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527B -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527B
CN103891527B CN201410156609.8A CN201410156609A CN103891527B CN 103891527 B CN103891527 B CN 103891527B CN 201410156609 A CN201410156609 A CN 201410156609A CN 103891527 B CN103891527 B CN 103891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days
educating
educat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66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527A (zh
Inventor
胡汝晓
王春晖
彭运祥
黄晓辉
姜性坚
李新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Original Assignee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4101566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1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1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本发明将育菇分为四个阶段,前期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降低老蕾发生率3%~5%,提高幼蕾分化率5%~10%;中期及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育菇期可缩短3~5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4~6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4%~8%;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0%~15%,延长菇品货架期5~10天。通过对育菇进行分段控制,可以突出各育菇阶段的主要任务,提高了环境因子与灰树花生理特性的切合度,从而提高育菇效率,降低育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灰树花育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背景技术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Dicks.exFr)S.F.Gray],又名舞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是WHO和FAO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名贵经济品种,是一种膳、药兼用的高档珍稀食用菌。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目前栽培规模较大省份有河北和浙江,其它省份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安微、江苏、湖北、福建等也有灰树花的人工栽培,但规模都不大。灰树花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
与已进行工厂化生产的一些品种不同,如杏鲍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菇柄,灰树花主要食用菇盖,为了使灰树花菇盖得到充分发育,需要较高的通气与湿度条件,而通气与湿度在食用菌生产中是一对矛盾的条件参数。
在灰树花生产中,尤其工厂化生产中,快速、整齐、高效育菇,是生产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发明在菌包容量、菇盖数、开盖度及开盖整齐度上与传统育菇技术相比,优势显著,适合工厂化生产。
现有的小拱棚覆土仿野生育菇作为育菇方法之一,其包括覆土搭小拱棚和育菇。
覆土搭小拱棚方法为:每隔60cm,挖宽50cm、深25cm的畦沟,长3米,然后灌大水1次,水渗后,撒一薄层石灰,石灰以见白为宜,再将发好菌的菌袋将外层塑料袋全部脱去,竖直排放在畦沟内,在菌筒四周的间隙中填入经过晒干的沙壤土,使其与菌筒的培养基表面齐平。随后再在菌筒表面覆盖一层经过晒干的沙壤土,厚度为1.5-2.0厘米。覆土后,要及时调节土壤的水分,要求用手捏土粒不碎、不黏手为宜,可在土层表面铺垫一层直径0.3~0.5厘米的粗沙砾,能阻隔子实体底部沾土。最后把木棍或竹竿搭在畦上,覆上塑料布,再盖上草帘,搭建小拱棚,两端应留有通气孔。
育菇:4月下旬自然气温达到l5℃以上,在畦内灌1次水,水量以没畦面2cm左右为宜,自动渗下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水1次,水量以湿润地面为宜,并尽量往空间喷。根据降雨情况,干旱时每隔5~7d要浇水1次,水能立即渗下为宜,有降雨时少灌。灰树花原基发生后,喷水时应注意远离原基,避免将原基上的水珠冲掉。灰树花长大后可以向菇上喷水,促进菇体生长,至采收。
该育菇方法的缺点表现为:1、覆土搭小拱棚,占地大且劳动强度高,不适合工厂化生产;2、育菇前期喷水易冲掉原基上的水珠,实际生产中,育菇前期通过减少通风来保持较高湿度,导致菇盖分化较少,加上后期小拱棚利于通风,这一育菇模式,通常菇盖少但开盖充分。
大棚育菇也是现有的育菇方法之一,其包括育菇大棚搭建和育菇。
育菇大棚搭建:菇棚要求为两层,外层为遮荫层,内层为塑料大棚。遮荫棚一般高为2.5~3米,长和宽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顶部和四周用茅草、树枝等遮荫。塑料大棚一般宽6~7米,顶部高为2.0~2.5米,长度不限。
育菇:在适宜出菇的气候条件下,将长满菌丝并经过适当后熟期的菌棒搬入出菇场,进行覆土或不覆土,割口育菇。菌棒割口后应尽快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保持温度20~24℃。割口后7~10天左右,在割口处即可形成灰白色子实体原基,此时给予200-500勒克司散射光,早期在原基没有明显的蜂窝状分化时,只能采取盖膜、向地面喷水、保持地面湿润等措施来提高湿度,绝对禁止直接向原基喷水;在原基已分化出分枝、叶片,形成幼小的灰树花时,可向空间喷雾状水,要求少量多次,一般视情况每天喷水3-5次;待灰树花菇盖完全形成后,可以向菇上喷水,促进菇体生长,至采收。
该育菇方法的缺点表现为:1、为确保大棚氧气量,生产中通常只在地面摆菌棒,占地面积大,大棚菌包容量低,不适合工厂化生产;2、通过搭建大棚,盖膜、向地面喷水等措施,构造出较优的育菇前期环境,因此菇盖分化数较多,但育菇后期由于通气路径较远,棚内通气效果不及小拱棚,因此这一育菇模式,菇盖多但不及仿野生育菇模式开盖充分。
一段式育菇也有不少的研究。中国专利200910201986.8公开了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催蕾后6-8d开口位置现球状原基;设置温度18-20℃,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500-800ppm,球状原基化成脑状,待子实体长至菌盖成扇形,菌孔刚出现时即可采收。中国专利200910201985.3公开了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出菇房设为温度18-20℃,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500-800ppm,通风量30%-40%,风速40%-50%,室内日光灯开;将原基暴露于空气中;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呈扇形,菌孔刚出现时即可采收。中国专利201310573901.5公开了一种日本灰树花的生产方法:原基颜色变为灰色-黑色时,把菌袋移入出菇室,进入出菇室2-3天后,原基全部变为黑色,水滴减少,这时要及时把袋子上部的通气硅窗用刀片切开;同时保持出菇室温度为16-18度,湿度为95%以上,并保持500Lux的照明条件,在不会使出菇室内温度和室度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加强通风换气;进入出菇室后约15-20天后就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采收。
上述三个发明专利涉及的育菇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1、上述三个发明专利都涉及到灰树花育菇技术,其育菇起始点均为催蕾后6-8d,原基颜色变为灰色-黑色时,只是表述存在一些差异,无实质差异,而关于育菇的叙述,只有温度、湿度参数,光照和通气也只有参数或简略描述,无具体实现技术,中试表明,只用一种加湿方法,很难实现这些参数,这一点亦可从“一种日本灰树花的生产方法”中“在不会使出菇室内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加强通风换气”看出,即使实现,也不稳定,不利于灰树花子实体发育,且需要较高的能源成本;2、上述三个发明专利中所述的灰树花育菇方法,都只是一段式技术参数,不能满足灰树花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很难满足工厂化生产对育菇过程精准控制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灰树花育菇方法基本都为一段式技术参数,不能满足灰树花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很难满足工厂化生产对育菇过程精准控制的要求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育菇各条件进行分段控制的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
所述的育菇前期为: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8~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6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通风:风速1~3m/s,控制CO2在800~1000mg/kg。
所述的育菇中期为: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18~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6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6~8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600~1000mg/kg。
所述的育菇后期为: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19~22℃;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4~6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500~800mg/kg。
所述的育菇尾期为: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7~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8~10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500~800mg/kg。
上述的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所述的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上述的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所述的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5~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上述的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所述的割口覆瓦催蕾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其方法参照本申请人已有的中国专利CN102511310B,具体如下:
瓦片制作方法为: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1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1/2,短径为长径的1/3~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10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5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19℃,湿度控制在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并给予200~800LUX的光照;
原基分化方法为:覆瓦催蕾8~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术语释义
老蕾:灰树花菇蕾分化过程中,由于温差过大、湿度过低、通气不足、以及喷水冲掉菇蕾凹陷内透明水珠,导致菇蕾颜色变浅,表面轻度硬化,菇蕾表面停止分化生长的现象。
菇盖:灰树花的花冠部分。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将育菇阶段数进行一定的增加或减少,或将各阶段环境参数进行非关键性调整,均为本专利的变相运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将灰树花育菇分为四个阶段,突出各育菇阶段的主要任务,分阶段调节环境因子,提高了环境因子与灰树花生理特性的切合度,提高育菇效率,降低育菇成本。
2、本发明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3%~5%,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5%~10%。
3、本发明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3~5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4~6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4%~8%。
4、本发明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0%~15%,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5~10天。
5、本发明通过育菇后期和尾期较强光照,可育出受市场欢迎的灰黑色菇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短径为长径的1/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湿度控制在75%,CO2浓度控制在1100mg/kg,并给予2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8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通风:风速1m/s,控制CO2在8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6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6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4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5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7℃;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8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5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3%,提高幼蕾分化率6%;
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3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4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5%;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2%,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6天。
实施例2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1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2,短径为长径的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10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5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80%,CO2浓度控制在1200mg/kg,并给予8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6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10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6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8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10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22℃;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6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8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10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8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3%,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5%;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4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6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4%;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0%,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8天。
实施例3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6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4/5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7/16,短径为长径的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3/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6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3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5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78%,CO2浓度控制在800mg/kg,并给予6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9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2%;通风:风速2m/s,控制CO2在9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7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通风:风速4m/s,控制CO2在8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21℃;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9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5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通风:风速4m/s,控制CO2在6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9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9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2%;通风:风速4m/s,控制CO2在6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5%,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10%;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5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5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8%;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5%,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5天。
实施例4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8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5/6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5/12,短径为长径的5/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3/4,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8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76%,CO2浓度控制在1400mg/kg,并给予7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6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4%;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10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6.5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8%;通风:风速4m/s,控制CO2在10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5.5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8%;通风:风速4.5m/s,控制CO2在7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8.5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4%;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7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5%,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8%;本发明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5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5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6%;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4%,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10天。
实施例5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7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1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2,短径为长径的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9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4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75%,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并给予4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8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3%;通风:风速1m/s,控制CO2在8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6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7.5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7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22℃;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9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4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8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8℃;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9.5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通风:风速4m/s,控制CO2在6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4%,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7%;本发明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4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6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6%;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3%,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8天。
实施例6
一种灰树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割口覆瓦催蕾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6/7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3/32,短径为长径的5/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7/10,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7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湿度控制在80%,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600LUX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9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4)育菇
Ⅰ.育菇前期
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消失(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通风:风速2m/s,控制CO2在900mg/kg。
Ⅱ.育菇中期
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90%)。温度:控制在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8h对菇体轻度喷雾(菇盖上水成水珠,不联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7%;通风:风速5m/s,控制CO2在700mg/kg。
Ⅲ.育菇后期
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90%)。温度:控制在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6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菇盖及地面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600mg/kg。
Ⅳ.育菇尾期
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7℃;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9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10h对菇体重度喷雾(菇盖上水成片)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通风:风速3m/s,控制CO2在800mg/kg。
通过育菇前期的针对幼蕾较脆弱而设定的窄温度范围、高湿度、适量通风及较弱光照,可确保幼蕾连续充分分化,降低老蕾发生率4%,同时可提高幼蕾分化率6%;通过育菇中期及育菇后期将环境参数向适宜育菇调整,可显著提高育菇效率,育菇期可缩短4天,最大菇盖直径可增加4mm,菇盖整齐度可提高7%;通过育菇尾期低温低湿管理,可提高育菇整齐度15%,同等情况下延长菇品货架期7天。

Claims (4)

1.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割口覆瓦催蕾和育菇,所述育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及尾期四个阶段;
所述的育菇前期为:育菇期前4~5天,这一时期,原基上先是出现蜂窝状凹陷,凹陷中有大量白色透明水珠,后水珠基本消失;温度:控制在18~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600LUX;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通风:风速1~3m/s,控制CO2在800~1000mg/kg;
所述的育菇中期为:从育菇期4~5天至育菇期8~9天,这一时期,蜂窝状凹陷边沿向原基外生长,成珊瑚状突起,后珊瑚状突起随着向外生长变宽,成花瓣状;温度:控制在18~20℃;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600LUX;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加湿结合喷雾加湿,每6~8h对菇体轻度喷雾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600~1000mg/kg;
所述的育菇后期为:从育菇期8-9天至育菇期15-16天,灰树花花瓣状菇盖继续生长,至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消失;温度:控制在19~22℃;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4~6h对菇体及出菇房地面重度喷雾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500~800mg/kg;
所述的育菇尾期为:从育菇期15~16天至育菇期16~17天,花瓣边缘浅色生长线全部消失,菌孔刚出现即可采收;温度:控制在17~19℃;光线:光照强度控制在800~1000LUX;湿度:喷雾加湿,每8~10h对菇体重度喷雾1次,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通风:风速3~5m/s,控制CO2在500~800m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5~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割口覆瓦催蕾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所述的瓦片制作方法为: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1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1/2,短径为长径的1/3~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10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5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19℃,湿度控制在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并给予200~800LUX的光照;所述的原基分化方法为:覆瓦催蕾8~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进入育菇期管理。
CN201410156609.8A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1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6609.8A CN103891527B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6609.8A CN103891527B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527A CN103891527A (zh) 2014-07-02
CN103891527B true CN103891527B (zh) 2015-12-30

Family

ID=50983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66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1527B (zh) 2014-04-18 2014-04-18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1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396A (zh) * 2015-03-25 2015-07-22 邬金飞 一种灰树花栽培方法
CN107242028A (zh) * 2017-07-26 2017-10-13 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灰树花工厂化生产袋内定位搔菌诱导出菇的方法
CN108469855A (zh) * 2018-05-16 2018-08-31 贵州省原态上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袖珍菇菇房环境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
CN111296171A (zh) * 2020-03-13 2020-06-19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灰树花的高品质栽培方法
CN113396776B (zh) * 2021-07-30 2023-06-02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龙爪菇催芽方法
CN114027090A (zh) * 2021-12-08 2022-02-11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灰树花主辅棒出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696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1731097A (zh) * 2009-12-18 2010-06-1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CN102511310A (zh) * 2011-12-26 2012-06-27 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树花袋栽割口覆瓦式催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696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1731097A (zh) * 2009-12-18 2010-06-1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CN102511310A (zh) * 2011-12-26 2012-06-27 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树花袋栽割口覆瓦式催蕾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工厂化生产中灰树花最适出菇方式研究;胡汝晓等;《湖南农业科学》;20131231(第4期);第28-30页 *
无公害灰树花生产技术;梅福杰等;《北京农业》;20051231(第5期);第20-21页 *
泰山灰树花覆土栽培技术;王庆武;《食用菌》;20091231(第1期);第46-4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527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1527B (zh)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分段育菇方法
CN103918483B (zh) 一种夏季高温香菇栽培方法
CN104429872B (zh) 利用苔藓/蕨类植物构建的绿化墙及构建方法
CN102351609B (zh) 黑木耳栽培用培养料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2388773A (zh) 园林树木地表有机覆盖物及其应用方法
CN101836551A (zh) 水芹夏季栽培方法
CN112154858A (zh) 一种羊肚菌室内周年栽培方法
CN109348991A (zh)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
CN108925363A (zh)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灵芝的方法
CN209330720U (zh) 一种越冬茬增光日光温室
CN104067850A (zh) 一种林下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CN107996274A (zh) 一种温室葡萄棚架及其培养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8174748A (zh) 加快香菇菌棒培养期转色的方法
CN105075668B (zh) 一种促进羊肚菌菌核形成的转化袋及羊肚菌栽培方法
CN102511310B (zh) 一种灰树花袋栽割口覆瓦式催蕾方法
CN108934765B (zh) 一种半野生赤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27416C (zh) 生料地栽香菇的方法
CN101129119B (zh) 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3688752B (zh) 低海拔反季节香菇出菇法
CN110301287A (zh) 一种富锌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CN108901670A (zh) 百香果套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8718905A (zh) 一种调控反季节香菇菌棒定向出菇的方法
CN101584282A (zh) 菇瓜豆立体栽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0

Address after: 410013 No. 107 Shuangtang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Address before: 410000 Shuangtang Road 107, Changsha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