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3955A -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3955A
CN103923955A CN201410106588.9A CN201410106588A CN103923955A CN 103923955 A CN103923955 A CN 103923955A CN 201410106588 A CN201410106588 A CN 201410106588A CN 103923955 A CN103923955 A CN 103923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artic acid
beta
decarboxylase
alanine
enzy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65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3955B (zh
Inventor
李荣杰
尚海涛
杨为华
邓远德
徐斌
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65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23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23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3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3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3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涉及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是利用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生产L-丙氨酸。本发明方法使用PCR方法从德阿昆哈假单胞菌中获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编码基因,诱导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表达,再对其进行化学交联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以其为酶,以L-天冬氨酸作为底物,生产L-丙氨酸。每升反应液中,L-天冬氨酸底物浓度达1800g/L,酶促反应20小时后摩尔转化率达99.9%。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丙氨酸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氨基酸,其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甜味,溶于水和乙醇,难容于乙醚。在食品上广泛添加于化学调味品、饮料、有机酸、酒类及腌制品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同时具有增鲜保鲜的作用。L-丙氨酸在医药上主要是合成维生素B6和氨基丙醇的重要原料,是组成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和口服液的原料。随着对L-丙氨酸不断研究和开发,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大,并有日益增长的趋势。L-丙氨酸产品全球年需要量将超过30000吨。
目前利用固定化细胞酶转化法是最为有效的工业化生产L-丙氨酸之一。即利用菌体中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酶法脱梭生成L-丙氨酸。由于天冬氨酸-β-脱羧酶位于菌体内,作为底物的L-天冬氨酸必须通过菌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反应速度慢,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生产周期长达4-5天。菌体内含有杂酶,特别是氨基酸消旋酶作用于L-丙氨酸产出D-丙氨酸,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生产周期短,产物浓度高,杂质少的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固相化细胞生产L-丙氨酸技术不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天冬氨酸-β-脱羧酶,制备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再利用此固相酶。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的制备方法,包括:
(1)使用PCR方法从德阿昆哈假单胞菌(Pseudomonasdacunhae)中获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编码基因;
(2)PCR产物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上清液,再进行分离纯化;
(3)用化学交联方法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产物浓度高,杂质少的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本发明的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1)使用PCR方法从德阿昆哈假单胞菌(Pseudomonasdacunhae)中获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编码基因;
(2)PCR产物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上清液,再进行分离纯化;
(3)用化学交联方法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4)以磷酸盐缓冲液对步骤(3)获得的酶进行定容,再加入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
其中,步骤(1)中PCR方法所用的引物为:
正向引物:5′-AAACATATGATGAGCAAGGATTATCGG-3′;
反向引物:5′-AAACTCGAGCTACTCCTTGCCCAGCGC-3′。
其中斜体字母部分分别为酶切位点NdeⅠ和XhoⅠ。PCR反应在50μL总体积中进行,反应条件为在94℃变性5min后开始循环,然后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3min,共30个循环后,再于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结果见图1,回收目的片段,测序验证为正确扩增,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其中,步骤(2)中PCR产物连接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在20-30℃使用乳糖作为诱导剂,诱导天冬氨酸-β-脱羧酶表达。
具体为将PCR产物连接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挑取1个阳性克隆,接种于含50mg/ml卡那霉素抗性的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220rpm振荡培养至OD600为0.6-0.8时,取2ml转接于2000mL的含2.5g/L甘油的LB液体培养基中,36-38℃,200-220rpm振荡培养,待OD600值约达2.0时,加入终浓度为2-6g/L的乳糖,24-26℃诱导6-24h。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PCR产物连接入载体pET-28b,构建表达载体pET-Asd,将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
本发明方法中,还包括对诱导的培养液在4-6℃,8000rpm离心,收集菌体,菌体以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悬浮,即湿菌体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g湿菌体:5-6mL缓冲液,在冰浴中以超声波破碎菌体,破碎后,4-6℃,8000rpm离心收集上清。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2)中分离纯化的方法为硫酸铵分段沉淀法,具体为向上清液中加入5%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然后在4-6℃,8000-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再向上清液中缓慢加入25%饱和度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静置1-5h,4-6℃,8000-10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物。
其中,步骤(3)所述的化学交联方法是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纯化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进一步地,是将分离纯化收集到的沉淀按照1g:10-12mL的比例滴加50%的戊二醛交联剂,混合均匀于4-6℃下交联22-24h后离心,取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3-5次,再用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3次,分离得到沉淀即制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其中步骤(4)中对7-9g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使用0.1M,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L。
具体地,步骤(4)向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定容液中加入L-天冬氨酸的方法为,初始L-天冬氨酸的加入量为400-500g;反应4小时后,按每小时100g加入天冬氨酸,每升反应液中可转化L-天冬氨酸量高达1800g。
步骤(4)的反应温度为36-38℃。
步骤(4)反应期间每4h取样,16h后每1h取样,通过HPLC检测反应溶液中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含量,当L-丙氨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即为反应终点。
对于步骤(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HPLC检测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series(安捷伦公司),高效液相色谱柱ZorbaxSBC18柱(5μm,4.6mm×250mm)(安捷伦公司)。
流动相:流动相A:0.02mol/L NaAc,pH6.2;流动相B:乙腈。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时间(min)0-20,B(%)5-33。流速:1.0ml/min;柱温:3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VD)工作条件:检测波长:360nm;参比波长:600nm。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中,首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然后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纯化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通过酶活测定及计算,本发明制得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酶活为28000U/g。再利用制得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以L-天冬氨酸固体为底物制得L-丙氨酸,酶促反应20小时后摩尔转化率达99.9%,整个过程仅需4天,且杂质少。本发明方法简单有效,具有生产周期短,产物浓度高,杂质少的技术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PCR方法扩增天冬氨酸-β-脱羧酶基因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图2为天冬氨酸-β-脱羧酶SDS-PAGE图。
图3为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100)。
图4为L-天冬氨酸的HPLC图谱。
图5为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转化L-天冬氨酸(L-Asp),反应产物L-丙氨酸(L-Ala)HPL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实施例中,加入各原料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市售。实施例1天冬氨酸-β-脱羧酶(Asd)基因的获得
以1μg德阿昆哈假单孢菌(Pseudomonas dacunhae)基因组DNA为PCR反应模板,按SEQ ID NO.3的序列设计正向引物Asd-F为5′-AAACATATGATGAGCAAGGATTATCGG-3′;反向引物Asd-R为5′-AAACTCGAGCTACTCCTTGCCCAGCGC-3′。其中斜体字母部分分别为酶切位点NdeⅠ和XhoⅠ。PCR反应在50μL总体积中进行,反应条件为在94℃变性5min后开始循环,然后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3min,共30个循环后,再于72℃延伸10min。取3μL PCR扩增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结果如图1所示。取100μL PCR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按照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公司)的步骤回收目的片段,即Asd基因。测序验证为正确扩增,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实施例2天冬氨酸-β-脱羧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实施例1中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NdeⅠ和XhoⅠ双酶切消化后,与用相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载体pET-28b(购自Novagen公司)进行连接反应,然后将连接的混合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购自promega公司),并进行序列测定提取转化菌体库的质粒,构建的表达载体被称为pET-Asd。
实施例3天冬氨酸β-脱羧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分离
将pET-Asd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购自promega公司)感受态细胞;挑取1个阳性克隆,接种于含卡那霉素抗性(50mg/ml)的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220rpm振荡培养至OD600约为0.6-0.8时,取2ml转接于2000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g/L甘油),37℃,220rpm振荡培养,待OD600值约达2.0时,加入终浓度为2-6g/L的乳糖,25℃诱导6-24h。然后对诱导的培养液在4℃,8000rpm离心,收集菌体,菌体以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悬浮(湿菌体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g湿菌体:5mL缓冲液),在冰浴中以超声波破碎菌体,破碎后,4℃,8000rpm离心收集上清,取100μl上清加入5×SDS-PAGE上样缓冲液,混匀,100℃沸水浴15min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见图2。
向100ml上清液中缓慢加入5%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然后4℃,8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再向上清液中缓慢加入25%饱和度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静置3h,4℃,8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物,即为含有天冬氨酸-β-脱羧酶组分。
实施例4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的交联
将实施例3中收集的8g沉淀物滴加90ml50%的戊二醛交联剂,再次缓慢搅拌令其混合均匀。于4℃下交联22h后,在4℃,8000-10000rpm离心10min,取沉淀物,先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用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两次,最终分离得到沉淀。待冰冻干燥后即为制得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是单体的多聚形式,形状不规则,颗粒较小(图3)。
实施例5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的酶活测定
在pH7.0,温度为37℃的条件下,每克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每分钟转化生成1μmol L-丙氨酸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取1g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加入0.1M,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00ml,再加入10g L-天冬氨酸作为底物,37℃水浴30min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溶液中L-丙氨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series(安捷伦公司),高效液相色谱柱Zorbax SBC18柱(5μm,4.6mm×250mm)(安捷伦公司)。
流动相:流动相A:0.02mol/L NaAc,pH6.2;流动相B:乙腈。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时间(min)0-20,B(%)5-33。
流速:1.0ml/min
柱温:30℃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VD)工作条件:检测波长:360nm;参比波长:600nm。
通过HPLC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L-天冬氨酸)转化为产物(L-丙氨酸)的量来计算酶活,即从反应起始5分钟内每克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每分钟产生1μmol L-丙氨酸定义为1U,经HPLC检测酶促反应5分钟内L-丙氨酸摩尔量计算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酶活为28000U/g。
实施例6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生产L-丙氨酸
用实施例4制得的8g天冬氨酸-β-脱羧酶聚集体固相酶为酶源,加入0.1M,pH7.0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L,直接加入L-天冬氨酸固体,控制整个反应过程pH7.0,温度37℃。初始L-天冬氨酸加入量400-500g,反应4小时后,按每小时100g加入天冬氨酸,每升反应液中可转化L-天冬氨酸量高达1800g,0h取样检测,见图4,此时无L-丙氨酸生成。反应期间每4h取样,16h后每1小时取样,通过HPLC检测溶液中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含量,当L-丙氨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即为反应终点,第20h和第21h取样检测,测定溶液中L-丙氨酸都为1204g。根据计算摩尔转化率达99.9%,且第20小时HPLC检测(图4)杂峰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小于0.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PCR方法从德阿昆哈假单胞菌(Pseudomonasdacunhae)中获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编码基因;
(2)PCR产物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上清液,再进行分离纯化;
(3)用化学交联方法得到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4)以磷酸盐缓冲液对步骤(3)获得的酶进行定容,再加入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PCR方法所用的引物为:
正向引物:5′-AAACATATGATGAGCAAGGATTATCGG-3′;
反向引物:5′-AAACTCGAGCTACTCCTTGCCCAGCGC-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PCR产物连接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在20-30℃使用乳糖作为诱导剂,诱导天冬氨酸-β-脱羧酶表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诱导的培养液在4-6℃,8000rpm离心,收集菌体,菌体以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悬浮,即湿菌体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g湿菌体:5-6mL缓冲液,在冰浴中以超声波破碎菌体,破碎后,4-6℃,8000rpm离心收集上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离纯化的方法为硫酸铵分段沉淀法,具体为向上清液中加入5%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然后在4-6℃,8000-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再向上清液中缓慢加入25%饱和度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静置1-5h,4-6℃,8000-10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化学交联方法是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分离纯化收集到的沉淀按照1g:10-12mL的比例滴加50%的戊二醛交联剂,混合均匀于4-6℃下交联22-24h后离心,取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3-5次,再用0.1M、pH7.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3次,分离得到沉淀即制得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7-9g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使用0.1M,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L。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向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交联聚集体固相酶定容液中加入L-天冬氨酸的方法为:初始L-天冬氨酸的加入量为400-500g;反应4小时后,按每小时100g逐步加入天冬氨酸,每升反应液中可转化L-天冬氨酸量达1800g。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反应温度为36-38℃。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反应期间每4h取样,16h后每1h取样,通过HPLC检测反应溶液中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含量,当L-丙氨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即为反应终点。
CN201410106588.9A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Active CN103923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588.9A CN103923955B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588.9A CN103923955B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3955A true CN103923955A (zh) 2014-07-16
CN103923955B CN103923955B (zh) 2018-05-22

Family

ID=5114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6588.9A Active CN103923955B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239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2759A (zh) * 2017-06-09 2017-11-24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丙氨酸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383A (ja) * 1993-10-18 1995-06-27 Mitsubishi Chem Corp L−アラニンの製造法
CN1242054A (zh) * 1996-10-28 2000-01-19 Nsc技术有限公司 制备d-天门冬氨酸的方法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383A (ja) * 1993-10-18 1995-06-27 Mitsubishi Chem Corp L−アラニンの製造法
CN1242054A (zh) * 1996-10-28 2000-01-19 Nsc技术有限公司 制备d-天门冬氨酸的方法和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薇: "固定化德阿昆哈假单胞菌生产L-丙氨酸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2759A (zh) * 2017-06-09 2017-11-24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丙氨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3955B (zh)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3750B (zh) 一种腈水合酶突变体、含该突变体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04560844B (zh) 一种四氢嘧啶高产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07267486B (zh) 一种具有高转糖苷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组合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78368B (zh)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及其应用
CN107118976B (zh) 阴沟肠杆菌及其应用
CN104561064B (zh) 一种腈水合酶基因、编码酶、载体、工程菌及其制备酰胺化合物的应用
CN105861529A (zh) 一种精氨酸脱羧酶及其应用
CN105624128B (zh) 一种固定化单胺氧化酶及其在合成手性氮杂双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CN101481713B (zh) 生物催化2-氰基吡嗪生产吡嗪酰胺的方法及其菌株
CN105176955A (zh) 来源于高山南芥的腈水解酶、基因、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WO2018037833A1 (ja) ポリ-ガンマ-グルタミン酸の生産方法
CN104212757A (zh) 利用大肠杆菌产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高效生产L-茶氨酸的方法
CN112143664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株及其在合成微生物多糖中的应用
CN112522228B (zh) 一种来源于氨氧化假诺卡氏单胞菌的r-转氨酶及其合成方法
CN103923955A (zh) 一种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CN105349516A (zh) 苏氨酸脱氨酶、编码基因、载体、工程菌及应用
CN103992992A (zh) 硫磺矿硫化叶菌中(+)γ-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及应用
CN108060203B (zh) 一种全细胞混合转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9943583B (zh) 一种利用基因工程菌制备利巴韦林的方法
CN106337057A (zh) N-氨甲酰水解酶表达基因及其工程菌的构建
CN102936590B (zh) 一种腈水解酶及其基因序列与应用方法
CN112176012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10804602B (zh) 一种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3013949B (zh) 一种乙酰化羟基酸水解酶及其基因和应用
CN113061563A (zh) 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苹果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