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78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789A
CN114122789A CN202110924220.3A CN202110924220A CN114122789A CN 114122789 A CN114122789 A CN 114122789A CN 202110924220 A CN202110924220 A CN 202110924220A CN 114122789 A CN114122789 A CN 114122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opening
case
cavit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42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津幸弘
饭星真治
内田智久
铃木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12)。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12)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24)及第2壁(44)。第1壳体(11)具有第1腔(13)、构成第1壁(24)的一部分的基准部(27)、以及与第1腔(13)连通的第1开口部(29)。第2壳体(12)具有构成第2壁(44)的一部分的限制部(47)。限制部(47)从第1开口部(29)越过基准部(27)突出到第1腔(13)的内部,突出方向的顶端与电线(30)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多个壳体。各壳体以使相互的对置面对置的状态在上下方向层积。在各壳体收纳有端子零件。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另外,将多个壳体层积而构成的连接器也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67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4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35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41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作业者捏住从上下层积的壳体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时,有可能各壳体被电线按压而变形。例如,上下层积的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有可能打开,即、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开口。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抑制壳体变形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第2壳体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朝向连结位置转动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例如,当捏住从第1壳体及第2壳体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时,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向第2壳体侧移位,第1壳体及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有可能变形而打开。然而,根据上述的结构,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通过与限制部接触,从而被抑制向第2壳体侧移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第1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电线的端部及端子零件倾斜,进而能够抑制第1壳体及第2壳体变形。
特别是,当上述的结构是限制部突出到第1腔的内部,但是第1壳体及第2壳体相互连结前的状态时,能够从后方向第1腔插入端子零件,因此在将端子零件配置于第1腔的内部时,限制部的存在不成为障碍。
(2)所述第1开口部也可以向所述第1壳体的后方开放。
根据该结构,虽然从第1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有可能从第1开口部向第2壳体侧较大地移位,但是通过在第1开口部配置限制部,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线移位。
(3)也可以为,所述第1腔在所述第1壳体中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开口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连通,所述限制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突出。
根据该结构,也可以不将第1开口部及限制部按每个第1腔设置,所以能够简化连接器的结构。
(4)也可以为,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腔,所述第2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第2壁具有第2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位于所述限制部的前方,与所述第2腔连通,所述基准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的内部,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壁。
根据该结构,因为在第2壳体的第2开口部的后方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是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壁,所以能够抑制第2壳体的刚性降低。另外,因为限制部配置于第1开口部的内部,并且基准部配置于第2开口部的内部,所以能够避免第1壳体及第2壳体在相互对置的方向大型化。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10具备相互层积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以相互连结的状态与未图示的对方壳体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图2及图5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以图3及图4的各图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前后方向以图2及图5的各图的左侧为前侧。对方壳体相对于处于连结状态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从前侧嵌合。
(第1壳体11)
第1壳体11配置于第2壳体12的下方。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在俯视时呈矩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细长的扁平形状。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腔13。各第1腔13在第1壳体11的上表面局部地开口,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检测部14。各第1检测部14从第1壳体11的上表面突出,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第1检测部14以横跨邻接的第1腔13的方式配置。第1壳体11在比各第1检测部14靠前方具有多个第1矛状部15。各第1矛状部15在第1壳体11的上表面露出,配置于与各第1腔13对应的位置。
如图2所示,从后方向第1腔13插入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与第1矛状部15卡止,初级地被限制从第1腔13脱离。端子零件20具有与电线30的端部连接的筒部21。电线30从第1壳体11向后方引出。
如图1及图3所示,第1壳体1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向上方立起的一对侧壁16。各侧壁16呈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在各侧壁16的后端部高出一截地突出设置有第1锁定部17。如图3及图5所示,在第1锁定部17的内表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第1锁定突起18。
如图1所示,在各侧壁16的前端部设置有第1支点部19。第1支点部19凹设于侧壁16的内表面,向前方开放。第1壳体11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前壁22。在前壁22开口设置有与各第1腔13连通的多个突片插通口23。从前方向各突片插通口23插通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与配置于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电连接。
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具有将各第1腔13的上表面覆盖的第1壁24。第1壁24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连结时成为将与第2壳体12之间隔开的部分。第1壁24与配置于在宽度方向邻接的第1腔13间的第1隔壁25连结。具体地讲,第1壁24具有与各第1检测部14的前后相连的第1中间部26、和配置于比第1中间部26靠后方的基准部27。第1中间部26的前端与各第1矛状部15的根部连结。
基准部27形成为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带板状(肋状)。如图2所示,基准部27的下表面是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形成第1腔13的内表面。基准部27的下表面与端子零件20的筒部21靠近地配置。基准部27的上表面是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连结时形成后述的第2腔31的内表面。
如图3所示,第1壳体11在第1中间部26与基准部27之间具有中间开口部28。进一步地,第1壳体11在比基准部27靠后方具有第1开口部29。各第1腔13的后部除了由基准部27覆盖的部分之外,从中间开口部28及第1开口部29向上方开放。第1开口部29向第1壳体11的后方开放。从第1壳体11向后方引出的电线30能够向第1开口部29侧移位。第1壳体11具有将第1开口部29的下表面封闭的板状的后部底壁52。
(第2壳体12)
第2壳体12配置于第1壳体11的上方。如图4所示,第2壳体12在仰视时呈矩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细长的扁平形状。第2壳体12具有多个第2腔31。各第2腔31在第2壳体12的下表面局部地开口,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第2壳体12具有多个第2检测部32。各第2检测部32从第2壳体12的下表面突出,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第2检测部32横跨邻接的各第2腔31而配置。第2壳体12在比各第2检测部32靠前方具有多个第2矛状部33。各第2矛状部33在第2壳体12的下表面露出,配置于与各第2腔31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从后方向第2腔31插入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的结构如上所述。另外,第2壳体12具有与第1壳体11同样的前壁34及多个突片插通口35。
如图1所示,第2壳体12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具有从前端部向后方突出的锁臂36。锁臂36将对方壳体卡止,将连接器10和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如图4所示,第2壳体12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侧面部39具有第2支点部37和第2锁定部38。第2锁定部38成对地配置于各侧面部39的后端侧。第2锁定部38在侧面部39中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第2锁定突起41。第2锁定突起41能够与第1锁定突起18卡止。
第2支点部37成对地配置于各侧面部39的前端侧。如图4及图5所示,第2支点部37具有凹设于侧面部39的凹槽42。凹槽42向前方及后方开放。第2支点部37在凹槽42的内部具有转动部43。
如图4所示,第2壳体12具有将各第2腔31的下表面覆盖的第2壁44。第2壁44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连结时成为将与第1壳体11之间隔开的部分。第2壁44与配置于在宽度方向邻接的第2腔31间的第2隔壁45连结。具体地讲,第2壁44具有与各第2检测部32的前后相连的第2中间部46、和配置于比第2中间部46靠后方的限制部47。第2中间部46的前端形成各第2矛状部33的根部。如图2所示,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连结时,第2中间部46的后端配置于比第1中间部26的后端靠后方。
如图4所示,限制部47呈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带板状(肋状),配置于第2壳体12的后端部。如图2所示,限制部47的后表面形成第2壳体12的后表面。限制部47的上表面是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形成第2腔31的内表面。限制部47的上表面与端子零件20的筒部21靠近地配置。限制部47的下表面是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连结时形成第1腔13的内表面。另外,限制部47的下表面也是能够限制电线30的动作的面。限制部47的下表面配置于比第2壁44的其他的下表面靠下方。限制部47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大于基准部27的上下方向的厚度。
如图4所示,第2壳体12在第2中间部46与限制部47之间具有第2开口部48。各第2腔31的后部除了由限制部47覆盖的部分之外,从第2开口部48向下方开放。第2开口部48的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小于基准部2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连结方法及连结结构)
在进行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连结时,第2支点部37的转动部43从前方插入到第1支点部19内。在该状态下,第2壳体12以第1支点部19和第2支点部37的卡合位置为支点,从直立姿势经由倾斜姿势(参照图5)向水平姿势转动。
当第2壳体12达到采取水平姿势的位置时,通过第1锁定突起18和第2锁定突起41的卡止,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停止在连结位置。
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已连结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2检测部32从上方进入第1腔13,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通过第2检测部32而二级防脱。同样,第1检测部14从下方进入第2腔31,第2腔31内的端子零件20通过第1检测部14而二级防脱。
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已连结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2中间部46的厚壁的后部49从上方进入中间开口部28,并且基准部27从下方进入第2开口部48,且限制部47从上方进入第1开口部29。
第1腔13和第2腔31在收纳大径的筒部21的后方区域中开口径变大。因此,需要将在第1腔13与第2腔31之间隔开的壁部分减薄而抑制连接器10高度变大。在这方面,当采用上述的结构时,因为构成第1壁24的一部分的限制部47和构成第2壁44的一部分的基准部27在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不会在上下方向重叠,所以能够抑制连接器10高度变大。
另外,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已连结的状态下,限制部47的下表面(突出方向的顶端)越过基准部27而配置于比基准部27的下表面靠下方。也就是说,限制部47的下表面位于较深地进入第1腔13的内部的位置。具体地讲,限制部47的下表面配置于比配置于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的筒部21的上端靠下方。
在此,电线30的端部与端子零件20一起收纳于第1腔13的内部。电线30的端部具有被抵接部51,被抵接部51配置于第1壳体11的后表面附近的引出跟前处。被抵接部51是电线30的包覆部分,与限制部47的下表面能抵接地靠近配置。在电线30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情况下,限制部47的下表面与被抵接部51之间的距离小于限制部47的上表面与配置于第2腔31内的电线30的端部的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
例如,当作业者用手指捏住从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各电线30时,配置于第1腔13的内部的电线30的端部将要向上方移位。假设当不能抑制该电线30向上方的移位时,则配置于第1腔13的内部的端子零件20前低后高地倾斜而按压第1腔13的下表面,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有可能打开,即、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开口。
然而,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当配置于第1腔13的内部的电线30的端部将要向上方移位时,则被抵接部51与限制部47的下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电线30向上方移位。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产生开口。
特别是,在不存在限制部47的状态下,端子零件20插入到第1腔13的内部,因此也不会给端子零件20向第1腔13的插入动作带来障碍。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多个第1腔13在第1壳体11中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一个第1开口部29横跨各第1腔13而连通,一个限制部47横跨各第1腔13而突出。因此,与第1开口部29及限制部47按每个第1腔13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连接器10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第2壳体12的第2开口部48的后方设置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限制部47,因此能够抑制第2壳体12的刚性降低。而且,因为限制部47配置于第1开口部29的内部,并且基准部27配置于第2开口部48的内部,所以能够避免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12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1壳体配置于第2壳体的下方,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第1壳体也可以配置于第2壳体的上方。另外,第1壳体和第2壳体也可以在宽度方向并排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基准部和限制部在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基准部和限制部也可以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转动地连结,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第1壳体和第2壳体也可以相互平行地从离开的状态靠近而连结。
符号说明
10:连接器
11:第1壳体
12:第2壳体
13:第1腔
14:第1检测部
15:第1矛状部
16:侧壁
17:第1锁定部
18:第1锁定突起
19:第1支点部
20:端子零件
21:筒部
22:前壁
23:突片插通口
24:第1壁
25:第1隔壁
26:第1中间部
27:基准部
28:中间开口部
29:第1开口部
30:电线
31:第2腔
32:第2检测部
33:第2矛状部
34:前壁
35:突片插通口
36:锁臂
37:第2支点部
38:第2锁定部
39:侧面部
41:第2锁定突起
42:凹槽
43:转动部
44:第2壁
45:第2隔壁
46:第2中间部
47:限制部
48:第2开口部
49:后部
51:被抵接部
52:后部底壁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相互连结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和
端子零件,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收纳于所述第1壳体,
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分别具有将相互之间隔开的第1壁及第2壁,
所述第1壳体具有:
第1腔,在前后方向延伸;
基准部,构成所述第1壁的一部分;以及
第1开口部,位于所述基准部的后方,与所述第1腔连通,
所述端子零件与所述电线的端部一起配置于所述第1腔的内部,
所述第2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第2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第1开口部越过所述基准部而突出到所述第1腔的内部,
所述限制部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与所述电线的端部对置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第1壳体的后方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腔在所述第1壳体中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
所述第1开口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连通,
所述限制部横跨多个所述第1腔而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腔,所述第2腔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
所述第2壁具有第2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位于所述限制部的前方,与所述第2腔连通,
所述基准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的内部,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壁。
CN202110924220.3A 2020-08-27 2021-08-12 连接器 Pending CN114122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3813 2020-08-27
JP2020143813A JP7474412B2 (ja) 2020-08-27 2020-08-2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789A true CN11412278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4220.3A Pending CN114122789A (zh) 2020-08-27 2021-08-1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8589B2 (zh)
JP (1) JP7474412B2 (zh)
CN (1) CN1141227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2586A (ja) * 2003-07-07 2005-02-0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積層型コネクタ
CN105453188A (zh) * 2013-08-09 2016-03-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以及连接器
US20160365664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10663148A (zh) * 2017-05-24 2020-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布线单元
CN111092334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层叠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4019A (ja) 2000-02-28 2001-09-07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354318B2 (en) * 2002-09-19 2008-04-0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Joint connector
JP4043964B2 (ja) 2003-02-04 2008-02-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960943B2 (ja) 2003-05-08 2007-08-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5510346B2 (ja) * 2011-01-25 2014-06-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32781B2 (ja) * 2015-03-25 2018-1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式コネクタ
JP6380241B2 (ja) * 2015-06-09 2018-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7004736A (ja) * 2015-06-09 2017-0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74625B2 (ja) 2017-09-29 2021-05-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63896B2 (ja) 2018-02-15 2020-09-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2586A (ja) * 2003-07-07 2005-02-0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積層型コネクタ
CN105453188A (zh) * 2013-08-09 2016-03-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以及连接器
US20160365664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10663148A (zh) * 2017-05-24 2020-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布线单元
CN111092334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层叠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4412B2 (ja) 2024-04-25
US20220069510A1 (en) 2022-03-03
US11728589B2 (en) 2023-08-15
JP2022039034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91B (zh) 连接器
CN110416764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14122791B (zh) 连接器
US90171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146610B (zh) 连接器
KR101594199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577593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416774B (zh) 电连接器
US20210167542A1 (en) Connector
CN112909608B (zh) 端子零件
CN112531385B (zh) 连接器及端子零件
US20220029349A1 (en) Connector
CN114122789A (zh) 连接器
CN110870143B (zh) 端子零件
JP4987624B2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CN116848737A (zh) 连接器
JP2000252001A (ja) 合体コネクタ
JP7469175B2 (ja) コネクタ
CN113228425B (zh) 连接器
JP7476824B2 (ja) コネクタ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CN111869018B (zh) 短路用端子及连接器
CN114830454B (zh) 端子零件及连接器
CN112952450A (zh) 连接器
JP3090000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