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2729B -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2729B
CN103912729B CN201310585556.7A CN201310585556A CN103912729B CN 103912729 B CN103912729 B CN 103912729B CN 201310585556 A CN201310585556 A CN 201310585556A CN 103912729 B CN103912729 B CN 103912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link
joint chain
outside
cable
cu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55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2729A (zh
Inventor
小宫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391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2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2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0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extensible carrier for the cable, e.g. self-coiling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75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formed by a succession of articulated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防止缆线类的表皮的磨耗,并且使多关节链节以高位置精度停止。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多关节链节(100A)具备链节构件(110)及一对夹持构件(120),该一对夹持构件(120)被安装于链节构件(110),并对缆线类(C)进行夹持,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121A)及内侧夹持部分(122A),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121B)及与内侧夹持部分(122A)协同地对缆线类(C)进行夹持的外侧夹持部分(122B)。

Description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线(cable)类保护引导装置,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例如安全可靠地保护引导电缆或软管(hose)等可挠性缆线类,所述电缆连接产业用机械或车辆等的移动部与静止部,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或电力的供给,所述软管供给液压或空气压。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有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沿着缆线长度方向将多个链节(1ink)构件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从缆线固定端朝向缆线移动端来引导缆线类,以使该缆线类呈现与支撑体的支撑面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的弯曲姿势(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先前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构成为,在具有自由度的状态下,将缆线类收纳到内部而进行引导。
但是,上述先前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采用的是在具有自由度的状态下将缆线类收纳到内部的结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缆线移动端移动时,缆线类与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相对地滑动,缆线类的表皮会发生磨耗而产生磨耗粉的问题;或者,为了将缆线类收纳到内部,必须加大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从而质量相对较大,由此导致缆线移动端移动时的惯性力变大而无法以高位置精度停止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38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58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解决如前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防止缆线类的表皮的磨耗,并且使多关节链节以高位置精度停止。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如下装置来解决上述课题,即,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沿着缆线长度方向将多个链节构件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从缆线固定端朝向缆线移动端来引导缆线类,以使所述缆线类呈现与支撑体的支撑面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的弯曲姿势,所述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关节链节具备所述多个链节构件及一对夹持构件,所述一对夹持构件被安装于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且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并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对所述缆线类进行夹持,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连结销、销孔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所述连结销是形成于所述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所述销孔是形成于所述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所述连结销旋转自如地卡合,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是在所述缆线长度方向上,配设在所述连结销与所述销孔之间,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及内侧夹持部分,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是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内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所述缆线类接触,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是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外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所述缆线类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协同地对所述缆线类进行夹持。
本发明还通过如下结构来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内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内侧卡合销,并且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内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内侧卡合销卡合的内侧卡合孔,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外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外侧卡合销,并且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外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外侧卡合销卡合的外侧卡合孔。
本发明还通过如下结构来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所述卡止孔是与销卡合自如地设置,所述销是独立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构件。
本发明还通过如下结构来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与所述卡止孔卡合自如。
本发明还通过如下结构来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硬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硬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沿着缆线长度方向将多个链节构件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从缆线固定端朝向缆线移动端来引导缆线类,以使该缆线类呈现与支撑体的支撑面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的弯曲姿势,由此,不仅能够保护并引导缆线类,而且能够起到如下所述的特有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多关节链节具备多个链节构件及一对夹持构件,所述一对夹持构件被安装于该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且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夹持缆线类,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连结销、销孔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所述连结销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所述销孔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连结销旋转自如地卡合,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是在缆线长度方向上,配设在连结销与销孔之间,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及内侧夹持部分,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内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缆线类接触,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外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缆线类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协同地夹持缆线类,由此,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一对夹持构件夹持缆线类而缆线类不会相对于一对夹持构件滑动,因此能防止缆线类的表皮的磨耗。
进而,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链节构件自身变得小型化(compact),链节构件自身的质量变小而停止时的惯性力变小,因此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的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多关节链节以高位置精度停止。
同样,链节构件自身变得紧凑,链节构件自身的质量变小而移动时的惯性力变小,因此能够减小装置的动力源的输出的大小。
即,能够使作为动力源的马达(motor)等小型化。
进而,由于零件小,零件个数也少,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cost)。
进而,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链节构件自身变得紧凑,移动时的链节构件彼此的碰撞部位变小,因此能够降低碰撞声。
而且,即使存在多根缆线类的情况下,由于缆线类沿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排列且多根缆线类弯曲时的多根缆线类各自的弯曲半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因弯曲半径不同而对缆线类施加过度的力造成的缆线类的断线等问题。
进而,在存在多根缆线类并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侧夹持缆线类的情况下,因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一侧夹持缆线类而产生的缆线类的弯曲阻力引起的斥力、与在宽度方向另一侧同样产生的斥力将抵消或削弱,因此能够大体上消除朝向多关节链节扭曲的方向的力的作用。
即,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侧的力的平衡(balance)佳,能够防止多关节链节的扭曲,并且能够使多关节链节的弯曲变得平顺(smooth)。
根据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内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内侧卡合销,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内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内侧卡合销卡合的内侧卡合孔,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外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外侧卡合销,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外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外侧卡合销卡合的外侧卡合孔,由此,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与内侧基体部分的卡合变得容易,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与外侧基体部分的卡合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安装于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该卡止孔是与销卡合自如地设置,所述销是独立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构件,由此,通过选择与缆线类的直径大小相应的卡止孔,从而一对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与缆线类之间的无益的间隙会变小,对缆线类的夹持力变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缆线类的表皮发生磨耗。
进而,销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位于多个缆线类之间,由此,多个缆线类不会彼此接触地排列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因此能够防止因多个缆线类彼此的接触造成的表皮的磨耗。
根据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与卡止孔卡合自如,由此,通过选择与缆线类的直径大小相应的卡止孔,从而一对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与缆线类之间的无益的间隙会变小,对缆线类的夹持力变大,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内侧夹持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中的另一者的突起卡合于一者的卡止孔,因此无须设置作为独立构件的销,从而与上述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硬度被设定为低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硬度,由此,即使在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与支撑面接触的情况下,冲击声也要比硬度高的情况小,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缆线移动时的噪音。
进而,通过降低一者的硬度,从而在组装时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链节构件及一对夹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3(A)、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关节链节及缆线类的图。
图4(A)、图4(B)、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链节构件的图。
图5(A)、图5(B)、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对夹持构件及销的图。
附图标记:
3B、4B、5B:观察方向
100: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100A:多关节链节
110:第1链节构件
111:连结销
112:销孔
113A: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
113Aa:内侧卡合孔
113B: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
113Ba:外侧卡合孔
114: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第1直线姿势保持面)
115:另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第2直线姿势保持面)
116: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第1弯曲姿势限制面)
117:另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第2弯曲姿势限制面)
120:一对夹持构件
120A: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
120B: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
121A:内侧基体部分
121B:外侧基体部分
121Aa:内侧卡合销
121Ba:外侧卡合销
122A:内侧夹持部分
122Aa:卡止孔
122B:外侧夹持部分
122Ba:卡止孔
130:销
131:大径部分
132:小径部分
133:中径部分
140:第2链节构件
150:支撑体
151:支撑面
C:缆线类
E1:缆线移动端
E2:缆线固定端
S: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
T:缆线长度方向
U: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沿着缆线长度方向将多个链节构件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从缆线固定端朝向缆线移动端来引导缆线类,以使所述缆线类呈现与支撑体的支撑面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的弯曲姿势,其中,多关节链节具备作为多个链节构件的第1链节构件及第2链节构件及一对夹持构件,所述一对夹持构件被安装于该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即第1链节构件,且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夹持缆线类,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连结销、销孔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所述连结销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所述销孔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连结销旋转自如地卡合,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是在缆线长度方向上,配设在连结销与销孔之间,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及内侧夹持部分,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内侧夹持部分是从该内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缆线类接触,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外侧夹持部分是从该外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缆线类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协同地夹持缆线类,由此,防止缆线类的表皮的磨耗,并且多关节链节能以高位置精度停止,只要本发明是如上所述的装置,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无论如何皆可。
例如,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中所用的链节构件的具体原材料为工程(engineering)树脂等合成树脂或者铝等金属中的任一种皆可。
而且,对于链节构件的具体形状而言,只要能够在缆线长度方向上分别连结并使缆线类在缆线固定端与缆线移动端之间沿缆线长度方向折返并相对移动,则为任何形状皆可。
进而,缆线类只要是可挠性的线状体,则为任何者皆可,例如包括在机械中进行电力供给或信号传递的电缆、及对包含流体的物质进行引导的软管等。
而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与内侧基体部分的卡合、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与外侧基体部分的卡合也可为将一者压入另一者的形态或者将一者的爪钩挂至另一者的凹部的形态等任何形态。
[实施例]
以下,基于图1至图5(A)、图5(B)、图5(C)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即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
此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从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观察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链节构件110及一对夹持构件120的立体图,图3(A)是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关节链节100A及缆线类C的图,图3(B)是从图3(A)所示的符号3B观察的图,图4(A)是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链节构件110的图,图4(B)是从图4(A)所示的符号4B观察的图,图4(C)是从图4(A)所示的符号4C观察的图,图5(A)是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对夹持构件120的图,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符号5B观察的图,图5(C)是表示销130的图。
另外,图3(A)及图3(B)中,图示了缆线类C,但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一对夹持构件120的形状,而省略了缆线类C的图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即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如图1至图5(A)、图5(B)、图5(C)所示,配设在具备缆线类C的机械(未图示)中,用于保护并引导该缆线类C。
所述机械例如是半导体制造装置、药品研发测试装置、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或机床(machinetool)。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是以如下方式设置,即,沿缆线长度方向T将多个链节构件(110、140)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100A,从缆线固定端E2朝向缆线移动端E1来引导缆线类C,以使该缆线类C呈现与支撑体150的支撑面151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151的弯曲姿势。
进而,多关节链节100A具备:作为多个链节构件的第1链节构件110及第2链节构件140;以及一对夹持构件120,被安装于该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即第1链节构件110,并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夹持缆线类C。
此处,第1链节构件110是指安装有一对夹持构件120的链节构件。
另一方面,第2链节构件140是指未安装一对夹持构件120的链节构件。
而且,一对夹持构件120包括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
并且,第2链节构件140的结构基本上与第1链节构件110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无后述的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或者,即使有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也未安装一对夹持构件120,因此省略第2链节构件140的具体结构的说明。
本发明中,只要至少在一部分中使用第1链节构件110,并沿缆线长度方向T将多个第1链节构件110予以连结而构成多关节链节100A即可。
即,既可在第1链节构件110与第1链节构件110之间加入第2链节构件140而连结,也可不加入第2链节构件140而仅将多个第1链节构件110予以连结。
并且,第1链节构件110具有:连结销111,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销孔112,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连结销111旋转自如地卡合;以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配设在连结销111与销孔112之间。
而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121A,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卡合;以及内侧夹持部分122A,从该内侧基体部分121A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缆线类C接触。
同样,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121B,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卡合;以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从该外侧基体部分121B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缆线类C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的内侧夹持部分122A协同地夹持缆线类C。
由此,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一对夹持构件120夹持缆线类C,缆线类C不会相对于一对夹持构件120而滑动。
进而,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的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C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链节构件(110、140)自身变得紧凑而链节构件(110、140)自身的质量变小,从而停止时的惯性力变小。
同样,链节构件(110、140)自身变得紧凑,链节构件(110、140)自身的质量变小而移动时的惯性力变小。
即,能够使作为动力源的马达等小型化。
进而,由于零件小,零件个数也少,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的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C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链节构件(110、140)自身变得紧凑,移动时的链节构件(110、140)彼此的碰撞部位变小。
而且,即使存在多根缆线类C的情况下,缆线类C沿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排列且多根缆线类C弯曲时的多根缆线类C各自的弯曲半径变得大致相同。
进而,在存在多根缆线类C并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侧夹持缆线类C的情况下,因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一侧夹持缆线类C而产生的缆线类C的弯曲阻力引起的斥力、与在宽度方向另一侧同样产生的斥力将抵消或削弱。
即,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侧的力的平衡佳,能够防止多关节链节100A的扭曲,并且能够使多关节链节100A的弯曲变得顺利。
具体而言,如图4(A)~图4(C)所示,第1链节构件110具有连结销111、销孔112、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4、另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5、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6及另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7。
其中,连结销111是以如下方式而配设,即,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侧突出。
而且,销孔112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以如下方式而设置,即,与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1链节构件110的连结销111转动自如地卡合。
进而,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是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连结销111与销孔112之间。
本实施例中,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内侧基体部分121A中的一者即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具有内侧卡合销121Aa。
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内侧基体部分121A中的另一者即内侧基体部分121A具有与内侧卡合销121Aa卡合的内侧卡合孔113Aa。
同样,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及外侧基体部分121B中的一者即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具有外侧卡合销121Ba。
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及外侧基体部分121B中的另一者即外侧基体部分121B具有与外侧卡合销121Ba卡合的外侧卡合孔113Ba。
由此,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与内侧基体部分121A的卡合变得容易,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与外侧基体部分121B的卡合变得容易。
本实施例中,内侧卡合销121Aa被压入内侧卡合孔113Aa,外侧卡合销121Ba被压入外侧卡合孔113Ba。
而且,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4是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另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5是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
并且,当多关节链节100A为直线姿势时,1个第1链节构件110的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4与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2链节构件140(或第1链节构件110)的另一端侧直线姿势保持面115形成面接触。
同样,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6是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另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7是配设在第1链节构件110中的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
并且,当多关节链节100A为弯曲姿势时,1个第1链节构件110的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6与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2链节构件140(或第1链节构件110)的另一端侧弯曲姿势限制面117形成面接触。
即,1个第1链节构件110与相邻的第2链节构件140(或第1链节构件110)以钝角小幅地弯曲,成为多关节链节100A的一部分呈现弧形的弯曲姿势。
其结果,缆线类C不会弯折,而是以呈现弧形的方式弯曲。
而且,如图5(A)及图5(B)所示,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121A及内侧夹持部分122A。
同样,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121B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
此处,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是由可挠性原材料所形成。
由此,在组装时,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容易变形。
进而,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硬度被设定为低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的硬度。
由此,即使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在移动时与成为基准面的支撑体150的支撑面151接触,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硬度高的情况相比,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也会发生挠曲,从而容易吸收冲击,以减小冲击声。
即,能够降低噪音。
本实施例中,内侧夹持部分122A具有多个卡止孔122Aa,该卡止孔122Aa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设置,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U。
同样,外侧夹持部分122B具有多个卡止孔122Ba,该卡止孔122Ba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设置,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U。
并且,各卡止孔122Aa、122Ba是与作为独立构件的销130卡合自如地设置。
由此,通过选择与缆线类C的直径大小相应的卡止孔122Aa、122Ba,从而一对夹持构件120的内侧夹持部分122A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与缆线类C之间的无益的间隙变小,对缆线类C的夹持力变大。
进而,销130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位于多个缆线类C之间,由此,多个缆线类C不会彼此接触地排列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
即,防止因多个缆线类C彼此的接触造成的表皮的磨耗。
具体而言,销130包含大径部分131、小径部分132及中径部分133。
其中,大径部分131的直径及中径部分133的直径被设置得大于卡止孔122Aa、122Ba的直径,小径部分132的直径被设置得小于卡止孔122Aa、122Ba的直径。
并且,当将中径部分133按入卡止孔122Aa、122Ba时,卡止孔122Aa、122Ba扩大而中径部分133通过,从而成为由大径部分131与中径部分133包夹着内侧夹持部分122A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的状态。
由此,对缆线类C的夹持力变大。
而且,通过安装销130,保持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的内侧基体部分121A、与第1链节构件110的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的卡合的保持力也变大。
同样,保持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外侧基体部分121B、与第1链节构件110的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的卡合的保持力也变大。
另外,例如也可为如下结构:内侧夹持部分122A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中的一者具有多个卡止孔(122Aa、122Ba中的一者),该多个卡止孔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设置,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U,内侧夹持部分122A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设置,且与卡止孔(122Aa、122Ba中的一者)卡合自如。
由此,无须设置作为独立构件的销130,因此能够相应地减少零件个数。
而且,本实施例中,利用销130来加大对缆线类C的夹持力,但未必需要利用销130来固定。
作为技术思想,也可构成为:使内侧夹持部分122A与外侧夹持部分122B的间隙小于缆线类C的直径,并且牢固地设置内侧夹持部分122A与外侧夹持部分122B,从而不利用销130来固定便产生充分的夹持力,以使内侧夹持部分122A与外侧夹持部分122B夹持缆线类C。
而且,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具有内侧卡合销121Aa,并且内侧基体部分121A具有内侧卡合孔113Aa的结构,但卡合销及卡合孔的配置关系当然也可为相反的结构。
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的外侧卡合销121Ba及外侧基体部分121B的外侧卡合孔113Ba也同样如此。
而且,也可视需要而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配置2列或3列以上的多关节链节100A。
由此,即使在缆线类C的根数增加的情况下,也能牢固地予以支承。
而且,也可在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侧方向上重叠配置多个多关节链节100A。
由此,即使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空间(space)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承多根缆线类C。
这样获得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即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中,多关节链节100A具备作为多个链节构件的第1链节构件110及第2链节构件140及一对夹持构件120,所述一对夹持构件120被安装于该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即第1链节构件110,且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夹持缆线类C,第1链节构件110具有连结销111、销孔112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所述连结销111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所述销孔112是形成于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连结销111旋转自如地卡合,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是在缆线长度方向T上,配设在连结销111与销孔112之间,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121A及内侧夹持部分122A,所述内侧基体部分121A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卡合,所述内侧夹持部分122A是从该内侧基体部分121A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缆线类C接触,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121B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所述外侧基体部分121B是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卡合,所述外侧夹持部分122B是从该外侧基体部分121B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缆线类C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的内侧夹持部分122A协同地夹持缆线类C,由此,能够防止缆线类C的表皮的磨耗,并且与现有技术的使链节构件的内部成为空洞以将缆线类C插通内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多关节链节100A以高位置精度停止,能够减小装置的动力源的输出的大小,能够降低碰撞声,能够防止因弯曲半径不同而对缆线类C施加过度的力造成的缆线类C的断线等问题,能够大体上消除朝向多关节链节100A扭曲的方向的力的作用。
进而,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内侧基体部分121A中的一者即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具有内侧卡合销121Aa,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113A及内侧基体部分121A中的另一者即内侧基体部分121A具有与内侧卡合销121Aa卡合的内侧卡合孔113Aa,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及外侧基体部分121B中的一者即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具有外侧卡合销121Ba,并且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113B及外侧基体部分121B中的另一者即外侧基体部分121B具有与外侧卡合销121Ba卡合的外侧卡合孔113Ba,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安装于第1链节构件110。
而且,内侧夹持部分122A及外侧夹持部分122B具有多个卡止孔122Aa、122Ba,该卡止孔122Aa、122Ba是在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设置,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U,该卡止孔122Aa、122Ba是与销130卡合自如地设置,该销130是独立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构件,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缆线类C的表皮发生磨耗,并且能够防止因多个缆线类C彼此的接触造成的表皮的磨耗。
进而,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120B的硬度被设定为低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120A的硬度,由此,其效果甚大,例如能够大幅降低缆线移动时的噪音。

Claims (4)

1.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沿着缆线长度方向将多个链节构件予以连结以构成多关节链节,从缆线固定端朝向缆线移动端来引导缆线类,以使所述缆线类呈现与支撑体的支撑面接触的直线姿势与离开支撑面的弯曲姿势,所述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关节链节具备所述多个链节构件及一对夹持构件,所述一对夹持构件被安装于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且包含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并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及外侧对所述缆线类进行夹持,
所述多个链节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连结销、销孔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所述连结销是形成于所述缆线长度方向一端侧,所述销孔是形成于所述缆线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且与所述连结销旋转自如地卡合,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是在所述缆线长度方向上,配设在所述连结销与所述销孔之间,
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内侧基体部分及内侧夹持部分,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是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内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内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与所述缆线类接触,
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一体地具有外侧基体部分及外侧夹持部分,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是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卡合,所述外侧夹持部分是从所述外侧基体部分朝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并且从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与所述缆线类接触,而与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内侧夹持部分协同地对所述缆线类进行夹持,
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内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内侧卡合销,并且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内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内侧卡合销卡合的内侧卡合孔,
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外侧基体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外侧卡合销,并且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卡合部分及所述外侧基体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外侧卡合销卡合的外侧卡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所述卡止孔是与销卡合自如地设置,所述销是独立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及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中的一者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贯穿多关节链节弯曲内外方向,所述内侧夹持部分及所述外侧夹持部分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是在所述多关节链节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而设,且与所述卡止孔卡合自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外侧夹持构件的硬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多关节链节弯曲内侧夹持构件的硬度。
CN201310585556.7A 2012-12-28 2013-11-19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Active CN103912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139A JP5709833B2 (ja) 2012-12-28 2012-12-28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2-288139 2012-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2729A CN103912729A (zh) 2014-07-09
CN103912729B true CN103912729B (zh) 2016-04-06

Family

ID=5092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5556.7A Active CN103912729B (zh) 2012-12-28 2013-11-19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93465B2 (zh)
JP (1) JP5709833B2 (zh)
KR (1) KR101683951B1 (zh)
CN (1) CN103912729B (zh)
DE (1) DE102013113179B4 (zh)
TW (1) TWI561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9833B2 (ja) * 2012-12-28 2015-04-3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US9173312B1 (en) * 2014-04-30 2015-10-27 Quanta Computer Inc. Cable storage under a drawer
WO2016144317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Collapsible wiring conduit for downhole linear actuator
WO2017091493A1 (en) * 2015-11-24 2017-06-01 Carestream Health, Inc.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US11329470B2 (en) 2018-01-19 2022-05-10 Junkosha Inc. Supporting member, conduit support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US11848546B2 (en) * 2021-02-01 2023-12-19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High voltage w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95706B (de) * 1964-05-08 1965-07-01 Gewerk Eisenhuette Westfalia Fuehrungskette als Schutzkanal fuer Kabel, Schlaeuche od. dgl. fuer im Untertagebetrieb auf Bahnen bewegte Maschinen
US3716986A (en) * 1970-10-21 1973-02-20 Gemco Electric Co Rolling conductor support
JPS538034A (en) 1976-06-30 1978-01-25 Toshiba Corp Electronic computer
US4625936A (en) * 1983-06-06 1986-12-02 Sine Products Company Flexible support and carrier assembly
US4582281A (en) * 1983-06-06 1986-04-15 Sine Products Company Flexible support and carrier assembly
US4640032A (en) * 1984-07-23 1987-02-03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Wire and cable organizing sleeve
GB8700267D0 (en) * 1987-01-07 1987-02-11 Smith J Link chain
GB8801707D0 (en) * 1988-01-26 1988-02-24 Dunn W H & Son Ltd Line protecting apparatus
JP2589013B2 (ja) 1991-07-31 1997-03-1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ドラグチェーンのリンクプレートと結合杆とのスナップ結合構造
US5642612A (en) * 1995-12-19 1997-07-01 Hughes; Ceiriog Replaceable tip cable handler
JP3356758B2 (ja) * 2000-09-13 2002-12-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ドラグチェーン
AU2003297292A1 (en) * 2002-11-22 2004-06-18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Support member for an assembly
JP4104613B2 (ja) 2005-04-22 2008-06-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のケーブル類クランプ部材
CN201038694Y (zh) * 2007-04-03 2008-03-19 余姚市荷花电器有限公司 电线电缆保护拖链
CN101038694B (zh) * 2007-04-15 2010-09-15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 一种票据的自动分联机
JP4658221B1 (ja) * 2009-11-26 2011-03-2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多関節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1112224A (ja) 2010-10-26 2011-06-09 Tsubakimoto Chain Co 多関節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2115098A (ja) 2010-11-26 2012-06-14 Tsubakimoto Chain Co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ユニット
JP5414704B2 (ja) * 2011-01-21 2014-02-1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多関節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079894B2 (ja) * 2011-02-15 2012-11-2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多関節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709833B2 (ja) * 2012-12-28 2015-04-3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2729A (zh) 2014-07-09
JP2014129850A (ja) 2014-07-10
KR101683951B1 (ko) 2016-12-07
TWI561748B (en) 2016-12-11
JP5709833B2 (ja) 2015-04-30
DE102013113179A1 (de) 2014-07-03
US8893465B2 (en) 2014-11-25
TW201425762A (zh) 2014-07-01
DE102013113179B4 (de) 2018-02-08
KR20140086819A (ko) 2014-07-08
US20140182262A1 (en)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2729B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3711992B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4104033B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3883677A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KR101931901B1 (ko) 긴 물체의 안내 장치
JP4104613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のケーブル類クランプ部材
JP5541746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TW201307703A (zh) 纜線類保護導引裝置
KR100982873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용 스케이트 유니트
KR101512839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JP4197174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CN112425019B (zh) 管线导向装置
KR101983056B1 (ko) 다관절형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에 사용되는 고정부재
JP5726639B2 (ja) ケーブルサポータ用固定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