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9827A - 纸张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9827A
CN103879827A CN201310075149.1A CN201310075149A CN103879827A CN 103879827 A CN103879827 A CN 103879827A CN 201310075149 A CN201310075149 A CN 201310075149A CN 103879827 A CN103879827 A CN 103879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ntioned
fixture
bundl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51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邦昭
渡边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dco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dco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dco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Gradco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79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9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该纸张后处理装置能够将纸张可靠地整理并装载到堆纸器托盘上,并且能够以高速度执行多种纸张后处理功能,而且是紧凑的构造。根据来自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码纸器驱动部件,重复进行码纸器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的动作,将纸张(Pa)整合设定张数而作为纸张束(Pb)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当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之后,控制夹具驱动部件,利用夹具(106)夹持纸张束(Pb)的后端并将其推出,将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束(Pb)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Description

纸张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数据输出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相连并集中装载纸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以将纸张整理到一边上下移动一边收纳并装载纸张的堆纸器托盘(日文:スタッカートレー)上的状态直接进行装载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以能够安装拆卸的方式设置有纸张后处理装置,例如联机化不断推进,较多使用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经由LAN等通信线路输送来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并对形成有该图像的纸张实施装订、穿孔、折纸等后处理的复印机、打印机(专利文献1)。
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中配置有汇集单元,并且在该汇集单元的下部配置有堆纸器托盘,例如在汇集单元的基底托盘的上侧设置有输送纸张的入口辊和排出辊,若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而来,则该输送来的纸张在经由入口辊和排出辊而装载到汇集单元的基底托盘上之后被进行后处理,经过后处理的纸张束被排出到堆纸器托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0284号公报
这样,在使纸张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使纸张脱落或被挤压,并且也有可能在使纸张移动的过程中纸张怎么也无法变整齐,而且,有可能在纸张落到堆纸器托盘上的过程中纸张因纸张之间的摩擦而无法变整齐。因而,存在有在纸张装载于堆纸器托盘上之后操作者不得不再次进行整理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点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纸张可靠地整理并装载到堆纸器托盘上、并且能够以高速度执行多种纸张后处理功能、而且是紧凑构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
基底托盘,其用于装载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纸张;
码纸器,其用于对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的纸张进行整合;
纸张输送单元,其包括对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的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并输送的夹具而构成;
堆纸器托盘,其用于装载从上述纸张输送单元输送来的纸张;
纸张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纸张;
码纸器驱动部件,其用于使上述码纸器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
夹具驱动部件,其用于驱动上述夹具;以及
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和上述夹具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根据来自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
重复进行上述码纸器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的动作,将将上述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作为纸张束装载到上述基底托盘上,
当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之后,控制上述夹具驱动部件,
利用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纸张束的后端并推出,将上述基底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纸张输送单元具有:
引导部件,其构成为能够沿着纸张移动方向循环;
纸张夹持部件,其一边沿着上述引导部件移动一边以上述夹具在预定位置对收纳于上述纸张装载板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动作;以及
驱动部件,其进行驱动,以使上述纸张夹持部件沿着上述引导部件循环;
上述纸张夹持部件构成为:
在与夹持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上述纸张装载板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
在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打开上述纸张的夹持。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使扩展引导件相对于上述堆纸器托盘进退的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
则控制上述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并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上述纸张束的前端,
在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之后,
控制上述夹具驱动部件并利用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推出,将上述基底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在上述纸张束借助于上述夹具开始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同时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后退,
在将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之后,
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则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上述纸张束的前端。
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拨片的拨片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并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后端,
则利用上述拨片驱动部件使上述拨片旋转,通过上述拨片与上述后续纸张相接触,从而抑制上述后续纸张向前方的输送并对齐上述纸张束的后端的端面,并且利用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使上述码纸器而移动预定距离而整合上述纸张。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续的后续纸张被输送到上述基底托盘上时,
上述后续纸张的前端爬上上述码纸器且位于比推出前一上述纸张束的上述夹具靠前的位置,上述后续纸张的后端位于比上述夹具靠后方的位置,
通过上述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的驱动,上述扩展引导件后退,利用上述夹具将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所述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通过重复进行码纸器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的动作,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并作为纸张束装载到基底托盘上,在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基底托盘上之后,控制夹具驱动部件,利用夹具夹持纸张束的后端并推出,将基底托盘上的纸张束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从而能够在将纸张装载于纸张装载板并整理之后高效地输送被可靠地整理过的数张纸张。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通过构成为在与夹持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纸张装载板的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在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打开纸张束的后端的夹持,从而能够分别利用夹持侧旋转轴和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承受并抑制因纸张夹持部件的动作而产生的振动。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若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的前端,则使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纸张束的前端,在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基底托盘上之后,利用夹具夹持纸张束的后端进行推出,将基底托盘上的纸张束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在纸张束借助于夹具开始向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同时使扩展引导件后退,在将纸张束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之后,若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的前端,则使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纸张束的前端,从而能够可靠地支承纸张束并将其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若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的前端,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纸张的后端,则利用拨片驱动部件使拨片旋转,使拨片与后续纸张相接触,从而抑制后续纸张向前方的输送并对齐纸张束的后端的端面,并且码纸器移动预定距离而整合纸张,从而后续纸张与纸张束不发生干扰地能够可靠地整合纸张束。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当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的纸张束的后续的后续纸张被输送到基底托盘上时,后续纸张的前端爬上驱动码纸器且位于比推出前一纸张束的夹具靠前的位置,后续纸张的后端位于比夹具靠后方的位置,使扩展引导件后退,利用夹具将纸张束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从而后续纸张与夹具不发生干扰,而且扩展引导件不会因扩展引导件的后退而妨碍纸张束排出,能够将纸张束顺畅地排出到堆纸器托盘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结合有纸张后处理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纸张的输送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展现纸张后处理装置的产生了纸张干扰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纸张输送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纸张输送单元中的纸张装载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纸张输送单元的夹具夹持纸张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纸张输送单元的夹具夹持纸张之后利用堆纸器托盘进行推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纸张输送单元中的纸张装载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供纸张输送单元的顶出器固定的固定轴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20是纸张输送单元的顶出器与夹具的结合构造说明图。
图21是图18的平面结构图。
图22是在纸张输送单元的堆纸器托盘上装载纸张的过程说明图。
图23是夹持纸张输送单元的纸张的过程说明图。
图24是纸张输送单元的动作过程说明图。
图25是纸张输送单元的动作过程说明图。
图26是纸张输送单元的动作过程说明图。
图27是纸张输送单元的动作过程说明图。
图28是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29是表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发明的最优选方式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基于图1~图3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在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1中,以能够安装拆卸的方式设置有纸张后处理装置102,该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包括纸张输送单元104和构成在该纸张输送单元104下部的堆纸器托盘103等。纸张输送单元104由一对码纸器105、115、基底托盘112、扩展引导件113、后壁117、夹具106等构成。另外,在纸张输送单元104的下侧端部设置有能够对装载于纸张输送单元104的纸张束Pb进行后处理的订书机107等附加装置。
在纸张输送单元104的基底托盘112的上侧设置有拨片122,在拨片122的后方设置有构成用于输送纸张输送单元104内的纸张的纸张输送部件的入口辊109和排出辊108。若纸张Pa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而来,则该输送来的纸张Pa在经由入口辊109和排出辊108而装载到纸张输送单元104内之后被订书机107进行后处理,经过后处理的纸张束Pb被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如图3所示存在有在利用夹具106排出纸张束Pb的期间、后续纸张Pa的前端与排出纸张束Pb的夹具106的后段相干扰的结构上的问题,考虑利用如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以在夹具106的后段与后续纸张Pa的前端之间维持D间隔的方式拉伸并输送后续纸张Pa,以使后续纸张Pa的前端不会卡挂到夹具106上,或者提高夹具106的输送速度而使后续纸张Pa的前端不会比夹具106靠前,但是当排出纸张束Pb时在纸张输送单元104内高速输送后续纸张Pa时存在极限,使纸张后处理装置102的驱动效率降低。
基于图4~图13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102。该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具有纸张输送单元104和构成在该纸张输送单元104下部的堆纸器托盘103等。纸张输送单元104包括用于装载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Pa的基底托盘112、用于对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Pa进行整合的一对码纸器105、115、设置在基底托盘112上并以向外侧推出装载在该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Pa的方式构成在后壁117后方的夹具106以及以能够在基底托盘112的前端侧延长而突出的方式构成的扩展引导件113。
另一方面,在基底托盘112的下侧端部设置有订书机107。订书机107构成为能够对装载到纸张输送单元104内的纸张束Pb的端部进行选择性装订。另外,在纸张输送单元104的基底托盘112的上侧设置有拨片122,在拨片122的后方设置有用于输送纸张输送单元104内的纸张的入口辊109和排出辊108。
纸张Pa经由入口辊109和排出辊108而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在纸张Pa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的过程中,对由橡胶、有机硅等材质形成的拨片122进行驱动而使其轻轻地触碰纸张上表面,从而能够以利用后壁117拉下纸张的后段部的方式引导纸张而防止纸张Pa散乱、搅揉。
特别是一对码纸器105、115中的、所选择的单侧的码纸器115作为固定码纸器发挥作用,另一侧的码纸器105作为驱动码纸器发挥作用,各个码纸器的位于排出辊108侧的端部构成为分别具有斜坡50、51,驱动码纸器105构成为能够在与纸张Pa输送来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调节间隔。
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并说明在固定了一个码纸器115的状态下驱动另一个码纸器105以调整码纸器之间的间隔的构造。构成为使驱动码纸器105移动而使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沿与该纸张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纸张宽度方向朝向离开了预定距离P的位置的固定码纸器115侧进行位移来整合纸张。
如图4和图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102中,扩展引导件113位于相对于堆纸器托盘103前进的位置,若纸张Pa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到基底托盘112上,则在外侧立起的单侧的驱动码纸器105一边向作为基准的另一侧的固定码纸器115侧移动,一边对输送来的纸张Pa的侧面进行夹迫(使其位移)并进行整合直至装载预先设置的纸张张数。
期望的是驱动码纸器105在每次向基底托盘112上输送一张纸张Pa时按压纸张Pa的侧面并使其向固定码纸器115侧进行位移而整合,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进行待机直至装载了预定的设定纸张张数的中途对集中装载的纸张的侧面进行一次按压而使其向固定码纸器115侧位移。
整合后的纸张束Pb成为位移到距输送来的后续纸张Pa的端部预定距离P的位置的状态并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若预先设定的纸张张数在基底托盘112上位移到预定距离P的位置并完成装载,则构成一个纸张束Pb,通过利用构成在纸张输送单元104侧部的订书机107等进行装订,从而完成纸张后处理操作。
在完成纸张束Pb的后处理操作之后,如图5和图10所示,夹具106夹持纸张束Pb的后端而开始推出。在利用夹具106开始向堆纸器托盘103上排出纸张束Pb的同时使扩展引导件113后退。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与一批(Lot)纸张束Pb连续地输送下一批纸张束Pb的后续纸张Pa的情况下,驱动夹具106,以能够使后续纸张Pa的前端比夹具106的位置靠前,后段被输送到比推出纸张束Pb的夹具106靠下方的基底托盘112的区域中。此时,在后续纸张Pa的前端比夹具106靠前、后段被输送到比夹具106靠下方的基底托盘112的区域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纸张束Pb的起皱排出以及确保使前一纸张束Pb与后续纸张Pa分离,使驱动码纸器105位于后续纸张Pa的行进区域内侧(驱动码纸器位移到固定码纸器侧的状态)并在对排出的纸张束Pb进行了引导的状态下使夹具106移动。
这样,在驱动码纸器105位于后续纸张Pa的输送行进区域内侧的状态下,下一批后续纸张Pa爬上驱动码纸器105的斜坡50并移动,后续纸张前端移动至比夹具106靠前,从而在后续纸张Pa与纸张束Pb分离并仅排出纸张束Pb的同时,不用担心产生卡纸地能够以使后续纸张Pa稳定的方式在基底托盘112的区域高速输送纸张。
图6和图11展现了纸张束Pb将要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的状态。在纸张束Pb排出并装载在堆纸器托盘103上之后,夹具106通过基底托盘112的单面向后壁117侧移动。扩展引导件113后退,利用夹具106使纸张束Pb顺畅地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另外,如图7和图12所示,在向堆纸器托盘103侧推出并装载纸张束Pb的瞬间,扩展引导件113前进,同时驱动码纸器105向后续纸张Pa的输送区域外侧移动,拨片122被驱动,以使完全从排出辊108中出去的后续纸张Pa不会被输送到前方。
利用扩展引导件113、拨片122及基底托盘112的倾斜角支承后续纸张Pa,如图8和图13所示,后续纸张Pa的后端被整合至后壁117,在下一后续纸张Pa到达驱动码纸器105的斜坡50之前对驱动码纸器105进行驱动并以将纸张Pa的侧面夹迫至距固定码纸器115侧预定距离P的位置的方式在基底托盘112上对纸张Pa进行整合。
另一方面,在后续纸张Pa未被输送的情况下,经由纸张后处理过程将纸张束Pb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并结束装载与操作。
接着,基于图14~图27说明纸张输送单元104的结构。该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单元104是能够以纸张被整理在一边上下移动一边收纳并装载纸张的堆纸器托盘103上的状态直接进行装载的构造。
在基底托盘112的中央部配置有对收纳于基底托盘112的数张纸张束Pb进行夹持而将纸张束Pb向堆纸器托盘103输送的纸张输送部件220。纸张输送部件220具有构成为能够沿着纸张移动方向循环的引导部件280、一边沿着引导部件280移动一边以在预定位置对收纳于基底托盘112的纸张束Pb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动作的纸张夹持部件221以及以使纸张夹持部件221沿着引导部件280循环的方式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件222。
引导部件280具有一对引导侧板203,该引导侧板203沿纸张束Pb的输送方向在基底托盘112的中央部平行地配置有一对,在各个引导侧板203上构成有用于形成循环轨道的轨道槽203a和曲面凸轮203b。
轨道槽203a的循环轨道构成为与基底托盘112的表面平行。另外,曲面凸轮203b构成为在轨道槽203a的循环轨道形成椭圆的引导侧板203的一侧靠近轨道槽203a。
另一方面,嵌入到引导侧板203并进行驱动的纸张夹持部件221以相同的方式构成,该纸张夹持部件221由两端部嵌入到轨道槽203a内、并沿着该轨道槽203a移动的固定轴212、结合在固定轴212两侧的顶出器202以及以相对于顶出器202自由旋转预定角度程度的方式构成的夹具106构成。在嵌入到轨道槽203a内的固定轴212的端部上,为了使固定轴212的移动变得顺畅而能够设置轴承、辊223等。
固定于固定轴212的顶出器202构成在顶出器板215和相对于该顶出器板215以预定角度突出设置的支承台215a上,夹具106的中央部借助于铰链部216固定在支承台215a的端部。
固定在支承台215a的端部的夹具106以铰链部为中心划分为第1延长部201a与第2延长部201b,在第2延长部201b上突出设置有凸缘217,构成为与引导侧板203的曲面凸轮203b相连接。另一方面,以将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按压在顶出器202的顶出器板215上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弹簧218嵌入到铰链部216而构成。
纸张夹持部件221在安装于固定轴212的顶出器202沿着引导侧板203的轨道槽203a移动的过程中,若顶出器202到达引导侧板203的曲面凸轮203b的位置,则与顶出器202相结合的夹具106的凸缘217与曲面凸轮203b相连接,与该凸缘217相连的夹具106的第2延长部201b被按压而旋转。因而,在弹簧218的弹力的作用下相互连接的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与顶出器板215相互离开而成为能够夹持纸张的准备状态。
在第1延长部201a与顶出器202相互离开而能够夹持纸张的准备状态下,若顶出器202沿着轨道槽203a进一步移动并脱离曲面凸轮203b的区域,则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顶出器202及顶出器202的顶出器板215再次在弹簧218的恢复力的作用下相接触。即,能够对嵌入到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与顶出器202的顶出器板215之间的纸张束Pb的后端进行夹持。
另一方面,沿着引导侧板203的轨道槽203a使纸张夹持部件221循环的驱动部件222由嵌入到夹持侧旋转轴211b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之间的输送带206和用于驱动夹持侧旋转轴211b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的驱动电动机207构成。纸张夹持部件221设置在作为环形输送部件的输送带206上,在驱动电动机207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之间,经由自由齿轮和同步带等动力传递部件213传递驱动电动机207的旋转力。
输送带206与纸张夹持部件221的固定轴212相结合,通过该输送带206的旋转而与纸张夹持部件221一起移动。当然,由于固定轴212的端部嵌入到轨道槽203a内,因此纸张夹持部件221沿着轨道槽203a移动。
纸张夹持部件221构成为在与夹持侧旋转轴211b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基底托盘112的纸张束Pb的后端进行夹持、在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对应的位置将夹持的纸张Pa装载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因而,必须构成为使输送带206的循环轨道与轨道槽203a的循环轨道大略一致。详细说明该纸张输送单元104的动作过程。
如图20和图24所图示,在初期,凸缘217位于引导侧板203的曲面凸轮203b的基点,由于凸缘217一边沿着曲面凸轮203b移动一边被向内侧按压,因此借助于弹簧218相连接的顶出器板215与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相离开并成为能够夹持纸张束Pb的后端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开始复印,若纸张束Pb在基底托盘112上被收纳了预定张数,则驱动电动机207感应到该信号而旋转,驱动电动机207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夹持侧旋转轴211b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安装在夹持侧旋转轴211b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a上的输送带206旋转移动。
通过输送带206的移动,嵌入到固定轴212而固定的顶出器202沿着轨道槽203a移动预定区间左右。此时,如图25所示若纸张夹持部件221的顶出器202移动且夹具106的凸缘217脱离曲面凸轮203b的区域,则借助于铰链部216与顶出器202相结合的夹具106在弹簧218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若夹具106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则夹持所装载的纸张束Pb的后端,如图26所示在夹持着纸张束Pb的后端的状态下,顶出器202沿着轨道槽203a移动。
在纸张夹持部件221夹持着纸张束Pb的后端的状态下,如图27所示若顶出器202继续移动并到达堆纸器托盘103的位置,则纸张束Pb的大部分面与堆纸器托盘103的面相连接。在纸张束Pb与堆纸器托盘103的面相连接的状态下,顶出器202继续旋转,并向下方移动,因此夹持着纸张束Pb的后端部的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保持原状态地移动,所夹持的纸张束Pb自第1延长部201a分离,将所夹持的纸张束Pb下放到堆纸器托盘103上。此时,下一预定张数的纸张束Pb被供给到基底托盘112上。
在这期间,输送带206旋转移动,纸张夹持部件221恢复到图24的位置,设为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与顶出器202的顶出器板215相连接的状态,该纸张夹持部件221沿着轨道槽203a向曲面凸轮203b侧移动。
并且,重复如下动作:纸张夹持部件221夹持纸张束Pb的后端,在该夹持状态下,若顶出器202继续移动并同样地到达堆纸器托盘103的位置,则纸张束Pb的大部分面与堆纸器托盘103的面相连接。在纸张束Pb与堆纸器托盘103的面相连接的状态下,顶出器202继续旋转,并向下方移动,因此夹持着纸张束Pb的后端的夹具106的第1延长部201a保持原状态地移动,所夹持的纸张束Pb自第1延长部201a分离,将所夹持的纸张束Pb下放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这样,通过将纸张夹持部件221设置在输送带206上,从而能够在将纸张束Pb临时装载于基底托盘112并在整理之后高效且可靠地输送所整理的数个纸张束Pb,处理速度提高。
另外,纸张夹持部件221构成为在与夹持侧旋转轴211b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基底托盘112的纸张束Pb进行夹持、在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b对应的位置将夹持的纸张束Pb下放到堆纸器托盘103上,从而能够抑制因纸张束Pb的夹持和将所夹持的纸张束Pb下放到堆纸器托盘103上的动作而产生的振动。
纸张的输送间隔和速度、在整合过程中成为纸张的位移的预定距离P能够根据纸张的规格、纸张检测传感器SW1及入口辊109、排出辊108的旋转等通过控制程序适当地控制设定。基于图28和图29说明该实施方式。图28是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控制框图,图29是表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如图28所示,该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具有控制装置400,该控制装置40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既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装置一体构成,也可以独立构成。另外,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具有用于设定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的张数的纸张装载张数设定部件300,该纸张装载张数设定部件300既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一体构成,也可以独立构成。另外,纸张后处理装置102具有用于设定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Pa的规格的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该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既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一体构成,也可以独立构成。
而且,纸张后处理装置2具有纸张输送部件310、用于驱动驱动码纸器105的码纸器驱动部件311、用于驱动夹具106的夹具驱动部件312、用于驱动拨片122的拨片驱动部件313以及用于驱动扩展引导件113的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纸张输送部件210由辊等构成,包括入口辊109、排出辊108,输送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
控制装置400根据由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设定的纸张Pa的宽度方向的规格设定驱动码纸器105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进行往返移动的预定距离P。另外,用于检测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的纸张检测传感器SW1配置在排出辊108的前段,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位置。纸张检测传感器SW1使用了通过非接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但是也可以使用通过接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控制装置400根据来自纸张检测传感器SW1的检测信息控制码纸器驱动部件311、夹具驱动部件312、拨片驱动部件313以及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以使由纸张装载张数设定部件300设定的张数的纸张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并作为纸张束Pb排出。
纸张后处理装置2的工作如图29所示,若利用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设定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Pa的规格,则控制装置400根据由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设定的纸张Pa的宽度方向的规格设定驱动码纸器105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的预定距离P(S21)。进而,若利用纸张装载张数设定部件300设定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的张数(S22),则控制装置400驱动纸张输送部件310并输送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来的纸张Pa,开始在基底托盘112上整合的工作(S23)。在该输送开始时,驱动码纸器105位于待机位置(S24)。
若纸张Pa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而来,则该输送来的纸张Pa通过入口辊109和排出辊108装载到汇集单元104内,该排出辊108旋转(S25),并且借助于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使扩展引导件113前进,能够支承向堆纸器托盘103排出的纸张束Pb的前端(S26)。
通过排出辊108旋转,从而对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是否在从输送开始到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纸张Pa的前端进行判断(S27),在未检测到的情况下,进行卡纸或错误的显示(S28)。
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纸张Pa的前端,则对是否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纸张Pa的后端进行判断(S29),在未检测到的情况下,进行卡纸或错误的显示(S30)。若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纸张Pa的后端,则借助于拨片驱动部件313使拨片122旋转,而且借助于码纸器驱动部件311使驱动码纸器105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预定距离P而整合纸张Pa(S31)。
对是否设定张数的纸张Pa被输入到基底托盘112上进行判断(S32),如输入完成,则执行对纸张束Pb的后处理(S33),借助于夹具驱动部件312使夹具106开始旋转动作(S34),在与夹持侧旋转轴211b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基底托盘112的纸张束Pb的后端进行夹持并开始将其向堆纸器托盘103侧推出(S35)。借助于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而前进的扩展引导件113后退,以便不妨碍向堆纸器托盘103排出的纸张束Pb(S36)。
在该状态下,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SW1的检测对后续纸张Pa是否被输送到基底托盘112上进行判断(S37),若后续纸张Pa被输送到基底托盘112上,则后续纸张Pa的前端自比在推出前一纸张束Pb的夹具106靠前的位置进行输入的驱动码纸器105的斜坡50或夹具106上爬。后续纸张Pa的后端位于比夹具106靠后方的位置(S38)。
通过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的驱动,使扩展引导件113后退,利用夹具106将纸张束Pb向堆纸器托盘103排出(S39)。在后续纸张Pa未被输送到基底托盘112上的情况下(S37),也通过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314的驱动,使扩展引导件113后退并位于待机位置,利用夹具106将纸张束Pb向堆纸器托盘103排出(S39)。
在基底托盘112上未输入有设定张数的纸张Pa的情况下(S32),输入后续纸张Pa(S40),对在驱动码纸器105位于整合位置的状态下后续纸张Pa是否到达干扰驱动码纸器105的位置进行判断(S41)。
若后续纸张Pa到达干扰驱动码纸器105的位置,则以后续纸张Pa的前端自驱动码纸器105的斜坡50上爬的方式排出后续纸张Pa(S42),使驱动码纸器105向待机位置移动(S43)。然后,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后续纸张Pa的前端,则转入到对是否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后续纸张Pa的后端进行判断的阶段(S29)。
另外,若后续纸张Pa未到达干扰驱动码纸器105的位置(S41),则使驱动码纸器105向待机位置移动(S44),将后续纸张Pa排出到基底托盘112上(S45),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后续纸张Pa的前端,则转入到对是否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后续纸张Pa的后端进行判断的阶段(S29),重复上述工作。
在该实施方式中,重复如下动作:控制装置400根据来自纸张检测传感器SW1的检测信息控制码纸器驱动部件311,在纸张Pa被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的状态下使驱动码纸器105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预定距离P,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的后续纸张Pa的面区域内的位置整合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Pa,在驱动码纸器105整合了纸张Pa的状态下将后续纸张Pa载置在驱动码纸器105的上表面上,在将后续纸张Pa载置在驱动码纸器105的上表面或夹具106上的状态下使驱动码纸器105朝向原来的待机位置移动,从而将载置在驱动码纸器105的上表面上的后续纸张Pa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驱动码纸器105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P的动作,通过重复上述动作,将纸张Pa整合设定张数而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通过利用驱动码纸器105的动作,从而能够以使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Pa与后续纸张Pa不发生干扰的方式高速地输送装载。
另外,控制装置400根据由纸张规格设定部件301设定的纸张Pa的宽度方向的规格设定来驱动码纸器105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的预定距离P,从而能够将各种规格的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装载到基底托盘112上。
另外,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纸张Pa的前端,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纸张Pa的后端,则控制装置400利用拨片驱动部件313使拨片122旋转,通过拨片122与后续纸张Pa相接触,从而抑制后续纸张Pa向前方的输送并对齐纸张束Pb的后端的端面,并且利用夹具驱动部件311使驱动码纸器105移动预定距离P而整合纸张Pa,从而使后续纸张Pa与纸张束Pb不发生干扰地能够可靠地整合纸张束Pb。
另外,以如下紧凑的构造且是扩展引导件113仅在夹具106完成向堆纸器托盘103上排出纸张束Pb时后退并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能够可靠地支承纸张束Pb并将其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纸张的前端,则控制装置400使扩展引导件113前进,能够支承向堆纸器托盘103上排出的纸张束Pb的前端,在纸张整合了设定张数并装载在基底托盘112上之后,利用夹具106夹持纸张束Pb的后端并进行推出,一边利用前进的扩展引导件113支承纸张束Pb一边使扩展引导件113后退并设为待机位置,将基底托盘112上的纸张束Pb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当将纸张束Pb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之后,若纸张检测传感器SW1检测到纸张的前端,则使扩展引导件113前进,能够支持向堆纸器托盘103上排出的纸张束Pb的前端。
另外,当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的纸张束Pb的后续的后续纸张Pa被输送到基底托盘112上时,后续纸张Pa的前端爬上驱动码纸器105或夹具106,比推出前面的纸张束Pb的夹具106靠前,后续纸张Pa的后端位于比夹具106靠后方的位置,扩展引导件113后退,利用夹具106将纸张束Pb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从而后续纸张Pa与夹具106不发生干扰,而且通过使扩展引导件113后退,扩展引导件113不会妨碍纸张束Pb排出,能够将纸张束Pb顺畅地排出到堆纸器托盘103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结合在打印机、复印机、印刷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并对从该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纸张后处理装置,能够将纸张可靠地整理并装载到堆纸器托盘上,并且能够以高速度执行多种纸张后处理功能,而且是紧凑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2纸张后处理装置;103堆纸器托盘;104汇集单元;105、115码纸器;106夹具;107订书机;108排出辊;109入口辊;112基底托盘;113扩展引导件;117后壁;122拨片;50、51斜坡;202顶出器;203引导侧板;203a轨道槽;203b曲面凸轮;205纸张装载板;206输送带;207驱动电动机;211a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211b夹持侧旋转轴;212固定轴;213动力传递部件;215顶出器板;216铰链部;217凸缘;218弹簧;220纸张输送部件;221纸张夹持部件;222驱动部件;224纸张对齐装置;280引导部件;Pa纸张;Pb纸张束。

Claims (5)

1.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
基底托盘,其用于装载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纸张;
码纸器,其用于对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的纸张进行整合;
纸张输送单元,其包括对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的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而输送的夹具;
堆纸器托盘,其用于装载从上述纸张输送单元输送来的纸张;
纸张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纸张;
码纸器驱动部件,其用于使上述码纸器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
夹具驱动部件,其用于驱动上述夹具;以及
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和上述夹具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来自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
重复进行上述码纸器的从待机位置沿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预定距离的动作,将上述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作为纸张束装载到上述基底托盘上,
当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之后,控制上述夹具驱动部件,
利用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纸张束的后端并推出,将上述基底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纸张输送单元具有:
引导部件,其构成为能够沿着纸张移动方向循环;
纸张夹持部件,其一边沿着上述引导部件移动一边以上述夹具在预定位置对收纳于上述纸张装载板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动作;以及
驱动部件,其进行驱动,以使上述纸张夹持部件沿着上述引导部件循环;
上述纸张夹持部件构成为:
在与夹持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对收纳于上述纸张装载板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夹持,
在与堆纸器托盘侧旋转轴对应的位置打开上述纸张的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使扩展引导件相对于上述堆纸器托盘进退的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
则控制上述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而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上述纸张束的前端,
在上述纸张束借助于上述夹具开始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同时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后退,
在将纸张整合设定张数而将其装载在上述基底托盘上之后,
控制上述夹具驱动部件而利用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纸张束的后端进行推出,将上述基底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在将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之后,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则使上述扩展引导件前进,能够支承向上述堆纸器托盘上排出的上述纸张束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拨片的拨片驱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若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前端,并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上述纸张的后端,
则利用上述拨片驱动部件使上述拨片旋转,通过使上述拨片与上述后续纸张相接触,从而抑制上述后续纸张向前方的输送并对齐上述纸张束的后端的端面,并且利用上述码纸器驱动部件使上述码纸器移动预定距离而整合上述纸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的上述纸张束的后续的后续纸张被输送到上述基底托盘上时,
上述后续纸张的前端爬上上述码纸器且位于比推出前一上述纸张束的上述夹具靠前的位置,上述后续纸张的后端位于比上述夹具靠后方的位置,
通过上述扩展引导件驱动部件的驱动,上述扩展引导件后退,利用上述夹具将上述纸张束排出到上述堆纸器托盘上。
CN201310075149.1A 2012-12-19 2013-03-08 纸张后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3879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6481 2012-12-19
JP2012276481A JP2014118295A (ja) 2012-12-19 2012-12-19 用紙後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9827A true CN103879827A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4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5149.1A Pending CN103879827A (zh) 2012-12-19 2013-03-08 纸张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18295A (zh)
CN (1) CN1038798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1777A (zh) * 2014-11-27 2015-03-25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箱机独立拍纸机构
CN10824918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2263B2 (ja) * 2014-09-08 2018-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
KR20170074479A (ko) * 2015-12-22 2017-06-3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후처리 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KR20210147530A (ko) 2020-05-29 2021-12-0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컴팩트한 용지 이송 구조를 갖는 후처리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88A1 (en) * 2001-07-19 2003-02-06 Noh Seung Kyoon Eject mechanism with grip in finisher
JP2007176690A (ja) * 2005-12-28 2007-07-12 Nisc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
CN10123471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1293607A (zh) * 2007-04-26 2008-10-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图像成形系统
CN101565134A (zh) * 2008-04-22 2009-10-28 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CN102190200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装置
JP2012101914A (ja) * 2010-11-11 2012-05-31 Gradco Japan Ltd 用紙後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88A1 (en) * 2001-07-19 2003-02-06 Noh Seung Kyoon Eject mechanism with grip in finisher
JP2007176690A (ja) * 2005-12-28 2007-07-12 Nisc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
CN10123471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1293607A (zh) * 2007-04-26 2008-10-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薄片后处理装置和图像成形系统
CN101565134A (zh) * 2008-04-22 2009-10-28 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CN102190200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装置
JP2012101914A (ja) * 2010-11-11 2012-05-31 Gradco Japan Ltd 用紙後処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1777A (zh) * 2014-11-27 2015-03-25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箱机独立拍纸机构
CN104441777B (zh) * 2014-11-27 2017-01-11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箱机独立拍纸机构
CN10824918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8295A (ja) 201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4721B2 (en) Sheet bundle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bookmak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3879827A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
JP200626497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8214102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9248687B2 (en) Bookmaking method
JP2007168965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7084301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8052131B2 (en) Bookmaking apparatus
US7500663B2 (en) Bookma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2012082069A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015117075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254932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20080006988A1 (en) Method and buffer station for buffering documents
JP2007308215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6357552B1 (ja) 制御システム
JP6820606B2 (ja) 制御システム
JP4315486B2 (ja) 用紙供給装置
JP3786481B2 (ja) 給紙装置における作動タイミング初期設定方法
JP342387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17206391A (ja) シート収容装置
US20240067491A1 (en) Folding apparatus
JP4567613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514489B2 (ja) 製本システム装置
JP3664868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2148892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