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0278A - 丝网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0278A
CN103930278A CN201280055662.8A CN201280055662A CN103930278A CN 103930278 A CN103930278 A CN 103930278A CN 201280055662 A CN201280055662 A CN 201280055662A CN 103930278 A CN103930278 A CN 103930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lder
mask
consumption
supply
scree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6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0278B (zh
Inventor
加藤光昭
光村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30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0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0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0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0Inking units
    • B41F15/42Inking units comprising squeegees or do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0881Machines for printing on polyhedral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 H05K3/1233Methods or means for supplying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f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screen or stenci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57Solder materials o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hereof
    • H05K3/3485Applying solder paste, slurry or powder

Abstract

将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并穿过该掩模的贯通孔而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的丝网印刷机改善成更易使用的结构。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上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使焊料供给装置具备能够沿着刮板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焊料收容器(242),伴随着刮板的移动而向形成于掩模的上表面与刮板之间的焊料辊卷(400)中的焊料消耗量多的部分(400a、400b)等局部性地补给焊料(254)。焊料消耗量多的部分(400a、400b)等通过电路基板上的印刷焊料的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基于掩模的贯通孔的分布状况的运算、或辊卷直径检测器进行的焊料辊卷直径的检测来取得。

Description

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机,尤其是涉及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的丝网印刷机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机是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并穿过该掩模的贯通孔而将印刷剂向印刷对象部件印刷的结构。该丝网印刷机是为了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需要就简称为焊料)而被广泛使用,其一例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及2,但是与一般的丝网印刷机相比,使用者的要求严格。例如,要求在形成于电路基板的焊盘上极其准确地印刷焊料。要求以与掩模的贯通孔准确地对应的形状及量来印刷焊料,为了满足该要求,期望将掩模上的焊料量保持为恒定。
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丝网印刷机中,通过激光式焊料高度传感器来检测由刮板形成为辊卷状的焊料的高度,在比设定高度低时,使焊料供给装置工作,从而补给焊料。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情况:通过对焊料印刷后的电路基板的重量进行计测,来取得每一张电路基板在印刷中所消耗的焊料的量,补给与该消耗量相当的焊料或者简易地补给计算量的焊料,由此将掩模上的焊料量保持为恒定。此外,也记载有:将各电路基板上所印刷的焊料的量与设定量进行比较,来判定印刷是否良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61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79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还有改良的余地。例如,焊料的消耗量在掩模整体上不均匀。因贯通孔的分布状况而不同,且由于电路基板的不同,存在局部性地消耗量增大的部分,在该部分尤其会产生掩模上的焊料量的不足的情况,但是存在还无法充分应对这种事态的遗憾。
焊料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的丝网印刷中存在的技术不足只不过是一例,当然还存在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以上述的状况为背景,以减轻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课题而作出。
上述课题例如通过如下方案来解决: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上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上述丝网印刷机包括焊料补给控制部,在对多张电路基板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该焊料补给控制部使上述焊料供给装置在上述刮板的长度方向上补给不同量的膏状焊料。
上述课题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来解决: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上述丝网印刷机包括:(a)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将掩模沿着与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对于各个分割区域分别预测随着进行印刷作业而消耗的膏状焊料的消耗量;(b)补给计划制定部,对于上述多个分割区域中、由焊料消耗量预测部预测出的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制定补给计划,该补给计划包括在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应局部补给膏状焊料的时间、位置及补给量;及(c)焊料供给装置,按照由该补给计划制定部制定的补给计划,来补给膏状焊料。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焊料补给控制部,若使焊料供给装置在刮板的长度方向上补给不同量的膏状焊料,则即使焊料的消耗量在掩模的各部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抑制局部性焊料不足的事态的发生。
另外,若预测局部性地焊料的消耗量多的部分,并基于该预测来制定焊料补给计划,按照该补给计划向焊料供给装置补给焊料,则能够抑制局部性焊料不足的发生,能够提高焊料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印刷精度。
发明的方式
以下,在本申请中,例示了几个认为可专利申请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为“可申请发明”。“可申请发明”包括专利申请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即本申请发明或其下位概念发明或上位概念发明,也包括其他概念的发明)的方式,并对它们进行说明。各方式与权利要求同样地,区分成项,对各项附加编号,并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的项的编号的形式进行记载。这只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可申请发明,并不是将构成可申请发明的结构要素的组合限定为以下的各项记载的情况。即,可申请发明应参照附随于各项的记载、实施方式的记载、现有技术、技术常识等进行解释,只要符合该解释即可,在各项的方式中还附加有其他的结构要素的方式、从各项的方式删除了结构要素的方式也能得到可申请发明的一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各项中,(1)项相当于权利要求1,(2)项相当于权利要求2,(7)项相当于权利要求3,(4)项相当于权利要求4,(5)项相当于权利要求5,(6)项相当于权利要求6,(11)项相当于权利要求7,(12)项相当于权利要求8,(13)项相当于权利要求9,(14)项相当于权利要求10。
(1)一种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上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上述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丝网印刷机包括焊料补给控制部,在对多张电路基板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该焊料补给控制部使上述焊料供给装置在上述刮板的长度方向上补给不同量的膏状焊料。
作为焊料补给控制部,优选下一项以下所记载的结构,但并非必须。例如,将掩模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的情况并非必须。能够使焊料的补给量沿着刮板的长度方向连续变化、或者连续查找需要补给的部位而仅对需要补给的部位进行补给,这种情况下,无需将掩模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
(2)一种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上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上述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丝网印刷机包括:
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将上述掩模沿着与上述刮板移动装置使上述刮板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对于各个上述分割区域分别预测随着进行印刷作业而消耗的膏状焊料的消耗量;
补给计划制定部,对于上述多个分割区域中、由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预测出的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制定补给计划,该补给计划包括在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应局部补给膏状焊料的时间、位置及补给量;及
局部补给指令部,按照由该补给计划制定部所制定的补给计划,指示应向上述焊料供给装置进行膏状焊料的局部补给。
在本项中,焊料消耗量预测部是不将掩模沿着与刮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分割而针对连续的位置来预测焊料消耗量的结构,补给计划制定部也能够针对连续的位置来制定补给计划。
(3)根据(2)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开口面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开口面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分别分布于上述多个分割区域的各个区域的上述多个贯通孔的开口面积之和来预测上述焊料消耗量。
(4)根据(3)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贯通孔容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贯通孔容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上述多个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和及与各个贯通孔分别对应的位置处的掩模的厚度来预测上述焊料消耗量。
当掩模在整体上的厚度恒定时,分布于多个分割区域的多个贯通孔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焊料消耗量成比例,因此基于该面积和及恒定的厚度,能够预测各分割区域的焊料消耗量。
然而,当掩模的厚度在整体上不恒定时,优选也考虑厚度的分布。优选基于多个贯通孔的容积之和来预测各分割区域的焊料消耗量。
(5)根据(2)项至(4)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执行使用贯通孔的分布状态及厚度的分布状态与应预测焊料消耗量的掩模相同的掩模所进行的印刷作业时而取得的作业结果,来预测上述焊料消耗量。
(6)根据(5)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先行印刷作业时辊卷直径变化分布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先行印刷作业时辊卷直径变化分布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辊卷直径变化分布来预测上述焊料消耗量,
上述辊卷直径变化分布是如下得到的:对于随着刮板的移动而形成的膏状焊料辊卷的直径即辊卷直径,在该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可以沿着长度方向连续测定,这种情况下可认为“多个部位”的特殊的情况即无限多个部位)对上述辊卷直径在对设定张数的电路基板执行印刷作业前后的变化进行检测而得到的。
若从辊卷直径在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上为恒定的状态开始,取得对设定张数的电路基板执行了印刷作业之后的辊卷直径分布,则辊卷直径分布自身与焊料消耗量分布相对应,因此焊料消耗量的预测变得简单,且预测精度也提高。然而,并非必须,即使基于从任意的辊卷直径分布状态开始的辊卷直径的变化也能够进行焊料消耗量的预测,这种情况下,具有无需预先准备辊卷直径在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上为恒定的状态的优点。
此外,虽说是“辊卷”,但辊卷的横截面形状实际上不是圆,因此“辊卷的直径”或“辊卷直径”只不过是遵照在膏状焊料的丝网印刷的技术领域中惯用的表述,实际上是“辊卷的横截面的影响刮板对膏状焊料的向贯通孔的压入压力的方向上的尺寸”,应称为“辊卷的粗细尺寸”。而且,先行印刷作业可以是为了实验而进行的印刷作业,也可以是作为实际的生产的一个环节而进行的印刷作业。
(7)根据(2)项至(6)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印刷检查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印刷检查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对该丝网印刷机的印刷结果进行检查的印刷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预测与随着进行印刷作业而消耗的膏状焊料的消耗量。
(8)根据(7)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印刷检查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包括不足度依据消耗量大部预测部,该不足度依据消耗量大部预测部基于不足度超过设定值的状态而预测为将焊料消耗量与其他的部分相比是消耗量大的部分,该不足度是不足量相对于所印刷的膏状焊料的正规量的比率。
不足度依据消耗量大部预测部优选基于不足度超过设定值的印刷部位集中在设定部位以上而存在的情况、相同的印刷部位的不足度超过设定值的频度为设定频度以上的情况、相同的印刷部位的不足度处于增大倾向的情况中的至少一个,而预测为将焊料消耗量与其他的部分相比是消耗量大的部分。
(9)根据(2)项至(8)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将掩模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的掩模分割部。
掩模分割部也可以按照与贯通孔的形成状况无关地预先规定的规则对掩模进行分割。例如,也可以进行等分割。
(10)根据(9)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掩模分割部包括考虑到多个贯通孔的形成状况而对掩模进行分割的贯通孔形成状况考虑分割部。
(11)根据(10)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贯通孔形成状况考虑分割部包括贯通孔容积和依据分割部,该贯通孔容积和依据分割部以每个部分的沿着与上述刮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的容积之和实质上均匀的方式来分割上述掩模。
(12)根据(2)项至(11)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印刷张数依据补给时间决定部,该印刷张数依据补给时间决定部根据从开始进行印刷作业或从前一次补给时刻起所印刷的电路基板的张数来确定应进行上述局部补给的时间。
(13)根据(2)项至(12)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补给点决定部,该补给点决定部将应进行上述局部补给的位置决定为上述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上述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各自的与上述刮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一点。
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可以包括补给区域决定部,该补给区域决定部将应进行局部补给的位置决定在预测消耗量与其他的分割区域相比较大的一个以上的分割区域的各自的宽度整体或一部分的补给区域。
(14)根据(2)项至(13)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预测消耗量对应补给量决定部,上述预测消耗量对应补给量决定部如下决定应进行上述局部补给的补给量:上述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上述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各自的预测消耗量越大,则上述补给量越大。
可以将一次的补给量设为恒定量,预测消耗量越大,越缩短补给间隔,这样一来,辊卷直径的变动减小,具有印刷质量稳定的优点。相对于此,根据本项的特征,具有减少补给次数且提高作业效率的优点。
(15)根据(2)项至(14)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存储与适当辊卷直径分布相关的信息的适当辊卷直径分布存储部,该适当辊卷直径分布是指与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相关的辊卷直径的分布适当的状态,且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辊卷直径相对于该适当辊卷直径分布越是较大地不足的部分、则将应进行上述局部补给的补给量决定为越大的补给量的辊卷直径不足量对应补给量决定部。
(16)根据(1)项至(15)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包括对伴随上述刮板的移动而形成的膏状焊料的辊卷的直径即辊卷直径进行检测的辊卷直径检测装置。
(17)根据(16)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包括基于上述辊卷直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所检测出的部分的辊卷直径是否适当的辊卷直径适当与否判定部。
(18)根据(16)或(17)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包括补给计划修正部,使上述辊卷直径检测装置检测上述焊料辊卷的由上述焊料供给装置补给了膏状焊料的部分即补给对象部的辊卷直径,在所检测出的辊卷直径不适的情况下,该补给计划修正部对由上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决定的上述补给计划进行修正。
虽然暂时制定补给计划,但也存在该补给计划不适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优选修正补给计划。在由辊卷直径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辊卷直径不适当的情况下进行修正的情况是其一例,此外,反复进行按照补给计划的补给且继续进行印刷作业,其结果是,在判定了补给计划不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对补给计划进行修正的补给计划修正部。
(19)根据(16)项至(18)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包括整体补给指令部,基于上述辊卷直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辊卷直径沿着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进行平均而取得平均直径,在该平均直径比设定直径小的情况下,该整体补给指令部指示在焊料辊卷的整体上进行膏状焊料的补给。
(20)根据(1)项至(19)项中任一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上述焊料供给装置包括:
焊料喷出器,从喷出口将膏状焊料呈棒状喷出;
喷出器移动装置,使该焊料喷出器沿着与上述刮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及
棒状补给控制部,通过将上述焊料喷出器的焊料喷出(喷出的开始、停止、速度)与基于上述喷出器移动装置的喷出器移动(移动的开始、停止、速度)进行关联控制,由此喷出的膏状焊料在全长上形成均匀粗细的棒状。
(21)根据(20)项记载的丝网印刷机,其中,上述棒状补给控制部包括棒状焊料粗细变更部,该棒状焊料粗细变更部通过变更上述焊料喷出器的焊料喷出速度与基于上述喷出器移动装置的喷出器移动速度的比率来变更上述棒状的膏状焊料的粗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作为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的电子电路装配线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及梭式输送机中的基板搬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的主体框架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使上述丝网印刷机中的掩模清扫装置及基准标记摄像装置移动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中的掩模框承受件和掩模的位置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中的刮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将上述刮板装置的一部分取出并将刮板滑动件的前侧的连接部除去而表示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刮板装置的刮板头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刮板装置中的焊料搂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中的焊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焊料供给装置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中的罩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存储在上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中的控制程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0及图11所示的焊料供给装置进行的焊料供给的一方式即棒状供给的图。
图16是表示存储在上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中的控制程序的另一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6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6至图18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图。
图21是表示存储在上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中的控制程序的又一例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21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可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可申请发明除了下述实施方式之外,能够以上述发明的方式的项所记载的方式为首,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实施了各种变更的方式进行实施。
图1表示包括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机(丝网印刷机)的电子电路装配线。该电子电路装配线包括多台(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两台)印刷机10、多台(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两台)梭式输送机12、多台(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四台)安装机(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14。印刷机10及安装机14是对电路基板实施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一种,电子电路装配线是对基板作业生产线的一种。两台印刷机10相对于四台安装机14而在电子电路装配线中的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上的上游侧彼此相邻地设置,两台梭式输送机12的一方设置在两台印刷机10之间,另一方设置在下游侧的印刷机10和与该印刷机10相邻的安装机12之间。在本说明书中,将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即基板搬运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基板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均为水平。
每两台的印刷机10及梭式输送机12分别同样地构成,代表性地说明上游侧的印刷机10及梭式输送机12。
如图2所示,印刷机10具备印刷机主体20、前输送机22及后输送机24。前输送机22设置在印刷机主体20的前部,后输送机24设置在后部。前输送机22包括:主输送机26;在基板搬运方向上配置于主输送机26的上游侧的内输送机28;及配置于下游侧的外输送机30。主输送机26、内输送机28及外输送机30均由带式输送机构成,包括一对输送带32和使上述输送带32分别旋转的带旋转装置34,将电路基板35以其被印刷面成为水平的姿态进行搬运。而且,对应于应搬运的电路基板35的宽度,通过包括宽度改变马达36及带38在内的宽度改变装置来变更搬运宽度(一对输送带32的间隔)。后输送机24也同样地由能够变更搬运宽度的带式输送机构成。
梭式输送机12包括输送机主体40、引导件42、可动输送机44及可动输送机移动装置46。可动输送机44与上述前输送机22等同样地由能够变更搬运宽度的带式输送机构成。可动输送机移动装置46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梭用马达50、带52及多个带轮54。多个带轮54中的一个带轮通过梭用马达50而进行旋转,使与带52连接的固定侧框架56及支撑框架58移动,并且经由搬运宽度调节装置59而使可动侧框架60也移动,从而可动输送机44整体能够向前后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移动。
构成印刷机主体20的主体的主体框架70大致具有图3及图4所示的结构,在一对横梁72上分别设有引导件74,在一对横梁72的一方上设有进给丝杠76,进给丝杠76通过电动马达78而进行旋转,由此使滑动件8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作为进给丝杠76优选滚珠丝杠,作为电动马达78优选伺服马达等能够进行旋转角度的控制的电动马达。关于以下记载的进给丝杠及电动马达也同样。
此外,印刷机10的机械结构与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02298号的说明书及附图记载的结构相同,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本申请的可申请发明的关系弱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上述滑动件80上安装有掩模清扫装置82。而且,另一滑动件90以由引导件92引导而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设于滑动件80,并通过省略图示的进给丝杠及电动马达而进行移动。在该滑动件90上安装有用于对设于掩模及电路基板35的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的基准标记摄像装置94。
上述前输送机22及后输送机24设置在主体框架70的一对横梁96的上方位置,且在横梁72与横梁96之间的空间设有包括基板支撑装置及基板紧固装置在内的基板保持装置100和使它们升降的升降装置102。省略它们的结构的详细的说明,仅利用双点划线表示位置,但是基板支撑装置从下方支撑由主输送机26搬运的电路基板35,与主输送机26共同地构成基板紧固装置。而且,升降装置包括使基板支撑装置相对于主输送机26相对地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部;使基板支撑装置与主输送机26一体地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部。
通过主体框架70的最上方的一对横梁106来支撑图5所示的掩模框承受件120及位置调节装置122和图6所示的刮板装置124。掩模框承受件120从下方承受掩模框134,该掩模框134对在印刷区域128具有多个贯通孔130的掩模132进行保持,该掩模框承受件120具备一对承受件部136和向这一对承受件部136压靠掩模框134并加以固定的作为固定装置的多个气缸138。位置调节装置122设置在横梁78与掩模框承受件120之间,通过调节掩模框承受件120的位置,来消除由掩模框承受件120保持的掩模132与由上述基板保持装置110保持的电路基板35的相对位置偏差。
在上述掩模框承受件120的上表面固定有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刮板装置主体150。如图6所示,刮板装置主体150是平面形状为U字形的平板状部件,沿着U字的两个臂部设有两个引导件152。刮板滑动件15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于这两个引导件152,通过刮板滑动件驱动装置156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一个第一升降部件160和两个第二升降部件162以能够相对升降的方式保持于刮板滑动件154,在各第二升降部件162上分别保持图8所示的刮板头170。
两个引导杆164沿着左右方向隔开距离而铅垂向上地固定于各第二升降部件162。上述引导杆16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分别与设于第一升降部件160的各两个引导套筒166和设于刮板滑动件154的各两个引导套筒168的各一方嵌合,结果是,两个第二升降部件162分别由两个引导杆164和两个引导套筒166引导而相对于第一升降部件160沿着铅垂方向升降,而且,第一升降部件160由四个引导杆164和四个引导套筒168引导而相对于刮板滑动件154沿着铅垂方向升降。引导杆164兼作第一升降部件160和第二升降部件162的引导件。两个第二升降部件162分别由升降驱动装置180相对于第一升降部件160相对地且单独地沿着上下方向平行移动。
各第二升降部件162具有长条形状,但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经由头保持部件200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图8所示的刮板头170。在刮板头170的头主体212上设有两个钩214作为安装部,上述钩214分别卡挂在与头保持部件200螺合的两个固定螺钉216(在图7中仅图示一个)的轴部,用手拧入固定螺钉216,由此将头主体212安装于头保持部件200。因此,若两个第二升降部件162单独地进行升降,则由上述第二升降部件分别保持的刮板头170单独地压靠于掩模132,或者从掩模132分离。
刮板头170包括能够相对于头主体212进行相对转动的刮板保持体220。刮板保持体220将刮板222保持为能够拆装,但能够任意地变更刮板保持体220的相对于头保持部件200的相对角度、即刮板222与掩模132所成的楔角,该变更通过以刮板222的下端缘为中心的转动而进行。
在头保持部件200上安装有焊料搂集部件230。焊料搂集部件230安装于图9所示的托架232,该托架232安装在头保持部件200的背面。焊料搂集部件230为橡胶制,在自由状态下,如图9所示,是笔直的呈棒状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部件,但是在安装的状态下,与刮板222的侧端面抵接而弹性弯曲,该弯曲的部分如双点划线所示,成为与刮板22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状态。如上所述,刮板222的楔角的变更通过以刮板222的下端缘为转动中心线的转动来进行,因此不会发生因楔角的变更而导致刮板222的下端缘的高度改变的情况,焊料搂集部件230始终与刮板222的侧端面和掩模132接触,发挥将焊料良好地向刮板侧搂集的功能。
上述焊料通过图10及图11所示的焊料供给装置240而被供给到掩模132上。焊料供给装置240具备焊料收容器242。焊料收容器242是长条形状的圆筒容器,在一端部具有焊料补给用的开口,但该开口通常由盖244气密性地覆盖。焊料收容器242在另一端具有喷出口246。活塞24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焊料收容器242内,从作为喷出驱动装置的空气供给装置250经由设于盖244的空气供给部252供给加压空气,由此经由活塞248对焊料收容器242内的焊料254进行加压,从喷出口246喷出。
焊料收容器242通过收容器保持装置256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转动部件258,转动部件258经由作为转动部件驱动装置的旋转工作缸260而安装于可动部件262。可动部件262经由引导件264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焊料供给装置主体266,通过可动部件驱动装置268而进行移动。可动部件驱动装置268包括通过固定于焊料供给装置主体266的作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电动马达而旋转的带270,在该带270的一个部位结合有可动部件262。因此,通过电动马达的旋转,可动部件262及焊料收容器242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焊料供给装置主体266固定在上述的刮板滑动件154的前侧,与刮板头170一起移动,但也可以固定于刮板装置主体150或主体框架70。
焊料收容器242通常如图10所示地保持为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横向的姿态。这是为了避免焊料收容器242的焊料254在没有空气的供给的情况下但却因自重而从喷出口246滴落。并且,在焊料254的供给时,喷出口246转动成朝下的纵向的姿态。焊料收容器242在横向的姿态下与周边的部件相干扰,因此无法以充分的大小的行程移动,但是在纵向的姿态下,在掩模132上能够以与预定的最大焊料供给区域对应的行程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焊料254不向一对刮板222之间的空间而向该空间的外侧供给,在刮板222的一方处于从掩模132离开的上升位置的状态下,刮板头170移动,在掩模132上的焊料在俯视图中位于一对刮板222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一方的刮板222下降,由此该焊料被收入到一对刮板222之间的空间。
在本印刷机10中,由前输送机22、基板保持装置100、掩模框承受件120及刮板装置124等构成的印刷部设置在主体框架70的前部,且在覆盖印刷机10整体的罩282(参照图1)的前部设置开闭门284,在该开闭门284设有具备能够透视内部的透视窗286及显示器358的操作面板288。开闭门284能够通过手动容易地从图12(a)所示的闭状态打开成图12(b)所示的开状态,并且通过由开闭门284、连杆290及罩282构成的连杆机构,能够稳定地保持为图12(b)所示的状态。而且,操作面板288的显示器358安装成即使在将开闭门284打开的状态下也能够从正面观察。因此,作业者292从印刷机10的前方进行为了使印刷机10运转所需的操作、监控,并且也边进行对操作面板288的操作、显示器358的监控,边从前方进行将开闭门284打开而需要进行的对印刷部的维护等。
如图1所示,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子电路装配线由控制系统控制,该控制系统包括:分别控制各印刷机10的控制装置300;分别控制各安装机14的控制装置302;及对上述控制装置300、302进行集中控制的集中控制装置304。梭式输送机12分别由上述的上游侧的印刷机10的控制装置300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300的更详细的结构如图13所示。控制装置300以包括CPU316、RAM314、ROM312及I/O端口318的计算机310为主体而构成,在I/O端口318上,除了连接有印刷机10的各种检测装置、工作装置之外,还连接有集中控制装置304,而且,在ROM312中设有存储各种程序的程序存储器330,在RAM314中设有图13代表性地表示的各种存储器。
在印刷机10中,载置于掩模132上的焊料通过刮板222的移动形成为辊卷状而移动,并穿过形成于掩模132的贯通孔130,向保持于基板保持装置100的电路基板35的规定多个部位印刷,但是当掩模132上的焊料量比适当量少时,在电路基板35的各印刷部位未以适当量、即适当的形状及厚度进行印刷。因此,在本印刷机10中,通过执行由使用者或者基于预先规定的选定规则自动地从存储在ROM312的程序存储器330中的多个种类的程序中选择出的程序,来进行焊料向掩模132上的自动供给。
首先,说明作为其一的图14记载的“消耗量预测、局部补给计划制定及供给执行例程”。在该例程中,在S10至S18、S24及S30、S38至S46中进行焊料的消耗量预测,基于其预测结果,在S20、S26及S32中制定局部补给计划,在S54至S58中实施基于该局部补给计划的局部补给。
首先,在S10中将整数M及ΣM均设定为0,将自然数P设定为1,并存储M0、M1及Mmax。整数M是每次得到一张电路基板35的检查结果时增加1的整数,ΣM是若整数M增加1则增加1、且即使M重置为0也不重置的整数,Mmax是预定要检查的电路基板35的总数。检查可以对要由印刷机10印刷的所有电路基板进行,也可以按照要印刷的电路基板35的设定张数对每一张电路基板35进行。在前者的情况下,Mmax与生产预定张数相同,在后者的情况下,Mmax可以由操作员输入,也可以通过操作员基于生产预定张数和每多少张要生产的电路基板35而应进行一次检查的信息,由计算机310来运算。关于M0、M1、N0,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下来,在S11中,M和ΣM每次增加1,在S12中,进行一张电路基板35的检查结果的读入及存储。进行由印刷机10自身或者设于印刷机10的下游的检查机的检查装置所检查到的一张电路基板35的检查结果的读入、向ROM312的检查结果存储器340的存储。由于检查装置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可以拍摄印刷在电路基板35上的焊料的平面形状并根据该摄像结果来判定是否适当地进行了印刷,但是优选为:将平板状的狭缝光从相对于电路基板35的表面倾斜的方向照射到所印刷的焊料的多个部位,通过由此形成的明亮的部分的像的图像处理来取得焊料的印刷量的方式;或者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焊料的表面的多个部位的高度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取得焊料的印刷量的方式等根据三维的焊料形状来取得印刷量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对于一张电路基板35的所有印刷部位或者发生印刷不良的可能性高而预先设定的所有印刷部位,检查装置能够针对每个电路基板35生成表示焊料印刷量的数据而输出。
在S12中的检查结果的读入及存储之后,在S14中判定与所有Mmax张的电路基板35有关的处理是否结束,但是由于最初的判定结果为“否”,因此在S16中,进行焊料印刷量略微不足的印刷部位是否存在的判定。印刷量“略微不足”是指:对于各印刷部位,虽然比正规量少,但是在以未达到印刷不良的程度设定的临界印刷量以下。在S16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S18、S24及S30中,进行如下三种判定:(a)在彼此接近的多个印刷部位上焊料量是否为略微不足;(b)所检查到的多张电路基板35的相同的印刷部位处的略微不足发生频度是否为设定频度以上;(c)在所检查到的多张电路基板35的相同的印刷部位上略微不足的程度是否处于增加倾向。进行上述的判定,使得:避免由于不同于掩模132上的焊料量不足的其他某种理由而偶然地产生焊料印刷量略微不足的印刷部位、并由此导致进行错误的判定的情况,并能够尽可能切实地检测真正的印刷量略微不足。
以下,对各个判定进行说明。在S18中,在以预先设定的状态以上的方式彼此接近的多个印刷部位,进行印刷量是否为略微不足的判定,在判定结果为“是”时,在S20中,为了消除此状态,进行焊料向对应的印刷区域的局部补给。在印刷机10中,如图15的(a)至(c)所示,将喷出开始及喷出停止的时刻与焊料收容器242的移动开始及结束时刻进行关联控制,并且边从喷出口246喷出焊料,边使焊料收容器242以适当的速度移动,由此在所期望的范围内,能够将焊料254以大致恒定的粗细的棒状(既没有喷出的焊料彼此重合而局部性地变粗的情况,相反也没有中断的情况)进行供给,利用该功能,以与上述“彼此接近的多个印刷部位”对应的位置及长度,进行焊料的局部补给的一种即局部区域补给。原本在包括“彼此接近的多个印刷部位”的区域十分狭窄的情况下,可以使焊料收容器242停止于一点而喷出焊料,汇集于一点来补给焊料。在本说明书中,将前者称为区域补给,将后者称为点补给。
在S18的判定结果为“否”时,在S22中将标志F2设置为“1”之后,在S24中,判定在连续设定张数M0(在此,“连续”是指“连续得到检查结果”的意思,未必一定是“连续印刷”的意思)的彼此相同的印刷部位上印刷量为略微不足的次数是否在设定次数N0以上,在判定结果为“是”时,在S26中,在与该印刷部位对应的位置上决定了时间T1的点补给之后,在S28中将标志F2重置为“0”。
在S24的判定结果为“否”时,在S30中,判定在连续设定张数M0的彼此相同的印刷部位上印刷量的不足倾向是否增加。具体而言,例如,判定连续设定张数M0中的印刷量的近似直线的斜度是否为负。在判定的结果为“是”时,在S32中,在与该印刷部位对应的位置上决定了时间T2的点补给之后,在S34中将标志F2重置为“0”。此外,时间T2可以与时间T1相同,也可以不同。
无论在执行以上S20、S26及S32的哪一个的情况下,在S36中都将标志F1设置为“1”。
另外,在上述的S16的判定结果为“否”时,在S38中判定标志F2是否设置为“1”,在判定结果为“否”时,在S40中,将在S12中读入并存储的检查结果消去。
另一方面,在S38的判定结果为“是”时,执行S44、S46,在连续设定张数M0之间,在S16的判定结果持续为“否”时首先将在S12中读入并存储的检查结果消去。
由此,在需要执行S24及S30的判定的期间,将该判定所需的张数所对应的的检查结果保持于检查结果存储器340,在不需要时,每当S16的判定结果成为“否”时将检查结果消去。
与以上的执行一起执行S48至S58。在S48中,判定ΣM是否成为设定张数M1的整数P倍以上,在判定结果为“是”时,在S50中执行了整体补给之后,在S52中使整数P增加1。在此,设定张数M1是每当进行该张数的检查时在焊料辊卷整体上应同样地补给焊料的电路基板的张数,例如,基于掩模132整体的贯通孔130的容积和并通过运算来决定,或者通过试验印刷的执行来决定。
接下来,在S54中,判定标志F1是否设置为“1”,在判定结果为“是”时,执行在S20、S26、S32的任一个中决定的局部补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S18、S24及S30的判定建立优先顺位,由此在S20、S26及S32中不会同时决定局部补给,因此不需要同时执行这些局部补给,但是也可以不对判定建立优先顺位,这种情况下,S20、S26及S32中的多个种类的局部补给也可能需要同时执行,需要将流程变更为能应对此事态的流程。
但是,上述“在S20、S26及S32中不会同时决定局部补给”是指不需要同时执行在S18、S24及S30中分别执行的判定规则互不相同的局部补给,基于相同的判定规则,在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部位也可能需要局部补给。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计算机310的执行S10至S18、S24及S30、S38至S46的部分构成消耗量预测部,执行S20、S26及S32的部分构成局部补给计划制定部,执行S48至S52的部分构成整体补给指令部,执行S54至S58的部分构成局部补给指令部。
表示用于进行焊料的局部补给的多个种类的程序中的另一个的流程图如图16至图18所示。
基于上述流程图的局部补给如图19中概念性地例示那样,沿着与刮板22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掩模132时,由于开口面积大的贯通孔130集中排列等理由,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焊料254的消耗量增多,其结果是,如图20(a)夸张性地例示那样,在焊料辊卷40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产生与其他的部分相比辊卷直径减小的部分400a、400b,因此,在识别出与这些部分400a、400b对应的区域上印刷量成为略微不足情况下,如图20的(a)至(d)例示那样进行焊料的局部补给。此外,图19仅表示开口面积大的贯通孔130,在其他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面积小的贯通孔,但省略图示。
在S1中进行初始设定,其中,进行掩模132中的贯通孔130的容积的运算所需的数据的输入、在掩模132上应形成焊料辊卷400的区域的设定、对于应将该区域进行等分割或者应进行考虑到贯通孔130的形成状况的分割进行选择等初始设定。接下来,在S2中,判定是否选择了等分割,若判定结果为“是”,则在S3中指示应输入所期望的分割数,若与此对应地进行输入,则S4的判定成为“是”,在S5中,自动地设定用于将应形成焊料辊卷的区域分割成所输入的分割数的分割线402(参照图19)。
相对于此,若S2的判定结果为“否”,则在S6中,判定是否选择考虑到贯通孔130的形成状况的分割,若为“否”的判定,则进行S8的其他的处理,但是与本申请的可申请发明的关系弱,因此省略说明。
并且,若S6的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S10以后的处理。在S10中,将掩模132的形成有贯通孔130的区域细分成预先规定宽度的细分区域被设定在形成有贯通孔130的区域的端部,在S12中,自动地运算并存储贯通孔130的属于细分区域的部分的容积和,并且图表显示于显示器358。接下来在S14中判定细分作业是否结束,但是最初当然是“否”的判定,因此在S16中,细分区域移动一个宽度量,对于该新的细分区域,也运算、存储及显示容积和。以后反复进行同样的操作,在显示器358上图示贯通孔形成区域整体的容积和的变化状况。
若表示贯通孔形成区域整体的容积和的变化状况的图表完成,则S14的判定结果成为“是”,在S18中,向操作员指示应基于表示容积和的变化状况的图表来设定分割线,该分割线用于将贯通孔130的容积和相似的细分区域彼此汇集而形成为分割区域。若操作员基于该指示进行分割线的设定输入,则S20的判定成为“是”,在S22中,设定图19的例示的分割线402,与之相伴地设定分割区域404。
若操作员认为通过反复进行S18至S22而使区域的分割已结束,则进行分割结束的输入,因此在S24中进行“是”判定,求出基于在S22中设定的分割线402的贯通孔形成区域整体的分割区域404的数量Nmax(在图19例示的情况为Nmax=6)。而且,在S28中,运算各分割区域的容积和ΣV及贯通孔形成区域整体的平均容积和ΣVmean,在S30中,将满足ΣV<(1-a)ΣVmean的条件的所有分割区域与上述的容积和彼此建立对应而存储在容积和存储器342中。
并且,在S32中,判定是否存储了一个以上的满足ΣV<(1-a)ΣVmean的条件的分割区域,在为“是”判定的情况下,在S34中将标志F1设置为“1”,在为“否”的情况下,在S36中将标志F1重置为“0”。此外,(1-a)ΣVmean是在各分割区域中应进行局部补给的上限的容积和。
即,计算机310的执行上述S2至S5的部分构成等分割部,执行S6至S24的部分构成贯通孔形成状况考虑分割部。而且,执行S28至S36的部分与上述等分割部及贯通孔形成状况考虑分割部一起构成焊料消耗量预测部。
基于以上的焊料消耗量预测部的预测,执行由图1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的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并制定局部补给计划。
在S42中,将分割区域编号N设定为0,在S44中,判定是否将标志F1设置为“1”,若判定结果为“否”,则不存在需要局部补给的分割区域404,因此结束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的执行。
相对于此,若S44的判定结果为“是”,则反复执行S46至S58,直至S60的判定结果为“是”,由此,将需要局部补给的分割区域404分类成ΣV<(1-3a)ΣVmean、(1-3a)ΣVmean≤ΣV<(1-2a)ΣVmean、(1-2a)ΣVmean≤ΣV<(1-a)<ΣVmean这三个等级中的任一个,对于属于各个等级的分割区域404,设定一次的局部补给量。具体而言,对于ΣV≥(1-a)<ΣVmean的区域不需要局部补给,对于(1-2a)ΣVmean≤ΣV<(1-a)<ΣVmean的区域,决定时间T1的局部补给,对于(1-3a)ΣVmean≤ΣV<(1-2a)ΣVmean的区域,决定时间2×T1的局部补给,对于ΣV<(1-3a)ΣVmean的区域,决定时间3×T1的局部补给,并存储在局部补给计划存储器344中。计算机310的执行该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的部分构成局部补给计划制定部。
如以上那样制定的局部补给计划按照图18所示的补给执行例程来执行。
首先,在S72中,将分割区域的编号N和M及ΣM设置为初始值0,将整数P设置为1,并存储电路基板的生产预定张数Mmax、M0、Nmax。接下来,在S74中,使整数M(相当于到执行整体补给为止增加的电路基板35的张数)和ΣM(相当于即使整数M被重置为0也不重置而持续增加的电路基板35的张数)每次增加1,在S76中,判定对于生产预定张数的电路基板35的印刷是否结束,若印刷结束,则结束补给执行例程的执行,但是由于最初为“否”的判定,因此在S78中,判定整数M是否达到了预先应执行整体补给的电路基板35的印刷张数M0的整数P倍,若为“是”的判定,则在S80中,在焊料辊卷400的整体上进行焊料254的补给。该补给量是从由于印刷张数M0的电路基板35的印刷而消耗的焊料的整体量减去到其整体补给的实施为止通过局部补给而补给的焊料量之和所得到的量。接着S80,在S82中使整数P增加1。
接下来,在S84中,判定整数M是否达到了应执行局部补给的电路基板35的印刷张数M0,若为“否”的判定,则返回S74,但若为“是”的判定,则在S86至S94中进行局部补给。首先,在S86中,判定标志F1是否设定为“1”,若为“否”的判定,则表示不需要局部补给,因此跳过S88至S94。若为“是”的判定,则使分割区域404的编号增加1,执行与第一分割区域有关的局部补给。对于第一分割区域,若在图17的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中决定应进行局部补给,则在第一分割区域的中央,进行T1、2×T1、3×T1中的任一个的时间的点补给,但是若对于第一分割区域未决定应进行局部补给,则现实上仅使焊料收容器242通过第一分割区域,而不进行局部补给。并且,在S92中判定对所有分割区域404的局部补给是否结束,若为“否”的判定,则返回S88。
以下,反复执行S88至S92,使焊料收容器242朝向第Nmax分割区域移动,并且如图20例示那样,进行相对于各分割区域404的局部补给的一种即点补给。并且,在相对于第Nmax分割区域的局部补给的执行后,在S94中将整数N及M重置为0,程序的执行返回S74。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计算机310的执行S74、S78、S80的部分构成整体补给部,执行S74、S84至S94的部分构成局部补给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应进行整体补给的电路基板的张数M0与应进行局部补给的电路基板的张数M0相同,但这是由于减少为了进行补给而中断印刷作业的次数并使流程简单的缘故,也可以使两者互不相同。
另外,整体补给和局部补给是分别使焊料收容器242移动而进行的,但也可以积极地利用张数M0相同的情况,使整体补给和局部补给双方在焊料收容器242的一次移动中进行。例如,在整体补给的执行中,若焊料收容器242到达应进行局部补给的位置,则停止在该位置,进行局部补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割区域的宽度变得比较狭窄的情况为前提,进行各分割区域40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点补给,但是在分割区域的宽度宽时,可以进行区域补给。
此外,贯通孔形成状况考虑分割部基于操作员的判断进行区域分割,为了有助于该操作员的判断,将贯通孔形成区域整体的容积和的变化状况进行图表表示。然而,例如,若设定“彼此相邻的细分区域的容积和之差为设定值以内”等条件,则能够自动地进行将细分区域汇集而形成分割区域,由此,也能够进行贯通孔形成区域的分割的自动化。
表示用于进行焊料的局部补给的又一程序的流程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通过图22例示的辊卷直径检测器422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焊料辊卷400的辊卷直径,由此确定局部性的焊料的消耗量大的部分,并基于其结果进行局部补给。作为辊卷直径检测器422,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5-261892号公报记载的激光式三维距离计。例如,以能够在上述一对第二升降部件162之间沿着刮板22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一对第二升降部件162的一方上固定引导件424,在该引导件424上移动的滑动件426处安装辊卷直径检测器422。
滑动件426固定在能够沿着第二升降部件162的长度方向旋转的带428的一部分上,通过伺服马达352(参照图13)使带428旋转,由此使滑动件426沿着刮板222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动件426的位置、即辊卷直径检测器422的位置基于来自编码器354的信号来检测,该编码器354设置在经由驱动电路350而与I/O端口318连接的伺服马达352上。因此,通过辊卷直径检测器422的输出信号和编码器354的输出信号,连续地检测焊料辊卷400的长度方向上的辊卷直径分布。
在图21所示的消耗量预测及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中,形成由S10预先设定的辊卷直径的焊料辊卷40。焊料收容器242沿着刮板22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移动并喷出焊料254,而且,使刮板头170沿着掩模132往复移动适当次数,由刮板222形成的焊料辊卷400增大至设定辊卷直径。但是,在此期间电路基板35不移动,对同一电路基板35进行印刷动作,因此焊料254未被消耗。
接下来,在S12中,在进行了向预先规定的张数的电路基板35的印刷之后,在S14中,利用上述的方法连续地检测辊卷直径分布,在S16中将辊卷直径分布存储于辊卷直径存储器356,并显示在显示器358上,且要求对操作员指示是否应对掩模132的贯通孔形成区域进行等分割的输入。
并且,在S18中,判定是否被指示了等分割,若为“是”的判定,则在S20中,进行等分割,并运算各分割区域的平均辊卷直径,进而运算从S12的执行前的设定辊卷直径减少的减少量。接下来,在S22中,基于上述辊卷直径的减少量来运算各分割区域中的焊料254的消耗量,基于所运算出的消耗量,决定各分割区域的局部补给量,并将补给位置决定在各分割区域的中央,将上述局部补给量与补给位置彼此建立对应而存储在局部补给计划存储器360中。此外,基于所运算出的消耗量而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局部补给量的决定例如可以与图17记载的局部补给计划制定例程同样地进行,但没有限定。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只要对焊料的消耗量多的部分决定局部补给量即可。
另一方面,若S18的判定结果为“否”,则在S24中判定是否指示了考虑到贯通孔形成状况的分割,若为“否”的判定,则在S26中进行其他的处理,若为“是”的判定,则在S28以后进行考虑到贯通孔形成状况的分割。首先,在S28中,基于显示在显示器358上的辊卷直径分布,决定分割线的位置,对操作员指示应输入。基于该指示,每当操作员输入分割线的位置时,与S20同样地运算由该分割线规定的分割区域的辊卷减少量,与S22同样地,应进行局部补给的位置和补给量存储在局部计划存储器360中。并且,若操作员进行分割结束的输入,则S36的判定结果成为“是”,将考虑到贯通孔形成状况的分割以及局部补给量的决定结束。
无论是以上等分割的情况还是考虑到贯通孔形成状况的分割的情况,在决定了局部补给的位置及量之后,在S38中存储分割区域的数量Nmax。
按照如以上那样制定的局部补给计划的焊料的补给例如可以与图18所示的补给执行例程同样地进行。
然而,在S22或S32中,基于辊卷直径的减少量而运算了各分割区域中的焊料254的消耗量之后,可以将该运算出的消耗量直接作为补给量,与各分割区域的补给位置(中央位置)建立对应,并存储在补给计划存储器370中。
这种情况下,一起取得整体补给和局部补给双方的焊料的补给量,因此在焊料收容器242的一次移动的期间,使补给量按照各分割区域进行增减。补给量的增减例如能够通过将焊料收容器242的移动速度保持为恒定而变更从喷出口246喷出的喷出速度、或者将从喷出口246喷出的喷出速度保持为恒定而变更焊料收容器242的移动速度来实现。
但是,在通过空气压的供给而将焊料254从焊料收容器242压出的焊料供给装置240中,能准确地控制焊料收容器242的移动速度,但是存在难以准确地控制从喷出口246喷出的喷出速度的遗憾。因此,优选为,在焊料供给装置240的喷出口246,例如设置螺杆泵或齿轮泵那样的容积型的泵,对该泵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由此控制从喷出口246喷出焊料254的喷出速度。
附图标记说明
10:丝网印刷机(印刷机)  12:梭式输送机  14: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安装机)  100:基板保持装置  120:掩模框承受件  124:刮板装置  128:印刷区域  130:贯通孔  132:掩模  134:掩模框150:刮板装置主体  154:刮板滑动件  156:刮板滑动件驱动装置160:第一升降部件  162:第二升降部件  170:刮板头  180:升降驱动装置  200:头保持部件  222:刮板  230:焊料搂集部件  240:焊料供给装置  242:焊料收容器  246:喷出口  250:空气供给装置254:焊料  262:可动部件  266:焊料供给装置主体  268:可动部件驱动装置  300:控制装置  304:集中控制装置  310:计算机  312:ROM  314:RAM  316:CPU  330:程序存储器  340:检查结果存储器  342:容积和存储器  344:局部补给计划存储器  350:驱动电路  352:伺服马达  354:编码器  356:辊卷直径存储器  358:显示器  360:局部补给计划存储器  370:补给计划存储器  400:焊料辊卷  402:分割线  404:分割区域  422:辊卷直径检测器

Claims (10)

1.一种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所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所述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丝网印刷机包括焊料补给控制部,在对多张电路基板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该焊料补给控制部使所述焊料供给装置在所述刮板的长度方向上补给不同量的膏状焊料。
2.一种丝网印刷机,通过刮板移动装置使刮板沿着掩模移动,穿过形成在该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且具备将膏状焊料向所述掩模上供给的焊料供给装置,所述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丝网印刷机包括:
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将所述掩模沿着与所述刮板移动装置使所述刮板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对于各个所述分割区域分别预测随着进行印刷作业而消耗的膏状焊料的消耗量;
补给计划制定部,对于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中、由所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预测出的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制定补给计划,该补给计划包括在进行印刷作业的途中应局部补给膏状焊料的时间、位置及补给量;及
局部补给指令部,按照由该补给计划制定部所制定的补给计划,指示应向所述焊料供给装置进行膏状焊料的局部补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印刷检查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印刷检查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对该丝网印刷机的印刷结果进行检查的印刷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预测随着进行印刷作业而消耗的膏状焊料的消耗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贯通孔容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贯通孔容积和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所述多个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和及与各个贯通孔分别对应的位置处的掩模的厚度来预测所述焊料消耗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执行使用贯通孔的分布状态及厚度的分布状态与应预测焊料消耗量的掩模相同的掩模所进行的印刷作业时而取得的作业结果,来预测所述焊料消耗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先行印刷作业结果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先行印刷作业时辊卷直径变化分布依据消耗量预测部,该先行印刷作业时辊卷直径变化分布依据消耗量预测部基于辊卷直径变化分布来预测所述焊料消耗量,
所述辊卷直径变化分布是如下得到的:对于随着刮板的移动而形成的膏状焊料辊卷的直径即辊卷直径,在该焊料辊卷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对所述辊卷直径在对设定张数的电路基板执行印刷作业前后的变化进行检测而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焊料消耗量预测部包括将掩模分割成多个分割区域的掩模分割部,
该掩模分割部包括贯通孔容积和依据分割部,该贯通孔容积和依据分割部以每个部分的沿着与所述刮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的容积之和实质上均匀的方式来分割所述掩模。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印刷张数依据补给时间决定部,该印刷张数依据补给时间决定部根据从开始进行印刷作业或从前一次补给时刻起所印刷的电路基板的张数来确定应进行所述局部补给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补给点决定部,该补给点决定部将应进行所述局部补给的位置决定为所述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所述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各自的与所述刮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一点。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补给计划制定部包括预测消耗量对应补给量决定部,
所述预测消耗量对应补给量决定部如下决定应进行所述局部补给的补给量:所述预测消耗量比其他分割区域大的所述一个以上分割区域各自的预测消耗量越大,则所述补给量越大。
CN201280055662.8A 2011-11-14 2012-11-07 丝网印刷机 Active CN103930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9194 2011-11-14
JP2011249194A JP5832864B2 (ja) 2011-11-14 2011-11-14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PCT/JP2012/078807 WO2013073427A1 (ja) 2011-11-14 2012-11-07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0278A true CN103930278A (zh) 2014-07-16
CN103930278B CN103930278B (zh) 2015-07-29

Family

ID=4842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662.8A Active CN103930278B (zh) 2011-11-14 2012-11-07 丝网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32864B2 (zh)
CN (1) CN103930278B (zh)
WO (1) WO20130734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0249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33673A (ja) * 2012-05-07 2013-11-21 Panasonic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6283690B2 (ja) * 2013-12-05 2018-02-2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はんだ供給装置
CN105873709B (zh) * 2013-12-05 2018-09-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焊料供给装置
WO2015092877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はんだ供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4789A (ja) * 2001-09-20 2003-04-03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8074054A (ja) * 2006-09-25 2008-04-03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CN10145627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网板印刷机
CN102139555A (zh) * 2009-12-18 2011-08-03 索尼公司 丝网印刷装置、膏料供给方法和印刷对象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12838A (ja) * 1987-06-16 1988-12-21 Cmk Corp 印刷工程におけるインキ切れ防止方法並びに装置
JPH05261892A (ja) * 1992-03-18 1993-10-12 Sharp Corp クリーム半田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H0623945A (ja) * 1992-07-09 1994-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の半田ペースト供給装置
JPH0968415A (ja) * 1995-08-31 1997-03-11 Hitachi Ltd プリント基板へのはんだ付方法並びにそ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225450A (ja) * 2000-02-17 2001-08-21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001253046A (ja) * 2000-03-13 200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ペースト残量検出方法
JP2001315302A (ja) * 2000-05-10 2001-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印刷機
JP4793187B2 (ja) * 2006-09-11 2011-10-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4789A (ja) * 2001-09-20 2003-04-03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8074054A (ja) * 2006-09-25 2008-04-03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CN10145627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网板印刷机
CN102139555A (zh) * 2009-12-18 2011-08-03 索尼公司 丝网印刷装置、膏料供给方法和印刷对象物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0249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2864B2 (ja) 2015-12-16
WO2013073427A1 (ja) 2013-05-23
CN103930278B (zh) 2015-07-29
JP2013103418A (ja)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0278A (zh) 丝网印刷机
CN102529319B (zh) 附着材料涂敷装置
CN103796439B (zh) 焊料供应方法及焊料供应装置
CN108944047A (zh) 喷墨打印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1379365B (zh) 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及方法
US9180512B2 (en) Production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aluminum alloy billet, and aluminum alloy billet
CN102548763B (zh) 胶印印刷方法及装置
CN102981274B (zh) 通用机器视觉设备的机构制造方法
CN104136221A (zh) 网版印刷装置
US90282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glass plate polishing state
CN103180094A (zh) 工具尺寸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
CN106240146A (zh) 一种柔版辊印刷机的自动精密调压系统
CN103370159B (zh) 放电加工机及放电加工方法
CN102954767A (zh)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的间隙过大检测方法及定位不良检测方法
JPS6293637A (ja) 自動検反システム
CN108036700A (zh) 一种自动检测金属板材平整度的工装设备
CN100432800C (zh) 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以及浆料涂敷装置
CN100576990C (zh) 电子电路部件安装机
JP4137384B2 (ja) 放電加工機の加工状態良否判定装置
CN101473214B (zh) 用于分析在一个变形物体上的辅助材料层的方法和装置
US6830659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wear of a doctor blade and method in measuring the wear of a doctor blade and in controlling a paper machine
DE102008049830A1 (de)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s normierten Leimverbrauchs bei Etikettiermaschien sowie Etikettiermaschine
CN204101275U (zh)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CN113118223A (zh) 一种棒线材连轧机组轧制中心线调整方法
JP3249643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