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1275U -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1275U
CN204101275U CN201420568245.XU CN201420568245U CN204101275U CN 204101275 U CN204101275 U CN 204101275U CN 201420568245 U CN201420568245 U CN 201420568245U CN 204101275 U CN204101275 U CN 204101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screw
roller
assembly
under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82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昌峰
李洪成
王其才
王保民
陈克成
刘强
李东良
高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ontitech rubber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neng Conveyor Belt &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neng Conveyor Belt &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neng Conveyor Belt &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682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1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1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1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包括多组沿输送带试样走向布置的槽形托辊组,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3~5个托辊,其中有两个是边托辊,其余的是中托辊,每个托辊的轴心线与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垂直,且每个托辊在支撑架的驱动下既能沿着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平移,也能在垂直于走向的平面内平移和旋转;托辊与托辊座相连,托辊座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与计算机通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描述得更细致,对设计和生产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槽形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横向成槽性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被广泛使用于国民生产的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用来运输散状物料,有的用来运输成件物品,既可以连续运转,也可以和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能运输粉状、小颗粒、小块状物料,还能运输中等粒度、大块物料,甚至可以运输粒度超过600毫米的物料,使用环境一般是-20℃至+40℃,也有能适应500℃的耐高温型输送机,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被使用于煤、矿石、砂、水泥、化肥、粮食等多种行业的运输领域。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机头滚筒、机尾滚筒、驱动滚筒、驱动装置、槽形托辊组、下托辊以及机架结构等构件,机尾滚筒布置在装料端,机头滚筒布置在卸料端,驱动装置和驱动滚筒相连,驱动滚筒一般布置在卸料端,使工作边是紧边,驱动滚筒是只具有驱动功能的滚筒或者驱动滚筒同时充当机头滚筒,输送带绕在各个滚筒之间,槽形托辊组和下托辊布置在各个滚筒之间、输送带直线段或上下改换方向较小的位置,用于支承输送带自重和物料重量,输送带工作边和非工作边上下对齐,并有适当大小的张紧力。驱动装置带动驱动滚筒运转,驱动滚筒通过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转,其它的滚筒和托辊被动地跟随转动,物料由机尾装入,从机头滚筒卸载,驱动装置连续不断地运转,输送带就能源源不断地将物料由装料端运至卸料端并卸载下来,再由非工作边返回。
槽形托辊组多数由三~五个托辊组成槽形,对称布置;如果是三个托辊则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中间的水平,两边的与水平面成35°或45°夹角;如果是四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60°夹角,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25°夹角;如果是五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和中间的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80°夹角,中间的托辊与水平面平行,其余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五个托辊组成槽形。输送带放置在槽形托辊组上,并沿托辊移动,槽形托辊组对输送带起到支承和导向作用。
在使用中要求输送带有一定的成槽性,即使在空载的情况下,输送带沿带宽方向至少应有35%或者40%的长度与托辊接触,这样输送带才能有效形成槽形。输送带带宽越大,输送带成槽性越好;厚度越大,成槽性越差;横向刚度越大,成槽性越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标准号是GB/T 7983-2005,规定了输送带成槽性的测定方法,使用两根水平刚性棒简便地支撑,两支撑点之间的长度大于输送带试样的试验长度,两个夹持器夹住输送带试样两端,使用四根等长的钢丝悬线,其两端带有可调的钩子,用以钩住水平棒和夹持器,在重力作用下试样的中部下垂,保持5分钟后测量试样的挠度值,以此挠度值衡量该输送带成槽性能。
绝大多数研究人员沿袭了该标准所规定的测定方法,而没有突破其条文去制定新的研究方案。
该标准仅考虑其几何变形,使用一个参数描述成槽性,考虑进来的因素不够全面,描述得太笼统,不够细致,不能全面反应输送带的本质特性。
该标准只研究长度是150毫米的输送带,这是不科学的。在长条带上截取输送带试样时,不管是机械切割还是加热切割,离切割断面较近的位置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会改变输送带试样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粘合力、内应力,并且能通过张力改变表现出来,输送带试样轴向长度越小,受影响区域尺寸占样块总尺寸的比例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所以其测试结果会明显地偏离实际数值,参考该测试结果设计出的新输送带各项指标也会偏离预期的结果。
该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应生产应用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考虑了更多参数、描述更细致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包括多组沿输送带试样走向布置的槽形托辊组,输送带试样走向即输送带在带式输送机上运行的方向,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至少3个托辊,其中有两个是边托辊,其余的是中托辊,槽形托辊组的尺寸和位置与对应的带式输送机上的槽形托辊组完全相同,每个托辊的轴心线与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垂直,且每个托辊在支撑架的驱动下既能沿着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平移,也能在垂直于走向的平面内平移和旋转,托辊设置成可以灵活调整和更换的方式,以适应多种规格型号的槽形托辊组与输送带试样;所述的托辊与托辊座相连,所述的托辊座与用于检测输送带试样各处压力的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与计算机通讯。
所述的计算机连接一个显示器和/或打印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或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或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传感器源源不断地将压力电信号传送给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计算机接受信号后也不断地进行分析处理和保存并输出到终端,从而达到连续采集数据的目的。
所述的传感器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架有足够的功能,能满足托辊做上述平移和旋转的位置调整,并稳固放置于地板上,或者通过其它零部件稳固放置于地板上。
所述的托辊、托辊座和槽形托辊组可以做出多种规格,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输送带,托辊座与传感器之间的联接方式也便于拆卸和更换。
为了便于调整,所述的支撑架可以做成多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机械臂与升降机构可以直接放置在地板上,还可以通过拖板组件放置在地板上,升降机构和拖板组件固定联接,机械臂和拖板组件可以固定联接,也可以通过移动副联接;拖板组件可以直接放置在地板上,也可以通过底座组件放置在地板上,拖板组件和底座通过移动副联接;使用以上所述的移动副,可以使托辊位置和角度的调整更方便。
优选的方案如下:
每一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安装在一个大拖板组件上,大拖板组件与底座组件通过移动副相连。所述的移动副可以是直线导轨副,大拖板组件上安装有滑块,底座组件上安装有直线导轨,两者组成直线导轨副;也可以是槽形滚轮-钢轨的组合,大拖板组件上安装有滚轮,底座组件上安装钢轨,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两者组成移动副;也可以是导杆-导套的组件,大拖板上安装有导套,底座组件上安装有导杆,导套沿导杆滑动,组成移动副。
以上所述的多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通常是1~12组,优选3组和4组。
以上所述的每一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包括4个机械臂和一个升降机构,一个升降机构安装在大拖板组件的中部,用来安装中间的水平托辊及相应的传感器,其余4个机械臂用来安装五托辊组成的槽形托辊组中的其余四个不水平的托辊。该组合也可以用于四托辊组成的槽形托辊组,中间的升降机构闲置,其余四个机械臂每一个安装一个托辊及对应的传感器。也可以用于三托辊组成的槽形托辊组,中间的升降机构安装一个托辊及对应的传感器,其余四个机械臂中的其中两个闲置,其余两个每一个安装一个托辊及对应的传感器。
以上所述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当槽形托辊组包含四个托辊时,托辊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处于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处于一个平面上,其余两个处于另一个平面上;当槽形托辊组包含五个托辊时,托辊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处于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和中间托辊处于一个平面上,其余两个处于另一个平面上。所述的两个平面的间距并不固定,托辊直径大时间距大,托辊直径小时间距也小,机械臂可以直接固定在大拖板组件上,为了便于调整间距,机械臂也可以不直接固定安装在大拖板组件上,而是安装在小拖板组件上,小拖板组件与大拖板组件之间通过移动副相连。所述的移动副可以是直线导轨副,大拖板组件上安装有直线导轨,小拖板组件上安装有滑块,两者组成直线导轨副;也可以是槽形滚轮-钢轨的组合,小拖板组件上安装有滚轮,大拖板组件上安装钢轨,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两者组成移动副;也可以是导杆-导套的组件,小拖板组件上安装有导套,大拖板组件上安装有导杆,导套沿导杆滑动,组成移动副。
以上所述的机械臂有大机械臂和小机械臂,每个机械臂包括上臂、下臂、下臂支座和固定座,下臂支座固定在大拖板组件上或小拖板组件上,上臂和下臂是杆状零件,下臂与下臂支座通过铰链联接,上臂和下臂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与上臂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与上述的传感器联接,前面已经提及,传感器与托辊座联接,托辊座与托辊联接。
以上所述的下臂与下臂支座之间以铰链联接,下臂可以绕铰链转动,为便于调整下臂的旋转角度,设置有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包括螺杆支座、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双螺纹套筒,螺杆支座安装在大拖板组件上或小拖板组件上,即与下臂支座安装在同一个拖板组件上,右旋螺杆上有右旋螺纹,它的一端与螺杆支座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上有左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下臂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右旋螺杆组成螺纹副,当旋转双螺纹套筒时,两个螺纹副同时旋入或旋出,由于旋向相反,两个铰链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或伸长,并驱动下臂绕铰链转动,达到了调整下臂旋转角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下臂与上臂之间以铰链联接,上臂可以绕铰链转动,为便于调整上臂、下臂之间的夹角,设置有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包括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双螺纹套筒,右旋螺杆上有右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下臂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上有左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上臂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右旋螺杆组成螺纹副,当旋转双螺纹套筒时,两个螺纹副同时旋入或旋出,由于旋向相反,两个铰链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或伸长,并驱动上臂绕铰链转动,达到了调整上臂与下臂之间夹角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左旋螺杆、右旋螺杆也可以交换位置,双螺纹套筒两端交换位置,能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的固定座与上臂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能绕铰链转动,当固定座绕铰链转动到合适的夹角时,为了便于固定住这个夹角位置,固定座上面设置了长弧形槽孔,在上臂上设置了螺纹孔,使用紧定螺钉,穿过长弧形槽孔,与螺纹孔配合,旋紧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固定座与上臂之间就固定在一起,不能再转动。
以上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固定座、丝杠和手轮,固定座与大拖板组件固定联接,固定座上有导套,升降架上有导杆,两者组成移动副,升降架上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上安装托辊座,托辊座上安装中间的托辊,中间的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平行。丝杠与固定座以转动副相连,丝杠与升降架以螺纹副相连,丝杠一端安装有手轮,转动手轮,螺纹副能驱动升降架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托辊上下移动。
为了便于确定大拖板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大拖板组件上设置了指针,在底座组件上设置了标尺,移动大拖板组件,指针跟随移动,并时刻指示标尺上的刻度,对应着大拖板组件在底座组件之上的位置。
为了便于确定小拖板组件与大拖板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小拖板组件上设置了指针,在大拖板组件上设置了标尺,移动小拖板组件,指针跟随移动,并时刻指示标尺上的刻度,对应着小拖板组件在大拖板组件之上的位置。
当大拖板组件在底座组件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固定住,为了便于固定,在大拖板组件上设置了螺钉锁紧机构。
当小拖板组件在大拖板组件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固定住,为了便于固定,在小拖板组件上设置了螺钉锁紧机构。
并不是所有的托辊座与托辊之间仅采用一种固定方式,在带式输送机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输送带有可能跑偏,在槽形托辊组上必须考虑到一些纠偏措施,最常用的一种措施是边托辊前倾设置,为了便于调节边托辊的前倾角,更逼真地模拟工作现场使用状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安装边托辊的前倾托辊座,包括支座和倾角调板,支座上一端有卡槽,另一端有多个螺纹孔,倾角调板上有卡槽和光孔,选择合适的螺纹孔,通过联接螺钉,穿过光孔,把倾角调板与支座固定在一起,能组合出带有前倾角和不带前倾角两个位置。
在安装输送带试样时,为了便于推移输送带试样,需要托辊可以转动,在正常试验时又想让它固定不动,为了便于调整,托辊座上设置有紧定螺钉,旋紧紧定螺钉,紧定螺钉压紧托辊并产生摩擦力,使托辊不能转动。
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在空间布置多个带有传感器的槽形托辊组,每一个槽形托辊组由三~五个托辊组成槽形,对称布置;如果是三个托辊则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中间的水平,两边的与水平面成35°或45°夹角;如果是四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的轴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60°夹角,两个中托辊的轴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25°夹角;如果是五个托辊则布置在两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和中间的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80°夹角,中间的托辊与水平面平行,其余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五个托辊组成槽形;多个带有传感器的槽形托辊组沿水平线排列,组成一个槽形空间;
步骤2:将输送带试样弯成槽形,放置在槽形空间里面;
步骤3:将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相连;传感器检测输送带试样各处的压力,使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的电信号传输给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
步骤5:计算机将接收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并保存,并将分析结果传送给输出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槽形托辊组的轮廓线是由若干条直线连接成的折线,把输送带试样放在上面,它形成的轮廓线要与这个折线相符合,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模拟出了输送带在带式输送机上的放置状况,最直接地反映它在使用现场的成槽特征,相比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中的测定方法,更能反应输送带在使用中的真实情况。
输送带与所接触的托辊之间的压力值是一个适合用来衡量成槽性的量,最能反应输送带横向分布的弯曲变化趋势,又易于测量,而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忽略掉了该参数。本实用新型使用多个压力值描述成槽性,能反应输送带多个不同部位的受力值,描述得更细致,而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只使用一个参数,即挠度值,描述得太笼统。
标准《输送带 横向柔性和成槽性 试验方法》忽略了时间对成槽性的影响,实际上输送带的各项物理特性指标都是随时间变化的,输送带不可能永远使用在崭新状态下,研究物理特性随时间疲劳衰减,使输送带在预期使用寿命内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进行测试,输送带试样的轴向长度可以做得比较长,切割断面附近受影响区域只占输送带试样尺寸的一小部分,其影响测试数据的能力较小。特别地,当使用3组及以上槽形托辊组进行测量时,位于两端的一组或两组测试数据由于不准确可以去掉不用,位于中间的槽形托辊组测量数据更接近实际数值。或者位于两端的一组或两组槽形托辊组上联接的传感器替换为形状尺寸相同的零件,上面并不设置真实的传感器,此处的替换零件只是用来使输送带试样保持需要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槽形托辊组包含托辊的数量、排布方式、排列尺寸和带输送机上的托辊对应相同,所以能测得比较接近实际的成槽性数据。
通过本实用新型测试得到的结果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可纵向比较,即输送带成槽性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衰减状况,所说的时间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个月。可横向比较,即以前做过的相同结构的输送带和现在做的进行比对,或者两层帆布层的输送带与三层帆布的进行比对,或者两层帆布不同芯胶厚度的比对,或者正在生产的输送带试样与以前的成功案例试样进行比对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这些分析数据能为输送带工程师设计新输送带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对生产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个视角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向视图;
图5是图3中B向视图;
图6是前倾托辊座4与传感器3、托辊6安装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向视图;
图8是图6中D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个视角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正视图;
图12是图11中M向视图;
图13是图11中N向视图;
图14是图11中P向视图;
图15是图14中沿Q-Q线的剖视图,为便于观察,旋转了一个角度;
图16是图14中沿Q-Q线剖切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中标记S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8是图14中沿R-R线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19是升降机构13安装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正视图;
图21是图20中X向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正视图;
图23是图22中Y向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方法工作步骤图;
图中:1.支撑架;2.托辊座;3.传感器;4.前倾托辊座;4-1.支座;4-2.倾角调板;4-3.联接螺钉;4-4.联接螺钉;4-5.螺纹孔;4-6.卡槽;5.输送带试样;6.托辊;7.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8.计算机;9.显示器;10.打印机;11.紧定螺钉;12.底座组件;12-1.直线导轨;12-2.底座;12-3.标尺;13.升降机构;13-1.升降架;13-2.导杆;13-3.导套;13-4.固定座;13-5.转动副;13-6.丝杠;13-7.螺纹副;13-8.手轮;14.大拖板组件;14-1.滑块;14-2.大拖板;14-3.指针;14-4.直线导轨;14-5紧定螺钉;14-6.标尺;15.大机械臂;15-1.下臂支座;15-2.螺杆支座;15-3.右旋螺杆;15-4.双螺纹套筒;15-5.左旋螺杆;15-6.下臂;15-7.右旋螺杆;15-8.双螺纹套筒;15-9.上臂;15-10.左旋螺杆;15-11.固定座;15-12.紧定螺钉;15-13.长弧形槽孔;16.小拖板组件;16-1.指针;16-2.小拖板;16-3.滑块;17.小机械臂;17-1.下臂支座;17-2.螺杆支座;17-3.右旋螺杆;17-4.双螺纹套筒;17-5.左旋螺杆;17-6.下臂;17-7.右旋螺杆;17-8.双螺纹套筒;17-9.上臂;17-10.左旋螺杆;17-11.固定座;17-12.紧定螺钉;17-13.长弧形槽;F.托辊旋转的方向;Z.输送带运行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9和图24。
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包括5组沿输送带试样5走向Z布置的槽形托辊组,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5个托辊6,其中有两个是边托辊,其余的是中托辊,槽形托辊组的尺寸和位置与对应的槽形带式输送机上的槽形托辊组完全相同,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每个托辊6的轴心线与输送带试样5的走向Z垂直,可以沿着输送带试样5的走向Z平移,可以在垂直于走向的截面内平移和旋转,托辊设置成可以灵活调整和更换的方式,以适应多种规格型号的槽形托辊组与输送带试样5;所述的托辊6与托辊座2或前倾托辊座4相连,所述的托辊座2或前倾托辊座4与传感器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相连,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与计算机8通讯。
计算机8连接一个显示器9和/或打印机10。计算机8输出的信号,或在显示屏9上显示出来,或使用打印机10打印出来。传感器3源源不断地将压力电信号传送给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计算机8接受信号后也不断地进行分析处理和保存并输出到终端,从而达到连续采集数据的目的。
传感器3安装在支撑架1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支撑架1有足够的功能,能满足托辊6做上述平移和旋转的位置调整,并稳固放置于地板上。
本实施例使用的托辊规格是φ159x600,本实施例不限于使用该种规格的托辊,从图6可以看出,拆掉联接螺钉4-4,则可以把前倾托辊座4与托辊6一起从传感器3拆下来,其它规格的托辊,比如φ89x200的托辊,其对应的前倾托辊座和这一个前倾托辊座4有相同的安装孔和孔距,同样可以通过联接螺钉4-4安装到传感器3上。以上所述的是如何更换不同规格的边托辊,即前倾托辊座4与托辊6的组合,事实上,中间托辊,即托辊座4与托辊6的组合与此处提及的安装方式相同,也是通过联接螺钉4-4固定到传感器3上,不同规格的如何更换,此处不再重复。
在带式输送机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输送带有可能跑偏,在槽形托辊组上必须考虑到一些纠偏措施,最常用的一种措施是边托辊前倾设置,为了便于调节边托辊的前倾角,更逼真地模拟工作现场使用状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安装边托辊的前倾托辊座4,包括支座4-1和倾角调板4-2,支座4-1上一端有卡槽4-6,另一端有多个螺纹孔4-5,倾角调板4-2上有卡槽4-6和光孔,选择合适的螺纹孔4-5,通过联接螺钉4-4,穿过光孔,把倾角调板4-2与支座4-1固定在一起,能组合出带有前倾角和不带前倾角两个位置。
从图6、图7和图8可以看出前倾托辊座4的结构,其实托辊座2的结构和它相似,只是不带倾角调板4-2,两边都有和4-6相同尺寸的卡槽,左右位置对齐,都固定、不可调节,托辊6卡在两个卡槽中,此处不再赘述。
在安装输送带试样5时,为了便于推移输送带试样5,需要托辊6可以转动,在正常试验时又想让它固定不动,为了便于调整,托辊座2或前倾托辊座4上设置有紧定螺钉11,旋紧紧定螺钉11,紧定螺钉11压紧托辊6并产生摩擦力,使托辊6不能转动。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如图2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在空间布置多个安装有传感器3的槽形托辊组,每一个槽形托辊组按照带式输送机槽形托辊组排列,槽形托辊组由五个托辊6组成槽形,对称布置;布置在两个平面上,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边托辊和中间的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80°夹角,中间的托辊与水平面平行,其余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五个托辊组成槽形。多个安装有传感器的槽形托辊组沿水平线排列,组成一个槽形空间;图24中应该画出25个传感器3,为节省篇幅,此处仅画出6个作为示意。
步骤2:将输送带试样5弯成槽形,放置在槽形空间里面;
步骤3:如图3和图24所示,将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相连;传感器3检测输送带试样5各处的压力,使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的电信号传输给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
步骤4: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8;
步骤5:计算机8将接收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并保存,并将分析结果传送给输出终端。
实施例2: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参见图9至图19。
一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安装在一个大拖板组件14上,大拖板组件14与底座组件12通过移动副相连。所述的移动副是直线导轨副,大拖板组件14上安装有滑块14-1,底座组件12上安装有直线导轨12-1,两者组成直线导轨副。
以上所述的多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本实施例设置了3组。
以上所述的每一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包括2个大机械臂15、2个小机械臂17和一个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通过螺钉安装在大拖板组件14的中部,用来安装中间的水平托辊6及相应的传感器3,2个大机械臂15用来安装两个边托辊6和相应的传感器3,2个小机械臂17用来安装剩余的两个中托辊6和相应的传感器3,本实施例使用的托辊6规格是φ159x600毫米,所测试的输送带试样5宽度是2200毫米,两个边托辊6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80°,中间的托辊6轴心线水平,这三个托辊的轴心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其余两个托辊6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以上所述的两个平面的间距并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托辊6直径较大,间距也较大,调整至170,当托辊直径是89毫米时,间距需要调整在大约110毫米,本实施例中大机械臂15直接固定安装在大拖板组件14上,为了便于调整这个间距,小机械臂17并不直接固定安装在大拖板组件14上,而是通过小拖板组件16安装在大拖板组件14上,小拖板组件16与大拖板组件14之间通过直线导轨副相连,大拖板组件14上安装有直线导轨14-4,小拖板组件16上安装有滑块16-3,两者组成直线导轨副,小机械臂17固定安装在小拖板组件16上。
如图13、图14所示,以上所述的大机械臂15包括上臂15-9、下臂15-6、下臂支座15-1和固定座15-11,下臂支座15-1固定在大拖板组件14上,上臂15-9和下臂15-6是杆状零件,下臂15-6与下臂支座15-1通过铰链联接,上臂15-9和下臂15-6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15-11与上臂15-9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15-11与上述的传感器3联接,前面已经提及,传感器3的信号输入端与托辊座2或前倾托辊座4联接,托辊座2或前倾托辊座4与托辊6联接。
以上所述的下臂15-6与下臂支座15-1之间以铰链联接,下臂15-6可以绕铰链转动,为便于调整下臂15-6的旋转角度,设置有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包括螺杆支座15-2、左旋螺杆15-5、右旋螺杆15-3、双螺纹套筒15-4,螺杆支座15-2安装在大拖板组件14上,右旋螺杆15-3上有右旋螺纹,它的一端与螺杆支座15-2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15-5上有左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下臂15-6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15-4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15-5、右旋螺杆15-3组成螺纹副,当旋转双螺纹套筒15-4时,两个螺纹副同时旋入或旋出,由于旋向相反,两个铰链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或伸长,并驱动下臂15-6绕铰链转动,达到了调整下臂15-6旋转角度的目的。
如图13、图14和图18所示,以上所述的下臂15-6与上臂15-9之间以铰链联接,上臂15-9可以绕铰链转动,为便于调整上臂15-9、下臂15-6之间的夹角,设置有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包括左旋螺杆15-10、右旋螺杆15-7、双螺纹套筒15-8,右旋螺杆15-7上有右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下臂15-6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15-10上有左旋螺纹,它的一端与上臂15-9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15-8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15-10、右旋螺杆15-7组成螺纹副,当旋转双螺纹套筒15-8时,两个螺纹副同时旋入或旋出,由于旋向相反,两个铰链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或伸长,并驱动上臂15-9绕铰链转动,达到了调整上臂15-9与下臂15-6之间夹角的目的。
所有伸缩臂的结构都相似,都包括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双螺纹套筒,功能都相似。
以上所述的固定座15-11与上臂15-9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15-11能绕铰链转动,当固定座15-11绕铰链转动到合适的夹角时,为了便于固定住这个夹角位置,固定座15-11上面设置了长弧形槽孔15-13,在上臂15-9上设置了螺纹孔,使用紧定螺钉15-12,穿过长弧形槽孔15-13,与螺纹孔配合,旋紧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固定座15-11与上臂15-9之间就固定在一起,不能再转动。
以上所述的小机械臂17包括上臂17-9、下臂17-6、下臂支座17-1和固定座17-11,下臂支座17-1固定在小拖板组件16上,还设置有两个伸缩机构,其中一个伸缩机构用于调整下臂17-6的旋转角度,它有螺杆支座17-2,固定在小拖板组件16上,其它结构和功能同上述的大机械臂15,此处不再重复。
如图19所示,以上所述的升降机构13包括升降架13-1、固定座13-4、丝杠13-6和手轮13-8,固定座13-4与大拖板组件14固定联接,固定座13-4上有导套13-3,升降架13-1上有导杆13-2,两者组成移动副,升降架13-1上安装传感器3,传感器3的输入端与托辊座2相连,托辊座2上安装中间的托辊6,中间的托辊6轴心线与水平面平行。丝杠13-6与固定座13-4以转动副13-5相连,丝杠13-6与升降架13-1以螺纹副13-7相连,丝杠13-6一端安装有手轮13-8,转动手轮13-8,螺纹副13-7能驱动升降架13-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托辊6上下移动。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便于确定大拖板组件14与底座组件12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大拖板组件14上设置了指针14-3,在底座组件12上设置了标尺12-3,移动大拖板组件14,指针14-3跟随移动,并时刻指示标尺12-3上的刻度,对应着大拖板组件14在底座组件12之上的位置。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便于确定小拖板组件16与大拖板组件1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小拖板组件16上设置了指针16-1,在大拖板组件14上设置了标尺14-6,移动小拖板组件16,指针16-1跟随移动,并时刻指示标尺14-6上的刻度,对应着小拖板组件16在大拖板组件14之上的位置。
当大拖板组件14在底座组件12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固定住,为了便于固定,在大拖板组件14上设置了紧定螺钉14-5。
当小拖板组件16在大拖板组件14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固定住,为了便于固定,在小拖板组件16上设置了紧定螺钉。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15套规格是φ159x600毫米的托辊6-托辊座2的组合和托辊6-前倾托辊座4的组合,安装在对应的传感器3上,调整各处的伸缩机构、升降机构13和旋转机构,使组成槽形托辊组的各个托辊处于合适的位置,移动小托板组件16,使指针16-1指示在标尺14-6合适的刻度上,移动大托板组件14,使指针14-3指示到标尺12-3正确的位置上,两个边托辊和中间的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边托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80°夹角,中间的托辊与水平面平行,其余两个中托辊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轴心线与水平面成45°夹角,五个托辊组成对称的槽形。
步骤2:将宽度为2200毫米的输送带试样5弯成槽形,放置在槽形空间里面,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
步骤3:如图24所示,将传感器3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相连;传感器3检测输送带试样5各处的压力,使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的电信号传输给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
步骤4: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7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8;
步骤5:计算机8将接收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并保存,并将分析结果传送给输出终端。
实施例3: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参见图20至图21。
本实施例使用的托辊6规格是φ89x200毫米,所测试的输送带试样5宽度是650毫米,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4个托辊6,两个边托辊6的轴心线处于一个平面上,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60°,安装在两个大机械臂15上,两个中托辊6的轴心线处于一个平面上,轴心线与水平面成25°,安装在两个小机械臂17上。升降机构13闲置不用,并旋转手轮13-8,使升降架13-1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不会妨碍其它机构工作。
其它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4: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参见图22至图23。
本实施例使用的托辊6规格是φ108x465毫米,所测试的输送带试样5宽度是1200毫米,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3个托辊6,三个托辊6的轴心线处于一个平面上,两个边托辊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35°,安装在两个小机械臂17上,一个中托辊6安装在升降机构13上,轴心线水平,两个大机械臂15闲置,并通过调整伸缩机构使它们位于不会妨碍其它机构工作的位置。
本实施例设置了4组机械臂与升降机构的组合。
其它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2。

Claims (9)

1.一种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沿输送带试样走向布置的槽形托辊组,每一个槽形托辊组包括至少3个托辊,其中有两个是边托辊,其余的是中托辊,每个托辊的轴心线与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垂直,且每个托辊在支撑架的驱动下既能沿着输送带试样的走向平移,也能在垂直于走向的平面内平移和旋转;所述的托辊与托辊座相连,所述的托辊座与用于检测输送带试样各处压力的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所述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设备与计算机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多组,其中每组包括一个大拖板组件和安装在大拖板组件上的两个大机械臂、两个小机械臂、一个升降机构和一个小拖板组件,所述的大拖板组件通过移动副安装在底座组件上;两个大机械臂和一个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大拖板组件上;一个小拖板组件通过移动副安装在大拖板组件上;两个小机械臂固定安装在小拖板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臂包括上臂、下臂、下臂支座和固定座,大机械臂的下臂支座固定在大拖板组件上,小机械臂的下臂支座固定在小拖板组件上,下臂与下臂支座通过铰链联接,上臂和下臂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与上臂通过铰链联接,固定座与传感器联接;大机械臂和小机械臂均有两套调节上臂和下臂角度的伸缩机构;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长弧形槽孔,上臂上设置螺纹孔,紧定螺钉穿过长弧形槽孔与螺纹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固定座、丝杠和手轮,固定座与大拖板组件固定联接,固定座上有导套,升降架上有导杆,两者组成移动副;升降架上安装传感器;丝杠与固定座以转动副相连,丝杠与升降架以螺纹副相连,丝杠一端安装有手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伸缩机构,其中一套伸缩机构包括螺杆支座、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和双螺纹套筒,大机械臂的螺杆支座固定在大拖板组件上,小机械臂的螺杆支座固定在小拖板组件上,右旋螺杆上的一端与螺杆支座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的一端与下臂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右旋螺杆组成螺纹副;
另一套伸缩机构包括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和双螺纹套筒,右旋螺杆的一端与下臂以铰链相连,左旋螺杆的一端与上臂之间以铰链联接,双螺纹套筒两端分别有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并分别与左旋螺杆、右旋螺杆组成螺纹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大拖板组件上设置指针,底座组件上设置标尺,指针指示标尺上的刻度;或/和所述的小拖板组件上设置指针,大拖板组件上设置标尺,指针指示标尺上的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边托辊和前倾托辊座安装在一起,前倾托辊座包括支座和倾角调板,支座上一端有卡槽,另一端有多个螺纹孔,倾角调板上有卡槽和光孔,联接螺钉穿过光孔,把倾角调板与支座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拖板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移动副是直线导轨副、槽形滚轮-钢轨的组合或者导杆-导套的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拖板组件与大拖板组件之间的移动副是直线导轨副、槽形滚轮-钢轨的组合或者导杆-导套的组件。
CN201420568245.XU 2014-09-29 2014-09-29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Active CN204101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8245.XU CN204101275U (zh) 2014-09-29 2014-09-29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8245.XU CN204101275U (zh) 2014-09-29 2014-09-29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1275U true CN204101275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8245.XU Active CN204101275U (zh) 2014-09-29 2014-09-29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12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302A (zh) * 2014-09-29 2015-01-28 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6241180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湖南科技大学 倾斜式圆管带式输送机托辊组接触力测试模拟实验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302A (zh) * 2014-09-29 2015-01-28 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4316302B (zh) * 2014-09-29 2017-05-03 山东康迪泰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6241180A (zh) * 2016-07-28 2016-12-21 湖南科技大学 倾斜式圆管带式输送机托辊组接触力测试模拟实验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6302A (zh)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0573031C (zh) 导轨直线度检测装置
CN207451007U (zh) 一种流水线分料机构
CN101614578A (zh) 多累计量电子皮带秤
CN204101275U (zh)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装置
CN112896549B (zh) 通用固定翼飞机舵面偏转角检测装置
CN102114498B (zh) 半自动t型导轨扭曲校直机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04914006B (zh) 一种用于测量散粒体在筒仓中流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206959774U (zh) 一种滤纸厚度在线监测仪
CN101518787A (zh) 板带材板形检测与板形仪性能综合测试平台
CN211576321U (zh) 织物克重在线检测机构
CN107525455A (zh) 一种专用于机床导轨平行度检测的工具及检测方法
CN202126301U (zh) 一种混凝土物料配料加减法称重皮带称
CN204953360U (zh) 活塞综检分拣仪
CN208043623U (zh) 一种动静摩擦系数试验机
CN202361944U (zh) 提高计米准确性装置
CN206177237U (zh) 一种接触式气动平面度检测机
CN209166288U (zh) 一种高效高度检测用通止规
CN213956545U (zh) 织物克重在线检测机构
CN204405456U (zh) 一种四工位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蠕变测试加载装置
CN203981500U (zh) 一种管状带横向刚度测试装置
CN207300142U (zh) 一种专用于机床导轨平行度检测的工具
CN206469973U (zh) 一种新型衡器检定装置
CN203858172U (zh) 镀层耐磨性检测设备
CN218916159U (zh) 一种Tray盘检测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DONG CONTITECH ENGINEERED PRODUC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DONG ANENG CONVEYOR BELT + RUBBE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72100,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Yanzhou City Qi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contitech rubber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272100,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Yanzhou City Qi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Aneng Conveyor Belt & Rubb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