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5476A - 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5476A CN103855476A CN201310070277.7A CN201310070277A CN103855476A CN 103855476 A CN103855476 A CN 103855476A CN 201310070277 A CN201310070277 A CN 201310070277A CN 103855476 A CN103855476 A CN 103855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xternal conductor
- cable
- holding wire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us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4—Connection of shield to additional grounding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07—Ultrasonic-, H.F.-, cold- or impact wel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 Y10T29/49176—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with molding of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该电缆连接器能够抑制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弹性变形且使电特性稳定化,且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容易连接。在接地用触头(23)上设有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突出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G)粘接外部导体(43)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由此,能够抑制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弹性变形且使电特性稳定化。另外,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且简化外部导体(43)与接地用触头(23)的连接操作。并且,由于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不会暴露在软钎焊的高温等中,因此也不会热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且传输使相位反转180度的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连接器、具有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和电缆连接器的电缆组件、以及该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处理数Gbit/s以上的高速数字信号的服务器或路由器、存储器产品等设备中,采用差动接口规格、例如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低电压差动信号),在各设备之间或设备内的各电路基板之间,使用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而进行差动信号的传输。差动信号具有实现系统电源的低电压化并且相对于外来干扰的抗拒性高的特点。
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对各信号线导体分别传输使相位反转180度的正(阳性)信号及负(阴性)信号。而且,这些两个信号(正信号及负信号)的电位差成为信号电平,例如若电位差为正则作为“高(High)”,若为负则作为“低(Low)”,在收信侧识别该信号电平。
作为公开这种传输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技术,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具有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一对信号线导体,这些各信号线导体用绝缘体覆盖。即,各信号线导体利用绝缘体以预定间隔保持平行。另外,绝缘体的周围利用片状的外部导体覆盖,并且,外部导体的周围利用护套(保护外皮)来覆盖。
而且,通过依次阶梯式剥下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一端侧,各信号线导体及外部导体的一部分分别向外部露出。在外部导体的露出部分,金属制的屏蔽连接端子通过敛缝而连接。屏蔽连接端子具有板状金属和与该板状金属一体成形的软钎焊销,板状金属在敛缝时仿照外部导体的形状而塑性变形。由此,外部导体和屏蔽连接端子被电连接,能够将外部导体经由连接端子(板状金属及软钎焊销)与电路基板的接地垫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99434号公报(图1、图2)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对于将外部导体直接与接地片软钎焊的事情,在软钎焊操作中使用的镘刀前端的热度(约350℃)不与外部导体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体由于镘刀前端的热度而变形或熔化。但是,由于按照外部导体的形状而敛缝屏蔽连接端子,因此根据情况,位于外部导体的内侧的绝缘体由于敛缝力而弹性变形,由此有可能能够引起位于绝缘体的内侧的各信号线导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等的制造上的问题。其结果,有可能产生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特性在每个产品都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该电缆连接器能够抑制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弹性变形而使电特性稳定化,且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容易连接。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电连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上述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器基板,由绝缘材料构成;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以及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特征为,使上述接地用触头沿着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长度方向延伸,利用上述接地用触头覆盖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除一部分以外的周围。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特征为,使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上述侧壁部向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突出。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用于定位上述外部导体的定位壁部。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特征为,在将上述外部导体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的状态下,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
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卷绕安装具有导电性的带。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具有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和电连接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上述电缆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基板,由绝缘材料构成;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以及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特征为,使上述接地用触头沿着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长度方向延伸,利用上述接地用触头覆盖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除一部分以外的周围。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特征为,使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上述侧壁部向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突出。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特征为,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用于定位上述外部导体的定位壁部。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特征为,在将上述外部导体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的状态下,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特征为,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卷绕安装具有导电性的带。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包括:准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准备工序,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准备电缆连接器的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该电缆连接器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连接器基板、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触头、以及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的外部导体粘接部;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涂敷上述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工序;以及在已涂敷上述导电性粘接剂的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配置上述外部导体,并且在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上配置上述各信号线导体,而且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与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连接工序。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在上述连接工序之后接着进行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的模压成形工序。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接地用触头上设置有从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外部导体的外部导体粘接部,因此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按照外部导体的形状敛缝屏蔽连接端子,能够抑制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弹性变形且使电特性稳定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的屏蔽连接端子,因此能够消减部件件数且简化外部导体与接地用触头的连接操作。并且,由于还不需要用于使外部导体与接地用触头电连接的软钎焊操作,因此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也不会暴露在高温中而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a)是从正面侧观察接地用触头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接地用触头的立体图。
图5(a)是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立体图,(b)是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电缆组件的制造顺序(组装顺序)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B向视图。
图8是图6的C向视图。
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图9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D向视图。
图13是图11的E向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
10-电缆连接器,20-连接器主体部(连接器基板),20c-侧壁部,22-信号线用触头,23-接地用触头,23f-外部导体粘接部,40-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1-信号线导体,42-绝缘体,43-外部导体,50-电缆连接器,51-定位壁部,60、70-模压树脂部(绝缘材料),71-铜带(带),CA、CA1、CA2-电缆组件,G-导电性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用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表示图1的A向视图,图4(a)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接地用触头的立体图,图4(b)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接地用触头的立体图,图5(a)表示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立体图,图5(b)表示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视图,图6表示说明电缆组件的制造顺序(组装顺序)的立体图,图7表示图6的B向视图,图8表示图6的C向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电缆连接器10具有连接器主体部(连接器基板)20和电缆连接部30。连接器主体部20例如能够插入到设置于底板产品(未图示)上的槽(插口)中,在电缆连接部30上电连接多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参照图5)。此外,在图示的电缆连接器10中,电连接两根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
连接器主体部20用环氧树脂(epoxy resin)等绝缘材料形成为板状,并具有正面20a及背面20b。在连接器主体部20的向插口的插入方向前端侧,对应于正面20a及背面20b形成一对锥面21a、21b。各锥面21a、21b将连接器主体部20的插入方向前端侧做成尖细的形状,从而能够引导连接器主体部20向插口的插入。
在连接器主体部20上,以从各锥面21a、21b侧向与该各锥面21a、21b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四个信号线用触头22和两个接地用触头23。在此,为了容易辨别各信号线用触头22与各接地用触头23的区别,在各接地用触头23上如图所示施加了网点。
另外,将图中虚线部P作为边界,分别与一方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及另一方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对应。即,对应于一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而设置两个信号线用触头22及一个接地用触头23。
各信号线用触头22通过对由导电性优越的黄铜等构成的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等,形成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棒状。各信号线用触头22通过插入成形而埋设于连接器主体部20的沿着板厚度方向的靠近正面20a的部位,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一侧面22a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正面20a向外部露出。
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约4/5的长度部分埋设于连接器主体部20中,其他的约1/5的长度部分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向接地用触头23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突出。在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从连接器主体部20突出的各突出部22b上电连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各信号线导体41(参照图5)。即,各突出部22b形成电缆连接部30。通过如此设置,各信号线用触头22以横跨连接器主体部20及电缆连接部30这两者的方式延伸而设置。
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各突出部22b的突出端22c(参照图3),当在电缆连接部30连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时,与形成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绝缘体42(参照图5)的端部抵接。由此,能够相对于电缆连接部30精度良好地进行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定位。
另外,通过使各突出部22b从侧壁部20c突出,当在利用自动组装装置(未图示)将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与电缆连接部30连接时,用自动组装装置的摄像机能够容易辨认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各突出部22b。只是,各突出部22b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绝缘体42的端部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抵接。
如图4所示,各接地用触头23通过对由导电性优越的黄铜等构成的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预定形状,并且具有触头主体部23a和突出板部23b。触头主体部23a其横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并且具有底壁部23c及与该底壁部23c一体设置的一对侧壁部23d。触头主体部23a以沿着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通过插入成形而埋设于连接器主体部20中。而且,如图1所示,接地用触头23的各侧壁部23d的各端面部23e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正面20a向外部露出。
如图1及图3所示,在触头主体部23a的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的内侧,通过预定的间隙配置一对信号线用触头22。即,形成接地用触头23的触头主体部23a覆盖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周围的除了一侧面22a(各信号线用触头的周围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由此,防止各信号线用触头22与接地用触头23的短路,并且防止来自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电磁干扰向外部放射,而且实现电特性的稳定化。
另外,如图2所示,触头主体部23a的底壁部23c向连接器主体部20的外部露出。如此,通过使各接地用触头23以比较宽广的面积向外部露出,在缩小连接器主体部20的厚度尺寸且层叠电缆连接器10而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在各电缆连接器10之间的电磁干扰的屏蔽性,还能够实现在层叠时的电特性的稳定化。
接地用触头23的突出板部23b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沿着接地用触头23的长度方向突出,其长度尺寸与触头主体部23a的长度尺寸相比较成为大致一半(大致1/2)的长度尺寸。即,接地用触头23的大致2/3的长度部分成为触头主体部23a,大致1/3的长度部分成为突出板部23b。如此,突出板部23b形成电缆连接部30,接地用触头23以横跨连接器主体部20及电缆连接部30这两者的方式延伸而设置。
如图1及图4(a)的单点划线区域所示,在突出板部23b的更靠近突出端侧设置外部导体粘接部23f。在外部导体粘接部23f上涂敷预定量的用于电连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外部导体43(参照图5)的导电性粘接剂G(参照图6)。在此,作为导电性粘接剂G,使用由例如由金粉、银粉、铜粉等构成的导电物质和由环氧树脂等构成的粘合剂形成,并在室温下硬化的粘接剂。
外部导体粘接部23f形成于突出板部23b之中比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各突出部22b还长地突出的部分上。由此,容易涂敷导电性粘接剂G,并且不会使导电性粘接剂G与各信号线用触头22接触(短路)。如此,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外部导体43利用导电性粘接剂G与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电连接。从而,外部导体43不会像以前那样暴露在软钎焊的高温中。
此外,接地用触头23通过一次的冲压加工,同时进行冲裁和成形加工,能够容易形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即,接地用触头23的形状为批量生产率优越的形状。
如图5所示,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41。向各信号线导体41之中任一方传输作为差动信号的正(阳性)信号,向各信号线导体41之中的另一方传输作为差动信号的负(阴性)信号。各信号线导体41例如由在其表面进行镀锡处理的软铜线(Tinned Annealed Copper Wire)形成,各信号线导体41用绝缘体42覆盖。
绝缘体42为了使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具有柔性,例如由泡沫聚乙烯(Foamed Poly-Ethylene)形成,其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形状。绝缘体42以隔开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保持各信号线导体41,在各信号线导体41的周围以成为大致相等的厚度的方式设置绝缘体42。
但是,绝缘体42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如图所示的大致椭圆形形状,例如还可以是分别各自覆盖各信号线导体41的大致圆形形状。并且,也可以将绝缘体42的横截面形状做成由一对长度相等的平行线和一对半圆形形状构成的、例如与田径赛场的跑道(Track)大致相等的形状。
在绝缘体42的周围设置用于抑制外来干扰的影响的外部导体43。外部导体43例如由片状的铜箔形成,并且覆盖绝缘体42的除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以外的大部分。但是,作为外部导体43不限于铜箔,还可以是其他的金属箔,并且还可以是编入软铜线等金属细线的编织片。
在外部导体43的周围设有保护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作为保护外皮的护套44,该护套44覆盖外部导体43的除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以外的大部分。此外,护套44例如由耐热PVC(Heat Resistant Polyvinyl Chloride)形成。另外,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不包括排扰线。
如图5所示,在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端部上,通过沿着其长度方向依次阶梯式剥下,设置有使各信号线导体41向外部露出的信号线导体露出部40a和使外部导体43向外部露出的外部导体露出部40b。即,信号线导体露出部40a和外部导体露出部40b以该顺序从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端部并列设置。
连接各信号线导体41的中央部分的线段的长度L1和连接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中央部分的线段的长度L1(参照图3)分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尺寸(L1=L1)。由此,能够使各信号线导体41相对于各信号线用触头22可靠地电接触。在此,假设在使两者的长度关系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两者的位置偏移,有可能引起一方的信号线导体41和一方的信号线用触头22不能连接的情况。
另外,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长轴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W1与短轴的长度尺寸(厚度尺寸)W2之比设定为大概W1:W2=1.6:1。由此,能够使各信号线导体41与各信号线用触头22连接,并且使外部导体43与接地用触头23连接。
以下,对于如上所述形成的电缆连接器10与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方法、即电缆组件CA(参照图6)的制造方法,用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
电缆准备工序
首先,准备具有各信号线导体41、绝缘体42、外部导体43及护套44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参照图5)。然后,如图5所示依次阶梯式剥下所准备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端部,由此形成信号线导体露出部40a及外部导体露出部40b。如此电缆准备工序结束。
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
然后,准备能够电连接两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上述电缆连接器10(参照图1至图3)。由此,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结束。在此,也可以根据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根数,准备好多种规格的电缆连接器、例如三根连接用或四根连接用等,并根据需要的规格而适当选择。
此外,上述“电缆准备工序”和“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由于分别分开准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及电缆连接器10,因此调换顺序也没关系。即,也可以先进行“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然后再进行“电缆准备工序”。
粘接剂涂敷工序
然后,如图6的箭头M1所示,在外部导体粘接部23f涂敷预定量的导电性粘接剂G。在此,导电性粘接剂G向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涂敷,既可以通过组装操作者的手动而进行,也可以利用自动组装装置的粘接剂分配器(未图示)自动进行。由此,粘接剂涂敷工序结束。
连接工序
之后,如图6的箭头M2所示,使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信号线导体露出部40a及外部导体露出部40b面对电缆连接器10的电缆连接部30。然后,在涂敷了导电性粘接剂G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上配置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外部导体43,并且在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各突出部22b上配置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各信号线导体41。在此,使绝缘体42的端部与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各突出部22c(参照图3)抵接,相对于电缆连接器10定位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由此,外部导体43利用导电性粘接剂G粘接在外部导体粘接部23f。
接着,在将外部导体43粘接在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状态下,使用超声波焊机(未图示)电连接各信号线导体41和各信号线用触头22(各突出部22b)。具体而言,如图7的箭头M3所示,使形成超声波焊机的夹具T与各信号线导体41抵接,并且使夹具T以高频振动。由此,焊接固定各信号线导体41和各突出部22b而结束连接工序。
在此,作为连接各信号线导体41和各突出部22b的连接方法,优选采用如上述的超声波焊接那样不在高温下暴露电缆连接器10和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方法,例如还能够采用低温软钎焊等的其他的连接方法。
此外,在图6及图7中,只对一方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侧的连接顺序进行了表示,但对于另一方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侧也同样地进行连接。如此,如图8所示,两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与电缆连接器10电连接,完成电缆组件CA。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10,由于在接地用触头23上设置有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突出并用导电性粘接剂G粘接外部导体43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因此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按照外部导体43的形状而敛缝屏蔽连接端子,能够抑制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弹性变形并使电特性稳定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的屏蔽连接端子,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简化外部导体43与接地用触头23的连接操作。并且,由于还不需要用于使外部导体43与接地用触头23电连接的软钎焊操作,因此也不会发生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暴露在高温中而热变形的情况。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10,由于使接地用触头23沿着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用接地用触头23覆盖除一部分以外的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周围,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各信号线用触头22的电磁干扰向外部放射,能够使电特性更加稳定化。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10,由于使各信号线用触头22从连接器主体部20的侧壁部20c向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突出,因此相对于各突出部22b能够容易定位各信号线导体41。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用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注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9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9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图12表示图11的D向视图。图13表示图11的E向视图。
如图9至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10(参照图1)相比较,不同点仅在于在各接地用触头23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分别一体地设置一对定位壁部51。各定位壁部51在沿着接地用触头23的短边方向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两侧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各定位壁部51之间放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外部导体43并进行定位。
如图13所示,各定位壁部51的分离距离W3设定为比外部导体43的长轴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W4还稍长的长度尺寸(W3>W4)。由此,各定位壁部51能够引导外部导体43向该各定位壁部51之间配置。在此,即使将外部导体43偏向一方的定位壁部51而配置,各信号线导体41也分别可靠地与各信号线用触头22接触。
各定位壁部51的高度尺寸h设定为比外部导体43的短轴的长度尺寸(厚度尺寸)W5的一半的长度尺寸还高的高度尺寸(h>W5/2)。由此,如图13所示,若在由各定位壁部51和外部导体粘接部23f形成的间隙内填满导电性粘接剂G,则该导电性粘接剂G的上表面部UP配置于超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中心部分CE的位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地用触头23中,也通过一次冲压加工,同时进行冲裁和成形加工,能够容易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50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更牢固地电连接外部导体43和导电性粘接剂G,还能够使电特性进一步稳定化。另外,由于能够增加外部导体43与导电性粘接剂G的粘接面积,因此能够使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更加难以从外部导体粘接部23f脱落。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分注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参照图6)相比较,不同点仅在于:将各信号线导体41与各突出部22b的连接部分和外部导体43与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连接部分,例如利用作为绝缘材料的具有热固性的环氧树脂(epoxy resin)加固。具体而言,通过将各信号线导体41及各突出部22b的周围和外部导体43及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周围,利用环氧树脂加固成大致长方体形状,从而形成模压树脂部60。
在此,模压树脂部60通过接着上述的“连接工序”,经过使用模压成型机(未图示)的“模压成形工序”而形成。在该“模压成形工序”中使用的模压成型机例如具有上下模具,通过在这些上下模具上固定图6所示的电缆组件CA,之后,在所固定的上下模具的内腔(空腔)内填充环氧树脂,能够形成一体化模压树脂部60的电缆组件CA1(参照图14)。
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1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外部导体粘接部23f配置外部导体43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模压树脂部60保护电缆连接器10与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部分。从而,能够从水分和尘埃等保护电缆连接器10与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部分,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电连接。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分注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
如图1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2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1(参照图14)同样地具有模压树脂部70。该模压树脂部70与电缆组件CA1的模压树脂部60同样地形成。只是,在模压树脂部70的内部埋设了具有导电性的铜带(带)71,该铜带71卷绕安装于各外部导体43及各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周围。而且,铜带71在“模压成形工序”之前的阶段卷绕安装,即在上下模具上固定图6所示的电缆组件CA而形成模压树脂部70之前的阶段卷绕安装。此外,不限于铜带71,还能够使用例如以铝箔作为基材的带,主要是若具有导电性,则其金属材质不限。
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2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CA1相比,能够在更加牢固地固定电缆连接器10与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连接部分的状态下,形成模压树脂部70。从而,能够使电缆组件CA2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另外,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外部导体43与外部导体粘接部23f的电连接,而且能够使电特性更加稳定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卷绕安装铜带71的状态下形成模压树脂部70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省略模压树脂部70而只卷绕安装铜带71。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50中,在连接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40的状态下,还可以如图14所示形成模压树脂部,还可以如图15所示卷绕安装铜带并且形成模压树脂部。并且,还可以仅卷绕安装铜带。
Claims (14)
1.一种电缆连接器,电连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
上述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器基板,由绝缘材料构成;
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
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以及
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接地用触头沿着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长度方向延伸,利用上述接地用触头覆盖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除一部分以外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上述侧壁部向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用于定位上述外部导体的定位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外部导体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的状态下,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卷绕安装具有导电性的带。
7.一种电缆组件,具有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和电连接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
一对信号线导体;
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
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
上述电缆连接器具有:
连接器基板,由绝缘材料构成;
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
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以及
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接地用触头沿着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长度方向延伸,利用上述接地用触头覆盖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除一部分以外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上述侧壁部向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设置用于定位上述外部导体的定位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外部导体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的状态下,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卷绕安装具有导电性的带。
13.一种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准备工序,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
准备电缆连接器的电缆连接器准备工序,该电缆连接器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连接器基板、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一对信号线用触头、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基板上且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触头、以及设置于上述接地用触头上且从上述连接器基板的侧壁部突出、并且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外部导体的外部导体粘接部;
在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涂敷上述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工序;以及
在已涂敷上述导电性粘接剂的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配置上述外部导体,并且在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上配置上述各信号线导体,而且电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与上述各信号线用触头的连接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工序之后接着进行利用绝缘材料加固上述外部导体粘接部及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的模压成形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1955 | 2012-11-30 | ||
JP2012261955A JP5904107B2 (ja) | 2012-11-30 | 2012-11-30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ならびに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5476A true CN103855476A (zh) | 2014-06-11 |
CN103855476B CN103855476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5082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7027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5476B (zh) | 2012-11-30 | 2013-03-06 | 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9576B2 (zh) |
JP (1) | JP5904107B2 (zh) |
CN (1) | CN103855476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5036A (zh) * | 2016-06-03 | 2017-12-12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通信电缆 |
CN108551010A (zh) * | 2018-05-30 | 2018-09-18 | 深圳市鼎电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
CN110556641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株式会社岛野 | 用于人力车的电缆组件 |
CN110932181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王丽丽 | 一种桥下电缆安装设备 |
CN111628318A (zh) * | 2019-02-27 | 2020-09-0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频信号的扩充卡接口 |
CN112217045A (zh) * | 2019-07-11 | 2021-01-12 | 泰连公司 | 用于电路卡组件的电力连接器系统 |
CN113523488A (zh) * | 2021-08-11 | 2021-10-22 | 四川九立微波有限公司 | 一种半刚性电缆焊接防爆处理方法 |
CN114122789A (zh) * | 2020-08-27 | 2022-03-0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03566A1 (ja) * | 2012-12-26 | 2014-07-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
US9425562B2 (en) * | 2014-03-24 | 2016-08-23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insert |
CN106663496B (zh) * | 2014-05-16 | 2019-05-17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多芯电缆和具有基板的多芯电缆 |
JP6365309B2 (ja) * | 2015-01-07 | 2018-08-01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高速伝送用ケーブルモジュール |
KR20160141585A (ko) * | 2015-06-01 | 2016-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메모리 카드 어댑터 |
TWI573360B (zh) * | 2015-07-09 | 2017-03-01 | Molex Taiwan Ltd | Cable connector |
JP6515123B2 (ja) * | 2017-02-17 | 2019-05-15 | ホライズ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006338B2 (ja) * | 2018-02-09 | 2022-01-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ボデーアース構造およびボデーアース経路形成方法 |
WO2020110199A1 (ja) * | 2018-11-27 | 2020-06-0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
JP7293756B2 (ja) * | 2019-03-15 | 2023-06-20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7275924B2 (ja) * | 2019-06-28 | 2023-05-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駆動回路、及び集積回路 |
CN112072346A (zh) * | 2020-09-09 | 2020-12-11 | 张丽英 | 一种电缆线连接器及电缆线连接方法 |
US11545786B2 (en) * | 2021-05-21 | 2023-01-03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Cable shield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7498047B (zh) * | 2023-11-02 | 2024-10-18 | 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及线缆焊接工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89563B1 (en) * | 2001-10-02 | 2002-12-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able with grounding sleeve |
TWM403831U (en) * | 2010-11-23 | 2011-05-11 | Hj Electric Co Ltd | Conducting member |
CN102099873A (zh) * | 2009-07-21 | 2011-06-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 |
JP5029566B2 (ja) * | 2008-10-14 | 2012-09-19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配線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
CN202564699U (zh) * | 2012-02-11 | 2012-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89778B2 (ja) | 2010-11-05 | 2014-09-17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と回路基板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
-
2012
- 2012-11-30 JP JP2012261955A patent/JP59041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06 CN CN201310070277.7A patent/CN1038554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3-12 US US13/795,326 patent/US89795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89563B1 (en) * | 2001-10-02 | 2002-12-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able with grounding sleeve |
JP5029566B2 (ja) * | 2008-10-14 | 2012-09-19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配線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
CN102099873A (zh) * | 2009-07-21 | 2011-06-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束 |
TWM403831U (en) * | 2010-11-23 | 2011-05-11 | Hj Electric Co Ltd | Conducting member |
CN202564699U (zh) * | 2012-02-11 | 2012-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5036A (zh) * | 2016-06-03 | 2017-12-12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通信电缆 |
CN108551010A (zh) * | 2018-05-30 | 2018-09-18 | 深圳市鼎电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
CN110556641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株式会社岛野 | 用于人力车的电缆组件 |
CN111628318A (zh) * | 2019-02-27 | 2020-09-0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频信号的扩充卡接口 |
CN111628318B (zh) * | 2019-02-27 | 2021-08-2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频信号的扩充卡接口 |
CN112217045A (zh) * | 2019-07-11 | 2021-01-12 | 泰连公司 | 用于电路卡组件的电力连接器系统 |
CN112217045B (zh) * | 2019-07-11 | 2024-04-30 | 泰连公司 | 用于电路卡组件的电力连接器系统 |
CN110932181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王丽丽 | 一种桥下电缆安装设备 |
CN110932181B (zh) * | 2019-12-03 | 2020-11-24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桥下电缆安装设备 |
CN114122789A (zh) * | 2020-08-27 | 2022-03-0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3523488A (zh) * | 2021-08-11 | 2021-10-22 | 四川九立微波有限公司 | 一种半刚性电缆焊接防爆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07253A (ja) | 2014-06-09 |
CN103855476B (zh) | 2017-03-01 |
US8979576B2 (en) | 2015-03-17 |
US20140154928A1 (en) | 2014-06-05 |
JP5904107B2 (ja) | 2016-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5476A (zh) | 电缆连接器、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3855542B (zh) | 电缆连接器及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 |
CN204179385U (zh) | 具有接地导体的高频连接器结构 | |
CN203589375U (zh) | 电缆连接装置以及电缆组件 | |
CN1076813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229591B (zh) | 用于在平面的结构件、即玻璃板上的导体的触点接通结构单元 | |
CN203966662U (zh) | 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 | |
US20120312579A1 (en) | Cable jacket with embedded shield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5449397A (zh) | 连接器模块 | |
US10236637B2 (en) |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 |
JP2012190570A (ja)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
JP2016134369A (ja) | 防水構造ケーブル、及び防水構造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
CN203386938U (zh) | 连接器子组件、排列板和线缆连接器 | |
JP2010192287A (ja) | 高速伝送用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高周波ケーブル端末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3061692A1 (ja) |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 |
JP2017220314A (ja) | 通信ケーブル | |
JP5459049B2 (ja) | 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付き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並びに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の電気接続部 | |
CN103904459A (zh) | 线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US8870590B2 (en) | Electrical-conductive assembly for signal cable and connecitng line | |
JP2016021354A (ja) | コネクタ付き電線およ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JP2010129525A (ja) | 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3905714U (zh) | 一种输电电缆 | |
KR101505630B1 (ko) | 도체의 박리 방지가능한 연성 다심케이블 | |
JP3229385U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構造 | |
JP2014143104A (ja) |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回路基板への接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