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9275A -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9275A
CN103889275A CN201280052662.2A CN201280052662A CN103889275A CN 103889275 A CN103889275 A CN 103889275A CN 201280052662 A CN201280052662 A CN 201280052662A CN 103889275 A CN103889275 A CN 103889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s
locking device
feet support
feet
mo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2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宏行
山崎琢史
樱井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r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8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42Bus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锁定装置的安装、以及用于使锁定装置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动作的驱动源的安装容易,而且,在将锁定装置设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将腿脚支撑部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保持为不动状态。该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具备将锁定装置和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连结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锁定装置具有在处于解锁状态时能够旋转的旋转部,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具备:与锁定装置的旋转部一起旋转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能够旋转地连接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的中间链接件、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动作一体旋转且能够旋转地连接于中间链接件的位移机构侧链接件。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座椅上使用的用于载置乘客的脚的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有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
该腿脚支撑装置具备:能够伸展及收缩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链接件装置)、由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一端支撑的腿脚支撑部、一端卡止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弹簧、限制或容许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伸展及收缩动作的手动式的锁定装置。
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另一端与锁定装置连接,将锁定装置安装于与座椅一体化的安装托架上。另外,弹簧的另一端卡止于安装托架上。
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处于收缩状态且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腿脚支撑部接近安装托架侧并位于座椅座垫的正下方。
当利用锁定操作装置将锁定装置设为解锁状态时,通过弹簧施力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成为伸展状态,腿脚支撑部从安装托架向前方离开。而且,在腿脚支撑部对于乘客而言移动至容易使用的位置时,如果使锁定操作装置返回原来的位置,则锁定装置再次成为锁定状态,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不能变形。其结果,由于腿脚支撑部被保持在该位置,所以就座于座椅的乘客能够将自己的脚置于腿脚支撑部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64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将锁定装置设于安装托架和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端部(另一端)之间,侧面观察,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端部及安装托架和锁定装置重叠。但是,由于在与安装托架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端部重叠的部分仅存在窄的空间,所以不容易在该部分设置锁定装置。
另外,作为腿脚支撑装置的一例,已知有如下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即,通过驱动源(电动机等)的驱动力操作锁定装置,且(代替弹簧)利用该驱动源的驱动力使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动作。在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中,需要将驱动源与锁定装置联系起来,但由于在设有锁定装置的部分(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端部及安装托架重叠的部分)仅存在窄的空间,所以将驱动源与锁定装置联系起来的作业变得困难。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锁定装置的安装、以及用于使锁定装置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动作的驱动源的安装容易,而且,在将锁定装置设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将腿脚支撑部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保持为不动状态。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腿脚支撑部,其在接近该固定部的收纳位置和离开该固定部的使用区域之间能够移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同时支撑所述腿脚支撑部,使所述腿脚支撑部向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锁定装置,其使手动操作装置和驱动源选择性地离合,通过该动操作装置的操作力或该驱动源的驱动力,切换为限制该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动作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限制的解锁状态;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其将所述锁定装置和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连结。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能够旋转的旋转部,所述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具备:锁定装置侧链接件,其与所述锁定装置的所述旋转部一起旋转;中间链接件,其能够旋转地连接于该锁定装置侧链接件;位移机构侧链接件,其与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动作一体旋转,且能够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中间链接件。
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连结轴,所述位移机构侧链接件在所述连结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中央部以固定状态连接于所述连结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由于经由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将锁定装置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连接,所以可以将锁定装置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周边(侧面观察不同于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重叠的部分的场所)。因此,相比在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重叠的部分(通常仅存在窄的空间)配置锁定装置的情况,能够简单地安装锁定装置。
另外,通过将驱动源与锁定装置联系起来,能够将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设计变更为利用该驱动源的驱动力使锁定装置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动作的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而且,由于将锁定装置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周边,所以与锁定装置联系的驱动源也可以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周边。因此,相比在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重叠的部分配置驱动源的情况,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向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的设计变更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由三个链接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中间链接件、及位移机构侧链接件)构成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因此,在将锁定装置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将腿脚支撑部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保持在不动状态。即,将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和固定部连接的链接件机构也可以利用两个链接件构成,在利用两个链接件构成链接件机构的情况下(将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的一链接件连接于固定部侧,将另一链接件连接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侧的情况下),将安装于一链接件的销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于穿设于另一链接件的长孔,因此,在将锁定装置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腿脚支撑部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仅晃动长孔和销的间隙量。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相比将位移机构侧链接件相对于连结轴不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中央部而在端部侧连接的情况),能够利用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可靠地承受经由腿脚支撑部作用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乘客的脚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和安装于座椅座垫的前部的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的、腿脚支撑部位于收纳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2是将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与图1相同的侧视图。
图3是将腿脚支撑部移动至前端位置时的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4是将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与图3相同的侧视图。
图5是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前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腿脚支撑部位于前端位置时的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省略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腿脚支撑部位于收纳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腿脚支撑部位于前端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将座椅座垫和安装于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处于收纳状态的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固定部的一部分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10是将腿脚支撑部移动至前端位置时的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固定部的一部分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前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将腿脚支撑部位于前端位置时的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的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省略表示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    车辆用座椅
11    座椅座垫
13    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
14A   固定部
14A1  结合孔
14B   固定部
14C   固定部
14C1  结合孔
15    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
16    连结轴
17    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
17a   结合用凹部
18    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
20    旋转连接销
21    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
22、23  旋转连接销
24    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
25    旋转连接销
32    腿脚支撑部
33    基板
35    座垫
37    旋转连接销
39    旋转连接轴
40    锁定装置
41    齿轮板
42    基板
43    旋转中心轴
45    旋转杆
46    操作线
48    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49    托架
50    第一链接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
51    第二链接件(中间链接件)
52    连结销
53    第三链接件(位移机构侧链接件)
54    结合用凹部
55    连结销
57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58    第一链接件
59    连结销
60    第二链接件
61    连结销
62    第三链接件
63    结合用凹部
64    连结销
66    安装用托架(固定部)
67    弹簧装置(施力装置)
70    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
71    锁定装置
72    基板
72a   嵌合突部
73    内齿齿轮(旋转部)
75    旋转驱动轴
77    电动机单元
78    电动机(驱动源)
79    齿轮箱
80    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方向以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为具备安装于车辆地板面上的座椅座垫11、相对于座椅座垫11的后部能够旋转地连接的座椅靠背(省略图示)的倾斜式座椅。在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座垫11的下面的前端部安装有腿脚支撑装置。该腿脚支撑装置通过更换一部分零件,可以以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和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这两种方式实施。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说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接着说明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
腿脚支撑装置13为以下说明的构造。
腿脚支撑装置13具备左右一对固定部14A(锁定装置侧固定部)、14B(施力装置侧固定部)。在形成于左右固定部14A、14B的圆形孔中分别能够旋转地嵌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的连结轴16(第二旋转中心)的两端部。在连结轴16的两处分别以固定状态嵌合截面形状形成コ字形状的形成于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左右两侧壁的结合用凹部17a。另外,在左右固定部14A、14B,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旋转连接销20分别能够旋转地连接有左右一对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一端部。如图示,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和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侧面观察大致平行,侧面观察中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长度为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大致一半。向与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及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的中间部和一端部均向左右方向延伸,且通过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22、23能够旋转地连接于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两侧壁的中间部和左右的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另一端部。与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大致平行的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24的左右两侧壁的一端部分别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25能够旋转地连接于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两侧壁的另一端部。
连结轴16、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旋转连接销20、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旋转连接销22、23、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24、旋转连接销25为由链接件机构构成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构成要素(左侧的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及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和右侧的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及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彼此同步旋转)。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能够在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及收缩状态和最大展开状态之间的各状态变形。
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左右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及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24的前端部安装有腿脚支撑部32。腿脚支撑部32具备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的基板33、和固定于基板33的表面及周面的座垫35(参照图1、图2的假想线)。
在基板33的左右两侧壁,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37能够旋转地连接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24的左右两侧壁的端部。另外,在基板33的左右两侧壁,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旋转连接轴39能够旋转地连接左右的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的端部。这样,腿脚支撑部32由于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腿脚支撑部侧后部链接件21、腿脚支撑部侧前部链接件24),因此,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收缩动作及展开动作连动,使腿脚支撑部32相对于固定部14A、14B的前后方向距离变化。即,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上述收缩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位于图1、图2所示的收纳位置,当处于收缩状态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朝向前方伸展时,腿脚支撑部32向使用区域(收纳位置更前方的区域)移动。而且,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朝向前方最大限地伸展时,腿脚支撑部32位于图3、图4、图6所示的前端位置(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
在右侧的固定部14A的内侧面安装有锁定装置40。该锁定装置40是也可以适用于座椅座垫11和座椅靠背的旋转连接部的众所周知的装置。因此,省略锁定装置40的详细说明,对其构造进行简单说明,作为大的构成要素,具备齿轮板41、基板42、旋转中心轴43、可动锁定部件、及弹簧。圆盘状的齿轮板41通过将形成于其右侧面的凸部嵌合于形成于固定部14A的结合孔14A1而固定于固定部14A。在形成于齿轮板41的左侧面的圆形凹部的内周面整个面上形成有(在周方向上并排有数十个或100个以上的多个齿轮齿的构造)内齿齿轮。齿轮板41能够相对旋转地嵌合于在位于齿轮板41的左侧的圆盘状的基板42(旋转部)的右侧面形成的圆形空间(由环状壁围成的空间)。在齿轮板41和基板42的中心部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撑向左右方向延伸且贯通该中心部的旋转中心轴43。在基板42的上述圆形空间,配设有相对于基板42不能相对旋转且在径向能够相对移动的可动锁定部件。可动锁定部件具备外齿齿轮(具有比齿轮板41的内齿齿轮少的数量的齿轮齿)。可动锁定部件在外齿齿轮与齿轮板41的内齿齿轮啮合的锁定位置和从内齿齿轮向内周侧离开的解锁位置之间相对于基板42沿径向能够相对移动,利用省略图示的弹簧的弹力向锁定位置侧施力。因此,在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齿轮板41和基板42不能相对旋转,但当对抗弹簧的弹力使旋转中心轴43向一方向旋转时,可动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因此,齿轮板41和基板42能够相对旋转。
在固定部14A的右侧,配设有其一端部(基端部)固定于旋转中心轴43的右端部的旋转杆45,旋转杆45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连接操作线46的一端。在操作线46的另一端安装有省略图示的操作旋钮(手动操作装置)。在未操作操作旋钮时(位于初期位置时),锁定装置40通过上述弹簧的弹力保持锁定状态(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当对抗上述弹簧的弹力来操作操作旋钮时(向操作位置移动时),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可动锁定部件位于解锁位置)。
基板42的左侧面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联系。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具备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第二链接件51、连结销52、第三链接件53(结合用凹部54)、及连结销55。
在固定于基板42的左侧面的托架49上一体突设有第一链接件50(锁定装置侧链接件)。直线延伸的板状的第二链接件51(中间链接件)的一端部位于第一链接件50的前端部的左侧,第一链接件50的前端部和第二链接件51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2能够旋转地连接。板状的第三链接件53(位移机构侧链接件)的一端部位于第二链接件51的另一端部的右侧,第二链接件51的另一端部和第三链接件53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5能够旋转地连接。在第三链接件53上凹设有结合用凹部54,结合用凹部54嵌合固定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即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比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该轴线方向的中央点稍靠右侧)(参照图6)。
这样,由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经由锁定装置40将固定部14A和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联系起来,所以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动作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动作联系。即,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成为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成为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但是,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仅追随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动作(连结轴16的旋转),不能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侧向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传递旋转力。
另外,在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不能动作,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联系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也不能动作。因此,通过将锁定装置40设为锁定状态,能够保持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状态及腿脚支撑部32的位置。
在左侧的固定部14B的内侧面和连结轴16之间设有具备第一链接件58、连结销59(第一旋转中心)、第二链接件60、连结销61(第一连接中心)、第三链接件62(结合用凹部63)、及、连结销64(第二连接中心)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施力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板状的第一链接件58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9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固定部14B的内侧面。板状的第二链接件60的一端部位于第一链接件58的另一端部的右侧,第一链接件58的另一端部和第二链接件60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61能够旋转地连接。与第三链接件53大致相同形状的第三链接件62的一端部位于第二链接件60的另一端部的左侧,第二链接件60的另一端部和第三链接件62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64能够旋转地连接。第三链接件62的结合用凹部63嵌合固定于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左端部附近(参照图6)。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实质上同步动作。即,第一链接件58与第一链接件50实质上同步旋转,第二链接件60与第二链接件51实质上同步旋转,第三链接件62与第三链接件53实质上同步旋转。因此,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3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
在固定部14B的内侧面固定有安装用托架66,在安装用托架66上固定发条式(渦巻き状)的弹簧装置67(施力装置)的一端部(内周侧端部)。进而,弹簧装置67的另一端部(外周侧端部)固定于连结销61的右侧端部。如图2、图4所示,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无论处于何种状态时,从侧面观察,连结销59均位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的中心部(参照图2、图4)。
弹簧装置67可以从自由状态向缩径方向弹性变形,当解除向缩径方向的弹性变形状态时,其返回自由状态,此时产生旋转弹力。弹簧装置67通过从缩径状态返回自由状态而产生的旋转弹力的方向为图2、图4中顺时针方向,因此,当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时(可动锁定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通过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向最大伸展状态侧变形。另外,弹簧装置67的弹性变形量(旋转弹力)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时)为最大,随着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伸展而逐渐减小,且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最大展开状态时)为最小。
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第一链接件58、第二链接件60、及第三链接件62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L1为连接连结销59(第一旋转中心)和连结销61(第一连接中心)的直线,L2为连接连结销61和连结销64(第二连接中心)的直线,L3为连接连结销64和连结轴16(第二旋转中心)的直线。P1为第一链接件58的移动力(与L1正交的方向的旋转力),P2为第二链接件60的移动力(L2的延长方向的移动力),P3为第三链接件62的移动力(与L3正交的方向的旋转力)。另外,此时的L1和L2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L2和L3形成的角度θ2为锐角。
当因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而第一链接件58产生移动力P1时,P2=P1·cos(90°-θ1)远小于P1。另外,由于P3=P2·cos(90°-θ2),所以P3远小于P2。因此,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成为比该旋转弹力小很多的力P3并传递到第三链接件62,因此,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位于收纳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进行的该旋转弹力向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的传递效率最小。
另一方面,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第一链接件58、第二链接件60、及第三链接件62的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P1’为第一链接件58的移动力(与L1正交的方向的旋转力),P2’为第二链接件60的移动力(L2的延长方向的移动力),P3’为第三链接件62的移动力(与L3正交的方向的旋转力)。另外,此时的L1和L2形成的角度θ1’为稍小于90°的锐角,L2和L3形成的角度θ2’为稍大于90°的钝角。
当因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而第一链接件58产生移动力P1’时,P2’=P1’·cos(90°-θ1’)为与P1’大致相同大小(稍小)。另外,由于P3’=P2’·cos(90°-θ2’),所以P3’为与P2’大致相同大小(稍小)。因此,此时,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为与该旋转弹力大致相同大小(稍小)的力P3’,并向第三链接件62传递。即,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进行的上述旋转弹力向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的传递效率随着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从折叠状态向最大伸展状态变化而逐渐增大,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位于前端位置时),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几乎不为零而向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传递。
以上说明的结构的腿脚支撑装置13,通过将左右的固定部14A、14B利用螺栓等分别固定于座椅座垫11的下面的前端部,而可以安装于车辆用座椅10上(参照图1)。
接着,对腿脚支撑装置13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腿脚支撑部32位于图1、图2所示的收纳位置(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且未操作操作旋钮时(操作旋钮位于上述初期位置,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如图1、图2所示被保持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状态。
当乘客用手等操作操作旋钮(向上述操作位置移动),从而锁定装置40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处于折叠状态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伸展,因此,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动作连动,处于收缩状态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向前方伸展。而且,在腿脚支撑部32到达所希望的位置(使用区域的任意的位置)时,如果乘客解除向操作旋钮的操作力(操作旋钮返回至初期位置),则通过锁定装置40的上述弹簧的弹力而锁定装置40恢复为锁定状态,因此,通过锁定装置40将腿脚支撑部32保持在该所希望位置。
另外,如果在腿脚支撑部32移动到该所希望位置后,通过操作操作旋钮而使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后,对抗弹簧装置67的弹力将腿脚支撑部32向后方推压,则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收缩,腿脚支撑部32向收纳位置侧移动。而且,如果在腿脚支撑部32移动至收纳位置时使锁定装置40返回锁定状态,则可以将腿脚支撑部32保持在收纳位置。
如上述,弹簧装置67的弹性变形量(旋转弹力)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位于收纳位置时)为最大,因此,如果在腿脚支撑部32位于收纳位置时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装置40切换为解锁状态,则弹簧装置67产生的大的旋转弹力波及到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但是,由于腿脚支撑部32位于收纳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的该旋转弹力的传递效率最小,所以在收纳位置静止的腿脚支撑部32不能通过弹簧装置67的强的弹力向使用区域侧急剧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随着接近最大伸展状态而逐渐提高传递效率,所以,可以使(随着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接近最大伸展状态而弹簧装置67的旋转弹力逐渐降低的)腿脚支撑部32顺畅(尽快)地移动至前端位置。
接着,对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进行说明。
腿脚支撑装置70为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去除固定部14A、锁定装置40、旋转杆45、操作线46、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安装用托架66、及弹簧装置67,取而代之安装了固定部14C、锁定装置71、及电动机单元77的构造。
在固定部14C穿设有形成圆弧状的3个结合孔14C1。
锁定装置71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塔伍迈尔(Taumel)的锁定装置(倾斜锁定装置),具备:将向其右侧面突设的圆弧状的嵌合突部72a以嵌合于各结合孔14C1的状态固定于固定部14C的圆盘状的基板72、位于基板72的左侧且相对于基板72能够相对旋转的内齿齿轮73(旋转部)、以固定于基板72上的状态配置于基板72和内齿齿轮73之间的空间的外齿齿轮(省略图示)、能够相对旋转地贯通内齿齿轮73的中心部且相对于外齿齿轮的中央部固定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驱动轴75。在内齿齿轮73的内周面全域形成有齿数比外齿齿轮的外齿齿轮多的(与锁定装置40的内齿齿轮大致相同)内齿齿轮。在旋转驱动轴75不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时,外齿齿轮的外齿齿轮与内齿齿轮73的内齿齿轮的一部分啮合,因此,锁定装置71成为内齿齿轮73相对于基板72不能旋转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当旋转驱动轴75绕自身的轴线正转或逆转时,外齿齿轮一边改变外齿齿轮相对于内齿齿轮的啮合位置一边旋转,因此,内齿齿轮73相对于基板72绕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固定部14B的右侧面固定有电动机单元77。电动机单元77具有电动机78(驱动源),在电动机78的上部设有内置与固定于电动机78的输出旋转轴的小齿轮联系的齿轮机构的齿轮箱79。
旋转驱动轴75的左端部相对于齿轮箱79上形成的连接孔80能够相对旋转地嵌合,在电动机78的内部与上述齿轮机构联系。因此,当通过对省略图示的开关进行接通操作(正转操作或逆转操作)而从蓄电池(省略图示)向电动机78供给电力时,电动机78向正逆两方向旋转,旋转驱动轴75绕自身的轴线向正逆两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对该开关进行断开操作时,从蓄电池向电动机78的电力供给被遮断,因此,电动机78停止旋转。
接着,对腿脚支撑装置7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腿脚支撑部32位于图9所示的收纳位置(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且上述开关处于断开位置时,由于腿脚支撑装置70为锁定状态,所以如图9所示,腿脚支撑部32被保持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状态。
当通过乘客对上述开关进行接通操作(正转操作)而旋转驱动轴75绕自身的轴线正转时,内齿齿轮73相对于基板72正转(绕图9、图10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伸展,处于收缩状态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向前方伸展。这样,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具有将自身的旋转力向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传递,使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伸展(及收缩)的功能。而且,在腿脚支撑部32到达所希望的位置(使用区域的任意位置)时,如果乘客对上述开关进行断开操作,则锁定装置71恢复到锁定状态,因此,腿脚支撑部32被保持在该所希望位置(参照图10)。
另一方面,在腿脚支撑部32位于使用区域的任意位置时,如果对上述开关进行接通操作(逆转操作),则旋转驱动轴75绕自身的轴线逆转。于是,内齿齿轮73相对于基板72逆转(向图9、图10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收缩。而且,当腿脚支撑部32恢复到收纳位置时,从蓄电池向电动机78的电力供给被遮断,因此,锁定装置71成为锁定状态,腿脚支撑部32被保持在收纳位置(参照图9)。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腿脚支撑装置13、70由于经由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将锁定装置40、71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接,所以可以将锁定装置40、71配置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周边(侧面观察不同于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重叠的部分的部位)。因此,相比在与(通常仅存在窄的空间)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重叠的部分配置锁定装置40、71的情况,能够简单地安装锁定装置40、71。
进而,在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的情况下,将锁定装置71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周边,因此,与锁定装置71联系的电动机单元77也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周边。因此,相比在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重叠的部分配置电动机单元77的情况,能够容易地进行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向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的设计变更。
另外,在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的情况下,将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67经由链接件机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连接,因此,能够将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67配置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周边(侧面观察不同于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重叠的部分的部位)。因此,相比在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重叠的部分(通常仅存在窄的空间的部分)配置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67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安装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67。
另外,由于在固定部14B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之间设有弹簧装置67,所以仅通过将固定部14A、14B固定于车辆用座椅10,即可将腿脚支撑装置13安装在车辆用座椅10上。因此,不仅为具备对腿脚支撑部32移动施力的弹簧装置67的构造,而且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车辆用座椅10侧的安装。
另外,当在使腿脚支撑部32移动至使用区域后,乘客将脚置于腿脚支撑部32上时,虽然脚的重量通过腿脚支撑部32和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作用于第三链接件53上,但由于将第三链接件53(结合用凹部54)固定于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该轴线方向的中央部),所以相比将第三链接件53连接于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端部(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该轴线方向的端部)的情况,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能够可靠地承受该重量。另外,在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电动机78的驱动力经由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左右均等地传递给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所以能够使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顺畅地动作。
另外,由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及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由三个链接件(第一链接件50、第二链接件51、及第三链接件53、和第一链接件58、第二链接件60、及第三链接件62)构成,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在将锁定装置40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将腿脚支撑部32(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维持在不动状态。即,将能够变形的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和固定部14A、14B连接的链接件机构也可以利用两个链接件构成,在由两个链接件构成链接件机构的情况下(将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的一链接件连接于固定部14A、14B侧,将另一链接件连接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侧的情况下),将安装于一链接件的销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于穿设于另一链接件的长孔,因此,在将锁定装置40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腿脚支撑部32(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仅以长孔和销的间隙量进行晃动。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固定部14A(14C)和固定部14B一体化,由一个部件构成固定部。
另外,也可以将类型与发条式的弹簧装置67不同的弹簧装置(例如螺旋弹簧、板簧等)设于固定部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之间(也可以将这些弹簧装置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另外,也可以利用气体阻尼器作为施力装置,并将气体阻尼器的两端部(气缸和连杆)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另外,还可以省略安装用托架66,并在一体形成于固定部14B的突部卡止弹簧装置的一端。
另外,也可以通过变更链接件的数量及配置或各链接件的具体的形状而将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设为由其它构造构成的链接件机构。
另外,也可以在连结轴16护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上一体成形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构成要素即第三链接件53、施力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即第三链接件62相当的链接件(突片)。另外,也可以在基板42上一体形成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构成要素即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另外,也可以在内齿齿轮73(旋转部)上一体形成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构成要素即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
另外,也可以将第三链接件53(结合用凹部54)固定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的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中央点或比中央点稍靠左侧。
也可以经由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将锁定装置40的齿轮板41和基板42分别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和腿脚支撑部32连接,或分别与固定部14A和腿脚支撑部32连接。
另外,也可以将动力式腿脚支撑装置70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各链接件的形状设为与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各链接件不同的形状。
而且,在手动式腿脚支撑装置13的情况下,在与齿轮板41的内齿齿轮的齿数相同数量的位置,代替能够选择性地保持腿脚支撑部32的上述锁定装置40,也可以利用保持位置少的锁定装置。这种锁定装置例如可以通过形成于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15和腿脚支撑部32的一方的多个锁定槽、和设于另一方的相对于各锁定槽可选择性地卡合/脱离的锁定销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中,锁定装置的安装、以及用于使锁定装置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动作的驱动源的安装容易,而且,在将锁定装置设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将腿脚支撑部及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保持为不动状态。

Claims (2)

1.一种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
腿脚支撑部,其在接近该固定部的收纳位置和离开该固定部的使用区域之间能够移动;
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同时支撑所述腿脚支撑部,使所述腿脚支撑部向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
锁定装置,其使手动操作装置和驱动源选择性地离合,通过该动操作装置的操作力或该驱动源的驱动力,切换为限制该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动作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限制的解锁状态;
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其将所述锁定装置和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连结;
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能够旋转的旋转部;
所述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具备:
锁定装置侧链接件,其与所述锁定装置的所述旋转部一起旋转;
中间链接件,其能够旋转地连接于该锁定装置侧链接件;
位移机构侧链接件,其与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动作一体旋转,且能够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中间链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连结轴,
所述位移机构侧链接件在所述连结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腿脚支撑部位移机构的中央部以固定状态连接于所述连结轴。
CN201280052662.2A 2011-10-28 2012-10-25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Pending CN1038892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7952 2011-10-28
JP2011237952A JP5809928B2 (ja) 2011-10-28 2011-10-28 車両シート用オットマン装置
PCT/JP2012/077617 WO2013062053A1 (ja) 2011-10-28 2012-10-25 車両シート用オットマ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9275A true CN103889275A (zh) 2014-06-25

Family

ID=4816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2662.2A Pending CN103889275A (zh) 2011-10-28 2012-10-25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09928B2 (zh)
CN (1) CN103889275A (zh)
WO (1) WO20130620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2072A (zh) * 2015-02-13 2015-05-20 佛山市东品美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腿部滑动紧锁机构
CN107020990A (zh) * 2015-12-24 2017-08-08 现代岱摩斯 用于车辆座椅的支腿装置
CN108725282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1772A (ja) * 1999-01-14 2000-07-25 Ikeda Bussan Co Ltd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2119376A (ja) * 2000-10-18 2002-04-2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CN2647648Y (zh) * 2003-09-12 2004-10-13 邹耀忠 汽车座椅调角器
CN2794921Y (zh) * 2005-04-22 2006-07-12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US200601580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ttoma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4689B2 (ja) * 2005-01-19 2011-04-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4210742B2 (ja) * 2005-05-02 2009-01-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1772A (ja) * 1999-01-14 2000-07-25 Ikeda Bussan Co Ltd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2119376A (ja) * 2000-10-18 2002-04-2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CN2647648Y (zh) * 2003-09-12 2004-10-13 邹耀忠 汽车座椅调角器
US200601580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ttoman device
CN2794921Y (zh) * 2005-04-22 2006-07-12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2072A (zh) * 2015-02-13 2015-05-20 佛山市东品美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腿部滑动紧锁机构
CN107020990A (zh) * 2015-12-24 2017-08-08 现代岱摩斯 用于车辆座椅的支腿装置
CN107020990B (zh) * 2015-12-24 2019-03-08 现代岱摩斯 用于车辆座椅的支腿装置
CN108725282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CN108725282B (zh) * 2017-04-21 2020-09-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2053A1 (ja) 2013-05-02
JP2013094299A (ja) 2013-05-20
JP5809928B2 (ja)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153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
JP700427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1670793B (zh) 车辆用电动座椅驱动设备
EP2050614B1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2233833A (zh) 用于调整车辆座椅高度的装置
US20120126603A1 (en) Fitting for a vehicle seat
CN103889275A (zh) 车辆座椅用腿脚支撑装置
CN102036850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系统
JP4880088B2 (ja) 多軸駆動装置
CN108407672B (zh) 座椅驱动装置
CN101849748A (zh) 座椅斜倚装置
JP2014151040A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KR10257436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듀얼 릴리즈 액츄에이터
JP2015108381A (ja) 減速装置及びシート駆動装置
CN101317022B (zh) 摩擦锁紧机构
CN107249392A (zh) 反作用力机构以及使用该反作用力机构的椅子
JP20112132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9923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80361885A1 (en) Motion conversion device for vehicle
KR20100042733A (ko) 차량 시트용 올덤 커플링 타입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2018192889A (ja) シート駆動装置
WO2011102048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及びシート
CN104125896A (zh)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JP2011079472A (ja) モーターの回転トルク伝達機構および該機構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147464A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