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5191B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5191B
CN103855191B CN201310643948.4A CN201310643948A CN103855191B CN 103855191 B CN103855191 B CN 103855191B CN 201310643948 A CN201310643948 A CN 201310643948A CN 103855191 B CN103855191 B CN 103855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eflecting element
reflectance coating
display devic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39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5191A (zh
Inventor
任相薰
金星民
金庆昊
曺观铉
宋英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55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5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5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5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2Coating structures, e.g. thin films multi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partially transparent surfaces without spectral selectiv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tin oxides, e.g. fluorine-doped SnO2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包括:衬底;以及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在与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以及在与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二厚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引用下述申请、将该申请并入本文并要求由该申请产生的所有权益,所述申请即为先前于2012年12月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并正式分配序号10-2012-0141200的申请。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2.相关技术描述
已经由便携式薄平板显示装置替代常规的显示装置。这些便携式薄平板显示装置与常规显示器相比具有尺寸和重量的优势。
在该相关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加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括不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可以以最大反射率和最大反射品质进行镜面功能而不降低显示品质效率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提供显示装置,其包括:衬底;以及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可以布置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在与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与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二厚度。
第一厚度可以小于第二厚度,并且反射元件在第一反射区域中的反射率可以低于反射元件在第二反射区域中的反射率。
反射元件可以由选自铝(Al)、铬(Cr)、银(Ag)、铁(Fe)、铂(Pt)、汞(Hg)、镍(Ni)、钨(W)、钒(V)和钼(Mo)中至少之一形成。
反射元件的透射率可以为约50%至约95%。
第二反射区域中的反射元件可以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并且在第一反射区域中的反射元件包括第二反射膜。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像素包括在朝向反射元件的第二衬底的表面上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发光区域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可以形成在发光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可以形成朝向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液晶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显示装置,其包括:衬底;以及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可以布置在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与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和与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并且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可以在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一厚度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反射膜可以在第一反射区域中和在可以形成第一反射膜的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二厚度形成。
第二厚度可以小于第一厚度,并且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可以低于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
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可以各自具有由选自铝(Al)、铬(Cr)、银(Ag)、铁(Fe)、铂(Pt)、汞(Hg)、镍(Ni)、钨(W)、钒(V)和钼(Mo)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具有包含任何所述金属的多层结构。
第二反射膜的透射率可以为约50%至约95%,并且第二反射膜的厚度可以为约60至约180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像素具有在朝向反射元件的第二衬底的表面上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可以形成在发光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可以形成朝向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液晶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制造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与衬底表面上的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中以第一厚度形成第一反射元件;并且在与衬底表面上的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二厚度形成第二反射元件。
可以通过在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膜,然后移除在第一反射区域中的第一反射膜部分,从而同时形成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二反射元件。
可以通过在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膜,然后移除在第一反射区域中的第一反射膜,并且在可以移除第一反射膜的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二反射膜,从而分别形成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二反射元件。
附图简述
对本发明及其许多附随优势的更完整的认识将显而易见,因为其当结合附图来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以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其中: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用于阐述粘附图1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的方法的俯视图;
图3为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比较例的剖面图;
图5为用于阐述图1至3的显示装置的镜面功能的剖面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用于阐述粘附图6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的方法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9为用于阐述图6至8的显示装置的镜面功能的剖面图;
图10为示出第二反射膜的厚度与信噪(S/N)比之间的关系图;
图11为示出各种金属组合的厚度与透射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2和13为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4A示出利用图4所示的本发明比较例的镜面显示中成像系统而采集的图像;以及
图14B示出说明在与图14A相同条件下在使用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镜面显示器中以垂直方向观察光的结果的图像。
发明详述
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组合。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当在元素列之前时,修饰整个元素列,而不修饰该列的单个元素。
因为本发明允许各种变化和多种实施方案,所以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书面描述中详述特定的实施方案。然而,这不意味着本发明被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并且会认识到,在本发明中包括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技术范围的所有变化、等同和替换。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当认为相关技术可能不会使本发明的本质变得难以理解时,省略该相关技术的某些详细阐述。
本文所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初级”、“次级”等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元素、区域、组件、层或部分与另一个进行区分。
本文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案,并且不意味着在成为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限制。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a)”、“一(an)”和“所述(the)”意味着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另有所指。要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指示所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但不排除一种或多种其他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形成”时,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其他元件或层上形成。即,例如,可以存在中介元件或中间层。
在便携式薄平板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用外部光的反射以及显示功能来并入镜面功能。
为了进行镜面功能,液晶显示器(LCD)装置可以包括半透明镜。然而,一旦使用半透明镜,因为传输的光的量降低,所以传输效率降低且反射效率也降低。
此外,由于在LCD装置中提供的多个电极和其他金属层而导致外部光漫反射,所以在实施镜面功能时出现严重的模糊。
参考附图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其中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图2为用于阐述粘附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的方法的俯视图。图2的左侧示出在第一衬底200上的一部分显示单元300,并且图2的右侧示出在第二衬底400上的一部分反射元件700。
参考图1,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衬底200、布置在第一衬底200上的显示单元300,以及第二衬底400。
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彼此通过使用密封元件500而粘附。吸湿剂或填充剂可以布置在可以由第一衬底200与第二衬底400之间的密封元件500形成的空间中。
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各自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然而,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布置在第一衬底200上的显示单元300包括多个像素。在图2中,示出多个像素,例如三个像素P1、P2和P3。三个像素P1、P2和P3可以例如为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
每一像素P1、P2和P3包括发光区域31和非发光区域32。驱动发光区域31的电路可以与发光区域31重叠。尽管未在图1中示出,但每一像素P1、P2和P3可以包括在非发光区域32中的传输区域,或者像素P1、P2和P3可以具有共同传输区域。
发光区域31为发光元件直接产生可见光并且可以形成被使用者识别的图像的区域。发光区域31可以形成具有各种任何形状。
第二衬底400可以为密封显示单元300的封装元件。可以在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00。可以在朝向第一衬底200的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00。参考图2,反射元件700包括第一反射区域R1和围绕第一反射区域R1布置的第二反射区域R2。第一反射区域R1与发光区域31相应,并且第二反射区域R2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反射元件700可以延伸至密封元件500或延伸至密封元件500的外部,同时与密封元件500重叠,从而一直布置到第二衬底400的四个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的末端部分。在该情况中,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布置在第二衬底400的末端部分上。
图3为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局部剖面图。
参考图3,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布置于在第一衬底200上形成的每一像素的发光区域31中,并且薄膜晶体管(TFT)TR可以布置在有机发光元件EL之下。有机发光元件EL包括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和有机层223。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与可布置在有机发光元件EL之下的TFT TR电连接。
尽管图3示出一个TFT TR,但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布置多个TFT和存储电容器,并且诸如扫描线、数据线和Vdd线的电线可以进一步与多个TFT和存储电容器连接。
可以在第一衬底200上形成缓冲膜211,可以在缓冲膜211上形成半导体活性层212,并且在半导体活性层212上形成栅极绝缘膜213、栅电极214和夹层绝缘膜215。缓冲膜211不是必须的元件,如此,若需要时可以省略。在夹层绝缘膜215上形成源电极216和漏电极217。可以形成为绝缘膜的钝化膜218以覆盖TFT TR。钝化膜218可以由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形成。
可以在钝化膜218上形成与TFT TR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EL的第一电极221。第一电极221与TFT TR重叠并覆盖TFT TR。
可以在钝化膜218上形成由有机和/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像素限定膜219。在像素限定膜219中形成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可以暴露一部分第一电极221,并且在通过所述开口而暴露的第一电极221的部分上依次堆叠有机层223和第二电极222。
第一电极221可以具有包括透明导体和反射膜的堆叠结构。透明导体可以由具有高功函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In2O3形成。反射膜包含选自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钼(Mo)及其合金的至少一种金属。
第二电极222可以由Ag、Mg、Al、Pt、Pd、Au、Ni、Nd、Ir、Cr、Li、Ca、Mo或其合金形成。第二电极222可以是厚度为约100至约300的薄膜以增加透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为朝向第二电极222形成图像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元件。
有机层223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种诸如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以及发光层(EML)的功能层。有机层223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机材料形成。当有机层223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时,EML可以根据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而分别构图为红色EML、绿色EML和蓝色EML。当有机层223发射白光时,EML可以具有其中堆叠红色EML、绿色EML和蓝色EML的多层结构,或者包含发红光材料、发绿光材料和发蓝光材料的单层结构。
可以在朝向第一衬底200的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00。反射元件700可以为由可反射外部光并可包含预定金属的材料形成的反射体。例如,反射元件700可以包含铝(Al)、铬(Cr)、银(Ag)、铁(Fe)、铂(Pt)、汞(Hg)、镍(Ni)、钨(W)、钒(V)或钼(Mo)。
参考图3,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优选地,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的约1/10。例如,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可以为约1000。这是因为1000的厚度d2可以导致0%的透射率和95%以上的反射率。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可以为约100。这是因为100的厚度d1可以导致约50%至约95%的透射率。
反射元件700的第一反射区域R1和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二衬底400上形成反射膜,然后蚀刻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反射元件700部分以部分地移除反射元件700,从而在第一反射区域R1中形成具有厚度d1的反射元件700。
因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彼此不同,所以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彼此不同。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可以较低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低于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较大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
尽管图3中,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可以由透射率高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00的透射率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形成至比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00的厚度更小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使用由发光区域31中的有机发光元件EL发射的光L1来显示图像,并且当可由反射元件700反射外部光而有机发光元件EL不发射光L1时获得的光L2来实现镜面功能。在该情况中,因为包括了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反射元件700,所以可以使漫反射最小化并且可以改善镜面功能效率。
图4为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比较例的剖面图。图5为用于阐述图1至3的显示装置100的镜面功能的剖面图。
图4的显示装置10包括第一衬底20、第二衬底40和可以布置在第一衬底20与第二衬底40之间的显示单元30。布置在第一衬底上的显示单元30包括其中可布置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发光区域31以及围绕发光区域31布置的非发光区域32。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元件EL的电路可以与有机发光元件EL重叠。可以在朝向第一衬底20的第二衬底40的表面上布置反射元件70。反射元件70与显示单元30的非发光区域32相应。即,图4的显示装置10不包括与第二衬底40上的发光区域31相应的元件。
当发光区域31中的有机发光元件EL不发射光时,显示装置10通过外部光的反射而实现镜面功能。外部光的反射包括非发光区域32中反射元件70的反射1,以及发光区域31中构成有机发光元件EL的电极的反射2。反射元件70的反射1包括镜面反射,并且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2包括漫反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可以由(反射区域的面积×反射率)来表示。当假定发光区域31中的反射均为漫反射时,如等式1所示那样来限定图4的比较例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
镜面反射:漫反射=c×C:b×B …(1),其中c为非发光区域32的面积,C为反射元件70的反射率,b为发光区域31的面积,并且B为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率。
随着漫发射增加,图像模糊的程度随之增加。因此,为了改善镜面品质,需要使漫反射最小化。
参考图5,可以在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布置包括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和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R2的反射元件700。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1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厚度d2的约1/10。因此,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可以低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
当发光区域31中的有机发光元件EL不发射光时,显示装置100通过外部光的反射而实现镜面功能。外部光的反射包括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00的反射3、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00的反射4,以及发光区域31中构成有机发光元件EL的电极的反射5。反射元件700的反射3和4包括镜面反射,并且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5包括漫反射。
因此,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可以如等式2所示的那样来限定。
镜面反射:漫反射=c×C+b×A:b×B×A’×A’…(2),其中c为非发光区域32的面积,C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a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00的反射率,A’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00的透射率,b为发光区域31的面积,并且B为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率。
等式2中的镜面反射分量比等式1中镜面反射分量高(b×A),并且等式2中的漫反射分量比等式1中漫反射分量低(b×B×A’×A’)。由此,因为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00的镜面反射增加且漫反射最小化,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模糊,并且可以有效进行显示装置100的镜面和显示功能。
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10的剖面图。图7为用于阐述粘附图6的显示装置110的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的方法的俯视图。图7的左侧示出在第一衬底200上的一部分显示单元300,并且图7的右侧示出在第二衬底400上的一部分反射元件750。
参考图6,显示装置110包括第一衬底200、布置在第一衬底200上的显示单元300,以及第二衬底400。
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彼此通过使用密封元件500而粘附。吸湿剂或填充剂可以布置在可由第一衬底200与第二衬底400之间的密封元件500形成的空间中。
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各自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然而,第一衬底200和第二衬底40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布置在第一衬底200上的显示单元300包括多个像素。在图7中,示出多个像素,例如三个像素P1、P2和P3。三个像素P1、P2和P3可以例如为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
每一像素P1、P2和P3包括发光区域31和非发光区域32。驱动发光区域31的电路与发光区域31重叠。尽管未在图6中示出,但每一像素P1、P2和P3可以包括在非发光区域32中的传输区域,或者像素P1、P2和P3可以具有共同传输区域。
发光区域31为发光元件直接产生可见光以及可形成被使用者识别的图像的区域。发光区域31可以形成具有各种任何形状。
第二衬底400可以为密封显示单元300的封装元件。可以在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50。可以在朝向第一衬底200的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50。参考图7,反射元件75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区域R1和围绕第一反射区域R1布置的第二反射区域R2。第一反射区域R1与发光区域31相应,并且第二反射区域R2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反射元件750延伸至密封元件500或延伸至密封元件500的外部,同时与密封元件500重叠,从而被布置在第二衬底400的四个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的末端部分上。在该情况中,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布置在第二衬底400的末端部分上。
图8为示出图6的显示装置110的局部剖面图。
参考图8,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布置于每一像素的发光区域31中,并且TFT TR可以布置在有机发光元件EL之下。
尽管图8示出一个TFT TR,但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布置多个TFT和存储电容器,并且诸如扫描线、数据线和Vdd线的电线可以进一步与多个TFT和存储电容器连接。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和有机层223。有机发光元件EL可以与布置在有机发光元件EL之下的TFT TR电连接。图8的有机发光元件EL和TFT TR与图3的有机发光元件EL和TFT TR相同,由此,此处未给出其详细阐述。
可以在朝向第一衬底200的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50。反射元件750可以为由可反射外部光并可包含预定金属的材料形成的反射体。
参考图8,反射元件75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可以包括第二反射膜753。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可以包括从第二衬底400依次堆叠的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各自可以具有由包含Al、Cr、Ag、Fe、Pt、Hg、Ni、W、V或Mo的材料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各自可以具有其中任何金属可以布置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多层结构。例如,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各自可以具有三层结构,例如ITO/Ag/ITO。第二反射膜753的厚度d4可以小于第一反射膜751的厚度d3。
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50的厚度等于第二反射膜753的厚度d4。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50的厚度等于第一反射膜751的厚度d3和第二反射膜753的厚度d4之和d5。优选地,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4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5的约1/10。例如,在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5可以为约1000。这是因为1000的厚度d5可以导致0%的透射率和95%以上的反射率。在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4可以为约100。这是因为100的厚度d4可以导致约50%至约95%的透射率。
反射元件750的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然而,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只要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透射率可以高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透射率,则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膜751,完全蚀刻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膜751部分以移除与第一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膜751,并且在第二衬底4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由与第一反射膜751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的第二反射膜753,从而形成反射元件750。
因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4可以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5不同,所以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彼此不同。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4可以较低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低于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5较大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
图6的显示装置110可以通过使用由有机发光元件EL发射的光L1而显示图像,并且可以通过当反射元件750反射外部光而有机发光元件EL不发射光L1时获得的光L2来实现镜面功能。
图9为用于阐述图6至8的显示装置110的镜面功能的剖面图。
参考图9,可以在第二衬底400的表面上布置包括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和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R2的反射元件750。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4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厚度d5的约1/10。因此,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可以低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
当发光区域31中的有机发光元件EL不发射光时,显示装置110通过外部光的反射而实现镜面功能。外部光的反射可以包括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50的反射6、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50的反射7,以及发光区域31中构成有机发光元件EL的电极的反射8。反射元件750的反射6和7包括镜面反射,并且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8可以包括漫反射。当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时,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如等式3所示那样来限定。
镜面反射:漫反射=c×C+b×D:b×B×D’×D’…(3),其中c为非发光区域32的面积,C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D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50的反射率,D’为第一反射区域R1的反射元件750的透射率,b为发光区域31的面积,并且B为有机发光元件EL的反射率。
等式3中的镜面反射分量比等式1中镜面反射分量高(b×A),并且漫反射分量可以比等式1中的漫反射分量低(b×B×D’×D’)。由此,因为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50的镜面反射增加且漫反射最小化,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模糊,并且可以有效进行显示装置110的镜面和显示功能。
甚至当第一反射膜751和第二反射膜753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时,由于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50的镜面反射可以增加且漫反射可以最小化,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模糊,并且可以有效进行显示装置110的镜面和显示功能。
可以通过考虑透射率来确定在发光区域31中布置的第二反射膜753的材料。因为80%的透射率意味着效率降低20%,所以第二反射膜753的透射率直接影响了显示装置110的效率。因此,确定第二反射膜753的适当的透射率是至关重要的。
图10为示出第二反射膜753的厚度与信噪(S/N)比之间的关系(即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的图。例如,当发光区域31可以包括由传输比为80%的材料形成的第二反射膜753时,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与当发光区域31不包括第二反射膜753(即透射率为100%)时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比相比高约64%。可以在约50%至约95%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第二反射膜753的透射率。
当第二反射膜753可由金属形成时,形成均匀薄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第一反射区域R1中以岛形来形成过薄的膜,所以透射率根据厚度而显著变化。此外,当可以以岛形来形成第二反射膜753时,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第二反射膜753的反射不为镜面反射。因此,当可以通过连接第一反射区域R1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第二反射膜753来形成具有适当厚度的薄膜时,透射率根据厚度稍微变化。
图11为示出各种金属组合的厚度与透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参考图11,当厚度等于或小于20时,透射率显著变化并且可以为不稳定的。当厚度可以等于或大于60时,透射率稍微变化,可以相对稳定,并且均匀。因此,由一种或多种金属的组合形成的第二反射膜753可被确定具有等于或大于60、优选60至180的厚度,并且适当的透射率为约50%至约95%。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20的剖面图。
参考图12,显示装置120可以包括第一衬底250、第二衬底270、布置在第一衬底250与第二衬底270之间的液晶层350,以及第三衬底450。
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通过使用密封元件(未示出)而彼此粘附,并且液晶层350可以布置在第一衬底250与第二衬底270之间。
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各自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透明玻璃材料或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第一衬底25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发光区域31和非发光区域32。尽管未在图12中示出,但在发光区域31中布置包括至少一个TFT TR和与TFT TR连接的像素电极的像素电路。
在朝向第一衬底250的第二衬底270的表面上形成朝向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和通过使用光而实现预定颜色显示的滤色器。
第三衬底450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透明玻璃材料或透明塑料材料形成,与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中的每一个相同。可以在衬底45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70。可以在朝向第二衬底270的第三衬底45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70。反射元件77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区域R1和围绕第一反射区域R1布置的第二反射区域R2。第一反射区域R1与发光区域31相应,并且第二反射区域R2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反射元件770可以延伸至第三衬底450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的末端部分。在该情况中,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布置在第三衬底450的末端部分上。
在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6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7。优选地,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6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7的约1/10。例如,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7可以为约1000。这是因为约1000的厚度d7可以导致0%的透射率和95%以上的反射率。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6可以为约100。这是因为约100的厚度d6可以导致约50%至约95%的透射率。
反射元件770可以为由可以反射外部光并可包含预定金属的材料形成的反射器。例如,反射元件770可以包括Al、Cr、Ag、Fe、Pt、Hg、Ni、W、V或Mo。
反射元件770的第一反射区域R1和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三衬底450的表面上涂覆反射膜,然后蚀刻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反射元件770部分,从而在第一反射区R1中形成具有厚度d6的反射元件770。因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6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7彼此不同,所以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70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70的反射率彼此不同。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6可以较低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反射率低于反射元件770的厚度d7较大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70的反射率。
尽管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7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70可以由透射率高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70的透射率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形成至与第二反射区域R2的厚度相比更小的厚度。
图12的显示装置120可以通过调节从待传输的光源发射的光L1的量而在屏幕上显示期望的图像,所述光L1通过调节向发光区域31的液晶层350施加的电场强度,并且显示装置120通过当反射元件770反射外部光而不显示图像时获得的光L2而实现镜面功能。在该情况中,因为包括了与发光区域31相对应的反射元件770,所以可以使漫反射最小化并且可以改善镜面功能效率。
图13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30的剖面图。
参考图13,显示装置130可以包括第一衬底250、第二衬底270、包括在第一衬底250与第二衬底270之间布置的液晶层350的液晶显示(LCD)面板,以及第三衬底450。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通过使用密封元件(未示出)而彼此粘附,并且液晶层350可以布置在第一衬底250与第二衬底270之间。
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各自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透明玻璃材料或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第一衬底25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发光区域31和非发光区域32。尽管未在图13中示出,但在发光区域31中布置包括至少一个TFT TR和与TFTTR连接的像素电极的像素电路。
在朝向第一衬底250的第二衬底270的表面上形成朝向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和通过使用光而实现预定颜色显示的滤色器。
第三衬底450可以由SiO2为主要组分的透明玻璃材料或透明塑料材料形成,与第一衬底250和第二衬底270中的每一个相同。可以在衬底45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80。可以在朝向第二衬底270的第三衬底45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元件780。反射元件78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区域R1和围绕第一反射区域R1布置的第二反射区域R2。第一反射区域R1与发光区域31相应,并且第二反射区域R2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反射元件780可以延伸至第三衬底450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的末端。在该情况中,第二反射区域R2可以布置在第三衬底450的末端部分上。
反射元件78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可以包括第二反射膜783。与非发光区域32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可以包括从第三电极450依次堆叠的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各自可以具有由包含Al、Cr、Ag、Fe、Pt、Hg、Ni、W、V或Mo的材料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各自可以具有其中任何金属可以布置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多层结构。例如,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各自可以具有三层结构,例如ITO/Ag/ITO。第二反射膜783的厚度d9可以小于第一反射膜781的厚度d8。
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80的厚度等于第二反射膜783的厚度d9。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80的厚度等于第一反射膜781的厚度d8和第二反射膜783的厚度d9之和d10。优选地,第一反射区域R1中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9可以为第二反射区域R2中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10的约1/10。例如,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10可以为约1000。这是因为约1000的厚度d10可以导致0%的透射率和95%以上的反射率。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9可以为约100。这是因为约100的厚度d9可以导致约50%至约95%的透射率。
反射元件780的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然而,本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只要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的透射率可以高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的透射率,则第一反射膜781和第二反射膜783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三衬底450的表面上涂覆第一反射膜781,完全蚀刻与发光区域31相对应的第一反射膜781部分,并且在第三衬底450的整个表面上涂覆由与第一发射膜781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的第二反射膜783,从而形成反射元件780。
因为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9与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10彼此不同,所以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和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反射率彼此不同。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9可以较低的第一反射区域R1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反射率低于反射元件780的厚度d10较大的第二反射区域R2中的反射元件780的反射率。
显示装置130可以通过调节从待传输的光源发射的光L1的量而在屏幕上显示期望的图像,所述光L1通过调节向发光区域31的液晶层350施加的电场强度,并且显示装置130通过使用当反射元件780反射外部光而不显示图像时获得的光L2而实现镜面功能。在该情况中,因为包括了与发光区域31相应的反射元件780,所以可以使漫反射最小化并且可以改善镜面功能效率。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阐述了顶发射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其中朝向第一衬底220或250显示图像的底发射显示装置。在该情况中,可以由在第三个第二衬底400或第三衬底450上形成的反射膜700、750、770或780来反射第一衬底220或250上入射的外部光,由此实现镜面功能。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用于驱动发光区域的电路与发光区域重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驱动电路可以布置在非发光区域中且可以不与发光区域重叠。
图14A和14B提供了由本发明产生的图像的比较例。图14A示出使用具有图4的结构的镜面显示器中的成像系统,以约40度的入射角α进行光入射并以两(2)秒的暴露时间在垂直方向观察光的结果。图14B示出在与图14A相同的条件下在具有图8的结构的镜面显示器中以垂直方向观察光的结果。在图14A中,在RGB像素界面上的两(2)行中发生边界漫反射,而在图14B中,RGB像素界面变得平滑,由此降低边界漫反射。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已描述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LCD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向具有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的显示装置施用具有不同厚度或反射率(透射率)的反射元件来进行显示功能和镜面功能。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厚度为1000以上的相对厚的金属薄膜,从而形成具有约100%的高反射率的镜,并且显示装置的开口可以包括具有适当透射率的相对薄的金属薄膜,从而防止效率降低。因此,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反射效率并进行镜面功能,而不降低显示器效率。
如上所述,因为向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施用具有不同厚度或不同反射率的反射元件,所以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使反射率和反射品质最大化且不降低显示品质效率来进行镜面和显示功能。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由下列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的变化。

Claims (19)

1.显示装置,其包括:
衬底;以及
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在与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与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中具有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中的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中的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由选自铝(Al)、铬(Cr)、银(Ag)、铁(Fe)、铂(Pt)、汞(Hg)、镍(Ni)、钨(W)、钒(V)和钼(Mo)中至少之一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的透射率为50%至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中的所述反射元件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并且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中的所述反射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反射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还包括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像素包括在朝向所述反射元件的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所述发光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所述发光区域中形成的像素电极;
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形成的朝向所述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以及
液晶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8.显示装置,其包括:
衬底;以及
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与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和与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一厚度形成的第一反射膜以及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中和在形成所述第一反射膜的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二厚度形成的第二反射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反射膜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反射膜各自具有由选自铝(Al)、铬(Cr)、银(Ag)、铁(Fe)、铂(Pt)、汞(Hg)、镍(Ni)、钨(W)、钒(V)和钼(Mo)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具有包含任何所述金属的多层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膜的透射率为50%至95%。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厚度为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还包括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像素具有在朝向所述反射元件的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所述发光区域中形成的像素电极;
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形成的朝向所述像素电极的通用电极;以及
液晶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17.制造包含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衬底的表面上的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一反射区域中以第一厚度形成第一反射元件;以及
在与所述衬底的表面上的非发光区域相应的第二反射区域中以第二厚度形成第二反射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在所述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膜,然后移除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中的第一反射膜部分,从而同时形成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反射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在所述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膜,然后移除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中的第一反射膜,并且在移除第一反射膜的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二反射膜,从而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反射元件。
CN201310643948.4A 2012-12-06 2013-12-03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855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41200A KR101976068B1 (ko) 2012-12-06 2012-12-06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12-0141200 2012-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5191A CN103855191A (zh) 2014-06-11
CN103855191B true CN103855191B (zh) 2018-04-24

Family

ID=5086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3948.4A Active CN103855191B (zh) 2012-12-06 2013-12-03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9059433B2 (zh)
KR (1) KR101976068B1 (zh)
CN (1) CN103855191B (zh)
TW (1) TWI611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6068B1 (ko) * 2012-12-06 2019-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198120B2 (ja) * 2013-07-19 2017-09-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KR102047007B1 (ko) 2013-08-02 2019-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632322B2 (en) * 2013-09-30 2017-04-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KR102303241B1 (ko) * 2014-07-24 2021-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65036B1 (ko) 2015-02-16 2022-0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04720B1 (ko) 2015-03-03 2022-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80883B1 (ko) 2015-03-04 2021-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43277B1 (ko) * 2015-03-26 2021-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435443B1 (ko) 2015-04-17 2022-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거울형 표시 장치
KR102332567B1 (ko) * 2015-04-24 2021-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11249229B2 (en) 2015-08-17 2022-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mirror substrat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mirror substrates
KR102464855B1 (ko) * 2015-08-17 2022-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미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102389668B1 (ko) * 2015-08-19 2022-04-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09955B1 (ko) 2015-08-25 2022-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18520B1 (ko) * 2015-09-04 2022-07-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96748B1 (ko) * 2015-09-15 2022-05-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미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60509B1 (ko) 2015-10-06 2022-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426425B1 (ko) 2015-10-07 2022-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67806B1 (ko) 2015-10-23 2022-1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449468B1 (ko) * 2015-12-15 2022-09-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형 표시장치
KR102447049B1 (ko) * 2016-01-05 2022-09-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대면적 미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54991B1 (ko) * 2016-01-19 2022-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미러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446875B1 (ko) 2016-01-22 2022-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80850B1 (ko) * 2016-01-25 2022-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478223B1 (ko) 2016-02-02 2022-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05957B1 (ko) 2016-02-23 2023-1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5963B1 (ko) * 2016-03-04 2023-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04993B1 (ko) * 2016-05-17 2023-1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564422B (zh) * 2016-06-30 2020-02-0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102531168B1 (ko) 2016-07-26 2023-05-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31461B1 (ko) * 2016-10-26 2024-0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영역 및 반사 영역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45631B1 (ko) 2016-11-22 2024-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벤디드 표시 장치
US10836200B2 (en) * 2017-11-13 2020-11-17 X Display Company Technology Limited Rigid micro-modules with ILED and light conductor
US11563197B2 (en) * 2018-03-29 2023-01-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739646B1 (en) * 2019-04-30 2020-08-11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device mirror metal proces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023A (zh) * 2004-11-23 2006-05-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6025B (en) * 2001-11-09 2003-10-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719433B2 (ja) * 2002-10-30 200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58053B (en) 2002-12-06 2012-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thin film t
JP2004258128A (ja) 2003-02-24 2004-09-16 Kyocera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062171B2 (ja) * 2003-05-28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積層構造の製造方法
KR100496425B1 (ko) * 2003-05-30 2005-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5332616A (ja) 2004-05-18 2005-12-02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637513B2 (ja) 2004-06-25 2011-02-23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1139522B1 (ko) * 2004-12-04 2012-05-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852115B1 (ko) * 2007-03-07 2008-08-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937865B1 (ko) * 2008-03-18 2010-01-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065658A (ko) * 2008-12-08 2010-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광원으로 사용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0971752B1 (ko) * 2008-12-11 2010-07-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649224B1 (ko) * 2008-12-16 2016-08-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전면발광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015845B1 (ko) 2009-02-06 2011-0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KR101065318B1 (ko) * 2009-12-03 2011-09-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814769B1 (ko) * 2010-07-07 2018-0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788285B1 (ko) * 2010-10-22 2017-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20127085A (ko) * 2011-05-13 2012-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773087B1 (ko) * 2011-06-17 2017-08-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블랙 매트릭스 함유 nd 필름을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976068B1 (ko) * 2012-12-06 2019-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023A (zh) * 2004-11-23 2006-05-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73216A (ko) 2014-06-16
US20150241736A1 (en) 2015-08-27
US10831060B2 (en) 2020-11-10
US9557599B2 (en) 2017-01-31
TW201428961A (zh) 2014-07-16
US20170097545A1 (en) 2017-04-06
US9059433B2 (en) 2015-06-16
CN103855191A (zh) 2014-06-11
TWI611575B (zh) 2018-01-11
KR101976068B1 (ko) 2019-05-09
US20140160411A1 (en)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519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76690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1262725B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TWI528545B (zh) 顯示裝置
US8022620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chromatic purity
US869281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6992201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0527470C (zh) 显示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69833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047378A (zh) 显示装置
CN11006104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0433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2016005950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1262726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400154A (zh) Oled面板
CN108022947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09563B (zh) 显示装置
KR102646913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999147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9148536A (zh) 子像素结构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9300945A (zh) 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3053951A (zh) 包括白色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KR102108363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4001435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21183B2 (en)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