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2484A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2484A
CN103872484A CN201310699767.3A CN201310699767A CN103872484A CN 103872484 A CN103872484 A CN 103872484A CN 201310699767 A CN201310699767 A CN 201310699767A CN 103872484 A CN103872484 A CN 103872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te
terminal
connector
axi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9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2484B (zh
Inventor
菊池孝
松泽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7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2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5Casing or ring with bayonet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能浮动且适于直角连接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连接第一安装连接器(60)和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中间连接器(10),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0)具有一端的第一接触部(32、37)、另一端的第二接触部(33、38)和连结二者的连结部(34、39),连结部以两个接触部的轴线交叉的方式折弯形成,第一安装连接器的第一接纳端子(61)、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安装连接器的第二接纳端子及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金属制的弹性筒状部件(62、72),该弹性筒状部件能在绕各自的轴线的周方向上的任意角度位置沿半径方向弹性变形,以便容许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产生倾斜和沿半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组装体,尤其是涉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例如公知有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连接器组装体。
该专利文件1的连接器组装体具有:安装于一方的电路基板的对象连接器;安装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的另一方的对象连接器;以及连接上述两个对象连接器的中间连接器。在该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上述一方的电路基板以及另一方的电路基板形成相互平行的面,上述中间连接器将两个对象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因而,上述两个连接器以及中间连接器的彼此的对应端子位于一条直线上。即,中间连接器与一方的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和中间连接器与另一方的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一致。
双方的对象连接器在相对于连接器的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上在成行、成列的多个位置植入设置有沿嵌合方向延伸的销状(直线状)的固定接点(端子)。与此相对,中间连接器设置有通过将金属带在其板厚方向弯曲成形而能够在该板厚方向弹性变形的活动接点。对于一个活动接点,将以在板厚方向对置的方式成对设置以便能够夹压保持一个固定接点的两个弹簧片在上述嵌合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利用连结部连结而使之一体化,从而将两个弹簧片的间隔保持恒定。该活动接点的一对弹簧片构成为以上述连结部作为基部的悬臂梁状,在各自的作为对象接点侧的双方的自由端侧形成有局部地缩窄间隔的接触部,且在与上述嵌合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对置而形成喉状的一对接触部弹性地挠曲变形,从而接纳对象连接器的固定接点并对其进行夹压。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装体中,在两个对象连接器与中间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两个对象连接器在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内的不同的两个方向上相对于中间连接器分别能够在容许范围内相对移动。
对于该两个方向的移动,第一方向是中间连接器的活动接点的弹簧片的板厚方向,借助被按压于固定接点时的活动接点在板厚方向的弹性变形而实现,第二方向是弹簧片的板面方向,通过固定接点沿着活动接点的弹簧片的板面滑动而实现。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装体,两个对象连接器彼此在相对于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内的两个方向吸收因对象连接器彼此的位置偏移而造成的影响,即能够在上述两个方向进行所谓的浮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60732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中间连接器中,由于活动接点通过将金属带在其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在板厚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弹簧片利用连结部连结、并且上下的弹簧片作为一个部件而彼此相连,因此,在几个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此外,专利文献1的中间连接器只能进行与双方的对象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位于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不适用于两个对象连接器所分别被安装的电路基板彼此处于成直角的位置关系的连接。
在专利文献1中,第一,中间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仅朝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结果,上述两个方向的浮动中的一方为在板厚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另一方为伴随着在板面方向上的摩擦力的滑动,借助这两个方向上的浮动而进行的移动的模式、即在固定接点与活动接点之间作用的力在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一方为弹性力而在另一方为摩擦力,性质不同。结果,当借助上述浮动而进行移动时,当两个连接器在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内朝一条直线的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和该偏移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即虽然处于相对于上述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内但朝相对于上述一条直线具有角度的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变位量、接触压力不同,由此,会产生对因偏移而造成的影响的吸收能力出现差异的情况。换言之,例如在弹性变形的方向上的偏移中,接触压力与变形量成比例,根据变形量的不同,接触压力或变大或变小,但在滑动方向上的偏移中,与因滑动而引起的移动量无关,是移动到的位置处的接触部原本承受的初始弹性力、是恒定的接触压力。
第二,由于弹簧片仅朝板厚方向弯曲,因此相对于固定接点的喉状的接触部位为直线,对于该接触线的长度,形成四边形截面的固定接点的该四边形的一边的长度最大,接触部的长度谈不上充分,接触面积极小。况且,固定接点并不形成为圆形截面,接触部位为点。
第三,如上所述,由于上下的弹簧片为一体,因此上述两个方向的浮动的模式存在差异,由此,在两个对象连接器彼此并不朝同一直线方向而是朝互不相同的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在两个对象连接器彼此之间,对因上述偏移而造成的影响的吸收能力产生差异。
第四,由于上下的弹簧片为一体,因此上下的弹簧片相互约束而刚性变高,在弹性变形方向上,接触压力大但弹性变形量(移动量)小,并且,弹性变位不存在独立性。
此外,第五,中间连接器只能相对于两个对象连接器进行一条直线的方向的嵌合连接,无法应用于两个对象连接器的电路基板呈直角配置的所谓的直角连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得在中间连接器的两端与该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连接的两个对象连接器的接纳端子相互独立且在周方向的任意的角度位置都能够进行相同模式的浮动,并且适合直角连接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于第一电路部件的第一安装连接器;安装于第二电路部件的第二安装连接器;以及夹设在第一安装连接器与第二安装连接器之间,对第一安装连接器与第二安装连接器进行连接的中间连接器,该中间连接器在壳体内具备导电端子,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分别具备第一接纳端子以及第二接纳端子,上述第一接纳端子以及上述第二接纳端子沿形成于上述导电端子的各个的对应端部的轴状的接触部的轴线方向接纳上述接触部,并与上述接触部的周面接触。
在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中,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具有形成于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形成于另一端的第二接触部、以及将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上述连结部以使得第一接触部的轴线与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相互交叉的方式折弯成形,第一接纳端子、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纳端子、以及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金属制的弹性筒状部件,该弹性筒状部件能够在绕各自的轴线的周方向上的任意角度位置处沿半径方向弹性变形,以便能够容许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产生倾斜以及沿半径方向移动,该弹性筒状部件在周面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纳端子之间或者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接纳端子之间以弹性变形状态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对于分别安装于位于相互成直角的方向的位置的电路基板的第一安装连接器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分别设置于中间连接器所具有的导电端子的两端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对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第一安装连接器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亦即轴线彼此相互成直角,因此,第一安装连接器的第一接纳端子沿上述第一接触部的轴线方向接纳该第一接触部,第二安装连接器的第二接纳端子沿上述第二接触部的轴线方向接纳该第二接触部,由此,两个安装连接器直角连接。
即便针对在导电端子的两端以相互的轴线成直角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双方设置弹性筒状体,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也能够经由与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对应且相互独立地配设的弹性筒状体与第一安装连接器的第一接纳端子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的第二接纳端子接触。这样,第一接纳端子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之间以及第二接纳端子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之间的弹性筒状部件彼此相互独立地设置,因此,第一安装连接器和第二安装连接器能够互不影响地浮动。并且,上述弹性筒状部件形成为筒状,在周方向的任意角度位置处均在半径方向呈现相同的弹性特性,无论上述周方向的角度位置如何都发生相同的变位量,浮动也成为相同模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连结部形成为带状部,该带状部具有构成相对于包括第一接触部的轴线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成直角的面的板面。由此,连结部在相对于形成为带状部的板面成直角的方向具有挠曲弹性,第一接触部的移动量对第二接触部造成的影响变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中间连接器的壳体具有由包括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轴线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分割成两部分的两个壳体半体,两个壳体半体能够在收纳导电端子后结合。由此,当将导电端子安装于壳体时,只要在将导电端子组装于一方的壳体半体之后,使另一方的壳体半体与该一方的壳体半体结合即可,因此,导电端子形成为位于壳体的分割面上的形态,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折弯的形态都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中间连接器具有两个导电端子,两个导电端子由电绝缘材料的共同的保持部件保持。由此,两个导电端子不分离,因此,保管时的管理以及朝壳体组装时的作业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考虑到朝壳体组装后的连接器使用时的情况,保持部件在对两个导电端子赋予与相互的相对移动相关的自由度的同时保持两个导电端子的做法不会抑制浮动能力,因此是更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由设置在连结部的一部分与壳体的对应部分之间且与该连结部的板面弹性接触的弹簧部件支承。由此,在弹簧部件的可弹性变位的范围内,能够在确保导电端子的浮动能力的同时支承该导电端子。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弹性筒状部件通过将金属板形成为筒状而制作,例如,在周方向的多个位置在轴线方向两端部之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弹性筒状部件形成为在轴线方向中间部具有直径小于轴线方向两端部的直径的环状缩颈部的形状,从而能够被第一接纳端子和第二接纳端子收纳。对于这种弹性筒状部件,将金属板卷圆成筒状时产生的周方向上的侧缘部彼此可以原封不动地形成为带有间隙且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分离的状态,或者可以通过焊接等结合,或者可以具有间隔,此外也可以相互重叠。弹性变位在上述环状缩颈部最大。
如上,本发明将与设置于中间连接器的直线状的导电端子的两端的接触部分别连接的对象连接器的接纳端子彼此以相互独立的方式设置,在各自的接纳端子与导电端子的端部中的任一方配置筒状弹性部件,由此,在周方向上的任意角度位置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浮动量,因此,在两个对象连接器与中间连接器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浮动量以及充分的端子间的接触压力,并且在上述的任意角度位置都能够得到相同的连接特性。并且,在本发明中,利用折弯形成的连结部对导电端子的两端的接触部彼此进行连结,由此使两端的接触部的轴线彼此成直角,能够在实现上述浮动的状态下进行直角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示出中间连接器、第一安装连接器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在连接前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组装状态,是将中间连接器的一方的壳体半体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以分离状态示出图1以及图2的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第一安装连接器的各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对于图2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双方的壳体半体均处于结合状态),示出两个导电端子中的一方亦即长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位置处的、相对于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成直角的面上的放大剖视图,图4A示出第一接触部处于正规位置的状态,图4B示出第一接触部位于倾斜位置的状态。
图5是图2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上的剖视图,图5A示出与第二安装连接器连接前,图5B示出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后。
图6是与图5相当的位置处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图6A示出安装作为第二安装连接器所被安装的电路部件的第二电路基板朝上方偏移时,图6B示出该第二电路基板朝下方偏移时。
图7是图2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长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位置处的、与作为第一安装连接器所被安装的电路部件的第一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面上的剖视图,图7A示出第二接触部位于正规位置的状态,图7B示出第二接触部位于倾斜位置的状态。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9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在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与连结部的边界位置示出导电端子由形成于壳体的弹簧部件支承的状态,图9A是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上的剖视图,图9B是相对于该面成直角的面上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中间连接器;11A、11B:壳体半体;30:导电端子;32、37:第一接触部;33、38:第二接触部;34、39:连结部;60:第一安装连接器;61:第一接纳端子;62:弹性筒状部件;62A:狭缝;62B:环状缩颈部;70:第二安装连接器;71:第二接纳端子;72:弹性筒状部件;81:保持部件;82:弹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以各连接器连接前的状态示出由利用中间连接器连接的第一安装连接器和第二安装连接器构成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连接后的状态下中间连接器仅具有一方的壳体半体而另一方的壳体半体被卸下的状态的中间连接器的立体图。
从图1可知,与中间连接器10连接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安装于作为电路部件的电路基板P,第二安装连接器70安装于作为电路部件的电路基板Q,以电路基板P、Q彼此成直角的方式在正交的轴线X、Z方向分别与中间连接器10嵌合连接。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将在后面再次说明。本发明中的电路部件不仅包括电路基板,还包括具有电路且成为安装连接器的安装对象的各种部件。
如图2所示,中间连接器10将导电端子30收纳于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式的通过两个壳体半体11A、11B结合而形成的壳体11内。该导电端子30分为长端子31和短端子36这两种。该导电端子30由电源端子、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等适当形成。形成壳体11的壳体半体11A、11B通过对电绝缘材料进行模压成型而制作,导电端子30通过利用冲压等对金属等导电材料进行加工而制作。上述两个壳体半体11A、11B形成为以包括正交的上述轴线X、Z的面作为分割面分割壳体11而形成的形态。另外,在轴线X、Z中,两个导电端子30即长端子31和短端子36的各自的轴线X1、Z1;X2、Z2位于上述分割面上,因此,当对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进行说明时设定为X1、Z1;X2、Z2,当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进行说明时,将位于上述分割面上且相互平行并且朝向同一方向的轴线X1、X2以及相互平行并且朝向同一方向的轴线Z1、Z2分别统称为X、Z。
如图3所示,导电端子30中的长端子31具有:轴线Z1朝下方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一接触部32;具有相对于上述轴线Z1成直角且沿横向延伸的轴线X1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二接触部33;以及将第一接触部32连结于第二接触部33的连结部34。长端子31通常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作,但也可以至少将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由非导电材料制作而将其表面由导电材料形成。对于后述的短端子36也是同样的。
上述第一接触部32为近似圆柱状,但下端周缘朝向下端面以具有圆角的方式形成,第二接触部33形成为前端侧具有圆角的大致圆锥形状。连结部34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包括轴线X1、Z1的面成直角的板面的弯曲的带状部。与上述第一接触部32以及第二接触部33相比,该连结部34具有板厚小于板宽的关系,在其板厚方向具有弹性,当受到外力时能够在该板厚方向弹性挠曲。在上述连结部34与第一接触部32的边界位置形成有环状槽部35,该环状槽部35由壳体半体11A、11B的对应部保持。
如图3所示,形成另一方的导电端子30的短端子36形成为与已经叙述的导电端子30中的长端子31相同的形态,具有与长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2相同形态的第一接触部37以及与长端子的环状槽部35相同形态的环状槽部40,但第二接触部38以及连结部39与长端子31的第二接触部33以及连结部34的形态稍有不同。在短端子36的第二接触部38,在靠连结部39的位置,在外周面形成有其他的环状槽部41,借助该环状槽部41,使得上述第二接触部38能够相对于壳体11产生倾斜变位。连结部39以第一接触部37的轴线Z2与第二接触部38的轴线X2成直角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接触部37和第二接触部38,但该连结部39并不是单纯地形成直角的L字形状,而是伴随着朝向上方的凸状弯曲而折弯。
上述连结部39形成为从第一接触部37的上端朝上方延伸而笔直地朝向上方的凸状弯曲的形状,随后朝左方进而朝斜下方延伸,在左端位置朝横向延伸直至到达第二接触部38的端部。因而,上述第一接触部37的上端与第二接触部38在上下方向(轴线Z2方向)大致位于相同的位置,与长端子31的情况相比,短端子36的第一接触部37与第二接触部38更接近,在充分确保连结部39处的弹性挠曲用的长度的同时实现上下方向的中间连接器的小型化。
因上述短端子36的连结部39以上述方式凸状弯曲,已经叙述的长端子31的连结部34也以沿着该短端子36的连结部39的方式稍微朝向上方折弯成凸状弯曲。
如图2所示,上述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被收纳于构成壳体11的两个壳体半体11A、11B之间,且由两个壳体半体11A、11B支承。
如图2所示,一方的壳体半体11A具有:相对于包括上述两个导电端子30、即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的连结部34、39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轴线X1、X2;Z1、Z2的壳体分割面在单侧收纳上述长端子以及短端子36的连结部34、39的宽度方向的一半的空间的端子收纳凹部12A;同样接纳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宽度方向的一半的开口空间的第一接纳凹部13A以及第二接纳凹部14A(一并参照卸下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后的状态的剖视图亦即图5A)。形成于上述一方的壳体半体11A的上述端子收纳凹部12A、第一接纳凹部13A以及第二接纳凹部14A与形成于相对于上述壳体分割面大致对称的另一个壳体半体11B的未图示的各凹部(端子收纳凹部、第一接纳凹部以及第二接纳凹部)相结合,分别形成端子收纳部、第一接纳部以及第二接纳部,端子收纳部形成为闭合空间,第一接纳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形成为在与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嵌合方向开口的筒状空腔。在上述端子收纳凹部12A与第一接纳凹部13A之间、以及端子收纳凹部12A与第二接纳凹部14A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壁15A、16A,但在上述间隔壁15A、16A形成有供构成两个导电端子30的长端子31和短端子36贯通配置的切口部17A、18A(参照图5A)。此外,在端子收纳凹部12A设置有从其内壁面突出的两个突片19A、20A,这两个突片19A、20A位于上述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各自的连结部34、39之间,以使得即便两个连结部34、39产生弹性变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这两个连结部34、39相互接触(参照图5A)。以上的一方的壳体半体11A的形态对于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也是相同的。后面,在示出对应部分的情况下,与对一方的半体壳体11A标注的标号对应地将“A”替换成“B”来加以示出。
两个壳体半体11A、11B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上述一方的壳体半体11A具有用于与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结合的结合片21A,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具有与该结合片21A嵌合而相互结合的结合凹部22B;两个壳体半体11A、11B的底壁23A、23B的形态不同(参照图1、图2)。一方的壳体半体11A的底壁23A形成为在相对于壳体分割面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相比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的侧壁11B-1的位置朝侧方伸出,该另一方的壳体半体11B的底壁23B以位于该一方的壳体半体11A的底壁23A上的方式伸出,且该底壁23B的伸出前端缘朝下方折弯而覆盖上述一方的壳体半体11A的底壁23A的伸出前端缘。在上述两个壳体半体11A、11B的底壁23A、23B重叠的状态下,在伸出部分的两个部位形成突出部24,在该突出部24形成有朝电路基板P固定用的螺钉24A用的孔部,并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在两个壳体半体11A、11B双方的侧壁的范围内也形成有容许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从下方进入的切口部25。上述螺钉24A与图4A所示的螺母24B协作而将中间连接器10固定于第一电路基板P。在用于收纳第一安装连接器60的两个壳体半体11A、11B内形成的已述的第一接纳凹部13A、13B位于该切口部25的上方且与该切口部25连通。
其次,关于成为相对于上述中间连接器10的对象连接器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两者的配置位置、姿势以及构成部件的大小稍有不同,但其结构基于大致相同的原理,因此,以下对位于下方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进行说明,对于位于横向的第二安装连接器70,在共通部位对与第一安装连接器60相同的部位标注第70号段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分别安装于作为电路部件的相同形态的第一电路基板P以及第二电路基板Q。
从以分离状态示出各部件的图3以及示出与中间连接器10连接后的状态的图4及图5可知,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具有金属制的圆筒状的第一接纳端子61;保持该第一接纳端子61的电绝缘材料制的壳体66;以及被收纳于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内的金属制的弹性筒状部件62,在形成于上述壳体66的两个保持孔67分别收纳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进而在第一接纳端子61内收纳弹性筒状部件62。在图1~图5中,第一安装连接器60安装于水平配置的第一电路基板P,第二安装连接器70安装于沿纵向配置的第二电路基板Q。
第一接纳端子61形成有在图3中朝上方开口且具有圆筒内表面的收纳孔61A,外周面形成为带阶梯的圆筒外表面,在轴线方向中间位置具有环状突部61B。上述收纳孔61A在底部侧形成有台阶状的环状抵接部61C(参照图4A),以确定弹性筒状部件62的轴线方向位置。上述收纳孔61A的开口侧内周面形成为适合分别导入中间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30亦即长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2以及短端子36的第一接触部37的锥形内表面。
如图3所示,被收纳于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的收纳孔61A的弹性筒状部件62,通过在金属板形成狭缝62A后实施将其卷圆成圆筒状的成型而形成。在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述狭缝62A形成为在弹性筒状部件62的轴线Z1方向两端部之间沿着轴线方向延伸。轴线方向两端部(周缘)由于没有受到狭缝波及所以形成为环状。这种弹性筒状部件62朝向轴线方向中间位置受到缩径加工,在上述中间位置形成环状缩颈部62B。对于这样形成的弹性筒状部件62,当在金属板形成狭缝62A后以具有环状缩颈部62B的方式卷圆成圆筒状时,在周方向对接的抵接部可以具有间隙而以能够抵接的方式保持分离状态不变,或者也可以相互通过焊接等接合。这种弹性筒状部件62在暂时弹性缩径的状态下被收纳于收纳孔61A。该弹性筒状部件62在被收纳于第一接纳端子61的收纳孔61A之后,借助弹力朝原来的形状扩径而与收纳孔61A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在轴线方向上,一端的周缘抵接于该收纳孔61A的底部侧的环状抵接部61C而被定位。
如图1~图5所示,保持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的壳体66具有大致长方体外形,在两个部位形成有收纳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且保持该第一接纳端子61的保持孔67,在各保持孔67分别同样地保持第一接纳端子61。如图4以及图5所示,壳体66在保持孔67的上部侧在该保持孔67的内周缘部具有朝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环状突部66A,以限制从保持孔67的下部开口侧插入的第一接纳端子61的上端。并且,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开口的内周缘形成有环状台阶部66B,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的环状突部61B与该环状台阶部66B抵接。上述内侧环状突部66A的内周缘的内径形成能够供导电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2、37突入的内径。
这种第一安装连接器60被安装于第一电路基板P。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电路基板P形成有供第一接纳端子61的底部以不贯通的程度进入的通孔P1,且设置成该通孔P1的内表面与形成于第一电路基板P的两面以及内部的电路层导通。因而,上述第一接纳端子61的底部与通孔P1的内表面形成有少许的间隙,钎料流入该间隙而进行钎焊连接,第一接纳端子61与电路层电连接,完成朝第一电路基板P的组装。
第二安装连接器70也与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同样方式构成,且以同样方式与第二电路基板Q连接而被安装。
这样构成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第二安装连接器70以及中间连接器10按照以下的方法使用。
首先,如图1所示,在第一电路基板P安装第一安装连接器60并且在第二电路基板Q安装第二安装连接器70。其次,将以这种方式安装于第一电路基板P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该第一安装连接器60朝向上方的方式定位,之后,使中间连接器10从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的上方下降,将该中间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30的下端侧、即长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2以及短端子36的第一接触部37插入到被收纳于第一安装连接器60的对应第一接纳端子61的弹性筒状部件62内。当进一步插入时,上述长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2以及短端子36的第一接触部37分别一边使对应的弹性筒状部件62的环状缩颈部62B弹性扩径一边下降而到达规定位置。弹性扩径后的各个弹性筒状部件62与上述第一接触部32以及第一接触部37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并且相对于第一接纳端子61的收纳孔61A的内周面的弹性接触压力增大。之后,利用螺钉24A将中间连接器10固定于第一电路基板P。当意欲将中间连接器10从第一电路基板P卸下时,在卸下上述螺钉24A之后将中间连接器10朝上方抬起。
其次,使安装于第二电路基板Q的第二安装连接器70以该第二安装连接器70朝向横向(即第二电路基板Q为纵向)的方式从横向接近连接于第一安装连接器60的中间连接器10,中间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30、即长端子31的第二接触部33以及短端子36的第二接触部38被接纳于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对应第二接纳端子71内的弹性筒状部件72内。这样,中间连接器10与相对于上述第一安装连接器60连接时相同,也与第二安装连接器70连接。在该情况下,中间连接器10不具有相对于第二安装连接器70进行固定的螺钉,因此,仅凭借朝横向牵拉便能够解除第二安装连接器70与中间连接器10的连接。这样,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经由上述中间连接器10进行所谓的直角连接(参照图2以及图5A)。
对于以这种方式经由中间连接器10连接的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当受到使第一电路基板P和第二电路基板Q产生偏移的外力或者使之倾斜的外力时,与上述电路基板一起偏移而产生倾斜。即,即便第一电路基板P和第二电路基板Q保持最初的直角的相对姿势,如果电路基板的面彼此在平行方向相对地偏移,则相应地在导电端子30(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的第一接触部32、37与第二接触部33、38之间产生倾斜,当然如果在电路基板P、Q之间相对地产生倾斜也是相同的。
存在如下几种倾斜的情况:在图4B中,参照图3所示的轴线X(X1、X2)以及Z(Z1、Z2),示出第二电路基板Q从正规的图4A的位置以绕第二接触部33、38(参照图3)的轴线X1、X2、即X旋转的方式倾斜的情况;在图6中,当上述第二电路基板Q相对于正规位置沿上下方向(Z方向)偏移时,图6A中示出朝上方向偏移而第二接触部33、38倾斜的情况,图6B中示出朝下方向偏移而第二接触部33、38倾斜的情况;在图7中,当第二电路基板Q相对于正规位置沿相对于XZ平面成直角的Y方向偏移时,图7B中示出在与纸面平行的面内第二电路基板Q从图7A的正规位置朝上方偏移而第二接触部33(38)倾斜的情况。当导电端子30亦即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自身不发生变形而发生上述的电路基板P、Q彼此之间的相对的偏移及倾斜的情况下,以及伴随着导电端子30亦即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的连结部34、39的弹性挠曲变形的情况下,均可能发生上述的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上述连结部34、39弹性挠曲变形,由于在导电端子30亦即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之间存在设置于壳体半体11A、11B的突片19A、20A;19B、20B,因此两个端子31、36不会相互接触。
这样,在因第一电路基板P以及第二电路基板Q彼此之间的相对偏移或倾斜而第一接触部32、37或第二接触部33、38相对于第一接纳端子61以及第二接纳端子71产生倾斜的情况下,从各图可知,产生偏移前的导电端子的最初的轴线相对于接纳端子的轴线倾斜。通过第一安装连接器60的弹性筒状部件62和第二安装连接器70的弹性筒状部件72的半径方向的弹性变位,上述倾斜成为可能。两个弹性筒状部件62、72的弹性变位在绕它们的轴线的任意角度位置均能够进行,如果受到相同的力,则无论是在何种角度位置都为相同的变位量,并且,两个弹性筒状部件62、72相互独立地弹性变位。弹性筒状部件62、72在周方向上在产生偏移的角度位置处产生最大程度的弹性变位量,但在轴线方向上在它们的环状缩颈部62B、72B的位置处弹性变位量最大。该环状缩颈部62B、72B在产生倾斜之前与第一接触部32、37以及第二接触部33、38之间的接触线为圆,但在产生倾斜的状态下,因该倾斜而接触线变为椭圆。但是,如图3所示,对于在周方向的多个位置形成有狭缝62A、72A的弹性筒状部件62、72,狭缝彼此之间的细带状部分朝板厚方向亦即半径方向弹性变位,因此,作为反力而作用于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的弹性力(压力)无论是哪个细带状部分均沿朝向轴线的半径方向发挥作用。这样,第一安装连接器60以及第二安装连接器70经由已述的中间连接器10即便进行直角连接也能够确保浮动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沿成直角的方向延伸而导电端子自身整体上形成为L字状的缘故,位于内侧的端子变短。即,对于位于内侧的短端子36,例如即便因第二电路基板Q的偏移而长端子31的第二接触部33的前端与短端子36的第二接触部38的前端以相同量变位,当针对遍及第二接触部全长的倾角这点进行比较时,短端子36的第二接触部38的角度更大。为了防止该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短端子36的第二接触部38形成有环状槽部41,消除因与壳体的对应部抵接而导致的对第二接触部的倾斜的妨碍。
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图1~图7的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将构成导电端子30的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在其一部分利用电绝缘材料的保持部件81相互保持。由此一来,不仅能够维持中间连接器10的在壳体11内的位置关系,而且相对于壳体11的组装前的部件的保管、组装时的作业性便利。
此外,如图9所示,优选利用弹簧部件82支承长端子31以及短端子36。在图9中,作为壳体半体11A、11B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弹性的薄片状的弹簧部件82A、82B,利用该弹簧部件82A、82B从上下方向夹持并支承长端子31的连结部34以及短端子36的连结部39的一部分。由此一来,对于连结部34以及连结部39,能够在确保变位的自由度的同时将它们支承在规定位置。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体,
所述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
安装于第一电路部件的第一安装连接器;
安装于第二电路部件的第二安装连接器;以及
夹设在第一安装连接器与第二安装连接器之间,对第一安装连接器与第二安装连接器进行连接的中间连接器,
该中间连接器在壳体内具备导电端子,
所述第一安装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连接器分别具备第一接纳端子以及第二接纳端子,所述第一接纳端子以及所述第二接纳端子沿形成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各个的对应端部的轴状的接触部的轴线方向接纳所述接触部,并与所述接触部的周面接触,
所述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导电端子具有形成于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形成于另一端的第二接触部、以及将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以使得第一接触部的轴线与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相互交叉的方式折弯成形,
第一接纳端子、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纳端子、以及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金属制的弹性筒状部件,该弹性筒状部件能够在绕各自的轴线的周方向上的任意角度位置处沿半径方向弹性变形,以便能够容许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产生倾斜以及沿半径方向移动,该弹性筒状部件在周面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纳端子之间或者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接纳端子之间以弹性变形状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连结部形成为带状部,该带状部具有构成相对于包括第一接触部的轴线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成直角的面的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中间连接器的壳体具有由包括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轴线和第二接触部的轴线的面分割成两部分的两个壳体半体,两个壳体半体能够在收纳导电端子后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中间连接器具有两个导电端子,两个导电端子由电绝缘材料的共同的保持部件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中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由设置在连结部的一部分与壳体的对应部分之间且与该连结部的板面弹性接触的弹簧部件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弹性筒状部件通过将金属板形成为筒状而制作,在周方向的多个位置在轴线方向两端部之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弹性筒状部件形成为在轴线方向中间部具有直径小于轴线方向两端部的直径的环状缩颈部的形状,从而能够被第一接纳端子和第二接纳端子收纳。
CN201310699767.3A 2012-12-18 2013-12-18 电连接器组装体 Active CN103872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677A JP6103917B2 (ja) 2012-12-18 2012-12-18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2-275677 2012-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484A true CN103872484A (zh) 2014-06-18
CN103872484B CN103872484B (zh) 2017-12-08

Family

ID=50910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9767.3A Active CN103872484B (zh) 2012-12-18 2013-12-18 电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47952B2 (zh)
JP (1) JP6103917B2 (zh)
CN (1) CN10387248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405A (zh) * 2014-12-17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71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耦联高压接头的插接装置和具有该插接装置的系统
CN110350330A (zh) * 2019-07-17 2019-10-1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与pcb板连接的弹性结构
CN110581391A (zh) * 2019-09-19 2019-12-17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快锁活塞式浮动电源连接器
CN110783783A (zh) * 2018-07-30 2020-02-11 Ims连接器系统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装置
CN111164837A (zh) * 2017-10-13 2020-05-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大电流连接器
CN112151992A (zh) * 2020-08-11 2020-12-29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连接结构
CN112703719A (zh) * 2018-09-17 2021-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和包括该电连接装置的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75919A1 (en) * 2013-11-22 2015-05-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Hair cutting appliance, receptacle and connector plug
USD741264S1 (en) * 2014-07-22 2015-10-20 Castle Creations, Inc. Battery connector
USD740753S1 (en) * 2014-07-24 2015-10-13 Castle Creations, Inc. Battery connector cover
CN105742859A (zh) * 2016-04-08 2016-07-06 黄永怀 一种柱型电连接器
JP6441259B2 (ja) * 2016-05-17 2018-12-19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705244B1 (en) * 2016-12-20 2017-07-11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 Zhen)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KR102662704B1 (ko) * 2017-01-18 2024-05-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시스템용 수동 서비스 분리 장치
CN106953188B (zh) * 2017-02-21 2023-12-05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连接器
CN206712064U (zh) * 2017-05-25 2017-12-05 莫列斯有限公司 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装置
JP6415654B1 (ja) * 2017-07-28 2018-10-31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7024741B2 (ja) * 2019-01-31 2022-02-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CN209298384U (zh) * 2019-03-04 2019-08-2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
EP3843219A1 (en) 2019-12-23 2021-06-30 ODU GmbH & Co. KG Adaptive connector
EP3843222A1 (en) * 2019-12-24 2021-06-30 Fico Triad, S.A.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11463615B (zh) * 2020-04-08 2021-08-06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连接器
KR102651499B1 (ko) * 2021-08-20 2024-03-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시그널핀 모듈, 이를 포함한 파워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30087891A1 (en) * 2021-09-23 2023-03-23 Apple Inc. Pass-through connectors for connector systems
KR102515427B1 (ko) * 2022-09-08 2023-03-29 장문석 가변핀을 포함한 전원 공급용 커넥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6506A (en) * 1998-03-18 2000-03-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411594Y (zh) * 2000-01-24 2000-12-20 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转直角连接器
US20080318460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Hsieh Shao 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CN101395768A (zh) * 2006-03-03 2009-03-25 Fci公司 宽边到边缘耦合的连接器系统
CN10144761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7491U (zh) * 1981-02-02 1982-08-09
US4764121A (en) * 1985-12-16 1988-08-16 Telephone Products, Inc. Rotar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49357A (en) * 1985-12-23 1988-06-07 Elco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any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bus and system
US5055055A (en) * 1990-10-12 1991-10-08 Elco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any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system
JPH04112482U (ja) * 1991-03-20 1992-09-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緩衝コネクタ
JP2910505B2 (ja) * 1993-04-27 1999-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2717937B2 (ja) * 1994-10-31 1998-0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アダプ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5567170A (en) * 1994-12-07 1996-10-22 Camco International Inc. Plug-in pothead
DE69525623T2 (de) * 1995-08-26 2003-03-06 Molex Inc Elektrischer Verbinder mit verbessertem Verriegelungssystem
US5807120A (en) * 1996-03-06 1998-09-15 Elco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power distribution connector
JP3747964B2 (ja) * 1996-07-26 2006-02-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調心コネクタ
US5823812A (en) * 1996-08-08 1998-10-20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DE29713333U1 (de) * 1997-07-26 1997-09-18 Hewlett Packard Co Elektrische Sicherheitssteckverbindung für direkte und leitungsgeführte Kontaktierung
US6062919A (en) * 1997-08-29 2000-05-16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high current-carrying capability and low insertion force
US6280245B1 (en) * 1999-09-17 2001-08-28 Tvm Group, Inc. Dual contact power connector
DE10013823C1 (de) * 2000-03-21 2002-01-03 Fci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BR0113903A (pt) * 2000-09-15 2003-07-22 Alcoa Fujikura Ltd Montagem de soquete de terminal elétrico para componente veicular
US6656002B2 (en) * 2000-09-15 2003-12-02 Alcoa Fujikura Limited Electrical terminal socket assembly including T shaped sealed connectors
JP4401915B2 (ja) * 2004-09-21 2010-0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液体浸入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20060094281A1 (en) * 2004-11-04 2006-05-04 Carlyle, Inc. Latch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7173198A (ja) * 2005-11-25 2007-07-05 Hitachi Cable Ltd 電気コンタクト及びメス端子
DE102006013281B4 (de) * 2006-03-21 2024-04-04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s-Adapter
US7494374B2 (en) * 2007-02-01 2009-02-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anel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299811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Battista Paul F Power inlets and power connectors
US7530830B1 (en) * 2007-07-19 2009-05-12 Sunpower Corporation Misalignment tolerant connector
JP4767923B2 (ja) * 2007-07-27 2011-09-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EP2209167B1 (en) * 2009-01-20 2012-05-23 ODU- Steckverbindungssysteme GmbH & Co. K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US8029326B2 (en) * 2009-07-28 2011-10-0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 contact arm
JP2011060732A (ja) 2009-09-14 2011-03-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TW201203711A (en) * 2010-06-17 2012-01-16 Asustek Comp Inc Connector module and connector
US8202105B2 (en) * 2010-07-21 2012-06-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contact
JP5462231B2 (ja) * 2011-10-24 2014-04-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6506A (en) * 1998-03-18 2000-03-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411594Y (zh) * 2000-01-24 2000-12-20 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转直角连接器
CN101395768A (zh) * 2006-03-03 2009-03-25 Fci公司 宽边到边缘耦合的连接器系统
US20080318460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Hsieh Shao 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CN10144761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插座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405B (zh) * 2014-12-17 2019-05-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20405A (zh) * 2014-12-17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71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耦联高压接头的插接装置和具有该插接装置的系统
CN107666071B (zh) * 2016-07-27 2020-03-27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耦联高压接头的插接装置和具有该插接装置的系统
US11121492B2 (en) 2017-10-13 2021-09-14 Robert Bosch Gmbh High-current connector
CN111164837A (zh) * 2017-10-13 2020-05-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大电流连接器
CN111164837B (zh) * 2017-10-13 2022-02-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大电流连接器
CN110783783A (zh) * 2018-07-30 2020-02-11 Ims连接器系统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装置
CN110783783B (zh) * 2018-07-30 2023-10-20 Ims连接器系统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装置
CN112703719B (zh) * 2018-09-17 2024-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和包括该电连接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12703719A (zh) * 2018-09-17 2021-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和包括该电连接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10350330A (zh) * 2019-07-17 2019-10-1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与pcb板连接的弹性结构
CN110581391A (zh) * 2019-09-19 2019-12-17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快锁活塞式浮动电源连接器
WO2021052108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锁活塞式浮动电源连接器
CN111600145A (zh) * 2019-09-19 2020-08-2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快锁活塞式浮动电源连接器
CN112151992A (zh) * 2020-08-11 2020-12-29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0377A (ja) 2014-06-30
US20140170886A1 (en) 2014-06-19
JP6103917B2 (ja) 2017-03-29
US9147952B2 (en) 2015-09-29
CN103872484B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2484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JP6770185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9466907B2 (en) Connector
CN103608974B (zh) 插座触头
CN203800225U (zh) 卡连接器和接触件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US9666957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JP201606266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CN105529555A (zh) 连接器
CN104518315A (zh) 连接器
CN104779462A (zh) 连接器
CN108123247A (zh) 两件式阳电端子及其装配方法
CN110212330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JP5858024B2 (ja)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02868056A (zh) 浮动型连接器
JP4514064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361429B2 (ja) 直付け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CN105281126A (zh) 连接器
US9437937B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05261857A (zh) 具有构造为减少刮擦造成的磨损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1640334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JP2019040799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KR101606151B1 (ko) 센서 조립체
JP7065400B2 (ja)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及び接続装置
CN103066439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