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0277B - 轮式装载机 - Google Patents

轮式装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0277B
CN103890277B CN201380001267.6A CN201380001267A CN103890277B CN 103890277 B CN103890277 B CN 103890277B CN 201380001267 A CN201380001267 A CN 201380001267A CN 103890277 B CN103890277 B CN 103890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iesel engine
exhaust
rear support
wheel lo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2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0277A (zh
Inventor
林大辅
松山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0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0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33Improving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steps for improving driver's access, hand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41Articulated frame, i.e. having at least one pivot point between two travelling gear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在发动机的上方配置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的轮式装载机中,以具有高强度的简单的机构抑制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的振动。该轮式装载机具有在发动机(15)前方配置的工作油箱(19)、前支承框架(26)、后支承框架(27)、基板(28)和搭载在基板(28)上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等处理装置。前支承框架(26)固定在车架(2)上,支承工作油箱(19)。后支承框架(27)隔着发动机(15)与前支承框架(26)相对配置,固定在车架(2)上。基板(28)配置在发动机(15)的上方,其一端固定在前支承框架(26)上部,而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承框架(27)的上部。

Description

轮式装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式装载机,特别涉及具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轮式装载机。
背景技术
在轮式装载机上搭载有排气后处理装置。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捕获并除去柴油发动机的排气中含有的烟尘等颗粒物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该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在发动机的上部与空气滤清器并排安装。另外,有时为了进一步净化排气,还设置有除去排气中的NOx的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设置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下游侧。
如前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在发动机的上部与空气滤清器等一同直接支承于发动机。因此,在要进一步追加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时,氧化物还原氧化剂装置在发动机上部配置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下游侧。
然而,如果在发动机上不仅设置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还设置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则它们的合重非常重,并且发动机整齐的重心升高,因此使得发动机的振动增大,所以不希望构成这样。
于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如下构成:在车架上设置安装机构,并在该安装机构上搭载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及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安装机构其下端固定于车架,并且具有延伸至发动机上方的四根支柱,此外在该四根支柱上开闭自如地设置有基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报8,191,66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述,通常排气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因此需要使四根支柱较长地形成。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在较长的支柱上载置重物,所以不能充分抑制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振动。另外,还有支柱的强度不足的可能。如果制造成支柱具有高强度,则需要增大支柱的粗度。于是,尤其在前后方向上,需要用于设置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较长的空间。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将排气后处理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上方的轮式装载机中能够以具有高强度的简单的机构抑制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振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具有车架、搭载于车架的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前方配置的工作油箱、基座、后支承框架、基底部件,以及分别搭载在基底部件上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及连接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的连接管。基座固定在车架上,支承工作油箱。后支承框架隔着发动机与基座相对配置,固定在车架上。基底部件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其一端固定在基座的上部,而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承框架的上部。
在轮式装载机中,在设置有驾驶室的驾驶部与收纳有发动机的发动机室之间配置有工作油箱。并且,工作油箱支承在固定于车架的基座上。因为填充有工作油的工作油箱的重量较重,所以基座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
于是,在本发明中,利用支承该工作油箱的基座来支承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及连接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的连接管。即,与基座相对地设置后支承框架,并且在基座与后支承框架之间,在发动机的上方设置基底部件,在该基底部件上搭载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
在此,因为利用原本在轮式装载机上设置的工作油箱用基座来支承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所以与将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支承在发动机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动机和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的振动。另外,以同样的理由,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且强度高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的支承机构。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因为没有必要在前方侧设置新的用于支承的部件,所以能够抑制前后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一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后支承框架具有左右支柱、上梁和后支承部。左右支柱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上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固定于左右支柱的上部。后支承部被设置成在上梁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支承基底部件的后端部。并且,在后支承部的左右,在上梁的上方确保有部件配置用空间。
在此,在后支承框架的上部确保有部件配置用空间。因此,能够利用该部件配置用空间配置向在车辆的后部配置的冷却单元连结的配管及向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连结的排气管。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基底部件相对于基座和后支承框架拆卸自如。另外,该轮式装载机还具有在发动机的排气部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之间连接的连接配管和用于调整连接配管与在基底部件上搭载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组装位置的调整机构。
在此,因为基底部件相对于基座和后支承框架拆卸自如,所以在基底部件上搭载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的子单元的状态下,能够将该子单元从基座和后支承框架上拆卸下来或者将该子单元组装于基座和后支承部件。另外,利用连接配管连接发动机侧和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侧。
在此,先将子单元组装在与发动机侧连结的连接配管上的情况下,有时连接配管与子单元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位置会对不上。
于是,在该第三方面的轮式装载机中,设置有用于调整二者的位置关系的调整机构。利用该调整机构调整二者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顺利地组装发动机侧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侧。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三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连接配管具有上游侧配管和下游侧配管。上游侧配管的排气上游侧的端部与发动机的排气部连接,并从排气上游侧端部向后方延伸,上游侧配管的排气下游侧向上方弯曲形成并且排气下游侧端部向上方开口。下游侧配管具有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其中第一管部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连结,第二管部与第一管部具有规定的角度,与上游侧配管的排气下游侧端部连结。
在此,连接配管由上游侧配管和下游侧配管构成。因此,在两个配管的连结部也能够吸收发动机侧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侧的组装误差。特别是,下游侧配管是所谓的弯头配管,从而能够扩大横向和纵向的组装误差的容许范围。另外,因为使用弯头配管,所以能够抑制下游侧配管向后方突出。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四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上游侧配管具有挠性管部。
在此,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支承于基座和后支承框架,因此,发动机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等以不同的振动系统振动。
于是,在第五方面的轮式装载机中,在连接发动机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连接配管上设置有挠性配管,利用该挠性配管吸收二者的振动差异。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二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基座具有载置工作油箱的载置面和前支承部,该前支承部在载置面的后端部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上方突出而支承基底部件。另外,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并排配置。并且,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中的一装置支承于基底部件的前端部,而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中的另一装置支承于基底部件的后端部。
在此,基底部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即在支承于前支承部和支承于后支承部的部分,配置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这样,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接近支承部配置,所以能够抑制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的振动。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六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朝向后方形成,连接配管被配置成穿过部件配置用空间。
在第七方面的轮式装载机中,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具有朝向后方的排气导入口。因此,一端连接于发动机的排气部的连接配管需要向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后方延伸并从后方连接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即,连接配管需要配置到后支承框架的后方。于是,利用在后支承框架上设置的部件配置用空间配置连接配管。
在此,能够有效利用形成于后支承框架的空间,从而使得用于配置连接配管的空间缩小。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二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还具有在基底部件与后支承框架的后支承部之间配置的用于调整高度的垫片。
在此,能够利用垫片容易地调整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高度,因此,能够吸收发动机侧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侧之间的组装误差。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轮式装载机在第八方面的轮式装载机的基础上,基底部件具有用于避开与固定部件的干涉的开口,该固定部件用于将垫片固定在后支承部上。
在此,能够在后支承部上固定有垫片的状态下进行基底部件的装卸,因此,在进行搭载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基底部件的装卸作业时,能够防止垫片从后支承部上落下。
发明效果
在以上的本发明中,在发动机的上方配置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轮式装载机中,能够以具有高强度的简单的机构抑制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左前方看到的图1的轮式装载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轮式装载机的卸下车体罩的状态下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表示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搭载状态的视图。
图5是表示排气后处理装置和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支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表示安装在支承机构上的垫片的视图。
图8是连接配管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凸缘连接部的调整功能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空气滤清器与门的关系的视图。
图12是表示空气滤清器的维护作业的情景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轮式装载机的驾驶部(キャブ)的左侧方的一部分的视图。
在以下说明中,“前方”表示车辆的前方,“后方”表示车辆的后方,“左方向”和“右方向”分别表示朝向车辆前方时的车辆的左方向和右方向。
[整体结构]
轮式装载机1包括车架2、工作装置3、前轮4、后轮5及驾驶部6。该轮式装载机1通过旋转驱动前轮4和后轮5能够自行驶,并且能够使用工作装置3进行所希望的作业。
车架2具有前车体部和后车体部,前车体部和后车体部彼此连结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在前车体部上设置有工作装置3和前轮4。在后车体部上设置有后轮5和驾驶部6。工作装置3配置在前车体部的前方,包括铲斗7和铲斗缸8等。在前轮4的上方和后方配置有挡泥板4a,在后轮5的上方和后方设置有挡泥板5a。在驾驶部6的内部设置有驾驶室6a,并且设置有各种操作部件和操作面板。
另外,如图2所示,在驾驶部6的左侧方设置有用来登上驾驶部6或者从驾驶部6下来的阶梯10。阶梯10配置于后轮用挡泥板5a的前方。此外,在驾驶部6上设有车门11,该车门11的后方经由铰链支承于驾驶部主体6b,而前方能够开闭。该车门11的最大开度受到在驾驶部主体6b的外侧部设置的止动件12的限制。在左侧的后轮用挡泥板5a的上部配置有空气滤清器13,对此将在后文详细叙述。利用该空气滤清器13从吸入到发动机15的空气中除去杂质从而对该空气进行净化。
图3是从车辆的左侧方看到的拆下驾驶部6后方的车体罩9(参照图1)的后车体部的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后车体部的后部配置有发动机15、配置在发动机15的后方的冷却单元16、支承机构17及在发动机15的上方搭载在支承机构17上的排气后处理装置18。另外,在驾驶部6与发动机15之间配置有工作油箱19。
发动机15是所谓的纵置型发动机,曲轴被配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发动机15与变速器20使用螺栓彼此固定而成为一体结构。并且,该发动机15与变速器20经由四个部位的橡胶安装部件21支承于车架2。
另外,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15的左侧设置有利用排气对进气增压的涡轮增压器22。涡轮增压器22设置成排气出口朝向后方。并且,在涡轮增压器22与排气后处理装置18之间设置有连接配管23。另外,在涡轮增压器22与空气滤清器13之间设置有由树脂或者橡胶形成的挠性进气管24。利用该进气管24吸收发动机15与空气滤清器13的振动的差异。
[支承机构17]
图5是从后方看到的图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分解表示支承机构17的立体图。如图5和图6所示,支承机构17使用螺栓直接固定在车架2上,由前支承框架26、后支承框架27和基板28构成。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在后车体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架2a,2b。在该左右侧架2a,2b的车体内侧,在前后设置有托架29,在各托架29上固定有前支承框架26和后支承框架27。
前支承框架26具有左右侧部30,31、顶板部32、连结部33。左右侧部30,31分别形成为在前方部分形成有近似半圆状的切口部30a,31a的矩形形状。另外,左右侧部30,31的板在下端部具有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安装部30b,31b。该安装部30b,31b使用多个螺栓34固定于在左右侧架2a,2b的内侧设置的托架29。顶板部32以连结左右侧部30,31的上部的方式被设置。在该顶板部32的上表面上搭载有工作油箱19。即,前支承框架26还是用于支承工作油箱19的基座。连结部33连结左右侧部30,31的后部。连结部3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与顶板部32的上表面相比向更上方突出而形成前支承部35。需要说明的是,前支承部3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顶板部3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短。
后支承框架27具有左右支柱37,38、上梁39、后支承部40。左右支柱37,38在下端部具有安装部37a,38a。安装部37a,38a在侧视时呈近似三角形状,形成为下端向内侧突出。该向内侧突出的部分使用多个螺栓41固定于在左右侧架2a,2b的内侧设置的托架29。上梁39连结左右支柱37,38的上部,后支承部40设置于上梁39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后支承部40从上梁39起进一步向上方突出,形成为与前支承框架26的前支承部35的高度相同。
在该后支承框架27中,因为后支承部40从上梁39起进一步向上方突出,并且左右方向的宽度比上梁39的宽度短,所以在后支承部40的左右方向上形成用于配置部件的空间S1,S2。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配管23一部分以及与冷却单元16连接的配管42a,42b利用空间S1,S2配置。
基板28设置于前支承框架26的前支承部35与后支承框架27的后支承部40之间。基板28为矩形状,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与前支承部35和后支承部40的宽度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7所示,在基板28的下表面与后支承部27的后支承部40的上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的两个部位能够安装垫片43(在图7中仅表示一个)。该垫片43用来在将搭载有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基板28固定于后支承框架27的后支承部40时,调整排气后处理装置18与连接配管23的高度。垫片43为矩形状,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向一侧敞开的一对切口43a,在该一对切口43a之间具有通孔43b。
该垫片43使用螺栓44固定于后支承部40的上表面。在基板28中设置有螺栓44的位置形成有孔径比螺栓44的头部外直径大的孔28a。利用该孔28a能够避免基板28与螺栓44的干涉。因此,在将垫片43固定在后支承部40上的情况下能够装卸基板28。
需要说明的是,备有各种不同厚度的垫片43,通过使用一个或者组合使用多个垫片43能够调节高度。
[排气后处理装置18]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排气后处理装置18中,从发动机15侧的排气上游侧(以下简称“上游侧”)依次配置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连接管48、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在连接管48上安装有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
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是捕获排气中的烟尘等颗粒物的装置,搭载于支承机构17的基板28的后部。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喷射利用未图示的泵从未图示的尿素水溶液箱抽上来的尿素水溶液,从而向排气中添加作为还原剂的尿素水溶液。添加的尿素水溶液被加水分解成氨气,氨气与排气一同经由连接管48被供给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将来自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的氨作为还原剂加以使用,从而对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净化。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同样地搭载在支承机构17的基板28的前部。需要说明的是,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与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分别经由不同的安装板固定在基板28上。
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分别并排配置。具体而言,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都形成为圆筒形状,被配置成各自的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入口45a设置于左端部,其开口朝向后方。另外,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出口45b设置于右端部,其开口朝向前方。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排气导入口47a设置于左端部,其开口朝向后方。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排气导出口47b设置于右端部,其开口朝向斜后上方。并且,连接管48配置在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出口45b与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排气导入口47a之间。
如图5和图10所示,连接管48具有第一弯曲部48a、直线部48b、第二弯曲部48c,整体形成为S形。第一弯曲部48a位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出口45b附近,第二弯曲部48c位于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排气导入口47a附近。直线部48b位于第一弯曲部48a与第二弯曲部48c之间,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并排配置。
并且,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设置于第一弯曲部48a,并向连接管48内喷射尿素水溶液。喷射的尿素水溶液在通过较长的直线部48b时,与排气均匀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基板2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长。
[连接配管23]
图8放大表示连接配管23。连接配管23具有上游侧配管51和下游侧配管52。
上游侧配管51具有配管主体54和在配管主体54的两端设置的前凸缘55和后凸缘56。另外,在配管主体54和前后凸缘55,56之间分别形成有球面接头57。
配管主体54为不锈钢制成,具有从前方向后方延伸的直线状延长部54a、使延长部54a的后端部向上方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54b。在延长部54a上形成有形成为波纹状的两个挠性管部54c,54d。前凸缘55具有矩形状的连接端面55a和从连接端面55a延伸的管部55b,后凸缘56具有矩形状的连接端面56a和从连接端面56a延伸的管部56b。前凸缘55的连接端面55a与涡轮增压器22的排气导出口连结。后凸缘56的连接端面56a与下游侧配管52连结。
作为球面接头57,使用例如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1/0074150号公开的公知技术即可。
另外,如图8所示,上游侧配管51经由固定板60和U型配件61固定于后支承框架27的左支柱37。固定板60呈L形,下边固定于左支柱37的上部。并且,环抱配管主体54的挠性管部54d的后部(排气下游侧)的U形配件61的两端由螺母62固定在该固定板60的纵边上。
下游侧配管52为90°弯头管,具有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连结的第一管部64和与该第一管部64正交的第二管部65。第二管部65与上游侧配管51的弯曲部54b一同构成连接连接配管23的下部与上部的连接部。
在第一管部64的排气下游侧端部形成凸缘64a,凸缘64a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入口45a连接。在第二管部65的排气上游侧端部形成凸缘65a,凸缘65a与上游侧配管51的后凸缘56的连接端面56a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示意性地图示有在凸缘F(各凸缘的总称)的连结中,一个或者两个凸缘F的螺栓通孔H形成为孔径比连结用螺栓B的直径更大。因此,排气后处理装置18搭载于基板28形成子单元,从而即使在将该子单元安装于在后支承框架27上固定的连接配管23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18侧与连接配管23侧之间的位置关系上存在误差,也能够吸收组装误差。即,该凸缘F的组装结构作为调整组装位置的调整机构而发挥作用。
[空气滤清器13]
参照图2和图11说明空气滤清器13及其配置。空气滤清器13在发动机室的外部设置于后轮用挡泥板5a的上部。在此,后轮用挡泥板5a由挡泥板前部5b和与挡泥板前部5b连结的挡泥板后部5c构成。挡泥板前部5b由水平部分和从水平部分向前方且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分构成。另外,挡泥板后部5c在侧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并覆盖后轮5的上方和上方后部。空气滤清器13搭载在挡泥板前部5b的水平部分上。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13除一部分以外被在车体罩9的外侧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罩70覆盖。图11是卸下车体罩9和空气滤清器罩70的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13及与其关联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2和图11所示,空气滤清器13为圆筒形,在上部设置有覆盖空气取入口13a的帽部71,在前端部开闭自如地设置有盖13b。另外,在空气滤清器13的内部装卸自如地配置有过滤器72。并且,空气滤清器罩70除了空气取入口13a、帽部71和安装有盖13b的前端部以外,覆盖空气滤清器13的大半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盖13b打开并向斜前方拔出过滤器72,能够对过滤器72进行维护和更换。
接着,详细说明空气滤清器13的配置。
如图11所示,空气滤清器13在后轮用挡泥板5a的挡泥板前部5b的上部,配置于驾驶部6的后部侧方。更详细而言,空气滤清器13的前部位于阶梯10的后方且驾驶部6的后端部的侧方,后部位于工作油箱19的前部的侧方。另外,空气滤清器13的中心轴C大致水平,以前方与后方相比远离驾驶部6的方式相对于沿车辆前后延伸的中心轴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过滤器72能够沿着该中心轴C从前方取出。
另外,如前所述,在驾驶部6上设置有用来限制车门11的最大开度的止动件12。如图12所示,空气滤清器13的前端部配置在即使车门11最大程度地打开直到与止动件12抵接的情况下也不与车门11干涉的位置。
通过如上所述的空气滤清器13的配置,如图12所示,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登上阶梯10,打开空气滤清器13的盖13b,并进行过滤器72的维护或更换作业。
[空气与排气的流动]
如图3所示,空气从空气滤清器13导入,经由进气管24和涡轮增压器22被供给到发动机15。另外,来自发动机15的排气在驱动涡轮增压器22之后,经由连接配管23被导入到排气后处理装置18。
在排气后处理装置18中,由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捕获烟尘等颗粒物,之后被导入到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在该尿素水溶液混合装置46中,尿素水溶液被喷射到排气中,从而排气与尿素水溶液混合。由此,尿素水溶液在排气的热和排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下被加水分解而形成氨气。由此生成的氨气与排气一同经由连接管48被供给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然后,在该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中,氨气作为还原剂被使用,从而还原净化排气中的氮氧化物。
[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装卸]
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需要每隔规定时间从车辆上拆卸下来进行维护。于是,为了使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安装和维护变得容易,使排气后处理装置18与基板28一同形成子单元。在将该子单元组装于支承机构17时,首先将连接配管23固定在发动机15和支承机构17上。
具体而言,上游侧配管51的前凸缘55与涡轮增压器22的排气导出口连结,并且使用固定板60和U形配件61将配管主体54的挠性管部54d的排气的更下游侧固定于支承机构17。在此,在将上游侧配管51与涡轮增压器22连结时,以临时固定排气上游侧的球面接头57的状态将二者连结。另外,U形配件61也处于临时固定的状态。
接着,在上游侧配管51上连结下游侧配管5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连结上游侧配管51与涡轮增压器22之前连结上游侧配管51和下游侧配管52。此时,与前述同样地,以临时固定排气下游侧的球面接头57的状态连结二者的凸缘56,65a。
如上所述,在将连接配管23固定于发动机15和支承机构17侧的状态下,将子单元支承于支承机构17。在将子单元组装于支承机构17时,由垫片43调整二者的高度,并且通过调整下游侧配管52的两端部的凸缘64a,65a的组装,进行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调整,进一步通过上游侧配管51的两端部的球面接头57进行二者角度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垫片调整因为在发货前由制造商进行,所以在维护时几乎不进行调整。
在进行以上调整时,因为在连接配管23的上游侧配管51上设置有较长的挠性管部54c,54d,所以由该挠性管部54c,54d能够吸收组装误差。
由此,在适当调整好子单元、发动机15和支承机构17侧的位置时,将临时固定的各部分可靠地固定,从而结束组装作业。
在组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状态下,发动机15和变速器20经由橡胶安装部件21搭载于车架2,排气后处理装置18经由支承机构17直接搭载于车架2。因此,在运转状态下,发动机15侧的振动与排气后处理装置18侧的振动变得不同。
然而,因为在连接配管23的延长部54a上形成有较长的挠性管部54c,54d,所以能够充分地吸收二者的振动差异,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15的振动。
[空气滤清器13的维护]
对于空气滤清器13,需要每隔规定时间要对过滤器72进行清扫或者更换作业。此时,需要将过滤器72从空气滤清器13上拆卸下来。
如图13所示,在从空气滤清器13上拆卸过滤器72时,操作者登上阶梯10并打开空气滤清器13的盖13b,然后从空气滤清器13中将过滤器72沿着空气滤清器13的中心轴C向前方拔出即可。此时,因为空气滤清器13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以远离驾驶部6的方式倾斜,所以使得过滤器72的拔出作业变得容易。
[特征]
(1)因为利用作为工作油箱用基座的前支承框架26支承排气后处理装置18,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支承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机构。
(2)前支承框架26具有用于支承工作油箱19的较高的强度。通过使用该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支承框架26支承排气后处理装置18,能够抑制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振动。
(3)在后支承框架27上,因为将形成于后支承部40的左右的空间作为配管用空间使用,所以能够缩小用于配管的空间。
(4)连接配管23由上游侧配管51和下游侧配管52构成,该下游侧配管52由90°弯头管构成,并且使各凸缘的孔径比螺栓的直径大,由此吸收组装误差。因此,连接配管23与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调整组装位置的调整机构。
(5)在构成连接配管23的上游侧配管51上设置有挠性管部54c,54d。因此,能够利用挠性配管54c、54d吸收发动机15侧的振动与排气后处理装置18侧的振动的差异,从而与现有装置那样在发动机上搭载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发动机15侧的振动。
(6)在基板28上,在后支承部40的附近搭载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在前支承部35的附近搭载有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因此能够抑制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振动。
(7)在后支承框架27的后支承部40与基板28之间配置有垫片43,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排气后处理装置18的高度。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准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的排气导入口45a的高度位置和连接配管23的高度位置。
(8)在基板28上形成有用于避开螺栓44的孔28a,该螺栓44用来将垫片43固定在后支承部40上。因此,以在后支承部40上固定有垫片43的状态就能够装卸基板28和排气后处理装置18,从而在进行该装卸作业时垫片43不会从后支承部40落下。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上,在基板28上搭载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但是例如在除了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之外还搭载有空气滤清器13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45和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47的配置也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b)构成支承机构17的前支承框架26和后支承框架27的具体部位等也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c)用于调整组装误差的调整机构由凸缘的孔构成,但是调整机构不限于该结构。
(d)连接配管的构成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朝向前方,从而仅由一个配管构成连接配管。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上方配置有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轮式装载机中,能够以具有高强度的简单的机构抑制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振动。
符号说明
1         轮式装载机
2         车架
15        发动机
17        支承机构
18        排气后处理装置
19        工作油箱
23        连接配管
26        前支承框架(基座)
27        后支承框架
37,38     支柱
39        上梁
40        后支承部
43        垫片
45        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
45a       排气导入口
47        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
51        上游侧配管
52        下游侧配管
54c,54d   挠性管部
S1,S2     部件配置用空间

Claims (14)

1.一种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
发动机,搭载在所述车架上;
工作油箱,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方;
基座,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支承所述工作油箱;
后支承框架,隔着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基座相对配置,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基底部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上部,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支承框架的上部;以及
分别搭载在所述基底部件上的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及连接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所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的连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承框架具有:
左右的支柱,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
上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固定在左右的所述支柱的上部;
后支承部,设置为在所述上梁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支承所述基底部件的后端部;
在所述后支承部的左右,在所述上梁的上方确保有部件配置用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后支承框架拆卸自如;
所述轮式装载机还具有:
连接配管,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与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之间;
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配管与在所述基底部件上搭载的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组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后支承框架拆卸自如;
所述轮式装载机还具有:
连接配管,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与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之间;
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配管与在所述基底部件上搭载的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组装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管具有:
上游侧配管,其排气上游侧端部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连接,该上游侧配管从所述排气上游侧端部向后方延伸,且其排气下游侧向上方弯曲形成,并且排气下游侧端部向上方开口;
下游侧配管,其具有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与所述上游侧配管的后端面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管具有:
上游侧配管,其排气上游侧端部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连接,该上游侧配管从所述排气上游侧端部向后方延伸,且其排气下游侧向上方弯曲形成,并且排气下游侧端部向上方开口;
下游侧配管,其具有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与所述上游侧配管的后端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配管具有挠性管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配管具有挠性管部。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载置所述工作油箱的载置面和前支承部,所述前支承部在所述载置面后端部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上方突出而支承所述基底部件;
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所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并排配置;
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所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中的一个支承于所述基底部件的前端部,而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和所述氮氧化物催化还原装置中的另一个支承于所述基底部件的后端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承框架具有:
左右的支柱,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
上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固定在左右的所述支柱的上部;
后支承部,设置为在所述上梁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支承所述基底部件的后端部;
在所述后支承部的左右,在所述上梁的上方确保有部件配置用空间;
所述基底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后支承框架拆卸自如;
所述轮式装载机还具有:
连接配管,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与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之间;
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配管与在所述基底部件上搭载的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组装位置;
所述柴油机颗粒捕获过滤装置的排气导入口朝向后方形成,
所述连接配管被配置成穿过所述部件配置用空间。
11.如权利要求2至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所述基底部件和所述后支承框架的后支承部之间配置的高度调整用垫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所述基底部件和所述后支承框架的后支承部之间配置的高度调整用垫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具有用于避开与固定部件的干涉的开口,该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后支承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具有用于避开与固定部件的干涉的开口,该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后支承部上。
CN201380001267.6A 2012-10-26 2013-04-26 轮式装载机 Active CN103890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7064 2012-10-26
JP2012-237064 2012-10-26
PCT/JP2013/062371 WO2014064956A1 (ja) 2012-10-26 2013-04-26 ホイールロ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0277A CN103890277A (zh) 2014-06-25
CN103890277B true CN103890277B (zh) 2015-06-10

Family

ID=5054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267.6A Active CN103890277B (zh) 2012-10-26 2013-04-26 轮式装载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7915B2 (zh)
EP (1) EP2762644B1 (zh)
JP (1) JP5526288B1 (zh)
CN (1) CN103890277B (zh)
WO (1) WO20140649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2830B1 (ja) * 2012-10-16 2014-03-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EP2746464B1 (en) * 2012-10-26 2015-03-04 Komatsu Ltd. Wheel loader
EP2984309B1 (en) * 2013-04-11 2017-09-27 Perkins Engines Company Limi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n emissions cleaning module
JP5673775B1 (ja) * 2013-10-25 2015-02-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297905B2 (ja) * 2014-04-22 2018-03-2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US9487079B2 (en) * 2014-08-11 2016-11-08 Deere & Company Air inlet and cleaner arrangement for work vehicle
WO2015118712A1 (ja) * 2014-09-04 2015-08-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9945099B2 (en) * 2014-11-21 2018-04-17 Kcm Corporation Industrial vehicle
JP5864036B1 (ja) 2014-12-01 2016-02-1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ダンプトラック
JP5894342B2 (ja) * 2014-12-01 2016-03-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ダンプトラック
US10550545B2 (en) * 2014-12-12 2020-02-04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JP6462390B2 (ja) * 2015-02-06 2019-01-30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EP2947210B1 (en) * 2015-03-10 2018-07-11 Komatsu Ltd. Industrial vehicle
WO2017068734A1 (ja) 2015-10-23 2017-04-2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トラクタ
JP6576860B2 (ja) * 2016-03-15 2019-09-18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アスファルトフィニッシャ
JP6518616B2 (ja) * 2016-03-29 2019-05-22 株式会社Kcm 作業車両
US9777616B1 (en) * 2016-03-31 2017-10-03 Komatsu Ltd. Dump truck
FR3055694B1 (fr) * 2016-09-07 2018-08-31 Sumiriko Sd France S.A.S. Assemblage pour le support avec filtrage de vibrations d'un element fonctionnel sur un element structurel du corps d'un engin comme un appareil ou un vehicule a moteur
JP6938438B2 (ja) * 2018-06-29 2021-09-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CN111648418B (zh) * 2020-05-26 2024-04-05 永州市金蚂蚁新能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节能柴油四驱装载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0349A (zh) * 2008-12-17 2009-06-10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轧制钢管的穿孔机及其导盘的安装调整方法
CN101952133A (zh) * 2008-02-07 2011-01-1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NOx降低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02046935A (zh) * 2008-05-29 2011-05-0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及烟尘过滤器再生方法
CN102639831A (zh) * 2010-05-31 2012-08-1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2726A (en) * 1997-01-24 1998-11-10 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ssembly
JP3586419B2 (ja) * 2000-09-04 2004-11-10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内蔵の排気消音装置
WO2008065894A1 (fr) * 2006-11-28 2008-06-05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Machine de construction
JP4989999B2 (ja) * 2007-03-28 2012-08-0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車両
JP4900163B2 (ja) * 2007-09-26 2012-03-2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012406B2 (ja) * 2007-10-22 2012-08-2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4928474B2 (ja) * 2008-01-08 2012-05-0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NOx低減装置の配設構造
CN102036846B (zh) * 2008-05-22 2013-11-06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KR101539130B1 (ko) * 2008-07-10 2015-07-23 히다찌 겐끼 가부시키가이샤 건설 기계
US7836967B2 (en) 2008-07-28 2010-11-23 Caterpillar Inc Cooling system packaging arrangement for a machine
US8191668B2 (en) 2008-08-07 2012-06-05 Caterpillar Inc. Mounting assembly for emissions control system
JP5107822B2 (ja) * 2008-08-11 2012-12-26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US20100186394A1 (en) * 2009-01-26 2010-07-29 Caterpillar Inc.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ssembly
JP4724241B2 (ja) 2009-07-09 2011-07-13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データ検出方法
JP5616194B2 (ja) * 2010-01-14 2014-10-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排気処理装置付きエンジン
JP5641984B2 (ja) * 2011-03-07 2014-12-1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US8820691B2 (en) * 2012-06-28 2014-09-02 Electro-Motive Diesel, Inc. Adju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an after-treatment component
CN103813920B (zh) * 2012-10-26 2015-01-1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2133A (zh) * 2008-02-07 2011-01-1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NOx降低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02046935A (zh) * 2008-05-29 2011-05-0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及烟尘过滤器再生方法
CN101450349A (zh) * 2008-12-17 2009-06-10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轧制钢管的穿孔机及其导盘的安装调整方法
CN102639831A (zh) * 2010-05-31 2012-08-1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7915B2 (en) 2015-04-07
EP2762644A1 (en) 2014-08-06
US20140196974A1 (en) 2014-07-17
JP5526288B1 (ja) 2014-06-18
WO2014064956A1 (ja) 2014-05-01
CN103890277A (zh) 2014-06-25
EP2762644A4 (en) 2014-12-03
EP2762644B1 (en) 2015-06-03
JPWO2014064956A1 (ja)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277B (zh) 轮式装载机
CN103813920B (zh) 作业车辆
CN103906878B (zh) 轮式装载机
CN104520551B (zh) 支撑机构、排气处理单元及轮式装载机
JP5382669B1 (ja) 油圧ショベル
EP2853429B1 (en) Support mechanism, exhaust gas treatment unit, and wheel loader
CN103946503A (zh) 液压挖掘机
JP5363681B1 (ja) 作業車両
US20160138243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3797193A (zh) 轮式装载机
WO2014061171A1 (ja) 油圧ショベル
KR101581269B1 (ko) 유압 셔블
JP5325357B1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