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6698B -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6698B
CN103906698B CN201180074583.7A CN201180074583A CN103906698B CN 103906698 B CN103906698 B CN 103906698B CN 201180074583 A CN201180074583 A CN 201180074583A CN 103906698 B CN103906698 B CN 103906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tand
screw
support body
body portion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4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6698A (zh
Inventor
南雅幸
泽木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0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扶手部件和支承扶手部件的多个扶手支承构件,扶手支承构件分别具备:壁侧支架,其具有支承主体部,该支承主体部配置成使一端朝向侧壁,并且在外周部形成有螺钉贯穿插入孔;保持构件,其将壁侧支架以能够从轿厢室内装卸的方式保持于侧壁;扶手侧支架,其插入壁侧支架的内侧,且具有一端朝向螺钉贯穿插入孔而形成的螺钉孔,扶手部件固定于扶手侧支架;和紧固部件,其具有头部和轴部,该轴部从头部突出,贯穿插入螺钉贯穿插入孔并螺合于螺钉孔,紧固部件将扶手侧支架紧固并固定于壁侧支架,螺钉孔以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侧壁的方式,以相对于侧壁倾斜的角度延伸,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包括在紧固紧固部件时与头部接触的部位在内的规定的区域由与螺钉孔的孔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

Description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梯的轿厢室中设置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以往的电梯轿厢室的扶手具有扶手支承体和支承于扶手支承体的一端的扶手主体,扶手支承体的另一端侧形成为外螺纹部,外螺纹部贯穿插入轿厢室的侧壁,使螺母从轿厢室的背侧螺纹安装于外螺纹部,由此扶手支承体被支承于轿厢室的侧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以往的电梯轿厢的扶手,为了装卸扶手主体,需要每次从轿厢室的外侧装卸螺母。由于该作业是在轿厢室的外侧进行,因此需要采取充分的安全对策等,进行螺母的装卸作业时的负担较大。
另外,以往的电梯的轿厢用扶手安装结构具备:螺柱部件;扶手;保持部件,其被焊接于扶手,供螺柱部件嵌入,从而将扶手支承于螺柱部件;和螺钉,其将保持部件固定于螺柱部件,螺柱部件以能够从轿厢内装卸的方式与预先固定在轿厢的侧壁板的背面上的螺母螺合,并且能够配置成突出至轿厢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螺柱部件在包括轴线方向的截面上具有构成等腰梯形形状的卡合槽的壁面形状,包括该卡合槽在内的主要部分配置在轿厢内侧。
并且,在嵌合于螺柱部件的保持部件上的与卡合槽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钉孔。
通过将螺钉螺入保持部件直至螺钉的末端与螺柱部件的卡合槽的一对倾斜面抵接,由此,保持部件被固定于螺柱部件。
在以往的电梯的轿厢用扶手安装结构中,能够仅通过从轿厢室内装卸螺钉来进行扶手的装卸。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7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7-4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以往的电梯的轿厢用扶手安装结构中,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螺钉的形成位置或柱状螺栓的制造误差,螺钉的外周面仅与构成卡合槽的一个倾斜面抵接。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扶手被拉伸时,扶手会晃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其能够从轿厢室内经由扶手支承部件将扶手部件安装于侧壁,并能够使扶手部件保持稳定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所述电梯的轿厢室具有轿厢底、和在轿厢底立起设置的侧壁,其中,所述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具备:扶手部件,其面对侧壁配置;和多个扶手支承构件,它们互相分离地安装于侧壁,对扶手部件进行支承,扶手支承构件分别具备:壁侧支架,所述壁侧支架具有支承主体部,该支承主体部形成为筒状,配置成使一端朝向侧壁,且在外周部形成有螺钉贯穿插入孔;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将壁侧支架以能够从轿厢室内装卸的方式保持于侧壁;扶手侧支架,所述扶手侧支架嵌入支承主体部的内侧而支承于壁侧支架,所述扶手侧支架具有一端朝向螺钉贯穿插入孔而形成的螺钉孔,扶手部件固定于所述扶手侧支架;和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头部和轴部,所述轴部从头部突出,贯穿插入螺钉贯穿插入孔并螺合于螺钉孔,所述紧固部件将扶手侧支架紧固并固定于壁侧支架,螺钉孔以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侧壁的方式,以相对于侧壁倾斜的角度延伸,所述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包括在紧固紧固部件时与头部接触的部位在内的规定的区域由与螺钉孔的孔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螺钉孔以从面对螺钉贯穿插入孔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侧壁的方式延伸,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包括在紧固紧固部件时与头部接触的部位在内的规定的区域与螺钉孔的孔方向垂直。
由此,在将紧固部件的轴部螺合于螺钉孔并使头部抵接于支承主体部的规定的区域的状态下,向远离侧壁的方向拉伸扶手部件的力向着使紧固部件陷入由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面的规定的区域构成的壁面中的方向起作用。因此,紧固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扶手侧支架晃动,能够将扶手部件保持为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内扶手装置的轿厢室内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从图2的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比较例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的重要部位剖视图。
图8是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中当扶手部件被拉伸时作用于固定螺钉的力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内扶手装置的轿厢室内的俯视图。
在图1中,电梯的轿厢室1具有:轿厢底2,其外周形状为大致正方形;侧壁4,其沿着除去轿厢底2的设有进出口3的一边后的轿厢底2的3个边立起设置;和翼墙5,其立起设置于进出口3的两侧的轿厢底2。
并且,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分别配设于沿着轿厢底2的3个边立起设置的侧壁4上。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沿图1的II-II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5是从图2的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在图1~图6中,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具备:长条的扶手部件11,其与侧壁4面对地配置;和多个扶手支承构件20,它们支承扶手部件11。
扶手部件11形成为圆形截面的长条体。
而且,如图2和图4所示,在扶手部件11的一端和另一端附近的部位形成有一对扶手贯穿孔11a,所述一对扶手贯穿孔11a在扶手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上互相分离。
另外,如图4所示,帽12分别安装在扶手部件11的两端,以堵住扶手部件11的开口。
帽12的表面形成为向背面的相反侧凸出的具有规定的曲率的弯曲面,帽12以向扶手部件11的外侧凸出的方式安装于扶手部件11的端部。
在图2~图6中,各扶手支承构件20具备:壁侧支架21;保持构件27,其将壁侧支架21保持成能够从轿厢室1内自由装卸;扶手侧支架30,其嵌入壁侧支架21,被壁侧支架21支承;作为紧固部件的固定螺钉35,其将扶手侧支架30紧固于壁侧支架21;扶手固定构件40,其将扶手侧支架30和扶手部件11连结并固定在一起;和装饰罩50,其覆盖壁侧支架21。
壁侧支架21具有:支承主体部22,其形成为圆形截面的筒状;环形平板状的侧壁抵接底部25,其从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缘部的整个区域向支承主体部22的内侧延伸,并在中央形成有贯穿孔25a;和定位突起26,其从侧壁抵接底部25的外壁面上的、位于外周侧的规定的部位突出。即,定位突起26从壁侧支架21的一端沿着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突出。
另外,支承主体部22的内径以从支承主体部22的另一端朝向一端逐渐变小的方式变化。
另外,如图3所示,在支承主体部22的外周壁部上形成有凹部23和螺钉贯穿插入孔24,所述凹部23在轴向形成在大致中间部,在周向形成在规定的位置,所述螺钉贯穿插入孔24将凹部23的底面和支承主体部22的内侧的空间连通。
并且,定位突起26和螺钉贯穿插入孔24及凹部23在支承主体部22的周向形成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此,凹部23的与深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和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与孔方向垂直的截面是圆形,在螺钉贯穿插入孔24和凹部23,孔径呈阶梯状变化。
凹部23的底面、即支承主体部22的外周面的包括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开口缘部在内的规定的区域由螺钉抵接面23a构成,该螺钉抵接面23a是这样的平面:该平面随着从位于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侧的部位朝向位于另一端侧的部位,以与垂直于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之间具有规定的角度α的方式朝向支承主体部22的外侧倾斜。
另外,如图4所示,螺钉贯穿插入孔24是长孔,在从与螺钉贯穿插入孔24面对的方向观察时,螺钉贯穿插入孔24使长轴方向与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垂直地形成于支承主体部22。
扶手侧支架30具备:圆形截面的筒状的被支承主体部31;和环形平板状的扶手抵接底部33,其从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开口中的、另一端的开口缘部的整个区域在被支承主体部31的整周范围内向被支承主体部31的内侧延伸,且在中央形成有贯穿孔33a。
被支承主体部31的外径以从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的方式变化。
此时,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处的外径形成得比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的内径稍大。
因此,关于扶手侧支架30,如果将被支承主体部31嵌入支承主体部22,则在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的缘部的整个区域与支承主体部22的内壁面接触时,可以限制扶手侧支架30被进一步压入。此时,在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和侧壁抵接底部25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
如图3所示,在被支承主体部31上形成有螺钉孔32,所述螺钉孔32在被支承主体部31嵌合于支承主体部22的状态下,在于被支承主体部31和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上与螺钉贯穿插入孔24对应的位置处使被支承主体部31的内外连通。螺钉贯穿插入孔24以使孔方向的一端朝向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方式与螺钉贯穿插入孔24面对。
螺钉孔32的孔方向相对于与被支承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以规定的角度α倾斜。另外,螺钉孔32的靠被支承主体部31的内周侧的端部的位置位于比螺钉孔32的靠外周侧的端部的位置接近被支承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侧、换而言之接近扶手抵接底部33的一侧。
在被支承主体部31被压入支承主体部22的状态下,扶手抵接底部33的另一端面和支承主体部22的另一端面构成了具有与扶手部件11的外径相对应的曲率半径的连续的弯曲面的一部分。
由此,扶手部件11能够配置成使其外周面与扶手侧支架30和支承主体部22的另一端面接触。
在如以上这样构成的壁侧支架21和扶手侧支架30中,在使支承主体部22和被支承主体部31嵌合并使螺钉贯穿插入孔24与螺钉孔32面对时,螺钉抵接面23a与螺钉孔32的孔方向垂直。
装饰罩50是具有与支承主体部22的外径相对应的内径的圆形截面的筒状。
在装饰罩50形成有具有比凹部23的直径大的直径的贯穿孔51,贯穿孔51将装饰罩50的内外连通。
并且,将凹部23的深度和贯穿孔的长度加起来得到的长度与头部36的厚度大致一致。
在使装饰罩50嵌合于扶手侧支架30后,能够绕壁侧支架21旋转装饰罩50进行配置,使得从装饰罩50的外周面观察,贯穿孔51来到将凹部23内包在其中的位置。
保持构件27具备:固定螺母28,其预先固定在安装支承主体部22的侧壁4的规定的部位的背侧;和装卸用螺钉29。
另外,在侧壁4的与固定螺母28的内螺纹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
另外,在侧壁4的位于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的下方附近的部位,形成有作为被嵌合部的定位孔4b。并且,定位孔4b和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壁侧支架21的贯穿孔25a和定位突起26之间的距离。
固定螺钉35具有头部36和从头部36突出的轴部37,头部36的位于轴部37周围的平面构成了抵接面。
扶手固定构件40由螺钉41和螺母42构成。
接下来,对扶手部件11经扶手支承构件20安装于侧壁4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在此,例如,对利用扶手支承构件20将扶手部件11安装至位于进出口3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壁4上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利用扶手支承构件20将扶手部件11安装至另一个侧壁4上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在图1中,扶手支承构件20以沿着轿厢室1的进深方向互相分离的方式在侧壁4上设置有一对。
扶手部件11配置成使其长度方向与轿厢室1的进深方向一致。
扶手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附近分别支承于在侧壁4上设置的一对扶手支承构件20。
在图2~图6中,壁侧支架21配置成使从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延伸的侧壁抵接底部25抵接于对称安装的侧壁4的表面的部位。
此时,定位突起26嵌入在侧壁4上形成的定位孔4b中,壁侧支架21被按压至侧壁4。由此,壁侧支架21被定位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保持规定的姿势,防止了其沿着侧壁4的表面移动。
另外,凹部23的开口朝向下方。
而且,装卸用螺钉29被插入到在侧壁抵接底部25上形成的贯穿孔25a、和在侧壁4上形成的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中,并且螺纹安装在预先固定于侧壁4的背面的固定螺母28中。由此,壁侧支架21被由装卸用螺钉29和固定螺母28构成的保持构件27紧固并固定于侧壁4,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朝向与垂直于侧壁4的方向一致的方向。
另外,以作为长孔的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长轴方向与扶手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使螺钉贯穿插入孔24和凹部23来到支承主体部22的朝向下方的部位。
并且,装卸用螺钉29能够从轿厢室1内松开并卸下,壁侧支架21被保持构件27保持为能够从轿厢室1内进行装卸。
另外,装饰罩50外嵌于支承主体部22。
另外,对于扶手部件11,使扶手部件11的扶手贯穿孔11a对准扶手抵接底部33的贯穿孔33a。并且,头部配置在被支承主体部31的内侧的螺钉41的轴部被插入贯穿孔33a和扶手贯穿孔11a,突出至扶手部件11的内侧的螺钉41的轴部的末端被螺纹安装于螺母42中。由此,扶手抵接底部33和扶手部件11被紧固在螺钉41的头部和螺母42之间,扶手部件11和扶手侧支架30成为一体。
另外,将被支承主体部31从支承主体部22的突出端的开口插入,使被支承主体部31和支承主体部22嵌合,将扶手侧支架30支承于壁侧支架21。
此时,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侧的缘部的整个区域被配置成在与支承主体部22的内壁面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另外,被支承主体部31的大致整个区域被插入支承主体部22。
由此,扶手部件11经由扶手侧支架30支承于壁侧支架21。
另外,被支承主体部31的轴线与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重合,这些轴线的方向和与侧壁4垂直的方向一致。
此时,螺钉孔32以随着从面对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侧壁4的方式,以相对于侧壁4倾斜的角度延伸,在紧固固定螺钉35时与头部36抵接的螺钉抵接面23a垂直于螺钉孔32的孔方向。
即,螺钉抵接面23a由下述这样的平面构成:该平面与垂直于侧壁4的方向之间具有规定的角度,且该平面随着从靠近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的部位朝向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而从支承主体部22的内侧向外侧倾斜。
在此,由于螺钉抵接面23a朝向下方,因此,如图3所示,螺钉抵接面23a由这样的平面构成:该平面相对于与侧壁4垂直的水平面具有规定的角度α,并且随着从靠近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的部位朝向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而从支承主体部22的内侧向外侧倾斜。
另外,在面对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位置配置有螺钉孔32的一端部的开口。
而且,使装饰罩50绕支承主体部22旋转,以使装饰罩50的贯穿孔51与凹部23的开口重合。
另外,装饰罩50的内径与支承主体部22的外径相对应,因此,装饰罩50和支承主体部22之间被配置成大致没有间隙。
然后,使固定螺钉35的轴部37贯穿插入贯穿孔51、凹部23和螺钉贯穿插入孔24并螺合于螺钉孔32而紧固固定螺钉35,由此,支承主体部22和被支承主体部31被互相紧固在一起。
此时,由于将凹部23配置成朝向下方,因此,在乘客进入轿厢室1内时,固定螺钉35处于乘客的视野之外。另外,将凹部23的深度和贯穿孔51的孔方向的长度相加得到的距离大致与头部36的厚度一致,可以防止固定螺钉35的头部36从装饰罩50的表面大幅突出。
以上,由于固定螺钉35不会被乘客看到,因此提高了美观性。另外,通过使装饰罩50美观,进一步提高了美观性。
并且,如图6所示,除了支承主体部22的被按压至被支承主体部31上的壁面外,在支承主体部22的内周面和被支承主体部3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55。
间隙55是考虑到因扶手部件11的扶手贯穿孔11a的形成位置的制造误差、和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或定位孔4b的相对于侧壁4的形成位置的制造误差所引起的、扶手侧支架30和壁侧支架21的安装位置的误差而设定的。
在被支承主体部31上形成螺钉孔32,所述螺钉孔32的孔方向被设定为在被支承主体部31嵌入支承主体部22时轴线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离开侧壁4,使在紧固固定螺钉35时与头部36抵接的螺钉抵接面23a和螺钉孔32的孔方向垂直,对于由此得到的效果,通过与比较例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的对比来进行说明。
图7是比较例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的重要部位剖视图,图8是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中当扶手部件被拉伸时作用于固定螺钉的力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7中,对于比较例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在被支承主体部31上形成螺钉孔60以代替螺钉孔32,在支承主体部22上形成凹部53以代替凹部23,其他与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相同地构成。
螺钉孔60的孔方向与被支承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垂直。
凹部53的底面构成为与支承主体部22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螺钉抵接面53a。
首先,在比较例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中,对扶手部件11以沿着与侧壁4垂直的水平方向离开侧壁4的方式被拉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紧固固定螺钉35,在螺钉抵接面53a和固定螺钉35的头部36之间作用有摩擦力。如空心箭头所示,扶手部件11的拉伸力经由扶手侧支架30传递至固定螺钉35,但是借助于该摩擦力,可以防止扶手侧支架30相对于壁侧支架21在壁侧支架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可是,如果扶手部件11的拉伸力大于螺钉抵接面与固定螺钉35的头部之间的摩擦力,则由于在螺钉贯穿插入孔24与固定螺钉35的轴部37之间形成有游隙,因此,如图7的单点划线所示,扶手部件11和扶手侧支架30及固定螺钉35一起移动,直至轴部37与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内壁面抵接。
即,扶手部件11晃动。
接下来,在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中,对扶手部件11以沿着与侧壁4垂直的水平方向离开侧壁4的方式被拉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8中,螺钉孔32如上述那样以孔中心随着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离开侧壁4的方式延伸。而且,与螺钉孔32的孔方向垂直的螺钉抵接面23a随着从位于支承主体部22的一端侧的部位朝向位于另一端侧的部位,而相对于与侧壁4垂直的方向以规定的角度α从支承主体部22的内侧向外侧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扶手部件11被拉伸,则如图8的单点划线所示,固定螺钉35的头部36向着陷入螺钉抵接面23a的方向移动。
在图8中,为了方便,以固定螺钉35的头部36配置在螺钉抵接面23a的内侧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由于螺钉抵接面23a位于固定螺钉35的头部36的移动方向上,因此,发挥了固定螺钉35的移动被螺钉抵接面23a限制这样的楔效应,固定螺钉35不会移动。
如上所述,在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中,由于发挥了楔效应,因此,即使在扶手部件11被较大的力拉伸时,也能够防止扶手部件11晃动,使扶手部件11稳定地被扶手支承构件20保持。
并且,在预先将扶手侧支架30按压至支承主体部22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钉35连结并固定支承主体部22和扶手侧支架30,因此,即使在推入扶手部件11时,也可以防止扶手部件11晃动。
接下来,对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相对于侧壁4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以使定位突起26嵌合于定位孔4b的方式将支承主体部22的底部按压至作为安装对象的侧壁4,将支承主体部22配置于侧壁4的表面。
接下来,使装卸用螺钉29贯穿插入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并紧固于固定螺母28,将支承主体部22固定于侧壁4。
接下来,将装饰罩50外嵌于支承主体部22。
然后,使扶手部件11的扶手贯穿孔11a对准扶手抵接底部33的贯穿孔33a,使螺钉41从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侧进入被支承主体部31内。然后,使螺钉41的轴部贯穿插入贯穿孔33a和扶手贯穿孔11a,将螺母42螺合于轴部的突出至扶手部件11的内侧的部位,预先使扶手部件11和扶手侧支架30成为一体,再将帽12安装于扶手部件11。
使被支承主体部31嵌合于支承主体部22,将扶手侧支架30压入支承主体部22内,直至被支承主体部31的一端与支承主体部22的内周面抵接,并使螺钉贯穿插入孔24与螺钉孔32面对。
接下来,调节装饰罩50绕支承主体部22的位置,以使装饰罩50的贯穿孔51与凹部23重合,使固定螺钉35的轴部37贯穿插入贯穿孔51、凹部23和螺钉贯穿插入孔24并螺合于螺钉孔32,将被支承主体部31和支承主体部22连结并固定在一起。
通过以上步骤,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相对于侧壁4的安装完成。
并且,在卸下扶手部件11时,通过卸下固定螺钉35,能够将扶手部件11与扶手侧支架30一起从壁侧支架21卸下。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0,螺钉孔32以从面对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侧壁4的方式延伸,包括在紧固固定螺钉35时与头部36抵接的部位在内的螺钉抵接面23a与螺钉孔32的孔方向垂直。
因此,在将固定螺钉35的轴部37螺合于螺钉孔32并使头部36抵接于支承主体部22的规定的区域的状态下,向远离侧壁4的方向拉伸扶手部件11的力向着使在安装有扶手部件11的扶手侧支架30上螺合的固定螺钉35陷入螺钉抵接面23a的方向起作用。因此,固定螺钉35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如果预先将扶手侧支架30压入以使其与壁侧支架21抵接,则能够防止扶手侧支架30晃动。
另外,作为被嵌合部的定位孔4b形成在侧壁4的安装壁侧支架21的规定的部位。并且,壁侧支架21在朝向侧壁4的端面部具有定位突起26,通过使定位突起26和定位孔4b嵌合而将壁侧支架21配置于侧壁4,由此能够将壁侧支架21立刻定位在所希望的安装位置。
由此,能够大大减轻壁侧支架21相对于侧壁4的安装作业的劳动力。
螺钉贯穿插入孔24是使长轴方向与扶手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一致地在上述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部的规定的部位形成的长孔。由此,即使由于扶手部件11的扶手贯穿孔11a的形成位置的制造误差、和侧壁侧螺钉贯穿插入孔4a或定位孔4b的相对于侧壁4的形成位置在扶手的长度方向上的制造误差,而产生扶手侧支架30和壁侧支架21的安装位置的误差,也能够使扶手侧支架30在长孔的长轴方向上移动与间隙55相当的量,因此能够将扶手侧支架30支承于壁侧支架21。
另外,由于装饰罩50装卸自如地设置于支承主体部22,装饰罩的更换能够在不更换支承主体部22等的情况下廉价地进行,还能够提高美观性。
另外,由于在扶手部件11的端部设置有平滑地弯曲的帽12,因此,能够尽可能防止扶手部件11的端部对货物等造成损伤。
另外,通过将扶手支承构件20设置成支承扶手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由此,可以尽可能防止货物等被钩挂。
并且,根据该实施方式,对螺钉抵接面23a由凹部23的底面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不一定需要形成凹部23。例如,在螺钉贯穿插入孔24形成为使支承主体部22的内外连通的情况下,螺钉抵接面23a形成在支承主体部22的外周面的位于螺钉贯穿插入孔24的开口缘部的周围的规定的区域。
另外,对设置装饰罩5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省略装饰罩50。
另外,对扶手侧支架30大致在整体上嵌入支承主体部2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扶手侧支架30也可以使一部分嵌入支承主体部22。
标号说明
1:轿厢室;2:轿厢底;4:侧壁;4b:定位孔(被嵌合部);10: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11:扶手部件;20:扶手支承构件;22:支承主体部;21:壁侧支架;24:螺钉贯穿插入孔;26:定位突起;30:扶手侧支架;32:螺钉孔;35:固定螺钉(紧固部件);36:头部;37:轴部。

Claims (3)

1.一种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所述电梯的轿厢室具有轿厢底和在所述轿厢底立起设置的侧壁,
所述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具备:扶手部件,其面对所述侧壁配置;和多个扶手支承构件,它们互相分离地安装于所述侧壁,对所述扶手部件进行支承,
所述扶手支承构件分别具备:
壁侧支架,所述壁侧支架具有支承主体部,该支承主体部形成为筒状,配置成使一端朝向所述侧壁,且在外周部形成有螺钉贯穿插入孔;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壁侧支架以能够从所述轿厢室内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侧壁;
扶手侧支架,所述扶手侧支架将至少一部分嵌入所述支承主体部的内侧而支承于所述壁侧支架,所述扶手侧支架具有一端朝向所述螺钉贯穿插入孔而形成的螺钉孔,所述扶手部件固定于所述扶手侧支架;和
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头部和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头部突出,贯穿插入所述螺钉贯穿插入孔并螺合于所述螺钉孔,所述紧固部件将所述扶手侧支架紧固并固定于所述壁侧支架,
所述螺钉孔以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式,以相对于所述侧壁倾斜的角度延伸,所述支承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包括在紧固所述紧固部件时与所述头部接触的部位在内的规定的区域由与所述螺钉孔的孔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安装所述壁侧支架的规定的部位形成有被嵌合部,
所述壁侧支架在朝向所述侧壁的端部具有定位突起,通过使所述定位突起和所述被嵌合部嵌合,由此将所述壁侧支架定位在规定的安装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贯穿插入孔是长轴方向与所述扶手部件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长孔。
CN201180074583.7A 2011-11-02 2011-11-02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Active CN103906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5301 WO2013065144A1 (ja) 2011-11-02 2011-11-02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の手す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6698A CN103906698A (zh) 2014-07-02
CN103906698B true CN103906698B (zh) 2016-01-27

Family

ID=4819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4583.7A Active CN103906698B (zh) 2011-11-02 2011-11-02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27796B2 (zh)
CN (1) CN103906698B (zh)
BR (1) BR112014003915A2 (zh)
WO (1) WO20130651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4484A (zh) * 2016-08-05 2016-10-26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扶手固定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9165B1 (ko) * 2015-08-27 2016-07-12 윤일식 엘리베이터 핸드레일 지지장치
CN115159312B (zh) * 2022-08-03 2023-09-19 巨龙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梯轿厢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8145A (zh) * 2005-01-13 2007-01-17 尹一植 用于电梯的长度可调乘客扶手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2085U (zh) * 1986-02-12 1987-08-20
JP2566385Y2 (ja) * 1993-05-25 1998-03-25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用手摺り取付構造
JPH0797163A (ja) * 1993-09-24 1995-04-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内手摺装置
JP4666757B2 (ja) * 2000-12-14 2011-04-0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手摺構造
JP3621691B2 (ja) * 2002-04-24 2005-02-16 株式会社内外 手摺ブラケット
JP2004315157A (ja) * 2003-04-16 2004-11-11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かご内手摺りの取付け方法
KR100567669B1 (ko) * 2004-04-12 2006-04-07 윤일식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객용 손잡이
JP2006117364A (ja) * 2004-10-20 2006-05-1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手すり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8145A (zh) * 2005-01-13 2007-01-17 尹一植 用于电梯的长度可调乘客扶手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4484A (zh) * 2016-08-05 2016-10-26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扶手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03915A2 (pt) 2017-03-21
CN103906698A (zh) 2014-07-02
WO2013065144A1 (ja) 2013-05-10
JPWO2013065144A1 (ja) 2015-04-02
JP5627796B2 (ja)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1016U (zh) 轨道悬挂装置以及由该轨道悬挂装置和轨道构成的装置
CN103358848B (zh) 稳定杆衬套附接组件
CN103906698B (zh) 电梯的轿厢室的扶手装置
US9284744B2 (en) Modular concrete pole base
KR101193367B1 (ko) 서스펜션 장치
AU2012297658B2 (en) Boss for temporary affixation,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929374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a battery
JP6446346B2 (ja) 斜め柱の設置方法
KR20090053114A (ko) 조립식 가구용 지주 및 그 지주를 이용한 조립식 가구
CN109415101A (zh) 用于具有承重外壳的摩托车的前行李架
JP4464996B2 (ja) ブレース金具および天井構造
KR200404527Y1 (ko) 족장구조물의 결합장치
JP5053132B2 (ja) メッシュフェンス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KR101177498B1 (ko) 진동 저감 및 방향 조절이 용이한 케이블 정착 구조
KR200452393Y1 (ko) 타이로드 고정장치
JP2015530547A (ja) チェーンシャックル
KR101420626B1 (ko) 프리캐스트패널을 이용한 구조물
JP4654825B2 (ja) 手摺り取り付け構造
JP2006063581A (ja) 支承取付構造及び支承取付方法
JP6156192B2 (ja) キャップセット及び柵設備
JP6448328B2 (ja) 防護柵用横ビーム取付金具
KR102580192B1 (ko) 장착 및 탈착이 편리한 납축전지용 핸들 시스템
KR20120005948U (ko) 케이블 지지대
KR101538518B1 (ko) 프리캐스트패널을 이용한 구조물
KR20120015596A (ko) 구조물 이송용 체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