透镜阵列43b且若干在Y方向上呈带形的光束形成在偏振光变换元件45的附近。
偏振光变换元件45由偏振光分离面、反射面以及1/2λ波长板构成。若干光束入射到对应于光束列的偏振光分离面,并分成透过的P偏振光成分光和反射的S偏振光成分光。反射的S偏振光成分光进一步在反射面上反射并从偏振光变换元件作为S偏振光地原样出射。透过的P偏振光经1/2λ波长板透射、变换成S偏振光,随后自偏振光变换元件出射。
若干在Y方向呈带形且已经通过偏振光变换元件45进行偏振光转换的光束穿过前压缩器46、由反射器47反射以弯曲88°,随后入射到第三柱面透镜阵列43c。已入射到第三柱面透镜阵列43c的光束分成若干根据相应的柱面透镜在X方向呈带形的光束且会聚。此后,光束穿过滤色器50和第四柱面透镜阵列43d,变成若干在X方向呈带形的光束,并且行进至聚光透镜48和后压缩器49。
通过前压缩器46、聚光透镜48以及后压缩器49的光学操作,若干光束以矩形图像重叠的形式形成矩形的均匀照明区域。后面将作描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61G以及61B分别排列在照明区域中。
随后,通过偏振光变换元件45变换成S偏振光的光入射到分色镜58。分色镜58反射B光(波长430nm-495nm)和R光(波长590nm-650nm),并且透过G光(波长505nm-580nm)。
之后,将描述G光的光路。已经透过分色镜58的G光入射到入射侧偏振光板59。已经由分色镜58分解的G光仍是P偏振光(也即,参照偏振光变换元件45的S偏振光)。
G光自入射侧偏振光板59出射、作为P偏振光入射到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透过偏振光分离面、并行进至绿色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在绿色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中,G光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并反射。
已经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G反射光中的P偏振光成分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的偏振光分离面并返回至灯1侧。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G反射光中的S偏振光成分在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的偏振光分离面上反射并朝分色棱镜69行进。
此时,设于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与G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之间的1/4λ波长板62G的慢轴已调节到预定的方向。
因此,在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与G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中产生的偏振光状态的干扰影响可得到抑制。
自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出射的G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分色棱镜69、由分色棱镜69的分色膜面反射、并行进至投射透镜70。
通过分色镜58反射的R光和B光入射到入射侧偏振光板64b。
已经由分色镜58分解的R光和B光仍是P偏振光。在橙色光由补偿滤色器64a切断之后,R光和B光通过入射侧偏振光板64b入射到色选择相差板65。
色选择相差板65具有仅将R光与B光中的R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的功能。因此,R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而B光作为P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R光被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反射并行进至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
作为P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B光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并行进至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
入射到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的R光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并反射。已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R反射光中的S偏振光成分再次由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反射并返回至灯1侧。
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R反射光中的P偏振光成分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并作为投射光朝分色棱镜69行进。
入射到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的B光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并反射。已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B反射光中的P偏振光成分再次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并返回至灯1侧。
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B反射光中的S偏振光成分由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反射并朝分色棱镜69行进。
此时,通过调节设于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与R、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61B之间的1/4λ波长板62R、62B的慢轴,在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和61B中产生的偏振光状态的干扰影响可得到抑制。
已组合成一光束且自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出射的R、B投射光中的B光由出射侧偏振光板68B偏振并入射到分色棱镜69。R光照原样作为P偏振光透过出射侧偏振光板68B并入射到分色棱镜69。
由于B光由出射侧偏振光板68B偏振,在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以及1/4λ波长板62B期间含在B光中的无效成分被去除。
入射到分色棱镜69的R投射光(P偏振光)和B投射光(S偏振光)透过分色棱镜69的分色膜、与由前述分色膜反射的G光(S偏振光)组合、并行进至投射透镜镜筒5。
组合的投射光R、G和B通过投射透镜镜筒5投射到屏幕之类的投射面上。
由于已针对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执行白色显示的情况描述了光路,下面将针对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执行黑色显示的情况描述光路。
首先,将描述G光路。已透过分色镜58的G光的P偏振光入射到入射侧偏振光板59。此后,P偏振光入射到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透过偏振光分离面、并行进至G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
不过,由于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执行的是黑色显示,G光不用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地反射。因此,由于已在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G上反射的G光仍是P偏振光,故它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分束器60的偏振光分离面、透过入射侧偏振光板59并返回至灯1侧。
随后,将对R和B的光路进行描述。由分色镜58反射的各R光和B光的P偏振光入射到入射侧偏振光板64b。各R光和B光通过入射侧偏振光板64b入射到色选择相差板65。
色选择相差板65具有仅将R光和B光中的R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的功能。因此,R光变成S偏振光并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并且B光变成P偏振光且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
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R光由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反射并行进至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
作为P偏振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B光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并行进至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
由于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执行黑色显示,故入射到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的R光不用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地反射。因此,由于已由R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反射的R光仍是S偏振光,它就再次由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反射、穿过入射侧偏振光板64b并返回至灯1侧。
由于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执行的是黑色显示,故入射到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的P偏振光的B光不用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地反射。因此,由于通过B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B反射的B光仍是P偏振光,它就再次透过第二偏振光分束器66的偏振光分离面并通过色选择相差板65变换成P偏振光。B光透过入射侧偏振光板64b、返回至灯1侧并自投射光中消除。
按此方式,形成了采用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反射型液晶面板)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设备的光学结构。
透过型液晶显示元件可替代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使用。
现在参照图2A、2B、3和4来描述实施例中冷却装置的详细结构。
框体21设有冷却灯1的灯冷却风扇(第一冷却风扇)14和排出温度较高的吹自灯冷却风扇14并流通过灯1的风的灯排风扇(第一排风扇)18。还设有元件冷却风扇(第二冷却风扇)12,用以自设在框体21上的进气口21a吸气并冷却诸如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等的被冷却元件。此外,设有框体内排风扇(第二排风扇)17,用以将温度较低的吹自元件冷却风扇12并在被冷却元件内流通的风排出到框体外部。
灯排风扇18和框体内排风扇17被布置成面向框体侧板24的同一表面。缝隙24b形成在框体的侧板24内。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和自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风通过缝隙24b。
偏转单元24c设在框体的侧板24上。当风经缝隙24b排出至框体外部时,偏转单元24c偏转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于是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和自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风相混合。
在图3和4中,元件冷却风扇12A和12B将冷却风吹至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内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由此进行冷却。
元件冷却风扇12吹出的风通过RGB管道13吹到箱侧盖32,并且通过箱侧盖32的管道部分流到送风口32R、32G和32B。
来自送风口32R、32G和32B的风分别通过棱镜基座31的孔部31R、31G和31B并导引到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β内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61G和61B。如图2A和2B所示,流经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61R、61G和61B的风分别通过包括偏振光分束器60和66间隙的部分并通过光学箱6。此外,风分别通过RGB基板盖35的孔部35A、槽口部35G以及孔部35B,并通过RGB基板(驱动电路基板)34的孔部34A、槽口部34G以及孔部34B。
当元件冷却风扇12A和12B吹出的风通过RGB基板(驱动电路基板)34的孔部34A、槽口部34G以及孔部34B时,风速变低。
不过,已通过RGB基板(驱动电路基板)34的孔部34A、槽口部34G以及孔部34B的风被框体内排风扇17吸取、通过电源8和镇流器电源10的盖的孔部、并流到框体内排风扇17侧。
因此,冷却了框体内被冷却元件的风(风温度较低,尽管温度已上升)通过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到框体外部。
来自冷却了灯1的发光管41的灯冷却风扇14的风通过灯排风扇18的吸力、作为较高温度的风排出到框体外部。灯排风扇18被构造成也将反射器42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到框体外部,以便冷却灯1的反射器42。由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温高于由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风温。
随后,将参照图5和6描述实施例中自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的方向。
如图5所示,排气口24a形成在框体的侧板24内。缝隙24b这样成形,以与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两者的排气区域连续相通。也即,缝隙24b在这样的方向上延伸,以连接框体内排风扇的排气区域和灯排风扇的排气区域。
自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通过缝隙24b自框体21排出。
外装壳体(框体)的侧板24在连接缝隙24b的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肋24c。肋24c设在灯排风扇18侧上,并用作偏转单元以偏转由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肋24c(偏转单元)被设置成将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和自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风相混合。
因此,由于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温度较高的风与自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温度较低的风相混合,来自灯排风扇18的风就变成温度较低的风并排出。
因此,即便解说者或旁听者吹到自框体排出的风,不舒服的感觉也尽可能地减少。
在实施例中,偏转单元24c设在灯排风扇18侧上的侧板24内,由此改变风向。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种结构,而是可将偏转单元24c设在框体内排风扇17侧上的侧板24内,还可设在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这两侧上的侧板24内。有了该结构,就可将自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相混合。
自两排风扇排出的风相混合的位置可以是框体21内部、框体21外部以及框体侧板24的排气口24a中的一个。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中,灯排风扇和框体内排风扇被布置成面向框体的同一表面。框体具有:让自灯排风扇和框体内排风扇排出的风通过的缝隙;容许自灯排风扇排出的风与自框体内排风扇排出的风相混合的偏转单元。因此,自框体内排风扇排出的温度较低的风和自灯排风扇排出的温度较高的风就可通过在框体侧板内设置偏转单元的简单结构相混合。因此,就获得了这样的图像投射设备,即,即便解说者或旁听者吹到自排风扇排出的风,不舒服的感觉也尽可能地减少。
让自灯排风扇和框体内排风扇排出的风通过的缝隙形成在实施例的框体内,并与灯排风扇和框体内排风扇两者的排气区域连续相通地成形。
因此,自框体内排风扇排出的风和自灯排风扇排出的风可通过简单结构相混合,不会降低外观。
<实施例2>
图7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的平面图。
在此省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灯排风扇18被布置成相对于框体内排风扇17倾斜。
由于灯排风扇18被布置成相对于框体内排风扇17倾斜,自框体内排风扇17和灯排风扇18排出的风就可混合,不用在框体侧板24内设置偏转单元24c。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各灯排风扇18和框体内排风扇17由可获得大风量的轴流风扇构成。
尽管灯排风扇18已被布置成相对于框体的侧板24倾斜,但也可在任何位置布置,只要采用将自排风扇排出的风混合的结构就可以了。可采用框体内排风扇17相对于框体的侧板24倾斜的结构。
换句话说,将排风扇布置成灯排风扇18的旋转轴和框体内排风扇17的旋转轴彼此不平行而是交叉的方式就足够了。
不过,在本发明中,不必总让排风扇的旋转轴完全交叉,而是也可引入排风扇的旋转轴在排风扇的风混合的范围内具有扭转关系的情况。
如上所述,自框体内排风扇17排出的温度较低的风和自灯排风扇18排出的温度较高的风可通过简单结构混合,即,排风扇仅按灯排风扇18和框体内排风扇17的旋转轴彼此交叉的方式布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就可构造减少由自排风扇排出的风带来的不舒服感觉的图像投射设备。
虽然已参照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披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意图与最宽泛的解释对应一致,以便涵盖所有此类的改型和等价结构及功能。

Claims (8)

1.一种冷却装置,冷却设在框体中的第一被冷却元件和第二被冷却元件,包括:
将已冷却第一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一排风扇,
将已冷却第二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的第二排风扇;和
偏转单元,其偏转至少自第一排风扇或第二排风扇排出的风,于是自第一排风扇排出的风的方向和自第二排风扇排出的风的方向彼此交叉,
其中,第一和第二排风扇被布置成面向框体的同一表面并彼此平行,
并且,自第一排风扇排出的风和自第二排风扇排出的风相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均为轴流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
冷却第一被冷却元件的第一冷却风扇,和
冷却第二被冷却元件的第二冷却风扇;
其中,第一排风扇将自第一冷却风扇排出且已冷却第一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
并且,第二排风扇将自第二冷却风扇排出且已冷却第二被冷却元件的风导引至框体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框体具有让自第一排风扇导引至框体外部的风和自第二排风扇导引至框体外部的风通过的缝隙,该缝隙在连接第一排风扇的排气区域和第二排风扇的排气区域的方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第一被冷却元件是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第二被冷却元件是驱动灯的电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第二被冷却元件是由来自灯的光束照射的图像显示元件。
8.一种图像投射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
作为第一被冷却元件的灯;
由来自灯的光束照射的图像显示元件;以及
将由图像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投射到投射面上的投射光学系统。
CN2008100992849A 2007-05-16 2008-05-16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8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0311A JP2008286915A (ja) 2007-05-16 2007-05-16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2007-130311 2007-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321A CN101308321A (zh) 2008-11-19
CN101308321B true CN101308321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93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2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8321B (zh) 2007-05-16 2008-05-16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32923B2 (zh)
EP (1) EP2015137A3 (zh)
JP (1) JP2008286915A (zh)
CN (1) CN101308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6874B2 (ja) * 2005-07-19 2008-01-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2033392B (zh) * 2009-09-29 2013-08-14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2015025878A (ja) * 2013-07-24 2015-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995422A (zh) * 2014-05-22 2014-08-20 无锡启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机灯泡的冷却机构
WO2017175568A1 (ja) * 2016-04-04 2017-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682C (zh) * 2002-04-05 2005-11-2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1900816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
CN101078866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投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9007A (ja) 1996-05-30 1997-12-12 Nikon Corp 投写型プロジェクタ
US6139154A (en) * 1998-02-13 2000-10-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US6481854B1 (en) 1998-12-28 2002-11-19 Fujitsu Limite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US6623123B2 (en) * 2000-08-10 2003-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uni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djustment method in an image display optical unit the same
TW547675U (en) * 2002-12-19 2003-08-11 Coretronic Corp A projection cooling apparatus
JP3760921B2 (ja) * 2003-03-11 2006-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346019A (ja) * 2004-06-01 2005-12-15 Plus Visi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6079032A (ja) * 2004-09-08 2006-03-23 Plus Visi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EP1638323B8 (en) * 2004-09-17 2012-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mechanism for a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4708750B2 (ja) * 2004-09-17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表示装置
JP4743902B2 (ja) * 2004-11-16 2011-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光源装置、色光源のシステム、データ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
JP2006208454A (ja) 2005-01-25 2006-08-10 Plus Visi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4802512B2 (ja) 2005-02-25 2011-10-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投影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25403A (ja) * 2005-07-19 2007-0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4645371B2 (ja) * 2005-09-01 2011-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140411B (zh) * 2006-09-05 2010-09-29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682C (zh) * 2002-04-05 2005-11-2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1900816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
CN101078866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321A (zh) 2008-11-19
EP2015137A3 (en) 2011-11-23
JP2008286915A (ja) 2008-11-27
US8132923B2 (en) 2012-03-13
US20080284985A1 (en) 2008-11-20
EP2015137A2 (en)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989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optical system unit
CN103207506B (zh) 投影显示器
CN100517056C (zh) 投影装置
JP5197117B2 (ja) 画像投射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0524008C (zh) 图像投射装置
CN101354523B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101308321B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该冷却装置的图像投射设备
US6568813B1 (en) Projector having an upper cooling fan
CN100523991C (zh) 投影机
JPH1090811A (ja) 前面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05580B (zh) 电气设备
CN100412686C (zh) 投影仪及其冷却系统
CN109643047A (zh) 图像投影装置
KR100676537B1 (ko) 프로젝션 시스템 및 프로젝션 시스템의 냉각 시스템
CN100451739C (zh) 投影装置
KR100709415B1 (ko) 프로젝션 시스템 및 프로젝션 시스템의 냉각 시스템
US20060170881A1 (en) Rear projector
JP4886309B2 (ja) 画像投射装置
US20030107897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2436128B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KR20050020745A (ko) 프로젝터
CN109643048A (zh) 图像投影装置
JP350610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314939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83652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