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896A -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5896A
CN104125896A CN201380010181.XA CN201380010181A CN104125896A CN 104125896 A CN104125896 A CN 104125896A CN 201380010181 A CN201380010181 A CN 201380010181A CN 104125896 A CN104125896 A CN 104125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ody
chain fitting
swivel
initial position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01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5896B (zh
Inventor
铃木宏行
山崎琢史
樱井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r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25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5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8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能够防止因弹簧装置的弹力而移动体从初始位置向前方的使用区域侧急剧移动,且移动体在使用区域的前方移动不会不顺畅。其解决手段在于,具备:第一转动链接件(61),其绕转动轴(63)可转动;第二转动链接件(58),其绕转动轴(59)可转动,且与弹簧装置(73)连接;卡合孔(62),其设于第一转动链接件和第二转动链接件的一方;卡合部件(60),其设于第一转动链接件和第二转动链接件的另一方,与卡合孔可相对移动地卡合,随着移动体(32)从初始位置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一方的所述转动链接件(61)的转动轴(63)的距离逐渐变化,由此使第一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变化。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安装于车辆座椅上使用的用于载置乘客的脚的脚踏等进行移动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座椅用脚踏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有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
该脚踏装置具备:相对于座椅的固定部(托架)、可伸展及收缩且由固定部支承一端(后端)的链接件机构、由链接件机构的另一端(前端)支承的脚踏、将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链接件机构的气体阻尼器(施力装置)。气体阻尼器具备:安装于固定部的气缸、相对于气缸滑动自如且前端连接于链接件机构的活塞、对气体阻尼器的伸缩动作(活塞相对于气缸的滑动动作)进行限制及限制解除的锁定装置。
在链接件机构及气体阻尼器处于收缩状态且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脚踏位于接近固定部侧的缩回位置。
当解除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时,通过气体阻尼器的弹力(活塞的移动力),链接件机构成为伸展状态,脚踏从缩回位置向前方移动。而且,在脚踏移动至对于乘客而言容易使用的位置时,如果使锁定装置返回锁定状态,则气体阻尼器不能伸缩,链接件机构不能变形。其结果,由于脚踏被保持于该位置,所以就座于座椅的乘客能够将自己的脚置于脚踏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9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气体阻尼器的弹力在处于收缩状态时为最大,随着伸长而逐渐减小。因此,在所述脚踏装置中,在脚踏位于缩回位置时(气体阻尼器处于收缩状态时),如果解除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则可能因气体阻尼器的强的弹力而脚踏急剧向前方移动(链接件机构急剧伸长)。
另一方面,随着脚踏接近前端位置侧,气体阻尼器的弹力逐渐减小,因此,从脚踏的前端位置附近到前端位置的移动可能不顺畅。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能够防止因弹簧装置的弹力而移动体从初始位置向前方的使用区域侧急剧移动,且移动体的在使用区域的前方移动不会不顺畅。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移动体,其在与该固定部接近的初始位置和从该固定部向前方离开的使用区域之间可移动;移动机构,其支承该移动体,且使该移动体向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传递链接件机构,其一端与该移动机构连接,将进入另一端的输入经由该一端向所述移动机构输出;弹簧装置,其将使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侧移动的弹力赋予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所述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第二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且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卡合孔,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的一方;卡合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的另一方,与所述卡合孔可相对移动地卡合,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所述一方的所述转动链接件的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化,由此使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变化。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上设有所述卡合孔,在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上设有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第一转动链接件的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长的所述卡合部件。
根据其它方式,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移动体,其在与该固定部接近的初始位置和从该固定部向前方离开的使用区域之间可移动;移动机构,其支承该移动体,且使该移动体向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传递链接件机构,其一端与该移动机构连接,将进入另一端的输入经由该一端向所述移动机构输出;弹簧装置,其将使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侧移动的弹力赋予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所述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卡合孔,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卡合部件,其通过所述弹簧装置的弹力进行移动,且与所述卡合孔可相对移动地卡合,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长。
无论哪一方式,所述卡合孔都可以为非直线形状。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卡合孔具备:所述移动体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第一区域;所述移动体在比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更靠所述前端位置侧的第二中间位置和所述前端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且向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弹簧装置的弹力,在移动体位于初始位置时为最大,随着移动体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而逐渐减小。因此,在通过弹簧装置的弹力使移动体从初始位置向使用区域侧移动时,从弹簧装置对链接件机构作用大的弹力。但是,由于此时的一方的转动链接件(具有卡合孔的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轴和卡合部件的距离发生变化(变短),所以起因于卡合部件的移动力的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减小。因此,移动体不会从初始位置向使用区域侧急剧移动。
另一方面,虽然随着移动体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而弹簧装置的弹力逐渐减小,但由于一方的转动链接件(具有卡合孔的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轴和卡合部件的距离逐渐变化(变长),所以起因于卡合部件的移动力的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不会大幅降低。因此,移动体的在使用区域的前方移动不会不顺畅。
另外,由于通过相互卡合的卡合孔和卡合部件进行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的控制,所以能够可靠地控制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
在将弹簧装置和卡合部件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卡合部件的举动容易不稳定,因此,转动转矩的控制可能不可靠。
但是,如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在弹簧装置和卡合部件之间存在链接件时,卡合部件的举动稳定,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控制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
如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那样构成时,可以根据移动体的移动位置任意调整卡合部件和卡合孔之间产生的阻力。
如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那样构成时,在移动体在初始位置和使用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时(卡合部件与第一区域卡合时),卡合部件和卡合孔之间产生的阻力增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移动体从初始位置向使用区域侧急剧移动。
另一方面,在移动体在第二中间位置和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之间移动时(卡合部件与第二区域卡合时),卡合部件和卡合孔之间产生的阻力减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移动体在比使用区域的中间位置更靠前方的区域的前方移动不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垫和安装于座椅垫的前部的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的、脚踏位于缩回位置时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2是将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与图1相同的侧视图。
图3是将脚踏移动至前端位置时的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侧视图。
图4是将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省略表示的与图3相同的侧视图。
图5是从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的前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脚踏位于前端位置时的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的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省略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脚踏位于缩回位置时的固定部、弹簧装置、及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脚踏位于使用区域的中间位置时的与图7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脚踏位于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时的与图7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第一变形例的与图7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第一变形例的与图9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第二变形例的卡合孔的侧视图。
图13是第三变形例的卡合孔的侧视图。
图14是第四变形例的与图7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图15是第四变形例的与图9相同的放大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     车辆用座椅
11     座椅垫
13     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驱动装置)
14A    固定部
14A1   结合孔
14B    固定部
15     脚踏位移机构(移动机构)
16     连结轴
17     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
17a    结合用凹部
18     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
20     旋转连接销
21     脚踏侧后部链接件
22、23 旋转连接销
24     脚踏侧前部链接件
25     旋转连接销
32     脚踏(移动体)
33   基板
33a  固定托架
35   坐垫
37   旋转连接销
39   转动连接轴
40   锁定装置
41   基板
42   齿轮板
43   转动中心轴
45   转动杆
46   操作线
48   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49   托架
50   第一链接件
51   第二链接件
52   连结销
53   第三链接件
54   结合用凹部
55   连结销
57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传递链接件机构)
58   第一链接件(第二转动链接件)
58a  弹簧连接片
59   连结销(转动轴)
60   卡合销(卡合部件)
61   第二链接件(第一转动链接件)
62   卡合孔
63   转动支承軸(转动轴)
65   第三链接件
66   连结销
67   第四链接件
68   结合用凹部
69     连结销
71     安装用托架(固定部)
73     弹簧装置(施力装置)
75     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驱动装置)
76、77 卡合孔
85     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驱动装置)
86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
87     第一链接件(第一转动链接件)
88     卡合孔
89     第二链接件
90     弹簧安装销
91     转动支承销(转动轴)
92     第三链接件
93     连结销
94     第四链接件
95、96 连结销
97     第五链接件
98     结合用凹部
99     连结销
100    拉伸弹簧(弹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方向以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是具备直接或间接安装于车辆地板上的座椅垫11和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垫11的后部的座椅靠背(图示省略)的靠背可调座椅。在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垫11的下面的前端部安装有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13(驱动装置)。
脚踏装置13为以下说明的构造。
脚踏装置13具备左右一对固定部14A、14B。在形成于左右固定部14A、14B的圆形孔内,分别可转动地嵌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的连结轴16的两端部。在连结轴16的两处,分别以固定状态嵌合截面形状形成コ字形状并且在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左右两侧壁上形成的结合用凹部17a。另外,在左右固定部14A、14B,利用向左右方向伸出的一对旋转连接销20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左右一对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一端部。如图所示,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和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侧面观察大致平行,侧面观察到的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长度为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大致一半。在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两侧壁的中间部和左右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的另一端部,利用均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22、2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向与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及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不同的方向伸出的左右一对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的中间部和一端部。在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的两侧壁的另一端部,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25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与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大致平行的脚踏侧前部链接件24的左右两侧壁的一端部。
连结轴16、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旋转连接销20、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旋转连接销22、23、脚踏侧前部链接件24、及旋转连接销25为由链接件机构构成的脚踏位移机构15(移动机构)的构成要素(左侧的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和右侧的固定部侧下部链接件18、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相互同步转动)。脚踏位移机构15可变形为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及收缩状态和最大展开状态之间的各状态。
在脚踏位移机构15的左右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及脚踏侧前部链接件24的前端部安装有脚踏32(移动体)。脚踏32具备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的基板33、和固定于基板33的表面及周面的坐垫35(参照图1、图2的虚线)。
在基板33的左右两侧的固定托架33a上,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旋转连接销37可转动地连接脚踏侧前部链接件24的左右两侧壁的端部。另外,在基板33的固定托架33a上,利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转动连接轴39可转动地连接左右的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的端部。这样,脚踏32由于被可转动地支承于脚踏位移机构15(脚踏侧后部链接件21、脚踏侧前部链接件24),所以与脚踏位移机构15的收缩动作及展开动作连动,使相对于固定部14A、14B的前后方向距离变化。即,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上述收缩状态时,脚踏32位于图1、图2所示的缩回位置(初始位置),当处于收缩状态的脚踏位移机构15朝向前方伸展时,脚踏32移动至使用区域(在缩回位置前方的区域)。而且,在脚踏位移机构15朝向前方最大限伸展时,脚踏32位于图3、图4、图6所示的前端位置(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
在右侧的固定部14A的内侧面安装有锁定装置40。众所周知,该锁定装置40也可以适用于座椅垫11和座椅靠背的转动连接部。因此,虽然锁定装置40的详细说明省略,但简单说明其构造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板41、齿轮板42、转动中心轴43、可动锁定部件、及弹簧。圆盘状的基板41通过将形成于其右侧面的凸部与形成于固定部14A的结合孔14A1嵌合,而固定于固定部14A。在形成于基板41的左侧面的圆形凹部(由环状壁包围的空间),可相对转动地嵌合有比基板41小径的圆盘状部件即齿轮板42,基板41及齿轮板42的外周部相互在径向对向。在齿轮板42的内周面整体形成有(将数十个或100个以上的多个齿轮齿在周方向并排的构造)内齿齿轮。在基板41和齿轮板42的中心部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向左右方向延伸且贯通该中心部的转动中心轴43。在基板41的上述圆形凹部配设有相对于基板41不能相对转动且在径向可相对移动的可动锁定部件。可动锁定部件具备外齿齿轮(具有比齿轮板42的内齿齿轮少的数量的齿轮齿)。可动锁定部件与转动中心轴43的转动动作连动,在外齿齿轮与齿轮板42的内齿齿轮啮合的锁定位置和从内齿齿轮向内周侧分开的解锁位置之间相对于基板41在径向可相对移动,且利用省略图示的弹簧的弹力向锁定位置侧施力。因此,在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基板41和齿轮板42相对不能转动,当对抗弹簧的弹力而使转动中心轴43向一方向转动时,可动锁定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因此,基板41和齿轮板42可相对转动。
在固定部14A的右侧配设有将其一端部(基端部)固定于转动中心轴43的右端部的转动杆45,在转动杆45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连接操作线46的一端。在操作线46的另一端安装有省略图示的操作旋钮(手动操作装置)。在未操作操作旋钮时(位于初始位置时),锁定装置40通过上述弹簧的弹力被保持在锁定状态(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当对抗上述弹簧的弹力而操作操作旋钮时(移动到操作位置时),锁定装置40处于解锁状态(可动锁定部件位于解锁位置)。
在齿轮板42的左侧面联接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具备: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第二链接件51、连结销52、第三链接件53(结合用凹部54)、及连结销55。
在固定于齿轮板42的左侧面的托架49上一体突设有第一链接件50。第一链接件50相比托架49位于更右侧。直线延伸的板状的第二链接件51的一端部位于第一链接件50的前端部的右侧,第一链接件50的前端部和第二链接件51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2可转动地连接。左右方向位置与第一链接件50一致的板状的第三链接件53的一端部位于第二链接件51的另一端部的左侧,第二链接件51的另一端部和第三链接件53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5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链接件53上凹设有结合用凹部54,结合用凹部54嵌合固定于连结轴16(参照图6)。
这样,由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经由锁定装置40将固定部14A和脚踏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联系起来,所以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动作与脚踏位移机构15的动作联系起来。即,在脚踏位移机构15位于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成为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成为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但是,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仅追随脚踏位移机构15的动作(连结轴16的转动),不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侧向脚踏位移机构15(连结轴16)传递转动力。
另外,在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可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不能动作,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联系的脚踏位移机构15也不能动作。因此,通过将锁定装置40设为锁定状态,能够保持脚踏位移机构15的状态及脚踏32的位置。
在左侧的固定部14B的内侧面和连结轴16之间,设有具备第一链接件58(第二转动链接件)、连结销59(转动轴)、卡合销60(卡合部件)、第二链接件61(第一转动链接件)、转动支承销63(转动轴)、第三链接件65、连结销66、第四链接件67、及连结销69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传递链接件机构)。
板状的第一链接件58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9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部14B的内侧面。如图所示,在第一链接件58上,通过将其局部切开而形成弹簧连接片58a。另外,在第一链接件58的连结销59的相反侧的端部,固定有朝向左侧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卡合销60。板状的第二链接件61的一端部位于第一链接件58的另一端部的左侧。在第二链接件61上形成有由向第二链接件6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卡合孔62,在卡合孔62内滑动自如地卡合卡合销60。卡合销60相对于卡合孔62的卡合部位的直径与卡合孔62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卡合销60相对于卡合孔62滑动而不碰撞。第二链接件61相对于贯通第二链接件61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支承销63可转动,转动支承销63的左端部被固定于固定部14B。板状的第三链接件65的一端部位于第二链接件61的另一端部的左侧。第二链接件61的另一端部和第三链接件65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66可转动地连接。与第三链接件53大致相同形状的第四链接件67的一端部位于第三链接件65的另一端部的左侧,第三链接件65的另一端部和第四链接件67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69可转动地连接。第四链接件67的结合用凹部68嵌合固定于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左端部附近(参照图6)。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实质上同步动作。因此,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图1、图2所示的收缩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图3、图4所示的最大展开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3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
在固定部14B的周缘部一体突设有安装用托架71,在安装用托架71上固定有发条式(漩涡状)的弹簧装置73的一端部(内周侧端部)。进而,弹簧装置73的另一端部(外周侧端部)固定于第一链接件58的弹簧连接片58a。如图2、图4所示,无论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脚踏位移机构15、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处于何种状态时,侧面观察,连结销59都位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的中心部(参照图2、图4)。
弹簧装置73从自由状态向缩径方向可弹性变形,当解除向缩径方向的弹性变形状态时,其返回自由状态,此时,产生转动弹力。通过弹簧装置73从缩径状态返回自由状态而产生的转动弹力的方向为图2、图4的顺时针方向,因此,当锁定装置40处于解锁状态时(可动锁定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时),因弹簧装置73的转动弹力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向最大伸展状态侧变形。另外,弹簧装置73的弹性变形量(转动弹力)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为图1、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脚踏位移机构15为收缩状态时)为最大,随着脚踏位移机构15伸展而逐渐减小,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为图3、图4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脚踏位移机构15为最大展开状态时)为最小。
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第一链接件58、第二链接件61、第三链接件65、及第四链接件67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通过将锁定装置40设为解锁状态,当弹簧装置73的弹力波及第一链接件58时,卡合销60按压卡合孔62的一侧的内侧面(图7的下方的内侧面),因此,第一链接件58以连结销59为中心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第二链接件61以转动支承销63为中心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的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6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1。
当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通过弹簧装置73的弹力伸展且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时,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6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2。
当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通过弹簧装置73的弹力进一步伸展并成为图9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6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3。
卡合销60和卡合孔62实现的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力向第二链接件61的传递效率(以下称作“链接件间传递效率”)与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63之间的直线距离成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63之间的直线距离伴随脚踏32从缩回位置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移动而逐渐增大,在L1、L2、L3之间,L1<L2<L3的关系成立。因此,链接件间传递效率在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折叠状态时)为最低,随着脚踏32向前方移动而逐渐增大,在脚踏32位于使用区域的前端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最大伸展状态时)为最高。
以上说明的结构的脚踏装置13,通过利用螺栓等将左右的固定部14A、14B分别固定于座椅垫11的下面的前端部,而可以安装于车辆用座椅10上(参照图1)。
接着,对脚踏装置13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脚踏32位于图1、图2所示的缩回位置(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且未操作操作旋钮时(操作旋钮位于上述初始位置,且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1、图2所示,脚踏32被保持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状态。
当通过乘客用手等操作操作旋钮(向上述操作位置移动),而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时,通过弹簧装置73的转动弹力,处于折叠状态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伸展,因此,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动作连动,处于收缩状态的脚踏位移机构15向前方伸展。而且,在脚踏32到达所希望的位置(使用区域的任意位置)时,如果乘客解除向操作旋钮的操作力(操作旋钮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则通过锁定装置40的上述弹簧的弹力使锁定装置40恢复为锁定状态,因此,通过锁定装置40将脚踏32保持于该所希望位置。
另外,在脚踏32移动到该所望位置后,通过操作操作旋钮而使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后,对抗弹簧装置73的弹力将脚踏32向后方按压时,脚踏位移机构15收缩,脚踏32向缩回位置侧移动。而且,在脚踏32移动至缩回位置时,如果使锁定装置40返回到锁定状态,则能够将脚踏32保持在缩回位置。
如上所述,弹簧装置73的弹性变形量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为最大,因此,如果在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装置40切换为解锁状态,则弹簧装置73产生的大的转动弹力波及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脚踏位移机构15),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力成为P1。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此时的卡合销60和卡合孔62实现的链接件间传递效率为最小,因此,此时的第二链接件61的转动转矩T1=P1×L1不能成为太大的值。因此,在缩回位置中,静止的脚踏32不会因弹簧装置73的强的弹力而急剧地向使用区域侧移动。
当脚踏32向前方移动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时,弹簧装置73的转动弹力减小。但是,此时的链接件间传递效率比图7时大,因此,如果将此时的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力设为P2(<P1),则此时的第二链接件61的转动转矩T2=P2×L2不会从T1大幅降低。当脚踏32进一步向前方移动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成为图9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弹簧装置73的转动弹力进一步减小。但是,由于此时的链接件间传递效率比图8时更大,所以如果将此时的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力设为P3(<P2),则此时的第二链接件61的转动转矩T3=P3×L3不会从T1、T2大幅降低。因此,即使随着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接近最大伸展状态,弹簧装置73的转动弹力逐渐降低,也能够使脚踏32顺畅(尽快)地移动至前端位置。
另外,由于利用相互卡合的卡合孔62和卡合销60进行第二链接件61的转动转矩的控制,所以能够可靠地控制第二链接件61的转动转矩。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脚踏装置13,由于经由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将锁定装置40与脚踏位移机构15连接起来,所以可以将锁定装置40配置在脚踏位移机构15的周边(侧面观察为不同于与脚踏位移机构15重合的部分的场所)。因此,相比在(通常仅存在窄的空间)与脚踏位移机构15重合的部分配置锁定装置40的情况,能够简单地安装锁定装置40。
进而,脚踏装置13,由于经由链接件机构(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将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73与脚踏位移机构15连接起来,所以能够将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73配置在脚踏位移机构15的周边(侧面观察为不同于与脚踏位移机构15重合的部分的场所)。因此,相比在与脚踏位移机构15重合的部分(仅存在窄的空间的部分)配置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73的情况,能够简单地安装锁定装置40及弹簧装置73。
另外,脚踏装置13,由于在固定部14B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之间设置弹簧装置73,所以仅将固定部14A、14B固定于车辆用座椅10上,即可安装在车辆用座椅10上。因此,为具备对脚踏32移动施力的弹簧装置73的构造,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车辆用座椅10侧的安装。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可以实施各种变形并实施。
例如可以以图10、图11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方式实施。
该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75(驱动装置)的第二链接件61上形成的卡合孔76为侧面观察大致圆弧形状。
如果将卡合孔76的一端侧的区域(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和缩回位置附近的第一中间位置之间时卡合销60卡合的区域。第一区域)的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设为LA,将另一端侧的区域(脚踏32位于前端位置和前端位置附近的第二中间位置之间时卡合销60卡合的区域。第二区域)的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设为LB,将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的卡合销60的移动方向(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设为DA,将脚踏32位于前端位置时的卡合销60的移动方向(第一链接件58的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设为DB,将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的LA和DA构成的角度设为θA,将脚踏32位于前端位置时的LB和DB构成的角度设为θB,则θA>θB的关系成立。
因此,脚踏32从缩回位置向前方移动时的卡合销60和卡合孔62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脚踏32移动至前端位置时的卡合销60和卡合孔62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缩回位置成为静止的脚踏32因弹簧装置73的强的弹力而急剧地向使用区域侧移动,且能够更可靠地实现脚踏32的前端位置(附近)的顺畅的移动。
此外,如果为θA>θB的关系成立的非直线形状,则卡合孔的形状不限于图10、图11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图12所示将直线延伸的两个部位连接的形状(不是圆弧的形状)即第二变形例的卡合孔77、或如图13所示作为整体形成大致台形的第三变形例的卡合孔78。
进而,也可以将卡合孔62、76、77、78设于第一链接件58侧,将卡合销60固定于第二链接件61侧。该情况下,以随着脚踏32从缩回位置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从连结销59到卡合销60的距离逐渐缩短的方式设定卡合孔62、76、77、78相对于第一链接件58的形成位置及形状、以及卡合销60相对于第二链接件61的安装位置。
另外,也可以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中省略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并将第二链接件51的端部经由连结销52与齿轮板42可转动地连接起来。
另外,通过将固定部14A和固定部14B一体化,也可以利用一个部件构成固定部。
另外,也可以将类型与发条式的弹簧装置73不同的弹簧装置(例如螺旋弹簧、板簧等)设于固定部(或链接件等的移动部件)和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之间(也可以将这些弹簧装置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固定部(或链接件等的移动部件)和第一链接件58)。
图14、图15中公开的第四变形例的手动操作式脚踏装置85(驱动装置)为应用了类型与弹簧装置73不同的弹簧装置的变形例之一例。
在左侧的固定部14B的内侧面和连结轴16之间设有具备第一链接件87、第二链接件89、弹簧安装销90、转动支承销91、第三链接件92、连结销93、第四链接件94、连结销95、连结销96、第五链接件97、及连结销99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
在板状的第一链接件87上形成有由向第一链接件8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卡合孔88。板状的第二链接件89位于第一链接件87的左侧,在形成于第二链接件89的一端部的贯通孔上嵌合固定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弹簧安装销90。第一链接件87及第二链接件89的中间部彼此相互在左右方向重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支承销91贯通第一链接件87及第二链接件89的该重合部分。转动支承销91可相对转动地支承第一链接件87及第二链接件89,转动支承销91的左端部以固定状态支承于固定部14B。板状的第三链接件92的一端部位于第一链接件87的一端部的左侧,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93将第一链接件87的一端部和第三链接件92的一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比第三链接件92短的板状的第四链接件94位于第二链接件89及第三链接件92的左侧。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95将第二链接件89的另一端部(弹簧安装销90的相反侧的端部)和第四链接件94的一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96将第三链接件92的中间部和第四链接件94的另一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第三链接件53大致相同形状的第五链接件97的一端部位于第三链接件92的另一端部(连结销93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右侧,第三链接件92的另一端部和第五链接件97的一端部通过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销99可转动地连接。第五链接件97的结合用凹部98嵌合固定于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左端部附近。
第一链接件87的另一端部(连结销93的相反侧的端部)到转动支承销91的直线距离为距离a1,弹簧安装销90到转动支承销91的直线距离为距离a2。另外,转动支承销91到连结销95的直线距离和转动支承销91到连结销93的直线距离同为距离b,距离b比距离a1、a2短。进而,连结销93到连结销96的直线距离和连结销95到连结销96的直线距离相同。
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与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实质上同步动作。即,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成为图14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最大展开状态时,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成为图15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
在弹簧安装销90上安装拉伸弹簧100(弹簧装置)的一端,在拉伸弹簧100的另一端安装卡合销60。卡合销60相对于卡合孔88滑动自如地卡合。卡合销60相对于卡合孔88的卡合部位的直径与卡合孔88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卡合销60相对于卡合孔88滑动而不碰撞。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处于图14所示的折叠状态时,拉伸弹簧100从自由状态大幅伸展,因此,拉伸弹簧100将第一链接件87和第二链接件89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但是,在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链接件87和第二链接件89被保持于图14所示的位置。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处于图14所示的折叠状态时的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9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4。
另一方面,当锁定装置40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拉伸弹簧100的弹力(拉伸力),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向最大伸展状态侧变形。另外,拉伸弹簧100的弹性变形量(弹力。拉伸弹簧100的全长)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处于图14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时)为最大,随着脚踏位移机构15伸展而逐渐减小,在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处于图15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最大展开状态时)为最小。卡合销60和转动支承销91之间的直线距离伴随脚踏32从缩回位置向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移动而逐渐增大,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57处于图15所示的最大伸展状态时的直线距离为L5(>L4)。
以上说明的结构的脚踏装置85通过利用螺栓等将左右的固定部14A、14B分别固定于座椅垫11的下面的前端部,而可以安装在车辆用座椅10上。
接着,对脚踏装置85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脚踏32位于图14所示的缩回位置(脚踏位移机构15处于收缩状态),且未操作操作旋钮时(操作旋钮位于上述初始位置,锁定装置40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14所示,脚踏32被保持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状态。
当通过乘客用手等操作操作旋钮(向上述操作位置移动),而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时,通过弹簧装置100的转动弹力,处于折叠状态的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伸展,因此,与弹簧装置侧链接件机构86(及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动作连动,处于收缩状态的脚踏位移机构15向前方伸展。而且,在脚踏32到达所希望的位置(使用区域的任意位置)时,如果乘客解除向操作旋钮的操作力(操作旋钮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则通过锁定装置40的上述弹簧的弹力使锁定装置40恢复为锁定状态,因此,通过锁定装置40将脚踏32保持于该所希望位置。
另外,在脚踏32移动到该所希望位置后,通过操作操作旋钮而使锁定装置40成为解锁状态后,对抗弹簧装置100的弹力将脚踏32向后方按压时,脚踏位移机构15收缩,脚踏32向缩回位置侧移动。而且,在脚踏32移动至缩回位置时,如果使锁定装置40返回到锁定状态,则能够将脚踏32保持在缩回位置。
就以上说明的第四变形例的脚踏装置85而言,拉伸弹簧100的弹力也在脚踏32位于缩回位置时为最大,随着脚踏32朝向前端位置而逐渐减小。但是,由于L4<L5,所以承受拉伸弹簧100的弹力的卡合销60的移动力向第一链接件87(卡合孔88)的传递效率在图14时为最小,在图15时为最大。
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防止在缩回位置中静止的脚踏32因拉伸弹簧100的强的弹力而急剧地向使用区域侧移动,且能够实现脚踏32的前端位置(附近)的顺畅的移动。
此外,也可以省略第二链接件89、第四链接件94、及连结销95、96,在(比图示形状大型化的)固定部14B安装拉伸弹簧100的一端(卡合销60的相反侧的端部)。
进而,也可以在将安装用托架71与固定部14B分体成形之后,将该安装用托架71固定于固定部14B。
另外,也可以通过变更链接件的数量及配置或各链接件的具体的形状,而将脚踏位移机构15制成由其它构造构成的链接件机构。
另外,也可以在连结轴16及固定部侧上部链接件17上,一体成形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构成要素即第三链接件53、及施力装置侧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即与第四链接件67相当的链接件(突片)。另外,也可以在齿轮板42上一体形成锁定装置侧链接件机构48的构成要素即托架49(第一链接件50)。
另外,也可以将第三链接件53(结合用凹部54)固定于脚踏位移机构15的连结轴16的轴线方向的中央点或比中央点稍靠左侧。
进而,代替能够在与齿轮板42的内齿齿轮的齿数相同数量的位置选择性地保持脚踏32的上述锁定装置40,也可以利用保持位置少的锁定装置。这种锁定装置可以由例如形成于脚踏位移机构15和脚踏32的一方的多个锁定槽、和相对于设于另一方的各锁定槽可选择性地卡合/脱离的锁定销构成。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与脚踏装置不同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用于使相对于座椅主体(在缩回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桌子(移动体)移动的驱动装置、及用于使用于推压腰部支撑的座椅靠背坐垫的板(移动体)移动的驱动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能够防止因弹簧装置的弹力而移动体从初始位置向前方的使用区域侧急剧地移动,且移动体的使用区域的前方移动不会不顺畅,所以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
移动体,其在与该固定部接近的初始位置和从该固定部向前方离开的使用区域之间可移动;
移动机构,其支承该移动体,且使该移动体向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
传递链接件机构,其一端与该移动机构连接,将进入另一端的输入经由该一端向所述移动机构输出;
弹簧装置,其将使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侧移动的弹力赋予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
所述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
第二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且与所述弹簧装置连接;
卡合孔,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的一方;
卡合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的另一方,与所述卡合孔可相对移动地卡合,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所述一方的所述转动链接件的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化,由此使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的转动转矩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上设有所述卡合孔,
在所述第二转动链接件上设有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第一转动链接件的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长的所述卡合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为非直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具备:
所述移动体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第一区域;
所述移动体在比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更靠所述前端位置侧的第二中间位置和所述前端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且向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小。
5.一种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
移动体,其在与该固定部接近的初始位置和从该固定部向前方离开的使用区域之间可移动;
移动机构,其支承该移动体,且使该移动体向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移动;
传递链接件机构,其一端与该移动机构连接,将进入另一端的输入经由该一端向所述移动机构输出;
弹簧装置,其将使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侧移动的弹力赋予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
所述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转动链接件,其为所述传递链接件机构的构成要素,绕自身的转动轴可转动;
卡合孔,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链接件;
卡合部件,其通过所述弹簧装置的弹力进行移动,且与所述卡合孔可相对移动地卡合,随着所述移动体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使用区域的前端位置侧移动,到所述转动轴的距离逐渐变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为非直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具备:
所述移动体在初始位置和所述使用区域的第一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第一区域;
所述移动体在比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更靠所述前端位置侧的第二中间位置和所述前端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件卡合且向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方向构成的角度小。
CN201380010181.XA 2012-03-23 2013-03-13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5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242A JP5902012B2 (ja) 2012-03-23 2012-03-23 車両シート用移動体の駆動装置
JP2012-067242 2012-03-23
PCT/JP2013/056887 WO2013141095A1 (ja) 2012-03-23 2013-03-13 車両シート用移動体の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5896A true CN104125896A (zh) 2014-10-29
CN104125896B CN104125896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22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01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5896B (zh) 2012-03-23 2013-03-13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02012B2 (zh)
CN (1) CN104125896B (zh)
WO (1) WO20131410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77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9441B2 (ja) * 2012-04-09 2016-06-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924A (ja) * 2004-07-13 2006-02-02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7020638A (ja) * 2005-07-12 2007-02-01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CN100508832C (zh) * 2004-01-20 2009-07-08 L&P产权管理公司 用于人机工程支承件的静音致动器
CN101503071A (zh) * 2008-02-08 2009-08-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具有桌子的车辆用座椅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8832C (zh) * 2004-01-20 2009-07-08 L&P产权管理公司 用于人机工程支承件的静音致动器
JP2006025924A (ja) * 2004-07-13 2006-02-02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7020638A (ja) * 2005-07-12 2007-02-01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CN101503071A (zh) * 2008-02-08 2009-08-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具有桌子的车辆用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77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5896B (zh) 2016-08-24
JP2013199149A (ja) 2013-10-03
JP5902012B2 (ja) 2016-04-13
WO2013141095A1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6850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系统
CN102066153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
CN101224783B (zh) 自行车的轮毂变速器及用于变换这种轮毂变速器的方法
US8616649B2 (en) Pivotal device of vehicle seat
CN203078349U (zh) 车用座椅倾斜装置
US8944513B2 (en) Foot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EP2823993B1 (en)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CN101849748A (zh) 座椅斜倚装置
CN101680514B (zh) 驱动力正反切换装置
DE102013206072A1 (de) Diskontinuierliche Kippvorrichtung mit einem bewegbaren internen Gedächtnisstopp
JP2014151040A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US20100150645A1 (en) Connector for vehicle seat
CN104125896A (zh) 车辆座椅用移动体的驱动装置
CN106794102A (zh) 具有扶手调节装置的电动轮椅车
CN204712903U (zh) 座椅装置
CN110114263A (zh) 带有滚动阻挡件的滚动机动车辆的前转向架
CN103917405A (zh) 车辆座椅
JP3583021B2 (ja) 農用トラクタの走行変速装置
CN102144857A (zh) 一种座椅及其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CN107249392A (zh) 反作用力机构以及使用该反作用力机构的椅子
JP6039457B2 (ja) オットマン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524767A (ja) 車両シート用ロック解除ユニット及び車両シート
DE102011105360A1 (de)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CN100551738C (zh) 车辆的座椅倾斜器
WO2014203784A1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位置調整機構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