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052A -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5052A
CN103875052A CN201280049701.3A CN201280049701A CN103875052A CN 103875052 A CN103875052 A CN 103875052A CN 201280049701 A CN201280049701 A CN 201280049701A CN 103875052 A CN103875052 A CN 103875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oard
movable
movable contact
stora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97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5052B (zh
Inventor
矶崎优
鹿志村修
立川裕之
高谷幸悦
中康弘
柴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75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5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magnetic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09Polarised relays with rectilinearly movable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01H2050/025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containing inert or dielectric gasses, e.g. SF6, for arc prevention or arc exti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8Relays having both armature and contacts within a sealed casing outside which the operating coil is located, e.g. contact carried by a magnetic leaf spring or reed
    • H01H51/284Polarised relay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整体的构成大型化而能够抑制通电时使可动触头分离的电磁排斥力的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该触点装置具备触点机构,其具备保持预定距离而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和与该一对固定触头能够接触分离地配置的可动触头,所述可动触头具有导电板部,所述导电板部在触点收纳壳体内沿着与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所述一对固定触头的每一个,由内侧导体板部和外侧导体板部形成L字状部,所述内侧导体板部的一端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导电板部的一侧的端部对置,另一端延长到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外部,所述外侧导体板部与该内侧导体板部的在所述触点收纳壳体外部的端部连结,至少朝向所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延长,所述L字状部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反抗通电时在所述固定触头以及所述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Description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流通路插入设置的,具备固定触头以及可动触头的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所述触点装置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反抗使通电时的可动触头从固定触头远离的电磁排斥力。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进行电流通路的断续的触点机构,以往,例如提出有以下构成的断续器:作为在断路器、限流器、电磁接触器等的电流断路时在容器内产生电弧的断续器所使用的固定触头,弯折固定触头使其从侧面看呈U字形状,在弯折部形成固定触点,在该固定触点可接触分离地设置可动触头的可动触点。在该断续器中,由于断开大电流时增大在可动触头作用的电磁排斥力而加快触点分离速度,从而使电弧急剧伸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017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例中,使固定触头从侧面看呈U字形状而使产生的电磁排斥力增大。该大电磁排斥力能够使断开由短路等导致的大电流的大电流断开时的可动触头的分离速度增大,使电弧急剧伸展,将故障电流限流到很小的值。但是,在操纵大电流的电磁接触器中,大电流通电时,需要阻止可动触头因电磁排斥力而分离。因此,不能应用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例,通常地,通过使确保可动触头相对于固定触头的接触压力的接触弹簧的弹力增大来进行处理。
如此增大由接触弹簧产生的接触压力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增大由驱动可动触头的电磁体产生的推力,而导致整体的构成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例的未解决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使整体的构成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通电时使可动触头分离的电磁排斥力的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第1形态具备触点机构,其具备保持预定距离而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和与该一对固定触头能够接触分离地配置的可动触头。所述可动触头具有导电板部,所述导电板部在触点收纳壳体内沿着与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所述一对固定触头的每一个,由内侧导体板部和外侧导体板部形成L字状导体部,所述L字状导体部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反抗通电时在所述固定触头以及所述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所述内侧导体板部的一端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导电板部的一侧的端部对置,另一端与该导电板部平行地延长到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外部。所述外侧导体板部与该内侧导体板部的在所述触点收纳壳体外部的端部连结,至少朝向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延长。
根据该构成,使固定触头的形状成为例如L字形状、U字形状,成为产生反抗通电时在所述固定触头以及所述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伦兹力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大电流通电时的可动触头的分离。而且,在触点收纳壳体仅存在固定触头的内侧导体板部和可动触头而不存在其他的导体部,因此能够稳定电流断开时的电弧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第2形态中,所述外侧导体板部由侧板部和固定板部形成为L字状,所述侧板部与所述内侧导体板部连结,延长至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顶板部,所述固定板部为该侧板部沿着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顶板部外表面延长,连接端子被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部。
根据该构成,在固定触头的外侧导体板部连接固定导体板部而形成L字状,因此在流经固定导体板部的电流和在其间夹持触点收纳壳体而对置的可动触头之间也能够产生洛伦兹力。
另外,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第3形态中,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由绝缘材料构成。
根据该构成,触点收纳壳体由绝缘材料构成,因此不需要考虑固定触头的外侧导体板部和固定导体板部的绝缘。
另外,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第4形态中,在所述触点收纳壳体内封入有断开气体。
根据该构成,触点收纳壳体内封入有断开气体,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电流断开时产生的电弧。
另外,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磁接触器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所述可动触头被连结于操作用电磁体的可动铁心。
根据该构成,产生反抗在电磁接触器通电时使可动触头以及固定触头之间分离的电磁排斥力的洛伦兹力,能够减小使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接触的接触弹簧的弹力。与此对应地,也能够减小驱动可动触头的电磁体的推力从而能够提供小型的电磁接触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反抗在电流通路插入设置的具备固定触头以及可动触头的触点机构的大电流通电时在固定子触头以及可动触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因此,不使用机械的压力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大电流通电时的可动触头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电磁接触器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a)是表示电流断开时的触点装置的截面图,(b)是表示通电时的触点装置的截面图,(c)是表示通电时的磁通量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移除了图3的触点收纳壳体的顶板部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主体壳体,1a…上部壳体,1b…下部壳体,CD…触点装置,2…固定触点,2a、2b…固定触点部,2c、2d…内侧导体板部,2e、2f…外侧导体板部,2g、2h…L字状导体板部,2i、2j…固定导体板部,2m、2n…外部连接端子,3…可动触头,3a…导电板部,3b、3c…可动触点部,4…操作用电磁体,5…固定铁心,6…可动铁心,8…电磁线圈,9…复位弹簧,11…触头保持架,12…接触弹簧,13…止动器,50…电磁接触器,100…触点装置,101…触点机构,102…触点收纳壳体,102a…角筒部,102b…顶板部,111、112…固定触头,117…内侧导体板部,118…外侧导体板部,119…L字状导体部,120…固定导体部,121…外部连接端子,122…C字状部,130…可动触头,130a…触点部,131…连结轴,132…凹部,134…接触弹簧,135…C型环,140…绝缘筒体,141、142…磁体收纳筒体,143、144…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5、146…电弧消弧空间,200…电磁体单元,201…磁轭,202…底板部,203…圆筒状辅助轭体,204…线圈轴,208…励磁线圈,210…上部磁轭,210a…通孔,214…复位弹簧,215…可动柱塞,216…周凸缘部,220…永久磁体,225…辅助轭体,230…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触点装置应用于电磁接触器时的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在图1中,1是例如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1具有作为触点收纳壳体的上部壳体1a和下部壳体1b的两段分段结构。在上部壳体1a内置触点装置CD。该触点装置CD具备在上部壳体1a固定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2和与该固定触头2接触分离自如地配置的可动触头3。
另外,在下部壳体1b配置驱动可动触头3的操作用电磁体4。该操作用电磁体4配置为使由E字脚型的层压钢板形成的固定铁心5与同样地由E字脚型的层压钢板形成的可动铁心6对置。
在固定铁心5的中央脚部5a固定电磁线圈8,该电磁线圈8卷绕安装于线圈保持器7,被供给单相交流电。另外,在线圈保持器7的上表面和可动铁心6的中央脚6a的根部之间设置复位弹簧9,该复位弹簧针对可动铁心6作用有朝向远离固定铁心5的方向的弹力。
而且,在固定铁心5的外侧脚部的上端面埋入屏蔽线圈10。根据该屏蔽线圈10,在单相交流电磁体中能够抑制由交变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电磁吸引力的变动、噪音以及振动。
在可动铁心6的上端连结触头保持架11。在该触头保持架11中,在其上端侧沿轴直角方向形成的通孔11a根据接触弹簧12将可动触头3相对于固定触头2向下方按压而保持,以获得预定的接触压。
就该可动触头3而言,如图2中放大图所示,包括中央部通过接触弹簧12而被加压的,沿与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长的细长的板状的导电板部3a,在该导电板部3a的两端侧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可动触点部3b、3c。
另一方面,如图2中放大图所示,固定触头2具备由内侧导体板部2c、2d和外侧导体板部2e、2f形成的L字状导电板部2g、2h。在该内侧导体板部2c、2d的一端支撑在可动触头3的可动触点部3b的下侧与可动触点部3b对置的一对固定触点部2a、2b,内侧导体板部2c、2d的另一端与导电板部3a平行地朝向上部壳体1a的外侧延长;外侧导体板部2e、2f从该内侧导体板部2c、2d的比上部壳体1a更靠外侧的另一端沿着上部壳体1a朝向上方,即可动触头3的分离方向延长。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L字状导电板部2g、2h的上端连结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长的外部连接端子2i、2j。
接着,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
现在,在操作用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为非通电状态的状态下,固定铁心5以及可动铁心6之间不产生电磁吸引力,可动铁心6通过复位弹簧9从固定铁心5向朝上方远离的方向被偏置,通过该可动铁心6的上端与止动器13抵接而保持在电流断开位置。
在该可动铁心6位于电流断开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a)所示,可动触头3与触头保持架11的通孔11a的底部通过接触弹簧12而接触。在该状态下,在可动触头3的导电板部3a的两端侧形成的可动触点部3b、3c从固定触头2的固定触点部2a、2b朝向上方分开,触点装置CD成为电流断开状态。
从该触点装置CD的电流断开状态将单相交流电供给到操作用电磁体4的电磁线圈8时,由固定铁心5产生吸引力,而将可动铁心6反抗接触弹簧12吸引到下方。据此,由触头保持架11支撑的可动触头3下降,可动触点部3b、3c与固定触头2的固定触点部2a、2b通过接触弹簧12的接触压力而接触,形成电流通路,成为通电状态(图2(b))。
成为该通电状态时,例如,从与直流电源(未图示)连接的固定触头2的外部连接端子2i输入的例如数百乃至一千数百A左右的大电流通过外侧导体板部2e、内侧导体板部2c、固定触点部2a被供给到可动触头3的可动触点部3b。被供给到该可动触点部3b的大电流通过导电板部3a、可动触点部3c被供给到固定触点部2b。被供给到该固定触点部2b的大电流供给到内侧导体板部2d、外侧导体板部2f、外部连接端子2j,形成供给到外部的负载的电流通路。
这时,在固定触头2的固定触点部2a、2b以及可动触头3的可动触点部3b、3c之间产生使可动触点部3b、3c分离的电磁排斥力。
但是,如图2所示,就固定触头2而言,由内侧导体板部2c、2d以及外侧导体板部2e、2f而形成L字状导电板部2g、2h,因此通过形成上述的电流路径,从而可动触头3的上侧的磁通量与仅存在可动触头3的情况相比增加了由流经外侧导体板部2e、2f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量,磁通量密度增加。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能够使洛伦兹力作用于可动触头3的导电板部3a,该洛伦兹力将可动触点部3b、3c按压在固定触点部2a、2b侧,反抗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因此,即使产生使可动触头3分离的方向的电磁排斥力,因为能够产生与此反抗的洛伦兹力,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可动触头3分离。因此,能够使支撑可动触头3的接触弹簧12的按压力减小,与此对应地,也能够使由操作用电磁体4产生的推力减小,从而能够使整体的构成小型化。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固定触头2形成L字状导电板部2g、2h或者在其增加形成外部连接端子2i、2j即可,可易于进行固定触头2的加工,并且,不需要专门的产生与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反抗的电磁力或者机械力的部件,因此不增加零件个数而能够抑制整体的构成大型化。
更进一步地,在上部壳体1a内,可动触头3仅与固定触头2的内侧导体板部2c、2d对置,固定触头2的外侧导体板部2e、2f夹持上部壳体1a的侧面板而对置。因此,在可动触头3从固定触头2的内侧导体板部2c、2d离开的方向上不存在导体板部,因此电流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仅在固定触头2的内侧导体板部2c、2d以及可动触头3的导体板部2c之间产生,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不期望的电弧的产生的绝缘套等的电弧屏障而能够使触点装置CD的构成更加简单。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能够使电磁接触器自身小型化的构成。
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磁接触器构成为如图3所示。在该图3中,50为电磁接触器,该电磁接触器50具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外部绝缘容器51。
该外部绝缘容器51由下部壳体52和上部壳体53构成,该下部壳体52由上端面敞开的有底筒体构成,该上部壳体53由安装在该下部壳体52的上端面的、下端部敞开的有底筒体构成。
将配置了触点机构的触点装置100和驱动该触点装置100的电磁体单元200以在下部壳体52的底板上配置了电磁体单元200的关系收纳在外部绝缘容器51内。
同时参照图4可知,触点装置100具有收纳触点机构101的触点收纳壳体102。该触点收纳壳体102,例如由陶瓷和/或合成树脂材料,将角筒部102a和封闭该角筒部102a的上端的顶板部102b一体成形而形成桶状体。在该桶状体的敞开端面侧进行金属化处理而形成金属箔,在该金属箔上密封接合金属制的连接部件304而构成触点收纳壳体102。然后,将触点收纳壳体102的连接部件304与后述的上部磁轭210密封接合。
如图3所示,触点机构101具备被固定配置于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左右侧板部的一对固定触头111以及112,和在该固定触头111以及112从上方接触分离自如地配置的可动触头130。
一对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每一个,由内侧导体板部117和外侧导体板部118形成L字状导体部119。该内侧导体板部117贯通触点收纳壳体102的角筒部102a的左右侧板部而被固定,外侧导体板部118被连结于该内侧导体板部117的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外周面侧的端部,至少朝向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延长。
L字状导体部119的外侧导体板部118的上端部被延长至触点收纳壳体102的顶板部102b,该外侧导体板部118的上端沿着顶板部102b弯折,形成与可动触头130对置的固定导体部120。在该固定导体部120的内侧端形成外部连接端子121。
因此,一对固定触头111以及112构成为由L字状导体部119和与其外侧导体板部118的上端连接的固定导体部120围绕可动触头130的延长端部的C字状。
这里,内侧导体板部117以及外侧导体板部118例如由钎焊而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内侧导体板部117以及外侧导体板部118的固定并不局限于钎焊,也可以是熔接。
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内侧导体板部117的内侧端部形成为在可动触头130的延长方向端部的下侧与该可动触头130的延长方向端部对置的触点部117a。
以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的上方与触点部117a对置的方式设置可动触头130。该可动触头130由在与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的导电板部形成。该可动触头130被在后述的电磁体单元200的可动柱塞215固定的连结轴131支撑。在该可动触头130形成中央部的连结轴131的附近向下方突出的凹部132,在该凹部132形成插入贯通连结轴131的通孔133。
就连结轴131而言,在上端形成朝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1a。在该连结轴131,从下端侧插入接触弹簧134,然后插入可动触头130的通孔133,使接触弹簧134的上端与凸缘部131a抵接,由例如C型环135定位可动触头130,以获得由该接触弹簧134产生的预定的偏置力。
在释放状态下,该可动触头130成为两端的触点部和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L字状导体部119的内侧导体板部117的触点部117a保持预定间隔而分离的状态。另外,可动触头130在投入位置时,两端的触点部被设定为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L字状导体部119的内侧导体板部117的触点部117a以由接触弹簧134产生的预定的接触压力而接触。
而且,如图4所示,在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内周面,在与可动触头130的侧面对置的位置形成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在该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插入并固定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
就该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而言,将在厚度方向相互对置的磁极面磁化为N极。另外,如图4所示,在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被设定为比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对置的位置稍微靠近内侧。在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分别形成电弧消弧空间146以及147。
另外,在靠近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的可动触头130的两端的侧沿突出形成与可动触头130滑动接触,限制可动触头130的转动的可动触头引导部件148以及149。
如此,通过将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配置在绝缘筒体140的内周面侧,从而使得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能够靠近可动触头130。因此,从两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N极侧发出的磁通量φ沿左右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以大磁通量密度横穿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对置部。
如图3所示,电磁体单元200,从侧面观察具有呈扁平的U字形状的磁轭201,在该磁轭201的底板部202的中央部固定圆筒状辅助轭体203。在该圆筒状辅助轭体203的外侧配置线圈轴204。
该线圈轴204由将圆筒状辅助轭体203插入的中央圆筒部205、从该中央圆筒部205的下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下凸缘部206、从比中央圆筒部205的上端稍微靠下的位置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上凸缘部207构成。励磁线圈208被卷绕安装于由中央圆筒部205、下凸缘部206以及上凸缘部207构成的收纳空间。
在作为磁轭201的敞开端的上端之间固定上部磁轭210。就该上部磁轭210而言,在中央部形成与线圈轴204的中央圆筒部205对置的通孔210a。
在线圈轴204的中央圆筒部205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在底部和磁轭201的底板部202之间设置了复位弹簧214的可动柱塞215。在该可动柱塞215形成在从上部磁轭210朝向上侧突出的上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周凸缘部216。
另外,可动柱塞215被由非磁性体制成且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盖230覆盖,将在该盖230的敞开端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长而形成的凸缘部231与上部磁轭210的下表面密封接合。据此,形成将触点收纳壳体102以及盖230通过上部磁轭210的通孔210a而被连通的密封容器。在由触点收纳壳体102以及盖230形成的密封容器内密封有氢气、氮气、氢以及氮的混合气体、空气、SF6等的电弧消弧用气体。
另外,在上部磁轭210的上表面固定有以包围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的方式呈环状地形成的永久磁体220。该永久磁体220以在上下方向即厚度方向上,上端侧为N极,下端侧为S极的方式被磁化。
在永久磁体220的上端面固定有辅助轭体225,该辅助轭体225具有与永久磁体220相同的外形,具有比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的外径小的内径的通孔224。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与该辅助轭体225的下表面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永久磁体220的形状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形状,也可形成为圆环状,只要是内周面为圆筒面即可,外形可以为任意形状。
另外,支撑可动触头130的连结轴131被螺纹连接于可动柱塞215的上端面。
在释放状态下,可动柱塞215由复位弹簧214被偏置到上方而位于周凸缘部216的上表面与辅助轭体225的下表面抵接的释放位置。在该状态下,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朝向上方而分离,成为电流断开状态。
在该释放状态下,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根据永久磁体220的磁力而被吸引到辅助轭体225,与复位弹簧214的偏置力共同作用,不使可动柱塞215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不期望地朝向下方移动,而确保与辅助轭体225的抵接状态。
接着,说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
现在,使外部连接端子板151连接到例如供给大电流的电力供给源,使外部连接端子板152连接到负载。
在该状态下,电磁体单元200的励磁线圈208处于非通电状态,处于不由电磁体单元200产生使可动柱塞215下降的励磁力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可动柱塞215通过复位弹簧214而朝向远离上部磁轭210的上方被偏置。与此同时,由永久磁体220的磁力而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于辅助轭体225,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被吸引。因此,可动柱塞215的周凸缘部216的上表面与辅助轭体225的下表面抵接。
因此,触点机构101的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朝向上方以预定距离而被分离,该触点机构101通过连结轴131而被连结于可动柱塞215。在该状态下,固定触头111以及112之间的电流通路为断开状态,触点机构101为分离状态。
如此,在释放状态下,由复位弹簧214产生的偏置力和由环状永久磁体220产生的吸引力这两者作用于可动柱塞215,因此,可动柱塞215不会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不期望地下降,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误操作。
从该释放状态,通电到电磁体单元200的励磁线圈208时,产生由该电磁体单元200造成的励磁力,使可动柱塞215反抗复位弹簧214的偏置力以及环状永久磁体220的吸引力而朝向下方压下。
这时,可动柱塞215反抗复位弹簧214的偏置力以及环状永久磁体220的吸引力而迅速下降。据此,可动柱塞215的下降通过周凸缘部216的下表面与上部磁轭210的上表面抵接而停止。
如此,通过可动柱塞215下降,从而使得与可动柱塞215通过连结轴131而连结的可动触头130也下降,其触点部130a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根据接触弹簧134的接触压力而接触。
因此,处于外部电力供给源的大电流i通过外部连接端子121、固定触头111、可动触头130、固定触头112以及外部连接端子121而供给到负载的接合状态。
这时,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和可动触头130之间,产生朝向使可动触头130分离的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但是,如图3所示,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由固定导体部120、外侧导体板部118以及内侧导体板部117形成C字状部122,因此在固定导体部120和内侧导体板部117以及与其接触的可动触头130流通反方向的电流。因此,与如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那样将固定触头111以及112形成为L字状的情况比较,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根据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固定导体部120形成的磁场和流经可动触头130的电流的关系而可产生更大的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将可动触头130按压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
根据该洛伦兹力从而可反抗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分离。因此,能够使支撑可动触头130的接触弹簧134的按压力减小,与此对应地,也能够使由励磁线圈208产生的推力减小,从而能够使电磁接触器整体的构成小型化。
这时,外侧导体板部118以及固定导体部120形成于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外侧,因此根据触点收纳壳体102而与可动触头130绝缘。因此,在可动触头130从固定触头112的内侧导体板部117分离的方向不存在导体板部,从而电流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仅在固定触头112的内侧导体板部117以及可动触头130之间产生、不需要设置用于防止不期望的电弧的产生的绝缘套等的电弧屏障而能够使触点装置100的构成更简单。
在该触点装置100的接合状态断开向负载的电流供給时,停止向电磁体单元200的励磁线圈208通电。
据此,由电磁体单元200产生的使可动柱塞215朝向下方移动的励磁力消失,可动柱塞215根据复位弹簧214的偏置力而上升,随着周凸缘部216接近辅助轭体225,环状永久磁体220的吸引力增加。
通过该可动柱塞215上升,从而使得通过连结轴131而被连结的可动触头130上升。与此对应地,由接触弹簧134而赋予接触压力时,可动触头130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接触。然后,在接触弹簧134的接触压力消失的时刻,可动触头130成为要从固定触头111以及112朝向上方分离的分离开始状态。
成为该分离开始状态时,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电弧,由于该电弧而导致电流的通电状态持续。这时,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外侧导体板部118以及固定导体部120位于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外侧,因此可使电弧仅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因此,能够稳定电弧的产生状态,能够提高消弧性能。
这时,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对置磁极面为N极,其外侧为S极,因此从该N极发出的磁通量,各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沿可动触头130的长边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横穿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对置部的电弧产生部到达S极而形成磁场。同样地,沿可动触头130的长边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横穿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的电弧产生部到达S极而形成磁场。
因此,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磁通量均沿可动触头130的长度方向相互反向地横穿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以及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和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以及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
因此,在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电流I从固定触头111侧流通至可动触头130侧,并且磁通量Φ的朝向为从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较大的洛伦兹力作用于以下方向:与可动触头130的长边方向正交且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分离方向正交,且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侧。
根据该洛伦兹力,在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的侧面通过电弧消弧空间145内而到达可动触头130的上面侧的方式被较大地伸展而被消弧。
另外,在电弧消弧空间145,在其下方侧以及上方侧的磁通量对于固定触头111的触点部117a以及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的磁通量方向朝向下方侧以及上方侧倾斜。因此,根据倾斜的磁通量,在电弧消弧空间145进行了伸展的电弧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角落方向进一步被伸展,可使电弧长度变长,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断开性能。
另一方面,在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之间,电流I从可动触头130侧流通至固定触头112侧,并且磁通量Φ的朝向为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右方向。因此,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较大的洛伦兹力作用于以下方向:与可动触头130的长边方向正交且与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的可动方向正交,且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侧。
根据该洛伦兹力,在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和可动触头130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从可动触头130的上面侧通过电弧消弧空间145内到达固定触头112的侧面侧的方式被较大地伸展而被消弧。
另外,在电弧消弧空间145,如上所述,在其下方侧以及上方侧的磁通量对于固定触头112的触点部117a以及可动触头130的触点部130a之间的磁通量方向朝向下方侧以及上方侧倾斜。因此,根据倾斜的磁通量,在电弧消弧空间145进行了伸展的电弧朝向电弧消弧空间145的角落方向进一步被伸展,可使电弧长度变长,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断开性能。
另一方面,在电磁接触器50的投入状态下,由于在再生电流从负载侧流通至直流电源侧的状态而成为释放状态时,前述的电流的方向反向,因此除了洛伦兹力F作用于电弧消弧空间146侧,电弧在电弧消弧空间146侧被伸展之外,发挥相同的消弧功能。
这时,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被配置于在绝缘筒体140形成的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内,因此电弧不会直接与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电磁特性,能够使断开性能稳定化。
另外,由绝缘筒体140覆盖金属制的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内周面而能够绝缘,因此电流断开时的电弧不短路,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断开。
而且,绝缘功能、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定位功能以及保护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不受电弧影响的保护功能可由一个绝缘筒体140来进行,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如此,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在触点装置100中,在固定触头111以及112的C字状部122中,外侧导体板部118和固定导体部120被配置在触点收纳壳体102的外部,因此能够使触点收纳壳体102的高度以及宽度减小,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构成触点收纳壳体102的绝缘筒体140的与可动触头130的侧沿对置的内周面配置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因此能够使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靠近一对固定触头111以及112和可动触头130的接触面。因此,能够提高电弧在可动触头130的延长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的磁通量的磁通量密度,能够降低用于获得需要的磁通量密度的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磁力,从而能够实现电弧消弧用磁体的成本降低。
另外,可使可动触头130的侧沿和绝缘筒体140的内周面的距离,增加相当于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厚度的量,因此可设置充足的电弧消弧空间1456以及146,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电弧的消弧。
并且,在收纳电弧消弧用永久磁体143以及144的磁体收纳筒体141以及142的与可动触头130对置的位置突出形成在可动触头的侧沿滑动接触的可动触头引导部件148以及149,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触头130的转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触点装置CD应用于电磁接触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触点装置CD可应用于断续器、直流继电器等的任意的设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该触点装置不使整体的构成大型化而能够抑制通电时使可动触头分离的电磁排斥力。

Claims (5)

1.一种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触点机构,其具备保持预定距离而配置的一对固定触头和与该一对固定触头能够接触分离地配置的可动触头,
所述可动触头具有导电板部,所述导电板部在触点收纳壳体内沿着与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长,
所述一对固定触头每一个,由内侧导体板部和外侧导体板部形成L字状导体部,所述内侧导体板部的一端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导电板部的一侧的端部对置,另一端与该导电板部平行地延长到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外部,所述外侧导体板部与该内侧导体板部的在所述触点收纳壳体外部的端部连结,至少朝向所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延长,所述L字状导体部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反抗通电时在所述固定触头以及所述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的分离方向的电磁排斥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导体板部由侧板部和固定板部形成为L字状,所述侧板部与所述内侧导体板部连结,延长至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顶板部,所述固定板部为该侧板部沿着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的顶板部外表面延长,连接端子被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收纳壳体由绝缘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点收纳壳体内封入有断开气体。
5.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所述可动触头被连结于操作用电磁体的可动铁心。
CN201280049701.3A 2011-10-07 2012-10-03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Active CN103875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3145A JP5856426B2 (ja) 2011-10-07 2011-10-07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2011-223145 2011-10-07
PCT/JP2012/006358 WO2013051263A1 (ja) 2011-10-07 2012-10-03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5052A true CN103875052A (zh) 2014-06-18
CN103875052B CN103875052B (zh) 2017-05-10

Family

ID=4804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9701.3A Active CN103875052B (zh) 2011-10-07 2012-10-03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78914B2 (zh)
EP (1) EP2765586B1 (zh)
JP (1) JP5856426B2 (zh)
KR (1) KR101890848B1 (zh)
CN (1) CN103875052B (zh)
WO (1) WO2013051263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335A (zh) * 2015-03-31 2015-09-0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钢错位分布的灭弧磁路及其直流继电器
CN107204250A (zh) * 2016-03-18 2017-09-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942750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开关及电压力锅
CN110612589A (zh) * 2017-08-10 2019-12-24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单元
CN110651350A (zh) * 2017-08-10 2020-01-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1656479A (zh) * 2018-01-31 2020-09-11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3168998A (zh) * 2018-12-06 2021-07-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6426B2 (ja) * 2011-10-07 2016-02-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793048B2 (ja) * 2011-10-07 2015-10-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US9653243B2 (en) * 2013-10-25 2017-05-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eparating unit with electromagnetic drive
DE102014107950B4 (de) * 2014-06-05 2022-02-03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und Löseelement hierzu
JP6403476B2 (ja) 2014-07-28 2018-10-1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631068B2 (ja) * 2015-07-27 2020-01-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US9530593B1 (en) * 2015-08-19 2016-12-27 Carling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assisted arc quench with pivoting permanent magnet
JP6705207B2 (ja) * 2016-02-25 2020-06-03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DE102016217434B4 (de) * 2016-09-13 2023-1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ütz oder Kompaktmotorabzweig mit einer elektromagnetischen Kontaktlastunterstützung
JP6260677B1 (ja) * 2016-12-02 2018-01-17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DE102018207468B3 (de) * 2018-05-15 2019-08-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gerät mit einer reduzierten mechanischen Schlagbelastung bei Änderung des Betriebsmodus in den ausgeschalteten Zustand
JP7115137B2 (ja) * 2018-08-21 2022-08-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115142B2 (ja) * 2018-08-24 2022-08-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N109559940A (zh) * 2018-12-24 2019-04-02 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动铁芯加工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0335783A (zh) * 2019-07-22 2019-10-15 浙江天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直流接触器的引弧触头
JP7423944B2 (ja) * 2019-09-13 2024-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12598942B (zh) * 2020-12-29 2023-03-14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操作的英语教学无线遥控移动教学装置
JP7415965B2 (ja) * 2021-01-22 2024-01-17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磁接触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450A (ja) * 1999-10-14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接点装置
CN1969355A (zh) * 2005-03-28 2007-05-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接触装置
CN101101833A (zh) * 2006-07-03 2008-01-0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式带有工作触头的低压电器及其无氧密封方法
CN100468589C (zh) * 2002-08-09 2009-03-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27351A (zh) * 1953-04-21 1954-04-15
FR73159E (zh) 1957-07-03 1960-09-23
FR1446838A (fr) * 1964-09-12 1966-07-22 Continental Elektro Ind Ag Contacteur
US3436697A (en) * 1966-09-21 1969-04-01 Bliss Co Electromagnetic load relay having an insulated barrier between contacts
US3419828A (en) * 1966-12-13 1968-12-31 Arrow Hart Inc Means proportional to magnetic flux to bias electric switch contacts closed
US3651437A (en) * 1971-03-19 1972-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H0750579B2 (ja) * 1988-12-23 1995-05-3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密封型接点装置
JP2570248B2 (ja) * 1991-11-28 1997-01-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封止接点装置
IT1264164B1 (it) * 1993-04-21 1996-09-17 Sace Spa Interruttore di bassa tensione in scatola isolante
JPH07182961A (ja) * 1993-12-22 1995-07-2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鉄心保持構造
JP3321963B2 (ja) * 1994-02-22 2002-09-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プランジャ型電磁継電器
US5892194A (en) * 1996-03-26 1999-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Sealed contact device with contact gap adjustment capability
JP3411206B2 (ja) * 1997-12-26 2003-05-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機器の消弧装置
JP3391016B2 (ja) * 1998-08-25 2003-03-3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DZ2952A1 (fr) * 1998-12-01 2004-03-15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Conacteur électromécanique logeant dans un corps un électroaimant et un porte-contacts mobile.
EP1168392B1 (en) * 1999-10-14 2005-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tactor
JP2001210170A (ja) 2000-01-24 2001-08-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器
US6563409B2 (en) * 2001-03-26 2003-05-13 Klaus A. Gruner Latching magnetic relay assembly
JP4375012B2 (ja) * 2003-12-22 2009-12-0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固定接点端子の支持構造
JP2006310251A (ja) 2005-03-28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レー用導電バー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54958A1 (de) * 2007-11-17 2009-06-04 Moeller Gmbh Schaltgerät für Gleichstrom-Anwendungen
US20090315653A1 (en) * 2008-06-18 2009-12-24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Electromagne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5163318B2 (ja) * 2008-06-30 2013-03-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
JP5206157B2 (ja) 2008-06-30 2013-06-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2028253A (ja) * 2010-07-27 2012-02-09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134657B2 (ja) * 2010-07-27 2013-01-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2012038684A (ja) * 2010-08-11 2012-02-23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開閉器
JP5385877B2 (ja) * 2010-08-31 2014-01-0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開閉器
JP5689741B2 (ja) * 2011-05-19 2015-03-2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778989B2 (ja) * 2011-05-19 2015-09-1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809443B2 (ja) * 2011-05-19 2015-1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767508B2 (ja) * 2011-05-19 2015-08-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856426B2 (ja) * 2011-10-07 2016-02-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793048B2 (ja) * 2011-10-07 2015-10-1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7050579B2 (ja) 2018-06-01 2022-04-08 旭化成建材株式会社 フェノール樹脂発泡体積層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450A (ja) * 1999-10-14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接点装置
CN100468589C (zh) * 2002-08-09 2009-03-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969355A (zh) * 2005-03-28 2007-05-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接触装置
CN101101833A (zh) * 2006-07-03 2008-01-0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式带有工作触头的低压电器及其无氧密封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335A (zh) * 2015-03-31 2015-09-02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钢错位分布的灭弧磁路及其直流继电器
CN104882335B (zh) * 2015-03-31 2017-07-2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钢错位分布的灭弧磁路及其直流继电器
CN107204250A (zh) * 2016-03-18 2017-09-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10612589A (zh) * 2017-08-10 2019-12-24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单元
CN110651350A (zh) * 2017-08-10 2020-01-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0612589B (zh) * 2017-08-10 2022-11-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单元
CN110651350B (zh) * 2017-08-10 2023-01-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942750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开关及电压力锅
CN111656479A (zh) * 2018-01-31 2020-09-11 安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1656479B (zh) * 2018-01-31 2023-03-28 株式会社电装电子 电磁继电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3168998A (zh) * 2018-12-06 2021-07-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5586A1 (en) 2014-08-13
JP5856426B2 (ja) 2016-02-09
EP2765586B1 (en) 2016-04-20
KR101890848B1 (ko) 2018-08-22
KR20140074916A (ko) 2014-06-18
US20150048908A1 (en) 2015-02-19
WO2013051263A1 (ja) 2013-04-11
JP2013084425A (ja) 2013-05-09
US9378914B2 (en) 2016-06-28
EP2765586A4 (en) 2015-07-08
CN103875052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052A (zh) 触点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US9576760B2 (en) Contact device
US8853585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ractor
KR101750137B1 (ko) 접점 기구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접촉기
CN104246952B (zh) 触点装置和使用它的电磁开闭器
CN103477411A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534779B (zh) 电磁接触器
KR20140022054A (ko) 접점 기구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접촉기
KR101103381B1 (ko) 영구자석과 스프링을 이용한 조작기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구동 장치
CN104221118A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843099A (zh) 电磁接触器
JP2013098051A (ja) 電磁接触器
JP2016072021A (ja) 接点装置
JPWO2013157360A1 (ja) 開閉装置
JP2014107181A (ja) 並列コンデンサ付きガス遮断器
JP2012199117A (ja)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開閉装置
EP3690916A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quipped with said contact device
CN102959672A (zh) 接触机构和使用该接触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JP5853223B2 (ja) リレー装置
US9218931B2 (en) Electromagnetic force driving device
KR20130136316A (ko) 전자개폐장치
JP7107169B2 (ja) リレー
CN220341135U (zh) 一种动簧片、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KR101116386B1 (ko) 전자개폐장치
JP2016225150A (ja)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onosu City, Saitama Prefecture in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